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 学校概况....................................................................................................................................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科与专业.............................................................................................................
3(三)在校生情况.............................................................................................................
4(四)本科生源分布及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6(二)教学经费...............................................................................................................
10(三)教学基本条件.......................................................................................................
11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13(二)课程建设...............................................................................................................
14(三)教材建设...............................................................................................................
14(四)实践教学...............................................................................................................
15(五)创新创业教育.......................................................................................................
16(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17(七)教学改革...............................................................................................................
18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
18(二)专业课程体系.......................................................................................................
19(三)产教协同育人.......................................................................................................
20(四)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20(五)学生管理与服务...................................................................................................
21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2(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3(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
24(四)专业认证...............................................................................................................
25(五)高等教育质量监测状态.......................................................................................
25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26(二)应届本科生毕业与就业.......................................................................................
27
I
(三)社会和用人单位评价...........................................................................................
(四)学生学习成效.......................................................................................................
29
七、特色发展..........................................................................................................................
(二)全面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
31(三)全面提升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质量.......................................................................32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附录..........................................................................................................................................
35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35 II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概况 湖南工程学院坐落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本科院校。学校是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及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是湖南省首批“2011计划”入选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单位。
湖南工程学院于2000年6月由原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始创于1951年,隶属于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是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始创于1978年,隶属于原湖南省纺织工业厅)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2000年在全国地方高校中率先确立了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形成了鲜明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是“全国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理事单位、教育部首批新工科及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单位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新工科建设协作组”副主任单位。
学校现有主校区和南校区2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30亩,建筑面积56.2万平方米。
学校依江傍湖,环境幽雅,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文明高等学校”“文明校园”。
学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和机电、纺织行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电气、机械、纺织、化工、管理、信息等优势专业群,涵盖工、管、文、理、经、艺六个学科门类。
现设有20个教学科研单位、55个本科专业、2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学位点。
拥有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应用特色学科8个;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专业8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践教育平台4个,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3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优秀实习基地2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7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示范实验室(中心)9个,建有4个现代产业学院。
金工实习基地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指导人员培训与考试中心。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工程,现有教职工1324人。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1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91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71人。
全国模范(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教育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省级教学名师、省部级优秀教师12人,省级学科带头
1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人14人,“湖湘高层次人才”、省“百人计划”、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1个。
学校积极推进科学研究,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拥有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24个;省级校地合作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
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5项、横向科研项目1007项,科研经费总额4.9亿元。
获科研成果奖励32项(其中省部级16项),授权专利569项。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843篇,出版学术专著35部。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与546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00亿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深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是湖南省最早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之
一。
已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3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设了2个本科专业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
2019年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
学校始终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历经70年工程教育积淀、21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1年“卓越计划”的深度实施、1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机电、纺织行业和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18万多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面向未来,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弘扬“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秉承“团结、严谨、诚信、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
全校师生员工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大力加强“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2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基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机电、纺织等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大力加强“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学科知识和专业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学科与专业 学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和机电、纺织行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电气、机械、纺织、化工、管理、信息等优势专业群,涵盖工、管、文、理、经、艺六个学科门类。
现设有20个教学科研单位、55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拥有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应用特色学科8个;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专业8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艺术学管理学 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 0.00 10.9114.55 5.455.45 7.27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图1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3 56.36 60.00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三)在校生情况 2020-2021学年本科在校生18286人。
其中一年级4917人,二年级4868人,三年级4435人,四年级4019人,五年级(建筑学专业)47人。
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总规模为19716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451人,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259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6人。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8.66%。
各类在校生的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19451
全日制
259
硕士研究生数
非全日制
0
总数
6
留学生数
其中:本科生数
6
夜大(业余)学生数
1117
函授学生数
8135
(四)本科生源分布及质量
1.
其中省内4111人,省外1119。
实际报到5121人,实际报到率为97.92%。
较上一年增加本科生源240人,近两年省内外生源比均约4:
1。
表22020-2021年本科新生招生计划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2020年2021年 普通类43034558 艺术类436421 新疆内地生1111 中外合作教育240240 合计49905230
2.生源质量好近两年来,我校本科生源质量处在持续较好水平。
15个理科省份中,除新疆、西藏未公布排名数据外,统计的13个省份中,投档线 对应排名有4个省份上升,数据详见图
2。
15个文科省份中,除新疆、西藏未公布排名数据外,统计的13个省份中,投档线 对应排名有5个省份上升,数据详见图
3。
4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4个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中,投档线对应排名有6个省份上升,数据详见图
4. 图2较上一年投档分对应排名上涨省份(理科) 图3较上一年投档分对应排名上涨省份(文科)
5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图4较上一年投档分对应排名上涨省份(新高考)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实施“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和管理需要,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及约束等方面的机制。
加快培育和引进领军人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了以特聘教授为旗帜,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外聘教师为补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1.师资队伍概况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1人、外聘教师278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240.00人。
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25:
1。
