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php培训就业怎么样

php 7
学校概况 武昌首义学院是中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2000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文化传播集团合作兴办。
学校初名华中科技大学军威学院,翌年3月更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5月复更为现名。
学校坐落于武昌南湖。
现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总面积59万平米。
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
校园林秀花香、环境幽雅。
在校生规模1.4万余人。
教职工近千人,其中专任教师780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4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30人。
设有信息科学与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城市建设、外国语、经济管理、新闻与法学、艺术设计等七个院,及基础科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
43个本科专业分布于信息、机电、土木、经管、文法、艺术等六类学科中。
学校建有数控、光信息、通信、网络、新闻传播和模拟法庭等67个基础及专业实验室,7个校企共建实验室。
2008年9月,首设中国大陆台资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图书馆中文纸本图书144万册,电子图书360万册。
武昌首义学院以传承和弘扬“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为已任,秉承“修德求真乐群创新”的校训,遵循“以人为本,关爱师生,保证质量,大胆创新”的办学理念,以“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核心能力有机统一”为目标,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科学定位,凝炼出“注重养成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强化实践创新”的办学特色。
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校企高效联动、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路径,着力培养人格完善心智健全、拥有过硬专业核心能力、适应国家产业发展需要、敢于善于实践创新的适用型人才。
2012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5年3月,获批“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试点高校。
2016年12月,晋身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引进国际优秀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通过联合办学、联办课程、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与美国、台湾等广泛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
武昌首义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财务预决算制、学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等制度,及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
同时构建有整套的办学经费投入机制,为推进学校建设与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截至2019年6月,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共输送5.4余万名毕业生,毕业生质量广获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
砥砺19载,学校率先跻身于中国教育创新改革尖兵前列。
2006年至今,连续15年蝉联中国一流独立学院(五星级应用型大学)排行榜首;亦屡居“中国五星级民办大学”榜首,且叠获“中国两岸四地最佳私立(民办)大学”誉称。
特别是2015年转设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产教融合、科研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实施了系列改革创新,成果日益显现,为学校始终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一方阵提供了最为强劲的支撑。
本报告主要依据湖北省教育厅审核通过的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方案(截至2019年12月20日),结合学校开展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全面分析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报告分为四大部分:毕业生供需状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毕业生反馈与社会评价、就业工作举措及特色。
第一部分毕业生供需状况
一、毕业生规模及构成(一)总体规模 武昌首义学院2019届毕业生共计350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034人,专科毕业生472人(统计截至2019年8月31日,以列入就业派遣的数据为统计基础)。
与去年同期相比(2018届为3158人)增加了348人。
图1-12017届—2019届毕业生人数对比 (二)学院与专业结构
1、本科毕业生 我校2019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为3034人,分布在七个学院31个专业。
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
表1-1毕业生所在专业及人数分布(本科) 序号123456789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学历本科本科本科本科本科本科本科本科本科 学制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四年 人数464855101995918620258 占毕业生人数比例1.52%1.58%1.81%3.33%3.26%1.94%6.13%6.66%1.91% 10 土木工程 本科四年161 1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本科四年24 12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四年51 13 环境工程 本科四年23 14 生物工程 本科四年35 15 工程管理 本科四年23 16 工程造价 本科四年91 17 英语 本科四年91 18 金融学 本科四年273 19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四年75 20 市场营销 本科四年70 21 会计学 本科四年398 22 财务管理 本科四年286 23 法学 本科四年87 24 汉语言文学 本科四年66 25 新闻学 本科四年29 26 广播电视学 本科四年24 27 网络与新媒体 本科四年77 28 动画 本科四年40 29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四年74 30 环境设计 本科四年144 31 产品设计 本科四年38 合计 本科31个专业 3034 5.31%0.79%1.68%0.76%1.15%0.76%3.00%3.00%9.00%2.47%2.31%13.12%9.42%2.87%2.17%0.96%0.79%2.54%1.32%2.44%4.75%1.25%100%
2、专科毕业生我校2019届毕业生中,专科毕业生为472人,分布在4个学院6个专业。
表1-2毕业生所在专业及人数分布(专科) 序号123456 合计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科6个专业 学历专科专科专科专科专科专科 学制三年三年三年三年三年三年472 人数9935416117165 占毕业生人数比例20.97%7.42%8.69%12.92%36.23%13.77100% (三)性别比例 我校2019届毕业生中共有男生178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1%;女生171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9%,男女性别比为1.04:
1,低于上届毕业生(1.20:1),男女生比例趋于均衡。
表1-3男女毕业生人数 学历层次 毕业人数 男生人数 男生比例 女生人数 女生比例 男女生比例 本科 3034 148448.91%155051.09%0.96:
1 专科 472 304 64.41% 168 35.59%1.81:
1 合计 3506 178851.00%171849.00%1.04:
1 (四)生源结构
1、生源地结构我校2019届毕业生来源于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生源人数最多的 省份是湖北省,共计277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9.18%;湖北省以外生源730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82%,其中生源人数最多的三个省为江西省(3.42%)、 江苏省(2.60%)、河南省(2.08%)。
本科毕业生中,湖北省生源241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79.63%,湖北 省以外生源618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0.37%。
专科毕业生中,湖北省生源360人,占专科毕业生总人数的76.27%,湖北省 以外生源112人,占专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3.73%。

