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XXX:202X,c30回弹值多少为合格

合格 3
CECSXXX:202X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castprestressedconcretehollow-coreslabs (征求意见稿)
2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20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20]14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采纳最新试验成果,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
4.材料;
5.结构分析与设计;
6.构件生产、检验、存放与运输;
7.构件施工;
8.质量检验和验收;
9.安全与环境保护。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CECS/TC50)归口管理,由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邮编400045,联系人:李江lijiangcqu@)。
本规程主编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恒昇大业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1 2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符号...........................................................................................................2
3基本规定..........................................................................................................6
4材料..................................................................................................................7
4.1混凝土.......................................................................................................7
4.2钢筋...........................................................................................................7
4.3其它材料...................................................................................................7
5结构分析与设计..............................................................................................8
5.1一般规定...................................................................................................8
5.2作用及作用组合.......................................................................................9
5.3结构整体分析...........................................................................................9
5.4楼盖设计...................................................................................................9
5.5构件设计.................................................................................................17
5.6外墙板设计.............................................................................................22
5.7构造规定.................................................................................................23
6构件生产、检验、存放与运输....................................................................316.1一般规定.................................................................................................31
6.2生产.........................................................................................................31
6.3检验.........................................................................................................34
6.4存放.........................................................................................................35
6.5运输.........................................................................................................36
7构件施工........................................................................................................37
7.1一般规定.................................................................................................37
7.2机械设备和吊具、防护系统.................................................................377.3测量定位.................................................................................................38
1 7.4
起吊和安装.............................................................................................38
7.5连接.........................................................................................................40
7.6预埋预留施工.........................................................................................40
7.7叠合层施工.............................................................................................40
8质量检验和验收............................................................................................42
8.1一般规定.................................................................................................42
8.2成品检验.................................................................................................43
8.3进场验收.................................................................................................45
8.4安装验收.................................................................................................46
8.5钢筋与叠合层混凝土验收.....................................................................489安全与环境保护............................................................................................49
9.1一般规定.................................................................................................49
9.2生产和施工安全管理.............................................................................499.3职业健康安全.........................................................................................50
9.4环境保护.................................................................................................50

本规程用词说明...................................................................................................

52

引用标准名录.......................................................................................................

53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
Terms..........................................................................................................2
2.2Symbols......................................................................................................2
3GeneralRequirements......................................................................................6
4Material............................................................................................................7
4.1Concrete.....................................................................................................7
4.2SteelReinforcement...................................................................................7
4.3OtherMaterials..........................................................................................7
5StructuralAnalysisandDesign........................................................................85.1General.......................................................................................................8
5.2CombinationofLoads................................................................................95.3OverallstructuralAnalysis.........................................................................95.4FloorDesign...............................................................................................9
5.5MemberDesign........................................................................................17
5.6Exterior-decorativeWallPanelDesign....................................................225.7DetailingRequirements...........................................................................236ComponentManufacture,Inspection,StorageandTransportation...............316.1General.....................................................................................................31
6.2Manufacture.............................................................................................31
6.3Inspection.................................................................................................34
6.4Storage.....................................................................................................35
6.5Transportation..........................................................................................36
7Construction...................................................................................................37
7.1General.....................................................................................................37
7.2MechanicalEquipment,Spreader,andProtectionSystem......................377.3MeasurementandPositioning..................................................................38
3 7.4LiftingandInstallation.............................................................................38
7.5Connection...............................................................................................40
7.6ConstructionofEmbeddedParts.............................................................407.7Casting.....................................................................................................40
8eptance.....................................................................................................42
8.1General.....................................................................................................42