按折合学生数20994.1计算,生师比为16.93。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6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3.33%;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4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1.24%;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89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1.4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26.97%。
师资队伍中现有全国模范(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教育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省级
6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名师、省部级优秀教师1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4人,“湖湘高层次人才”、省“百人计划”、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1个。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
3。
表3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专任教师 数量 比例(%)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总计 1101 / 278 / 正高级 106 9.63 12 4.32 其中教授 101 9.17
4 1.44 副高级 281 25.52 30 10.79 其中副教授 222 20.16
1 0.36 职称 中级 498 45.23 228 82.01 其中讲师 406 36.88
4 1.44 初级 37 3.36
3 1.08 其中助教
0 0.00
0 0.00 未评级 179 16.26
5 1.80 博士 295 26.79 17 6.12 最高学 硕士 602 54.68 61 21.94 位 学士 128 11.63 198 71.22 无学位 76 6.90
2 0.72 35
岁及以下 273 24.80 141 50.72 36-45岁 393 35.69 96 34.53 年龄 46-55岁 292 26.52 28 10.07 56岁及以上 143 12.99 13 4.68 近两学年教师职称、学位、年龄情况见图
5、图6、图
7。
7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图5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图6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8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师德师风建设 图7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健全长效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近两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
出台了《湖南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工程学院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制度》《湖南工程学院教师“从教三十年”奉献奖评选办法》《湖南工程学院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湖南工程学院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等相关文件,为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行为遵循。
推进教育宣传。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积极参加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强化教师“四史”学习,组织教师走进革命胜地,激发教师学习内生动力,做到不忘历史、知史爱国。
组织开展“师魂映党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身边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开展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从教三十年”奉献奖等,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
强化考核监督。
学校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师风考核,把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等作为监督重点。
在人才引进、教师资格认定、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学校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开展师德师风网上问卷调查,不断强化警示教育,以案说纪,以案说规,以案说法,以案促德。
3.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728,占总课程门数的48.57%;课程门次数为1776,占开课总门次的39.73%。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29,占总课程
9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门数的15.28%;课程门次数为466,占开课总门次的10.43%。
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21,占总课程门数的14.74%;课程门次数为443,占开课总门次的9.91%。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59,占总课程门数的37.29%;课程门次数为1312,占开课总门次的29.35%。
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70,占总课程门数的31.35%;课程门次数为1123,占开课总门次的25.12%。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111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111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100.00%。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59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53.15%。
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277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48.77%。
(二)教学经费 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积极争取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专项资金、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建设专项资金及省财政各类专项资金,加强学费收入管理,广泛发动校友捐赠,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优先安排本科教学经费预算,确保各项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学校坚持“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经费投入。
近年来,学校教学经费支出、本科教学专项经费、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和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实验实习经费支出稳步增长。
2020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5163.53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776.04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866.02万元。
2020年度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拨款和学费收入的比例为16.11%,与2019年度15.09%相比,在经常性预算内事业拨款和学费增长的情况下,学校持续加大教学日常运行的投入比例。
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858.62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432.89元,生均实习经费为483.08元。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
8。
10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图8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 (三)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用房 学校总占地面积122.04万m2,产权占地面积为122.04万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56.24万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共230870.00m2,其中教室面积62710.00m(2含智慧教室面积11327.00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87849.00m2。
拥有体育馆面积17178.00m2,运动场面积127045.00m2。
按全日制在校生19716人计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61.90(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28.52(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1.71(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4.46(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87(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6.44(m2/生)。
各项指标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需要。
教学用房面积详细情况如表
4。
表4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1220403.00 61.90 建筑面积 562356.00 28.52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30870.00 11.71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87849.00 4.46 体育馆面积 17178.00 0.87 运动场面积 127045.00 6.44 11 湖南工程学院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实验室 持续加大教学科研设备的投入,努力优化实验教学条件。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87.2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13万元。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09.68万元。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7760台(套),合计总值17239.06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241台(套),总值5160.39万元。
按本科在校生19451人计算,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8863.30元。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践教育平台4个,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3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优秀实习基地2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7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示范实验室(中心)9个,建有3个现代产业学院。
现有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24个。
金工实习基地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指导人员培训与考试中心,为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编印《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向全校2020级新生及全体研究生及实验指导教师发放,加强了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6月启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的组织实施。
共计设置实验室信息牌317个,实验室安全警示标识4635个,规范了实验室安全管理。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图书馆不断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力度,不断提高馆藏质量,改善馆舍条件。
学校拥有2个图书馆,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4719.00m2,阅览室座位数2200个。
2020-2021学年,学校共安排资金234万元用于图书文献资源购置,其中购置纸质中文书刊费110万元,购买图书21500册,购置数字资源购置费124万元。
全馆文献资源总量257.25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4.32万册,数字资源折合馆藏102.93万册,生均纸质图书73.50册;拥有电子期刊3.11万册,学位论文751.72万册,音视频2850.00小时。
2020年图书流通量达到3.03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4239.32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52.95万篇次,图书馆共接待阅览读者近150万人次,借还图书61700册。
为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新增带空调阅览座位1000多个,大大改善了读者学习阅览环境。
开展流动图书馆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4.信息资源 建设和优化校园网络,推进新基建。
校园网主干带宽为40Gbps,校园网出口带宽达到62534Mbps,无线AP数量(含学生宿舍)2770个,网络接入信息点总计37278个,形成覆盖学校,支持视频、语音和数据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的校园网络。
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全面云化,存储容量达687TB。
构建了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上网实行实名制认证,确保了多样化的信息化应用安全。
12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推进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设施不断完善,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系列教育技术培训,有效支撑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和参加教学竞赛教学活动。
已经建设网络在线课程678门。
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学生为中心,将网络思政和信息化建设进行融合创新,以“易班”为抓手,开展“易班”校本化建设模式探索。
聚焦学生身边的学习生活,建设了基于“易班”平台的学生管理、网上迎新系统和各种服务学生的信息系统建设。
借助新基建通信平台,将学生宿舍热水、直饮水、洗衣消费、桶装水采购等BOT项目消费统一纳入学校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系统基于互联网实现了跨越式延伸,消费设施采用5G/物联网通信,通信可靠,安装方便,学生使用校园一卡通自助消费,服务商在学校开设一卡通账号并与学校进行资金结算,学生实行实名制消费,学校在服务质量和消费资金方面进行统一监管。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完善专业育人机制,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全面对标标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全面对标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完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实验实践等课程体系,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充分融合。
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定位,停招、撤销5个本科专业,积极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增设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新工科专业以及数字媒体艺术、数字经济、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3个新文科专业。
形成了以工为主、工文并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格局。
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两年来,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2个(占全校专业41%)。
2020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突破。
