教育企业,能上A股不容易,少儿英语培训加盟排名是怎样的啊

是怎样 9
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2013.10.21编辑/李向东美编/李琼校对/张国刚lixiangdong@852493261@ 教育培训E3 编者按/一家各方面表现均不突出的公司,何以在教育行业杀出重围,第一个登陆A股?自从宣布收购大股东旗下教育资产昂立科技教育100%股权以来,上市公司新南洋连续出现多个涨停。
实际上,新南洋以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昂立教育,公司股票复牌,收购的实质是昂立教育借壳上市,是第一家教育培训企业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
在此之前,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新东方、学大、好未来,无一例外的选择在美国资本市场IPO融资。
教育企业一向受资本追捧,给予资本市场无限想象,而昂立教育的上市更为教育培训行业开启了新的融资窗口。
虽然整桩事件的现在和未来,仍有不少谜团和未知数,但凭借教育概念被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司可能会大范围出现。
教育企业,能上A股不容易 作为上市公司中的资产,教育公司如果不能盈利,企业不会被投资者认可;如果盈利,又与教育法律冲突。
因此,在新南洋之前,A股没有以教育培训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仅存在围绕教育产业链的企业。
“对于教育培训企业,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也会把A股列入考虑范围内。
”精锐教育总裁张熙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A股,曾被誉为全世界投资价值最高的资本市场,高市盈率让美股和港股难以望其项背。
对于任何行业、任何一家公司而言,A股上市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美股上市的中国教育公司,平均市盈率只在15倍到20倍之间,教育企业都不选择H股上市,因为中国香港比美国更加不认可教育产业,市盈率更低。
在A股,新南洋的市盈率高达60倍。
倘若新东方、好未来放在A股,绝对不止20倍市盈率。
何况,如今美股对 中概股的态度仍然没有好转。
”教育行业专家李莹告诉记者,“去美股上市,对中国教育企业只是退一步的权宜之计。
如果美国人懂中国教育,浑水做空新东方就不会那么容易。
北京出台一个限制奥数的政策,学而思(现更名好未来)当日股价大跌10%,这种事在A股绝对不可能出现。
何况,美股上市需要企业做双架构,除了本土架构还要做VIE架构,美股的会计和律师成本,一年几百万美元,财务报表要按境内境外会计准则各做一套。
另外,企业直接融人民币非常方便,而外汇进中国,每年兑换的数额是有限制的。
” 然而现实是,教育一直受到政策的重重阻碍,多年来无缘
A 股。
首先,教育的公益属性,与上市公司的营利性背道而驰。
《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中则写道,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然而,何为“合理”,至今没有标准。
其次,民办教育机构在各地,均处于教育部门、工商部门的双重管理之下,有些细分领域还涉及到商委、民政等部门,关系错综复杂,难于监管。
作为上市公司中的资产,教育公司如果不能盈利,企业不会被投资者认可;如果盈利,又与教育法律冲突。
因此,在新南洋之前,A股没有以教育培训为主业的上市公 司,仅存在围绕教育产业链的企业,如天舟文化、方直科技等。
然而,2013年,政策出现了微妙的松动。
首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年初就做了修订,“教育”作为一个行业单独出现。
如今,教育行业中的交易股票数只有一只,正是新南洋。
“上海正在试点,放开营利性教育培训企业的资质控制,可以说,对于教育企业的盈利和上市,从教育部门到证监会,各方面的政策已经趋向放开。
”李莹说,“但是,对于营利性教育机构,国家也在想办法监管。
毕竟,如果一家收了学生大量预付款的机构资金链断裂跑路,社会影响太坏。
” 实际上,国家一直试图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为分界,对教育培训行业实行分类管理。
2013年上海的培训资质新政似乎显示了改革的趋势。
2013年7月,上海政府宣布,所有营利性质教育培训企业都可以申请正式资质。
而直到2012年,营利性质的教育培训企业申请正式资质都非常困难,因此在工商局以“咨询”注册,才有了媒体多次曝光的多家知名教育机构“非法办学”事件。
但是,申请资质有两个重要条件。
首先,所有教育企业都要将上一年营收的10%存入固定的保证金账户,这笔钱企业无法动用。
其次,企业需要将学生的预付学费存入指定账户,学生的预付费 除了教育服务相关的支出,扩建校区等其他方面不能随意支出。
