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cma培训哪个好

cma 5
气象科技进展 主管中国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出版《气象科技进展》(英文)编辑部 名誉主编丑纪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主编 许小峰中国气象局 副主编肖子牛翟盘茂罗云峰王会军李维京胡永云谈哲敏费建芳管兆勇何建新黄建平廖小罕吕世华贾朋群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兰州大学国家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职)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常务编委(按音序排名)成秀虎高学浩龚建东李国平倪允琪曲晓波沈文海王卫丹武炳义张朝林张鹏张庆云 郭学良任国玉杨修群赵平 李柏任小波俞小鼎 编委(按音序排名)毕宝贵陈云峰陈振林董文杰封国林郭虎胡欣胡玉蓉胡跃文李慧李集明李良福梁旭东刘晶淼刘黎平陆日宇罗兵罗亚丽马耀明毛恒青彭莹辉宋燕汤绪田红王东海王建林王晓云王元王在志王自发吴立广谢志辉闫冠华姚学祥伊兰翟武全张小玲张跃堂赵广忠周显信朱定真朱小祥 崔春光何金海姜彤李耀辉刘实马力浦一芬万齐林王延青温敏杨崧张华周定文祝燕德 崔讲学何清雷小途李跃清卢乃锰马舒庆石广玉王斌王迎春文洪涛杨昭明张立祥周凌晞邹立尧 海外编委(按音序排名)陈镜明李俊刘征宇金飞飞王斌翁富忠张大林张广俊邹晓蕾 编辑部张萌侯美亭秦莲霞冀文彬陈忠美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100081 电话:(010)68409927/68409933邮箱:amst@ N otes:气象科技进展编辑部/图书馆/干部学院/CMA网址:/amst官方微博:/2115232930/profile印刷:北京宝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1973国内统一刊号:CN10-1000/P定价:30元 本刊已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维普网)全文收录,相关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
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除事先声明外)视为同意文章被上述数据库收录。
目次 第4卷第6期2014年12月(卷终) (气象科技史研究专辑) 1许小峰:主编语 研究论文 综述 6许小峰,张萌:气象科技发展历程的若干回顾及启示13杜钧,钱维宏:天气预报的三次跃进27 方宗义:气象卫星发展历程和启示35 叶鑫欣,焦艳,傅刚:挪威学派气象学家的研究工作和生平:
J.皮叶克尼斯、
H.索尔伯格和
T.贝吉龙 多学科融合 46高学浩,陈正洪:大气科学原始创新的学科背景视角50肖子牛,叶梦姝:大气科学历史进程中多学科的交叉影响54叶梦姝:气象科学的发展与时间观变革的初步探索 台站建设 60吴增祥:1949年以前我国气象台站创建历史概述67王东,丁玉平:竺可桢与我国气象台站的建设 论坛 74闻新宇,朱清照:二战后美国三个大气模式中心的美日组合 主编语 专辑:气象科技史研究 科学观察 2读图数字榜单 伴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的适应及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御与抗争,包括对自身生存条件改善的关注,逐步发展出了气象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分支。
那么,这门古老且实用的学科是如何形成并演进的呢?无疑会涉及方方面面的诸多问题,即便无法详细解答,也并不妨碍对现代气象学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但正如科学史学科创始人乔治•萨顿(eSarton,1884—1956年)所言,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有助于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地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帮助科学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另一方面,对科技史的了解,还有助于对不同学科相互影响的认识,特别是对气象学而言,其发展根植于多门学科的进步,伴随于多种技术的创新,了解这些,显然有助于拓展对学科发展认识的视野。
将气象科技发展历史脉络确定为本期的主题,旨在能从气象科技发展进程中,探索、挖掘出一些带有本质特征的规律,供今人借鉴。
尤其是那些伴随着学科进展而发生的一次次创新、突破,以及人物、学派、思想的出现和在不同理论体系的构建中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永恒动力,仍然会对当今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极有价值的影响。
然而,这样的初衷实现起来并非易事,整编工作需要投入很多时间、人力和精力。
好在我们的设想和意图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和响应,为我们初步交出一份探索性的答卷提供了支持。
在“综述”栏目,4篇文章(P6-P45)分别从发展史、天气预报的改进、气象卫星的发展以及 经典气象大师的工作等角度,审视了漫长的气象学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气象学进展程度、特征和规律。
“多学科融合”栏目的文章,则更多地从对历史进程的分析中(P50和P54)来探索学科融合的未来之路。
中国气象业务发展的回顾是气象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在“台站建设”栏目中侧重于曾经让世界侧目的中国气象台站网建设成就的回顾和阐述。
而“阅读”栏目的两篇书评(P121和P123),则对当地中国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历程,给出了很好的印证。
该栏目的一篇翻译文章,介绍了气象学大师罗斯贝的风采(P95),代表了全体编作者对20世纪中期先辈们的出色创新的敬意。
法曼(P106)、冯·诺依曼(P111)和莫里(P115)等人物介绍,则能让读者感知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对于气象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
“论坛”栏目的文章介绍了代表气象科学现代工具的大气模式在美国的快速发展历程(P74),并对美日科学家的组合模式进行了讨论。
本期专辑得到了各方面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主办机构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主持的“气象科技史研究”课题取得的成果,为本期的组稿奠定了基础;美国气象学会向本期杂志提供了译文的版权支持并进行了认真审校;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和中国气象报社等机构对“气象科技史研究”课题的支持,为致力于气象科技史研究的年轻学者们提供了必要保障。
在此对上述机构的贡献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许小峰 特写 81郑秋红:气候变化专门评估机构——IPCC发展历程84张改珍,李期位,马婧:日本气象大学的沿革及气象科学史课程87陈金阳:WMO教育培训历史、现状与发展89任珂,邵俊年,杨静:《气象知识》创刊以来的探索发展回顾92吴灿,郑秋红:“气象史”主题文献计量指标分析 信息 12“第二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26《哲学学报A》:厚重的历史探索的前沿 阅读 34/59新书架125编辑选编 人物 封3媒体扫描 95JohnM.Lewis: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对其导师制的研究 106贾朋群:他曾让NASA和卫星探测陷入尴尬——记发现南极臭氧洞的英国科学家法曼 111贾朋群,张萌:现代数值天气预报之父——记美籍匈牙利数学和气象学家冯•诺依曼 115贾朋群:海洋学之父莫里和国际气象合作的开端 118贾朋群,徐虹:WMO的首任主席弗•乌•赖克尔德弗博士 书评 121温克刚,李德善,刘立成: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壮美画卷 ——简评《全国基层气象台站简史》 123白凌燕:浅谈气象史料积累的意义——《全国基层气象台站简史》丛书编辑手记 封
3 AdvancesinMeteor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气象科技进展4
(6)-20141

标签: #比较好 #数据库 #网站 #大理石 #品牌 #税务师 #本田 #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