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有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20年,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的认证申请获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受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通过认证。
目前,我校先后有7个专业获得认证受理,3个专业通过认证,是我省同类院校中专业认证开展最早、通过数量最多的高校。
13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课程建设 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学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培训课程,积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使用培训,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设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专题,面向全体学生深入讲解,促进学生入脑、入心。
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确立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方案和考核标准,将课程思政建设覆盖专业、教师、课堂和教材,力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2020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23项。
202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1项,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教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2个。
在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我校获得
二、三等奖3项。
大力加强一流课程建设。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一流课程建设体系,全面开展五类“金课”建设。
2019年以来,新增校级一流本科课程7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
《无机化学》课程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了国家级一流课程零的突破。
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从硬件保障和软件支撑入手打造课程建设条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完成了精品录播室、微课室、虚拟演播室建设并投入使用,构建了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从线下课程资源和公共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择优遴选25门优质课程充实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达到158门。
2020-2021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1499门、4470门次。
本学年班额统计情况详见表
5。
表52020-2021学年班额统计情况 班额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30人及以下 2.51 1.01 4.17 31-60人 27.16 0.67 37.64 61-90人 43.37 43.77 50.11 90人以上 26.96 54.55 8.07 (三)教材建设 优化教材选用。
学校加强对教材选用的管理,完善教材质量监控机制,选用优教材、新教材。
学校教材选用实行各教学院(部、中心)、学校二级审核制度,坚持择优选用教材,重视选用质量高、影响大、特色鲜明的教材,首选国家及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规 14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划教材,优先选订近三年出版的教材。
思政类课程统一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必修教材,确保了优质教材进课堂。
加强教材建设。
扶持鼓励教师将最新课程思政元素、学科研究新进展、行业发展新状态、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专业教材。
2020-2021学年,学校共出版教材6种、专著3本(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
(四)实践教学 优化培养方案,凸显应用型办学特色。
紧紧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 用”的教学指导方针,以国家“双万计划”为核心,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 的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对接行 业需求,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权重,改革实验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分散”“虚拟+ 仿真”“校内+校外”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专业平均总学分 174.32,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平均学分
56.23,占比32.26%。
校内各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参 见附表
5。
理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比平均达33.51%,实践教学环节超40周。
2021 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详见表
6。
表6全校各学科2021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集中性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工学 65.63 12.88 33.51 管理学 62.17 18.24 25.33 艺术学 60.02 17.59 45.96 理学 59.61 21.75 27.57 经济学 63.00 18.18 24.71 文学 58.32 19.83 24.08 三级联动,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
高度重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引
用线上管理平台、查重检测系统等,严抓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查重、答辩、评优等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工作。
2020-2021学年全校共计提供了3981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
我校共有591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比例约占45.35%,平均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6.71人。
另外,学院聘请部分企业和科研机构人员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评审、答辩等环节。
教务处、学院、教研室三级联动,强化质量意识,创新指导形式。
各学院根据自身 15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开题答辩、毕业设计作品公开答辩、成果展示会等多种形式,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收到良好效果。
卓越计划专业的毕业设计答辩直接放到企业一线,由企业高工担任“主考官”,使毕业设计更“接地气”。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督﹝2020﹞5号)要求,对本科生学位论文进行原创性审查,共计45个专业、107个班级学生通过了毕业设计(论文)全覆盖查重检测。
教务处抽检了234篇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情况良好。
校企联建基地,拓展实践育人平台。
学校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改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2021年,获批7个教学实验平台、1个实践基地,获得资助1558万元。
以“实践育人”为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校外实习基地质量和数量稳步提升。
我校现建有54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20-2021学年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28653人次。
(五)创新创业教育 注重实践,完善“一体两翼”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设有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对创新创业工作实施归口管理、协调校内各部门、单位和组织落实,工作主要包括创新创业项目受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和文化建设。
学校是“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湖南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和“湖南省众创空间”,现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74个,其中创业示范基地2个,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3个,大学生创业园2个,创业孵化园1个,众创空间3个,其他创新创业平台43个。
集中性综合孵化使用面积2000平米,各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孵化使用面积达1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创新创业基地发展格局。
突出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创新设计学》《商业模式创新》《创业营销》《创新创业实践》等一系列双创类通识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并面向卓越计划班级创新开设了《创新创业思维》课程,突出工科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开设SIYB创业培训班,开展“吉利讲堂”“创新创业讲座”“科技大讲堂”“校友创业分享会”等系列讲座。
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校友科创大赛奖学金等多项专项奖学金56.56万元,针对工科专业,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连续14年设立了良信奖学金。
专创融合,多方位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及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 16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练计划,参与人数4850人。
2020-2021学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60项、校级立项105项。
引导学生参与各级给类科创大赛和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学年内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红色专项赛省级奖励12项、全国一等奖1项。
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双创活动周”“创业月课堂”“高教博览会”等活动和学科竞赛训练为契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项目落地和服务乡村振兴。
专兼结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专项经费,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高校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提升研修班,提升教师指导创新创业能力,并聘请校外双创导师、成功创业校友和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兼职导师。
现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64人,就业指导专职教师55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512人,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3人,教师兼职创业14人。
本年度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新工科创新创业相关项目1项、湖南省创新创业类教研教改课题19项,发表相关教研教改论文44篇。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搭建平台,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实现路径。
学校组织召开了中英“微校园”线上学术研讨会,着手筹建“HIE-UHI新能源联合实验室”,为双方科学研究搭建合作平台。
学校与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和城市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与英国高地与岛屿大学举办了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为我校青年教师国际交流和学历提升提供更多机会。
学校首次参与国家援外战略,协助湖南省商务厅申报国家援外培训项目,其中一项获得立项。
学校与国外3所大学续签了校际合作协议,新增2个国家的4所大学为合作院校,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国际交流项目和国际合作科研。
学校成功申报了2020年湖南省海智工作基地(湖南工程学院)项目,并申报建设湖南省装备制造业智能运营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规范合作办学,提升办学质量和影响力。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条例规范办学,于2015年、2016年通过教育部合作办学评估,并于2016年在英国QAA(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校外监审员(ExternalExaminers)现场评估中获得良好评价。
从2016年至今有六届学生602人毕业,获湖南工程学院学位证比例为96.3%,注册英方学籍学生获其普通学士学位比例为86.20%,多名学生进入QS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攻读研究生。
2020年下半年录取了3名学历留学生,国际教育学院与相关学院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保证留学生的教学质量。
学校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教育。
学校加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推动其本土化,将中外合作办学打造成教学改革的“先导区”,着力将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监控 17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等推广到全校教育教学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培养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教育队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分别2017年、2018年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七)教学改革 持续深化教研教改。
以教学研究项目为依托,推动教师教学改革。
2020-2021学年,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湖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1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19项,建设经费达100.00万元。
举办教学改革论坛2场、教学改革研究专家报告会5场,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6次。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学校以教学团队和教研室为载体,推进教学建设与教学改 革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倡导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本,组建团 队。
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学业评价、 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团队力量解决教学问题,推动教学改革深入 实施。
表
72020-2021学年我校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情况 项目类型 国家级(教育部)
省部级项
项目数
目数
总数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9
0
29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1
2
3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0
1
1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一流课程)
0
5
5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0
5
5
线下一流课程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包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
程的项目)
0
8
9
1
1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
1.