“教育培训企业,很多时候财务都不规范,预付款都会挪作他用。
如果政府以这种方式放开资质,政策严格执行的话,教育企业的成长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上海的培训行业对此也有怨言,还有某些知名机构仍然没有执行该政策。
”上海某教育机构高管李齐告诉记者。
实际上,曾被多次曝光“非法办学”的龙文教育,严格执行了新政,在上海获得了为期两年的正式办学许可证,相比之下,学大、精锐等机构都只有一年期许可证。
而教育行业的老大新东方的办学资质,仍在审批中;搜索“京翰”,则显示为“查无此校”。
A股上市企业基本标准 A股要求企业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中国教育企业规模 全国性企业新东方(营收50亿元)学大教育(营收20亿元)好未来(原学而思,营收15亿元)华图(营收10亿~12亿元)精锐龙文 教育企业A股上市大门疑似开启 区域性强势企业京翰(安博教育旗下)广州卓越上海昂立 教育一直受到政策的重重阻碍,多年来无缘A股。
然而,2013年,政策出现了微妙的松动。
首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年初就做了修订,“教育”作为一个行业单独出现。
如今,教育行业中的交易股票数只有一只,正是新南洋。
纵深 昂立借壳,拼爹的胜利 本报记者茅硕/摄影 昂立教育的业务包括少儿英语、K12培训、语言类培训、成人教育,本来还有幼儿园,但不符合上市公司的营利性质而转让。
昂立既做直营又做加盟,这种拼盘业态的公司都能上市,做少儿英语的、做K12的、做职业培训的,甚至做加盟的公司都觉得自己很有希望了。
各方面并不突出的昂立,何以捷足先登? 同样的疑问发生在2010年的视频行业。
2010年8月,全国Alexa排名100位的乐视网成功登陆创业板,当时其市值是在美国曲线上市的视频网站酷6的10倍。
后来,乐视的市值长期在创业板排名前几位,与在美国上市的搜狐不相上下。
乐视上市4个月后,视频行业龙头、Alexa排名前10名的优酷才在美国IPO。
纵观国内教育培训行业,在营收规模上,新东方以50亿元遥遥领先,然后是接近20亿元的学大,15亿元的好未来。
在这 些上市公司之后,是做“一对一”的精锐、龙文和上市公司安博旗下的京翰,以及公务员培训行业的老大华图,营收均在10亿~12亿元左右。
在这些全国布局的企业之后,是区域性强势企业广州卓越等,然后才是上海昂立。
相比之下,昂立的营收和利润表现并不突出,资料显示,昂立教育2012年的营收在5亿元左右,利润是2902万元。
“昂立有个好爹,股东上海交大是部属高校,昂立是个国企。
身为国有资产,营收还能排进全国前十的教育培训机构,全国仅昂立一家。
相比其他教育培 训机构,昂立的管理和经营水平不算最好,但是在财务和税收方面非常严谨,对上海的新政,也执行得非常好。
可以算是教育培训行业最遵守政策的企业之
一。
”和君咨询高级分析师侯瑞琦说。
回顾整个事件:昂立,主营上海本地的业务,使用同一个股东———上海最牛的高校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旗下的另一个上海本地的壳公司新南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两个公司的股东,以及主要的利益方都在上海。
这次借壳上市,就是将这些资源集中变现。
”李齐认为,“短 期之内,在中国很难出现第二家这样的教育公司。
” “昂立如今最多算是上海的区域性品牌,未来的成长性不好说。
”李齐分析,“作为一个老牌培训机构,昂立偏安上海多年,而且涉足的幼儿英语、K12等行业,如今都处于巨头激烈争夺的市场。
教育培训企业想大幅度成长,异地扩张,一向是个难题。
要么如新东方,以品牌扩张;要么如好未来,以内容和产品为核心,用异度网络先积聚人气,缓慢扩张;要么如学大、龙文、精锐等‘一对一’企业,以资本之力在渠道上做加法,跑马圈地。
现在 看来,昂立想要获得高成长,资本是特殊优势,关键是它今后如何用好资本这张牌。
” 无论如何,昂立的上市,还是为教育培训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
毕竟,A股的大门打开了一个缝隙。
“昂立教育的业务包括少儿英语、K12培训、语言类培训、成人教育,本来还有幼儿园,但不符合上市公司的营利性质要转让。
昂立既做直营又做加盟。
”李莹说,“这种拼盘业态的公司都能上市,做少儿英语的、做K12的、做职业培训的,甚至做加盟的公司都觉得自己很有希望了。
” 延伸 教育概念,抬升股价新题材 未来,不一定有多少教育公司有独立IPO的实力。
但是,有好的概念的教育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购,可能会大范围地出现。
这种公司1亿~5亿元之间的营收,题材有概念,非常利于并购和拉升股价。
华谊兄弟收购手游公司之后,股价大涨,各利益方皆大欢喜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实际上,自华谊兄弟、乐视网、光线传媒等公司上市之后,文化和消费类的企业,在A股持续被看好。
而新南洋复牌后的连续涨停和高市盈率,不禁让人畅想,教育培训,会成为继影视娱乐、文化传媒之后,A股市场下一个火爆的题材吗? “很多的利益方期待A股出现教育公司,利于他们炒作。
