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综合LOCAL,扬州大学全国排名多少

扬州大学 5
主编:肖洁编辑:冯丽妃校对:何工劳E-mail押news@ 4综合LOCAL 2018年7月26日星期四Tel:(010)62580633 新药研发提供第三种解决方案 ———专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良 姻本报见习记者任芳言彭碧瑶记者甘晓 电影《我不是药神》持续引发公众关注。
买不起昂贵的进口原研药,买不到便宜的国产仿制药,普通患者难道只能走上“代购”路吗?如何才能让更多人尽快用上“救命药”?日前,《中国科学报》记者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良进行专访,详解中国国情下的药品价格、药物研发与新药审批。
《中国科学报》:进口药为什么贵?王晓良:进口药一般比国产药贵很多,特别是专利期内的药。
高昂的研发成本加上税费,是进口药价格高的原因。
最近,国家对某些昂贵的抗肿瘤药实行减税或免税政策,但仅靠减税远远不够。
国产药如果不从药效和质量上对进口药形成强有力竞争,进口药还是会因为市场需求而居高不下。
例如,抗肿瘤的紫杉醇注射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完全依赖进口,一支注射液2000多元,一个疗程下来要好几万。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率先研制了国产紫杉醇注射液,价格为进口的一半。
由于国产紫杉醇由药物所独立研发,没有侵犯外方的知识产权,上市后迫使进口药价格降到几百元。
同时国内多家制药企业开始生产仿制药。
最后国外药 企难以承受竞争压力,进口紫杉醇注射液退出了国内市场。
因此,要彻底解决进口药价高的问题,首先要提升我国新药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科学报》:新药研发难在何处?王晓良:新药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起步较晚。
过去,我们更多地重视药物原始创新和早期研究,对最关键的临床研究水平和相关法律法规、评审体系重视不足,这对我国的新药研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十五”期间,我国开始建立新药临床基地。
但建立起来的临床试验基地与国际临床研究规范接轨后,大量的试验结果不符合标准。
前几年,有关部门曾核查过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问题,首先由药厂和临床机构自查,自查不合格可主动撤回,官方核查不合格将严厉追责,结果自查后的撤回率达到80%以上。
随着临床试验的规范标准提高,我国新药开发已从“严进宽出”变为国际通行的“宽进严出”。
药物临床研究的要求提高了,资金投入也急剧增加,甚至达到过去的10倍以上,进一步加大了新药研发的成本和难度,这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成为我国新药开发的主要瓶颈之
一。
我国新药的临床研究任重道远。
《中国科学报》:新药研发策略有没有捷径可以走?王晓良:按现代医学的思路研发新药,就 要先搞清发病机理和哪些器官、蛋白、分子、药物靶点等,再进入到药物开发和临床研究,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要耐得住寂寞,一般都要经历10至20年。
从科学上来说,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
但从研发策略方面来说,捷径是有的。
除了仿制药以外,“metoo药”(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可以是一个选项。
这类药是在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原研药结构上做一些小改变,不侵犯专利权,还可缩短研发过程。
比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埃克替尼,被称为“国产易瑞沙”。
如果“metoo药”比第一代原研药还好,进口药就只有降价。
我认为,目前,企业、科研院所都可以有计划地以“metoo药”入手开展新药研发,既能降低原始创新的研发成本,又可加快所谓“救命药”的上市,也能对进口原研药形成竞争、降低用药价格,为病人带来福音。
另一个途径是利用我们多年积累的中医药经验发现中药天然药中的有效成分,如青蒿素、联苯双酯、双环醇、丁苯酞等都是从中药中创制的现代药物。
《中国科学报》:要不要学习印度做仿制药?王晓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药物都是仿制药,在治病救人上不可或缺。
但仿制 药应该交给企业去做,因为仿制药依靠的主要是技术、工艺,而不是原始创新。
不过,仿制药要与原研药达到一致性水平也不容易。
这方面国内的药厂还要努力,印度仿制药的一致性水平比我们做得更好。
我们不能像印度一样随便仿制药物。
印度没有专利保护制度,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专利保护。
我国没有专利保护时,常常上百个药厂生产同一种药物,药品质量相差悬殊、市场混乱,企业无心从事新药研发。
有了专利保护后,研发者和企业都有了动力,形成新药研发的良性循环。
因而从长远看,专利保护对我们国家的创新药物研究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报》:国产新药上市怎么这么慢?王晓良:新药上市的速度与临床前开发过程、临床试验及审批程序都有关系。
前些年我国新药审批政策导致的项目积压和审批时间过长比较明显,但这两年已经有了改变。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以前只有100多人,而美国FDA有好几千人。
近几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药审人员已经扩大到上千人,这是一个进步。
