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5,苏州技校排名前十有哪些学校

苏州 11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Tel:(010)62580723 主编:朱子峡编辑:王剑校对:王心怡E-mail押zhoumoban@ CULTURE文化
5 本报与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湖南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 院士忆高考18 天生一颗不甘的心 郑健龙 回望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确实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极重要的一步,不仅仅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迈出了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而没有教育的开放,就没有思想的开放,更没有之后这40年的巨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开放是一切开放的基础与先行之举。
不甘少年失学,苦读夜校补憾 我没读过高中,因为在乡镇当税务所长的父亲在“文革”中反对武斗,成了当时所谓的“917”分子,还被抓过,我也因此没了读高中的资格。
而我的初中也没读什么书。
我老家在湖南邵东。
1966年9月我进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正是“文革”如火如荼之时,全中国的学生们都在到处串联。
“伟大首都北京“”红色根据地井冈山”,这些词对12岁的我很具诱惑力。
那时候也不知从哪来的胆子,我和几个同学迈开双腿就出发了。
一路步行,我们从邵东走到湘潭,又走到长沙,到长沙再也走不动了,我便写信让家里寄十块钱来。
父母不同意,极力劝我回去。
这次“串联”活动终究还是无疾而终。
回家后我仍然不甘心,天天跟母亲软磨硬泡,母亲被我搞烦了,给了我5块钱。
可是从长沙坐火车到株洲就要4块4毛钱,买完车票我身上就只有6毛钱了。
没办法,我继续迈开双腿步行。
幸好有沿途的“红卫兵接待站”解决,我整整走了6天,才到了井冈山。
我在井冈山刚待了一个礼拜,中央下发文件了,说是不让再搞“大串联”,要求红卫兵“打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
于是我又“混”坐火车到武汉外公家过年。
“大串联”回家后,按照上级指示,我们初中一年级的同学们一起又“打回老家闹革命”,重新到小学回炉半年,并于1967年9月进行二次分配。
我们被安排到邵东县五一中学(现两市镇二中)上初中,直到1970年元月毕业。
初中毕业时我16岁。
当时只有工农兵和革命干部子弟才能继续学习,父亲“有问题”的我理所当然不在其中。
毕业后我无所事事,也不愿回乡下的家,便从学校直接住进了县城里的一个同学家。
当时也是初生牛犊,年轻气盛,我们3个男生居然“承包”了一个挖防空洞的工作,我们白天黑夜地挖防空洞。
父母一两个月不见我人影,听说我在挖防空洞,立马把我押回家了,工钱当然是一分钱都没拿到。
“要给他找点事做。
”看到我这样不安分,当医生的妈妈着急地对父亲说。
于是1970年3月我被送到公社的综合厂学习,竟是学裁缝!现在我还会踩缝纫机,能左右开弓用针线,还会做衬衫。
一心想读书、更想闯世界的我当然不甘心做裁缝,勉强待了3个月后,我又跳起脚来要找别的工作。
当时公社分管这块的是一个姓孙的副社长,他到哪我到哪。
他被磨得没法。
有一天他对我说:“现在要搞‘三线’建设,你跟民兵们一起,到新化修铁路要得不?”我满口答应,认为这才是男人们该干的活。
那时搞“三线”建设是为了“战备”急需,有好多工程。
我从娄底的新化到怀化的芷江,再到邵东的军用机场,整整一年半的时间,转战在修铁路、修机场的工地上,挖土打夯搞宣传,冥冥之中开始与“交通”结缘。
1971年底,我被招工进了邵东汽车修配厂,当上了一名热处理工。
刚一报到,厂里就派我到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培训。
“二纺机”当时是有名的国企,辉煌时期有5000多名工人。
“二纺机”不仅让我学热处理,还让我搞化验,同时兼做不同工种的两份工作。
我那点可怜的还“注了水”的初中文化肯定不够用了,于是我报名到厂里的“721工人大学”读夜校。
记得是每周三个晚上,一次两节课。
我一口气报了代数、三角、几何、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等好几个班,这样我几乎每个晚上都在读书。
不甘高考无望,斗胆向上写信 知道高考恢复的消息是在1977年10月,那时我已经是湖南省交通学校的一名中专老师了。
我向学校提出要考大学,但学校不同意。
本是工人的我,怎么又当上了中专老师?这说 来又有点话长。
培训完后,我回到邵东汽车修配厂,当时厂里 的热处理设备没搞好,我又被分到了翻砂车间。