8.2ProductInspection...................................................................................438.3On-siteInspection....................................................................................458.4InstallationInspection..............................................................................468.5SteelReinforcementandCastingInspection...........................................489Saf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499.1General.....................................................................................................49
9.2SaftyManagementofProductionandConstruction................................499.3upationalHealthandSafty................................................................509.4EnvironmentalProtection........................................................................50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technicalspecification.........................................52Listofquotedstandards........................................................................................53
4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或等于8度(0.30g)地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
当板表面温度高于100℃、有生产热源使板表面温度经常高于60℃,或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专门设计。
1.0.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prestressedconcretehollow-coreslabs具有标准化的板厚与标志宽度,由多个规则布置通长孔洞组成的先张法预应 力混凝土板类空心构件,本规程简称“空心板”。
2.1.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pedprestressedconcretehollow-coreslabs 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作为底板,并在其上设有现浇叠合层的板,本规程简称“叠合板”。
2.1.3叠合层cast-in-situping 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上部按受力要求配筋并浇筑混凝土的现浇层。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参数ftk'、fc'k—— 与相应阶段对应龄期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c'u相应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tk——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当有叠合层时,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M ——弯矩设计值; Mk——叠合楼板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q——叠合楼板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1G——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M2G——第二阶段装修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M1Q——第一阶段施工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2 M2Q M1kM1GkM1QkM2kM2GkM2Qk MuMcrV V1GV2GV1QV2Q FEkiFpi VjdE ——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取本阶段施工可变荷载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中的较大值。
——第一阶段荷载标准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第一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标准值(当有叠合层时,含叠合层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第一阶段施工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第二阶段荷载标准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第二阶段装修面层、吊顶等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第二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取本阶段施工可变荷载标准值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中的较大值;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 ——斜截面剪力设计值;——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 剪力设计值;——第二阶段装修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 计值;——第一阶段施工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取本阶段施工可变荷载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中的较大值; ——i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所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i层剪力墙平面外地震作用引起的局部拉脱力; ——水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楼盖连接节点剪力设计值;
3 NjdE——水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楼盖连接节点拉力设计值; VuENuEct、 ck1、ck2pc1、pc2 ckpcc —————— —————————— 水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楼盖连接节点受剪承载力设计值;水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楼盖连接节点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生产阶段(包括制作、堆放、吊装等)相应的荷载标准组合下产生在构件计算截面受拉区、受压区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压应力;叠合层浇筑阶段相应的荷载标准组合下产生在构件计算截面下边缘和上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叠合层浇筑阶段扣除相应预应力损失后在构件计算截面下边缘和上边缘混凝土的法向预应力;使用阶段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控制截面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使用阶段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控制截面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预压应力;灌浆键槽抗剪强度设计值。
2.2.3几何参数 l —— W0—— W01—— 板的计算跨度;第二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截面下边缘的弹性抵抗矩;第一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截面下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W ——第一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截面上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02 b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各肋宽之和; w b ——预制层与叠合层接触面宽度; h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截面有效高度;
0 hj——纵向接缝间灌浆键槽净高; lj——纵向接缝间灌浆键槽计算长度;
4 A ——受剪区横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sf
A ——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s h ——i层高度; i h ——屋顶高度; n Bs1 —— Bs2 —— Ec1 —— I0 —— 2.2.4其它系数  θ q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短期刚度;叠合楼板第二阶段的短期刚度;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叠合构件换算截面的惯性矩。
剪切摩擦系数;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第二阶段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m空心板受弯承载力折减系数; v空心板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  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 RE楼盖连接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ii层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

5 3基本规定 3.0.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宜统筹设计、生产、施工,实现全过程的协同。
3.0.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应进行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
3.0.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应采用专用自动化设备及先张法预应力长线工艺生产。

6 4材料 4.1混凝土4.1.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所采用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计算指标及有关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
4.1.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宜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叠合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4.1.3板间键槽灌缝材料应采用具备良好和易性和保水性,且抗压强度不低于20MPa的水泥砂浆或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自密实混凝土,并宜掺微膨胀剂。
4.2钢筋4.2.1预应力钢筋宜采用低松弛的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或钢绞线。
4.2.2钢筋的各项计算指标及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
4.2.3当预制构件中采用钢筋焊接网片配筋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规定执行。
4.2.4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或Q235B圆钢制作。
4.3其它材料4.3.1预制构件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相关规定。
4.3.2预制构件连接钢材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规定。
4.3.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外墙板所用保温材料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7 5结构分析与设计 5.1一般规定5.1.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应按短暂设计状况、持久设计状况、地震设计状况进行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5.1.2在短暂设计状况、持久设计状况下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计算,并应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验算。
5.1.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整体结构保持一致。
5.1.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应与支承构件进行可靠连接。
5.1.5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连接宜按中震弹性、大震不屈服设计,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盖整体性。
5.1.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施工阶段不宜设支撑(支座附近除外),其承载力、裂缝及挠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相关规定进行验算。
5.1.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应根据施工阶段支撑设置情况进行验算: 1不设支撑时(支座附近除外),应根据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不同受力模式(5.5.1条),按本规程5.5节分别进行承载力、裂缝及挠度验算。
2设支撑时(支座附近除外),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相关规定,按整体受弯构件进行承载力、裂缝及挠度验算。
5.1.8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受力裂缝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1生产、施工及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板底裂缝均应按二级控制; 2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按连续板设计时,处于正弯矩区的板底裂缝应按二级控制,处于负弯矩区的板顶裂缝宽度,应按三级控制; 3裂缝控制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相关规定。
5.1.9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5.1.9规定的挠度限值。

8 表5.1.9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挠度限值 构件类型当l0<7m时当7m≤l0≤9m时当l0>9m时 挠度限值l0/200l0/250l0/300 注:表中l0为计算跨度 5.1.10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进行楼盖振动舒适度及耐火验算时,可按连 续板考虑。
5.2作用及作用组合 5.2.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应采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采用荷载标准组合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5.2.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工验算,应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