2.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接需求,优化结构。
各专业根据专业类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专业特色,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精心设计培养过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注重创新。
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索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并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互补、课内学习与创新创业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突出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根据学生成才的不同需求,在课程设置与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要求等方面,注意共性与个性、课内与课外结合,尊重学生在基础能力、兴趣特长、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实行分类型、分层次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专业课程体系
1.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对接需求,优化结构”的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精心设计培养过程,优化课程体系,研究课程内在联系,加强课程的有机衔接,整合课程内容,合理确定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内涵 学校各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四大部分。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该类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由思想政治模块、科学与技术基础模块、综合应用能力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5个模块组成。
学科基础课程。
该类课程是各学科专业最基础、最核心的必修课程,各专业按照学科专业大类构建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强化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的学习与培养。
19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课程。
该类课程主要体现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
各专业均明确和凝练了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具有一定前瞻性和拓展性,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集中实践环节。
该部分包括军训与入学教育、专业认知实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
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实践环节和实验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25%,理工类专业不低于30%。
2020-2021学年学校各专业平均开设课程26.30门,其中公共课5.26门,专业课21.30门;各专业平均总学时2249.81,其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别为1908.04、315.54。
各专业学时、学分具体情况参见附表
6。
(三)产教协同育人 “政、校、企”三维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师资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基地建设等领域深入开展产学合作,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学校先后与湘潭市人民政府、株洲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搭建了一批共享型实践创新平台,校地共建了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联合实验室,建设了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实验实践教学中心、20个共享型实践创新平台。
落实项目驱动,实现合作共赢。
2017年学校与企业签订横向合同105项,经费1,400余万元;2018年新增横向科研项目177项,经费3,000余万元;2019年新增横向科研项目475项,经费14,000余万元。
2020年我校获批2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近三年转化科技成果33项,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产学研项目逐年增加,合作成效显著,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四)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建立“三全育人”运行体系。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任务,建立党政协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方面协调互动,党政工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等为主的思政骨干队伍和全体教师各尽其责的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
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牢牢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通过守正创新,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做到“八个统 20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发挥所有课堂的立德树人功能,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资源,各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使立德树人渗透在各学科、各课程、各堂课中,渗透在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里。
帮助大学生既树立远大理想,又掌握服务国家建设、人类发展的知识与本领。
注重实践育人。
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拓展社会实践路径,大力开展日常实践、双休日实践和寒暑假集中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在认识和服务社会中培养责任感,并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本领。
同时注重把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未来发展需要对接起来,推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加强产学研协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和平台。
推进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协同共进,构建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体悟相得益彰、融通共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始终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准则,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引导广大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结合起来,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不断提高教师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五)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校着力构建“五育并举”评价体系,深入落实“三全育人”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校史馆参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周开展“升国旗、唱红歌”的爱国主义教育,创办党史故事“天天见”微信小课堂,承办“青春之歌献给党”湖南省第四届校园歌手大赛等主题教育及活动,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心、强国情、报国志。
通过大力推进“易班”APP网络思政政治教育阵地建设,逐步实现”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做到哪里”,努力实现网络思政工作能“入心”“入脑”;通过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推进学生评价改革,首创“易班”“五育”综合评价体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发展进行综合性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学校被评为2020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和2020年湖南省高校“易班”建设先进单位。
21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增强学风建设实效性。
修订《湖南工程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加强课堂参与度和课堂纪律考查,推进三全育人促学风,从低年级的规范要求逐步转变为高年级的习惯养成。
以技能竞赛为教育载体,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风建设。
通过推动易班平台建设增强学风信息化建设,开展形势政策和专业导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完善教学督导机制促进课堂教质量,学校学风建设成效明显,学生到课率连续8年上升,考研率连续5年上升。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立足点,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为重点,完善“学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院学生辅导员—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五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坚持开展心理问题周排查、心理普查、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常规性活动制度,强化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预防、早控制”意识,提升预警预防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案例入选为湖南省心理育人工作案例。
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帮扶体系。
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出发点,构建围绕“奖、助、贷、勤、补、免、减、缓”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制定与完善了学校各项资助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工作的长效管理与监督机制;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构建学校、学院和班级三级联动机制;整合政府、社会、学校的各种帮扶资源,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平台;构建学校勤工助学人才库,为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资助政策下乡行”实践活动,广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提高资助政策群众知晓度。
资助力度与资助育人成效均得以提升,覆盖面达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80%,并形成了资助、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帮扶模式;勤工助学人才库在库人数1333人,提供勤工助学岗位426个,在隐形资助学生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工作适应性;通过开展“资助政策下乡行”的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资助“最后一公里”。
资助政策多管齐下,推动资助工作多元参与、共同监督、落地见效,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精准、高效。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切实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明确校、院(系、部)两级党政领导“一把手”是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将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本,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加 22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强本科教育教学。
学校将教学工作列入党委会、校长办公会重要议事议程,定期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工作例会,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020-2021学年,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共讨论本科教学工作15次,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本科教学系列规范性文件、新工科建设、专业认证等。
同时,校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授课率为100%。
校领导将听课、查课作为日常工作,亲临可视化教学中心看课、巡课,并提交听课记录。
党政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新工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路径探索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其成果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实行校、教学院(部、中心)、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以教研室为基础,教学院(部、中心)为实施主体,校级管理为主导。