另一个进步是现在药物审批更人性化,鼓励双方之间的讨论和对话,如果审评部门在规定时间内给不出意见,药厂就可以直接进入临床阶段,这样就加快了新药进入临床试验的速度。
简讯 “红火星”28日晨邂逅“红月亮” 据新华社电橙红色的“火星”7月27日 迎来十五年一遇的“大冲”,而28日晨精彩的 月全食也将现身天宇。
“红火星”完美邂逅“红 月亮”,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我国公众凭借肉 眼就可欣赏到这幕“红红相印”的罕见画面。
从地球上观测,当火星和太阳分别处于 地球两侧时,天文学上称为“火星冲日”。
如果 冲日时的火星恰好位于近日点附近,就是火 星大冲,此时,火星最为接近地球,看起来会 特别明亮。
天文资料显示,火星每
15或17年 就会发生一次大冲。
“本月27日的这次大冲,观测条件非常 不错。
冲日期间,日落时火星升起,整夜可见。
由于距离地球较近,火星的亮度可达-2.8 等,异常明亮,非常醒目。
”天文教育专家、天 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
今年火星大冲刚好碰上一轮满月,又恰好 发生今年第二次月全食。
天文预报显示,本次月 全食的初亏为
28日2时24分,食既为3时30 分,食甚为4时22分,生光为5时14分,复圆 为6时19分。
其中,最精彩的全食部分长达
1 小时44分,为21世纪以来历时最长的月全食。
“在全食阶段,月亮会呈现古铜色,别有 一番景致,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红月亮’。
” 赵之珩说。
(周润健) ASI机器人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 本报讯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青岛高 创资本公司旗下产业投资基金高创澳海投资的 ASI机器人项目(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近 日入选首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
ASI机器人由青岛澳西智能制造技术有 限公司研发、设计和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 产权。
该公司第一台高端特种80炮消防、防 爆机器人已于近期设计完成,目前正在防爆 认证过程中。
其自主研发的工业六轴机器人 正在装配过程中,预计四季度后可进入量化 生产。
(廖洋高健) 河北廊坊对90个乡镇开展空气质量考核排名 据新华社电河北省廊坊市近日发布了 今年上半年全市90个乡镇空气质量情况报 告,根据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结果,对 90个乡镇按照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行评价。
2017年12月初,廊坊市在全市90个乡 镇全部建起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对PM2.5 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指标进行监测。
这些空 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与国控、省控、市控空气质 量自动监测站和全市3000多家企业在线监控、 5000多个传感器监控设备联网运行,形成了覆 盖全市的联防联控在线监测治理体系。
据生态环境部近日通报,2018年上半年, 在全国参与排名的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中,廊坊在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好城市 中排第
四。
(齐雷杰) 甘草无性快速繁殖法获发明专利 本报讯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吴国江、李 美茹等完成的“一种甘草无性快速繁殖方 法”,近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通过将甘草茎段外植体接种到培 养基中培养得到无菌苗,然后将无菌苗切成 顶芽外植体、带有
1个腋芽的茎段外植体和 带有1个腋芽和根的外植体后,接种到新的 同种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继代增殖的无菌苗, 再将其移栽至栽培基质从而实现甘草无性快 速繁殖。
该方法无菌苗生根诱导率为100%, 40天就能出苗。
(朱汉斌周飞) 近日,新建成的山西首家虚拟现实科普体验馆在太原正式向观众开放。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 好奇的观众戴上了VR眼镜或头盔,争相探索其中的新奇世界。
据介绍,VR虚拟现实科普体验馆有模拟飞行平台、三维仿真科普交互平台、虚拟现实空间科 普平台和多人动感体验平台等6款体验设备、共20余项寓教于乐的活动项目,让观众切身感受虚 拟现实技术的多感知性、交互性和沉浸感。
本报记者程春生通讯员黄文摄影报道 围绕氨基酸产业等若干“卡脖子”问题 中科院微生物所与江苏高淳区开展合作 本报北京7月25日讯(记者冯丽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江苏省高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今日在京签署。
微生物所和高淳区将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组建南京漫成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服务地方经济。
高淳区被称为南京的南大门,是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服务枢纽和高端制造业配套基地。
