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燃:青春梦想从这里起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排名多少

洛杉矶 6
8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Tel(押010)51949400 校园 主编:钟华编辑:温才妃校对:王心怡E-mail押daxue@ 8月份,北航学生陈雪燃将前往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攻读电影音乐制作专业硕士学位。
谈到梦想,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将中国元素融入到自己的电影音乐创造中,再回母校举办一场音乐会。
陈雪燃:青春梦想从这里起程 姻本报记者钟华通讯员余敏 自从北航晨兴音乐厅建成后,对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来说,在校园里听一场音乐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然而,5月6日晚上的这场音乐会却依然显得独特,因为举办演唱会的是一位北航学生。
这是北航在校学生举办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也是北航晨兴音乐厅举办的第一场学生演唱会。
今年8月份,这位叫做陈雪燃的学生将前往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攻读电影音乐制作专业硕士学位。
是的,你没有看错,陈雪燃不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他只是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2009级本科生。
这位充满艺术才华的学生,在北航找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并将在这里带着更美好的梦想起航。
意境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在这场“NewEnvironment”陈雪燃原创音乐暨毕业演唱会中,英文歌占了绝大多数。
陈雪燃作为主唱及键盘手,带领着他的团队———“NewEnvironment”乐队共为观众献上了14首歌曲,包括英文歌13首,其中7首为他的原创歌曲。
陈雪燃清澈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极具感染力,时而低诉轻吟,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忧郁伤感,时而热情奔放。
而随着音乐的起伏,舞台屏幕上出现一幕幕神奇炫彩的环境影像,旷野、雪山、云海、波涛、森林、日出、极光、闪电、声波……影像与音乐完美融合,把大家的思绪带入人与自然的共鸣与和谐中。
在他的歌曲中,有一种电影音乐的恢弘,同时又有着一种流行音乐的抒情。
陈雪燃将自己的音乐命名为“NewEnvironment”(新环境音乐),“我的音乐风格是注重音乐本身的画面感、意境感,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完美融合,创造出新的环境、新的意境,这也是将电影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探索的一种形式”。
陈雪燃对英文歌曲的热爱,特别是对电影大片如《人猿泰山》、《狮子王》中音乐的酷爱,深深影响到了他的原创音乐。
这也促成了他成为伯克利音乐学院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招收的20位学 陈雪燃现场献唱。
生之
一,并得到《狮子王》的编曲、世界著名电影音乐大师AndyHill的青睐,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音乐是矢志不渝的梦想 细心的观众会在入场时发现,音乐厅里摆放的众多花篮中有一个是著名歌手齐秦为他送来的。
演唱会现场,一首名为OldDreamingMan的歌,讲的是两位老人的对话,在喧嚣城市生活的老人去看望远在小岛生活的老朋友。
陈雪燃用温暖而沧桑的歌声将这个故事娓娓道来,淡淡的忧伤飘然入心,观众被这孤独而宁静的梦所深深打动。
廖行摄 陈雪燃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梦是他创作的源泉。
OldDreamingMan就是他的一个梦———远离了城市喧嚣的孤岛,坐落于世界的角落,一切安静而祥和,只有日出日落的霞光在眼中变幻,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而深邃的天空……美丽的风景被静静地收藏,印刻在孤独的灵魂里。
与一般的校园音乐创造者不同,陈雪燃从15岁开始音乐创作的时候就开始了英文歌曲的创作。
“这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当我从一开始听音乐的时候,听的就是西方流行音乐。
那时候正赶上听后街男孩,就感叹怎么能有这么好听的歌啊。
于是以后就只听欧美音乐了。
”向记者讲述 起自己的音乐道路,陈雪燃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中学时代。
那时候学习任务繁重,只能在深夜才有时间抱起吉他。
“大概因为是在深夜创作,所以风格就会比较偏重灵魂。
”而这也许正是“NewEnvironment”最初的由来吧。
几年来,陈雪燃制作了近50首不同曲风的歌曲和纯音乐,为《我要上春晚》舞蹈节目音乐配乐,编曲《血百合》连续一周位居5sing原创榜冠军,参与《云先生》等多部电影的配乐。
作为键盘手、主唱和舞者多次在电视节目中表演。
在2010青春绽放全国大学生歌手大赛中他获得了“最具潜质奖”。
近年来一直在北京千禧酒店作为驻唱歌手,而他与齐秦的结缘,也正是在这里。
在北航领悟到艺术是相通的 在举办音乐会之前,陈雪燃怀着忐忑的心情给校长怀进鹏寄出了一份邀请信。
而当校长出现在音乐会现场的时候,不仅是观众,就是陈雪燃本人也激动不已。