建立了一支由决策组织、管理组织、专家组织、督导组织、监控组织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联系、彼此协调,为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学校现有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人员72人,其中高级职称48人,所占比例为66.67%;硕士及以上学位54人,所占比例为75.00%。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断完善质量监控制度体系,持续改进质量监控,建立了涵盖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将专业认证等质量标准落实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中,促进质量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形成了由质量目标系统、质量标准系统、组织保障系统、资源保障系统、质量监控及评价系统和反馈改进系统等构成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一个闭环式的教学管理保障系统,形成了既有激励约束功能又有反馈改进功能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
23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图9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图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学监测。
我校把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等要求全面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优化教学评价标准。
通过校院两级督导、同行、领导干部听课,校教学督导在可视化教学中心坚持全面看课并随堂听课,强化教学监测,实现教学监督全覆盖。
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加强持续改进监督。
教学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教学问题反馈表、看课数据统计表、教学监测简报、教学督导通报等形式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和各教学院部。
针对反馈的突出问题,主管校领导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监督部门和各教学院召开“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共同研讨教学质量提升举措;各教学院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查事实、析原因、找对策,及时提交整改报告。
课堂教学实施持续监督、持续反馈制度,对反馈过的问题进行再监督、再反馈,形成我校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教学质量保障取得良好效果。
实施教学工作检查制度,加强教学运行过程监控。
学校多年以来持续开展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制度,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监控,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的,采用自查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教学各环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检查。
通过检查,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开展专题教学工作调研,有效推进教育育人工作。
为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现状,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与信息服务,校教学督导团坚持每学期开展专题调研工作。
2020年下半年完成了我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现状及成因的调研报告》;2021 24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年上半年对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纺织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等9个教学院的实验教学现状(含实验室建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专业46个、实验室近100个,抽查实验课101门,听课主讲教师113人,覆盖了被调研学院的所有专业、全部实验室和实验课程,完成《关于实验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2021年下半年组织开展实践教学专题调研工作。
学校通过专题调研,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环节,促进了教育育人的改革和创新。
本学年发布《教学监测简报》9期、《教学督导工作情况通报》3期。
本学年校教学督导团共计听课207人、551人次、约803学时,覆盖14个教学院部;填写评价表551份,反馈意见633条。
实验调研听课90人、近60门课程实验,187人次,约370学时,覆盖9个教学院部;填写评价表187份。
(四)专业认证 积极推进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学校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契机。
学校积极支持工科专业参加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导专业主动对接行业需求,推进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用国际实质等效的标准指导专业教学,以产出为导向,切实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改进和提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20年,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的认证申请获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受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组现场考查,专家组对我校两个专业的办学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我校先后有7个专业获得认证受理,3个专业通过认证,是我省同类院校中专业认证开展最早、通过数量最多的高校。
(五)高等教育质量监测状态 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状态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
按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工作要求,学校每年定期在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上填报相关数据。
此项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构建了校、院、专业三级填报体系,分管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布置、研究、讨论相关工作,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学院之间开展调研、讨论工作,针对数据填报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反馈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不仅使其掌握了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状态,更重要的是及时、直观地发现了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成为总结、反思、评价、修正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为学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25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生学习满意度高。
学校2021年9月中旬发放了1500份调查问卷,最后收回问卷123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2.06%。
面向全校的学生,涵盖了学校全部专业。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学生专业目标、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务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对学生的关心、教学条件、学风考风、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26项问题,收集关于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各方面的平均满意度为97.15%,学生所学专业目标清晰,要求合理,有96.34%的学生总体感觉满意,教师教学内容丰富,方法新颖,教学质量高;有97.31%的学生总体感觉满意。
辅导员关心学生,及时传递有关信息,有97.56%的学生总体感觉满意。
对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积极参与,有98.61%的学生总体感觉满意,对您的智慧在此得到磨练与成长等,有97.15%的学生总体感觉满意。
针对上年提出的所学专业目标清晰,要求合理、实验室设备齐全;实习场所有保障,图书馆资源丰富,生活条件改善等问题,学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关举措加以改进。
表82021年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情况汇总表 序指标号 满意程度选项不满意满意满意率 1所学专业目标清晰,要求合理 45 118696.34% 2课程计划安排合理 48 118396.10% 3教师在专业领域内学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 42 118996.58% 4教师教学内容丰富,方法新颖,教学质量高 33 119897.31% 5教师经常辅导和帮助学生 35 119697.15% 6教务管理人员答复问题及时、有效 52 117995.77% 7班主任经常指导学生 65 116694.71% 8辅导员关心学生,及时传递有关信息 30 120197.56% 9容易选到想选修的课程 50 118195.93% 10实验室设备齐全,实习场所有保障 42 118996.58% 26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序指标号 满意程度选项不满意满意满意率 11图书馆资源丰富 49 各类功能的教室(如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房等)设施 12齐全,满足学生需求 15 13校园网运行状况良好 22 14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开放面广 55 15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积极参与 17 16学校的学习风气好 43 17学生能通过各种方式(如电子邮件等)表达不满 25 18学生的群体不满及时得到答复 21 19学校的知名度高 20 20校园环境好 19 21付学费在此读书是值得的 35 22专业知识得到提高 27 23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3 24您的智慧在此得到磨练与成长 35 25您会向亲友推荐您所就读的学校 36 26如再给一次选择学校机会,您还会选这所学校 16 共有1231人参与调查问卷,满意度97.15% 118296.01%121698.78%120998.21%117695.53%121498.61%118896.50%120697.96%121098.29%121198.37%121298.45%119697.15%120497.8%119897.31%119697.15%119597.07%121598.70%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与就业
1.毕业情况我校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为先,将立德树人摆在 首位,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牢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强。
我校应届毕业生毕 27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业与学位授予情况良好,2021年共有本科毕业生4004人,实际毕业人数3828人,毕业率为95.60%,学位授予率为98.43%。
2.就业情况 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
全年开设266个班级的线上线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OOC在线信息化课程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制定了线上教学的实施办法,开展线上教学的培训、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到课率抽查等教学活动,应聘模拟大赛、简历大赛、优秀校友讲座、参观企业等实践教学活动。
完善“就业信息网”“招生就业云服务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积极进行市场开发,多渠道开源拓岗。
邀请优质企业来校招聘,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2场、小型专场双选会28场、2场网络双选会,累计发布在线招聘信息1943条,共举办企业现场宣讲531场,累计提供212763个岗位,人均可选岗位48个。
加强了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为510个助学贷款、城乡低保家庭以及残疾等就业困难的2021届毕业生办理了人社局的每人1500元,合计76.5万元的补助。
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精准推荐。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全校上下立足“对学校发展负责、对学生发展负责”的高度,严格落实教育部、教育厅工作要求,扎实做好了各项基础工作,健全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为就业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截至8月31日,据湖南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显示,我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共4004人,实际毕业本科生数3828人,毕业去向落实人数3596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94%。
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79.64%;升学366人,占9.56%,其中出国(境)留学17人,占0.47%。
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国家战略支柱行业,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和教育行业的就业占比超过70%。
就业区域面向主要是服务于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次是广东、上海地区。
就业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
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毕业生已100%就业。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
根据第三方对学校的就业调研结果显示,86.22%的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状况表示满意,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总体满意度为94.67%;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就业服务满意度为99.31%,其中54.17%的用人单位表示很满意。
(三)社会和用人单位评价 学校毕业生以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并富有艰苦创业、开拓精神而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
