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为祖国演奏,百花台副刊部主编

cdkey 7
邮箱:czrbfkb@责任编辑:赵之电话:2356773传真:2265261 2009年6月19日星期
http押//www.chaozhoudaily.com 我要为祖国演奏 朱成玉 30年前,他被誉为“新一代东方小提琴奇才”,15年前,他成为唯一一位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终身签约的亚裔小提琴家。
他是张乐,出生在上海一个音乐世家。
从4岁接触小提琴后,13岁那年荣获了他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荣誉———首届全国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奠定了他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的基础。
之后,他又受到多位音乐界巨匠 梅纽因、斯特恩等的赏识。
18岁的他师从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多萝西·迪蕾,成为当今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的师弟,开始了他的旅美生涯,并走向世界成为一位国际知名小提琴家。
勤奋的艺术实践,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对技巧的刻意精研,在演奏风格上的突破创新,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好评。
张乐在西方世界的出现,多次改写了中国人在各重大小提琴演奏比赛中获得最高荣誉的记录,并奠定华人在西方音乐界小提琴演奏上的领先地位。
曾被全美国艺术界最著名的《太阳报》誉为“唯一一位最伟大的中国小提琴演奏家”和《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
正是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却忽然放弃了海外的种种优越条件,回归祖国,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不仅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西方歌剧的代言人。
张乐通过极为苛刻的考试进入这座令无数亚洲人梦寐以求的辉煌宫殿,与世界一流的歌剧大师同台演出。
他多次改写中国人在国际重大小提琴演奏比赛上获得最高荣誉的纪录,并奠定了华人在西方小提琴演奏领域的领先地位。
但现在,他在攀登事业顶峰的半道上,为何突然选择了离开呢? 因为他说过,为中国人演奏,总觉得从琴弦上流泻的感情有如黄果树瀑布一般。
张乐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而不仅仅是小提琴家:“作为艺术家,根在祖国,这棵小树必须源源不断地从母体中吸收养分,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而在国外,你永远笼罩在一种漂泊的感觉之下。
” 回到上海,张乐成了上海爱乐乐团的小提琴首席。
待遇自然不能和纽约比,生活也略显嘈杂。
但他依旧喜欢这里,这里有家人,也有更大的舞台。
前不久,他飞往圣彼得堡,作为上海的艺术特使,在俄罗斯最著名的马林斯基大剧院独奏,为中俄文化年增添了无限色彩。
我要为祖国演奏,这是他琴弦上流淌出的最美丽的声音,是他生命中的魂魄。
由此,他的乐曲才更加迷人,他的生命才更加灿烂。
红氍毹上传芳名 ———许淑婉从艺五十年赞 谢昭强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潮州市潮剧团艺星许淑婉从艺五十年,由于工作需要,她热情奉献,未轻易放弃。
漫长的岁月,她度过多少风霜雨露,喜获多少掌声赞语。
她是傲雪红梅屹立舞台,顶天立地。
从潮汕平原到东南亚潮人侨居都市,播放着她的悦耳唱腔,流传着她的芳名。
忆昔年,她应试入行,是个妙龄少女,立下豪迈誓言,为人民文艺事业,终生奋斗。
她尊师重教,学艺深入细致,起早摸黑争分夺秒,筋疲力竭志不移。
演出第一个小戏《撞马》,全团上下对这个小艺人表示满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练就唱做念打,自强不息。
同事尽知,演出舞台,她天天来得最早,为的是充分做好准备,人物脸 谱、头饰、服装,点点滴滴,认真细致。
踏出舞台,专心一意,刻划人物,入情入理。
悲时潸潸洒泪,喜时如绽开花儿。
戏迷为之倾倒,如醉如痴,行家赞她刻划人物深入细致,闭幕时阵阵掌声,对她说满意,满意!