校长不仅参加了音乐会,还现场向他赠送了校庆60周年的特别礼物,祝愿陈雪燃在未来的学习和事业中取得新成绩,希望他毕业后能再次回到母校举办演唱会。
陈雪燃说,北航是温暖的港湾,他在这里起航,真心感谢北航对他的孜孜培养,本科四年的所获所得将成为他宝贵的财富。
于他而言,艺术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唱歌、绘画、舞蹈、新媒体影像制作……本科四年,陈雪燃参与创作的作品曾获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北航“冯如杯”一等奖…… 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插画,他用“非常喜爱”来形容。
他说:“艺术都是相通的,绘画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年在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习、熏陶让我变得更靠谱,艺术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北航的老师、同学将是我最难忘的。
” 谈到梦想,他说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是将“NewEnvironment”音乐做得更好,把中国元素 融入到自己的电影音乐创造中,再回母校举办一场音乐会。
葛兰西说,所有的人都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但并非所有的人在社会中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职能。
萨义德说,知识分子应当而且可以成为“代表性的人物”。
而在中国,“知识分子”的概念是舶来品,我们更熟悉的说法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大众的概念里,学者当然是知识分子,而大学生,大概也算得上是宽泛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近日,在清华大学,几位学者与满座的学子一同坐而论道。
他们讨论的,正是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的话题。
“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及其现代命运———理想国文化沙龙·时代论坛”的专场讲座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主办,杨奎松、杨念群、金雁、雷颐、周濂、许知远等著名学者参加。
沙龙话题缘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奎松所著 人文学者畅谈知识分子命运 姻本报见习记者韩琨 新书《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
在书中,杨奎松研究并书写了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大公报》主笔王芸生、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三位知识分子在1949年之后的心理历程。
其中,潘光旦先生更为在场的清华学子所熟知,他曾经在清华读书,后又长期执教于清华,还曾担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
“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这原本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濂作为嘉宾主持,在沙龙一开始,便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他强调,转变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正是杨奎松着力呈现的问题。
杨奎松则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说,自己研究历史的初衷,无论是历史上的喜剧事件还是悲剧事件,历史研究的是背后的原因,关心的是人的命运。
杨奎松希望通过研究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他们整个人生经历与思想变化,以及与这 三人相关的人群同时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来展现时代的变化。
杨奎松认为,要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及其现代命运”这一话题,首先要关注处在政治浪潮、社会巨变中的“人性”,更要关注“小人物”的世界。
所谓的“知识分子”,要多一份反省,多一份自觉,在时代的发展中,要时刻提醒自己重人性、讲人道以及护卫人权的重要性。
他同时表示,这也是历史观和历史评价的问题。
那么,“知识分子”到底是什么?知识分子的理想状态与处于世俗中的事实状态有何区隔?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杨念群认为,在中国,接近西方“知识分子”概念的说法,应当是“士”的概念。
他针对历史上“士”的概念所指代的阶层和生活状况的演变,进行了脉络梳理。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苏联—俄罗斯问题专家金雁则通过对自己父亲的回忆,以及中俄 两国知识分子的比较,探讨了本次沙龙的主题。
“初夏的窗外,树影晃动。
仰光大学的窗外也 有很多这样的树。
”著名作家许知远的演讲一开始即有非常强烈的画面感,吸引了在场学生的注意力。
他结合缅甸仰光大学的历史变化谈及当下国内大学以及社会的现状,希望大家不要被表面化的生活所俘虏,而是应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要重新思考自己在此刻的生活,包括思考此刻的生活与过去的关联”。