由第三方对我校用人单位的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9.33%,其中63.33%的用人单位表示很满意;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满意度为 28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99.33%,其中59.33%的用人单位表示很满意。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高,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强,就业竞争优势突出。
我校借助强大的地域文化特色及爱国人文风情,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毕业生在国家基础、国防及振兴乡村建设与服务基层上成绩斐然,涌现了无数优秀的毕业生,其中有“五次应征只为圆一个军营梦”的机械工程学院21届毕业生郎龙光、“国庆不停工、民生项目加速推进”的建筑工程学院21届毕业生陈奉杰、“选调邵阳-缘聚宝庆、逐梦资水”的电气工程学院20届毕业生林风、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者刘畅、张雨、宋斯澳。
(四)学生学习成效
1.创新创业能力与学科竞赛 以赛促学,赛创一体,学科竞赛成绩再突破。
学校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学科竞赛训练和实践。
2020-2021学年,本科生共获得学科竞赛省部级以上奖励奖励500项,其中,国际级16项,国家级128项,省部级356项。
参加的学科竞赛中,有17项赛事成绩获得突破,在“天正设计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以优异成绩蝉联该项赛事的全国一等奖,并在省级决赛中,斩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总成绩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在第四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喜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创造了参加该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在2021年圆点国际大学生设计大赛中,获得综合类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并入选该奖项的中国设计教育成果奖。
政策引导,创服同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见实效。
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结合产业链、资源链、创新链,整合资源,开展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政策支持与指导、创业培训、技术服务、市场与信息资源对接等创业服务。
2020-2021学年,学生转化创新创业成果38项,获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101人,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02人,并涌现了一批创新创业典型。
其中,2017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李泳欣团队,成功研发出智能盲人出行辅助系统,其避障衣避障功能相对于盲杖和导盲犬提高了50倍以上,其“e护科技”项目成功获得“智造莲城”路演活动意向投资50万。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团队,携手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与十八洞村开展文化创意项目对接,为助推乡村振兴开新篇贡献高校智慧。
疫情期间,学校12个项目团队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迅速下沉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助力企业有力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微型防疫机器人、3D打印防疫作品应运而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29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 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五”规划、建立中华文化自信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深入开展层次高、立意新、受益面广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将文化育人工作“立”起来、“扎”进去、“融”进去。
以加强红色文化载体建设、提升红色文化品位内涵、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实效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青春就是要你红”“社团开放日”“文化艺术节”“校园好声音”等品牌活动,举办元旦文艺晚会、军训慰问演出、新生才艺大赛、主持人大赛、辩论赛、“全心权益为你”3.15权益维护主题活动、“我是美食家”菜品评鉴会、湖工青春榜样说、红色诗词大会、红色阵地教育等各具特色的优质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2020-2021学年,在湖南省第四届“高校校园好声音”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2020年寻找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活动中,八一社团荣获“百强学生社团”称号;在湖南省第七届“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
聚焦人才培养,依托志愿服务构筑实践育人新高地。
积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勇当新时代逐梦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术科技作品《新时代伟人故里“红色文化薪火传”》获“挑战杯”红色专项全国一等奖,视频作品被推选至“学习强国”平台进行优秀视频展播。
组织开展2021年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共计3547名青年志愿者踊跃投身于家乡建设,开展了疫情防控、教育关爱、乡村振兴、党史宣讲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时长2.8万小时,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习强国、中国青年网、红网、今日头条、潇湘晨报、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经视、怀化新闻、邵阳新闻等媒体先后报道共计251篇。
打造“五彩湖工”志愿服务品牌,以“青春建功‘十四五’行动”为主线,集中开展包括“3月学雷锋系列活动”“党建带团建”党团干部志愿行、保护母亲河、环保垃圾分类宣讲、科技维修进社区、无偿献血、扶老助残、爱心课堂、设计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共80余次。
大批湖工青年志愿者投身“五彩湖工”志愿实践活动,服务时长35459小时,我校获评2020年湖南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湘潭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七、特色发展 (一)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学校实施工程教育70年,在地方高校中率先确立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是全国首批12所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30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养计划”的地方本科院校之
一,始终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的思路,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践行“实践育人”理念,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入探索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克服困难,在排除风险的情况下组织732名2017级卓越计划学生下企实习,实习企业199家,遴选434名企业工程师担任2017级卓越计划企业学习企业指导老师,确保卓越计划教育教学质量。
以“卓越计划2.0”建设为契机,推动专业内涵发展。
2020年,学校进一步推广“卓越计划1.0”改革成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6个专业被遴选为“卓越计划2.0”专业。
出台了《湖南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立足“长株潭”经济圈,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新需求,结合学校实际与前期基础,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转变。
全面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多主体协同育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以国家“双万计划”为核心,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培养一流人才,推进新工科建设,实现我校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全面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 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以工为主、工文并重的专业发展格局。
加快改造传统工科专业,积极申报新兴工科、新兴文科专业,依托机械、电气、信息等优势专业群,跨学院、跨学科建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新兴工科专业,其中,人工智能专业是2019年湖南省唯
一、全国35个获批建设的专业之
一。
2020年,为适应数字经济与数字媒体发展的需要,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等信息技术,开设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数字媒体艺术3个新文科专业。
不断推进文工之间的交叉融合,搭建学科集群平台,打造学科群协同共育生态。
以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牵引,推进育人模式改革。
学校积极开展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2020年,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顺利结题,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三维协同、四链融通”产教融合机制的创新与实践》获立项建设。
同时,获批两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围绕项目改革,构建了三维协同、四链融通的产教融合机制,通过汇聚地方政府、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优势资源,完善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教育、培训、研发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促进“四链融通”。
打造了一支由“校内专业教师+创新导师+创业导师”加“企业导师”构成的导师队伍,将产业链中的资源、需求、人才、技术、项目、研发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合“理论基础-专业方向-产业方向”的专业教育链和“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创新培养链,构建了“对接-渗透-交融”的共享共赢 31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的运行保障机制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
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开展“政产学研用”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近年来,先后 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吉利汽车机电产业学院、智能与智造产业学院等4个现代化产业学院。
2021年4月23日,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与我校就共建智能与智造产业学院签约,双方将在增材制造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合作。
7月31日,湘潭市人民政府、湖南工程学院、宝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湖南工程学院-宝德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签约,该产业学院将依托宝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产品设备、应用场地等优势,结合学校师生资源、教学设备等条件,在专业共建、师资赋能、人才培养以及产教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
(三)全面提升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质量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全面提高 实施校领导上讲台讲授思政课制度。
2020年,学校领导为全校本科生讲授思政课22场次,听课学生近2万人。
校领导的思政课结合了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阶段性特点,融汇了文史哲等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以深厚的理论功底、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世界视野、风趣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案例、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加强思政课守正创新打造思政金课。
继续大力加强湖南省精品在线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线下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等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开设专题教学,课内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邀请著名学者来校参与“听名师读原著悟原理”等教改活动,将校外优质教学资源引入思政课教学课堂,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党史学习资源库和湘潭党史馆,将党史课堂搬进图书馆、湘潭党史馆,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程思政“四全覆盖”走新走实课程思政 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目标导向,思政引领,德智相融,润物无声”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理念,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上多个维度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从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延伸到价值塑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覆盖专业、教师、课堂和教材,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四全覆盖”全方位育人格局,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系统梳理各学院、各专业、各课程、各教材的思政元素,设计融入路径,按专业编写整 32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合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蓝本52套。
