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新闻·要闻主编:王强编辑:杨彬设计:李坚真校对:杨瑞利
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本报记者学黄璐璐生评价改革
“同学,你是哪个班的?把你的电子学生名牌给我,给你加朵‘小红花’。
”“小红花”是海南一所学校学生智能评价系统中的德育加分项。
该校教师在校园中无意间看到,一名学生悄悄捡起垃圾放进垃圾箱,马上想到通过学生电子名牌做好记录。
这是记者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暨高质量教 育与评价研讨会上获悉的一个智能技术推动学生评价改革案例。
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无论是学校评价改革还是教师评价改革,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培养上,智能技术如何推动学生评价改革?技术支撑评价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今观察 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教师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评价学生上课表现。
资料图片 大数据实现学生增值评价 前不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基于学生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成果在上海发布。
课题负责人、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介绍,课题选定了25所学校,采集学生身心健康、阅读情况、研究性学习等数据,并建模分析,生成全方位的学生画像,立体化评价学生。
“基于学生画像开展评价,正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多渠道采集学生成长数据,实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介绍,目前教育大数据技术生成的学生评价报告,不仅包括学业结果,还有学习行为、认知过程和心理变化等过程性数据,实现过程评价。
事实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增值评价”,该如何理解?“说白了,就是看长期数据,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教学处主任刘春锋给记者展示了一名学生高中3年学科素养测评数据的变化曲线。
他自豪地说,靠这些线和教师的努力,两年来,学校毕业生和高一入学时全市排名对比,平均提高2000名,最高的提高了2万名。
成效明显,原因何在?关键是大数据技术支撑下实现了学生增值评价。
刘春锋说,客观数据摆在面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就会被充分激发。
正是“看变化”的评价,才得以实现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逆转性变化。
尝到技术带来的甜头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知识评价转向能力评价……尽管学校和教师都知道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但具体怎么评才能既科学又专业? 基于此,利用智能技术催生新的评价方式是学生评价改革不得不迈出的一步,而很多学校也尝到了智能技术带来的甜头。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靠人工,信息收集工作量大,信息如何分析也是难题。
”广东省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伟枝说,没有新技术,学校的学生评价只会停留在“看分数”“靠经验”,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汕尾市2019年引入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伴”平台系统,系统将学生测试内容分为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移3个层面,测试结果经平台智 能分析后,自动生成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学科素养评价数据“。
同一分数的两名学生,也许个性、能力完全不同,现在借助智能技术,我们教师可以更精准地评价每一名学生。
”吕伟枝说。
“大数据+人工智能+模拟技术,是未来实现面向全过程多维高效学生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介绍,大数据技术可采集学生作业练习、体质锻炼、人际交往等成长全过程数据,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状况,评价更客观;人工智能的物体识别、认知推理和语音处理等技术,可采集自然状态下的真实信息,实现多维度测评,评价更科学;VR、AR技术能够创设类似真实问题解决的环境,支持开展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下学生高阶能力的评估,评价更专业。
学生评价不能过度依赖技术 学生评价事关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改革方向,抓好学生评价改革才能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走得更快。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一鸣表示,当前教育评价中普遍存在“唯分数”的痼疾,要实现真正的改革是挺难的一件事。
他认为,近年来,学校和教师已经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但由于评价目标聚焦知识、评价功能注重选拔等,让评价改革举步维艰。
“新技术在学生评价改革中的应用,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教育导向问题。
”曹一鸣表示,不破除选人用人源头上的不科学导向,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落实学生评价改革。
“分数是可以存在的,但分数的构成需要变。
”余胜泉说,要借助智能技术重塑教育评价系统,其核心是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即评价内容更多面、评价标准更灵活,实现个性化评价,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汪琼建议,扭转学生评价,要做好评价“加减法”。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收集海量数据,而是“减量提质”,收集能够真正指导学生评价改革落实的有效数据。