2、民族结构我校2019届毕业生的民族构成主要是汉族,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6.46%;此 外人数最多的四个民族分别为土家族(2.22%)、回族(0.34%)、壮族(0.31%)和苗族(0.26%)。

二、毕业生需求情况在2019届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中,我校共举办184场招聘会,其中专场招 聘会176场、中小型组团招聘会3场、大型招聘会5场,参会单位共计848家。
另有未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的用人单位在我校就业信息网发布需求信息1230余条,提供岗位数量11300余个,供需比达到3.22:
1。
招聘单位主要以国企、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单位为主,行业遍及建筑、金融、制造、IT、机电、电气、 信息技术、市场营销、设计等。
表1-4招聘会情况 招聘会类型 场次 参会单位数量 专场招聘会 176 191 中小型组团招聘会
3 75 大型招聘会
5 582 总计 184 848 此外,在把用人单位引入校园开展招聘活动的同时,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走出校 园,参加湖北省内各县市以及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在武汉市内举办的中、大型 专场招聘会。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率(一)就业率总体情况 截止到2019年12月20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2.01%,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2.12%,专科毕业生就业率91.31%。
(二)各院系及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学院 表2-1各院系及专业的就业率(本科) 专业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城市建设学院外国语学院 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英语 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 就业率93.63%97.83%91.67%92.73%92.08%93.94%94.92%94.84%93.55%97.03%91.38%92.89%90.06%91.67%94.12%100.00%94.29%91.30%95.60%94.51%90.83%91.21%89.33%91.43%92.71%88.11%90.81% 法学汉语言文学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艺术设计学院 合计 动画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88.51%89.39%86.21%100.00%93.51%90.20%95.00%83.78%90.97%94.74%92.12% 表2-2各院系及专业的就业率(专科)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经济管理学院合计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就业率91.92%91.92%93.42%91.43%95.12%90.16%90.16%90.68%90.64%90.77%91.31%
二、毕业生毕业去向及结构我校2019届3506名毕业生中,已就业毕业生人数为3226人,就业率为 92.01%。
其中,协议就业为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占毕业生人数的70.76%;其次是升学和灵活就业(含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及其他非协议就业等),分别占毕业生人数的11.10%和8.90%。
未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生中,准备参加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各类出国、升学考试的学生有167人,占毕业生人数的4.77%。
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2-3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就业状况协议就业 升学灵活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待就业出国、出境自主创业 合计 人数248138931216711334103506 比例70.76%11.10%8.90%4.77%3.22%0.97%0.28%100.00% 注: 协议就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等方式 就业; 灵活就业:在正规就业形式之外的其他就业形式的总称,主要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 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标准全日制就业形式;
就业率=(协议就业人数+国内升学人数+出国(境)人数+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 毕业生总人数×100% (一)就业流向分布去掉待就业及不就业拟升学的学生人数,针对3226名已就业的2019届毕业 生,进一步统计分析其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就业行业分布、就业地域以及就业单位职位类别分布。