校、院教学督导团深入课堂,督查、督导课程思政是否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不断反思、倒逼整改、努力完善。
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有机结合。
结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师生创新创业实践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有机结合,实现项目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载体的有机融合。
近年来,我校智博艺创学生团队为十八洞村开展了大量的文化创意设计,产生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对十八洞村空间整体规划、建筑改造、景观优化和文创设计多项内容,不仅助推了乡村精准扶贫建设,而且对激发大学生关注和参与国家乡村建设的思政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一)“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部分教师立德树人思想不够牢,“以学生为
中心”意识不够强;少数教师不追求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空间还很大。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在受教育者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高尚德育思想,价值取向等,使受教育者对国家具有责任感,对他人富有爱心,遵守社会准则。
学校拟采取以下改进计划: 持续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征文、实行师德承诺、制定师德底线、建立师生对子、全员参与“向先进教师学习”活动等,大力开展树立师德新风的主题教育活动。
提高教师对职业的再认识。
促使教师为自己从事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而感到无尚光荣和骄傲。
加强教师教学培训。
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手段高明的师资团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把校外专家“请进来”对教师进行教学系统培训,提高任课老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常用技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另一方面,让本校教师“走出去”,组织教师校外观摩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结合课程特点和自身实际,为自己量身打造体验式教学方法。
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习和应用氛围,实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本科教学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建设和优化校园网络,推进信息化教学,借助新基建平台,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信息化基础服务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与学校 33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信息资源共享有待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数字挖掘与分析处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还不够充分,信息化应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职员工的信息素质、网络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
学校拟采取以下改进计划: 加大经费投入。
采用内建外购等方法,提质改造教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引进教育教学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系统,鼓励、支持教师开展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方式改革,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助推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化能力。
依托学校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积极运用现有信息化资源有序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使用先进信息化工具的基本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与企业合作或聘请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为特定教师群体提供更加具体的、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辅导,使教师熟练掌握多种信息化教学管理技能。
与此同时,加强专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信息技术人员在教育技术支撑和系统开发、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能力,为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34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附录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98.66%
2.教师数量及结构
(1)全校整体情况 附表1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 项目 专任教师 数量 比例(%) 总计 1101 / 正高级 106 9.63 其中教授 101 9.17 副高级 281 25.52 其中副教授 222 20.16 职称 中级 498 45.23 其中讲师 406 36.88 初级 37 3.36 其中助教
0 0.00 未评级 179 16.26 博士 295 26.79 最高学位 硕士
学士 602 54.68 128 11.63 无学位 76 6.90 35岁及以下 273 24.80 年龄 36-45岁46-55岁 393 35.69 292 26.52 56岁及以上 143 12.99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278 / 12 4.32
4 1.44 30 10.79
1 0.36 228 82.01
4 1.44
3 1.08
0 0.00
5 1.80 17 6.12 61 21.94 198 71.22
2 0.72 141 50.72 96 34.53 28 10.07 13 4.68 35 湖南工程学院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分专业情况 附表2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数量生师比近五年新进教师 020101 经济学
9 23.89
1 020109T 数字经济
6 13.00
5 020302 金融工程 10 29.60
4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1 25.36
3 050201 英语 17 24.35
2 050262 商务英语 23 23.48
4 050303 广告学 12 22.67
4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4 22.00
2 070302 应用化学 17 26.88
5 071201 统计学 12 23.17
4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5 22.29
9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 16.35
8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22 26.45
7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10 14.20
2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9 26.11
1 080403 材料化学 11 19.55
6 双师型教师
201346124117910554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0032010040213112 36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080407080411T080503T080601080701080702080703080704080717T080801080803T080901080902080903080910T081001081002081301 专业名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人工智能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任教师数量12611302171118827121414136321114 生师比20.1725.5029.0926.8728.1914.0029.4524.3928.7524.1929.6726.8626.1420.2326.3325.9728.4221.00 近五年新进教师50273049211102126846 双师型教师7572112536210345801644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302421230511221103 37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081601081602081701082801083001120103120108T120201K120202120203K120206120601120701120801120901K130301130502130503 专业名称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 建筑学生物工程工程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旅游管理 表演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专任教师数量249121191231310231091110941517 生师比23.7123.5627.6726.4527.8928.8326.6726.6224.5030.7025.1028.2229.5521.5027.0026.2526.0028.94 近五年新进教师822214134512240333 双师型教师948526064975436126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006100110010000000 38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130504130505130508 专业名称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专任教师数量13133 生师比21.1526.2612.33 近五年新进教师461 双师型教师230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001 专业代码 020101020109T020302020401050201050262050303070102070302071201 专业名称 经济学数字经济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英语商务英语 广告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化学统计学 附表3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总数数量 教授授课教授比例(%) 副教授
9 2 100.00
0 6
0 --
0 10
0 --
3 11
0 --
4 17
3 100.00
5 23
3 100.00
3 12
1 100.00
4 14
2 100.00
4 17
4 100.00
6 12
2 100.00
2 中级及以下 6
6679167858 博士 11242421194 学历结构硕士学士及以下
7 1
4 1
8 0
6 1 14
1 18
1 9
1 3
0 4
4 8
0 39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 080202080203080204080208080301080403080407080411T080503T080601080701080702080703080704080717T080801 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 专任教师总数 数量 35
6 20
3 22
5 10
1 9
2 11
1 12
4 6
2 11
0 30
8 21
2 7
0 11
1 18
2 8
0 27
5 职称结构 教授
授课教授比例(%) 副教授 100.00 14 100.00
4 100.00
6 100.00
0 100.00
0 100.00
2 100.00
1 100.00
1 --
4 100.00
7 100.00 10 --
4 100.00
1 100.00
4 --
2 100.00
4 中级及以下 12
13108786351483912513 学历结构博士硕士学士及以下 1413
8 12
6 2 11
5 6
3 4
3 2
7 0 10
1 0
9 2
1 5
1 0
4 4
3 1315
2 11
9 1
1 6
0 3
6 2 18
0 0
3 3
2 1211
4 40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 080803T080901080902080903080910T081001081002081301081601081602081701082801083001120103120108T120201K 专业名称 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 建筑学生物工程工程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 专任教师总数 数量 12
3 14
2 14
1 13
1 6
0 32
4 11
2 14
1 24
3 9
0 12
2 11
0 9
2 12
0 3
0 13
1 职称结构 教授
授课教授比例(%) 副教授 100.00
0 100.00
3 100.00
5 100.00
2 --
0 100.00
8 100.00
2 100.00
5 100.00
7 --
1 100.00
4 --
0 100.00
1 --
1 --
1 100.00
3 中级及以下 9
978616771386105929 学历结构博士硕士学士及以下
6 6
0 3
8 3
3 8
3 4
6 3
3 3
0 20
8 4
7 4
0 9
4 1
9 13
2 0
6 3
4 5
3 0 11
0 4
5 0
2 7
3 0
3 0
2 7
4 41 湖南工程学院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 120202120203K120206120601120701120801120901K130301130502130503130504130505130508 专业名称 市场营销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表演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专任教师总数 数量 10
0 23
2 10
0 9
0 11
0 10
1 9
1 4
0 15
0 16
2 13
1 13
0 3
0 职称结构 教授
授课教授比例(%) 副教授 --
4 100.00
4 --
3 --
5 --
5 100.00
0 100.00
3 --
0 --
8 100.00
3 100.00
2 --
0 --
1 中级及以下 6
