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高教周刊·改革探索
主编:储召生编辑:徐倩设计:白弋校对:张静电话:010-82296643邮箱:gaojiao5@
2020年10月26日星期
一 人才培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师生联合开发146个软件,编写200万行代码—— 构建智慧校园赋能人才培养 通讯员程振伟 “我是杭电辅导员智能语音助手小AI,今天发现你旷课了。
” “对不起,我有点急事,现在正赶往课堂的路上。
”…… 这是一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某大一新生与学校智能催课系统的对话。
该系统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减轻了老师们的管理负担。
杭电助手是由学校一支老牌学生社团独立开发,他们发挥杭电电子信息学科群特色优势,不断挖掘师生教学、管理基本、深层需求,加速迭代校园智慧治理产品,不经意中搭建起了教学育人立交桥,摸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路子。
智能“助理”推动学业管理见实效 2013年的五一节期间,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廖凌云,通宵达旦在微信服务号上开发出一个叫作“查课表找教室”的应用。
由此也点起了目前杭电最具影响力的技术社团——杭电助手的星星之火。
“作为大学生,一个很苦恼的事情,就是每次上课找教室很麻烦,课程是容易记住的,可涉及到的上课教室那么多,而且基本分布在不同幢楼,想记住可不容易。
于是我在当时的辅导员严骁老师帮助下,开发了查课表找教室应用,让学生凭借学号自动绑定,查教室做到一点即达。
”廖凌云说。
廖凌云的“查课表找教室”应用,因为抓住了学生的基本需求痛点,在学生中大受欢迎,不到两个月,基本上达到了全校学生50%覆盖。
在严骁支持下,杭州助手团队成立,他们陆续开发出“空教室即时查询”“考试成绩查询”“查绩点”“阳光长跑达标查询”等核心功能。
在杭电,杭电助手的各种自主开发应用,在学生中成为“爆款”。
平均每天的学生访问量达到上百万次。
“杭电助手从创立开始坚持服务学生和教学的定位,因为是学生主导,团队成员对学生的需求理解很深刻,不断迭代与学生切实相关的功能,所以生命力越来越强大。
”杭州助手现在的指导老师胡海滨说。
杭州助手在服务学生中,不断加深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理解,受学校教务部门委托,开发出“AI点名系统”“AI催课系统”“课程考核智能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辅导管理神器”。
马克思主义学院范江涛老师是 杭电助手团队在老师指导下讨论新研发项目。
刘新成摄 “数字密令签到系统”“AI催课系统”“课程过程考核智能系统”的忠实拥 趸。
“现在教学越来越重视过程管理,考勤是教学必需,作为老师试过很多考勤办法,杭电助手开发的点名系统课堂中可随时进行,只要8秒钟就能完成点名。
而且没到的学生,AI电话会自动去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在系统内反馈给授课老师和辅导员,课堂管理更高效有力了。
”范江涛说。
查看这套系统的后台考勤数据,最苛刻的教学管理者也会感到欣慰。
今年到目前为止全校到课率为97%,比实行这套系统前的同期,提升达到10%以上。
显然,“数字密令签到系统”“AI催课系统”“课程过程考核智能系统”在其中发挥了大作用。
大数据打通教育管理的任督二脉 大学里实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一个重要制约是“信息孤 岛”。
一直以来,由于沟通成本问题,教师教学信息、师生上课和学生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地到达辅导员,很难达到“教学、育人联动”的理想状态。
杭电助手在广泛收集师生基本深层需求的基础上,致力于在打通相关数据基础上,推动学生相关的信息大联通,为学校“大数据育人”提供数据基础设施。
他们在升级服务过程中,开发出“学生智能请假系统”,收集到了最有价值的“学情基础数据”。
大学里请假是个复杂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平常出去竞赛、出国、生病等原因上课要请 假的不少;另一方面是请假涉及的关系方颇多。
这就导致传统的拿着假条到处找签字的做法,不仅让学生没少跑腿,相关老师也跟着跑腿折腾。
杭电助手开发的“智能请假系统”,让师生们“不用再面对面请假批假了”。
小王是杭电在校生,最近要外出参加竞赛,有好几次课要请假。
传统的请假办法,拿着请假条找辅导员签完字,然后挨个儿找授课老师签字同意,老师们一般很忙,并非都能随时见上面。
可是通过杭电助手开发的这套智慧请假系统,小王只要在相应课表勾选请假课表,上传请假凭据(参加竞赛相关通知),提交“申请请假”,辅导员老师核实好在手机上操作“通过”,系统直接报送给相应授课老师,授课老师在手机上点“通过”。
不过几分钟,学生即收到“你的请假已审批成功”短信。
在杭电助手帮助下,学校根据系统上的旷课、请假数据和成绩、一卡通消费其他相关信息深层挖掘,可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难等学生进行深层次分类、聚类、关联、预测,力求全面覆盖且精准。
以学校“基于大数据对学业困难学生展开精准帮扶”为例。
学校通过后台数据,能够顺利找到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各学院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展开授课、答疑、指导、帮扶活动,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作为当务之急;此外,分析形成学生的“学情分析表”作出相应“画像”,辅导员精准识别学生学业困难等问题的原因,结合学生需求从各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实现全面精准思政。
实践创新激活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杭电,提起杭电助手团队,学生中无人不知。
晨跑的运动控爱用阳光长跑查询,跑步次数及时通知;课业繁重的学霸爱用一键课表查询,时间地点准确无误;备战考试的学习党爱用自习教室查询,空余教室清晰可见;寝室水管漏水,维修师傅马上上门…… 杭电助手在腾讯微校上主导研发的万能查询小程序开发上线后,有2785个公众号接入使用。
目前,小程序沉淀了130000多个查询内容、3800多万条查询数据。
杭电助手还荣膺腾讯微校2016年度全国高校公众服务号榜首。
而其研发的“数字密令签到系统”“AI催课系统”“课程过程考核智能系统”,目前已经在安徽省部分高校推广使用,成为高校“教学、思政联动实现精准思政的一种解决方案”。
“杭电助手的定位,就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技术社团,我们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的人事、教学、学工、后勤、图书馆等数据库根据我们的需求相应开放,我们紧紧围绕挖掘满足师生基本深层需求提供服务,不经意中以大数据服务了学校的学业管理及精准思政工作。
”杭电助手现任主席吕雯琪说。
