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怎么打包文件

文件 1
2020年第十六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线上) 活动指南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20年4月20日 目录
一、活动时间和主题

...............................................................................................................

2二、活动组织机构

...................................................................................................................

2三、活动主要内容与形式

.......................................................................................................

3
1.“云游中科院”.....................................................................................................................

3


2.“科学公开课”.....................................................................................................................

63.全景科学院

........................................................................................................................

74.科技影音厅

........................................................................................................................

85.其他形式活动

....................................................................................................................

9四、“线上公众科学日”体验平台(官方网站)................................................................10五、活动筹备与组织

.............................................................................................................

10六、志愿者管理

.....................................................................................................................

11七、宣传推广

.........................................................................................................................

12八、活动总结与资料汇交

.....................................................................................................

13九、活动评选

.........................................................................................................................

14附

1:活动安全预案(参考)....................................................................................................

16附2:活动总结模板

..............................................................................................................

19附3:志愿者名单模板

..........................................................................................................

20附4:活动方案及活动总结提交操作说明..........................................................................20
1 一、活动时间和主题活动时间2020年5月23日-24日活动主题“云游中科院畅想新生活”本年度公众科学日是在特殊背景下举办的一次全民公众科普活 动。
各机构应结合各地疫情防控要求,针对服务疫情期间公众科普需求,采用线上活动形式,以“云游中科院畅想新生活”为主题,着力打造“线上公众科学日”,向社会全面展示我院“率先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做出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描绘科技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激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
此外,针对公众对科学防疫的普遍需求,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普及公共卫生与健康知识和科学防护方法等,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二、活动组织机构活动业务指导: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组织和协调院属单位有序、安全地开展“线上公众科学日”活动, 提升院属单位科学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能力,提升“公众科学日”品质、品牌和影响力。
联系人: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阎芳马强010-68597551
2 活动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各分院及研究所、专业科普组织在院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有序、安全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公众科学日”活动,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强宣传工作,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安排专人对直播活动进行监控监管;积极参加院组织的重点活动,按规范和要求对活动现场进行拍摄,提交相关活动总结材料。
活动整体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设立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工作组(简称工作组),为“线上公众科学日”的有序开展提供信息化支持,包括“线上公众科学日”平台(官网)构建与运行、各类活动的协调和组织、“云游中科院”线上直播活动的组织和技术支持等;策划设计公众科学日整体形象,对公众科学日重点、亮点活动进行重点宣传,提升公众科学日的品牌影响力。
联系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何洪波010-58813711
三、活动主要内容与形式
1.“云游中科院”线上直播活动。
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自主开设自己的直播间, 通过手机或摄像机拍摄方式,由主持人带领参观重点实验室、博物馆/植物园/天文台站、野外台站以及重大科学设施(大科学装置)等,
3 介绍研究学科知识点、科技创新成果、科学发现故事等;或者组织开展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或者科学观测,由科学家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或知识点。

(1)推荐直播平台本届公众科学日工作组推荐基于今日头条和抖音双平台开展“云游中科院”线上直播活动(注:只需要一路直播信号实现双平台直播),鼓励有意愿的机构积极参加。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将在技术层面上,协助各研究所开展直播。
需要开设今日头条和抖音直播间的机构请在5月1日前与工作组联系,沟通初步的直播意向计划(包括直播亮点、直播内容)。
5月13日前工作组将协助研究所开通直播间。
支持有直播能力的院所与其他直播平台或电视媒体合作(建议直播页面上有“公众科学日”明显标识)。
所有直播链接应在活动前一周(5月18日前)提供给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工作组,集成在院公众科学日官网上统一展示,此外应确保直播链接或直播信号可以在其他平台(如公众科学日官网、今日头条、抖音、新浪微博)上展示和播出。
建议输出的视频流不带平台LOGO。

(2)直播培训与直播测试工作组将在5月10日前组织一次直播技术培训,欢迎有意愿参与直播的机构积极参加(具体时间请注意公众科学日微信群通知)。
活动前一周各机构应对直播各环节进行测试,包括直播内容是否准备妥当、直播设备和网络是否可靠、直播连接是否通畅等。

