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声声茶茶韵韵,cathy怎么读

cathy 6
10百花台 shuxiaoq@ 工夫茶话 茶茶声声茶茶韵韵 这么一个题目,一文友觉得不通。
他说茶韵是对的,因为茶是饮品,喝之有味,文雅人就用韵味表述;茶声是什么?无法理解。
我说,本文不说茶味,我所说的韵是情韵。
喝茶时,茶座中的友情、亲情、韵致、气氛。
文友说这也行,但茶声就是你生造的词,不伦不类。
我不反驳,接通乡下油甘姐的电话,并使用免提功能,让文友也听清我们的对话。
“甘姐,二叔闲间的茶声有在响吗?” “早就无听着响了。
十几年前二叔搬去新楼住,这闲间就再无茶声响,怎么你不知呵。
” “甘姐,为何叫茶声呵?茶怎么有声?” “冲茶自然有声呵,烫杯洗杯能无声?二叔叫客人,食食食,请请请。
怎么无声?” “那是茶盘声、人声,乡里人怎么总说二叔闲间茶声响了,就是来客人了呢?” “鬼呀,问这个我就不晓。
作田人不比你们读书人会讲究。
听着茶 间在冲茶谈话,就说茶声,你不合耳就勿听。
” 挂了电话,我对文友说:“茶声不是我生造,是老百姓的创造。
我们说桨声,桨怎么有声?那分明是水声,木桨拍水发出声响,可称桨声,为何冲茶时引起各种声响不能叫茶声?” 文友干脆不回答,望着我怪笑,那意思是绝不赞同我的狡论。
其实,我写这个题目是有原因的。
近些年来,尤其最近潮州旅游业日见兴旺,潮文化的方方面面都被提及,在推介在弘扬。
网上、报上、电视上,见到许多有关工夫茶冲泡程序或规则的介绍,颇有把冲法规范化的味道。
心想:工夫茶在潮人日常生活中流行,向来比较随便,怎么冲怎么喝也各有各的风格,这才是工夫茶的活力,也构成生活的多彩。
我们的兴趣点应该落在喝茶人的不同风格、情调、气氛上面,怎么冲泡最好别规定(也规定不了)。
关于冲泡这一环节,潮人有“冲、扣、滴、物”等叫法。
冲茶之说最普遍,最大众,是茶文化中泡制文化的主旋律;扣茶, 最具阳刚之气的叫法。
一般在干体力活者之中流行。
往往见工地上的工人大哥满头大汗,对同伴大声招呼“:喂,扣泡茶了正来!”(冲泡茶喝后再来干活。
)那豪气十足几乎让人觉得他们非喝大碗茶不可;滴茶,这是工夫茶客中最书儒最优雅最具闲情逸致的一类人的泡茶态度,我疑心“韩信点兵”这口诀就是他们慢慢滴出来的。
几年前,香港亚洲电视台许百坚兄来潮拍摄旅游风光片,邀我帮着供应点素材,他看了我一篇散文《滴茶》最末一句“有闲来滴茶”,他说这一句最具神韵,后来被他用作片名。
是的,我同意他的说法;物茶,没这样说,往往是说“物二杯”之类。
街边小店,门口走过二位店主熟人,主人会邀其喝茶,对方就说:“好,物杯!”物,在潮人口语中是万能及物动词,什么都可以物,也不可散物。
喝杯茶叫物杯,是最基层潮人的习惯语,颇土,但地道,文雅人不用。
不过,现在在积极向文化靠拢的土豪中也还用它。
物来物去,十分习惯。
好了,这就是油甘姐口中的茶 声。
声传情,情藏韵。
这“冲、扣、滴、物”的不同茶声,显示着工夫茶的不同风格,体现了生活的多姿。
文友沉默了好久,问一句:“你写这些有什么用?”我说:没用。
劝你别干预。
你写文章讲究冲法也可以,有用;但为了更有用,过了头,想指导,有时反而妨碍生活。
三个茶杯一个品字,多少论者津津乐道,似乎要说这是茶文化之精髓。
奇怪,当年仓颉造这个品字,就是为后代潮州茶文化的兴起而设计?其实今日说三个杯一个品字,是文化人的牵强附会,你二人喝茶也三个杯?四个人在座也三个杯?我就不信二个杯四个杯就没了文化。
人民群众对自己生活内容和社会现象的表达没受到太多限制,从自己切身感受出发,往往具有创造性,比如扣茶、滴茶这么充满个性色彩的词语,决非文人能第一个表述;至于茶声,文友你就大不以为然,但乡间百姓已用了多年。
我有意把它写进题目来,绝非为标新立异,只求作为话题,希望文化人关注民间鲜活用语,向人民群众学习。
我与汪国真的一面之缘 □黄春宇 那天清晨,从微信朋友圈看到汪国真去世的消息,在评论时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同样的信息一个一个跳出来,我再一个一个地搜索质疑,直到从羊城晚报和央视等权威媒体看到同样的新闻,我才敢确认汪先生是真的走了。
读汪国真的诗,主要是在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那时的我只能从有限的几张报纸上偶尔看到,有时趁别人不注意就偷偷剪了下来,夹在笔记本里面。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生活上碰到挫折时翻出来读一读,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对未来也会信心百倍。