从2013年创立以来,杭电助手为师生做了146个项目,学生自己写了200万行代码,最近两年独立开发新生报到手机自助系统、疫情防控驾驶舱系统,每年代码量达30万行以上。
“做了很多学校想做但却因一时数据资源不具备而做不到的事。
”胡海滨说。
“杭州助手的管理模式有些像创业公司,接近技术型公司。
其中的开发岗位、运营岗位、产品岗位,所用到的技术栈还是蛮高的,我们拥有极客精神,尽量使用最新技术,在这里参与核心业务的同学,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很快。
据我了解,从这里出去的社员,都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大多数要么进入华为、阿里、海康等大公司从事研发运营,要么进入浙大、上海交大、电子科大等名校读研。
”2018届毕业、曾任杭电助手主席,现在已成为华为杭州研究院业务骨干的高艳霞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兴杰表示,以生为本,优化治理,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充分信任依托学生,在校园智慧治理上蹚出了一条师生受益、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好路子。
教改一线 依托劳动教育补齐高校人才培养短板 张传亮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理念丰富与实践推进,内在地浸润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色,蕴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高校深化开展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能够塑造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涵养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厚植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引领大学生“求真”“向善”“臻美”,切实补齐人才培养的短板。
拓展高校理论课程教育新领域 在教育活动中,以理论知识传授为特征的课程教育是学校教育最根本的形式,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内容的劳动教育则可以作为理论课程教育的有效延伸,进而作为巩固提升理论课程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然而,以理论知识传授为特征的课程教学活动,往往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不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无从在具体的生活和劳动中检验、应用知识。
学校教材的内容陈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导致学生在走上就业岗位后依然是不会劳动的人。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劳动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深化认识和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
劳 动教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可以弥补高校理论教育的短板,引导大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智慧。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以塑造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主要内容,旨在系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德育活动。
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劳动检验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掌握劳动的基本技能,在劳动中增长知识、丰富学识、创新知识、提升本领,从而促进大学生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精神,不断地求真。
拓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高校深掘主渠道,加固主阵地,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习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育人功效。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创新不足,难以发挥出精准的育人功能,教学及实践未能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
劳动教育可以进一步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弥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 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大学生从幼儿园一路读到大学,长期脱离劳动实践,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
这就导致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心理素质差,不善集体协作,单纯从“个体本位”思想的角度要求社会来满足个人需要,而从未想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新时代劳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社会、走进生产,在劳动中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吃苦耐劳的德行,让大学生在劳动中强化“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政治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而以正确的劳动观助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能引领大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出力流汗中磨砺坚韧的意志品质,在艰苦历练中形塑道德情操,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取向,不断涵养崇高的道德境界,不断地向善。
激活高校体育、美育新能量 现实中,高校体育侧重形而下的运动技术、技巧和能力等培养,遮蔽了体育蕴含的塑造精神和灵魂等形而上的方面;而高校美育要么被虚化,要么被边缘化,美育所蕴藏的提高审 美素养、厚植人文情怀的价值未能充分显现出来。