1、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表2-4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就业去向大中型企业升学、出国(境)机关及事业单位自主创业 其他合计 人数2691423 6810343226 比例83.42%13.11%2.11%0.31%1.05%100% 图2-12019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图
2、就业行业分布从2019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类型分布来看,就业人数排名前三的行业分 别为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
与上年排名前三的行业相同,只是第二名和第三名互换了位置。
图2-22019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分布 注:上图是就业量最大的十个行业
3、就业地域分布毕业生已落实的就业地域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内,占比最高,为71.88%;其次 为以广东、浙江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
充分体现了我校立足湖北,服务全国的办学定位。
与上年数据相比,在湖北省内就业人数比例上升了5.82个百分点,排名第二到七位的省市位次没有变化,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 江西省、北京市,说明东南沿海地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依然较大。
表2-5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域分布 地区湖北省湖北省以外地区出国(境)合计 人数2319873343226 比例71.88%27.07%1.05%100% 图2-32019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在湖北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工作,为1927人,占湖北省内 就业人数的83.10%;其次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湖北省内城市依次为荆州市、襄 阳市、宜昌市。
与上年数据相比,在武汉市就业人数比例上升了1.67个百分点。
武汉市以外就业人数最多的城市由宜昌市变为了荆州市,襄阳市排名第二没有变 化。
(二)国内升学 我校2019届毕业生中考取国内研究生198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6.53%;考取专升本191人,占专科毕业生总人数的40.47%,较上年有显著提 升。
表2-6国内升学院校层次分布 升学类型人数 录取研究生198专升本191 重点高校人数比例6130.81% 科研院所人数比例 31.52% 其他普通高校人数比例13467.67%191100% 合计 3896115.68%30.77%32583.55% 与上年相比,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中,被985、211等重点高校录取的比例 提高了7.06个百分点。
(三)出国(境)留学 2019届毕业生中出国(境)留学34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12%。
其中,到英国和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最多,占留学总人数的65%以上,其余毕业生分布在美国、香港以及韩国。
与去年出国(境)留学人数最多的四个地区分布一致。
图2-42019届毕业生出国(境)情况 (四)自主创业2019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1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28%。
创业行业主 要集中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自主创业人数的60%;其次是“建筑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教育”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各自占比10%。
创业地区分布以湖北省为主,占比80%,其他分布在广东省和浙江省。

三、就业质量分析为了解2019届毕业生目前的实际工作状况及就业满意度,我校在2019年 11月至12月期间对我校3506名2019届毕业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
共回收问卷1758份,回收率达50.14%;其中无效问卷93份,有效问卷1665份;有效问卷数量占回收问卷总量的94.71%,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7.49%。
(一)求职过程 调查问卷对毕业生的求职过程设置了若干问题选项,其中与就业质量相关的个人简历投递、笔试机会、面试机会、获得录用通知数量以及求职成本情况如以下各表所示。
表2-7个人求职简历投递情况 简历投递份数≤10份11-20份21-30份31-40份≥41份 所占比例 54.30%26.09%11.02%3.54% 5.05% 在个人简历投递情况方面,有接近一半的2019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投递 的简历份数都在十份以上,接近四分之一的2019届毕业生在求职期间投出了
十份以上的简历。
表2-8获得笔试机会情况 获得笔试机会≥11个8-10个5-7个2-4个≤1个 所占比例 6.17%8.80%23.96%46.51%14.56% 表2-9获得面试机会情况 获得面试机会≥11个8-10个5-7个2-4个≤1个 所占比例 7.89%8.80%26.79%44.89%11.63% 从笔试、面试机会的统计情况来看,我校2019届大部分毕业生都获得过至 少2个以上7个以内的笔试或面试机会。
表2-10获得录用函(offer)情况 获得录用通知≥6个5个4个 3个 2个 1个 所占比例 9.91%4.96%13.04%26.09%24.87%21.13% 经过笔试、面试后,54%的毕业生都获得了3个以上的录用通知。
表2-11求职成本分布 求职成本(元)≤100101-200201-300301-400401-500≥501 所占比例 34.68%25.38%15.98%5.56%5.16%13.24% 2019届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主要集中在300元以内,所占比例达有效问卷的 76.04%。
(二)求职结果
1、工作岗位与专业吻合度 调查显示:70.78%的毕业生认为目前签约单位的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可见我校专业设置比较符合社会的需求,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较匹配,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
表2-12工作岗位与专业吻合度 与主修专业相关与第一第二专业均相关仅与第二专业相关与所学专业均不相关其他 51.47% 10.52% 8.79% 25.28% 3.94% 对选择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均不相关的毕业生进一步问卷发现,其从事专业 不对口工作的三个主要原因为“本专业对应的工作不符合兴趣”(占比
29.69%)、 “本专业对应的工作收入待遇较低”(占比17.71%)、“本专业对应的工作的要 求高”(占比17.71%)。