回想五十几年的历程,她从古装演到现代,从杂锦演到大戏,花旦、老旦,正角、反角她都演,参演剧目一百多出,演出近万场戏。
功夫不负有心人,千千万万观众,有口皆碑。
多少评论文章,记载她骄人业绩,她像盛开的木兰花,芬芳遍地。
她遵纪守法,拥护领导,团结同事。
她热爱生活,对工作吃苦耐劳,爱同事无微不至。
头饰上积累经验,用心钻研,技艺出色。
广东省劳模史册,记载着她的名字。
她演出的图片、唱腔、影碟留于潮州文史,给后代留下美好回忆。
“你爸爸有多高?”一个胖男孩向另外一个瘦男孩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爸爸啊?可高了,有那么高!”瘦男孩一面说,一面踮脚扬手比划。
“不会吧?你爸爸真有那么高?那不是和我爸爸差不多?不过,我想我爸爸还是要高一点,他有那么高!”胖男孩一面说,一面指着教室背后的白墙上的线条说道。
“那也还是没有我爸爸高,我爸爸站起来的话,一定有那条线那么高!”瘦男孩紧挨着胖男孩,信誓旦旦地指着先前胖男孩所指的那条黑线上的另一条线说道。
“你说的是站起来啊?我先前说的都是坐着呢。
要是真站起来的话,大概是那么高!”胖男孩站在讲台上的背板,以自己作为身高的标准参照物。
瘦男孩寻思片刻后,咚咚地跑到胖男孩面前,努力地踮起脚尖说道“我爸爸有那么高!你抬头看我,看到没?就是那么高!” 爸爸的高度 李兴海 胖男孩显然不服气,也踮起了脚尖激动地说:“那你看我,看我!我爸爸有那么高!” 瘦男孩决定胖男孩是在学自己,于是马上把手伸起来:“看,我爸爸到我拇指指尖那么高!” 胖男孩也举起了左手,骄傲地说:“你也看,我爸爸到我的中指指尖那么 高!”“你怎么老学我?你得用另外一种 方式来说。
”瘦男孩有点生气。
为了让比赛能够继续,胖男孩做 了让步,他放下手臂,踩在教室里的凳子上说:“现在行了吧?我爸爸有我现在那么高!你爸爸有吗?” “哼,你看我,看我,我爸爸也有我 现在那么高!”瘦男孩踩着凳子,踏上了课桌。
“我的爸爸伸起手来就能够到那盏风扇,每次家里的风扇出问题了,都是他这么来修理的。
”胖男孩自豪地说。
“我的爸爸一般不修风扇。
我们家天花板上的尘灰,每次都是我爸爸伸起手来用抹布擦掉的。
”瘦男孩指着电扇上的天花板辩解着。
“你爸爸真有那么高的话,那你为什么那么矮?那么瘦?”胖男孩终于更改话题,开始向瘦男孩发难。
“你的爸爸也很高啊,要是你爸爸真有那么高的话,你为什么那么胖那么矮?”瘦男孩不甘示弱,以彼之道还 施彼身。
“我之所以那么矮是因为我还 没有完全长大,要是我长大了,一定比你高多了!”胖男孩拍拍瘦男孩的肩膀。
“我也一样啊,我也没长大。
要是我长大了,一定比你高那么多!因为我爸爸就很高。
”瘦男孩,一面说,一面将自己的拇指和中指伸出来用力分开。
“你敢把你的爸爸叫来吗?”“那么你敢把你的爸爸叫来吗?” 两个男孩最终达成协议,明日中午,准时将自己的爸爸带到教室里来,好好比个高低。
结果,很多天后,两个人都再没提过此事。
他们似乎彼此知道,胖男孩的爸爸是位泥瓦匠,瘦男孩的爸爸是位拖地工。
但在他们各自心里,胖男孩的爸爸的高度绝不仅仅是举着一块砖头那么高,而瘦男孩的爸爸也绝不低于举起拖把的高度。
父亲的脊梁 郭登望 黝黑、宽阔、厚重是渗和着亲切和关怀的大山淌出的汗涩涩的酝酿的憧憬却是甜的那骨架粗壮的脊梁积蓄着勃勃力量剖开荆棘沉稳而踏实 心是不老的季节挡不住岁月的侵蚀佝偻的躯体依然撑起一片绿荫始终以一种高度将爱默默传递从芦絮般的白发里缀满温馨的回忆 竹筛有眼漏掉的是光阴网住的是亲情采撷岁月的青藤根就是不屈的脊梁 最后的风暴 蔡贤德 当最后一场风暴在阵阵惊雷中呼啸着卷向您即将晴朗的胸口当一把失明的二胡在您深秋的心田将一个雨季不停地重复着您终于像一片远离阳光的枯叶悄悄地飘落到黄昏的角落 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您在不断颠簸的旅途之后迫不及待地闭上那双困倦惬意的眼睛没有什么能够诱使你在一个接一个的风暴面前再次发出梦呓一般微弱而又遥远的祷告全部经历,不过一张薄薄的画像一道憔悴不堪的目光从方框里把悲苦和困惑久久地投向苍穹但是沉默———所有沧桑惟—的答案纵然奔涌的言词如江河般滔滔不绝又怎能描画出四季的色彩与阳光的重量……睡吧,父亲睡到岁月的脊背上睡到季节之外,苍老之外,忧虑之外在永久的沉睡中将沧桑遗弃将祷告遗弃正如它们将你遗弃一样 警钟长鸣文文摄 爹,您怎么可以说走就走呢?