同时,汪琼指出,不能完全依赖技术。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冷智能”,教育的本质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要做好评价改革的“加法”。
教师要会读智能技术生成的数据、要读懂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同时把信息合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地发展,这才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本意。
科技为农村娃点燃梦想 ——“少年硅谷”比赛见闻 本报记者林焕新 “现在有一台大型造雪机要运到山顶的高山滑雪中心,搭建‘天梯’运送过程中遇到3个问题:提升造雪机的电机扭矩太小,需要设计一套装置增加电机扭矩把造雪机提起来;实现‘天梯’提升造雪机到达指定高度、自动停止;满足今后运送更多、更重设备的需求。
” 接到“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之创意天梯挑战赛的任务书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马瑞和小伙伴准备了半个多月,在赛场上显得胸有成竹。
“这是电机和齿轮。
电机启动,齿轮运转带动这根线,线通过轮轴把砝码提起来。
”马瑞一边操纵手中的遥控器,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要先在电脑里编程,实现对电机的控制,才能让‘天梯’说停就停。
” 近日,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办的2020—2021学年“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拉开帷幕。
来自全国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00余名选手在此展开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开源硬件创作、机器人竞技、创客工具运用四大类14个赛项的角逐。
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精彩赛事,还有许许多多像马瑞一样来自中西部山区孩子、农村孩子熊熊燃烧的科技梦想。
在无人机障碍竞速赛场地边,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第一小学的“飞行员”王煜雄、陈星宇,脸上带着笑容。
“平时我们训练的难度比这大,所以赛起来很轻松。
”赛后,两个男孩有些意犹未尽,他们聊起了自己的梦想——进入无人机国家队,参加国际大赛,为国争光! 六年级学生马伟来自青海西宁红军小学,从小浸润于红色教育中的他对学好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有着特殊的情怀。
“我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希望能早日做出自己编程、设计的机器人!”马伟说。
孩子们的科技梦想,都得益于一个个建设在家乡、学校里的创客教室和创客中心。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自2016年10月启动“少年硅谷”公益项目,5年来投入近亿元,为近千所中小学捐建创客教室和创客中心,组织培训科技师资3000余人次,160万名少年儿童受益。
在婺源县紫阳第六小学,记者被3D打印、机器人、木工坊、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吸引。
作为婺源县创客中 心,这里是本次大赛的主赛场之
一,也是“少年硅谷”的一个缩影。
婺源县关工委主任吕和生清楚地记得一串数字:从2018年开始,婺源县着手实施“少年硅谷”公益项目,当年受捐13个创客教室;2019年增加了16个;2020年新增10个创客教室和一个创客中心;2021年再受捐一个创客中心。
“目前,全县共建成39个创客教室和两个创客中心。
其中,31个创客教室分布在乡、镇中小学校,8个创客教室分布在城区中小学,实现了全县中小学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
” 婺源的变化,同样发生在陕西、青海、甘肃等18个省份。
科技教育的星星之火,密集地落在了山区、农村。
中国关工委副主任、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卫国介绍,2020年,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又发起“少年硅谷公益项目——手拉手计划”,促进东西部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共同发展。
“‘少年硅谷’有效推动和提升了项目受益学校、学生及家长对科技教育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对启迪少年儿童的科学追求,传承科学精神,培育科技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 2021年8月7日星期
六 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温暖 云南高校八成毕业生有了去向 本报讯(记者王友文李配亮)“残疾学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
近日,2021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云南人才市场举行,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21届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残疾学生张晓俊现场签署了就业协议,即将从事数据标注员工作。
今年以来,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师生办实事”,积极为毕业生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温暖,用更精准的服务全力促进全省28万名毕业生有效就业,截至7月21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80.83%。
