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铜仁工业学校

培训班 8
质量年度报告 铜仁工业学校二0二一年十二月
1 目录
1.学校情况................................................................................................................................................3 1.1

学校概况...................................................................................................................................

31.2

学生情况...................................................................................................................................

31.3

教师队伍...................................................................................................................................

41.4

设施设备...................................................................................................................................

42.学生发展................................................................................................................................................4
2.1

学生素质....................................................................................................................................

42.2

在校体验....................................................................................................................................

62.3

资助情况....................................................................................................................................

62.4

就业质量....................................................................................................................................

72.5

职业发展....................................................................................................................................

83.质量保障措施........................................................................................................................................9
3.1

专业动态调整............................................................................................................................

93.2

教育教学改革............................................................................................................................

93.3

教师培养培训.........................................................................................................................

123.4

规范管理情况.........................................................................................................................

123.5

德育工作..................................................................................................................................

153.6

党建工作..................................................................................................................................

184.校企合作..............................................................................................................................................20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204.2

学生实习情况..........................................................................................................................

21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215.社会贡献..............................................................................................................................................21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15.2

社会服务..................................................................................................................................

215.3

对口支援..................................................................................................................................

226.举办者履责..........................................................................................................................................22
6.1

经费.........................................................................................................................................

226.2

政策措施..................................................................................................................................

227、特色创新............................................................................................................................................23
案例一:搭建平台,创新形式,多措并举助力教师专业发展.................................................23案例二:社会培训助力转型、助推乡村振兴发展、.................................................................248.问题与展望..........................................................................................................................................24
8.1

面临的挑战..............................................................................................................................

248.2

对策与展望.............................................................................................................................

24
2 1.学校情况1.1学校概况 铜仁工业学校是由铜仁市教育局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共管,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为主的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性质为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72.3亩,固定资产16454万元,现有在编教职工87人。
学校下设有办公室、学生科、教务科等部门,开设了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模具制造共5个专业,现有在校生414人,毕业学生125人。
1.2学生情况1.2.1招生情况 本年度,学校招生计划数200人,招生专业为:机电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四个专业,计划招生200人,实际招生174人,其中:建筑工程施工54人,机电技术应用32人,汽车运用与维修88人,模具制造技术专业0人。
1.2.2学生规模 截止2020年8月底,在校生有414人,生源主要来自铜仁市。
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120人,工程造价专业22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77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78人,模具制造专业17人,2020年有毕业生125人。
学生巩固率在96%以上。
各项指标与上一年度相比的略有增长。

3 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模具制造专业 分专业在校生人数统计 2018年126645016629 2019年107464716242 2020年120227717817 1.3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87人,专任教师66人,生师比 9.18:
1,专任教师66人,“双师型”教师32人,占专任教师48.4%,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人数2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4.8%,高级职称以上人数2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0.3%。
1.4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约2570万元,比2020年新增180万元,增长率为7%。
生均仪器设备值62077元,工位数1800个,生均工位数4个。
学校目前共有纸质图书24500册,电子图书1000000册。