您怎么可以不跟我说一句话就走呢?
四年来,我一直遗憾着。
我希望时间能倒流,让我再见到您,让我再听一句“妮,你来啦”!
也让我牵着您的手,听到您的笑声。
爹,头很痛吧?
医生说,脑子里流出5CC血,足把人痛死,脑充血最危险。
我到现在还感受到您的痛,我不会原谅自己,我没能及时赶到您的身边紧握您的手以减轻您的痛苦。
爹,您生气吗?
我慢到了半个小时,您不跟我说一句话就走,您再也不理会我。
您的体温仍然是正常的,可任我伏在您身上摇您,您就是不看我一眼。
就像我小时候跟我闹着玩一样,任我摇也不睁开眼睛,那时您可是一听到我哭就会坐起来呀!
说是吓我的,让我破涕为笑。
可您这次跟我玩真的,您一直躺着,用沉默来吓我。
爹,伯父说由男儿守着您,女的明天再来。
伯父的令行必听,这是我们家族的传统。
爹,夜好长好长,您冷吗?
您肯定很冷。
第二天早上,您胸口凉凉,我牵着您的手,手也是冰凉的,就像冬月里您出远门刚归家一样。
那时的您总把手伸到我的衣领里,对我说:“妮,感受一下!
”您总把我吓得大叫。
爹,我希望您再跟我说这一句,并伸过手来。
可任我怎样求您,您都无言。
我知道您听见我说的话,因为您的眼睛微睁着。
我停止哭泣,我读《无量寿经》给您听,那是我在一次打工中一位居士教我的。
那一刻我相信有灵魂,也相信您要去见佛祖, 我想用佛音送您一程。
中午我读完经文,我再摸您的胸 口、牵您的手,那已经像冰一样冷。
我跪下“食生”“:爹,您食我大,我食您老。
”您没张开嘴巴,我多么希望您就像平常接我糖一样张开口,可您就是不肯张开。
伯父叮咛不能哭,还有很多事需要女儿办理,我这次没听他的话,眼泪也不听我控制。
只有等我妈来看您时我才控制自己,堂哥说我们不能再惹母亲流泪。
送爹 庄奕莲 母亲她不听亲戚劝告,不怕传说中见您面后会让您带走,说一定要见您最后一面,要送您一程。
她是由人搀扶着来到您身边。
五十年夫妻生活,爹您这一走,一年之内您留给她满头白发。
下午火葬车来,我挤过人群,我再去摸您的胸口,我祈求您的胸部会暖起来,可您的胸部已冰冻如石块,硬邦邦,冷冰冰,完全没有人的气息。
您被抬上车,小妹哭晕过去,母亲哭唤着她。
我呆 若木鸡,我很不孝,没有流泪,我开口对您说“:爹,您走好,我送您一程。
”因为我相信您听得见,我们家族是重在善养,您闭上眼睛不到十五小时,伯父就决定送您走。
我相信您一定舍不得离开我们,可您又不得不走,既然必须走,我希望您没有牵挂地走,这是我唯一能为您做的。
送您走后,您的房间空无一物,我见不到您,我再也见不到您,我要去哪找您呢?