在如诗般美好的年华读到汪国真的诗,他就是我心中的缪斯。
在当时,他的名字是和席慕容并列的。
他的作品一经问世,就深受广大少男少女的喜爱,以至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一股“汪国真热”。
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调查“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汪国真名列第
一。
回忆几年前的人事,汪国真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印象中,汪先生不苟言笑,没有大牌架子。
在2010年金秋时节举办的“全国百名作家看白茶”中国散文年会笔会福鼎现场,我与汪国真有了一面之缘。
他额宽面善,身着经典的竖排条纹衬衫,显得特别精神干练。
与作家面对面开讲时,他不时增加互动环节,就大家关心的诗歌、散文进行实时交流。
对于签名合影,他 都来者不拒,笑容可掬,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
会上,他分享了在暨南大学求学期间开始发表诗歌的往事。
1979年4月13日,他的第一首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那首诗的第一节是这样的:晨练/天将晓/同学醒来早/打拳做操练长跑/锻炼身体好。
后来收到编辑的来信和两元的稿费,给了他继续创作诗歌的巨大鼓励,从此开始有意识地往各大报刊投稿,但是发表率并不高。
后来创作的《热爱生命》,表达了对生命、生活以及一切有意义的事的热爱,因而广为传颂,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大多耳熟能详,曾是1988年《读者文摘》和《青年文摘》的卷首语: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说起这首诗的创作过程,汪国真说实际上是用来鼓励自己的,回答了自己的一些困惑和疑问。
“那时我快到而立之年,事业上没成就,感情上没着落,对未来也比较迷茫,已经有一些紧迫感。
可能当时面临这种困惑的人很多,这首诗回答了人生很多重要问题。
” 平易直观,是汪国真的艺术根源。
从《热爱生命》中可以看到汪国真的文字干净利落,平易近 人。
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从中提炼出一种人所共知的哲理,这些哲理不晦涩不深奥,直白又不乏味,非常契合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审美,且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中学生读名家:热爱生命》一书中,精选他的诗和散文作品多篇,曾入选中学教材的散文《雨的随想》、《海边的遐思》、《我喜欢出发》,诗作《旅程》、《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热爱生命》等均收录其中。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青少年朋友能感受到快乐的人生历程、激越的生命情怀,敞开心灵的窗户,从迷惘中勇敢地走出来。
同样,《汪国真经典代表作》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俯视现实中的一切,所采取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不能不说是汪国真诗歌备受青年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
而所谓这种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不断探索,是汪国真的艺术追求。
2011年底,《汪国真诗书音画》出版,首次萃集汪国真诗书音画佳作,为读者呈现一个不一样的汪国真,诗/最真情的文字,书/最飘逸的风采,音/流自心底的韵律,画/充满灵气的丹青……2013年春,《诗情画意:汪国真·程亚杰·诗画》推出, 包括:诗予画一双美丽的翅膀、诗的情怀画的美妙———汪国真、程亚杰的“诗配画”在艺术史上共同构筑了一座震撼人们心灵的艺术圣殿、汪国真·程亚杰艺术经历、程亚杰简介、汪国真简介、汪国真诗程业杰画、小丑、红日、花仙子等。