5.2.3进行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施工阶段验算时,施工可变荷载可取1.5kN/m2,并应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复核。
5.3结构整体分析 5.3.1平面规则、连接可靠的有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可按刚性楼盖进行结构整体分析。
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
5.3.2平面规则、连接可靠,平面长宽比不大于
3,且纵向接缝灌浆键槽水平剪应力设计值不大于0.4MPa的无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可按刚性楼盖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否则宜根据楼盖平面内实际变形,合理确定楼盖计算假定后进行结构整体分析。
5.3.3有叠合层且灌孔长度大于6倍楼板总厚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楼板对梁刚度及承载力的影响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算,当灌孔长度不足时不宜考虑该影响;无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不宜考虑楼板对梁刚度及承载力的影响。
5.4楼盖设计 (Ⅰ)竖向荷载作用下楼盖设计 5.4.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应按单向板设计。

9 5.4.2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布置方向平行的支承构件设计,宜计入相邻单块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预制宽度一半范围内的荷载。
5.4.3当楼面为非均布荷载作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考虑由非均布荷载引起的板底横向拉应力,防止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产生劈裂破坏;必要时,应考虑冲切破坏。
2非均布荷载应考虑由有效板宽范围内(图5.4.3,以墙体线荷载为例)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共同承担。
1200 墙体线荷载 0.25l 0.5l l 0.25l 0.5l (a)有效板宽无重叠 0.25l l 0.5l (0.50l+a)/2墙体线荷载 0.50l+aa 0.25l 1200 1200 300 (b)有效板宽有重叠图5.4.3非均布荷载作用下有效板宽范围 注:图中尺寸单位mm。
l—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计算跨度;a—集中荷载横向间距 5.4.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开洞宜避开预应力筋的位置,减少切断预应力筋的数 量。
1开洞较小,切断预应力筋数量较少时,可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考虑开洞对 受力的影响:
(1)洞边距板端支座不小于3l/8(图5.4.4-1) 10 进行楼板受弯计算时,洞宽范围内荷载由洞两边各0.25l范围内的空心板共同承受; 进行楼板受剪计算时,均布荷载下剪力可不作特殊考虑,非均布荷载下剪力应按本规程第5.4.2条考虑。

(2)洞边距板端支座小于3l/8(图5.4.4-2)将与板跨方向平行的洞边所在直线当作楼板侧边支座,洞宽范围内荷载以线荷载作用到板侧边,受弯受剪计算时有效板宽范围如图5.4.4-2所示。

(3)洞边在板端支座处(图5.4.4-3)当洞沿板跨方向尺寸小于l/8且小于1200mm时,受弯计算不考虑洞的影响,否则,将洞边所在直线当作楼板侧边支座考虑,洞宽范围内荷载以线荷载作用到板侧边;受剪计算时,将洞边所在直线当作楼板侧边支座考虑,洞宽范围内荷载以线荷载作用到板侧边。
2开洞较大,割断预应力筋数量较多时,可采用钢托板将开洞板上的荷载传递到相邻板。
0.25ll ≥3/8l ≥3/8l 0.25l 0.25l 洞宽 l 0.25l 0.25l 洞宽 ≥3/8l ≥3/8l 0.25l 600 600 图5.4.4-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开洞情况一注:图中尺寸单位mm。
l—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计算跨度 11 <3/8l 洞宽 0.25l 0.25l 0.25l 洞边所在直线0.5l 0.25ll 0.25ll <3/8l 洞边所在直线 洞宽 300 300 300 300 图5.4.4-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开洞情况二注:图中尺寸单位mm。
l—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计算跨度 图5.4.4-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开洞情况三注:图中尺寸单位mm。
l—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计算跨度 (Ⅱ)水平荷载作用下楼盖设计 5.4.5有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水平剪力传递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水平剪力仅考虑通过现浇叠合层传递到竖向抗侧力构件;2当考虑预制部分传递水平剪力时,叠合界面剪切应力不应大于0.4MPa。
5.4.6无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通过节点连接形成整体,将水平剪力传递到竖向抗侧力构件。
5.4.7平面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分布均匀,且按基本抗震设防目标进行设计的结构,采用无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时,可按本规程第5.4.8条~第5.4.9条规定,用简化方法对楼盖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并按本规程第5.4.10条~第5.4.17条规定对楼盖进行连接设计;否则应按弹性楼盖进行分析,并按分析结果进行连接设计。
5.4.8采用简化方法计算时,无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式确定: FEki=iGi (5.4.8) 式中:F——i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所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不应小Eki 于0.2IG,其中系数按表5.4.9-1取值,为设防地震 1maxei
1 max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取值,Ie为重要性系数,甲类建筑取1.5,乙类建筑取1.25,丙类建筑和丁类建筑取1.0; Gi——i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重力荷载代表值; 12 i——i层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应符合第5.4.9条规定。
5.4.9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i(图5.4.9),应符合下列规定: hi/hn1 hi/hn1 0.8 N≤
2 N≥
3 0
0 α
0 αnαi 00 α0α0.8 αnαi 图5.4.9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 1当层数N≤2时,应按下式确定: i(n0)hi/hn02当层数N≥3时,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1)h/h≤0.8,in (5.4.9-1) i1.25(0.80)hi/hn
0 (5.4.9-2) 2)h/h0.8,in i(5hi/hn4)(n0.8)0.8 (5.4.9-3) 式中:0——结构底部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取0.41maxIe,式中参数应符合第 5.4.8条规定; 0.8——0.8hn处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取0与0.9m11的较大值;其中m1 为第1振型参与系数,取10.5zs(11/N),振型参与调整系数zs 按表5.4.9-3确定; n——hn处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取(m11)2(m2Cs2)
2,且不应小于0.8; 其中m2为高阶振型参与系数,取0.9zs(11/N)
2,振型参与调整系数zs按表5.4.9-3确定,1为设防地震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取值,Cs2为高阶地震反应系数,取(0.15N0.25)Ie1max、Ie1max和33.3Ie2max/(N1)三者较小值,系数2按表5.4.9-2取值,其余参数应符合第5.4.8条规定;hi——i层高度; 13 hn——屋顶高度。
场地类别I类II类III类IV类 6度(0.05g)22.52.53.5 表5.4.9-1系数β1取值 7度(0.10g)22.52.52.5 7度(0.15g)2222 8度(0.20g)2222 8度(0.30g)2222 9度(0.40g)2222 场地类别I类II类III类IV类 6度(0.05g)11.51.52.5 表5.4.9-2系数β2取值 7度(0.10g)11.51.52.0 7度(0.15g)11.51.52.0 8度(0.20g)11.51.51.5 8度(0.30g)11.51.51.5 9度(0.40g)11.51.51.5 表5.4.9-3振型参与系数zs取值 结构类型 zs 框架 0.7 框架剪力墙 0.85 其他 1.0 5.4.10无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可按深梁模型(图5.4.10)计算连接内 力,并按第5.4.12条~第5.4.14条进行承载力验算。
LNEki弦杆抗侧力构件 抗侧力构件集力梁弦杆 纵向接缝 集力梁VEki LNEkiNEki’QEki=FEki/L VEki 纵向接缝 NEki’ 横向接缝 横向接缝 QEki=FEki/L 图5.4.10无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深梁模型L—深梁模型跨度;FEki—i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所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NEki—深梁模型弦杆拉力标准值;NEki’—深梁模型弦杆压力标准值;VEki—深梁模型接缝剪力标准值 5.4.11当无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的支承构件为剪力墙时,尚应按下式 计算剪力墙平面外地震作用引起的局部拉脱力: 14 F=0.4 1 2hi / hn  kIG  pi 1maxaeki
3  (5.4.11) 式中:F——i层剪力墙平面外地震作用引起的局部拉脱力,不应小于4.5kN/m;pi Gki——i层参与计算剪力墙重力荷载标准值; ka——调整系数,一般情况下取 1.0;对非刚性楼盖,取1.0Lf /30.5且 不应大于2.0,Lf为与剪力墙平面外垂直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跨度(m)。
5.4.12无叠合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盖连接节点抗震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下 列规定: V≤
V jdE uE / RE (5.4.12-1) NjdE≤NuE/RE (5.4.12-2) 式中:VjdE——水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楼盖连接节点剪力设计值;NjdE——水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楼盖连接节点拉力设计值;VuE——水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楼盖连接节点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uE——水平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楼盖连接节点受拉承载力设计值;RE——楼盖连接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1.0。
5.4.13纵向接缝灌浆键槽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VuE=chjlj (5.4.13) 式中:c——灌浆键槽抗剪强度设计值,取0.4MPa;hj——纵向接缝间灌浆键槽净高; lj——纵向接缝间灌浆键槽计算长度。
5.4.14板板间或板梁间,采用钢筋连接时,其水平抗剪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VuE=0.75fyAsf (5.4.14-1) NuE=0.9fyAs (5.4.14-2) 式中:——剪切摩擦系数,按表5.4.14取值; 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f——受剪区横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15 As——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表5.4.14剪切摩擦系数μ取值 纵向接缝 横向接缝(图5.4.14) 接缝类型接缝表面有粗糙面(6mm凹凸差) 接缝表面无粗糙面支承构件板厚范围内混凝土与板端灌孔混凝土
次浇筑成型支承构件板厚范围内混凝土与板端灌孔混凝土非一次浇筑成型,接缝表面有粗糙面(6mm凹凸差)支承构件板厚范围内混凝土与板端灌孔混凝土非 一次浇筑成型,接缝表面无粗糙面 剪切摩擦系数μ1.00.61.4 1.0 0.6 连接钢筋空心板 板厚范围内混凝土与板端灌孔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 连接钢筋空心板 板厚范围内混凝土与板端灌孔混凝土非一次浇筑成型 板孔堵头 混凝土灌孔支承构件 板孔堵头接缝表面 混凝土灌孔支承构件 (a)支承构件板厚范围内混凝土与板端灌孔(b)支承构件板厚范围内混凝土与板端灌孔 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 混凝土非一次浇筑成型 图5.4.14横向接缝类型示意 5.4.15水平荷载在板与梁连接处产生的剪力直接作用在竖向抗侧力构件上或通过集力梁(图5.4.10)传递到竖向抗侧力构件上。
板梁连接处宜仅考虑纵向接缝连接件的抗剪作用。
5.4.1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纵向接缝间水平剪力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传递: 1灌浆键槽传递;2纵向接缝连接件传递;3与纵向接缝垂直的板端钢筋混凝土构件传递。
灌浆键槽传递方式与纵向接缝连接件(采用剪切摩擦原理的钢筋连接)传递方式不应叠加使用。
5.4.1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横向接缝间的剪力应通过灌缝或灌孔中的连接钢筋传递。
16 5.5构件设计 5.5.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施工阶段不设支撑时(支座附近除外),内力应按下列两个阶段分别计算: 1第一阶段:后浇的叠合层混凝土未达到强度设计值之前,荷载由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承担,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按简支构件计算;荷载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叠合层自重以及施工阶段的可变荷载。
2第二阶段: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值之后,叠合构件按整体结构计算;荷载考虑下列两种情况,取较大值:
(1)施工阶段:考虑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叠合层自重、装修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施工阶段可变荷载;
(2)使用阶段:考虑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叠合层自重、装修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使用阶段可变荷载。
5.5.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本规程第5.5.4条~第5.5.6条要求,其中,施工阶段不设支撑(支座附近除外)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预制构件正弯矩区段 MM1GM1Q (5.5.2-1) 叠合构件正弯矩区段叠合构件负弯矩区段 MM1GM2GM2Q (5.5.2-2) MM2GM2Q (5.5.2-3) 式中:M1G——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M2G——第二阶段装修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1Q——第一阶段施工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2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取本阶段施工 可变荷载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中的较大值。