针对毕业生及家长对就业创业政 策了解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云南省教育部门在今年5月编发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100问”,制作了便于手机传播的动漫视频,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覆盖全省81所高校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为学生做好就业导航员、政策宣传员、咨询服务员。
为了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云南积极组织开展直播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指导毕业生制作简历、传授面试技巧,同时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活动,组织7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通心理支持 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为面临心理困扰的毕业生及家长答疑解惑。
鉴于今年政策性岗位缩减、市场化岗位亟须大力开拓的实际,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带队,全省49所高校主动上门服务,先后到滇中新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及企业对接人才需求情况,将适合的毕业生资料打包上门服务。
同时,联合省级有关部门分区域、分行业、分学校组织多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全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岗位。
截至7月初,全省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宣讲活动7108场。
“立”起来的信仰教育 (上接第一版)课程标准的制定,推动了系列课 程的开发。
从2013年起,“党在我心中”完成课程编写,并经历多轮修订、迭代、试用。
从2016年起,集团所属中小学正式开设党的知识教育课程。
每学年安排8个课时,9学年共72个课时。
“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具体的授课任务。
给学生上党课,学生能接受吗?“刚开始,我们心里也有些打鼓,不 知道学生对课程的反应,但上下来总体效果还不错。
”一名思政课教师说。
由于课程遵循了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加上育才严格的备课制度,“党的信仰教育”在课堂上呈现出生动的面貌,很快被学生接纳并融入全校课程体系。
一套关于“信仰”的教材,通篇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以大量生动的历史故事作为内容基础,每册教材包含“党的故事”“党的知识”“党的歌曲”“党的活动”4个模块。
不同学段内容依次递进,组成了具有序列性、结构性的课程体系。
比如,在小学一至三年级的课本中,首先选取了几位党的领导人的小故事,还全文标注了拼音,让学生能读得懂、学得进。
而在七至九年级的课本中,开始讲述“小岗村的故事”,要求学生采访身边的共产党员,体现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严格按照“六步教学法”实施教学,3次手写 备课教案,做到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吃透。
在一堂初二年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史课中,教师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中国近代史,对1840—1921年的中国历史大事件进行了系统梳理,尤其是大量影视资料 片的链接,不仅让学生“入心”,还让学生“入情”,一堂大课分成若干小节,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除了课堂知识点的讲解外,这套教材还注意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设计了大量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日常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每天听“新闻与报纸摘要”,到各地游学必到“两馆一碑”。
课程的导入,营造了浓郁的党的知识学习氛围,让集团各中小学学生对历史和时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党史的了解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家住杭州拱墅区的学生李何睿怡,听了党史课还觉得不过瘾,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毛泽东选集》,每天做完作业就认真阅读,还在书上做批注,成了班上的“党史小明星”。
初二男生余果对记者说,他和同学课余时间常常收听时事新闻,大家还经常讨论一些热点社会话题,已经有了入党的信念。
有信仰的教师才能做好信仰教育 在育才教育集团各学校,党员教师的辨识度很高:远远走来,就能看到他们胸前别着的党徽和校徽,一红一蓝,很是醒目。
该校不仅从着装上,更从价值引领上要求党员教师“亮明身份”。
每年的初一新生招生宣讲会,学校都在杭州“大会堂”召开。
面对上千名家长和各媒体,党员教师要带领初一教师宣誓并签署“六不承诺书”:不接受家长宴请、不接受家长馈赠、不委托家长办私事、不做有偿家教和在外兼课、不带手机进课堂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学校纪委每年就“六不承诺”执 行情况,在全体学生家长中进行拉网式问卷调查。
问卷采用全员发放、全员回收、交叉统计的方式,力求监督无死角。
“既然是信仰教育、价值观教育,就不仅仅是让学生系统学习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感受到信仰的价值取向。
”相比之下,郜晏中更注重师德师风对学生的耳濡目染。
在育才教育集团,学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壮大,育才教育集团成立了集团党委和纪委,在各学校建立党总支或支部,年级组或学科组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以上干部优先考虑由党员担任,做到关键部位、关键岗位有党员。
同时,把原来分散在各地的学校党组织,由教育集团党委统一领导和管理。
根据各校由集团校务委员会具体领导的实际,采取双向交叉任职、参与决策、互通情报的做法,增强党组织对学校的引导力。
尽量让党员干部“双肩挑”,让非党员学校领导对党的工作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发言权。
