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NEWS国内国际

美国 7
2020年8月3日星期一责编:王蔚然美编:君陶有奖报料:968820投稿邮箱:daily@ 《下一站:火星》后续>> “天问一号”变速变向继续奔火 据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8月2日7时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
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已飞行9天17个小时,距离地球超过300万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
此次3000N发动机点火,在完成轨道修正的同时,验证了发动机在轨的实际性能。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火星探测器首次中途轨道修正任务由五院和八院密切配合实施。
此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精准地将火星探测器送入了预定轨道,使得这次轨道控制的主要目标不再是入轨精度修正。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型号总师兰晓辉说:“3000N轨控发动机主要承担着三项任务,一是太阳系‘三环’转移到‘四环’过程中的姿态修正,二是‘四环’上的‘刹车制动’,三是火星附近的轨道调整。
” 后续,“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第三次中途修正深空机动第二次中途修正 2日7时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
新华社发 “天问一号”火星第一次中途修正 ■截至8月2日7时,“天问一号”已飞行9天17个小时,距离地球超过300万公里 地球 ■后续,“天问一号”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 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 点击 新型轨控发动机首次太空点火 为什么要进行中途修正?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介绍,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过程中,探测器会受到入轨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响。
由于探测器长时间处于无动力飞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积和放大。
怎样进行中途修正? 执行飞行任务时,科研人员需要根据测控系统测定的探测器实际飞行轨道与设计轨道之间的偏差,完成对应的 探测器姿态和轨道控制,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的轨道上。
8月2日7时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探测器上携带的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3000N轨控发动机是首次太空点火工作,验证了发动机在轨的实际性能。
中途修正难在哪里? 中途轨道修正的关键在于修正时 机的选择以及每次修正的实施精度。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系统环 绕器技术副总负责人朱庆华介绍:“现在很多汽车都具有车道保持功能,如果车偏离了自己的车道,就会自动修正方向,让车回到原本的车道上来。
火星探测器的轨道修正与之类似,但不同的是火星探测器要修正的不仅仅是飞行方向,还有飞行速度等多个变量。
而在茫茫太空,探测器也没有道路标线作为参照物,因此难度很大。
” 据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点击 全面检验“龙”飞船安全运送能力 5月30日,“龙”飞船搭乘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在经过近19小时飞行后,飞船于5月31日飞抵国际空间站,并与之顺利对接。
这是美国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后,首次使用国产火箭和飞船从本土将宇航员送往空间站,也是商业载人航天迈出的关键一步。
这次任务旨在全面检验“龙”飞船安全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能力,包括在轨飞行、与空间站对接和返回地面等环节的细节。
据新华社电 链接美“龙”飞船离开空间站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1日电在国际空间站停留约两个月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1日离开国际空间站,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启程返回地球。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龙”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1日19时35分(北京时间2日7时35分)离开国际空间站。
其发动机两次点火,帮助飞船脱离空间站,将宇航员道格拉斯·赫尔利和罗伯特·本肯及部分物资送回地球。
这是由私营企业建造和运营的飞船在将美国宇航员送入空间站后,首次搭载他们返回地球。
按计划,“龙”飞船将在飞行约19个小时后,于美国东部时间2日14时41分(北京时间3日2时41分)在佛罗里达州海岸附近溅落。
美航天局表示,这将为载人“龙”飞船约2个月的试飞任务画上句号。
“龙”飞船离开国际空间站。
(供图/视觉中国) 载两宇航员回地球 南非累计病例突破50万例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8月2日电南非卫生部1日深夜公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该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突破50万。
卫生部说,当天南非新增确诊病例10107例,累计确诊503290例,累计治愈342461例,累计死亡8153例。
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表示,过去两个月,南非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迅速攀升,但现阶段已经趋于稳定,特别是在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这意味着防疫措施已经取得了效果。
菲律宾累计病例超10万例 据新华社马尼拉8月2日电菲律宾卫生部2日报告新增新冠确诊病例5032例,再创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新高,目前该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达103185例。
菲律宾已连续四天刷新该国单日新增病例数纪录。
首都马尼拉依然是该国疫情“重灾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5万例。
菲卫生部的数据还显示,2日该国报告新增死亡病例20例,累计死亡2059例;新增治愈301例,累计治愈65557例。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需长期应对谭德塞表示,这场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机,影响将持续数十年 日前在日本东京羽田机场,一台机器人向旅客介绍最新的防疫规定。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日内瓦8月1日电世界卫生组织8月1日宣布,新冠疫情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计疫情持续时间较长,需要有长期应对措施。
距5月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过去3个月。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规定,世卫组织突发事件委员会7月31日召开会议,对疫情现状进行讨论和评估,更新疫情应对建议,并于8月1日发表会议声明。
委员会在声明中建议世卫组织继续动员全球和区域多边组织以及合作伙伴,推进新冠疫情的预防和应对工作,以支持世卫组织会员国维持卫生服务,同时加速研究并最终获得诊断工具、疗法和疫苗。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接受委员会的建议。
他表示,新冠大流行是 “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机,其影响将持续数十年”。
