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秘密,大数据是个什么概念

是个 4
2015年3月23日星期
“读懂大数据与教育”特别策划·文本 ·教师书房 主编:王珺编辑:梁杰王珺设计:丁京红校对:冯华电话:010-82296631邮箱: 07 也许玩微信的同仁们看到过这样一篇《众包完成的Nature大作:世界上作者最多的文章》,文章说的是一个有57000位作者的Nature大作的故事。
文章的结尾说:60亿只猴子估计敲烂了键盘也敲不出啥玩意,但要是60亿人类一起敲,即使不会再有莎士比亚,想必莫言、村上春树、马尔克斯这样的大师,也是会如同黄河之水,延绵不绝。
其实,这说的就是大数据时代,就是互联网思维———众包、蜂窝思维。
这些年,市面上出版的关于大数据的书不少,谈大数据与教育的人更多。
作为教师,我们是一味地听专家们侃侃而谈,还是静下来读一点与大数据有关的书籍,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思考如何面对大数据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已经带来和可能带来的挑战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大数藏在据这的些秘书密里 ■凌宗伟 大数据的前世今生 作为教育者,要了解大数据的前世今生,可以读一读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和《第三次浪潮》。
1960年,致力于小说和诗歌写作的托夫勒接到IBM的一个有关计算机和人类生活关系的研究,1970年,托夫勒写了第一本畅销书《未来的冲击》;10年以后,《第三次浪潮》出版,信息技术和服务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被普遍接受。
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托夫勒提出了由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变化所引起的信息过载的冲击,这种冲击会引起暂时性、多样性、新奇性、新游牧族、临时组织、特组织、亚文化、一次性社会等多种形态的社会变化,进而影响未来的友谊、婚姻、社会、科学和教育。
在“未来的教育”中,托夫勒预测信息变革会影响到学校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他不仅断言面向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就要结束,还预测到今天的教育新现象。
我们从约翰·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已经可以很轻易地找出未来主义的一些要素,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杜威的对手,哈钦斯的通识教育还是深刻影响了美国,面对工业化的冲击,我们到底是走向哈钦斯所倾向的面向中世纪的教育,还是杜威倡导的面向现实和城市的教育?托夫勒支持和发展了杜威的思想,主张面向未来的教育。
《未来的冲击》不仅批评了以哈钦斯为代表的面向过去的教育,支持了以杜威为代表的面向现实世界的教育,更创造性地提出了面向未来教育的明确图景:小班化、多师同堂、在家上学、多媒体和在线教育、回到社区,培养学生适应临时组织的能力,培养能做出重大判断、能在新环境迂回前行的人,培养人在变化的现实中发现新关系,以及在未来反复、或然性和长期设想下的通用技能。
教育革命,正是托夫勒最早提出的,而今天,带来这个革命的真正原因我们已经明确:那就是大数据。
观察人类社会的“显微镜” 国内著名信息管理专家、科技作家涂子沛先生的两本书:《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和《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也值得一读。
薛 海培先生这样评价:《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从奥巴马建设‘前所未有的开放政府’出发,描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数据对美国社会政治、商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谈及了1930年以来历任美国总统,可谓波澜壮阔。
”这本书用形象直观的文字为我们解读了信息自由、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可以说是我们了解大数据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在《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一书中,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观、文化观、大数据观为我们描述了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社会变革。
作者通过类似英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故事以及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故事,从小数据时代说到大数据崛起,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数据科学、智慧文化的全景图,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对数据不同的态度。
西方人使用的数据是大量的、系统的、成片的、背后有专业人员给予支持的,而我们对数据的使用则系于个人对数据的敏感性,是零散的、原始的、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用同属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每年还在中小学教师中组织‘统计讲习会’,在中小学生之间开展统计图表大赛,日本政府还在全国各地建设统计广场、统计资料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大众介绍、展示统计历史及最新的图书资料,在全民推广数据的概念和知识”的案例告诉我们,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有数据,就会被使用,随着数据的增多,数据开始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公共生活。
” 在今天,我们已经慢慢地认识到“数据就是社会规律的载体”,而统计则是发现这些规律的手段,“人类使用数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是要通过数据获得启示,发现新的规律。
”“大数据,将成为我们下一个观察人类自身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的‘显微镜’”。
还有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和《与大数据同行》,有人说《大数据时代》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好的一本大数据专著。
在这本书里作者运用各种案例生动阐述了大数据所带来的变革,是一本比较通俗的读物。
如果想要具体了解大数据与教育变革的关系,可以读读魏忠的《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以及阿兰·柯林斯、理查德·哈尔弗森的《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数字革命与美国的学校教育》,这两本书 更多地是从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出发,谈论大数据与当下教育和未来教育的关系。
从社会网络了解大数据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弄清楚大数据与我们的关系,恐怕仅读关于大数据的专业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读一些关于社会网络方面的专著。