劳动是一种创造,创造了人、社会、世界和美好的生活,因而劳动本身蕴藏着美、展示着美、创造着美。
在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在劳动中增强体质,锻造健康身体,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劳动中磨炼心性、享受乐趣,锻造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通过劳动教育塑造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能有效激发高校体育、美育蕴含的育人能量,以优良的劳动精神风貌拱卫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厚植大学生的人文情怀,进一步教化大学生“臻美”。
新时代高校的劳动教育,能够切实塑造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涵养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厚植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必将助益高等教育补齐人才培养的短板,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奠定牢固根基。
劳动之于人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劳动不仅塑造人的身体,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劳动可以形塑人的德行和灵魂。
在新时代,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不仅是一种值得倡扬的行动,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颂的美德,更是每个人都应秉持的根本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90196]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者观点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中寻求治理现代化之路 李立国 资源配置既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与路径。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同于企业公司,也不同于政府机构和其他事业单位。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从高等教育组织特性出发探寻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中国教育电视台原台长康宁在其新作《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的趋势研究(1978—2018)》中以美国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的政府、市场、学术三角模型为基础,深入分析我国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发展历程,比较不同国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共性与个性,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始终存在着政府、市场、学术三种力量互为支撑并互相制衡的机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转型为外部的政府、市场与内部的学术三种力量的共同作用。
从理论视角看,理想的资源配置机制为外部的政府、市场力量与内部的学术力量互相均衡,但绝对均衡也就意味着绝对停滞,三种力量总是在内外部环境与力量的变动中保持动态均衡,而不可能绝对均衡。
在治理实践中,总是存在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就会打破趋于均衡的格局,三种力量就会发生对应的不同变化,这个变化会形成新形态进而成为推动新阶段资源配置转型的新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由传统计划模式向市场机制约束下的政府干预、市场配置和学术治理相互平衡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既符合教育规律和高等教育组织特性,也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治理走向,同时也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和高等教育治理创新。
重构的政府力量、规制的市场力量和回归的学术力量在制度环境演进下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的基本动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源配置路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突破50%,进入到了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和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
一是要继续 坚持政府、市场和学术三种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基本作用和动态平衡,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单独依靠政府力量进行资源配置的路子走不通,无论是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向高等教育,还是提高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积极性,都应该加强市场和社会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高校面向社会办学,从社会和市场中吸引更多资源发展教育,同样高校要加强学术治理的力量,高校学术生态健康发展将以大学章程和学术委员会的制度建设为起点进入学术治理轨道,并继续与政府、市场形成共同发挥作用的格局。
二是探索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分类制度安排。
普及化阶段的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精英和大众化阶段不同,区域发展和分类发展都决定了政府、市场、学术三种力量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创新的分类选择,必须摆脱精英教育阶段的“路径依赖”,资源配置应该由数量导向的同质化转向质量结构导向的异质化配置方式。