在育才教育集团,党的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党员就是“行走的旗帜”,方方面面都是模范标兵:突发事件有党员先锋突击队,创新教学模式有党员攻关小组,关爱学生、全员家访、晚自习答疑有党员教师带队…… “信仰教育,总有人会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效果。
我想,信仰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学生和家长的认同、社会评价的口碑就是对我们的认可。
”郁龙旺说。
育才创校初期的几届毕业生,有不少在大学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再次进入育才,成了这里的教师。
“回想那时候,就觉得老师对我们不是一般的负责,他们身上有一股正气。
”大学毕业后回到育才任教的金老师说。
“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上接第一版)实施“双减”政策,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三是对教育规律再认识。
功利化、短视化的中小学教育,相信“时间+汗水”,不尊重教育规律,不相信教育科学。
实施“双减”政策,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
第
一,坚持全面发展规律。
“减负”从根本上说,是要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改变单一的应试教育局面,保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本身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项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喜欢体育艺术的学生比不喜欢体育艺术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高40 分。
第
二,坚持身心和谐发展规律。
现在,不少家长缘于对子女未来教育前景的不确定性,患上了严重的“教育焦虑症”,导致了中小学生的过度教育,其重要表现就是通过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增加对未来所谓优质教育追求的安全感。
这种过度教育不仅违背教育规律、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
第
三,坚持知行合一规律。
中小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书本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其智慧的发展。
实施“双减”政策,必须调整中小学的教育活动结构,在减少大量单调、重复、低效的知识学习负担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
第
四,坚持因材施教规律。
实施“双减”政策,必须优化课内外 教育结构,在满足学生教育需求侧上下功夫。
中央要求“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这里,必须科学定位和整体优化学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和学校课后育人体系的关系。
如果说,学校课程育人体系以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着力提高国家规定的必修基础课程实施质量的话,那么,学校课后育人体系则应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学习需求,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
这两个体系,一个致力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基础,一个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育。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如何提升夏令营含金量 (上接第一版)“目前,有些夏令营为了活动而 活动,甚至为了经济利益忽略真正服务儿童发展的问题,这种现象应该重视。
孩子们的安全不仅是身体的安全,对于心理的安全、社交的安全,都应该同样重视。
”蓝玫强调,开展夏令营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调查中还发现,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夏令营资源 丰富外,其他地域缺少报名夏令营的有效途径。
调查显示,19%的家长选择通过网络途径挑选夏令营,近40%的家长是通过朋友推荐。
家长建议,要通过明确夏令营准入条件及运营规范、曝光和整治不规范夏令营、提供投诉渠道和反馈机制等措施来进行规范。
刘卫兵认为,夏令营的设立应该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核心,不 应沦为各类文化公司营利的工具。
他建议,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指导意见,设立夏令营机构市场准入标准并对现存的夏令营进行备案;二是鼓励不同门类相关专家介入,提供知识支撑,提升夏令营质量;三是鼓励正规文化机构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促进不同地域夏令营协调发展;四是加大夏令营市场资质审查和评估力度,定时发布优质夏令营口碑信息。
参与建设获积分 (上接第一版)值得一提的是,常熟还将部分民办 学校纳入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每年拨款170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建设。
通过开展支教结对、集体备课研讨、拜师结对 子女入学不用愁 等形式,教学成绩稳步提高,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肯定,这也让部分在其中就读的新市民子女真正受益。
常熟市育才学校与市海虞中心小学开展支教结对已10年有余。
海虞 小学长期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作为驻校指导员,实施帮扶工作,显著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
“同城共享,优质共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扩充公办教育资源,增加学位供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常熟市教育局局长陈邵东说。