17 5.5.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本规程第5.5.7条~第5.5.8条要求,其中,施工阶段不设支撑(支座附近除外)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预制构件 VV1GV1Q (5.5.3-1) 叠合构件 VV1GV2GV2Q (5.5.3-2) 式中:V——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1G计值; V2G——第二阶段装修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第一阶段施工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1Q V2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取本阶段施工可变荷载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中 的较大值。
5.5.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Mu≥Mcr (5.5.4) 式中:Mu——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Mcr——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
5.5.5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符合下式条件时,则 可不遵守本规程式(5.5.4)的规定: 1.4M≤Mu (5.5.5) 5.5.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计算,但需考虑空心板受弯承载力折减 系数m。
5.5.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V≤0.7vftbwh0 (5.5.7) 式中:V——斜截面剪力设计值; 18 v——空心板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见表5.5.7;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规定采用; bw——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各肋宽之和; h0——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其叠合板截面有效高度。
表5.5.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Ψv 预制板高(mm) ≤200 250 300 380 Ψv 1.0 0.95 0.85 0.70 5.5.8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的叠合界面粗糙度构造要求符合本规程的规 定时,其叠合面的受剪强度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V≤0.4(MPa)bh0 (5.5.8) 式中:b——预制层与叠合层接触面宽度。
5.5.9生产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正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ct≤ftk' (5.5.9-1) ≤0.8fc'k (5.5.9-2) 式中:ct、——生产阶段(包括制作、堆放、吊装等)相应的荷载标准组合下产生在构件计算截面受拉区、受压区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 应力、压应力(MPa); ftk' 、 f 'ck ——与相应阶段对应龄期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fc'u 相应的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5.5.10施工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正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应按下列公 式计算: 下边缘混凝土法向应力: 1=ck1+pc1 (5.5.10-1) 上边缘混凝土法向应力: 2=ck2+pc2 (5.5.10-2) 19 混凝土法向应力
1、2为拉应力时,应满足公式(5.5.9-1)的要求;混凝土法向应力
1、2为压应力时,应满足公式(5.5.9-2)的要求。
=M1kck1W 01 (5.5.10-3) =M1kck2W 02 (5.5.10-4) M1kM1Gk+M1Qk (5.5.10-5) 式中:ck1、ck2——叠合层浇筑阶段相应的荷载标准组合下产生在构件计算截 面下边缘和上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MPa),拉为正, 压为负; pc1pc2——叠合层浇筑阶段扣除相应预应力损失后在构件计算截面下边缘和上边缘混凝土的法向预应力(MPa),拉为正, 压为负; ftk'fc'k——与相应阶段对应龄期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c'u相应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 M1k——第一阶段荷载标准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M1Gk——第一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标准值(当有叠合层 时,含叠合层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M1Qk——第一阶段施工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W0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截面下边缘的弹性抵抗矩;W0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截面上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5.5.11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底正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ck+pc≤ftk (5.5.11-1) =M1Gk+M2k ckW
W 01
0 (5.5.11-2) M2kM2GkM2Qk (5.5.11-3) 20 式中:ck——使用阶段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控制截面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MPa),拉为正,压为负; pc——使用阶段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控制截面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预压应力(MPa),拉为正,压为负; ftk——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当有叠合层时,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取值;M1Gk——第一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自重标准值(当有叠合层时,含叠 合层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M2k——第二阶段荷载标准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M2Gk——第二阶段装修面层、吊顶等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 值;M2Qk——第二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取本阶段施 工可变荷载标准值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中的较大值;W01——第一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截面下边缘的弹性抵抗矩;W0——第二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截面下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5.5.1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B Mk
B (Bs21)M(1)MMs2
B 1Gk q k s1 (5.5.12-1) MkM1GkM2k (5.5.12-2) MqM1GkM2GkqM2Qk (5.5.12-3) 式中:θ——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预应力叠合板取θ=2.0;Mk——叠合楼板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Mq——叠合楼板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21 Bs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短期刚度,按第5.5.13条计算;Bs2——叠合楼板第二阶段的短期刚度,按第5.5.13条计算;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5.5.1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正弯矩区段内的短期刚度,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短期刚度Bs1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计算。
2叠合构件第二阶段的短期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Bs20.7Ec1I0 (5.5.13) 式中:Ec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混凝土弹性模量;I0——叠合构件换算截面的惯性矩,此时,叠合层的混凝土截面面积应 按弹性模量比换算成预制构件混凝土的截面面积。
5.6外墙板设计 5.6.1正常使用状态下,外墙板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外墙板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应能正常使用;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经修理后应仍可使用;在预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应整体脱落。
5.6.2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
外墙板和连接节点的结构分析、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相关规定。
5.6.3抗震设计时,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在墙板平面内应具有不小于主体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3倍的变形能力。
5.6.4主体结构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计入外墙板的影响: 1应计入支承于主体结构的外墙板的自重;2当外墙板相对于其支承构件有偏心时,应计入外墙板重力荷载偏心产生的不利影响;3采用点支承与主体结构相连的外墙板,连接节点具有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时,可不计入其刚度影响;4采用线支承与主体结构相连的外墙板,应根据刚度等代原则计入其刚度影响,但不应考虑外墙板的有利影响。
5.6.5计算外墙板的地震作用标准值时,可采用等效侧力法,并可按下式计算: 22 qEk=EmaxGk/A (5.6.5) 式中:qEk——分布水平地震用作标准值(kN/m2),当验算连接节点承载力时,连接节点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应乘以2.0的增大系数; E——动力放大系数,不应小于5.0;max——水平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Gk——外墙板的重力荷载标准值(kN);A——外墙板的平面面积(m2);5.6.6外墙板的形式和尺寸应根据建筑立面造型、主体结构层间位移限值、楼层高度、节点连接方式、温度变化、接缝构造、运输限制条件和现场起吊能力等因素确定;板间接缝宽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10mm;当计算缝宽大于30mm时,宜调整外墙板的形式或连接方式。
5.6.7外墙板不应跨越主体结构的变形缝。
主体结构变形缝两侧的外墙板的构造缝应能适应主体结构的变形要求,宜采用柔性连接设计或滑动型连接设计,并采取易于修复的构造措施。
5.7构造规定 5.7.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横截面(图5.7.1),应符合下列规定:1空心孔洞形状、大小及数量应根据受力及生产需要确定;2板的宽度应根据生产设备及工程实际需要确定;3板的高度应满足承载力和刚度要求;4板侧宜设成锯齿形,传递板间剪力。
图5.7.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截面形式示意 5.7.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轴线跨度L与板的截面高度h的比值宜符合下列规定:屋面板:L/h≤50;楼板:L/h≤40。
5.7.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按简支板考虑耐火时,预应力筋耐火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耐火极限可取1.5h;按连 23 续板考虑耐火时,预应力筋耐火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耐火极限可取1.5h。
计算耐火保护层厚度时,宜包括抹灰粉刷层在内。
5.7.4施加预应力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不宜低于设计值的75%。
5.7.5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con不应大于0.75fptk,且不应小于0.4fptk;当要求部分抵消由于应力松弛、摩擦、钢筋分批张拉以及预应力筋与张拉台座之间的 温差等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时,张拉控制应力限值可相应提高0.05fptk。
5.7.6预应力筋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mm,不宜大于15.2mm。
5.7.7先张法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其公称直径的2.5倍和混凝土粗骨 料最大粒径的1.25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应力钢丝,不应小于15mm;三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0mm;七股钢绞 线,不应小于25mm。
当混凝土振捣密实性具有可靠保证时,净间距可放宽为最 大粗骨料粒径的1.0倍。
5.7.8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单层双向配筋,单向配筋率(按叠 合层截面计算)不应小于0.2%,当叠合层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0mm时,可采 用双层双向配筋。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叠合层钢 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入支座内。
5.7.9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叠合板按连续板设计时,负弯矩区受力钢筋最小 配筋率(按叠合构件全截面计算)及钢筋锚固长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当考虑支座处叠合层对楼板耐火极限的有利 作用时,支座负弯矩钢筋若采用分离式布置,钢筋截断位置至支座边长度不应小 于l/3;当考虑支座处叠合层对楼板振动舒适度的有利作用时,对负弯矩区配筋 无特殊要求。
5.7.10当叠合层混凝土强度小于C40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与叠合层接触的表 面应做成凹凸差不小于2mm的粗糙面。
5.7.1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侧边键槽拼缝宜采用密拼的构造形式(图5.7.11)。
