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虫不同命”:甲基化决定的“人生”,cpb粉扑为什么这么贵

粉扑 6
“同虫不同命”:甲基化决定的“人生” 众所周知,蜜蜂是具有社会性特征的昆虫,以“群”为单位。
社会性昆虫通常有着高度组织化的“大家庭”、特征鲜明,存在生殖个体(比如:蜂王Queen,雄峰Drone)和非生殖个体(比如:工蜂Worker)的分化,多个不同“世代”的成虫可以生活在一起,合作喂养同胞弟妹、儿孙,甚至曾孙子辈的个体。
同群个体间“分工明确、亲密无间”,但又“等级森严、各司其职”。
蜜蜂是典型的“母系社会”,一群蜜蜂的数量通常为2万~5万只,包括仅有的1只蜂王,几百至一千只雄蜂,剩下都是勤劳的工蜂了。
工蜂按“年龄”划分成幼年蜂(1~8日龄)、青年蜂(8~20日龄)、壮年蜂(>20日龄)和老年蜂(后期绒毛磨损,体表光秃、油黑的个体)。
其中,幼年蜂和青年蜂负责巢内工作,俗称“内勤蜂”。
幼年蜂就像“保姆”一样,3日龄之前主要担负保温,通风和打扫巢房的工作,4日龄以后则负责调制蜂蜜、饲喂幼虫。
青年蜂通常“多才多艺”,承担了“哺育者”、“建筑工”和“保安”的职责,负责包括饲喂幼虫、蜂王,夯实花粉、酿制蜂蜜,筑造巢脾,守卫蜂巢等多项工作。
它们最大的特征是咽下腺和蜡腺发达,一般由6~15日龄个体分泌蜂王浆,而13~18日龄的个体主要分泌蜂蜡。
随着“年龄和身型”的变化,壮年蜂和老年蜂开始转向巢外工作,俗称“外勤蜂”。
壮年蜂是野外采集的“主力军”,专职收集花蜜、花粉、树胶、霉菌、蜜露、水等;对于“干不动了”的老年蜂,一般只负责搜寻蜜源和采水的工作。
蜂王浆里“泡”出蜂王?高中课本中曾经提到,蜜蜂是二倍体(n=32)动物,蜂王和工蜂(雌性)是由 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有性生殖),而单倍体的雄蜂(雄性)则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的(孤雌生殖)。
在蜜蜂中,同一只雌性幼虫能够分别发育为蜂王和工蜂,称为级型分化。
蜂王整日“养尊处优”、全靠工蜂喂养,而工蜂却每天“任劳任怨”,既然蜂王和工蜂的遗传物质一模一样,那为什么它们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呢?原来,秘密就在于蜜蜂幼虫时所吃的食物。
蜂王自出生起,就被哺以营养丰富的蜂王浆;而工蜂出生之后,就只能以花粉、花蜜为食,这种“标准餐”的营养自然无法与蜂王浆相比。
由于工蜂的差别饲喂引发的营养差异,决定了幼虫的发育命运呈现出两种不同轨迹:吃蜂王浆的就变成了“贵族”,吃“标准餐”的则变成了“奴隶”。
蜂王浆真这么神奇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研究学者对蜂王浆和工蜂食物进行了化学组成分析,发现二者的主要成分为水分、糖类、蛋白质和脂类,以及如维生素和生物蝶呤等微量元素。
2011年,日本学者通过对蜂王浆进行了进一步透析处理、物质提纯后,在蜂王浆中发现了一种受温度、储存时间影响较大的不稳定的57kDa蛋白质,即Royalactin蛋白。
最初,它也被称为王浆主蛋白1(MRJP1),只是作为评价蜂王浆新鲜程度的指标。
但随后许多科学家们发现,在食物中添加了Royalactin蛋白的幼虫统统发育成了蜂王!这个有趣的蛋白居然可以诱导蜜蜂级型的分化! 假如我是工蜂,那我不禁想问问女王:“同样的基因,凭什么吃的好就成了贵族?吃的差就变成了奴隶?”什么是表观遗传? 很早之前,我们就从高中生物课上学到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通过基因序列的重组,生物体能够创造出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造成了个体间显著的差异,基因序列是生物体内的第一套遗传密码,决定着蛋白质的表达,使得我们能轻易区分出“老王”和“老李”。
那对于同一个生物体,为什么共享一套基因序列的细胞又能发育成各种组织呢?这就依赖于生物体内的第二套遗传密码: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ics)是指在基因DNA序列不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完成。
DNA甲基化是最早被发现、研究最为深入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通常可以理解为,DNA序列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供体,在胞嘧啶5’碳原子上加上“甲基”,产生5-甲基胞嘧啶。
甲基化就像“红绿灯”,能够让基因表达“停车”。
对于社会性昆虫来说,尽管有着相同的DNA序列,但由于甲基化的作用,造成了成虫个体发育的不同,比如蚂蚁中负责搬运的工蚁(小)和司职守卫的工蚁(大),婚飞白蚁(有翅)和普通白蚁(无翅)。
甲基化决定的“人生”难道蜂王浆中的Royalactin蛋白真这么有营养?对于蜜蜂而言,蜂王浆中的营养 元素只是导致其级型分化的“催化剂”,而完善的甲基化系统才是影响表观遗传的强大工具,决定着蜜蜂的命运。
研究发现,蜂王浆可以作用于脂肪体细胞,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可能还有胰岛素IIS信号通路及雷帕霉素靶标激酶TOR信号通路)产生一系列分子细胞生理效应,并进一步作用于脑、咽侧体,促进保幼激素JH等合成,进而促进体型生长、卵巢发育和如产卵器等其他特有器官发育。
蜂王浆还能抑制幼虫体内的DNA甲基转移酶3(DNMT3),减少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
如果我们把DNA比喻成“拉链”,“拉链”上有腺嘌呤、胞嘧啶等“齿”;DNA 复制时则需要“拉开拉链”,“拉链”被扯开的越大,基因表达量也就越多。
DNA甲基化就像是“戴在DNA胞嘧啶‘齿’上的帽子”,可以“卡住”拉链,抑制基因表达;而蜂王浆就像是涂抹在“拉链”上的肥皂,可以通过抑制DNMT3去掉“帽子”,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最终使幼虫发育为蜂王。
图源:李文峰,钟伯雄,苏松坤.蜜蜂级型分化机理.昆虫学报.2014,57
(2):253 此外,DNA甲基化不仅在昆虫中存在,更是哺乳动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表观遗传学形式。
甲基化不仅能像“化妆品”一样将同一个细胞“修饰”成不同的器官,而且还能像“开关”一样左右着细胞的“命运”。
在我们人体中,甲基化同样无处不在,影响人体的记忆力、免疫力、脂肪代谢甚至肿瘤发生。
后记 食物能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改变蜜蜂的命运,真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目前有关蜂王浆的保健、治疗功效都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从蜂王浆的成分看,它对人体不太可能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食用蜂王浆还会产生副作用,部分人食用后会引起荨麻疹和哮喘,像妊娠期女性、手术后患者、过敏体质、低血压低血糖和肠道紊乱的人就不宜食用。
其实,拓宽食谱,吃的有营养些,比迷信市面上那些“有益健康”的保健品要靠谱的多!

标签: #结局 #有钱 #不能用 #无法访问 #电脑 #能做 #打不开 #新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