2013年6月出版的《诗情于此终结:汪国真诗选(汉英对照)》,由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蒋隆国先生选取汪国真经典诗歌80首并翻译成英文,是首部汉英对照汪国真诗集。
蒋先生的英文译诗,采用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尊重汪诗歌原意而又不拘泥于此,对于广大青少年培养英语阅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前年,我在广州购书中心看到新上市的《青春正能量:打动千万年轻人心扉的汪国真诗文》,简朴大方的传统开本令我眼前一亮,爱不释手,马上就买了下来。
本想好好研读之后,在写点心得体会。
不想忙于杂务,疏于阅读,故一直束之高阁,实感惭愧。
今天翻出该书拜读,不禁唏嘘。
此前,汪国真的一些诗歌与散文还入选了中学生的课本与阅读书籍,在年轻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青春正能量》精选具有鼓励和正面能量的诗歌与散文,凸显了青春、成长等主题,鼓励年轻人积极向上。
今年4月,59岁的诗人汪国真走了。
他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乡贤林熙春 □林泽茂 尽职为民造福桑梓 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考中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湖南巴陵县县令。
他刚上任,十分关心民众的疾苦,经常到民间察看民情,倾听民意,当他知道当地百姓因为差役的繁重而苦不堪言时,于是他立即清理官衙那些不合理的“浮粮”(额外征收的钱粮)和税款,并全部豁免差役,把巴陵县治理得很有条理。
到了万历十四年,他到朝廷觐见皇帝回来之后,因为家里母亲去世而回家守孝。
守丧期满除服后,他赴朝廷吏部(人事管理部门)报告后被任为将乐县县令。
比照巴陵县来,将乐县的政务更多更繁重,但他并不畏怯,坦然担当。
在此期间,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修建学宫,为考试的举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建龟山祠,弘扬先贤美德。
将乐县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政治家杨时(学者称龟山先生)的家乡,他在朝野的声望均极高。
其居官清正廉洁、爱国恤民、不畏权势和力主抗金的精神为很多帝王所推崇,杨时卒后,南宋朝廷赠他左大中大夫、谥文靖,加封太师。
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敕立“龟山书院”,度宗御书匾额,赐祭田,春秋祭祀。
元代时诰封吴国公。
明太祖朱元璋时令重修将乐龟山书院。
明 孝宗弘治八年(1495)追封杨时为“将乐伯”,从祀孔庙。
万历十一年(1583年),朝廷下旨废除全国新创建的书院,龟山书院名列其中,翌年,即获纠正并重修。
万历十四年(1586),林熙春到将乐上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为杨时的清正廉洁和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所感动,常把他作为学习的楷模。
他认为把杨时的神位配在孔庙还不够,所以在将乐县为杨时建了“龟山公祠”,以专祀。
将乐民风淳俭,嘉靖以来,渐趋侈靡,“一果合动用数两,一馔合动用数钱”,认为不如此便无法显示家道、表示敬意。
林熙春特为民众制定“崇俭约”,率先示范,民风归于俭朴。
由于他在巴陵和将乐任县令时,勤政爱民,为百姓做好事谋福祉不花民间一钱,受到了地方官员的推荐保举,后被选拔到京城当户科给事。
他走后,这二个县的人民为了不忘他的功绩而祭祀他。
万历二十四年(1596),林熙春因为上《伸救言官疏》激怒万历帝被贬为茶陵判官,告病返乡以后,无论乡邦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不遗余力去帮助解决。
比如帮助地方官员拟稿向皇帝上疏,抗争朝廷向地方过往商旅征收商税、减免繁重的差役。
