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还是无礼,2011年12月15日

电子邮件 4
星期
责任编辑刘君 ■职场故事 尽管电子邮件能够保护我们远离可怕的面对面交流,但是它也有一定的设计缺陷,能让使用者变得傲慢、自私。
“我们电子邮件往来了一个上午。
”玛丽亚·卡托尼说道。
她是一位在巴尔的摩工作的网页设计师,现年30岁。
当时,她正同一位同事合作一个项目,但两人无法见面商议。
是否应该叫客户推迟期限以完成测试,或者他们应该把还未完全准备好的产品给客户?“发送了10封电子邮件后,我真的沮丧至极。
我们离解决这个问题还远着呢。
我得做些什么。
” 对于卡托尼来说,“做些什么”就是把邮件抄送给他们的直属主管。
“我真的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我以为,他会了解正在发生什么,然后介入进来,作出我们无法作出的决定,结束争论。
” 这样对吗?错了。
不幸的是,卡托尼的抄送行为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步错着。
她的同事大怒,而主管不仅能看到两位下属往来的邮件内容,还认为卡托尼的抄送行为是一种利己和不成熟 礼貌还是无礼 □余倩 的表现。
不久之后,卡托尼离开了这家公司,她表示自己因此很尴尬,但也更为明智。
她以最好的意图所作出的决定,在同事和主管看来却是最坏的恶意。
他们不认为卡托尼这样做有效率,而是具有破坏性;她并不友好,反而很小气。
这样的人不只卡托尼一个。
在日常沟通中,电子邮件占据了大部分———尤其是在商业领域。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大部分受雇的成年人在工作场所使用互联网或电子邮件。
然而,社交暗示和礼仪却常常被忽视。
切丽·克尔是《商务人士的电子邮件礼仪》一书的作者。
她表示:人们会通过电子邮件做或说自己在当面不会做或说的事情。
如果面对面交谈,他们绝对不会拉来上司介入;但是,电子邮件沟通无需看着对方的眼睛,这就让人有胆量以竞争或傲慢的方式行事。
克尔以卡托尼的失误及其他严重的电子邮件失礼行为为例,解释了为什么即便是最好的意图也会被误读,以及可能的话,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式。
错误1:当你与同事进行电子邮件交流时,对方悄悄地将邮件抄送给一位上司,致使冲突升级。
克尔表示,这事关尊重。
事情就是,她不够尊重自己的同事,没有提前告诉对方要将老板拉入邮件对话中。
如果她“向更高层”汇报的行为被同事知道了,就会引起摩擦和不信任。
错误2:设置自动回复,如“感谢您的来信。
我的邮件很多,但是我会认真阅读每一封邮件!如果方便,我会尽快回复。
” 克尔认为这是一项禁忌。
一直使用自动回复可能被视为无礼和傲慢的行为,即便你是出于好意。
你认为自己在很礼貌地提醒对方,可能回复会比较慢,但是这会给人一种居 高临下的印象。
“这是一种非常冷淡的交往方式,”克尔表示,“自动回复邮件应该只在自己外出度假或无法回复邮件的时候使用,因为你在旅行或有什么事!自动回复会疏远彼此,有谁想这样?” 错误3:立即跟进想要确保同事或客户已经收到并阅读了自己的邮件———打电话或发送电子邮件似乎是了解情况的合理方式。
对吗?又错了。
克尔称这种行为为诱捕或“抓到你了”之举。
正确的礼仪应该是在发送邮件前致电说明。
“让对方知道你要发送的邮件内容和时间。
”她表示,这样对方不仅更可能作出回复,而且更可能第一时间阅读你的邮件。
尊重是底线,也是黄金法则。
尽管电子邮件能够保护我们远离可怕的面对面交流,但是它也有一定的设计缺陷,能让使用者变得傲慢、自私。
一切尽在电邮中。
■三十六计 不被“高才”所累 □洪鸿 才能与事业本是正比关系,但现实生活 了解领导。
一要摸清领导的性格和习 中,一些才高者反被“高才”所累,不仅事业惯,根据领导的特点来修正自己的工作方 上曲曲折折,而且生活上也坎坎坷坷。
如何式,力争做到每一步设想都能与领导默契, 使自己在事业和生活上都能顺利,关键要处每一个运作都能与领导同步。
二是准确估计 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自己在整个工作中所处的位置,明白自己充 端正态度。
所谓“才”高,仅是一个相对当的角色。
这样,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管 的概念,多是表现在某个领域或侧面,并非到什么程度为好,也就清楚了。
在所有方面都很强。
现实生活中确有一部分 暗中显能。
由于上下级所处的位置不
人,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擅长,对某一工作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在工作上产生分 比较熟悉,说话办事便带上了一览众山小,歧是正常的。