那真是个苦差事,铁水飞溅,时常会飞到我身上。
我没有叫苦,咬牙坚持着。
“这小伙子不错。
”师傅们都是这样评价我的。
1973年,湖南的一些大中专学校开始选拔“优秀工农兵”入学。
我们厂有一个上中专的名额,但省里要求须两人参加考试,我和一个复员军人被厂里推荐参考。
其实厂里初衷是让我“陪考”,没想到我的成绩更好。
后来硬是专为我增加了一个招生名额,才让我进了湖南交通学校,而那个复员军人读了邮电学校。
我们那一届是学校复校后招的首批学生,我念的是动力机械。
好久没上过正规学校的我,进校后真的是玩命地读书,每门功课都非常优秀,特别是机械制图,图画得格外漂亮。
这样,才读了两年书,学校就让我提前半年毕业留校做了老师,同学们还没毕业我就拿工资了。
当了一个学期的老师后,到了1976年元月,学校又把我送到西安公路学院进修,插班到74级筑路专业学习。
学校如此重点培养我,而我进修还没完,又提出要考大学,当时的湖南省交通学校是一所师资严重缺乏的学校,学校领导有一万个理由不批准。
太想读书的我并没有放弃。
不记得是向省教委还是国家教委,或者是教育部,我斗胆写了一封信,询问我这样的情况能否考大学。
信寄出一段时间后一直没有回音。
到12月5日———这个日子我一辈子记得,我在青岛接到了学校来信:“可以高考”。
这4个字让我欣喜若狂,我匆匆赶回长沙,复习迎考。
1977年湖南的高考时间是当年的12月17日、18日两天,我赶回学校时已到了12月10日,已经没多少备考复习时间了。
我只好找同事们的复习资料匆匆看了看,可以说没什么准备就走进了考场。
好在有夜校和中专学习时打下的基础,数学物理我都还不错,最差的是语文。
特别清楚地记得,语文第一个题目就是汉语拼音“,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其实我只认识“我“”的“”目的”几个字的拼音,但平时我爱看书,毛主席语录也背过不少,连蒙带猜加凑,我居然一下子做出来了,这大大增加了我的自信心,这样可能语文考得也不会太差。
我至今不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
我报的第一志愿是华中工学院液压传动专业,因为在中专和进修时,我都对这些感兴趣。
在西安公路学院进修时,上这门课的是一个湖南老乡,他的全套教学挂图还是我一笔笔画出来的,据说现在还在学校保留着。
考完后,别人来录取通知了,但我没有。
后来我听说是因为年龄大了没录,也不知真假。
其实那时我才24岁。
再后来,我被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力学师资班作为走读生录取了(据说是扩招)。
那天,学校传达室师傅说有我的一封信,我拿来一看,终于录取了,是中南矿冶学院(以下简称 郑健龙 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9月进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力学师资班学习。
曾任长沙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长期从事道路工程领域的技术和工程实践,解决了南方湿热地区膨胀土等不良土质公路边坡的稳定加固、填筑路基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提出了设计寿命分层递增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理论框架、结构体系与设计准则,建立了沥青路面的状态设计法,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学术专著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共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其他奖励十余项。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矿冶”),就在长沙。
当时学校还排了我一年的课,好在“矿冶”和 工作单位同在一个城市。
所以上大学的第一年,我既当学生又当教师———上午在长沙的河西当学生,下午绕整个长沙转一圈过到河东来当教师,每周有两个下午,4节课,那时交通又没现在方便,我跑一趟往返要四五个小时。
不甘读研中断,待机再次拼搏 说是走读生,其实我们还是住校。
班上像我这样说是扩招进去的学生有好几个,都是年纪比较大的,都在一间宿舍里。
当时我们全班31个同学,年纪最大的32岁,最小的才16岁。
我们宿舍的8个同学因为年纪大,更是特别努力。
我别的功课都没问题,最头疼的是外语,连26个字母都不知道,但两年后的外语过关考试,我考进了班上前
三。
大学第二个学期我就当了班长。
说来也巧,同在岳麓山下相邻的湖南大学也有个力学师资班,这个班的班长陈政清,后来和我同一年当选了中国工程院的院士。
大学四年我成绩一直不错,毕业时顺利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但因为那几年我是带薪读书,而且原工作的学校急需老师,饮水思源,我就回到了我的中专母校———那时已升格为长沙交通学院了,一边教书一边读研。