唯有梦里找寻您,肝肠寸断唯您亲。
当“师公”唱文“:日夕将晚,再望家乡一眼噢!”我听到您凄凉的语声,看到您哀怨的、无助的表情,天地之间唯独您一人,您挑着行旅,孤单地站在河的对岸,望着沧沧流水,无可奈何三步一回头,渐渐地、渐渐地离开我的视线,一去不返。
我想拽住您,就是够不着您的衣服,我够不着…… 爹,我妈她在箱子里始终保留着您的衣服,她舍不得扔掉,也舍不得送人,您刚走不久就有乡亲来讨您衣服,我妈她只能表示歉意。
我回家时总打开那箱子,您的衣服始终散发出肥皂的香味,对不起,我的泪水总沾了您的衣服。
爹,四年啦!
送您,却好像是昨天的事,仍历历在目。
爹,我跟妈要了您生前每天必翻的旧字典,用白纸把封面包好,用毛笔端正地写上《潮州音字典》,放在我的案头上,有难懂的字就翻开查,它帮助我又懂得很多生字,它也让我感受到您还生活在我身边。
做人之“度” 王涛 做人的道理大家都懂,不论是经典古籍的善诱还是师长领导的教诲,我们都耳濡目染,但真正身体力行、进入化境者毕竟不多,何也?原因有二:其
一,做人实质上可看为“人做”,怎样去做,做得好坏,结果如何,皆依自身感悟与体察;其
二,既是感悟,便有“分寸”之说,悟的高低、深浅、全在“度”的把握。
何为“度”?度即说话做事的适当限度。
哲学上的“度”,即为数量界限或“临界点”,无论从何方向突破了它,事物的性质或形态就会变。
打个比方来讲:烧饭,火小为生,火大为焦;炒菜,盐多谓之咸,盐少谓之淡;裁衣,尺寸宽为肥,尺寸窄为瘦;工作,做得过少为懒,做得过多为“狂”……同样,好与坏、善与恶、爱与恨、喜与悲均会在“度”上发生转化“,度”伏机于“转化”之中,鬼使神差地改变着做人的质量。
因此,对做人的探讨,便多见于“挖掘思维的深度,选准看问题的角度,加大工作的力度,体悟生活的程度”等等词藻。
一个“度”字,似已囊括做人的一切行动,不论修身养性、待人接物、做官经商,无不适用,真可谓金玉良言。
然而芸芸众生,多数为人、做事希冀恰如其分,却不一定皆能产生对“度”的认知与自觉,往往苦于“分寸”难把握。
为何?盖范围不清,界限不明也。
标准大气压下,摄氏零度和一百度乃液态水“度”之界限,越过此界,水或冻为坚冰,或化为蒸汽。
同理,做人之“度”亦有界限,我以为:下限为法,上限为德。
畏法守德,便是做人之“度”。
古训有云“:畏法度者快活”。
“快活”者,自由之意也。
从现代法治角度看,立法是为了建立一种秩序和意识。
此秩序是法律调整下有条不紊的社会关系,此意识是人们具体行为时不忘法律规范的制约。
带着这个意识,不破坏法定秩序,无疑是自由的,反之,触犯法律底线,必然会受制裁,不但意味着自我背叛与毁灭,而且断送前程,身负骂名。
正如孟德斯鸠所言: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然仅有自由还不足矣,做为一个社会人,还需他人通情达理地承领你的要求,尊重你的体面,满足你的愿望。
若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还需守德。
德是个大概念,放在社会关系中来考量,即指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以相应活动所体现的人们之间特殊利益 的关系。
守德之度,夫子早有“中庸”之说,强调“允 执其中”,凡事折中为上。
然其有居中之例,但并非皆居中。
遇事“研”而“究”之,梳理综合,方可得量与质的认识。
德以利为先,余深感有“名利四度说”甚为要紧。
老子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无不把追求正当的经济利益做为最具基础性、根本性的人性需求,有道是:利因人而生,人因利而义,国因利而强。
求名求利,人之常情;求名求利,积极人生。
此为一度。
名利有公私之分。
若谋名利仅为生存,独善其身,并不妨碍他人、集体、国家,也算纯正合理;若所谋名利从个人出发,又可兼顾他人、集体和国家,是先私后公或公私同步,则又升华一步;如若所谋名利是从共同体出发,把个人之名利融于共同体之中,先公后私亦或以私济公,则比前者更胜一筹。
动机反映境界。
但凡追名逐利,应沿由低至高的取向,以不损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为最低限度,此为二度。
名利本身无善恶。
但虚假之名利却害人害己。
如今社会好比江水滔滔,不免泥沙俱下。
为一己之私利而欺世盗名、骗名取位、舍钱买名之歪风有越演越烈之势,求“真”的名利观、价值观严重缺失。
