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教育厅晋教高函〔2020〕6

压缩文件 3
号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的通知 各本科高校、独立学院:为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 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教党〔2020〕16号)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晋教高〔2019〕1号)文件精神,推动“1331工程”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全省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决定启动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各高校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工作,认真做好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申报项目选题要围绕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教学工作中亟待破解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
选题能对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创新意义与应用推广价值,并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2.申报项目要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强化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申报项目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充分,重点突出,研究方案可行,且具备开展改革研究的各项基本条件。

4.申报项目必须列入校级教改项目,且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并须经过严格的校级评审(推荐)程序方能申报。
申报项目立项范围参照《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指南》(附件2)。

二、人员要求
1.项目主持人限1人,年龄在60周岁以下。
一般须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具有博士学位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也可担任项目主持人。
为鼓励青年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或副科级及以上职务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经两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推荐也可担任项目主持人。
人事关系不在项目承担学校的兼职人员不得作为项目主持人。

2.每位教师只可在一个省级教改项目中担任主持人,最多可参加2个在研教改项目。
项目结题后方可作为主持人申报新项目。

3.项目人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含主持人),涉及多单位、多部门的综合改革项目可适当放宽,并且结构合理,对项目内容各有侧重。

三、申报数量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实行限额申报,各高校申报名额见《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名额分配表》(附件1)。

四、申报材料及报送要求
1.《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书》(附件3)Word电子版。

2.《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情况一览表》(附件4),请认真阅读表后备注和样表填写此表,并报送Word电子版。

3.申报项目的相关证明材料,证明材料为申报情况一览表中所填项目的佐证材料,包括项目、成果、论文著作(著作和教材前后封面目录)、获奖证书、相关文件等(不含学历学位职称证书)。
所有证明材料必须制作成PDF扫描件电子版,应有目录,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严格控制在20页以内。

4.《2019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5),报送盖章后的PDF扫描件电子版和Excel电子版。
所有申报材料只需报送电子版,无需报送纸质版。
其中《申报书》、证明材料及个人申报情况一览表电子版材料按项目一并放入同一文件夹制作WinRAR压缩包(命名为学校名称+主持人姓名,严格控制在20M以内,超过系统自动删除,产生后果自负)报送。
《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情况一览表》和《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汇总表》电子版一并报送。
请各高校于2020年4月初(具体时间视疫情防控情况另行通知)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电子邮箱,联系人:张治湘、陈伟,联系电话:0351-3046828,电子邮箱: zhangzhixiang@。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专项项目仍按晋教政函〔2011〕29号通知向省教育厅思政处申报。
附件:1.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名额分配表 2.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3.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书4.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情况 一览表5.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汇 总表 (此件主动公开) 山西省教育厅2020年3月4日 附件1 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名额分配表 学校 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 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长治医学院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 运城学院晋中学院长治学院太原工业学院吕梁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太原学院 名额3030242424242424161620161414141414141212 学校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能源学院山西警察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合计 名额12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522 附件2 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为便于各高等学校了解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的重点支持领域和范围,组织好申报工作,特制订《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本指南所列条目不是项目名称,只是方向,申报人可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名称。

一、指令性课题研究项目围绕“十三五”期间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结合各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及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委托相关院校开展的综合性改革项目,针对当前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从全省层面开展全局性研究,为我省高等教育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申报此类项目应在宏观教学改革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研究队伍应以学校教学管理主要领导牵头,组成人员应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并有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各校申报此类项目可适当放宽名额限制。
(一)山西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研究(二)山西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研究(三)山西大学城“破围融合、聚能创新”研究(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研究(五)“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
1 设路径研究(六)应用型高校发展建设研究(七)与省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交流探索研究(八)本科人才培养协作平台(共同体/联盟)建设研 究(九)学科专业一体化统筹与建设研究(十)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与实践(十一)一流专业建设研究(十二)专业集群(产业学院)发展建设路径研究(十三)“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研究(十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十五)科研与教学融合的育人机制研究(十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体制机制研究(十七)省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建设和使用研 究(十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协同发 展路径研究
二、教学综合改革项目此类项目主要围绕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新机制、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安全工作等一些重大问题从全省宏观战略高度开展研究,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政策支持、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申报此类项目应在教学改革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研究队伍应有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参与,具有较合理的学科专业互补性,预期成果能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