2.学生发展2.1学生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
4 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精神品格的形成与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团建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齐开足德育课。
学校强化教学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97.55%,专业技能合格率为89.13%,体质测评合格率为85%,毕业率100%,资格证书获取比例96.5%。
职业大赛获奖情况:本年度获市级技能大赛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五项,获省级技能大赛二等奖二项。
新生军事训练
5 迎新杯篮球赛 2.2在校体验学校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构建与开展多样课余生活等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
经统计,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100%,专业学习满意度100%,实习实训满意度100%,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5.6%,生活满意度98.4%,校园安全满意度100%,学校还定期对毕业生进行回访,征集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经调查,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8.6%。
2.3资助情况 一是强化各项资助政策的宣传。
组织班主任召开资助工作会议,各班级利用资助宣传主题班会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及诚信励志教育,使学生了解和认知国家的
6 惠民政策,培育感恩意识、弘扬励志精神、锻造诚信美德、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二是严格按照各项资助政策,认真、仔细的落实好学生各项资助。
三是严格审核上报资料,评选程序规范,逐级公示均无异议。
本学年完成学生免学费821人,金额82.10万元,助学金535人,金额53.50万元,精准扶贫137人,金额13.015万元。
国家奖学金1人,金额0.6万元。
共计148.215万元。
认真做好各项资助材料的档案完整归档。
2.4就业质量 2021年我校毕业生共计125人,毕业率达到100%,其中:就业人数为123人,就业率为98.4%。
123名就业学生中到各到各种合法从事个体经营公司就业的有48人,40%;其他方式的有12人,占10%;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63人,占50%。
就业的单位汽修类的有道达尔爱车养护中心、华泰汽车修理中心、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分公司、永祥修理场、铜仁市东升汽车维修等。
各专业大类毕业生就业情况 专业类别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合计 毕业生数/人562445125 就业人数(升学)/人552444123 就业(升学)率/%98%100%98%98%
7 在教育局的指导下,通过与广东东莞通过铜仁市教育局和人社局与广州东莞人社局对接,参加了2021年东莞市(第十二届)校企合作线上洽谈会,打通就业多种渠道,东莞的多家企业通过云上洽谈和东莞人社局官网,与我校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初步洽谈和合作交流,为学生就业提供有效保障和多种途径。
优化“线上招聘、供需有效对接”的就业洽谈模式。
我校通过发函等形式,对接邀请企业来校开展双向选择招聘会,做好毕业生就业渠道观念教育,利用现代媒体组织线上专场招聘会、面试会,为毕业生寻求岗位。
2.5职业发展 通过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开展调研,企业对于具备化学检验技术、污水处理运营技术管理技术、设备运维管理及维修、生产线智能自动化控制操作,电工、焊工、车间管理等岗位的学生需求量较大,我校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于维修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技能培养目标上与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贴合度上非常高。
在专业学科方向上可以进一步根据企业需求,给予学生在学习期间多方位发展给予指导;且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可以在产业学院合作框架内,通过提前入校共同就企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入岗就职等期间的岗位能力需求给与学生一定引导。
除了培养能在某个岗位技术能力较强,独挡一面甚至是能在岗位上引领和指导带动其他员工。
在技术岗、管理岗都能胜任的技术复合型人才,能够很快在
8 企业成为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较好技术支撑。