“假”是社会道德失衡一大体现,假名假利是恶名恶利,虽一时迷人,但光阴能识假,原形毕露时,后悔晚矣!假利不可要,假名不可争,此为三度。
名利并非命运的标准,只是人本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可见,淡泊名利、超越名利才是一种真正大度的自由境界。
一个人既能顺自然而求正名正利,又能不为所缚,做到位居其上,离之远去、去之无憾,便是对名利的超度。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将金质奖章赠与孩童玩耍的居里夫人便是绝佳代表。
淡泊名利,不为其所缚,此为四度。
“度”之道,绝非以上寥寥几语可尽括,认知践行做人之“度”,既不可单纯囿于“德”,亦不可单纯拘于“法”,还需个人经验与“悟”性。
既如此,寻求“度”,把握“分寸”,当是做人一生之事也! 孙权善拍板 淡墨 星期天,几位朋友相聚小饮,话题扯到《三国演义》,人物集中到孙权身上。
在外抗强暴,内用贤才方面,孙权在群臣争议中,很善于拍板这一点,触到了我的“兴奋点”,于是有言必录。
赵教授(慢条斯理):曹操大兵压境,群臣中主降派占上风。
孙权在国家危亡时刻,旗帜鲜明,敢作敢为,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言罢,便将此剑赐周瑜,即封瑜为大都督。
周瑜这位年轻干部出山后,打败了曹操,那是闻名海外的赤壁之战。
这是在第四十四回书上有详尽的描述。
钱经理(胸有成竹):您说的这事儿,足以证明孙权大智大勇,敢于拍板儿,善于拍板。
我补充一事例。
刘备为报杀弟之仇,兴兵伐吴。
形势险峻,阚泽推荐年轻干部陆逊出山,老干部张昭等人认为陆逊是知识分子“,年幼望轻”,“必误大事”。
孙权靠平日对陆逊的考核,先拍一软板,取消了张昭等人的发言权———“卿等勿言”。
接着他又拍了一硬板儿———给陆逊朝廷之外的一切指挥权。
结果,打败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更显江南陆逊高”。
孙博士(快言快语):孙权善于拍板的事儿,我不想多说了,只想强调:孙权靠什么善拍板?他拍板的功底在哪儿?孙权的理论功底挺厚实。
据他自己讲“: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孙权掌管大事之后,十分注意阅读《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历史名著及一些兵书。
他“自以为大有所益”。
李厂长(情不自禁):孙权不但有强烈的读书意识,而且有自觉的实践意识。
这在《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书中,赵咨在向曹丕介绍孙权时,讲得十分明白:孙权“任贤使能,志存经略; 少有余闲,博览书传,历观史籍,采其大旨,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
”孙权读书,不搞“语录”那一套,也不搞“空对空”那一套,而是注意学以致用。
赵教授(神采飞扬):孙权中年时,亲自去射虎,显然不是文弱书生。
在濡须口与曹操对垒时,孙权乘船到阵前观察,去取得“第一手资料”。
曹兵弓弩乱发,孙权所乘之船,一侧中了许多箭,偏至将覆,他命令将船头调过来,让另一侧受箭,然后吹吹打打回营。
钱经理(愤愤不平):说三国为今人掉泪,现在有些官员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群众批评他们:上午跟着轮子转(乘车赶路),中午围着桌子转(大吃大喝),晚上追着裙子转(会女跳舞)。
再加上搓麻将,玩扑克,打台球,能有多少时间工作与学习呢?派他们去学校学习,他们仍是“坐不住”,净琢磨享乐“、跑官”那一套,这种干部很危险。
孙博士(平心静气):钱老兄不要“以偏概全”,也不必“杞人忧天”。
钱经理(更加激动):谁都不能把谁“干掉”,倒是自己能把自己“干掉”。
有些年轻干部不读书,不研究实践中的新问题,迟早会被创新的洪流所淘汰。
被淘汰了,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关系党和事业的大事。

标签: #温度 #温度 #cos90度等于多少 #吃多了 #驾照 #干净 #基础 #发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