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研究领域对于教育资源的需要不同,资源与经费配置应该做到差异化,建立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人事管理、质量评估、监测评价等制度,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
三是面向全球进行资源配置变革。
改革开放前40多年资源配置的着眼点是国内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处于全球新矛盾和新机遇的汇集点上,需要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制度环境支撑。
事实上,现在的全球变化已经影响到大学的发展战略和资源配置选择,应在全球更大范围的资源流动中把握机遇,保持本土特色和增强国际影响力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的基本定力。
四是面向信息时代的资源配置与治理创新。
技术时代,未来时间既是制度变革的沉淀期,也是教育制度变革的爆发期。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将突破大学组织形态,新的力量必将突破原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分析框架和现有治理形态,高等教育发展必将形成新阶段的新形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 高校动态 七秩北工商奋进新时代 北京工商大学举行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 本报讯(记者徐倩)10月18日,北京工商大学(以下简称“北工商”)举行了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
该校校友和师生代表1000余人欢聚一堂,15万世界各地校友通过十大直播平台线上观礼,共同见证北工商开启新征程。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工商大学创建时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工商要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教学综合改革,为国家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
北工商校长孙宝国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经过70年的砥砺奋进,北工 商实现三大转变:由单科院校向工商融合、文理渗透的多科性大学的转变,从培养本科生、硕士生为主到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从教学型大学向建设具有商科、轻工和食品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他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已进入了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强化优势、勇攀高峰的发展新阶段,接下来将围绕“建设具有商科、轻工和食品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主线,推进“校园基础与环境建设”和“和谐与智慧校园建设”,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开展“人才培养创新行动、学科建设攀登行动、队伍建设卓越行动、国际交流提升行动”。
·广告· 麦高第可思 校
三 可信 方数 赖的 据
一 人才培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师生联合开发146个软件,编写200万行代码—— 构建智慧校园赋能人才培养 通讯员程振伟 “我是杭电辅导员智能语音助手小AI,今天发现你旷课了。
” “对不起,我有点急事,现在正赶往课堂的路上。
”…… 这是一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某大一新生与学校智能催课系统的对话。
该系统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减轻了老师们的管理负担。
杭电助手是由学校一支老牌学生社团独立开发,他们发挥杭电电子信息学科群特色优势,不断挖掘师生教学、管理基本、深层需求,加速迭代校园智慧治理产品,不经意中搭建起了教学育人立交桥,摸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路子。
智能“助理”推动学业管理见实效 2013年的五一节期间,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廖凌云,通宵达旦在微信服务号上开发出一个叫作“查课表找教室”的应用。
由此也点起了目前杭电最具影响力的技术社团——杭电助手的星星之火。
“作为大学生,一个很苦恼的事情,就是每次上课找教室很麻烦,课程是容易记住的,可涉及到的上课教室那么多,而且基本分布在不同幢楼,想记住可不容易。
于是我在当时的辅导员严骁老师帮助下,开发了查课表找教室应用,让学生凭借学号自动绑定,查教室做到一点即达。
”廖凌云说。
廖凌云的“查课表找教室”应用,因为抓住了学生的基本需求痛点,在学生中大受欢迎,不到两个月,基本上达到了全校学生50%覆盖。
在严骁支持下,杭州助手团队成立,他们陆续开发出“空教室即时查询”“考试成绩查询”“查绩点”“阳光长跑达标查询”等核心功能。
在杭电,杭电助手的各种自主开发应用,在学生中成为“爆款”。
平均每天的学生访问量达到上百万次。
“杭电助手从创立开始坚持服务学生和教学的定位,因为是学生主导,团队成员对学生的需求理解很深刻,不断迭代与学生切实相关的功能,所以生命力越来越强大。
”杭州助手现在的指导老师胡海滨说。
杭州助手在服务学生中,不断加深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理解,受学校教务部门委托,开发出“AI点名系统”“AI催课系统”“课程考核智能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辅导管理神器”。
马克思主义学院范江涛老师是 杭电助手团队在老师指导下讨论新研发项目。
刘新成摄 “数字密令签到系统”“AI催课系统”“课程过程考核智能系统”的忠实拥 趸。
“现在教学越来越重视过程管理,考勤是教学必需,作为老师试过很多考勤办法,杭电助手开发的点名系统课堂中可随时进行,只要8秒钟就能完成点名。
而且没到的学生,AI电话会自动去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在系统内反馈给授课老师和辅导员,课堂管理更高效有力了。
”范江涛说。
查看这套系统的后台考勤数据,最苛刻的教学管理者也会感到欣慰。
今年到目前为止全校到课率为97%,比实行这套系统前的同期,提升达到10%以上。
显然,“数字密令签到系统”“AI催课系统”“课程过程考核智能系统”在其中发挥了大作用。
大数据打通教育管理的任督二脉 大学里实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一个重要制约是“信息孤 岛”。
一直以来,由于沟通成本问题,教师教学信息、师生上课和学生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地到达辅导员,很难达到“教学、育人联动”的理想状态。
