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评论区
2021年12月18日星期六责编宋总业美编宁付兴审读黄炜
授人以渔才是作业“帮”
近日,“双减”举措再次加码,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APP暂时下线(详见本报12月14日A08版)。
对此几家欢乐几家愁,老师、家长、学生反应不
一。
到底是“因噎废食”还是“对症下药”?有观点认为,“拍照搜题”APP的走红背后,是“求知”与“求懒”的双重需求,下架能否带来预期效果还得看后续发展。
但不可否认,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难免会引发阵痛,搜题软件也并非教育征途上的终南捷径,授人以“鱼”总不如授人以“渔”吧? 拍照搜题类APP下架会影响谁? □特约评论员于明东 “双减”的目的是什么?可以肯定地说,“双减”不是要降低学业成绩,不是要降低教育要求,而是要回归教育初心,回归教育的本源目的———为了人的终身成长。
拍照搜题类APP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是有的,甚至有人会认为这类APP是“双减”的有益补充———减少了课外辅导,孩子有学业问题,需要补课怎么办?或者认为,拍照搜题类APP可以让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然而,好的教育并非给出答案,而是要锻炼孩子的思维,是要让孩子提升找到答案的能力。
“手机一拍,答案就来”,看上去很美,可是却容易“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
从这个角度而言,搜题软件恰恰 弱化了教育的作用。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育的 “本”是什么?就是要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工具,正所谓“君子不器”。
而拍照搜题类APP,关注的是答案和分数的提升,把人当成了考试的工具,利用了人性的弱点,破坏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是流弊无穷。
拍照搜题类APP的暂时下架也不是要拒绝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拥抱新技术,依靠新技术。
必须要看到新技术对教育的巨大影响作用。
但拍照搜题不过是新技术的低级应用。
2021年,是元宇宙(Metaetavers)的元年,已经有先行者在尝试新的教育模式。
在日本有高中学校组织学生举办了为期两 个月的VR运动会。
在我国贵州,有一所学校配备了VR教室,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一起组装汽车,合作完成复杂的实验。
把新技术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教育的进步,以体验为特征的学习时代即将来临。
拍照搜题类APP的下架会影响谁?这一问题会提示我们,促进教育良好生态的形成,“双减”政策一定会坚决落地;提示我们,教育一定要由过度重视成绩,转向学生能力提升;会鞭策学校,一定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成长与未来发展;会提醒家长,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孩子的一生幸福。
让我们共同期待!(作者为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师) 当好家长助手,期待更多合理引导 □特约评论员刘燕 拍照搜题类APP暂时下架,从学生家长的切身体验来看,可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喜的是斩断了孩子的“偷懒捷径”;愁的是失去了摆脱辅导之累的一大助力。
此前,拍照搜题类APP流行所产生的弊端决不容我们忽视:使用不当,会造成惰化学生思维、影响独立思考能力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恶果;家、校、学生间的沟通互动和协调合作都会受到极大影响,最终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不利,进而难以形成研究探索的良好风气;特别是减少了学生和家长共同探索的机会,容易让尚未掌握自控能力的学生产生走捷径的想法。
孩子在关键时期缺失了父母的引导,过度依赖机械的线上帮助,很可能会诱发网络沉迷。
但我们也要看到,不少父母或囿于时间、或囿于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只能当个“甩手掌柜”;有部分孩子面临学习资源不足的情况,如家庭经济困难、缺少辅导等,拍照搜题类APP可谓应需而生,的确能改善学习环境。
美国学者蒂奇纳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知识沟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比经济地位低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快,知识鸿沟会越来越宽。
拍照搜题类APP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知识沟”的影响,如果彻底取缔或下架,是否剥夺了很多人自我成长的权利和可能?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刚需,拍照搜题类APP的普及呈不可挡之势,如何更好地引导才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中对社会负责的应有之义。
比如,是否将APP中答 案的一次性展示改为有步骤的答问,学生思考后答对一定的问题再继续展示下一步,每一步都回答一个关键性问题,学生按照引导求得答案后,拍照上传,再和网络题库答案做对比,以展示学生解法的优势和不足,给出合理的指导建议等,并给予积分奖励。