“打通从科技成果到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就 是跨越达尔文的‘死亡之海’,单凭中科院和高校的基础研究力量还不够,还要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才能够结出胜利的果实。
”微生物所副所长钱韦说,此次合作将围绕当前与氨基酸产业等有关的若干“卡脖子”问题展开。
微生物所研究员温廷益介绍,氨基酸及衍生物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饲料、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行业。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国,但并非氨基酸生产强国,集中体现在我国氨基酸创新产品少。
“为了支持 我们的合作,高淳高新区5年将提供不少于5000万元的建设、运行和项目经费,以及工程化产业化用房两万平方米。
” 据悉,南京漫成研究院将依托微生物所的技术力量和产品研发能力,主要布局五个方面的研究:氨基酸日化产业技术、氨基酸化妆品产业技术、生物基尼龙新材料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和高附加值氨基酸及衍生物产业化技术的开发与产业转化,从而替代部分高污染和高毒性的传统化工日化品和材料。
学术·会议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研讨班 专家表示科技史学科建设关键“缺人” 本报讯(见习记者任芳言)“回顾医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医学的本质。
如果我们太过关注医学中的自然科学和技术,那么对医学的认知就会局限在科技层面。
”在7月22日结束的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研讨班上,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何仲表达了对当前学科建设过程中人文内涵不足的担忧。
何仲表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如果医学院培养的学生只关注人的自然属性,成不了大家。
梳理技术及机构史,注重培养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尤为重要。
“科学和人文科学就像两个车轮,如果两个轮子运转速度不匹配,我们就会原地打转。
”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看来,梳理过往科技发展历程,研究 科技体制与创新的关系,对理解学科发展乃至改革开放都大有裨益。
但如何在继承学术积累和传统的基础上,培养青年人才、发展方法论,这些与发挥好科技史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息息相关。
谈及当前科技史学科建设的首要困难,多位专家均指向人才问题。
科技史作为理学和史学的交叉,所需人才也势必要走交叉型路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执行主任石云里表示,科技史学科发展应将文献、田野和实验三者相结合,“不同研究指向对研究者的知识构成也有特殊要求,要充分发挥科技史文理兼通的优势”。
缺乏有效平台提升沟通效率,也是当前学科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
何仲以协和医院丰富的档案资源为例说,“协和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些档案记录了协和医学院的发 展,但由于馆藏地分散等原因,档案的利用率并不高。
我们设想能在学校层面形成一个医学教学人文研究中心,不仅是对档案,对整个学校的资源都能起到统筹作用”。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谈到国内专业科技史期刊数量少、大学学报及其他刊物留给科技史论文的版面有限、国际交流程度不够等问题。
“(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家都在反思人文历史、机构发展对学科成长的作用。
”何仲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所以现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开端和机会。
” 张柏春表示,“以服务社会换得学科发展空间”,是当前科技史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径。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比起前辈开辟草莱的艰辛,环境还是好了很多”。
发现·进展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揭示农村污染物对城市灰霾的贡献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通讯员陈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研究员李军和张干学科组证实农村污染物可向城市传输,诱发城市灰霾事件。
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大气》。
一般认为,化石燃料的使用是造成城市灰霾的关键排放源。
但我国城市周边地区一般具有较密集的农业活动,其释放的污染物,如畜牧业释放的氨气和农作物残留燃烧产生的含碳有机物,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可能通过大气传输作用影响城市大气环境。
研究人员基于放射性碳同位素(14C)和氮同位素(15N)双同位素示踪和约束,研究了广州城区的一次典型灰霾生消过程中碳源和氮源的动态变化,证实农村污染物可向城市传输,诱发城市灰霾事件。