可惜好景不长。
1982年年底长沙交通学院来了个新领导,规定不得在职读研!我真的好难过,几乎是流着眼泪把自己的读研课本收起来。
那个寒假,我闭门备课,接了一门学校的老师们都不愿接的课———塑性力学。
好像是跟谁较劲似的,我使出了吃奶的劲来全心备课,没想到非常成功,那个寒假写的讲义至今还作为精品,在学校流传。
一年多后,长沙交通学院又来了个新领导。
新领导一反上一任的做法,鼓励年轻人考研。
我的读研梦再燃,这次我是“吃了称砣铁了心”,一定要考,宁愿不要工资。
那是1984年,我考的是湖南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导师是钟正华教授。
特别感激钟老师,正是因为他的严格要求,我只用两年时间就研究生毕业了。
不甘路途艰难,吃得苦霸得蛮 当年我上中专时提前半年毕业,读本科时还一边教书,研究生又提前一年,后来又读了博士,当了十几年的大学校长,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有幸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生们也经常问我,这几十年的成长过程,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你靠什么得到了今天的这一切?其实我个人的体会是勤奋一点、坚持不懈就好了,很简单的。
也许是因为最想读书的年龄被迫辍学,我这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之前有媒体也报道过,说我“少年失学的遗憾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果两天没沾书,就像丢了魂似的”,这是真的。
我总觉得自己笨,而且少年失学,研究生毕业都32岁了。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比别人更勤奋些,更努力些。
记得研究生毕业没多久时,我加入著名教授张起森老师的课题组,3个“七五”期间国家组织的重点攻关项目,我们整整搞了5年。
当时学校只有20多台计算机,而我们课题的计算工作量又很大,我是常常等到深夜无人用电脑了,才一个人在机房同时操作20多台电脑,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也就是因为这份勤奋,1993年我申请到了当时最难申请的比利时博士后基金,基金资助力度之大创造了当时公派留学的一个奇迹。
第二个体会是做事不要挑三拣
四,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投入一行。
不能说我不喜欢就不干。
任何事,只要你努力做了,尽心尽责地做了,总会有收获的。
当工人时先是让我搞热处理,后来又让学化验,最后做翻砂工,按说这几个工种跨度不小,而且有难有易,有的特别受罪,比如翻砂工,但我都没讲半点价钱,并且为了做好这些工作主动报名读夜校———没有这一步,我能考上大学?做翻砂工叫苦偷懒,厂里能推荐我读中专?我先后学习过机械、力学、道路工程专业,这些专业虽然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日后的实际应用中其实是能够融会贯通的,不同的学科能不断地给予我新的思路和灵感。
第三个体会是要“吃得苦霸得蛮”。
别人看到我笑哈哈的样子,问我这辈子有没有难事?当然,难事太多了。
比如我们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膨胀土治理,不说如何科研攻关什么的,也不说像民工一样转战在各个工地上,光是为了让施工方配合,我们就费尽了口舌。
还有我们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当时交通运输部跟国家发改委谈了三年,才同意有10个名额,而这10个里根本没我们的份。
我们找省里、找交通运输部、找国家发改委,当然我们自己也不断地练内功,最后几乎在所有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争取到了这个国家级平台。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确实是这样,学习是这样,工作也是这样。
真心希望年轻一代在国家兴旺强盛、社会持续进步、人们的物质条件与文化环境不断优化的新时代,珍惜大好时光,刻苦学习钻研,勤奋努力工作,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家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伦娥采访整理) 银青年郑健龙 银郑健龙在指导学生 看电影 BBC纪录片盘点全球最健康饮食方式 国庆假期过后,朋友圈被一部BBC纪录片 刷屏——— (《全球最佳饮 食》)。
片子收集了全球50种不同国家的日常饮 食类型,结合专业营养师与医生的意见,由差到 好,列出了一份全球饮食习惯的评分。