3.质量保障措施3.1专业动态调整 本年度,通过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因学生不愿意从事模具制造行业,招生生源差,停止该专业招生。
学校通过专业动态调整,更加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年度从上一年的四个专业调整为三个专业招生,招生人数174人。
3.2教育教学改革3.2.1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要求,各专业及时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贵州省生态文明读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应用文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职业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等公共基础课,基础课学时占总学时1/3,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3.2.2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学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把现开设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机电技术应用、模
9 具制造技术等4个专业调整为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机电技术应用3个专业,专业设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定位,能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技能人才与智力支持,对提升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重举措开展师资培训,一是利用寒暑假要求教师下企业锻炼;二是每年派部分教师到参加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三是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市、校级组织的各类技能比赛活动。
本年度,累计到企业锻炼教师121人次,3名教师到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培训,16名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各类教学能力比赛活动,并取得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市级教学能力比赛
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的好成绩,通过实践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2.4加强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推行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资源与课程、开设网络课程等,深入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一是在充分发挥录播室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智慧教室等设施,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逐步提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建立一批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课程资源库与特色鲜明的优势MOOC课程,打造具有校级特色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建设微课、教学视频、教学文本等各类教学资源1000个以上。
10 二是构建基于“PC端+移动端”的自建课程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
引入超星网络教学云平台、学习通移动教学APP、教室应用与智慧教务终端,构建授课课程100%平台建课机制,将网络教学平台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课程教学任务管理,逐步形成了校本化的在线课程学习中心平台,实现平台建课全覆盖,疫情防控期间网课教学全覆盖。
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改课程试点,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3.2.5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一是实施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优质课程、特色课程评选活动,不断强化品牌课程的打造,培育一批省级精品课程。
组织开展了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认定,建成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二是通过组织开展校级层面的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举办的各类教学大赛。
积极构建课程教学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与授课艺术。
3.2.6加快推进校园信息化教学 一是升级智能校园平台,整合应用系统。
建设数据中心、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电子督学中心,升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统一数据源头,规范数据标准,打通信息孤岛,聚合业务数据,构建多维度数据分析模型,提高数据应用效率。
二是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建设“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移动端平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借助网络空间的建设和使用,促使全校师生自主的、持续的学习信息技术、使用信息化工具和数字化资源。
11 3.2.7实训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校重视学生的实验实训,不断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投入, 充实更新实验、实训设备。
目前,学校所有专业均建有实训基地,包括汽车综合实训室、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室、机电创新工作室、财会综合仿真实训室、自动生成线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实训室、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室等23个实训室,实训设备257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180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62077元。
共1800个工位数,生均工位数4个,与上年相比新增50工位数,学校有纸质图书245000册,与上年相比新增24771册。
电子图书1000000册,生均2415册。
实验仪器配备齐全,实训场所能满足教学要求,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8严格教材选用制度 为规范教材的选用,制定《铜仁工业学校教材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对教材进行选用。
目前,我校的教材主要选用的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教育部规定的国家规划教材。
在教材使用方面,我校从未使用过非法出版社、盗版教材以及私自翻印教材。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注重加强教师培训,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
一是组织教师参加线上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是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业务提升培训学习。
通过培训,进一步开阔了教师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3.4规范管理情况 12 3.4.1教学管理学校出台了涵盖教学管理、教研活动、教学评比、教材 选用、实习实训、教学督导、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教学制度。
建立由教学督导员、教师同行、学生组成的三级教学评价管理体系,每学期督导室定期开展“三期”检查,教学督导员认真听取每位教师的授课情况,并定期进行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每位教师开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规运行规范。
3.4.2学生管理 学生工作始终贯彻“德育为先、技能为本”的育人理念,建立并强化德育管理领导机制,创新管理模式。
以立得树人为根本,制定德育工作考核方案。
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工学云、学习通等平台,建立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生信息化管理模式。
通过学校“五元文化”育人模式,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注重班主任的培训,以及班团干部的组建和培养,通过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形成具有良好组织性、纪律性的班集体。
本年度,培育省级优秀毕业生2人、市级优秀毕业生1人。
省级三好学生1人,市级三好学生1人。
3.4.3财务管理 认真组织财务人员学习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收支两条线,做到账目清楚,程序合法。
实行财务透明化管理,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立收费公示栏,按章收费,禁止乱收费。
每季度向教职工公示“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每年向 13 教职工汇报财务收支预算情况,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到透明公开。
3.4.4后勤管理 在完善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和物品采购等方面的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学校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日常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严格、管理到位,确保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
3.4.5安全管理 学校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分及负责,层层落实,保安人员实行24小时治安巡逻,严格查班查岗,利用班会、团会、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法制报告会、道德讲堂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掌握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火、防灾、防诈骗等安全知识,打造和谐平安校园,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3.4.6科研管理 为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营造科研氛围,学校采取理论培训、请专家授课、课题申报、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比赛等多种手段对教师进行科研管理。
本年度,共申报省市校级课题10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8项,结题5项,完成科研论文45篇。
3.4.7实现信息化高效管理 依托学校网络中心,对数字化校园综合平台进行了扩充、升级,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通过AIC系统实现校园网络化 14 全面管理,实现了信息化高效管理。
3.5德育工作3.5.1开设德育课程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心理健康》、《职业素养》《安全教育》《社会责任》《劳动教育》等德育素质课程,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3.5.2校园文化建设 倾情打造特色鲜明的“五元文化”育人模式,突出”一个中心”(立德树人),围绕”两点”(品德、技能),开展“三节”活动(“长征火炬节”、“技能展示节”、“文化艺术节”),突出“四项主题”教育(热爱生命、艰苦奋斗、立志成才、感恩教育),开展“五元文化”传承(用丰富的先进文化引导人;用绚烂的红色文化鼓舞人;用良好的职业文化塑造人;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人;用朴实的黔东民族文化熏陶人),将“四项主题”“五元文化”主题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凸显易班“互联网+大思政”《人生导航》品牌育人作用。
3.5.3文明风采活动 为切实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广泛组织学生、教师参加“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把竞赛活动与和谐校园建设结合 15 起来、与德育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与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起来,达到活动育人、过程育人效果,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3.5.4社团活动 积极倡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是中职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基本素养,塑造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有了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一是开展社团新人的招新,二是心理健康协会开展了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
三是青春健康性教育协会举办了“防抗艾滋病系列”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了解艾滋病,宣讲了如何预防和防范艾滋病。
社团招新 3.5.5团组织活动在铜仁工业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进一步推进校团 委工作,设立了专职的团干,完善团支部工作相关制度,以促进我校团组织工作的开展。
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16 形式,线下用主题班会,组织学习,班团干部学生青年的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重温入团誓词或诵读烈士家书(遗书、诗抄)主题活动,线上通过“智慧团建”组织学生青年线上进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团日”等活动。
重温入团誓词主题教育活动 重温入团誓词主题教育活动 17 3.6党建工作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党支部认真开展工作, 制定了2021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通过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平台扎实开展学习全年共开展集中学习28次,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的开展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七一讲话精神的专题党课、师生宣讲等活动。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一是选好用好管好干部。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深入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的实施意见》;二是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
我校结合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四风”问题自查,并在节后将自查报告报送至监察室。
三是维护广大师生切身利益。
我校畅通师生诉求渠道,解决师生合理诉求。
对二级学院涉及管理我校学生的师生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回复。
四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在“三重一大”问题上主要负责人严格执行末位发言制。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
6月、11月分别组织教职工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六是主动接受监督并报告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向学院党委和纪委书面报告本年度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七是我校严格按照学院的安排,落实日报告制度和三检 18 制度,对我校疫情期间外地返校的学生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 19
4.校企合作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合作领导小组,形成合作企业、学校、教研室“三级管理机构”。
创新“2+1+1”校企协同育人、用人机制。
通过与大龙开发区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一是共建产业学院,加强校企联系和互通,打通企业和学院交流通道,创新双方合作模式;二是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共同指导学生、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拓宽渠道;为后期毕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开展订单班冠名班模式,共同培育人才为企业行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以学生培养为中心,我校与企业交替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岗位、职业标准、行业需求接轨,院校双方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团队、共建实训基地。
学生校内完成理论学习和企业实验实训、技能培训、跟岗实习后可在企业直接上岗就业。
与大龙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洽谈 20 4.2学生实习情况学校建立了校、专业、班级三级实习管理与监控体系, 制订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详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在实习开始前,组织全体参加实习学生参加实习动员和实习前的安全教育。
签订《学生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学生实习家长知情同意书》、《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书》。
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是铜仁市职业技术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办下,与全市各县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了职教集团,该集团采用联席会议制,充分发挥学校、行业、企业的优势,促进各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5.社会贡献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建校7年来,我校为地方培养了一批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抽样调查及对用人单位的电话走访,我校毕业生主要分布于本地区建筑、汽车后市场、机械加工等行业,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成了行业的业务骨干,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5.2社会服务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仍以立足推动社会发展、振兴当地 经济为社会服务为总目标,积极配合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泛开展社会培训服务,面向全社会传播职业技能 21 技术,传承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主要措施有:一是建立培训体系,构建培训机制,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及培训形式。
二是规范培训管理,遵循教育规律,满足学员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加强后续指导,促进培训综合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本学年度共组织开展公益性培训服务6期,参加培训的学员达1077余人次。
5.3对口支援5.3.1校地携手振兴乡村 根据铜仁市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学校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工作。
学校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一名产业专家带动一批业学生走进一个村寨打造一个品牌,真正的实现产教研融合,以实践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5.3.2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学校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团队进村入户实施技术服务、技术帮扶,本年度学校选派教师深入农村企业、进入贫困农户实施技术服务、技术帮扶共计200余人次。