拼缝上口宽度bj不宜小于20mm。
bj
4 32
1 图5.7.11侧边拼缝构造形式24 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2—板间灌缝;3—锯齿边;4—叠合层(若需要) 5.7.1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侧边不宜伸进混凝土梁、剪力墙或钢梁翼缘内。
5.7.1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侧可采用图5.7.12-1~图5.7.12-4所示连接形式。
叠合层厚度 ≥212 两端进行可靠锚固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可用叠合层内梁纵筋替代) ≥212 两端进行可靠锚固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可用叠合层内梁纵筋替代) 叠合层厚度 ≥LaE ≥6@800 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且应在板面开槽,将钢筋嵌入槽内,开槽宜避开跨中区域,尽量分布于板端1/4跨度范围内 板边位置 ≥6@800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且应在板面开槽,将钢筋嵌入槽内,开槽宜避开跨中区域,尽量分布于板端1/4跨度范围内 图5.7.12-1板侧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 ≥212 两端进行可靠锚固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212 两端进行可靠锚固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叠合层厚度 叠合层厚度 ≥6@800 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且应在板面开槽,将钢筋嵌入槽内,开槽宜避开跨中区域,尽量分布于板端1/4跨度范围内 ≥LaE 板边位置 ≥6@800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且应在板面开槽,将钢筋嵌入槽内,开槽宜避开跨中区域,尽量分布于板端1/4跨度范围内 ≥212 两端进行可靠锚固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叠合层厚度 图5.7.12-2板侧与钢梁连接节点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叠合层厚度 ≥LaE ≥6@800 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且应在板面开槽,将钢筋嵌入槽内,开槽宜避开跨中区域,尽量分布于板端1/4跨度范围内 板边位置 ≥6@800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且应在板面开槽,将钢筋嵌入槽内,开槽宜避开跨中区域,尽量分布于板端1/4跨度范围内 图5.7.12-3板侧与剪力墙连接节点 25 ≥LaE叠合层厚度 ≥LaE h 叠合层厚度 ≥212 两端进行可靠锚固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412 两端进行可靠锚固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8@200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LaE板边位置 ≥6@800 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且应在板面开槽,将钢筋嵌入槽内,开槽宜避开跨中区域,尽量分布于板端1/4跨度范围内 ≥6@800 不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且应在板面开槽,将钢筋嵌入槽内,开槽宜避开跨中区域,尽量分布于板端1/4跨度范围内 图5.7.12-4板侧与砌体墙连接节点 5.7.1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端应有堵头,堵头深度宜为50~100mm。
当预应力 混凝土空心板板端承受上部竖向结构构件局部压力时,堵头深度不应小于竖向结 构构件支承在空心板端长度b和楼板厚度h之和,且不应小于100mm(图5.7.14)。
当空心孔洞配有钢筋时,堵头深度尚不应小于钢筋锚固长度。
堵头至板端范围内 空心孔洞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灌密实,当承受上部竖向结构 构件局部压力时,尚应验算局压承载力。
竖向结构构件空心板板孔堵头 bh 叠合层 空心板混凝土灌孔水泥砂浆 图5.7.14孔端承受上部竖向结构构件局部压力堵头示意图b—竖向结构构件支承在空心板端长度,h—楼板厚度 5.7.15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端支承长度α0不宜小于L/180和50mm的较大值。
5.7.1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端支承长度α0满足第5.7.15条要求时,可采用图5.7.16-1~图5.7.16-4所示连接形式。
有叠合层时,沿板跨方向配置的拉结抗剪钢筋可按构造配置在板间灌缝处;无叠合层时,沿板跨方向配置的拉结抗剪钢筋应计算确定,抗震设防烈度大于7度时,尚应将部分拉结抗剪钢筋布置于板孔内,并不应小于拉结抗剪钢筋总数的1/2。
26 叠合层厚度 ≥212 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可用叠合层内梁纵筋代替) ≥max(LaE,1000) ≥max(LaE,1000) 空心板 ≥8@1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板孔堵头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可用叠合层内梁纵筋代替) ≥max(LaE,1000) 空心板混凝土灌孔水泥砂浆或塑胶垫片α
0 ≥max(LaE,1000) 叠合层厚度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可用叠合层内梁纵筋代替) ≥max(LaE,1000)板孔堵头 空心板 ≥LaE 混凝土灌孔水泥砂浆或塑胶垫片 ≥8@1200α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212 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可用叠合层内梁纵筋代替) ≥max(LaE,1000)板孔堵头 板边位置 叠合层厚度 叠合层厚度 空心板 ≥8@1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板孔堵头钢筋混凝土或角钢支承采用角钢应确保防火防腐性能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max(LaE,1000) 空心板混凝土水灌泥孔砂浆或塑胶垫片 α
0 水泥砂浆或塑胶垫片 空心板混凝土灌孔 ≥LaE 板边位置 ≥8@1200α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0 钢筋混凝土或角钢支承 采用角钢应确保防火防腐性能 图5.7.16-1板端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 ≥max(LaE,1000) 叠合层厚度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max(LaE,1000)板孔堵头 叠合层厚度 空心板 ≥8@1200 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α
0 板孔堵头 空心板混凝土灌孔水泥砂浆或塑胶垫片 空心板 ≥La
E 混凝土灌孔α0水泥砂浆或塑胶垫片 板边位置 ≥8@1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max(LaE,1000) ≥max(LaE,1000) 空心板 ≥8@1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板孔堵头 空心板混凝土灌孔 预埋钢板 叠合层厚度 叠合层厚度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max(LaE,1000)板孔堵头 空心板 混凝土灌孔预埋钢板 ≥LaE ≥8@1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板边位置 27 ≥8@1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max(LaE,1000) 空心板角钢支承梁高较矮时,可取消角钢,支承在下翼缘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max(LaE,1000) 空心板板孔堵头≥8@1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8@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LaE 叠合层厚度叠合层厚度 ≥max(LaE,1000)板孔堵头 空心板水泥砂浆或塑胶垫片α
0 ≥8@1200 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板孔堵头 塞焊α
0 空心板 水泥砂浆或塑胶垫片 角钢支承梁高较矮时,可取消角钢,支承在下翼缘 图5.7.16-2板端与钢梁连接节点 叠合层厚度≥LaE 叠合层厚度 ≥max(LaE,1000) 空心板混凝土灌孔水泥砂浆α
0 ≥4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8@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max(LaE,1000)板孔堵头 空心板 ≥LaE 混凝土灌孔水泥砂浆 ≥8@1200α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板边位置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max(LaE,1000) 空心板板孔堵头≥8@1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max(LaE,1000) 空心板板孔堵头≥8@1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LaE叠合层厚度 ≥LaE叠合层厚度 叠合层厚度叠合层厚度 ≥max(LaE,1000) 空心板混凝土灌孔水泥砂浆或塑胶垫片α角钢支承
0 ≥4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混凝土灌孔 角钢支承 ≥max(LaE,1000)板孔堵头 空心板 ≥LaE 水泥砂浆或塑胶垫片 ≥8@1200 α
0 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板边位置 图5.7.16-3板端与剪力墙连接节点 ≥max(LaE,1000) 空心板混凝土灌孔α0水泥砂浆≥8@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4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水泥砂浆 ≥max(LaE,1000)板孔堵头 空心板 ≥LaE 混凝土灌孔α
0 ≥8@1200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8@200 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板边位置 图5.7.16-4板端与砌体墙连接节点 28 5.7.1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端支承长度α0不满足第5.7.15条要求时,应采取有效拉结措施(图5.7.17),且应满足以下要求: 1板端灌孔深度不应小于300mm,当有配筋时尚不应小于钢筋锚固长度;2有叠合层时,应在不少于总数1/4的板孔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的拉结钢筋;3无叠合层时,应在不少于总数1/2的板孔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的拉结抗剪钢筋,拉结抗剪钢筋数量应满足计算要求。
≥2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 ≥max(LaE,1000) ≥max(LaE,1000) 板孔堵头纵筋≥212 横筋6@200 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混凝土灌孔水泥砂浆 α
0 叠合层厚度叠合层厚度 ≥412两端进行可靠锚固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水泥砂浆 ≥max(LaE,1000)板孔堵头 混凝土灌孔 ≥LaE 板边位置 纵筋≥212 α
0 横筋6@200 无叠合层时,应计算确定 图5.7.17支承长度不满足要求时拉结措施示意图 5.7.18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墙板与主体结构可采用图5.7.18-1~图5.7.18-2所示连接 形式。
调整连接件后贴橡胶密封条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墙板橡胶垫片 建筑密封胶 挡板预应力空心楼板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墙板 承重连接件 承重连接件 (a)中部节点 (b)顶部节点 图5.7.18-1预应力空心墙板与钢梁连接节点 29 地坪埋件建筑室内标高 地坪C15素混凝土凿毛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墙板 调整铁片(安装用)橡胶密封条建筑密封胶10mm厚砂浆找平层 建筑室外标高 地基梁 梁顶标高 图5.7.18-2预应力空心墙板底部节点 30 6构件生产、检验、存放与运输 6.1一般规定 6.1.1构件生产前应编制生产方案,包括材料要求、生产组织与计划、生产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与检验要求、成品保护措施、运输堆放措施等内容。
6.1.2构件生产应以加工图设计文件为依据,生产单位应对加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工艺性审查,当需要修改加工图设计文件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6.1.3加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 1构件的模板图、配筋图及各种预埋件的细部构造图等;2构件脱模、翻转、吊装等相关内容及验算文件;3吊点受力验算书。
6.1.4构件生产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并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6.1.5混凝土原材料应按品种、数量分别存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和掺合料应存放在密封、干燥、防止受潮的筒仓内。
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原材料不得混仓;2砂、石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并应有防混料、防尘和防雨措施;3外加剂应按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种分别存放,并有防止沉淀等措施。
6.1.6构件混凝土成型前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项目应包括:1预应力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2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预埋件(包含预埋线盒和管线等)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4预应力筋及其锚具、连接器和锚垫板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
6.1.7构件制作完成后,外露金属件的防腐、防锈处理应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规定。
6.1.8不合格品应在显著位置标记不合格标志,应与合格品分区、单独存放,并集中处理,处理结果应有相应资料备查。
6.2生产 6.2.1预应力筋应检查合格后进行下料和安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应力筋表面不应有油污,不应严重锈蚀;2预应力筋的牌号和规格应与设计图纸要求一致。
31 6.2.2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根据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和外露长 度等因素经计算确定。
首次使用时,下料长度应经试验校准,符合要求后方可成批下料; 2预应力筋应使用砂轮锯或切断机等机械方法切断,不应采用电弧或气焊切断。