总之,此类APP一定要符合积极的、高支持性、科学的家庭教育生态。
如果一味简单地给出答案,就只能停留在钻人性空子敛财的手段上,既有违家长的期望,也有悖教育的目的。
教育部在这方面的监督和引导任重道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家长们能轻松地看着孩子们的网络学习更主动、更激情、更有挑战性。
(作者为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教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此次对“拍照搜题”类APP 进行暂时下架处理,并非不允许所有作业类APP存在,而是要趋利避害,限制作业APP的弊端,发挥作业APP的优势“。
拍照搜题”类APP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布置个性化作业、弹性作业,反馈学生作业效率等方面还是具有其优点的。
但“AI+教育”必须尊重教育规律,不能刺激应试焦虑。
上海交大南洋中学校长张光玉:当学生依赖“拍照搜题”类 APP获取问题的答案时,思考没有发生,或者说思考没有充分发生。
解题时稍稍遇到一点难处就拍照搜题找答案,无疑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
@沙:不知别的家长如何,反正 现在孩子的作业,我是没能力辅导,“拍照搜题”类APP在解疑释惑方面非常便捷,让我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家长省心不少。
@什么都不说:985毕业,辅导现在的知识 都要搜题。
考试方向不同了,题目灵活,家长更难把握。
我承认是我们家长离不开搜题。
@微雨润苗:拍照搜题APP如同一把 “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让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如鱼得水,用得不好就直接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动力,甚至连“1+1=?”这么简单的题目有些孩子都要拍照搜题。
可以说,拍照搜题软件到底是好处大还是弊端大,这要看家长能不能管住自己手中的手机,家长会怎样利用相关的APP。
话题征集 聚焦一周新闻热点事件,深度思考,理性评述,百家争鸣,激浊扬清。
亲爱的读者,欢迎您参与“评论区”的话题讨论,无论是微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我们都期待您来一吐为快。
邮箱:bandaobianjibu@163 乐见“暂时”下架,也期待整改归来 □特约评论员宋守山 曾经有段时间,我家楼上电梯里的广告极具特色,左边是“金融借贷”,右边是“美容整形”,迎面而来的是“学习辅导”。
这种布局大概是男士关注理财、女士关心容貌,但男女共同要面对的则是孩子教育问题。
因为职业关系,我身边有很多“高知”,但每当听他们议论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来,则往往是“悲愤交加”甚至“痛心疾首”。
除了讨论自己“管”不了孩子,也在感叹现在知识的更新太快,觉得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学的知识已经很深奥了。
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商机”,于是有了各种“拍照搜题”的软件。
遇到不会的习题,拍照上传,就会有标准的答案出来,不仅简单、快速、便捷,而且还有一些详细的解题方式与方法。
这受到了一些 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问题随之而来。
比如有人问,“拍照 搜题”是不是一种抄作业?会不会让孩子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再去探究问题?就如同成年人习惯于各种支付软件之后,去算几块几毛钱都要思考半天。
的确,有部分家长和学生习惯于“拍照搜题”,他们不再去关心解题的方法和路径,而只关心能不能找到答案。
这其实跟抄作业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以前抄同学,现在全国抄。
长此以往,肯定会给学生的教育带来非常不好的效果。
这也是此类软件被暂时下架的直接原因。
但是,对于“拍照搜题”软件带来的影响,也要分两方面看,既要看到此类软件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应该看到作为 一种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正面效果。
“拍照搜题”软件作为一种新事物,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由于网络技术的特点,也在不断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让一些得不到优秀教育资源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享受同样的教育。
也因此,有关部门在下架这些软件的时候,使用的是“暂时”,也就是说要对这些软件进行整改,去掉那些对孩子不利的因素,使得软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因而,我们既要乐见这些软件的暂时下架,也期待这些软件经过改造后重新归来。
而不是基于“锯箭思维”,一下了之。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媒介与社会发展中心负责人) 本报地址:青岛市南京路110号广告业务电话:80889888 半岛一号通:96663 零售:2元(周六周日合刊) 半岛网: 采编作风监督电话:80889756、80889909 广告许可证号:3702004000699 印刷:半岛都市报社印刷厂 本报法律顾问:山东元鼎律师事务所 邮政编码:266071