结果显示,在非灰霾期,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的非化石源对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元素碳和氨的贡献仅为47%、13%和5%,而在灰霾高峰期,相应贡献值分别达71%、24%和80%。
结合有机分子标志物和气象资料,他们发现,这些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珠三角西部农村地区。
该研究揭示,除了要关注城区交通和工业排放外,还必须加强控制周边农业生产的排放源,以更好地保障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相关论文信息: 中科院地环所 重建藏东南2300年季风降雨变化历史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联合国内外同行,以四川南部神奇洞的两根石笋为研究对象,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2300年以来分辨率约5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历史。
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
藏东南是亚洲许多大型河流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处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
气候变化对理解该丝路的形成、发展和我国西南及东南亚、南亚地区历史时期文明交流有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2300年以来,该地区季风降雨整体呈下降趋势。
其中,两个最显著的湿润期是在公元60~280年和370~510年,而最干旱时期则是最近200年。
研究发现,都江堰修建的前半个世纪该区相对较湿润且降雨变化频繁。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太阳活动对藏东南的季风降雨变化有显著影响。
在过去千年中,藏东南季风降雨的增加均发生于太阳活动极小期,这和高原东北部地区在太阳活动极小期时降雨的减少不同。
他们集成了有精确年代的神奇洞石笋以及贵州七星洞石笋记录,建立了代表我国西南地区过去2300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序列,证实了过去2000年暖期时“南旱北涝”、冷期时“南涝北旱”的结论。
相关论文信息: 上海交大 基因编辑机制获突破 本报讯(记者黄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强课题组在基因编辑机制方面获原创进展,揭示了CRISPR/Cas9新一代基因编辑系统全新的切割机理及其在染色体重排和DNA修复中的作用,实现了精准的DNA大片段编辑及可预测的碱基插入。
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细胞》。
CRISPR/Cas9系统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但对Cas9核酸酶的切割原理和修复机制研究还比较少。
据论文第一作者寿佳博士介绍,研究人员通过开发DNA片段编辑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及蛋白质工程技术,发现Cas9核酸酶通过核酸内切酶活性切割DNA双链能够产生突出末端,而不仅仅是之前报道的平头末端切割方式,Cas9不具有核酸外切酶活性,而仅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
同时发现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Cas9核酸酶具有不同的突出末端切割模式,从Cas9核酸酶的结构上进一步证明了Cas9切割的多样性。
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DNA片段编辑的双链断裂末端进行分析发现,断裂末端的核苷酸加入呈现出非常有规律的模式。
通过一对导向RNA分子的四种不同切割构型,结合测序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证明Cas9介导的碱基插入在DNA片段编辑中是能够预测的。
这种可预测的染色体重排规律,为研究人类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肿瘤等相关疾病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 扬州大学 研发蓝藻“节育”新技术 本报讯蓝藻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丛海兵团队近日研发出一种通过加压沉淀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据了解,该技术通过给蓝藻加压,破坏藻细胞内的“气泡”,使其失去悬浮生长的能力,不能再悬浮于水面接受光照而生长繁殖,而是沉入水底在无光或弱光条件下衰亡,相当于给蓝藻“节育”,从而大幅降低水中蓝藻生长繁殖量。
丛海兵介绍,蓝藻生长衰亡腐烂周期特别快,腐烂后会散发恶臭污染水质,且“水华”蓝藻中的蓝藻毒素能损害人的肝脏,给以湖泊为饮用水源的人带来潜在危险。
丛海兵表示,新型工艺通过加压破坏细胞气囊使蓝藻沉降到水底无法光合作用而死亡,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性。
围绕蓝藻加压沉淀技术,丛海兵团队研发了两种处理工艺,分别应用于蓝藻生长控制和蓝藻浆浓缩处理领域。
据了解,微能耗的加压设备也有两套,分别是“深井加压控藻装置”和“双罐并联蓝藻加压控藻船”。
目前,深井加压控藻技术已应用于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水体蓝藻生长控制。
(吴锡平张晴丹)

标签: #多少钱 #价格 #一本 #做一个 #手表 #武汉 #肇庆 #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