6.2.3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考虑预制构件受力特点、生产方便及操作安全等因素确定张拉顺序;2宜采用多根预应力筋整体张拉方式;单根张拉时应采取对称和分级方式,按照校准的张拉力控制张拉精度,并以预应力筋的伸长值作为校核;3预应力筋张拉时,应从零拉力加载至初拉力后,量测伸长值初读数,再以均匀速率加载至张拉控制力;4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5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应对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设计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6.2.4预应力筋放张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采用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或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筋的先张法构件,尚不应低于30MPa;2放张前,应将限制构件变形的模具拆除;3宜采取缓慢放张工艺进行整体放张;4对受弯或偏心受压的预应力构件,宜先同时放张预压应力较小区域的预应力筋,再同时放张预压应力较大区域的预应力筋;5单根放张时,应分阶段、对称且相互交错放张;6放张后,预应力筋的切断顺序,宜从放张端开始逐次切向另一端。
6.2.5吊点形式、位置及数量应严格按照构件加工图设计文件制作、安装和设置。
如有变化调整应重新验算。
6.2.6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
6.2.7混凝土成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成型前,预埋件及预留钢筋的外露部分宜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2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大于600mm,并应均匀摊铺; 32 3混凝土成型应连续进行;4混凝土从出机到成型完毕的延续时间,气温高于25℃时不宜超过60min,气温不高于25℃温时不宜超过90min。
6.2.8采用塑性混凝土时,混凝土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振捣方式成型。
振捣设备应根据混凝土的品种、工作性、预制构件的规格和形状等因素确定,并应制定振捣成型操作规程;2当采用振捣棒时,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不应碰触钢筋骨架和预埋件;3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具有无漏浆、变形或预埋件移位等现象,如有偏差应采取措施及时纠正;4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宜对表面进行抹平提浆,做二次抹面处理。
6.2.9预制构件粗糙面成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合部位的粗糙面宜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拉毛处理;2粗糙面的凹凸差不应小于2mm。
6.2.10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构件制作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应少于一次;3每批(次)制作试件不应少于3组。
其中同条件养护试件2组,判断其强度是否满足构件放张和出厂要求;标准养护试件1组,评定其强度是否合格。
还可根据预制构件生产和施工要求增设同条件试件,检验强度作为工序转换的依据;4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其强度评定混凝土试块应随同构件蒸养后,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
构件脱模起吊、预应力放张的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其养护条件应与构件生产中采用的养护条件相同;5除设计有要求外,预制构件出厂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6.2.11生产单位应根据地区气候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构件及其养护方法编制养护方案,建立养护记录和养护台账。
6.2.12生产单位应根据构件特点和生产任务量选择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加养护剂或加热养护等养护方式。
6.2.13加热养护工艺应通过试验确定,宜采用加热养护温度自动控制装置,且宜符合下列规定: 33 1加热养护可选择蒸汽加热、电加热或模具加热等方式;2在常温下预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h;3升、降温速度不宜超过10℃/h;4最高养护温度不宜超过70℃;5构件在撤除养护措施前,应进行温度测量,当构件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大于20℃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6.2.1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养护完成后应使用专用切割机具进行分割,分割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6.2.15标识可采用文字形式进行标注,应包括构件编号、项目名称、厚度、长度、预应力配筋、重量、使用部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次)、检验合格章等信息。
6.2.16除标识外还应采用编码,且具有唯一性,其中应包含项目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构件的基本信息,还应包含构件的生产信息。
编码宜采用二维码或RFID芯片等方式,方便构件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并为建造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
6.3检验 6.3.1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应控制为±5%。
6.3.2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以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的允许偏差应控制为±6%,否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
6.3.3预应力筋放张前,应对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
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达到配套锚固产品技术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且不应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2对采用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或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筋的先张法构件,不应低于30MPa。
6.3.4预制构件上的预埋件、预留插筋、预留孔洞、预埋管线等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3.5预埋件用钢材及焊条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埋件加工偏差应符合表6.3.5-1的规定。
34 表6.3.5-1预埋件加工允许偏差 项次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以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 1预埋件锚板(墩头)的边长
0,-5 用钢尺量测
2 预埋件锚板的平整度
1 用直尺和塞尺量测 长度3锚筋间距偏差 10,-5±10 用钢尺量测用钢尺量测 6.3.6预应力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抽查各类型构件总数的10%,且不少于3个构件,每 个构件不应少于5处; 2定位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6.3.5-2的规定,其合格率应达到90% 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3定位控制点的水平位置偏差应不大于10mm。
表6.3.5-2预应力筋定位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构件截面高(厚)度(mm) 允许偏差(mm) H≤300±
5 300<H≤1500±10 检验方法(以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尺量 6.4存放 6.4.1生产单位、施工单位应于构件存放前制定合适的存放方案。
6.4.2存放场地宜为混凝土硬化地面或经人工处理的自然地坪,满足平整度和承载力要求,并应有排水措施。
6.4.3存放场地宜设置在垂直运输机械有效起重范围内且不受其他工序施工作业影响的区域,场地内应设置内部和外部通道。
运输车入场道路,应满足预制构件的运输要求。
卸放、吊装工作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并应有满足预制构件周转使用的场地。
6.4.4存放库区应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分区管理。
6.4.5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照产品品种、规格型号、检验状态分类存放,产品标识应明确、耐久,预埋吊件应向上,标识应向外; 2应合理设置垫块支点,确保预制构件存放稳定;3与清水混凝土面接触的垫块应采取防污染措施; 35 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多层叠放时,每层构件间的垫块应上下对齐;宜平放,叠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m;长期存放时,应采取措施控制预应力构件起拱值和翘曲变形。
6.4.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采用相应成品保护措施。
6.5运输6.5.1应结合本地区交通条件及相关交通法律法规,编制运输方案。
6.5.2对于常规养护的构件,其运输出厂时混凝土强度实测值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蒸汽养护的构件其强度应达到100%。
运输时动力系数宜取1.5。
6.5.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运输过程中应做好安全和成品防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构件的规格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2对于超高、超宽、超长和形状特殊的构件的运输应制定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运输时宜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1)设置柔性垫片避免构件边角部位或链索接触处的混凝土损伤;
(2)与清水混凝土面接触的垫块用塑料薄膜包裹,避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外观污染;
(3)装箱运输时,箱内四周采用木材或柔性垫片填实,并保证支撑牢固。
4应根据构件特点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托架、靠放架、插放架应进行专门设计,并进行强度、稳定性和刚度验算。
6.5.4宜采用水平运输方式;叠放不宜超过6层。
6.5.5场内运输宜设置循环线路,运输车辆应满足构件尺寸和载重要求。
6.5.6装卸构件时应考虑车体平衡,应采取防止构件移动或倾倒的绑扎固定措施。
36 7构件施工 7.1一般规定 7.1.1施工前相应人员应熟悉图纸,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应根据施工特点和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转运路线、道路条件及吊装方案等作出规定,并经过审查批准后施工。
7.1.2施工作业人员组成及技术水平应满足施工的需要。
施工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具备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应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7.1.3施工前,应向现场作业人员逐项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教育。
7.1.4安装施工前,应确认已施工的主体结构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或《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以及相关规程的规定,并应确认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混凝土强度及预制构件和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等符合设计及相关要求。
7.1.5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验算。
验算时应将构件自重乘以相应的动力系数:构件吊运、运输时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宜取1.2。
当有可靠经验时,动力系数可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和安全要求适当增减。
施工验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
7.1.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施工现场,应满足起吊、堆放、运输等要求,防止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破损、丧失稳定等情况的发生。
7.2机械设备和吊具、防护系统 7.2.1安装施工前,应复核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的有关规定,检查复核吊装设备及吊具处于安全操作状态,并核实现场环境、天气、道路状况等满足吊装施工要求。
7.2.2防护系统应按施工方案进行搭设、验收,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工具式外防护架应试组装并全面检查,附着在构件上的防护系统应复核其与吊装系统的协调; 2防护架应经计算确定;3高处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设施,宜采用工具式操作架进行安装作业。
37 7.2.3施工单位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重量和作业半径等要求选择吊具和起重设备,宜采用标准化、模数化吊具,所采用的吊具和起重设备及其操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
7.2.4新购、大修、改造以及停用1个月以上的机械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验。
机械设备和吊具进场时,应检查各项入场资料,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的相关规定。
7.3测量定位 7.3.1施工测量前,应收集测量资料,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明确施工要求,制定施工测量方案。
7.3.2安装施工前,应进行测量放线、设置构件安装定位标识。
测量放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的有关规定。
7.3.3每层应设置不少于2个引测高程控制点,每层楼面轴线垂直控制点不应少于4个。
控制轴线投测至楼层后,应在结构平面上按闭合图形对投测轴线进行校核。
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层上的其他测设工作;否则,应重新进行投测。
7.3.4混凝土构件安装位置线应由控制线引出,混凝土构件应设置不少于2条安装位置线。
7.3.5混凝土构件安装前,应在已完结构上弹出安装控制线及标识。
7.3.6施工测量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的相关规定。
7.4起吊和安装 7.4.1起吊和安装作业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组织进行流水施工。
7.4.2起吊和安装作业应按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作业,不得更改。
7.4.3起吊前,应按设计图纸核对其型号及长度,并宜在待铺设部位注明型号及长度。
7.4.4起吊用钢丝绳、吊装带、卸扣、吊钩等吊具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等参数经验算或试验进行配置,并应在其额定范围内使用。
7.4.5正式起吊作业前,应按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试吊,验证吊装参数。
7.4.6起吊和安装作业时宜选择预埋的吊点。
无预埋吊点时,应经计算确定吊点位置。
应保证吊具连接可靠,应采取保证起重设备的主钩位置、吊具及构件重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的措施。