”侯瑞琦说。
“公司的质地如何,这些炒家并不关心,关键是如何通过资本市场变现。
A股赚钱模式和美股完全不同。
相比A股,美股的流通性太差了,新东方的换手率在5%以下。
A股的市盈率、换 手率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投资机构拉高股价,出货都非常容易。
” 俞敏洪曾公开表示,若不是为了新东方的发展,而只是他个人想赚钱,新东方绝对不会去美国上市。
“美国的法律很严格,美股市盈率、换手率都不高。
教育公司在美国上市,得到了一个融资渠道,同时要接受美国SEC的严格监管,以及各种机构的质疑和做空,一点点欺诈和虚假都足以使一家公司跌至谷底,安博教育就是如此。
如果新东方不上市,毛利可以达到60%。
” 反观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天舟文化,主营业务是青少年学习读物出版和发行,这样一家与教育产业相关的公司,换手率高的时候达到30%,在资本市场极 其活跃。
“在A股,教育股非常稀缺。
对教育类的题材,投资机构很饥渴。
对于重工业这类题材,大家早就审美疲劳了。
而传媒公司、消费公司,因为模式大众能看懂,就更吸引大众的关注。
未来,教育产业在A股引起的关注,不会比文化传媒小,会更吸引人。
”天图资本副总裁朱拥华告诉记者。
“A股现在很多ST公司,想要垃圾变凤凰,就要迎合市场炒作的概念,壳资源奇货可居,当然要卖给最热的概念公司。
所以,新南洋这个壳,最终是昂立借壳上市。
”某教育机构高管李齐说,“从新南洋变身为昂立教育,股价从6元拉到16元,潜伏其中的投资机构是第一拨挣钱 的。
然后,投资机构可以利用这个股票不断做题材、做波段。
这是第一只教育概念股,可以不断收购新公司,往里面装新的概念,拉升股价,这样做,投资机构、收购方、并购方皆大欢喜,都能赚钱。
” 实际上,如今有大量的VC机构分别在2006年新东方上市和2010年学大、学而思上市之后投资了教育公司,其中成功变现者寥寥。
“企业都说投资人不着急退出,实际上,VC拿着LP的钱,对方要求30%的回报,他们怎么可能不着急?”侯瑞琦分析。
然而,A股毕竟是“物以稀为贵”,第一家公司上市了,相同题材的第二家公司IPO就没那么容易。
“未来,不一定有多 少教育公司有独立IPO的实力。
但是,有好的概念的教育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购,可能会大范围地出现。
这种公司1亿~5亿元之间的营收,题材有概念,非常利于并购和拉升股价。
”侯瑞琦认为。
“教育能否成为炒作题材,不好说。
”清华紫光教育副总裁廖祥兵表示,“教育和影视娱乐、游戏都可算是泛文化产业。
但教育却不同于影视,其市场虽然很大,却属于稳健增长的市场,企业并不具有资本市场喜爱的规模效应和高速增长的属性,也不会大起大落,未必适合炒作。
除非某家教育公司能够利用互联网实现规模效应,并快速增长,但至今还没有人做到。
” 观察 下一个昂立 在美股的大门仍然无望打开之时,A股给了教育行业一个希望。
继昂立之后,还有哪家公司有望登陆A股? 实际上,目前国内能达到IPO要求的教育企业至少还有5家,但冲刺A股都没有成功。
北京洪恩教育在2013年3月披露了终止IPO审查。
华图教育一直试图冲刺国内公务员教育培训第一股,但也鲜有进展。
全国教学点超过1000个的龙文教育,显然也意在IPO。
而完成3轮融资的达内教育,完成4轮融资的精锐教育,已经很难再融资,受到公司内部和投资机构的多重压力,IPO更是箭在弦上。
A股的上市标准,理论上并不高。
在财务方面,A股要求企业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以华图为例,华图教育的主营业务是公务员考试培训。
华图副总裁李品友接受采访时称华图目前有十几亿元营收,而近两年华图正在进行多元化尝试,进军幼儿教育和K12市场,K12业务已经实现了千万元级营收。
但公务员培训的营收占比还在8成以上。
而精锐教育主打“一对一”,主要针对K12的应试教育的课外辅导。
“华图的模式,在中国很难说很好。
公务员考试培训,人社部首先就不太认可这个培训产业,比起在线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它在教育行业都不算阳光产业,更谈不上是国家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
所以,华图的IPO一直不成功。
他们寄希望于转型到在线教育、幼儿教育和K12,但是这种转型短期内很难实现。
”某教育机构高管李齐说。
“A股的门槛,只是理论上的。
A股要上市,企业最好有个好爹。
如果没有好爹,企业业务至少要符合主流。
同时,企业要有业绩也要有成长性。
”侯瑞琦说,“如今国内优秀的教育企业,主营业务脱不开留学考试和K12应试教育课外辅导,这些产业在政府眼里都不值得扶持。
但是,短期之内,中国很难崛起基于兴趣、素质教育、文化的教育企业。
”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王雨佳采写

标签: #高考分数 #地产 #手表 #绿地 #网站排名 #十大 #产品 #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