6.举办者履责6.1经费 本年度财政专项经费总投入162.37万元,其中:免学费资金42.3万元,国家助学金52.4万元,国家奖学金0.6万元。
6.2政策措施 22 我校受铜仁市教育局和铜仁职院双重领导,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教学资源与铜仁职院共享。
2021年学院找准依法治校“着力点”,为进一步促进治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出台了《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要点》《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作方案》《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企业评价办法(试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2021-2025)》《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一院一品一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不断完善学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同时,完善了学术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调整专业建设委员会人员,成立了教材选用委员会。

7、特色创新案例一:搭建平台,创新形式,多措并举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围绕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教师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按照“分类推进、名师引领、整体提升”的思路,通过搭建教科研平台、教科研项目牵引;开展教师基层服务锻炼、提升教师“双师”能力;开展分类培训,着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举措,加大培训力度,广搭平台,多途径助力教师发展和成长,教师队伍建设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好评。
23 案例二:社会培训助力转型、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学校坚持“能训必训、应训尽训、育训结合”的社会服 务理念,勇担职教扶贫责任。
依托铜仁职院贵州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平台,主动承接各类社会培训项目,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持续开展焊工、电工、机电维修工、建筑工程施工等多行业技术人员专班技术培训,一年来累计培训1000多人次。

8.问题与展望8.1面临的挑战 一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对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四五新期间,学校已完成由注重外延进入注重内涵、由规模扩张进入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的新阶段。
学校需要与时俱进,出台一系列指导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指导学校快速发展。
二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这对学校师资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
8.2对策与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我校办学规模达3000人的关键时期。
站在新阶段新起点,学校党委深刻分析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精准调研、科学研判。
一是狠抓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
以“中职强基”校建设目标为契机,全面更新教育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24 优化学校职业教育的软硬件条件;二是根据产业链发展构建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
按照2021年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版)”有计划地淘汰与区域发展需求不紧密的专业,增设国家和地方战略实施所需要的新专业,动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培养一批教学名师、教学团队。
四是推进平台建设,立足学校办学特色,打造科研团队,促进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聚焦区域主导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25

标签: #金手指 #收费标准 #机上 #php #php #两个 #web #简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