38 7.4.7起吊和安装作业时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对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宜采用梁式吊具。
7.4.8起吊和安装作业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上应设置缆风绳控制就位,保证就位平稳。
7.4.9完成起吊就位后,应及时校准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与吊具的分离应在校准定位及临时固定措施安装完成后进行。
7.4.10吊装时应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进行成品保护,采用有效措施保护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避免污染以及损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支承在梁上之后,在板边缘位置宜贴泡沫胶带,或在板边缘与梁或墙之间设置厚度不大于30mm的坐浆或垫片,以防止漏浆和保证板端均匀受力。
7.4.1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安装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前应检查支座、支撑架顶面标高和平整度,并检查结合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之间的接缝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宜采用撬棍或千斤顶进行调整; 3临时独立支撑应在叠合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7.4.1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宜设置板端支撑,当设计支承长度α0满足5.7.15条时,可不设置板端支撑;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是否设置跨中支撑。
如设置支撑,上下各层应对齐,且底部宜设垫板。
7.4.1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安装完毕后,可进行水电管线的敷设与连接工作。
为便于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吊装前宜将相应的预留洞口按设计要求开孔开洞;未经设计允许不得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切割、开洞。
7.4.14临时支撑拆除时,叠合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板跨度不大于8m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值的75%;2当板跨度大于8m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值的100%。
7.4.15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并应避免单块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
7.4.1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相邻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应对相邻部位平整度、高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
7.4.1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调整完成后,接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进行灌缝处理。
灌缝前应清理接缝,接缝表面应洒水湿润;灌缝宜一次操作灌满整个 39 高度;冬期施工时,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接缝处积雪和结冰。
灌缝材料强度小于10MPa时,板面上不得进行任何施工作业。
7.5连接7.5.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后浇混凝土节点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的顺序施工。
7.5.2当按照设计要求需要设置后浇板带时,板带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板带宽度小于200mm,可采用吊模现浇;板带宽度不小于200mm,应采用下部支模现浇。
7.5.3后浇板带采用支模现浇时,模板宜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接缝部分及与定型模板接缝处均应采用可靠的密封措施,保证接缝平顺和不漏浆。
7.5.4后浇板带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各种预埋管槽线盒位置偏移。
管线连接处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浇筑和振捣时,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采用有效措施防止模板、相连构件、钢筋、预埋件移位。
7.5.5浇筑后浇板带混凝土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均匀铺开,防止局部堆积,施工可变荷载不应大于1.5kN/m2。
7.5.6后浇板带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不应移动预埋件的位置,且不得污染预埋件表面。
7.5.7后浇板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养护可采用直接浇水、覆盖塑料薄膜等方式。
养护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天。
7.6预埋预留施工7.6.1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预埋预留。
7.6.2应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上标识出机电管线、吊挂件、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位置。
机电管线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若布置于叠合层中时,叠合层厚度不足,可预埋于板肋之间或预穿于预留孔洞中。
预留孔洞的布置应避开预应力筋,若无法避开时,应由设计确认。
7.6.3预埋预留设置完成后应采取固定或防污染措施,保证浇筑叠合层混凝土时其不变形移位或不受污染。
7.7叠合层施工 40 7.7.1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前,应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叠合层内钢筋(含拼缝防裂钢筋等),宜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上标识出钢筋的位置,并根据钢筋间距弹线绑扎;上部受力钢筋带弯钩时,弯钩向下摆放,应保证钢筋搭接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在绑扎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局部构件堆载过大;完成后,应对钢筋布置进行逐项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叠合层混凝土。
7.7.2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前,应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表面清扫干净并浇水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当气温低于5℃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有关冬期施工的相关规定。
7.7.3后浇带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留设和处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相关规定。
7.7.4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可采用洒水养护、覆盖塑料薄膜养护等方式,养护持续时间不得少于7天;且宜对板支座处叠合层混凝土进行切缝处理。
41 8质量检验和验收 8.1一般规定 8.1.1原材料及配件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约定进行进厂检验。
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将采购的同一厂家同批次材料、配件及半成品用于生产不同工程的预制构件时,可统一划分检验批; 2获得认证的或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及配件,进厂检验时检验批的容量可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扩大一倍。
扩大检验批后的检验中,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应按扩大前的检验批容量重新检验。
8.1.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生产应由生产单位进行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之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管理标准》JG/T565的相关规定。
8.1.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安装、钢筋、叠合层混凝土等分项工程应由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
8.1.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当设计文件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8.1.4的规定。
项号
1 露筋 2孔洞、疏松、夹渣
3 蜂窝
4 裂缝
5 外表缺陷 42 表8.1.4预应力空心板外观质量 项目 主筋副筋 质量要求 不应有不宜有 检验方法观察 任何部位 不应有 观察 支座预应力筋锚固部位跨中板顶其余部位板底裂缝 板面纵向裂缝肋部裂缝 支座预应力筋挤压裂缝 板面横向裂缝板面不规则裂缝 板底表面 不应有 观察 不宜有 观察 不应有观察 不宜有 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0mm 不应有 观察和用尺、刻度放大镜量测观察
6 外形缺陷 板顶、板侧表面任何部位 不宜有 不宜有 观察
7 外表沾污 任何部位 不应有 观察 注1:露筋指板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
注2:孔洞指混凝土中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的孔穴;疏松指混凝土中局部密实;夹渣指混 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注3:蜂窝指板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的缺陷。
注4:裂缝指伸入混凝土内的缝隙。
注5:外表缺陷指板表面麻面、掉皮、起砂和漏抹等缺陷。
注6:外形缺陷指板端头不直、倾斜、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和疤瘤等缺陷。
注7:外表沾污指构件表面有油污或其他粘杂物。
注8:对表8.1.4中不影响结构性能及安装使用性能的外观质量缺陷,允许采用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及时修补。
8.1.5检验要求和实验方法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8.2成品检验 8.2.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的要求。
8.2.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除设计有专门要求外,进场时可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如需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检验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2允许出现裂缝时进行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检验;不允许出现裂缝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和抗裂检验; 3如有可靠应用经验时,可只进行裂缝宽度、抗裂和挠度检验;4如多个工程共同使用时,结构性能检验可共同委托,其结果对多个工程共同有效。
如不做结构性能检验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驻厂监督生产过程; 43 2当无驻厂监督时,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其主要受力钢筋数量、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等进行实体检验。
8.2.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粗糙面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8.2.4预制构件成品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类型构件,不超过1000个为一批,每批应抽查构件数量的5%,且不应少于3个; 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8.2.4的规定。
3施工过程中临时使用的预埋件,其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可放宽2倍。
表8.2.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检查项目次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以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 1长度±10用尺量两端及中部,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 2规格尺寸 34 5外形 67 1.2m标准板宽度 <1.2m非标准板 厚度对角线差 下表面平整度 侧向弯曲扭翘
0,-10±10±56
3 L/750且≤20L/750 用尺量两端,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 用尺量板四角和四边中部位置共8处,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在构件表面,用尺量测两对角线的长度,取其绝对值的差值用2m靠尺沿宽度方向紧靠在构件表面上,用楔形塞尺量测靠尺与表面之间的最大缝隙。
沿长度方向取五个部位测量,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 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 四对角拉两条线,量测两线交点之间的距离,其值的2倍为扭翘值
8 保护层厚度 +
5,﹣3用尺量 9上表面粗 10糙度 深度面积占比 ≥
2 用尺量 ≥80%用尺量 44 中心线位置偏 预埋钢 差 11板平面高差 中心线位置偏 12 预埋螺 移 预埋 栓 外露长度部件 在构件平面的 水平方向中心 预埋线 位置偏差 13 盒、电盒 与构件表面混凝土高差 预留14孔 中心线位置偏移孔尺寸 50,-5 2+10,-5 10
0,-55±
5 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用尺紧靠在预埋件上,用楔形塞尺量测预埋件平面与混凝土面的最大缝隙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用尺量 用尺量 用尺量 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处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尺寸,取其较大值 15预应力筋与空心板内孔净间距 +5,0用尺量测板端面 预应力筋在板宽方向的中心位置 16 与规定位置的偏差 17 板端预应力筋回缩值 18 内孔间净距 注:L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标志长度。
<10 用尺量测板端面 -3(单根)-2(平均) ±