2、薪酬水平对已经落实工作的毕业生转正后的起始薪酬(税前)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 毕业生的薪酬区间主要集中在4001-5000元(27.60%)、3001-4000元(23.36%)、 和5001-6000元(19.01%),具体薪酬区间分布见下图2-5所示。
图2-52019届毕业生月收入分布区间
3、毕业生对签约单位的满意程度从专业对口度、单位地理位置、单位类型、工作稳定性、薪酬福利、工作舒 适度与劳动强度、个人性格(兴趣)、个人发展空间、可兼顾亲友关系以及整体满意度这十个方面对毕业生目前签约单位各方面的满意程度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整体签约满意度为93.54%,表明毕业生对刚进入的工作岗位条件和发展前景等方面比较认同,目前的工作整体情况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表2-13签约单位满意度 序号 选项
1 整体满意度
2 专业对口
3 地理位置
4 单位类型
5 工作稳定性
6 薪酬福利 7工作舒适度与劳动强度
8 个人性格、兴趣
9 个人发展空间 10 可兼顾亲友关系 很满意 21.44%18.50%21.84%21.94%22.24%15.37%16.08%16.38%16.38%16.78% 满意 27.91%27.10%31.24%33.87%35.19%25.99%32.46%28.82%27.50%26.09% 基本满意 44.19%40.85%35.49%38.52%36.70%42.87%40.44%44.49%41.76%39.64% 不满意 5.97%10.01%9.20%4.85%4.95%13.95%8.70%8.70%12.13%13.55% 很不满意 0.51%3.54%2.22%0.81%0.91%1.82%2.33%1.62%2.22%3.94% 第三部分毕业生反馈与社会评价
一、毕业生反馈及自评(一)毕业生能力评价 调查问卷中从专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18个方面对毕业生自己的个人能力进行自评,由0到10级进行打分,计算其平均值。
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对个人自我能力评价最高的是:团队协作、实干与执行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表3-1毕业生个人能力自我评价 专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外语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动手能力 平均自评分6.406.345.606.276.856.886.876.617.01 实干与执行能力自学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领导能力 平均自评分7.176.967.267.027.066.946.886.776.59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与自身能力相关的最主要问题的调查中,被调查的2019 届毕业生选择比例最高的三项能力依次为:专业能力(39.43%)、自我表达能力 (23.16%)、人际交往能力(16.48%)。
表3-2求职过程中遇到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 选项 比例 专业能力 39.43% 自我表达能力 23.16% 人际交往能力 16.48% 外语及计算机能力 12.24% 环境适应能力 4.95% 文字表达能力 3.74% (二)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反馈
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2019届毕业生认为学校对在校生最应该加强的是: “更多搜集和整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18.96%),其次是“开好就业指导课、进 行职业生涯辅导”(15.81%)、“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个体指导”
(15.60%) 以及“介绍职位对人的个性、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13.92%)。
表3-3学校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对在校生的就业指导 选项 比例 更多搜集和整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18.96% 开好就业指导课、进行职业生涯辅导 15.81% 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个体指导 15.60% 介绍职位对人的个性、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
13.92% 介绍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职位 13.65% 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 13.22% 介绍专业对口或相关行业的情况 8.47% 其他 0.37% 在关于对
2019届毕业生就业帮助最大的因素的调查中,被选择最多的三个 因素分别是“实践实习经历”(22.87%)、“主修专业”(19.71%)以及“岗位相 关证书”(11.20%)。
在关于入职前最希望得到哪方面的指导的调查中,毕业生选择最多的依次 为“职场人际关系”(34.88%)、“入职心理适应”(27.71%)、“权益保护”(24.97%) 以及“职场礼仪”(11.53%)。
(三)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自评 58.68%的
2019届毕业生认为通过学校的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技能掌握得“很好”或“较好”。
表3-4对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掌握情况 选项很好较好一般不好很不好 比例19.82%38.86%36.64%3.72%0.96% (四)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推荐度 对我校2019届毕业生调查其对母校的满意推荐度,92.37%的毕业生愿意向 他人推荐我校,具体如下表所示。
选项比例 很愿意21.86% 表3-5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愿意基本愿意不愿意41.80%28.71%6.01% 很不愿意1.62%
二、教育教学评价反馈 (一)课程设置 调查毕业生对母校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以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满意 度。
具体如下表所示。
选项综合评价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二)任课教师 表3-6毕业生对母校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很满意22.88%23.06%23.84% 满意39.17%40.97%41.02% 基本满意33.69%32.73%31.54% 不满意3.18%2.28%2.46% 很不满意1.08%0.96%1.14% 调查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总体的满意度以及毕业生对母校任课 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 流”这四个方面的评价,结果显示,97.66%的毕业生对任课教师整体感到满意。