对一时难以理解或有分歧的问 唯有我独高的优越感。
久而久之,缺点的负题,既不要发议论也不要消极抵制,只要不 面积累会严重干扰优长的发挥。
致使才高者属于原则性问题,一旦作出决定就应及时修 不满意领导,疏远了同事,孤立了自己。
改自己的设想,立即动作起来。
谦虚自律。
凡事要先听听别人的意见, 至于具体操作提出的修改意见,并不是 不要显得自己什么都懂,抢着去表白。
当与故意挑剔和显能,而是为了更好地完善上级 上级或同事的看法相左时也要心平气和地的意图,并以适当的方式和机会让领导感觉 陈述理由,决不激辞相争。
工作取得成绩时,到你既有立足微观,创造性地干好本职工作 不能只强调自己起的作用如何大,也要想到的能力,又有从宏观上替领导分忧的本领。
领导和同事们的配合、协作。
多让点功,多吃使领导从实际工作中既体验到你的好品质, 点亏并不是坏事,当“亏”吃到一定程度时,又认识到你的高才能。
事业和生活也就会从 自然会有丰厚的回报。
此顺利了,你也就好“混”了。
■画说职场┩おぜだ 卢鹏绘 世界很大,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在找到你的战场之前,别轻易说自己失败,很可能只是方向感差了一点。
■减压舱 别随意“扣帽子” □郑鹏辉 总有那么多“忍不住” 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的卢小姐“忍不住”转发了一条几乎是为她度身定制的微博———“忍不住”这个短语,概括了她的行为特点:隔几分钟总“忍不住”看一下手机,生怕漏掉了短信或电话;出门后老是怀疑煤气没关,走到小区门口了还是“忍不住”折回家检查;明明已经很困了,第二天上午还有任务,却还是不肯上床睡觉,连续剧看完一集总“忍不住”再看一集……“我知道这些行为和担忧都无意义,但就是忍不住!
”卢小姐几近抓狂。
芝麻小事也“亚历山大” 种种“忍不住”只是冰山一角。
医学上,强迫症是焦虑症的一种,而受此困扰的上班族不计其数。
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行政工作的Emily自嘲为“邮件焦虑症”患者。
她的工作邮箱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邮件,每当看到刷屏的“未读邮件”,除了涌起瞬间把它们消灭掉的冲动,Emily还有更深的忧虑。
她不但检查收件箱,连订阅邮件、垃圾邮件、广告邮件都会时不时查收一番。
“就怕丢邮件,万一重要邮件被邮箱自动归类到垃圾邮件或广告邮件就惨啦!
” Emily近日给自己找到了“组织”———她加入了豆瓣“焦虑症”小组,发现原来这么多人“病得不轻”,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小事都能令人“亚历山大”(即压力很大)。
有人害怕家里有虫子,怕到失眠;有人仅仅因为不知如何给工作任务排序才是最优方案,竟能心情焦灼地在电脑前枯坐一下午…… “不过,在小组里,大家都很愿意说出自己的焦虑,互相鼓励、帮忙出主意,感觉挺有帮助的。
”Emily说道。
上班笑靥如花回家冷若冰霜 还有些职场人受到一种特殊的抑郁症袭扰———“微笑抑郁症”。
出于工作和礼节需要,白领们必须时刻保持笑容和温和的态度,然而这种并非发自内心感受的习惯性表情,反而成为心理负担。
在一家公关公司工作的胡小姐自称是“微笑抑郁症”患者。
面对朝令夕改导致一个方案改十几稿反而改回原样的客户、死活不肯批预算的客户、总喜欢在下班时间打电话来抱怨的客户,胡小姐始终面露微笑、热情周到。
“没办法,客户是衣食父母,”胡小姐说道,“虽然我已经尽量把工作的归工作、生活的归生活,但长此以往心情很难不受影响,一下班回家整个人就烦躁不安,尤其在家里接到客户电话以后就容易对家人乱发脾气。
” 别随意给人扣上心理疾病“帽子” 在充满压力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现代人有心理困扰的情况较为普遍。
而对于白领们自我归类的“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专家指出,不宜随意给自己或他人“扣帽子”,到底是不是心理疾患、到了什么程度,都要由专业人士根据个体情况作评估后才能确定。
有类似问题的人在网上组成支持团体,得以交流想法、彼此启发,有比较大的正向功能。
不过,网上的沟通总不如现实中面对面交流来得具体,且发布者不对信息负责,因此并不能完全依赖,要有辨别力地选择信息。

标签: #发错 #文件夹 #达内 #压缩文件 #程序 #数控 #怎么看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