3 用尺板端面测量 尺量,沿截面横向测量所有孔间净距,取其偏差较大值 8.3进场验收 8.3.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可按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并且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若干检验批: 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进场按同一生产单位、同一进场时间、同一构件类型每1000件划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件的也划为一个检验批; 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安装施工检验批根据现场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45 8.3.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本规程8.1.4条确定。
(一)主控项目8.3.3专业企业生产的构件,进场时应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核对预制构件上标明的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编号、生产日期和出厂质量验收标志。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或质量验收记录。
8.3.4外观质量应符合表8.1.4的规定,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对已经出现的外观质量问题,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8.3.5预埋件、插筋、套筒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标准图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
(二)一般项目8.3.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检查数量:同一类型构件,不超过100件为一批,每批抽查数量为5%且不少于3件。
检验方法:量测,详见表8.4.5。
8.4安装验收 (一)主控项目8.4.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临时固定措施应符合设计、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方案、施工记录或设计文件。
8.4.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安装就位时,外观质量应符合表8.1.4的规定,主要传力部位不应出现影响结构性能和构件安装施工的严重尺寸偏差。
46 对已出现外观质量不符合规定和严重尺寸偏差的构件,应拆除并吊回地面,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处理合格后才能再次吊装施工。
安装宜与主体结构同步进行,可在安装部位的主体结构验收合格后进行,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8.4.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安装完成后,外观质量应符合表8.1.4的规定。
对已出现的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8.4.4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当其混凝土或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以及构件未完成调整达到容许误差范围内时,不应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在材料强度不小于10MPa或24h后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混凝土同条件试件强度报告。
(二)一般项目8.4.5现场安装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4.5要求。
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同一检验批内,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查方法:观察及尺量检查。
表8.4.5安装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构件中心线对轴线的位置 板 构件标高 构件底面或顶面 板端面 相邻构件平整度 板底面 抹灰不抹灰 板支承长度 板 支座、支垫中心位置 板 相邻平板下表面高低差 板 拼缝宽度 板侧 允许偏差(mm)
5 ±5553 ±510≤5±
5 检验方法钢尺量测水准仪和钢尺检查 钢尺、塞尺量测 钢尺量测钢尺量测钢尺量测钢尺量测 47 8.5钢筋与叠合层混凝土验收(一)主控项目 8.5.1在浇筑叠合层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和连接接头位置以及预埋件数量、位置等。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8.5.2叠合层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执行。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8.5.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二)一般项目8.5.4施工缝和后浇带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8.5.5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施工质量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执行,并应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记录。
8.5.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关工序和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合格;2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3观感质量验收应合格。
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专门的技术处理,然后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48 9安全与环境保护 9.1一般规定 9.1.1生产和施工作业应执行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9.1.2生产和施工企业应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提出应对处理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9.2生产和施工安全管理 9.2.1构件起吊前应设置安全警戒区域,严禁非操作人员人内。
严禁在已吊起的构件下方或起重臂旋转范围内作业或行走。
9.2.2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防滑鞋、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高处作业佩挂安全带应严格遵守高挂低用。
高空作业的各项安全措施经检查不合格时,严禁高空作业。
9.2.3构件应采用垂直吊运,严禁采用斜拉、斜吊。
9.2.4在吊装回转、俯仰吊臂、起落吊钩等动作前,应鸣声示意。
一次宜进行一个动作,待前一动作结束后,再进行下一动作。
9.2.5吊起的构件不应长时间悬挂在空中,应采取措施及时将重物降落到安全位置。
9.2.6吊运过程应平稳,构件应水平或垂直,不应有大幅度摆动,不应突然制动。
回转未停稳前,不应做反向操作。
9.2.7采用抬吊时,应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构件重量不得超过两机额定起重量总和的75%,单机载荷不得超过额定起重量的80%。
两机应协调起吊和就位,起吊的速度应平稳缓慢。
9.2.8对吊装中未形成空间稳定体系的部分,应采取有效的临时固定措施。
9.2.9永久固定的连接,应经过严格检查,并确认构件稳定后,方可拆除临时固定措施。
9.2.10起重设备及其配合作业的相关机具设备在工作时,应指定专人指挥。
对混凝土构件进行移动、吊升、停止、安装时的全过程应用远程通讯设备进行指挥,信号不明不应起动。
49 9.2.11吊车吊装时应观测吊装安全距离、吊车支腿处地基变化情况及吊具的受力情况。
9.2.12结构现浇部分的模板支撑系统不应利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临时支撑系统作为支点。
9.2.13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和零配件等,应采取防坠落措施,严禁上下抛掷。
9.2.14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9.3职业健康安全 9.3.1应执行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9.3.2应制定用电安全、设备安全、生产操作安全、运输、吊装、堆放安全、消防安全等管理制度。
9.3.3安全、职业健康设施等应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9.3.4应按标准分析评价危险源,根据评价情况落实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并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9.4环境保护 9.4.1环境保护措施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
9.4.2构件生产过程中应遵守如下要求: 1生产单位应加强对工业废渣废水的管理,厂区应设置污水池和排水沟。
废水、废渣应处理,严禁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 2生产过程产生的粘结剂、稀释剂等易燃、易爆化学制品废弃物应及时收集送至指定储存器内,按规定回收,严禁未经处理随意丢弃和堆放; 3生产期间,应保持车间整洁,防止粉尘污染;4生产期间,噪声控制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有关规定;5夜间生产,应防止光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9.4.3构件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辆整洁,防止对道路的污染,减少道路扬尘。
9.4.4施工过程中应遵守如下要求: 50 1施工项目部应制订施工环境保护计划,落实责任人员,并组织实施。
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效果,宜进行自评估; 2施工过程中,对于报废构件,应进行分类、统计和回收处理;3施工过程中,应对材料搬运、施工设备和机具作业等采取可靠的降低噪声措施。
施工作业在施工场界的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有关规定;4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设备和机具维修、运行、存储时的漏油,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不得直接污染土壤、污染预制构件。
漏油应统一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1 本规程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么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52 引用标准名录 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5《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6《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7《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20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1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GB/T14040-20071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15《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T50083-2014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17《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201418《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1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2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2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1424《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2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26《挤压成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JG/T520-201827《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管理标准》JG/T565-201828《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T/CECS10132-202129《SP预应力空心板(技术手册)》99ZG408(附册一)-200230《SP预应力空心板》05SG408-2005 53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应用技术规程 CECSXXX:202X条文说明 54 编制说明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应用技术规程》(CECSXXX:202X),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202X年XX月XX日以第XXX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程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认真总结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试验取得了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55 目次 1总则................................................................................................................58
2术语和符号....................................................................................................59 2.1
术语.........................................................................................................59
2.2符号.........................................................................................................59
3基本规定........................................................................................................60
4材料................................................................................................................61
4.1混凝土.....................................................................................................61
4.2钢筋.........................................................................................................61
4.3其它材料.................................................................................................61
5结构分析与设计............................................................................................62
5.1一般规定.................................................................................................62
5.2作

标签: #cpm #全身 #上证指数 #要多 #金色 #金色 #多少钱 #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