3-7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的满意度 选项综合评价教学态度的满意度教学方法、方式满意度教学内容满意度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很满意32.55%30.29%28.23%28.11%29.73% 满意38.98%41.23%40.24%38.92%38.68% 基本满意26.13%26.26%28.23%29.13%28.35% 不满意1.74%1.68%2.64%3.30%2.76% (三)最需培养的素质和能力 很不满意0.60%0.54%0.66%0.54%0.48% 在毕业生认为学校最应该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中,2019届毕业生选择最 多的三项是“扎实的专业基础”(23.73%)、“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17.07%)、 “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16.21%)。
表3-8学校最应该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选项 比例 扎实的专业基础 23.73% 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17.07% 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16.21% 表达能力 13.63% 动手实践能力 12.18% 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7.87% 组织管理能力 6.78% 科学研究素养 2.40% 其他 0.13%
三、用人单位评价反馈
为了解2019届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半年后的工作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和毕业 生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推进和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做好教学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校于2019年11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针对2019届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活动。
2019届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由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的相关主管填写问卷并盖章后通过邮件或传真回收。
学校共发放抽样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反馈问卷189份,具体统计情况详见下表: 表3-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统计表 满意情况 满意 项目 份数比例 工作态度 17492.06% 敬业精神 16285.71% 专业知识 13973.54% 自学能力 14576.72% 外语综合水平 11661.38% 组织管理能力 12867.72% 开拓创新能力 13068.78% 表达、合作沟通能力16084.66% 实践动手能力 15481.48% 团队协作能力 16185.19% 工作效率、质量和贡献14677.25% 综合评价 15582.01% 比较满意 份数 112342365551502229233628 比例 5.82%12.17%22.22%19.05%29.10%26.98%26.46%11.64%15.34%12.17%19.05%14.82% 基本满意 份数 44771610976576 比例 2.12%2.12%3.70%3.70%8.47%5.29%4.76%3.70%3.17%2.65%3.70%3.17% 不满意 份比例数
0 0
0 0 10.53% 10.53% 21.0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2019届毕业生整体满意度为100%。
在分项 指标评价中,满意度最高的是: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其次是表 达、合作沟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人才培养应该改进的方面 主要有:外语综合水平、自学能力、专业知识。
同时,在回收的反馈问卷中部分 用人单位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例如,建议学校更多 考虑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多加入一些 综合能力培养项目,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加强与公司合作 交流,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对学生专业课知识应深入一些等 等。
这些建议都会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为学校的转型发展、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第四部分
就业工作举措及特色
一、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实行“一把手”工程,形成“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负责,各学院主管主抓”的两级管理模式。
学校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作为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按国家有关政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统一领导、部署和指导。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作为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按国家及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有关政策及规定,组织、管理、协调、实施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直接对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各学院成立以学院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学院院长主管,总支副书记负责抓,毕业班辅导具体管及学院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

二、实行学年度目标考核制 对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学年度目标考核,是搞好每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
考核既定量也定性,但遵从“去烦存简”的原则,不搞大篇幅面面俱到的考核,着重突出重点和难点,力求考核的可操作性,考核指标仅只设有“三项”。
考核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考核真正发挥各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三、实行就业工作目标奖励制 为落实学校就业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各院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加大学校、学院两级管理的力度,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服务效率,为学院开展就业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学校为各学院安排了就业工作经费和奖励经费,在学院工作学年度考核中,“就业工作”指标全部达标的,按标准进行奖励。

四、实行学业优先制。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就业工作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生命线,完成教学工作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为此,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是对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时间进行严格规定,所有用人单位每年国庆节不得进校进行各类招聘活动;二是原则上,课程没结束前不鼓励学生到企业去就业和实习,做到不扰乱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形成先完成学业后就业的观念。

五、实行招聘单位审核制 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维护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正当权益,提高校园招聘活动的成效,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前必须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注册,并提供相应的资质后(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主要联系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对那些招聘单位“成立时间、注册资金达不到我校规定”或学生反映有欺诈行为的单位,禁止进校招聘和在学校就业网上发布相关的招聘信息,并拉入黑名单。
近三年,通过学校就业网累计注册单位数3173家,其中审核通过的单位为2139家,占67.4%,审核未通过的单位为1034家,占32.6%,拉入黑名单8家。
2019年,学校连续十五年雄居同类院校中国校友会排行榜首,19个专业跻身顶尖专业;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圆满落幕,OBE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为高校育人模式探索贡献了“武昌首义智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喜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广播电视学、土木工程两专业获批为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荣获省级教学团队3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8个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全省高校首家媒体融合仿真实验中心落户我校;学校驻村精准扶贫工作迎来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学校精准扶贫扎实推进,扶志扶智扶贫别开生面,助力国家绘就美丽乡村画卷;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跨铁路斜拉桥9号墩(武昌首义学院段)转体成功,全校师生共同见证“一桥飞架东西”的历史性时刻,一年来,武昌首义人勠力同心为杨泗港快速通道顺利完工,助力第七届军运会胜利开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2019年,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精耕细作、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学校各项建设事业纵深推进。

标签: #两个 #web #简易程序 #淘宝 #临时文件 #文件 #电脑 #驱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