(3)保障现场网络直播的顺畅
4 各单位应保证现场网络直播的信号、画面和声音的流畅。
注意直播突发状况的处理,提前制定相关处理预案。

(4)与主直播间连线本届公众科学日将于5月23日-24日基于今日头条与抖音平台设立“云游中科院”主直播间。
5月23日全天和5月24日上午与各机构进行连线,精选各机构的精彩的直播画面。
5月24日下午进行“格致论道”科学演讲直播。
有意愿参与主直播连线的机构请在5月8日前与工作组联系,沟通主要连线内容和连线时段。
因技术条件限制,此次连线仅支持今日头条与抖音双平台直播机构。
计划将在5月18-20日进行集体联调(具体联调时间视情况调整)。

(5)在直播过程中,各机构应安排专人对直播用户互动或留言评论进行监管,对不妥内容及时进行包括屏蔽、删除、禁言等处理,发现严重问题应及时报告单位领导,按要求上报当地相关部门。
直播活动应予以录制,在活动结束后通过活动总结系统予以提交。
“云游中科院”联系人: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李景龙刘倍丽010-58813705 “云游中科院”直播联络微信群:
5 2.“科学公开课”线上讲座。
各机构应在公众科学日期间,组织本机构学科领域的 院士、知名科学家或者青年骨干等,举办科普报告、科普讲座等形式的“公开课”,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或者围绕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点,由本领域科学家亲身授课。

(1)公开课建议采用提前录制的方式,时长不超过25分钟。

(2)公开课应明确课程的受众,可以选择小学、初高中和普通公 众三类用户群体来设计公开课的内容。

(3)公开课视频应符合高清技术指标,分辨率应至少达到 1280*720,建议1920x1080,帧速率达50/25fps,视频文件格式为MP4。

(4)所提交公开课的版权由本单位所有,并授予中国科普博览及相关合作平台网络传播权。

(5)公开课视频片头应出现公开课名称、主讲人,建议视频片尾署名制作/出品单位、视频左上角或右上角均不带logo。

(6)视频应无失真和噪声,声音衔接处过度平稳、自然,声音与画面配合协调一致。
建议视频加配字幕,字幕清晰准确,无错别字。
字幕通常为宋体或黑体,不能出现标点符号。

(7)相关公开课视频应在5月16日前提交给工作组,并随视频提交一个包括讲座者照片、简介以及课程简介的文档。
建议一并提交公开课使用的ppt文件(如有)。
公开课上传地址:
6 科技云盘:/s/HPxPUp4R9c密码:kepu (文件大小限制500M以内,文件名请注明研究所。
可以使用您的所邮箱账号登陆科技云盘。

(8)科学公开课参考案例:物理所已发布的“《云里·悟理》系列微课”之“何谓物理”访问地址:/video/play_4384.html(系列课程访问地址/zt/ylwl/) “科学公开课”联系人: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曹轩010-58812551
3.全景科学院VR全景展示。
在平台上设立全景科学院专栏,以VR全景方式展 示和漫游中科院的园区风貌。

(1)之前通过科学大院征集,目前平台已陆续收集并展示了部分单位的VR全景视频,参见/kepu_vr/kepu_vr2/。
鼓励其他单位继续提交现有的园区全景VR漫游视频;
7
(2)全景视频请自行上传到,并将链接及单位简介反馈给联系人。

(3)没有拍摄全景视频的单位,如有意愿展示本单位园区实景,可以拍摄2-3张有艺术美感的关于园区、工作环境相关的高清照片,连同单位简介打包后反馈给工作组联系人。
上传地址:科技云盘:/s/mEWyToE5Qnw密码:kepu (文件格式为rar,zip或word,文件名请以本单位名命名,大小不超过20M)
(4)相关材料应在5月10日前提交给工作组,逾期将无法处理。

(5)需要拍摄全景视频的单位,建议联系院声像中心(声像中心 联系人:王志刚)。
“全景科学院”联系人: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徐强010-58812551
4.科技影音厅视频展示。
在平台上设立科技影音厅专栏,汇集和展示我院优秀 的科学科普视频。
鼓励各单位围绕“率先行动成果、科研重器、前沿科技、科学家故事、社会热点解读”等主题制作或整理1-2个相关科普视频,提交给工作组筛选,筛选后的视频将于平台及合作平台上集中展出。