2 参考选题:(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与实践(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四)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专业共享教学资源,联合培养人才的探索与研究(五)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政府部门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创新(六)高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七)大类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八)国际合作育人机制研究(九)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十)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研究与实践(十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培训研究与实践(十二)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软件学院或合作办学)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三、专业建设项目此类项目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性改革与实践。
申报此类项目应有一定的改革基础,具有持续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能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较高应用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成果。

3 参考选题:(一)专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二)增强山西紧缺急需人才专业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三)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的研究与实践(四)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五)开展专业综合改革,促进高校强化特色、合理定位的研究与实践(六)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七)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八)完善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的研究与实践(九)开展专业评估的研究与实践(十)开展本科专业认证研究与实践(十一)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应用研究
四、人才培养改革项目此类项目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考核办法、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进行综合研究,或就其中某一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与探索。
申报此类项目应有比较具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稳定的研究队伍和实力较强的学科专业依托。
经过项目研究与探索,能形成比较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参考选题:
4 (一)促进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二)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研究(四)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研究(五)各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结构和体系的改革(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七)精品课程建设(含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等)(八)开展研究性教学,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研究(九)学生继续发展能力培养研究(十)特色(优秀)教材建设(十一)双语教学改革研究(十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十三)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共享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十四)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十五)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构建“5+3”模式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全科医生”的研究(十六)培养卓越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5 (十七)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 (十八)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联动机制研究(十九)本科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研究(二十)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二十一)MOOC、SPOC、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二十二)改革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二十三)加强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与考核管理研究(二十四)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五、实践教学项目此类项目主要围绕改革实验内容,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并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实验;建设实验教学队伍,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整合实习实践课程,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合作,优化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申报此类项目应有具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经过项目研究与探索,能形成系统的改革方案,并应用于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选题:(一)加强提高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教学质量研究(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研究(三)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验实践平台建设
6 (五)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改革与创新(六)综合性大学理科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七)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的研究(八)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及教学项目建设(九)优秀实验教材、课程的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十)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十一)加强毕业实习质量过程监控与考核管理研究(十二)高等学校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十三)公共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十四)实验教学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制度研究
六、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此类项目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在本科教学体系中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基地建设等,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念和思路。
(一)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研究(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案例研究(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研究(五)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扶贫攻坚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的案例研究(六)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建设研究(七)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八)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模式研究
7 (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服务研究(十)跨专业联合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实施方式研究(十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外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十二)创新创业学院的定位、运行机制和发展路径研究(十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十四)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激励机制研究(十五)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十六)创新创业示范校建设研究(十七)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研究(十八)大学生学科竞赛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研究
七、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此类项目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主要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研究;抓住制约教学改革深化的关键问题,对教学管理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有新的创意和措施,可取得实质性成果,并能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申请此类项目需有一定的管理实践基础,同时还须有一批管理骨干队伍。