杭电助手在广泛收集师生基本深层需求的基础上,致力于在打通相关数据基础上,推动学生相关的信息大联通,为学校“大数据育人”提供数据基础设施。
他们在升级服务过程中,开发出“学生智能请假系统”,收集到了最有价值的“学情基础数据”。
大学里请假是个复杂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平常出去竞赛、出国、生病等原因上课要请 假的不少;另一方面是请假涉及的关系方颇多。
这就导致传统的拿着假条到处找签字的做法,不仅让学生没少跑腿,相关老师也跟着跑腿折腾。
杭电助手开发的“智能请假系统”,让师生们“不用再面对面请假批假了”。
小王是杭电在校生,最近要外出参加竞赛,有好几次课要请假。
传统的请假办法,拿着请假条找辅导员签完字,然后挨个儿找授课老师签字同意,老师们一般很忙,并非都能随时见上面。
可是通过杭电助手开发的这套智慧请假系统,小王只要在相应课表勾选请假课表,上传请假凭据(参加竞赛相关通知),提交“申请请假”,辅导员老师核实好在手机上操作“通过”,系统直接报送给相应授课老师,授课老师在手机上点“通过”。
不过几分钟,学生即收到“你的请假已审批成功”短信。
在杭电助手帮助下,学校根据系统上的旷课、请假数据和成绩、一卡通消费其他相关信息深层挖掘,可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难等学生进行深层次分类、聚类、关联、预测,力求全面覆盖且精准。
以学校“基于大数据对学业困难学生展开精准帮扶”为例。
学校通过后台数据,能够顺利找到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各学院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展开授课、答疑、指导、帮扶活动,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作为当务之急;此外,分析形成学生的“学情分析表”作出相应“画像”,辅导员精准识别学生学业困难等问题的原因,结合学生需求从各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实现全面精准思政。
实践创新激活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杭电,提起杭电助手团队,学生中无人不知。
晨跑的运动控爱用阳光长跑查询,跑步次数及时通知;课业繁重的学霸爱用一键课表查询,时间地点准确无误;备战考试的学习党爱用自习教室查询,空余教室清晰可见;寝室水管漏水,维修师傅马上上门…… 杭电助手在腾讯微校上主导研发的万能查询小程序开发上线后,有2785个公众号接入使用。
目前,小程序沉淀了130000多个查询内容、3800多万条查询数据。
杭电助手还荣膺腾讯微校2016年度全国高校公众服务号榜首。
而其研发的“数字密令签到系统”“AI催课系统”“课程过程考核智能系统”,目前已经在安徽省部分高校推广使用,成为高校“教学、思政联动实现精准思政的一种解决方案”。
“杭电助手的定位,就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技术社团,我们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的人事、教学、学工、后勤、图书馆等数据库根据我们的需求相应开放,我们紧紧围绕挖掘满足师生基本深层需求提供服务,不经意中以大数据服务了学校的学业管理及精准思政工作。
”杭电助手现任主席吕雯琪说。
从2013年创立以来,杭电助手为师生做了146个项目,学生自己写了200万行代码,最近两年独立开发新生报到手机自助系统、疫情防控驾驶舱系统,每年代码量达30万行以上。
“做了很多学校想做但却因一时数据资源不具备而做不到的事。
”胡海滨说。
“杭州助手的管理模式有些像创业公司,接近技术型公司。
其中的开发岗位、运营岗位、产品岗位,所用到的技术栈还是蛮高的,我们拥有极客精神,尽量使用最新技术,在这里参与核心业务的同学,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很快。
据我了解,从这里出去的社员,都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大多数要么进入华为、阿里、海康等大公司从事研发运营,要么进入浙大、上海交大、电子科大等名校读研。
”2018届毕业、曾任杭电助手主席,现在已成为华为杭州研究院业务骨干的高艳霞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兴杰表示,以生为本,优化治理,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充分信任依托学生,在校园智慧治理上蹚出了一条师生受益、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好路子。
教改一线 依托劳动教育补齐高校人才培养短板 张传亮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理念丰富与实践推进,内在地浸润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色,蕴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高校深化开展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能够塑造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涵养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厚植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引领大学生“求真”“向善”“臻美”,切实补齐人才培养的短板。
拓展高校理论课程教育新领域 在教育活动中,以理论知识传授为特征的课程教育是学校教育最根本的形式,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内容的劳动教育则可以作为理论课程教育的有效延伸,进而作为巩固提升理论课程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然而,以理论知识传授为特征的课程教学活动,往往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不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无从在具体的生活和劳动中检验、应用知识。
学校教材的内容陈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导致学生在走上就业岗位后依然是不会劳动的人。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劳动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深化认识和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
劳 动教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可以弥补高校理论教育的短板,引导大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智慧。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以塑造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主要内容,旨在系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德育活动。