观点 参与国际合作加强卫生监测 世卫组织突发事件委员会建议会员国支持研究工作,包括通过资助并参与“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等举措,共同努力使诊断工具、疗法和疫苗能够公平分配;各国在资源不足、较脆弱或高风险环境中,加强新冠病例识别和接触者追踪的公共卫生监测,从资金、物资供应、人力资源等方面着手维持基本卫生服务;各国根据风险评估实施相应的旅行措施和建议,并定期审查这些措施。
据新华社日内瓦8月1日电 链接 俄专家: 新冠病毒突变情况证明病毒来自自然 新华社莫斯科8月1日电俄罗斯科研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分析了新冠病毒的突变情况,结果支持新冠病毒是自然起源的观点。
据塔斯社日前报道,俄罗斯科学院信息传输问题研究所的亚历山大·潘钦等人在美国《同行评议科学杂志》(PeerJ)上撰文说,他们分析了不同国家对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所得的1000多套数据,发现了1251处碱基突变,其中许多地方的鸟嘌呤被替换为尿嘧啶。
潘钦在媒体上表示,如果蝙蝠是新冠病毒的自然界宿主,那么蝙蝠细胞和新冠病毒能“和平共处”,病毒在蝙蝠体内突变较少。
但新冠病毒传染给人后,人体可能发生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反应,这种反应会导致病毒基因组中一些地方的鸟嘌呤变为尿嘧啶。
潘钦说,新冠病毒与其他冠状病毒的对比显示,新冠病毒在演化早期的突变情况与自然界中其他冠状病毒相似。
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后,随着病毒对人体环境的不断适应,以尿嘧啶替换鸟嘌呤的突变概率显著增大。
潘钦认为:“这些情况表明新冠病毒是自然起源,在其演化过程中看不到任何人为干预的迹象。
” A11 国务院安委办: 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小化工”本报讯据新华网报道,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化工园区和危化品企业安全整治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
会议要求,各地区要深刻吸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危化品引发的事故教训,认真组织开展非法违法“小化工”专项整治。
全面排查摸清底数,严厉打击,实现非法违法“小化工”彻底清除等。
会议指出,部分化工园区存在缺乏规划统筹、企业准入门槛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整体安全基础薄弱。
各省级政府要对本地区化工园区进行认定并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分级,“一园一策”限期整改提升。
严格落实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工作标准,发挥好第三方技术机构作用,加强工作督导,提升化工园区发展水平,确保整治提升取得实效。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化工事故暴露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企业的安全整治和限制退出,坚持依法依规、分类处置、政策引导、分级实施,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关闭退出一批、停产整顿一批、限期整改一批。
印度吊车垮塌致11人死亡 事发时工人正对吊车进行安装调试 新华社新德里8月1日电印度安得拉邦维沙卡帕特南市1日发生一起大型吊车垮塌事故,造成11人死亡。
当地警方说,当天中午,约20名工人在对吊车进行安装调试时吊车突然垮塌,将一些正在现场作业的工人压在吊车下。
11名死者中,4人是发生事故的印度斯坦造船厂员工,其他7人为造船厂合同单位的工人。
据报道,印度斯坦造船厂是一家国有企业。
该厂两年前采购了这台重约70吨的大型吊车,但一直未正式投入使用。
最近,该厂将吊车的安装调试工作外包给了一家私营机构。
安得拉邦首席部长雷迪已下令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
菲律宾南部海域发生6.4级地震 新华社马尼拉8月2日电菲律宾南部海域2日凌晨发生6.4级地震,目前暂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日1时9分(北京时间1时9分),震中位于菲律宾波略克港西南偏西10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480公里。
菲律宾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发。
据菲火山地震研究所统计,该国每年有100至150次有感地震发生。
“伊萨亚斯”飓风继续逼近美国东南部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1日电美国国家飓风中心1日说,“伊萨亚斯”飓风已减弱成热带风暴,正继续逼近该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预计夜间会再度增强为飓风。
该中心说,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日晚8时,“伊萨亚斯”位于佛罗里达州海滨城市劳德代尔堡东南约160公里处,正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预计在接近佛罗里达州东南海岸的过程中重新增强为飓风。
据预测,“伊萨亚斯”将给佛罗里达州带来狂风暴雨,并给美国东海岸其他州带来降水,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部分地区还可能出现洪水。
“伊萨亚斯”7月30日增强为热带风暴,随后一度演化为1级飓风,是2020年大西洋飓风季出现的第9个热带风暴及第2个飓风。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此前预测,2020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很可能“高于正常”,可能会出现13到19个持续风速达每小时39英里或以上(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命名风暴,其中的6到10个可能演化为持续风速达每小时74英里或以上的飓风。
澳大利亚新疗法或可修复阿尔茨海默病所致记忆损伤 新华社悉尼8月2日电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科研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一种基因疗法可修复小鼠因阿尔茨海默病造成的记忆损伤。
研究人员希望这一疗法未来可以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一种病理变化是脑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基因疗法可以激活脑内自然存在的一种名为p38伽马的酶。
这种酶被激活后可以调节脑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抑制阿尔茨海默病病情发展。
动物实验显示,即使是已处于阿尔茨海默病病情发展中后阶段的小鼠,其丧失的记忆功能也可以通过该疗法修复大部分。
领导这一研究的麦考里大学教授拉斯·伊特纳说:“我们最初研发这种基因疗法时,原本希望它能够抑制病 情发展,但没想到它不仅可以阻止病情发展,还能修复治疗前已经丧失的记忆功能。
” 研究人员预测,该疗法有望在5至10年内被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疗法可能对额颞叶痴呆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有效。
研究过程中实验动物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研究人员准备在下一阶段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神经病理学学报》上。
迁坟公告 根据集府征告[2020]58号,需征收杏林街道西亭社区辖区内占地面积632120.95平方米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属物,作为“西亭大社片区旧村改造项目”,该建设用地范围内涉及西亭社区大社片区2、3、4、5、6、7、8、11、12、13、16、17小组范围内坟墓须迁移,请相关亲属2020年8月30日前速到西亭社区居委会登记确认,逾期将视为无主坟墓处理(起挖后遗骨保存一年,若无人认领,经火化后寄存永久公墓)。
联系人:陈思达联系电话:联系地址:西亭社区 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杏林街道办事处二0二0年七月二十七日

标签: #滨江 #大学 #多少钱 #多少钱 #中意 #安徽 #比较好 #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