实际上,这部纪录片首发是在2014年,直到 目前为止,网络播放量还不足十万。
但它的突然 翻红,吸引了更多新观众观看,不失为一件好事。
大家跟着两位主持人,从非洲平原,到南太平洋 海岸,去寻找世界上最好与最差的饮食,通过观 察别人的饮食习惯,从而让自己变得更会吃。
节目一开始,纪录片交代了他们在咨询专业 医生和营养师的意见后,将评价一个地区饮食习 惯好坏的指标定位成几个方面:摄入脂肪类型、 饮酒量、超重比例、与饮食相关的癌症、寿命等。
排名最靠后的包括南太平洋的岛国,以及俄罗 斯、墨西哥、科威特、美国等。
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中, 共同的特点就是食用大量精加工的方便食品、快 餐。
这些食物中的食用油和糖的含量非常高。
其中,马绍尔群岛的岛民主要依赖罐头食品,
包括蔬菜和肉类,这直接导致他们的超重和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再比如墨西哥人习惯的零食、饮料,使得三分之一的人口面临超重问题;俄罗斯则是由于酒精的关系,导致肝病、酒精中毒、醉斗、意外,四分之一的男性活不过55岁。
很多网友也意识到了这个正在全世界蔓延的问题,就是纪录片中提到的“新世界综合征”。
速食、快餐早就成为了全球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流行文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青少年正在受到这种文化的严重影响。
相较而言,中国的饮食习惯在这部纪录片中排在了前二十内的位置。
尽管它提到,大量食用大米可能会使血糖升高,但好在中国传统饮食中包含了大量蔬菜。
此外,东南亚各国的排名也都不低。
纪录片提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香料———辣椒。
科学家发现,辣椒中的一些化合物不仅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还能释放内啡肽。
值得一提的还有韩国。
韩国是世界上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
一,我们可以看到,鱼、新鲜蔬菜、腌菜在他们日常饮食中的占比特别高,他们食用的蔬菜量甚至是英国人的两倍。
在韩国最出名的“泡菜”中,含有很多益生菌,且放置时间越长,维生素B12含量越高。
有意思的是,尽管韩国早已进入了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但他们非常忠实于他们的传统饮食习惯。
在亚洲,还有两种食物被发现对人体的健康有益,比如斯里兰卡人常吃的椰子,和印度人喜爱的咖喱。
多吃椰子可以有效降低不好的胆固醇,增加好的胆固醇,而姜黄根粉的化学物质,对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是有效的。
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一个国家的饮食曾让科学家都觉得不解,那就是法国。
法国人热爱美食全世界都知道,香肠、肉酱、鹅肝酱、红酒、芝士统统少不了。
即便这样,他们仍能维持较低的胆固醇,国人的心脏病发病率还是欧洲最低的。
科学家解释,虽然法国饮食中含有的高脂肪不 少,但总体营养结构很合理,碳水化合物和糖的 摄入量较少。
还有研究认为,这与他们对待食物 的态度有关。
法国人特别专注一日三餐,有很好 的饮食氛围,每天至少花两小时,且量少,不吃快 餐,其余时间几乎不吃零食。
需要提到的是,如今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 “新北欧饮食“”地中海饮食”,的确是受到肯定的。
前者主要是由浆果、燕麦、黑麦等谷物,以及鱼类、 蔬菜组成,后者习惯多吃豆类,蔬菜、水果、鱼,适量 奶类、葡萄酒,少量红肉,很多橄榄油。
在意大利
个名叫坎波迪梅莱的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为
95 岁,列全球第
一。
科学家研究发现,除了30%的基因 因素,其余主要跟他们纯天然的饮食方式有关。
在不同的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一定离不开 当地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即便是纪录片评选出 的最健康的饮食方式也并非唯一的标准答案,不 一定适合所有人。
事实上,看过纪录片的人就会 发现,遵循平衡膳食的营养金字塔才是最普适的 健康方法。
(朱香) “甲骨实物
”“碑 ︱帖精华”“西夏论著” ︱︱全“敦煌遗珍”……打开 国家图书馆官网的 国“中华古籍资源库”, 家国犹如进入了一座中华 文明的宝库。
图典籍文献是记载 书携历史、传承文明的重 馆要载体,同时也是最 联手脆弱的文物。
如何解 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 合间的矛盾?如何让束 十联之高阁的古籍资源更 好地为公众所用?最 四近,全国多家图书馆本 家动利用古籍数字资源给 报记 出了答案。