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劳动检验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掌握劳动的基本技能,在劳动中增长知识、丰富学识、创新知识、提升本领,从而促进大学生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精神,不断地求真。
拓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高校深掘主渠道,加固主阵地,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习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育人功效。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创新不足,难以发挥出精准的育人功能,教学及实践未能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
劳动教育可以进一步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弥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 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大学生从幼儿园一路读到大学,长期脱离劳动实践,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
这就导致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心理素质差,不善集体协作,单纯从“个体本位”思想的角度要求社会来满足个人需要,而从未想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新时代劳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社会、走进生产,在劳动中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吃苦耐劳的德行,让大学生在劳动中强化“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政治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而以正确的劳动观助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能引领大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出力流汗中磨砺坚韧的意志品质,在艰苦历练中形塑道德情操,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取向,不断涵养崇高的道德境界,不断地向善。
激活高校体育、美育新能量 现实中,高校体育侧重形而下的运动技术、技巧和能力等培养,遮蔽了体育蕴含的塑造精神和灵魂等形而上的方面;而高校美育要么被虚化,要么被边缘化,美育所蕴藏的提高审 美素养、厚植人文情怀的价值未能充分显现出来。
劳动是一种创造,创造了人、社会、世界和美好的生活,因而劳动本身蕴藏着美、展示着美、创造着美。
在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在劳动中增强体质,锻造健康身体,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劳动中磨炼心性、享受乐趣,锻造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通过劳动教育塑造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能有效激发高校体育、美育蕴含的育人能量,以优良的劳动精神风貌拱卫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厚植大学生的人文情怀,进一步教化大学生“臻美”。
新时代高校的劳动教育,能够切实塑造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涵养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厚植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必将助益高等教育补齐人才培养的短板,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奠定牢固根基。
劳动之于人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劳动不仅塑造人的身体,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劳动可以形塑人的德行和灵魂。
在新时代,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不仅是一种值得倡扬的行动,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颂的美德,更是每个人都应秉持的根本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90196]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者观点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中寻求治理现代化之路 李立国 资源配置既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与路径。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同于企业公司,也不同于政府机构和其他事业单位。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从高等教育组织特性出发探寻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中国教育电视台原台长康宁在其新作《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的趋势研究(1978—2018)》中以美国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的政府、市场、学术三角模型为基础,深入分析我国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发展历程,比较不同国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共性与个性,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始终存在着政府、市场、学术三种力量互为支撑并互相制衡的机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转型为外部的政府、市场与内部的学术三种力量的共同作用。