8
(1)本版块不接受讲座、报告类的视频。
视频要求科学特色鲜明,版权明确无争议,并授予中国科普博览及合作平台网络传播权。

(2)视频应为720P以上高清格式(分辨率1280*720),时长不超过30分钟,视频文件为MP4格式,大小不超过1GB。

(3)视频经筛选后在平台集中展出。
评选标准为作品能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制作精良,兼具科学性、艺术性及趣味性。

(4)视频应在5月18日前提交给工作组。
建议随视频一并提交一个包括该视频简介(300字以内)、作者的文档文件。
上传地址如下: 科技云盘:/s/hNhb0IdbQE (文件名请注明本单位名) “科技影音厅”联系人: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吉源010-58812564
5.其他形式活动各机构可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开展其他形式的科普活动。
鼓励研究 所基于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科普内容、通过电台进行科普广播、组织科学家与公众进行互动,分院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充分互联网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9 四、“线上公众科学日”体验平台(官方网站)为树立和强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的品牌形象,我院将统一设 立“线上公众科学日”平台作为各项活动的统一入口,集中发布和展现各研究所的各项线上活动和内容,并成为各项活动的统一入口。

(1)委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中国科技云基础环境上,基于院科普平台“中国科普博览”构建“线上公众科学日”平台(官方网站)。
平台将设立“云游中科院”、“科学公开课”、“科技影音厅”、“全景科学院”、“创新成果展”等版块,集中呈现各机构提交的优质科普活动、资源,建立与公众互动渠道,并打通与微博“公众科学日”话题的互动。

(2)在平台上设立“云游中科院”主直播间,与各单位的直播信号进行对接。
相关对接要求见上一节相关内容。

(3)在平台上展现的各类视频资源应符合平台相关技术要求,并按规定的时间提交。
相关要求见上一节相关内容。
所有视频资源经过筛选后,在平台上统一展现。

五、活动筹备与组织
1、各单位应成立专门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工作组,以确保活动安 全、有序进行。
工作组应明确由所主管领导负责进行统筹管理,以保证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明确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活动具体负责人,负责活动整体方案定制、组织、上报等工作。
明确活动执行人和联系人,负责活动的整体实施工作。
10
2、遵照院统一的规划部署和要求,参照本活动指南与活动通知的要求,结合各单位的优势和特点,紧扣活动主题,探索多种互动形式,策划和制定科学日活动方案,以形成高端前沿、寓教于乐集一身的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线上科普活动。

3、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对各媒体平台传播内容的把关审核,尤其是涉及疫情的相关信息,避免引发负面舆情。
做好直播活动安全预案以及舆论媒体应急预案,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4、审慎开展各类线上活动,防控安全风险,严禁以公众科学日名义开展任何盈利性活动。

5、有基础、有特色的研究院所,可提前与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系,共同策划成为公众科学日的重点、亮点活动。
重点活动意向请在5月1日之前与工作组联系。
(联系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何洪波010-58813711)
六、志愿者管理
1、为了弥补公众科学日活动组织实施人员的不足,引导和鼓励 研究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各单位可以从本所或国科大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

2、安排专人对志愿者进行管理,明确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确定需要招募的志愿者数量。
院将统一制作公众科学日活动工作人员(含志愿者)服装,各单位应在5月8日前将人员数量随同活动方案通过“科学活动”平台()报送。
院工作组将收集各 11 单位对服装的需求,在活动启动前一周陆续将服装发送到各研究所活动管理人员。
原则上,每个研究所服装不超过15件。
如需加印或者有其他特殊需求,请提前和工作组联系(联系人: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王芳,01058812558)。

3、志愿者须经过培训才能参与到活动中。
各单位应在公众科学日活动启动前一周完成对志愿者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活动流程、安全预案、团队合作与沟通、相关科普工作技能等。

4、尊重志愿者的劳动。
各单位应为志愿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待遇。

5、活动结束后,各单位应将志愿者名单,随同活动总结等材料通过“科学活动”平台()上报。
志愿者名单模板见附
3,请注意及时收集相关信息。
建议在活动开始前予以收集。