在许知远看来,这是历史学家对人们最重要的一个提醒。
此次文化沙龙活动还设置了现场观众提问环节,讨论问题包括当下中国知识分子应起到的作用,公共知识分子“污名化”、历史的“无用之用”等,各位嘉宾的回答引发全场阵阵掌声。
最后,主持人周濂作结。
他说,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及其现代命运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这不仅需要历史的见证,更需要青年一代的不懈努力作出回答。
学子情怀 台湾一大学教授 痛批学生上课时越来 拒越像“人形墓碑” —————低头看iPad、看 书或是神游课外,老 绝师们仿佛就像在对真 ﹃空讲话。
教育成败责 任在谁?老师的功过, 学生的对错,我们无姻 人法明确地判断孰是孰 尤欣 非,但一座座“人形墓霆 形碑”着实令人深思。
伴随着全民教育 水平的提高,就业形 墓势日趋严峻,我们常 常能够听到“读书无 用论”的感叹,社会活 碑动比起知识更吸引大 学生的眼球。
读书已 ﹄经不再是主要任务, 相比之下社团活动、 兼职、创业等倒是让大学生们乐此不 疲。
因此,本世纪以来最为独特的“人 形墓碑”就如此华丽地诞生,课堂上睡 大觉“养精蓄锐”或是玩手机娱乐放 松,课后全身心投入各种活动。
当然, 参加此类活动本身是好事,许多例子 说明这样做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将 来。
但是,四年只求及格的日子或许换 来了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但其背后 付出的代价到底值不值得?浪费了光 阴,透支了青春,我们要拿什么来面对 将来? 许多大学毕业生抱怨很难找到对 口的工作,其原因很复杂。
我们不得不 承认现在大学本科教育传授的多是理 论知识,一个即使学得很出色的本科 毕业生也不见得可以很好地胜任一份 对口的工作,这又给了我们一个不专 心读书的借口。
很多学生的理论知识 只
学到皮毛,对口的工作从何而来?这 也导致“读书无用论”更加肆虐地蔓延 开来。
大学教育存在弊端,这是事实, 但许多大学生以弊端为借口,逃避学 习,这种适应方法本身就是消极的。
我 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完全可以 活跃于课外活动,拿“人形墓碑”来面 对将来的方式,颇不明智。
另一台湾教授指出,教学成效的 提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言,从 而给授课老师无比的信心和加倍的热 忱。
这位教授所说的是“需要”二字,表 明事实和所需要的正相反,事实是很 多老师需要不断地讲笑话、活跃课堂 气氛来“讨好”学生使之认真听课,假 如某位老师的授课很枯燥,“人形墓碑” 大概会更多了。
当然,教育的成败不能单 一地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或是老师的授课 方式来评判,事实上许多学科原本就是 枯燥的。
依我之见,授课老师除了培养学 生的课程兴趣之外,还应当加强学生的 责任意识培养。
人生许多事情都是先责 任后兴趣,坐在大学课堂上,如果只是充 当一座“人形墓碑”,只是以此祭奠自己 的将来,就是对自己不负责,又谈何对他 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大学四年影响着我们毕业后在社 会
上充当什么角色,占据怎样的位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个好的将来, 如果大学课堂上,你充当的只是“人形 墓碑”,那么对不起,你的梦想也许会 遥不可及。
(作者系福州大学学生) 哈佛周记 4月下旬,我应邀飞赴西部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参加一次学术研讨会,这也是我第一次走进这所远近驰名的美国公立大学。
UCLA创立于1882年,是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十所分校中第二古老的校园,与伯克利分校并称为加州大学的旗舰式大学。
就入学率而言,UCLA是全加州最受欢迎的大学,目前有在校生40000人左右,其中28000的本科生。
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曾经出过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现有教师中,有美国科学院院士51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20人。
在最近的全球排名中,《泰晤士报副刊》“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按整体实力计将UCLA排在全球第13位,以声誉计则更排在第8位;而在《美国新闻与世界周刊》每年一度的大学排名中,2013年,UCLA位居公立大学第2位,在全美大学的排名中也名列前茅,位居第24。
2010年时,《普林斯顿评论》曾把UCLA列为由学生与家长共同推举的“梦想中的大学”。
此次我是应UCLA英语系张敬珏教授的邀请,到这里参加一场诗歌朗诵会。
之所以接受这次邀请,跨越整个美国大陆从东部飞到西部,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张敬珏,一是因为诗歌朗诵会的诗人林永得。
张敬珏是亚裔美国研究的先驱者之
一。
她生于香港,早年移居美国,198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继而在UCLA任教。
作为亚裔美国文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她1988年就出 别开生面的读诗会 姻郭英剑 版了《亚裔美国文学文献资料》,该书影响深远。
张敬珏在今年的3月初,邀请美国一位著名诗人于4月底到UCLA朗诵自己的诗作。
在我到哈佛不久,张敬珏就发来邀请,问我能否参加这场小型学术会议并担任会议评论。
我之所以爽快接受邀请,还因为这位诗人与我有过一面之缘,而且我对他的诗歌还算比较熟悉。