1753585471110122 学历结构博士硕士学士及以下
2 8
0 1 17
5 1
6 3
2 6
1 7
4 0
2 7
1 2
6 1
0 4
0 2 11
2 1 13
2 2 11
0 1 12
0 0
3 0 42 湖南工程学院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附表4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本科专业总数55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52 新专业名单 机器人工程,表演,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 字媒体艺术 当年停招专业名单 汽车服务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
4.全校整体生师比16.93各专业生师比参见附表
2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11282.80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1709.68
7.生均图书(册)73.50
8.电子图书(册)683283
9.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11.71,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1.61 1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2858.62 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万元)5344.98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元)432.89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元)483.08 1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1499 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1门 43 湖南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5.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表6) 附表5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集中性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实践环节占比 专业实验室数量 020101 经济学 36.0 020109T 数字经济 36.0 020302 金融工程 36.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6.0 050201 英语 36.0 050262 商务英语 36.0 050303 广告学 41.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36.0 070302 应用化学 37.0 071201 统计学 33.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1.0 080202H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 39.0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0.5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39.0 5.50 0.0 14.00 0.0 4.00 0.0 4.50 0.0 0.00 0.0 0.00 0.0 11.50 0.0 9.25 0.0 28.00 0.0 12.50 0.0 15.00 0.0 11.50 0.0 18.62 0.0 16.00 0.0 23.85
1 28.74
0 22.99
2 23.28
1 21.56
1 20.69
2 29.83
2 26.93
1 35.91 17 26.3
1 32.37
7 26.79
0 34.18 12 32.16 11 实践场地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23 245
0 0 23 577 24 310 14 234 13 335
4 130 12 720 24 398 12 720 51 1534
1 48 33 571
1 78 44 湖南工程学院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集中性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实践环节占比 专业实验室数量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38.00 16.00 0.0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41.00 15.00 0.0 080403 材料化学 37.00 26.00 0.0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7.00 40.50 0.0 080411T 焊接技术与工程 36.00 16.04 0.0 080503T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38.00 18.00 0.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2.50 17.83 0.0 080601H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 39.00 13.00 0.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9.00 19.50 0.0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41.00 22.00 0.0 080703 通信工程 36.00 19.00 0.0 08070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37.00 14.12 0.0 080717T 人工智能 37.00 21.00 0.0 080801 自动化 41.00 16.50 0.0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42.00 15.50 0.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7.50 21.38 0.0 30.77
3 32.75
6 35.39
9 43.79 10 29.91
5 32.0
7 34.87
8 27.23
0 34.62
9 36.21
1 32.35 10 29.21
3 34.02
5 33.82
5 33.33
2 34.43
7 45 实践场地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1 64
6 127
6 280
7 90
0 0 13 1250 74 2047
1 125
9 377 10 545
8 504 15 900
4 311 40 514
0 0 32 530 湖南工程学院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集中性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实践环节占比 专业实验室数量 080902080903080910T081001081002081301081601081602081701082801083001120103120108T120201K120202120203K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 建筑学生物工程工程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学 35.00 20.25 0.00 32.69
6 35.00 14.75 0.00 30.80
9 36.00 15.25 0.00 29.45
0 40.00 13.50 0.00 30.66
3 37.00 9.50 0.00 26.20
7 35.50 18.50 0.00 31.76 18 38.50 18.00 0.00 33.04 10 40.00 34.00 0.00 43.27
0 35.50 22.25 0.00 35.87
0 63.00 38.20 0.00 46.21
2 36.00 25.75 0.00 33.93 13 42.00 6.88 0.00 27.69
2 35.00 12.75 0.00 27.60
0 34.00 6.00 0.00 23.12
2 35.00 4.00 0.00 22.54
2 35.00 5.50 0.00 23.41
2 46 实践场地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5 430
6 335
0 0 16 232
9 900 14 306 24 1758 16 672 23 452
2 76 10 173
0 0
0 0 16 638 18 648 12 558 湖南工程学院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集中性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实践环节占比 专业实验室数量 120206120601120701120801120901K130301130502130503130504130505130508全校校均 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表演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34.00 5.00 0.00 46.00 7.50 0.00 42.00 20.88 0.00 35.00 10.25 0.00 41.00 4.50 0.00 35.00 42.25 0.00 41.00 51.88 0.00 44.00 44.38 0.00 42.00 29.75 0.00 35.00 32.00 0.00 37.00 44.00 0.00 38.35 17.88 0.00 22.54
2 30.92
3 35.43
4 26.16
2 26.30
2 45.44
1 53.38
5 51.08
3 41.00
3 39.07
5 45.76
0 32.26 9.51 实践场地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18 608 23 734
8 920
0 0 15 623
0 0 20 1104 36 1600 18 916 18 1406
0 0
9 502 47 湖南工程学院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表6) 附表6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学时数 专业代码130508 专业名称数字媒体艺术 总数2292.00 其中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76.96 23.04 其中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占比(%)占比(%) 68.76 31.24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2828.00 80.76 19.24 49.93 29.14 130504 产品设计 2180.00 79.45 20.55 75.78 24.22 130503 环境设计 2116.00 77.32 22.68 63.99 36.01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180.00 79.82 20.18 59.54 40.46 130301 表演 2247.00 78.28 21.72 66.04 32.40 120901K 旅游管理 2164.00 80.41 19.59 94.27 5.73 120801 电子商务 2260.00 78.05 21.95 90.44 9.56 120701 工业工程 2228.00 83.48 16.52 85.01 14.99 120601 物流管理 2084.00 76.97 23.03 91.75 8.25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276.00 77.15 22.85 94.20 5.80 120203K 会计学 2260.00 75.22 24.78 93.81 6.19 120202 市场营销 2260.00 78.05 21.95 94.87 5.13 120201K 工商管理 2276.00 77.15 22.85 93.50 6.50 总数 177.00
171.50175.00173.00174.00170.00173.00173.00177.50173.00173.00173.00173.00173.00 学分数 其中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60.45 18.64 60.35 19.83 60.00 16.00 57.23 17.34 60.63 15.80 61.47 17.94 62.72 15.32 63.58 17.92 63.38 12.96 57.80 17.34 63.29 18.79 61.27 20.23 63.58 17.92 63.29 18.79 48 湖南工程学院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 120108T120103083001082801081701081602081601081301081002081001080910T080903080902080901080803T080801 专业名称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生物工程建筑学轻化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 自动化 总数 2252.002204.002372.002548.002032.002900.002144.002200.002300.002204.002276.002156.002196.002184.002140.002064.00 学时数 其中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75.84 24.16 其中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占比(%)占比(%) 88.99 11.01 83.67 16.33 92.65 7.35 85.83 14.17 80.78 19.22 79.59 20.41 75.59 24.41 81.89 18.11 82.09 17.91 86.76 13.24 54.62 18.90 88.06 11.94 86.10 13.90 88.73 11.27 85.64 14.36 80.17 19.83 91.13 8.87 82.94 17.06 90.38 9.62 73.64 26.36 86.29 13.71 80.71 19.29 82.93 17.07 85.06 14.94 82.88 17.12 78.02 21.98 82.88 17.12 84.67 15.33 87.10 12.90 81.40 18.60 87.21 12.79 总数 173.00
176.50182.00219.00161.00171.00171.00170.00177.50174.50174.00161.50169.00171.00172.50170.00 学分数 其中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61.85 19.65 63.46 12.75 68.13 11.54 56.39 14.84 64.91 14.29 63.16 14.04 69.88 9.36 70.59 9.12 64.79 16.06 65.33 13.47 59.48 21.55 67.18 16.10 68.93 12.13 62.87 17.54 63.77 11.88 63.24 14.12 49 湖南工程学院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总数 080717T080704080703080702080701080601H080601080503T080411T080407080403080301080208080204080203080202H 人工智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化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 2188.002260.002196.002212.002112.002452.002112.002164.002284.002284.002308.002132.002244.002164.002144.002420.00 学时数 其中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82.82 17.18 其中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占比(%)占比(%) 84.55 15.45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