”“小红花”是海南一所学校学生智能评价系统中的德育加分项。
该校教师在校园中无意间看到,一名学生悄悄捡起垃圾放进垃圾箱,马上想到通过学生电子名牌做好记录。
这是记者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暨高质量教 育与评价研讨会上获悉的一个智能技术推动学生评价改革案例。
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无论是学校评价改革还是教师评价改革,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培养上,智能技术如何推动学生评价改革?技术支撑评价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今观察 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教师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评价学生上课表现。
资料图片 大数据实现学生增值评价 前不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基于学生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成果在上海发布。
课题负责人、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介绍,课题选定了25所学校,采集学生身心健康、阅读情况、研究性学习等数据,并建模分析,生成全方位的学生画像,立体化评价学生。
“基于学生画像开展评价,正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多渠道采集学生成长数据,实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介绍,目前教育大数据技术生成的学生评价报告,不仅包括学业结果,还有学习行为、认知过程和心理变化等过程性数据,实现过程评价。
事实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增值评价”,该如何理解?“说白了,就是看长期数据,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教学处主任刘春锋给记者展示了一名学生高中3年学科素养测评数据的变化曲线。
他自豪地说,靠这些线和教师的努力,两年来,学校毕业生和高一入学时全市排名对比,平均提高2000名,最高的提高了2万名。
成效明显,原因何在?关键是大数据技术支撑下实现了学生增值评价。
刘春锋说,客观数据摆在面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就会被充分激发。
正是“看变化”的评价,才得以实现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逆转性变化。
尝到技术带来的甜头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知识评价转向能力评价……尽管学校和教师都知道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但具体怎么评才能既科学又专业? 基于此,利用智能技术催生新的评价方式是学生评价改革不得不迈出的一步,而很多学校也尝到了智能技术带来的甜头。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靠人工,信息收集工作量大,信息如何分析也是难题。
”广东省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伟枝说,没有新技术,学校的学生评价只会停留在“看分数”“靠经验”,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汕尾市2019年引入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伴”平台系统,系统将学生测试内容分为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移3个层面,测试结果经平台智 能分析后,自动生成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学科素养评价数据“。
同一分数的两名学生,也许个性、能力完全不同,现在借助智能技术,我们教师可以更精准地评价每一名学生。
”吕伟枝说。
“大数据+人工智能+模拟技术,是未来实现面向全过程多维高效学生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介绍,大数据技术可采集学生作业练习、体质锻炼、人际交往等成长全过程数据,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状况,评价更客观;人工智能的物体识别、认知推理和语音处理等技术,可采集自然状态下的真实信息,实现多维度测评,评价更科学;VR、AR技术能够创设类似真实问题解决的环境,支持开展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下学生高阶能力的评估,评价更专业。
学生评价不能过度依赖技术 学生评价事关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改革方向,抓好学生评价改革才能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走得更快。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一鸣表示,当前教育评价中普遍存在“唯分数”的痼疾,要实现真正的改革是挺难的一件事。
他认为,近年来,学校和教师已经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但由于评价目标聚焦知识、评价功能注重选拔等,让评价改革举步维艰。
“新技术在学生评价改革中的应用,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教育导向问题。
”曹一鸣表示,不破除选人用人源头上的不科学导向,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落实学生评价改革。
“分数是可以存在的,但分数的构成需要变。
”余胜泉说,要借助智能技术重塑教育评价系统,其核心是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即评价内容更多面、评价标准更灵活,实现个性化评价,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汪琼建议,扭转学生评价,要做好评价“加减法”。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收集海量数据,而是“减量提质”,收集能够真正指导学生评价改革落实的有效数据。