参考选题:(一)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二)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的改革与实践(三)多校区教学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四)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
8 用研究(五)高等学校弹性学制的试验与探索(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 程等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七)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研究与实践(八)教学团队、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九)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的教 学团队建设(十)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监控机制研究(十一)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专业师资互聘(十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研究(十三)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创新研究(十四)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研究(十五)高校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和图书馆等专 项评估研究与实践(十六)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师评价改 革与实践(十七)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十八)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及图书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十九)数字校园、数据中心、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 条件建设(二十)专业带头人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与作用(二十一)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二十二)教师发展中心联盟建设
八、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9 此类项目应分析研究新工科的内涵、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提出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和思路。
面向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开展新兴工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等,推动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与组织模式变革。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和大学组织模式创新。
研究制订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师评价标准和专业评估体系,开展多维度的质量评价。
分析研究高校分类发展、工程人才分类培养的体系结构,提出推进工程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宏观政策、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等。
(一)新经济对工科人才需求的研究与实践(二)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借鉴(三)面向新经济的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四)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五)工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与实践(六)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教师发展与评价激励机制探索(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八)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九)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十)新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十一)新兴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十二)新工科基础课程体系(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十三)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十四)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十五)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十六)新工科专业评价制度研究和探索 10 (十七)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十八)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十九)新工科联盟发展建设及新工科发展山西路径探索与实践
九、其它未列入上述指南范围,但具有鲜明特色,较高研究价值,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革实践的项目以及突出学科专业优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项目经评审也可立项。
11 附件
3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项目类别申请学校主持人申请时间结题时间联系电话E-mail 山西省教育厅
一、简表 项目名称 项
1、指令性课题;
2、教学综合改革;
3、专业建设;
4、人才培养改革 目 项目类别 ;
5、实践教学;
6、创新创业教育;
7、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简
8、新工科;
9、其他。
(请在对应框内打√) 况 项目实施起止时间 年
月至年月 姓名 性别 专业技术职务 时间 课程名 民族 出生年月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学校 称 授课对象学时 所在院系(部门) 近三项年教 学工作简 历 目 主立项时间 持 近五年主持教人学改革和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来源 实施情况(在研、结项)
2 高级职务中级职务初级职务 总人数 博士 硕士 项 人数 人数 人数 目 组 成 员 姓名 专出生年月 业 在项目中 所在单位、院系(部门) 简 技术职务 职责分工 况 ∧ 不 含 主 持 人 ∨
二、立项依据 学士签名 (可另附页)
3 三、项目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1、研究内容、方法、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项目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可另附页)
四、实施计划与预期成果
1、项目实施计划、保障条件
2、项目实施范围、受益面
3、预期成果形式 (可另附页)
4 五、审核评审意见 合作单位意见: 学校意见: 单位(盖章)年月日 学校(盖章)年月日
5 附件4 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情况一览表样表(供参考) 学校名称(盖章): 任职时间(无 专业技术博士学位的中 近五年获得国家、 序项目名称主持人年龄部门及职学历、职务级专业技术职近五年承担教育部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近五年发表出版教改论近五年获得省部级 号 务 学位/职业资格务或专职教学、省质量工程项目 文与著作 以上科研成果 姓名 证书 管理人员填 及时间 写) 其它
1 ** **** **研究生副教授、博士 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2015)、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2015)、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教师1项(2015),省教改项目1项(2015)、省教学名师(2015)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3,2017年),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 年) 论文5篇,其中“中国高等教育”2篇(2015、2015)、“教育理论与实践”2篇(2015)、“中国大学教学”1篇(第4,2015),教材1部(教育部高教司组编) 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015)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指导教师(2015)、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5、2015),宝钢教育奖(2015) 备注
2 ** **** **研究生讲师、博士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教师1项(2015) 论文1篇,“高校教育研究”(2015),教材主编4部(2016),其中国家规划教材2部(2017) 全国MPA优秀教学奖
3 ** ****教务处教研究生研科科长、硕士 2013年1月 论文3篇,其中“当代教育与文化”1篇(2018)、“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1篇(第
二,项目成员2,2016)、“教育理论与实践”1篇(项目组 3,2017) 备注:
1、本表所填为项目主持人个人相关情况,不含成员相关情况;
2、个人相关情况为简要信息,不需要详细列举;
3、报送本表需同时报送表中项目的证明材料复印件一式一份(加盖公章),证明材料包括证书、相关文件、教材前后封面(双面)和目录、论文等复印件;
4、年龄为周岁;近五年为2015—2019年;
5、教育部质量工程包括教学名师、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等,省质量工程项目 包括教学名师(包括“双师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改项目等;
6、无博士学位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填写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正科级职务任职时间(应为2016年3月之前)。
附件
5 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汇总表 学校名称(盖章): 序号 项目名称 填表日期:2020年
月日 项目人员 项目类型 备注 联系人: 办公电话: 手机: 备注:
1、项目类型参考附件2项目申报指南填写;
2、请务必详细填写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
E-mail:

标签: #众生 #文件 #个人网页 #格式 #文件 #朋友圈 #格式文件 #转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