者 单9月28日,国家张 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文 位共护中心)联合天津图静 在书馆、上海图书馆、中 线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 享究院图书馆等14家 发单位,在线发布古籍 布古数字资源,为大众阅 览和学术研究提供免 古费服务。
籍籍古籍资源利用 数进入互联网时代 字资今年,15家图书 资馆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源源总计8000余部。
其 中,国家图书馆“中华 古籍资源库”发布古 籍影像资源1100多 部,上海图书馆发布 地方特色古籍资源 400余部,天津图书馆在线发布馆藏明清刻 本490余部,其他图书馆也都发布了多部 珍贵的古籍数字资源。
“此次古籍数字资源的发布,是各图书 馆面向学术界、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一项重 要服务工作。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 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表示,“它的意义不 仅在于发布了古籍资源,更显示出各图书馆 正在探索如何在保护古籍的同时,更好地为 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在原生性保护之外,通过数 字化手段将古籍影像保护和发布出来,也有 助于保证国家文化资源安全。
” 这并不是古籍数字资源首次亮相于公 众面前。
早在
2016年9月28日,国家图书 馆就对外发布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 数据库”和“中华古籍资源库”两项重磅古 籍数据库。
这标志着公共图书馆系统古籍 影像和数据资源利用进入到了互联网服务 时代。
2017
年2月和5月,国家图书馆又与 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 等10家古籍收藏和保护单位合作,共同发 布古籍数字资源。
“纸是最脆弱的文物,宋版书,翻一页 就损寿60年,上一趟机器至少短命100 年。
保护和利用永远是一对矛盾,怎么解 决?就是尽快地将大量古籍资源数字化,把 珍稀孤罕的、不同品种不同版本的古籍发 布出来,让人用。
”张志清说。
特色小馆积极参与 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古籍数字资源
发布除了大馆间合作越来越密切之外,张志清表示,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个城市图书馆积极参与并首次发布古籍资源。
比如,洛阳市图书馆发布馆藏珍贵古籍60部,苏州图书馆发布地方文献与珍贵古籍608部,泰州市图书馆发布馆藏特色古籍文献149部等。
在今年参与的图书馆中,还有一个图书馆的身份显得有些特殊,那就是以科研机构为依托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图书馆。
该馆今年发布馆藏珍贵古籍61部。
馆长沈东婧介绍说,此次发布的是以中医善本为主题的古籍数字化开放平台。
平台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馆藏珍贵古籍资源为基础,为科研人员、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现在,读者可以在平台上获取图文对照、电子书和纯文本阅读等三种不同形式的古籍资源,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 “虽然体量不大,但我们图书馆也有很多珍贵的特色馆藏。
”沈东婧说,“我们正在探索更新的文本挖掘技术,让包括中医古籍在内的珍贵资源与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更好地结合。
” “我们会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整合力度,更多更快地发布古籍数字资源,努力完善古籍品种和版本,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使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为保障国家文化资源安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志清表示。
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

标签: #南京市 #净水器 #前十 #十大 #贵妇 #职高 #装修公司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