诗人林永得先生生长于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1969年毕业于美国常青藤盟校布朗大学。
他在大学所学专业虽然为工程,但对文学极有兴趣,曾编辑过学校的文学期刊。
但他真正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还是在1973年从纽约硕士毕业后结识了著名的华裔作家赵健秀,因为受到了后者的鼓励和鼓舞,从此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诗歌道路。
1988年,林永得的诗作获得美国图书奖。
为了学习广东话和汉语,林永得曾专程到香港工作和学习过几年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林永得与自己的兄弟开有一家家族式房地产公司,因此,他也是位商人。
我与林永得相识于2010年6月。
当时,我们一同在台湾参加一次亚裔美国文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那次研讨会上,林永得提交了个人的一些诗作,是有关南京大屠杀的。
有位学者在大会发言评论他的诗作时,因其所真实反映的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行径而悲伤落泪。
这在大会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参与其中的有来自美国、印度、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学者。
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应该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其 中包括来自日本的学者在内的与会者提出,对于历史,应该更加理性更加宽容地看待,应该强调宽恕。
当时,林永得的诗歌还处于创作之中。
现如今三年过去了,他的诗集《南京大屠杀诗作》已经于2012年出版了。
该书一经问世,即引起较大反响。
作者因此应邀在包括加州伯克利分校、加州洛杉矶分校等很多高校进行巡回朗诵。
在我接受了邀请后不久,林永得就把新出版的诗集寄给了我,使我有机会较为完整地拜读其诗作,也更全面地了解其创作思想。
这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由张敬珏主持,著名亚裔美国文学研究专家、UCLA亚裔美国研究系主任凌津奇教授,UCLA亚裔美国研究中心主任DavidK.Yoo及部分师生,包括一些在UCLA访学的中国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林永得朗诵了十余首《南京大屠杀诗作》中的作品,并对其中的一些诗作的背景作了简单介绍。
之后,我用了大约15分钟的时间,对林永得的诗歌从总体上进行了评述。
我把林永得反映南京大屠杀的诗作放在英语文学世界中的大背景上来评论。
值得关注的是,在英语文学世界中,与西方大量反映二战的作品相比,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特别是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作品可谓屈指可数。
最突出的有两部,一部是1997年出版的张纯如的作品《南京大屠杀》,一部是2011年的哈·金的《南京安魂曲》。
两部作品在美国出版后,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林永得的《南京 大屠杀诗作》其独特 之处在于,作者充分 利用了诗歌这种体 裁,在历史史实的基 础上,既努力还原大 屠杀时的残酷场景, 也竭力去再现各色 人等在面对烧杀奸 淫抢掠时的所思所 想及其本能反应,这 其中既有被害者如 中国平民百姓、父老 乡亲,也有施暴者日 本军人,还有遭受凌 辱的“慰安妇”等,促 使当今的人们去反 思战争的灾难性后
果。
我以为,《南京大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屠杀诗作》在英语文学中,应该是继《南京大屠 杀》与《南京安魂曲》之后的第三部重要作品。
3年前在台湾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有国外学 者指出,对于这类战争文学,应该更加理性,应 该提倡宽恕与宽容。
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对 此的回应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唯有受害者 才有权利与资格讲宽恕。
当中国人还不得不面 对有人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或者 淡化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所造成的伤害时,我 的回答是:现在还不到中国人彰显他们善良、宽恕与宽容的时候。
林永得的诗作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为中国人言说,同时,也去挖掘历史的真相。
其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性,其文学性同样值得称赞。
但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使我很难去讨论他的诗作之美,但我高度评价其诗作的文学性。
我也相信,作为诗人的他,同样应该得到人们更多的掌声与尊重。
社址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猿号邮政编码院员园园19园新闻热线院园员园原5194939251949387广告发行院园员园原5194941182614588传真院园员园原愿圆远员4609广告经营许可证院京海工商广字第8037号零售价院1援5园元年价院288元解放军报印刷厂印刷

标签: #全国 #多少钱 #要多 #有多少 #大连 #乐山 #云天 #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