从理论视角看,理想的资源配置机制为外部的政府、市场力量与内部的学术力量互相均衡,但绝对均衡也就意味着绝对停滞,三种力量总是在内外部环境与力量的变动中保持动态均衡,而不可能绝对均衡。
在治理实践中,总是存在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就会打破趋于均衡的格局,三种力量就会发生对应的不同变化,这个变化会形成新形态进而成为推动新阶段资源配置转型的新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由传统计划模式向市场机制约束下的政府干预、市场配置和学术治理相互平衡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既符合教育规律和高等教育组织特性,也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治理走向,同时也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和高等教育治理创新。
重构的政府力量、规制的市场力量和回归的学术力量在制度环境演进下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的基本动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源配置路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突破50%,进入到了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和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
一是要继续 坚持政府、市场和学术三种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基本作用和动态平衡,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单独依靠政府力量进行资源配置的路子走不通,无论是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向高等教育,还是提高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积极性,都应该加强市场和社会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高校面向社会办学,从社会和市场中吸引更多资源发展教育,同样高校要加强学术治理的力量,高校学术生态健康发展将以大学章程和学术委员会的制度建设为起点进入学术治理轨道,并继续与政府、市场形成共同发挥作用的格局。
二是探索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分类制度安排。
普及化阶段的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精英和大众化阶段不同,区域发展和分类发展都决定了政府、市场、学术三种力量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创新的分类选择,必须摆脱精英教育阶段的“路径依赖”,资源配置应该由数量导向的同质化转向质量结构导向的异质化配置方式。
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研究领域对于教育资源的需要不同,资源与经费配置应该做到差异化,建立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人事管理、质量评估、监测评价等制度,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
三是面向全球进行资源配置变革。
改革开放前40多年资源配置的着眼点是国内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处于全球新矛盾和新机遇的汇集点上,需要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制度环境支撑。
事实上,现在的全球变化已经影响到大学的发展战略和资源配置选择,应在全球更大范围的资源流动中把握机遇,保持本土特色和增强国际影响力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的基本定力。
四是面向信息时代的资源配置与治理创新。
技术时代,未来时间既是制度变革的沉淀期,也是教育制度变革的爆发期。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将突破大学组织形态,新的力量必将突破原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分析框架和现有治理形态,高等教育发展必将形成新阶段的新形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 高校动态 七秩北工商奋进新时代 北京工商大学举行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 本报讯(记者徐倩)10月18日,北京工商大学(以下简称“北工商”)举行了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
该校校友和师生代表1000余人欢聚一堂,15万世界各地校友通过十大直播平台线上观礼,共同见证北工商开启新征程。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工商大学创建时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工商要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教学综合改革,为国家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
北工商校长孙宝国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经过70年的砥砺奋进,北工 商实现三大转变:由单科院校向工商融合、文理渗透的多科性大学的转变,从培养本科生、硕士生为主到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从教学型大学向建设具有商科、轻工和食品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他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已进入了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强化优势、勇攀高峰的发展新阶段,接下来将围绕“建设具有商科、轻工和食品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主线,推进“校园基础与环境建设”和“和谐与智慧校园建设”,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开展“人才培养创新行动、学科建设攀登行动、队伍建设卓越行动、国际交流提升行动”。
·广告· 麦高第可思 校
三 可信 方数 赖的 据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