对此几家欢乐几家愁,老师、家长、学生反应不
一。
到底是“因噎废食”还是“对症下药”?有观点认为,“拍照搜题”APP的走红背后,是“求知”与“求懒”的双重需求,下架能否带来预期效果还得看后续发展。
但不可否认,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难免会引发阵痛,搜题软件也并非教育征途上的终南捷径,授人以“鱼”总不如授人以“渔”吧? 拍照搜题类APP下架会影响谁? □特约评论员于明东 “双减”的目的是什么?可以肯定地说,“双减”不是要降低学业成绩,不是要降低教育要求,而是要回归教育初心,回归教育的本源目的———为了人的终身成长。
拍照搜题类APP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是有的,甚至有人会认为这类APP是“双减”的有益补充———减少了课外辅导,孩子有学业问题,需要补课怎么办?或者认为,拍照搜题类APP可以让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然而,好的教育并非给出答案,而是要锻炼孩子的思维,是要让孩子提升找到答案的能力。
“手机一拍,答案就来”,看上去很美,可是却容易“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
从这个角度而言,搜题软件恰恰 弱化了教育的作用。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育的 “本”是什么?就是要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工具,正所谓“君子不器”。
而拍照搜题类APP,关注的是答案和分数的提升,把人当成了考试的工具,利用了人性的弱点,破坏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是流弊无穷。
拍照搜题类APP的暂时下架也不是要拒绝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拥抱新技术,依靠新技术。
必须要看到新技术对教育的巨大影响作用。
但拍照搜题不过是新技术的低级应用。
2021年,是元宇宙(Metaetavers)的元年,已经有先行者在尝试新的教育模式。
在日本有高中学校组织学生举办了为期两 个月的VR运动会。
在我国贵州,有一所学校配备了VR教室,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一起组装汽车,合作完成复杂的实验。
把新技术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教育的进步,以体验为特征的学习时代即将来临。
拍照搜题类APP的下架会影响谁?这一问题会提示我们,促进教育良好生态的形成,“双减”政策一定会坚决落地;提示我们,教育一定要由过度重视成绩,转向学生能力提升;会鞭策学校,一定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成长与未来发展;会提醒家长,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孩子的一生幸福。
让我们共同期待!(作者为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师) 当好家长助手,期待更多合理引导 □特约评论员刘燕 拍照搜题类APP暂时下架,从学生家长的切身体验来看,可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喜的是斩断了孩子的“偷懒捷径”;愁的是失去了摆脱辅导之累的一大助力。
此前,拍照搜题类APP流行所产生的弊端决不容我们忽视:使用不当,会造成惰化学生思维、影响独立思考能力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恶果;家、校、学生间的沟通互动和协调合作都会受到极大影响,最终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不利,进而难以形成研究探索的良好风气;特别是减少了学生和家长共同探索的机会,容易让尚未掌握自控能力的学生产生走捷径的想法。
孩子在关键时期缺失了父母的引导,过度依赖机械的线上帮助,很可能会诱发网络沉迷。
但我们也要看到,不少父母或囿于时间、或囿于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只能当个“甩手掌柜”;有部分孩子面临学习资源不足的情况,如家庭经济困难、缺少辅导等,拍照搜题类APP可谓应需而生,的确能改善学习环境。
美国学者蒂奇纳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知识沟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比经济地位低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快,知识鸿沟会越来越宽。
拍照搜题类APP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知识沟”的影响,如果彻底取缔或下架,是否剥夺了很多人自我成长的权利和可能?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刚需,拍照搜题类APP的普及呈不可挡之势,如何更好地引导才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中对社会负责的应有之义。
比如,是否将APP中答 案的一次性展示改为有步骤的答问,学生思考后答对一定的问题再继续展示下一步,每一步都回答一个关键性问题,学生按照引导求得答案后,拍照上传,再和网络题库答案做对比,以展示学生解法的优势和不足,给出合理的指导建议等,并给予积分奖励。
总之,此类APP一定要符合积极的、高支持性、科学的家庭教育生态。
如果一味简单地给出答案,就只能停留在钻人性空子敛财的手段上,既有违家长的期望,也有悖教育的目的。