同时,汪琼指出,不能完全依赖技术。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冷智能”,教育的本质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要做好评价改革的“加法”。
教师要会读智能技术生成的数据、要读懂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同时把信息合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地发展,这才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本意。
科技为农村娃点燃梦想 ——“少年硅谷”比赛见闻 本报记者林焕新 “现在有一台大型造雪机要运到山顶的高山滑雪中心,搭建‘天梯’运送过程中遇到3个问题:提升造雪机的电机扭矩太小,需要设计一套装置增加电机扭矩把造雪机提起来;实现‘天梯’提升造雪机到达指定高度、自动停止;满足今后运送更多、更重设备的需求。
” 接到“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之创意天梯挑战赛的任务书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马瑞和小伙伴准备了半个多月,在赛场上显得胸有成竹。
“这是电机和齿轮。
电机启动,齿轮运转带动这根线,线通过轮轴把砝码提起来。
”马瑞一边操纵手中的遥控器,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要先在电脑里编程,实现对电机的控制,才能让‘天梯’说停就停。
” 近日,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办的2020—2021学年“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拉开帷幕。
来自全国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00余名选手在此展开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开源硬件创作、机器人竞技、创客工具运用四大类14个赛项的角逐。
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精彩赛事,还有许许多多像马瑞一样来自中西部山区孩子、农村孩子熊熊燃烧的科技梦想。
在无人机障碍竞速赛场地边,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第一小学的“飞行员”王煜雄、陈星宇,脸上带着笑容。
“平时我们训练的难度比这大,所以赛起来很轻松。
”赛后,两个男孩有些意犹未尽,他们聊起了自己的梦想——进入无人机国家队,参加国际大赛,为国争光! 六年级学生马伟来自青海西宁红军小学,从小浸润于红色教育中的他对学好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有着特殊的情怀。
“我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希望能早日做出自己编程、设计的机器人!”马伟说。
孩子们的科技梦想,都得益于一个个建设在家乡、学校里的创客教室和创客中心。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自2016年10月启动“少年硅谷”公益项目,5年来投入近亿元,为近千所中小学捐建创客教室和创客中心,组织培训科技师资3000余人次,160万名少年儿童受益。
在婺源县紫阳第六小学,记者被3D打印、机器人、木工坊、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吸引。
作为婺源县创客中 心,这里是本次大赛的主赛场之
一,也是“少年硅谷”的一个缩影。
婺源县关工委主任吕和生清楚地记得一串数字:从2018年开始,婺源县着手实施“少年硅谷”公益项目,当年受捐13个创客教室;2019年增加了16个;2020年新增10个创客教室和一个创客中心;2021年再受捐一个创客中心。
“目前,全县共建成39个创客教室和两个创客中心。
其中,31个创客教室分布在乡、镇中小学校,8个创客教室分布在城区中小学,实现了全县中小学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
” 婺源的变化,同样发生在陕西、青海、甘肃等18个省份。
科技教育的星星之火,密集地落在了山区、农村。
中国关工委副主任、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卫国介绍,2020年,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又发起“少年硅谷公益项目——手拉手计划”,促进东西部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共同发展。
“‘少年硅谷’有效推动和提升了项目受益学校、学生及家长对科技教育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对启迪少年儿童的科学追求,传承科学精神,培育科技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 2021年8月7日星期
六 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温暖 云南高校八成毕业生有了去向 本报讯(记者王友文李配亮)“残疾学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
近日,2021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云南人才市场举行,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21届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残疾学生张晓俊现场签署了就业协议,即将从事数据标注员工作。
今年以来,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师生办实事”,积极为毕业生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温暖,用更精准的服务全力促进全省28万名毕业生有效就业,截至7月21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80.83%。
针对毕业生及家长对就业创业政 策了解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云南省教育部门在今年5月编发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100问”,制作了便于手机传播的动漫视频,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覆盖全省81所高校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为学生做好就业导航员、政策宣传员、咨询服务员。