倡建凤凰台、三元塔,修玉简塔,筑铳城于海口(在现汕头、潮阳等地建炮台),浚(通)三利溪,修 龙头、东集等桥。
这些既增添了潮州的气势,完善了军事设施,巩固了潮州的海防建设,又使潮州的交通更加便利。
又如倡议重修文庙、乡贤祠,捐助资财赎买浮屠(寺庙)田百亩,作为诸生科考试卷资,这些都是利在潮郡的善举。
在他的家乡龙溪都(今庵埠)筑许陇堤桥、建文昌阁、创龙溪会馆、减龙溪里役十分之
四,推进乡村的文化建设和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这些则利在一乡。
林熙春年高望重,但他无论贵贱老幼,对人十分和蔼亲和,就是那些有了过失的人,他也能容纳。
对于扶贫济困之事,在当时,谁都无法与他比及。
郭之奇在《林忠宣公传》中这样评价:“余历览邑中诸先达,惟中离薛子(侃)在朝在野,气节风度于公今昔一揆,然每以中离坎于仕,不获竟厥施为恨,今而得尽睹之于司农(户部尚书之别称),何快如之。
又惟古所称社稷臣以安社稷为悦,及夫乡先生生有功德于民,殁可祀于社者,非此不足以拟公,非公又谁足以当此耶?”就是说:我看潮州的历代先贤,只有薛中离在朝中的气节和林熙春一样,然而薛中离因仕途坎坷而无法施展他的才能而遗恨,现在能做到和看得见的人只有林司农,这是令人何等快慰的事?再者,正如古人 所说的,朝臣惟有能为国家的安宁 尽力而使人悦服仰慕,及至辞官返 乡成为乡先生,生前有德于民者, 死后应该得到乡里祭祀,不这样做 就不能学到他榜样,如果不是他, 谁又能承受乡里的祭祀呢? 林熙春的存著有《赐闲草》、 《赐还草》、《赐传草》、《城南书庄 草》、《掖垣疏草》。
他去世以后,皇 帝对他追念殷切,特赠三代尚书, 谥“忠宣”,他的事迹一直受到人们 的彰扬。
子益封,字慎馀,因父亲在 朝为官,按惯例荫官太常寺簿(分 管文书档案),升上林苑监(皇家园 林主管)。
在太常寺时与同官钱守 廉友善,后来钱守廉由侍御出任潮 州知府,益封从未以私事干谒。
按 资历,益封应升任六部郎中(司级 长官),东厂索贿,他不屑为之,终 于受到压抑而不能升职,益封泰然 处之,死于任所。
一生刚正不阿,颇 有乃父之风。
(下) 亮节清操 ———潮州廉政文化史话 中共潮州市纪委潮州日报社 联合主办 本栏目投稿邮箱:czrbjw@ 责编:舒小梅电话:23567732015年5月5日星期
“流金岁月”火花展在我市展出 日前,由潮州市收藏家协会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火花专委会联合 举办的《流金岁月·潮州府、广州府百年火花展览》在市博物馆展出。
本次展出旨在宣传弘扬潮府、广府文化。
展品由火花收藏家李伟钦 从其丰富多彩的藏品中遴选精品,共分六个板块向观众展示了原潮州 府、广州府辖火柴厂百年火花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了火花收藏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内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羊年看火花展, 让市民从中领略原潮州府、广州府辖的民俗风情,感受分享瑞羊呈祥凤 城潮州的欢乐。
萧倩摄影报道 想念一个人 (外一首) □张楚藩 想念一个人别宅在斗室走到阳台或者,干脆走到车水马龙的大街让他的面容,他的身影在天宇中寥廓 灵魂出窍中你将微微一笑——— 这街区,这城市这滚滚红尘都俯身于你俩的默默对视 说走就走 终于有了说走就走的勇气 人人都在漂泊何苦虚构港湾 把心交给旅途别问下个歇脚点店栈还是坟场 平凡的爱 □林梓栋 我原以为,我已经没有勇气去 回忆爷爷了;我原以为,往事如烟, 早已随风飘逝。
然而,就在这个细 雨如丝的下午,风儿把我尘封的记 忆掀开,那么突然,又那么真实。
这时,微风和细雨告诉我:那是爷 爷的一生。
———题记 过错 懂事以来,我就从父辈们口中知道,爷爷年轻时犯下了许多过错。
他是一个失败的丈夫和父亲。
在那个苦涩的年代,爷爷嗜财如命,拒绝养妻育儿。
奶奶因劳累过早去世,儿女们中途辍学,家中一贫如洗……一切的不幸,都是爷爷的自私一手造成的。
我曾经试图为爷爷辩护:他从小被卖到地主家吃苦没有父母疼爱,从小过着困苦不堪的生活,没读过多少书,不懂得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不懂得至爱亲情的可贵,所以……所以……“所以”的下文却是:爷爷爱钱,超过了一切。