教育部在这方面的监督和引导任重道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家长们能轻松地看着孩子们的网络学习更主动、更激情、更有挑战性。
(作者为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教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此次对“拍照搜题”类APP 进行暂时下架处理,并非不允许所有作业类APP存在,而是要趋利避害,限制作业APP的弊端,发挥作业APP的优势“。
拍照搜题”类APP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布置个性化作业、弹性作业,反馈学生作业效率等方面还是具有其优点的。
但“AI+教育”必须尊重教育规律,不能刺激应试焦虑。
上海交大南洋中学校长张光玉:当学生依赖“拍照搜题”类 APP获取问题的答案时,思考没有发生,或者说思考没有充分发生。
解题时稍稍遇到一点难处就拍照搜题找答案,无疑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
@沙:不知别的家长如何,反正 现在孩子的作业,我是没能力辅导,“拍照搜题”类APP在解疑释惑方面非常便捷,让我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家长省心不少。
@什么都不说:985毕业,辅导现在的知识 都要搜题。
考试方向不同了,题目灵活,家长更难把握。
我承认是我们家长离不开搜题。
@微雨润苗:拍照搜题APP如同一把 “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让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如鱼得水,用得不好就直接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动力,甚至连“1+1=?”这么简单的题目有些孩子都要拍照搜题。
可以说,拍照搜题软件到底是好处大还是弊端大,这要看家长能不能管住自己手中的手机,家长会怎样利用相关的APP。
话题征集 聚焦一周新闻热点事件,深度思考,理性评述,百家争鸣,激浊扬清。
亲爱的读者,欢迎您参与“评论区”的话题讨论,无论是微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我们都期待您来一吐为快。
邮箱:bandaobianjibu@163 乐见“暂时”下架,也期待整改归来 □特约评论员宋守山 曾经有段时间,我家楼上电梯里的广告极具特色,左边是“金融借贷”,右边是“美容整形”,迎面而来的是“学习辅导”。
这种布局大概是男士关注理财、女士关心容貌,但男女共同要面对的则是孩子教育问题。
因为职业关系,我身边有很多“高知”,但每当听他们议论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来,则往往是“悲愤交加”甚至“痛心疾首”。
除了讨论自己“管”不了孩子,也在感叹现在知识的更新太快,觉得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学的知识已经很深奥了。
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商机”,于是有了各种“拍照搜题”的软件。
遇到不会的习题,拍照上传,就会有标准的答案出来,不仅简单、快速、便捷,而且还有一些详细的解题方式与方法。
这受到了一些 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问题随之而来。
比如有人问,“拍照 搜题”是不是一种抄作业?会不会让孩子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再去探究问题?就如同成年人习惯于各种支付软件之后,去算几块几毛钱都要思考半天。
的确,有部分家长和学生习惯于“拍照搜题”,他们不再去关心解题的方法和路径,而只关心能不能找到答案。
这其实跟抄作业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以前抄同学,现在全国抄。
长此以往,肯定会给学生的教育带来非常不好的效果。
这也是此类软件被暂时下架的直接原因。
但是,对于“拍照搜题”软件带来的影响,也要分两方面看,既要看到此类软件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应该看到作为 一种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正面效果。
“拍照搜题”软件作为一种新事物,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由于网络技术的特点,也在不断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让一些得不到优秀教育资源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享受同样的教育。
也因此,有关部门在下架这些软件的时候,使用的是“暂时”,也就是说要对这些软件进行整改,去掉那些对孩子不利的因素,使得软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因而,我们既要乐见这些软件的暂时下架,也期待这些软件经过改造后重新归来。
而不是基于“锯箭思维”,一下了之。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媒介与社会发展中心负责人) 本报地址:青岛市南京路110号广告业务电话:80889888 半岛一号通:96663 零售:2元(周六周日合刊) 半岛网: 采编作风监督电话:80889756、80889909 广告许可证号:3702004000699 印刷:半岛都市报社印刷厂 本报法律顾问:山东元鼎律师事务所 邮政编码:266071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