为了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云南积极组织开展直播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指导毕业生制作简历、传授面试技巧,同时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活动,组织7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通心理支持 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为面临心理困扰的毕业生及家长答疑解惑。
鉴于今年政策性岗位缩减、市场化岗位亟须大力开拓的实际,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带队,全省49所高校主动上门服务,先后到滇中新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及企业对接人才需求情况,将适合的毕业生资料打包上门服务。
同时,联合省级有关部门分区域、分行业、分学校组织多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全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岗位。
截至7月初,全省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宣讲活动7108场。
“立”起来的信仰教育 (上接第一版)课程标准的制定,推动了系列课 程的开发。
从2013年起,“党在我心中”完成课程编写,并经历多轮修订、迭代、试用。
从2016年起,集团所属中小学正式开设党的知识教育课程。
每学年安排8个课时,9学年共72个课时。
“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具体的授课任务。
给学生上党课,学生能接受吗?“刚开始,我们心里也有些打鼓,不 知道学生对课程的反应,但上下来总体效果还不错。
”一名思政课教师说。
由于课程遵循了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加上育才严格的备课制度,“党的信仰教育”在课堂上呈现出生动的面貌,很快被学生接纳并融入全校课程体系。
一套关于“信仰”的教材,通篇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以大量生动的历史故事作为内容基础,每册教材包含“党的故事”“党的知识”“党的歌曲”“党的活动”4个模块。
不同学段内容依次递进,组成了具有序列性、结构性的课程体系。
比如,在小学一至三年级的课本中,首先选取了几位党的领导人的小故事,还全文标注了拼音,让学生能读得懂、学得进。
而在七至九年级的课本中,开始讲述“小岗村的故事”,要求学生采访身边的共产党员,体现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严格按照“六步教学法”实施教学,3次手写 备课教案,做到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吃透。
在一堂初二年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史课中,教师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中国近代史,对1840—1921年的中国历史大事件进行了系统梳理,尤其是大量影视资料 片的链接,不仅让学生“入心”,还让学生“入情”,一堂大课分成若干小节,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除了课堂知识点的讲解外,这套教材还注意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设计了大量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日常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每天听“新闻与报纸摘要”,到各地游学必到“两馆一碑”。
课程的导入,营造了浓郁的党的知识学习氛围,让集团各中小学学生对历史和时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党史的了解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家住杭州拱墅区的学生李何睿怡,听了党史课还觉得不过瘾,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毛泽东选集》,每天做完作业就认真阅读,还在书上做批注,成了班上的“党史小明星”。
初二男生余果对记者说,他和同学课余时间常常收听时事新闻,大家还经常讨论一些热点社会话题,已经有了入党的信念。
有信仰的教师才能做好信仰教育 在育才教育集团各学校,党员教师的辨识度很高:远远走来,就能看到他们胸前别着的党徽和校徽,一红一蓝,很是醒目。
该校不仅从着装上,更从价值引领上要求党员教师“亮明身份”。
每年的初一新生招生宣讲会,学校都在杭州“大会堂”召开。
面对上千名家长和各媒体,党员教师要带领初一教师宣誓并签署“六不承诺书”:不接受家长宴请、不接受家长馈赠、不委托家长办私事、不做有偿家教和在外兼课、不带手机进课堂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学校纪委每年就“六不承诺”执 行情况,在全体学生家长中进行拉网式问卷调查。
问卷采用全员发放、全员回收、交叉统计的方式,力求监督无死角。
“既然是信仰教育、价值观教育,就不仅仅是让学生系统学习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感受到信仰的价值取向。
”相比之下,郜晏中更注重师德师风对学生的耳濡目染。
在育才教育集团,学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壮大,育才教育集团成立了集团党委和纪委,在各学校建立党总支或支部,年级组或学科组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以上干部优先考虑由党员担任,做到关键部位、关键岗位有党员。
同时,把原来分散在各地的学校党组织,由教育集团党委统一领导和管理。
根据各校由集团校务委员会具体领导的实际,采取双向交叉任职、参与决策、互通情报的做法,增强党组织对学校的引导力。
尽量让党员干部“双肩挑”,让非党员学校领导对党的工作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发言权。