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詹姆斯·富勒合著的《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和克莱·舍基的《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这两本书不仅向我们介绍了社会网络方面的知识,同时也牵扯到社会网络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关系。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架构是基于社会网络的,或者说是社会网络的一个部分,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平常百姓对大数据的认识和运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可能与途径。
今天当我们谈论大数据的时候,如果缺乏社会网络视角,对大数据的了解恐怕就只能停留在几个名词术语上了。
《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主要阐述的是社会网络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并指出,三度影响力(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能影响到你)是社会化网络的强连接原则,决定着社会化网络的功能。
随着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等智能随身设备,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发展到可感应、可量化、可应用的阶段。
借助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连接,人与物之间、人与信息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可以形成连接。
作者指出,在今天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们在做文化方面的选择时,只要对社会 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次序稍作调整,就可以捧红一首平庸的曲子或一位并不出色的歌手”,这样的情形在网络社群显得尤为突出。
作为教育者,如果能够从大数据 背景下的社会网络视角来看待这样的现象,或许就会改变我们对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认知,进而改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同样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关于社会网络与社会媒体、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专著。
克里斯·安德森这样评价这本书:“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和洞见,它们将彻底变革你的思维方式,告诉你如何去看待社会化媒体主导的新纪元。
”如果你读完这本书,一定会觉得克里斯·安德森的评价没有一丝夸张。
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名词,也没有艰深晦涩的赘述,而是借助具体生动的故事来阐释作者对大数据时代人人社会的理解并揭示隐藏其后的真理,让你明白今天的社会形态是如何从“硬关系”变成“软组织”的。
“新的社会化工具催生了众多新的活动形式。
它侵蚀了机构对于大规模协调垄断性的地位,从而对现存机构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在今天乃至不久的将来,对我们的教育同样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可预料。
作为教师、家长、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我们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我们每所学校、每个人都不得不静下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一篇维基百科文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因为它永远也没有完成的时候”。
是的,数据是不断地产生与更新的,在这不断地更新和产生中,使得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到位,思考也越来越深入。
这样的视野其实与教育的特质是完全吻合的。
教育,原本就应该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没有终点,严格说来也没有最终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教育才可能活力四射,千姿百态。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数据时代与互联网世界中,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正如戴维·温伯格在他的《知识的边界》里所说的:“我们既面临知识的危机,同时,也面临着一场划时代的知识的升级”,无论我们自觉不自觉,大数据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如何更好地运用它,恐怕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得不用心思考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教师点评 这透只过““奇大异数之据眼””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 的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是复杂网络研 究的权威。
对教育来说,原本隐秘、复杂、变化的学情 和教情,尤其是不同年龄段学生心智、兴趣、动 机的变化,一直困惑着众人。
而巴拉巴西教授告 诉我们,在以“云计算”为标志的第三次信息化 浪潮下,通过对课堂、作业、社交(QQ、微博、 微信等)、生活等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几乎可以 预判出学生“93%的行为”。
各类数据的叠加和 补充,足以对不同的行为模式、心理特点、思想 状态进行精确模拟,进而直接跳过心理学和教育 学的艰涩理论,给教育者提供可视化、可量化、 可监控的教育决策。
当我们把教育作为严谨的科 学看待时,“它是有规律、可预测的”,巴拉巴 西如是说。
(邱磊)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告诉我们:如同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这些推动人类文明大步前进的发明创造一样,大数据也代表着一个崭新的、蓬勃的、孕育着无限可能时代的来临。
它的影响以及改变已经确实发生在健康应用、旅游应用、购物应用等领域,美国提出大数据的战略地位堪比工业时代的石油,欧盟认为大数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电子商务教主马云一再认为“阿里最值钱的是数据”。
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地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大数据时代》恰恰就是为这样一个时代完美阐释以及前瞻准备的书籍。
它在概念上先期明确了数据处理的三大改变:数据不要抽样要全体,做事需要的是效率而不是精确,要相关性不要因果。
(季勇) 阿兰·柯林斯与理查德·哈尔费森的《技术时 代重新思考教育:数字革命与美国的学校教育》 一书,从教育发展史视角,分析了传统学校教育 的弊端以及技术发展对未来教育的挑战。
作者从 技术可能会使教育失去什么、带来什么以及我们 如何降低技术可能给教育带来的风险等方面引发 读者思考,面对大数据技术我们当如何思考教育, 重新定位教育、领导和发挥教育的作用。
值得关 注的是,作者提醒我们“显而易见的是,技术已 经恶化了教育中的公平问题,我们需要谨慎思考 如何缓解这个问题”。