对于这个结论,我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既往的过错是一块蒙尘的旧玻璃,人们总是因为怕划伤手而不愿正视污浊的存在。
因为回忆很脆弱,不如逃避,以免破碎后的尖锐使自己受伤。
所以,儿女们各自成家立业后,爷爷默默地选择了离开,开始了一个人简朴的生活:几毛钱一斤的青菜要讨价还价大半天,一张薄薄的劣质草纸他也要撕成四块来用……其实,爷爷对自己也是如此苛刻。
然而,蒙尘的玻璃却总是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成为永远的污点。
每当爷爷心血来潮兴致勃勃地来到儿女们家中,换回的永远只有一叠冰冷却又足以安抚自己的钞票。
爷爷想在儿女们身上感受到亲情的几率,趋近为零。
疼爱 与儿女们的鸿沟已无法逾越,年迈的爷爷开始把感情倾注在孙辈们身上,而我则是第一个享受这种待遇的人。
我与爷爷共同生活了五年,在那些日子里,每个星期天清晨,他都会摇醒睡意朦胧的我,赶在公园还没开始收门票之前带我进去玩。
爷爷粗糙的大手拉着我稚嫩的小手,走过石桥,来到儿童乐园。
跷跷板、碰碰车、转马……我开心地笑着,爷爷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开来,小小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玩累了,爷爷就会买一瓶我最爱喝的“健力宝”给我。
看着我满头大汗津津有味咬着吸管的样子,爷爷的眼缝就更小了。
回家的路上,爷爷还会买一斤我最爱吃的牛肉丸,午餐会因此变得奢侈般地丰盛。
或许,孩子纯洁的心很容易得到满足。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爷爷 是一个很好的老人。
所以,每当爷爷准备出门时,家中唯一送他暖暖祝福的人,是年幼的我;每当爷爷赶在午饭时间回到家时,饭桌上唯一发出亲切呼唤的人,也是年幼的我。
年幼的我与爷爷的感情是很好的。
否则,在我模糊的童年记忆中,这些情节不会如此清晰,如此深刻。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概是长大了吧。
我听懂了父母口中的数落之辞,听从了他们不让我亲近爷爷的劝告,开始疏远了爷爷。
爷爷却依然惦记着我。
每次期末考后,爷爷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关切地询问我的成绩,听到让他高兴的答案以后,就会兴冲冲地揣着一个大红包来给我。
真的,爷爷很疼我。
垂暮 然而,我没有想到,当我想到应该常常去探望爷爷的时候,他已经徘徊在生死边缘。
我知道父辈们在这个节骨眼上已经倾其所能尽到了儿女的责任;我也知道一切药物与治疗在“癌症”这个字眼面前都已显得苍白无力。
而我仅能做到的,也只是常去看看他,陪伴他,关心他,如此而已。
那段时间,看到爷爷一天天地消瘦,我心中更多的感觉竟是无奈。
只有在我的眼神停留在那张布满皱纹的苍白瘦削的面孔上时,才会有一丝痛楚闪过心头,但是,很快又随着我离开的脚步渐渐飘逝。
或许,人真的是一种很健忘的动物,尤其容易忘记感恩。
年幼的我因为血脉相连因为爷爷的疼爱而与爷爷建立起来的感情,竟然可以被时间和空间所冲淡。
而这一切,并不是爷爷的错。
因为我知道,爷爷对我的疼爱,一直都没有改变。
面对这样一个垂暮的老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即使,曾经,他不爱任何人,包括他自己。
当他想弥补的时候,上天已经不愿给他机会。
然而,在他年逾古稀的时候,他已经将自己对金钱的渴望化成对儿孙的疼爱。
就算这种疼爱为时已晚又极其渺小,但是,至少,在我的眼中,已经足够。
就让我对天祈求,让那些不愉快的往事都随风飘逝吧!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才会得到真正的解脱,获得真正的快乐。
飘逝 那天下午,依旧细雨如丝。
爷爷的灵魂,伴着微凉的秋风,飘向遥远的天国。
这天下午,也是细雨如丝。
我的灵魂深处,回荡着一个响亮的声音:爷爷留给我的回忆,将永远压在记忆的箱底,永远不会随风飘逝。
天堂里的爷爷,你听到了吗?不管你飘得多远,我始终相信,你知道,在这个你依然留恋的人间,有一个平凡的男孩,在用一种平凡的方式,纪念你曾经给予他的———平凡的爱。

标签: #php #怎么做 #文件 #文件共享 #收款机 #发送到 #应用程序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