在育才教育集团,党的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党员就是“行走的旗帜”,方方面面都是模范标兵:突发事件有党员先锋突击队,创新教学模式有党员攻关小组,关爱学生、全员家访、晚自习答疑有党员教师带队…… “信仰教育,总有人会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效果。
我想,信仰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学生和家长的认同、社会评价的口碑就是对我们的认可。
”郁龙旺说。
育才创校初期的几届毕业生,有不少在大学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再次进入育才,成了这里的教师。
“回想那时候,就觉得老师对我们不是一般的负责,他们身上有一股正气。
”大学毕业后回到育才任教的金老师说。
“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上接第一版)实施“双减”政策,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三是对教育规律再认识。
功利化、短视化的中小学教育,相信“时间+汗水”,不尊重教育规律,不相信教育科学。
实施“双减”政策,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
第
一,坚持全面发展规律。
“减负”从根本上说,是要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改变单一的应试教育局面,保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本身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项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喜欢体育艺术的学生比不喜欢体育艺术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高40 分。
第
二,坚持身心和谐发展规律。
现在,不少家长缘于对子女未来教育前景的不确定性,患上了严重的“教育焦虑症”,导致了中小学生的过度教育,其重要表现就是通过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增加对未来所谓优质教育追求的安全感。
这种过度教育不仅违背教育规律、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
第
三,坚持知行合一规律。
中小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书本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其智慧的发展。
实施“双减”政策,必须调整中小学的教育活动结构,在减少大量单调、重复、低效的知识学习负担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
第
四,坚持因材施教规律。
实施“双减”政策,必须优化课内外 教育结构,在满足学生教育需求侧上下功夫。
中央要求“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这里,必须科学定位和整体优化学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和学校课后育人体系的关系。
如果说,学校课程育人体系以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着力提高国家规定的必修基础课程实施质量的话,那么,学校课后育人体系则应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学习需求,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
这两个体系,一个致力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基础,一个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育。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如何提升夏令营含金量 (上接第一版)“目前,有些夏令营为了活动而 活动,甚至为了经济利益忽略真正服务儿童发展的问题,这种现象应该重视。
孩子们的安全不仅是身体的安全,对于心理的安全、社交的安全,都应该同样重视。
”蓝玫强调,开展夏令营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调查中还发现,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夏令营资源 丰富外,其他地域缺少报名夏令营的有效途径。
调查显示,19%的家长选择通过网络途径挑选夏令营,近40%的家长是通过朋友推荐。
家长建议,要通过明确夏令营准入条件及运营规范、曝光和整治不规范夏令营、提供投诉渠道和反馈机制等措施来进行规范。
刘卫兵认为,夏令营的设立应该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核心,不 应沦为各类文化公司营利的工具。
他建议,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指导意见,设立夏令营机构市场准入标准并对现存的夏令营进行备案;二是鼓励不同门类相关专家介入,提供知识支撑,提升夏令营质量;三是鼓励正规文化机构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促进不同地域夏令营协调发展;四是加大夏令营市场资质审查和评估力度,定时发布优质夏令营口碑信息。
参与建设获积分 (上接第一版)值得一提的是,常熟还将部分民办 学校纳入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每年拨款170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建设。
通过开展支教结对、集体备课研讨、拜师结对 子女入学不用愁 等形式,教学成绩稳步提高,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肯定,这也让部分在其中就读的新市民子女真正受益。
常熟市育才学校与市海虞中心小学开展支教结对已10年有余。
海虞 小学长期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作为驻校指导员,实施帮扶工作,显著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
“同城共享,优质共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扩充公办教育资源,增加学位供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常熟市教育局局长陈邵东说。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