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 现代化进程中同样存在,如何从别人的经验教训 中获取我们需要的东西,少走一些弯路,这本书 值得我们一读。
(李达) 有人说,凯文·凯利的《失控:机器、社会 与经济的新生物学》“可能是90年代最重要的
本书”,有些言过其实,但当我们读过以后还是 感觉脑洞大开。
大数据时代,在“众包”、“群 蜂思维”下我们必须“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 头”,“当人造与天生最终完全统一的时候,那 些有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将会具备学习、适应、 自我治愈,甚至是进化的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 谁也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垄断者,人人可以发声, 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专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 考一下我们的角色和功能变换了。
(朱建)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在《与大数据 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当下大数据 正悄悄影响到教育体系的每个层面,对于全世界 的学习与教育活动,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毫无疑问,这本书帮助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叩响 大数据之门。
“大数据”这只“奇异之眼”,似 乎能够看到每个学习个体的学习过程,记录他们 的微观表现,发现他们的学习之趣,破解他们的 学习之难,从而让教育实现“私人定制”,让学 生“心花怒放”。
然而,迎面而来的问题是:基 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如何掌握新技术、 把握先机?或许,您能在《与大数据同行》中寻 到答案。
(易建) (点评教师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师读书 会成员) 诚挚邀请您参加 第十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2015年度“阅读改变中国”颁奖典礼 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是由亲近母语研究院创办,
在大陆和华语地区极有影响的儿童阅读论坛。
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一千多名校长和教师与会,被称为“点灯人的聚会”。
第十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将于2015年4月16日—20日在南京举行,主题为“儿童阅读可以分级吗?” 论坛看点 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儿童阅读分级理论儿童阅读应该分级吗?可以分级吗?论坛特邀台湾原教育部长、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曾志朗先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阅读推广奠基人梅子涵教授、著名儿童文化学者朱自强等海峡两岸儿童阅读、儿童教育学者全面对话儿童阅读分级问题。
儿童阅读名家,为您展示儿童阅读的分级和教育实践从阅读课堂到阅读活动与交流,儿童阅读的分级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子鱼,大陆一线名师周益民、周其星、朱爱朝、邱凤莲等将展现多元化的课堂,与您共同探讨儿童阅读的分级和教育实践。
人文阅读和儿童教育演讲,拓宽您的教育视野论坛将邀请“一席”年度演讲人、麻辣语文教师蔡朝阳,台湾自然教育专家吴文德、一位跨界专家等为大家带来风格别样的演讲,从儿童的人文阅读到百科阅读,为我们开拓全新的视野与格局。
年度点灯人、书香校园的分享,为您树立前行的榜样2015年度“阅读改变中国”颁奖典礼届时隆重举行,年度点灯人、年度书香校园、年度阅读推广机构将和大家分享“点灯”历程,让我们为更多的孩子点亮阅读的明灯。
倡导学术自由,建设开放平台,期待您的积极参与亲近母语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努力构建开放平台,本届论坛特设对话团,在对话中向大家展示对儿童阅读的更深思考,论坛开放征集童谣童诗课,并倡导大家积极参与论坛互动,表达自己的见解。
论坛地图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新闻网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亲近母语研究院 本届主题:儿童阅读可以分级吗?会议时间:2015年4月16日—20日(16日报到,20日返程或考察) 会议地点:南京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4月10日(额满即止)拟邀专家简介曾志朗:台湾原教育部长、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华裔学者协会创会理事。
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北师大等兼职教授。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儿童阅读推广的奠基人。
朱自强:著名儿童文化学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子鱼:台湾儿童文学作家、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现任台湾儿童文学学会秘书长。
吴文德:台北市北投区关渡国民小学校长,台湾自然教育专家,台湾环境教育计划审查委员。
徐冬梅: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蔡朝阳:70后,诸暨人,居绍兴,生存于教育体制之夹缝。
空想家、准公民;爱思想、爱智慧;教书课子、卖文买书。
著有《阅读抵抗荒诞》、《救救孩子》等。
周益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小学青年教 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封面人物。
丁筱青: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课题组 核心成员,著有《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
朱爱朝:全国优秀教师,长沙市首席名师,长沙市人民政府督学。
周其星: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资深语文教师,知名儿童阅读推广 人,“三叶草故事家族”创始人,著有《彩色的阅读教室》。
岳乃红: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课题组 核心成员,著有《班级读书会ABC》。
刘颖: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著有 《我的故事讲给你听———从阅读到讲述》。
邱凤莲: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著有 《大声读给孩子听》。
论坛账单
1.会务费、资料费580元/人,15人以上(含15人)团队给予适当优惠,欢迎教研部门组织学校集中报名;主办方可代为联系宾馆、安排会议餐(住宿费90元—180元每人/晚,费用回单位报销);提供学时证明;
2.如需参会,请百度检索“2015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了解参会详情。

标签: #非农 #做什么 #云计算是学什么的 #统计数据 #语言 #做什么 #什么意思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