6、院科学传播局将为所有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制作和颁发“公众科学日志愿者证书”(电子证书)。
相关证书将在活动总结结束后一个月陆续供各单位公众科学日活动管理员下载。

七、宣传推广本次活动宣传推广的时间为5月10日—5月30日。
各单位要以公众科学日为抓手,根据活动需要自主开展宣传工作。
积极拓展媒体渠道,丰富宣传形式,分时段、有侧重、点面结合地开展宣传。

1、加强宣传的组织筹划工作。
前期宣传要明确宣传周期,侧重 12 活动造势和信息发布,为活动期间的报道高潮提供支撑;活动中期和后期宣传侧重科学话题的深度报道。
进一步引导公众对科学话题的思考,促进对科学的理解,延伸公众科学日的影响周期。

2、各单位要选取有影响力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并加强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宣传。

3、各单位可依托科学大院和中国科普博览全媒体矩阵进行多渠道精准传播,包括全媒体活动传播、线上直播与互动等。

4、工作组将设计本届公众科学日海报,统一制作公众科学日宣传片,供各单位下载使用。

5、工作组将继续组织“寻找科学锦鲤”微博互动活动、运营“#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微博话题。
鼓励各单位提供能够体现学科领域、单位特色、对公众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纪念品、科学特色产品,参与“寻找科学锦鲤”微博互动活动。
鼓励各单位在公众科学日活动期间,积极参与微博话题互动,在活动期间发送带“#中科院公众科学日#”话题词的微博,并通过公众科学日微信群发送本单位活动现场照片、视频。
工作组将从中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具有吸引力的照片或视频,在微博话题页面显著位置进行展示。
宣传推广联系人:郑双美(010-58812523)、赵旭婷(010-58813907)
八、活动总结与资料汇交1、6月30日前,各单位应及时提交活动总结及相关的活动资料, 13 包括活动总结word文档、活动现场照片、其他材料等。

2、活动总结以word形式提交,总结模板见附
2。
活动现场照片 应至少包括5张高清照片,照片分辨率不小于300dpi,照片文件名为照片注释。
压缩打包成一个文件(rar或zip文件)提交。
压缩后的打包文件大小不要超过20M。
鼓励提交线上活动现场的录制视频。

3、提交方式:活动总结及相关活动资料通过“科学活动”平台在线提交。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加附
4。

4、各单位提交的活动总结和材料是后期活动总结评选的主要依据。

九、活动评选
1、评选时间:公众科学日活动提交活动总结后1个月内。
截止 时间未提交总结材料的单位将视为自动放弃
2、评选方式: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将组织专家评审团,根据 各单位公众日科学日活动组织情况与开展效果的活动总结资料,结合平台数据进行评估
3、评选奖励:“中国科学院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优秀组织奖”“中国科学院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优秀活动奖”“中国科学院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优秀公开课”获奖单位将获得中科院科学传播局颁发的荣誉证书,并在院网站、明智科普网、中国科普博览网进行公示。
14
4、评选标准:
(1)公众科学日优秀组织奖遴选活动开展过程有序、活动材料提交完整,积极参与院组织的各项活动、活动总体效果较好的研究院所(含大学),授予优秀组织奖。

(2)公众科学日优秀活动奖遴选“云游中科院”活动中,参与人数较多、公众反映较好,并且在活动形式、展品展项、宣传文案、讲解方式等方面具备创新独特性的研究院所(含大学),授予优秀活动奖。

(3)公众科学日优秀公开课遴选“科学公开课”中能够体现本机构学科特色,课程内容明确、方法适当、结构紧凑、气氛积极,主讲人学科权威性强,画面、声音等质量高的公开课视频,授予“优秀公开课”奖。
15 附1:活动安全预案(参考)为加强公众科学日活动管理,确保公众科学日活动的安全、有序、 有效进行,避免或减少突发安全事件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维护机构正常的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参与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的院属单位,可对照本方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安全预案。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活动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为确保工作到位,应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小组,由单位主管领导担任总指挥。
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工作组应结合线上活动具体情况,对活动涉及到的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安全工作宣传,引导各参与部门、参与人员的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检查,实现问题发现早,隐患及时消除;协调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指挥对突发事件的快捷处置,努力缩小社会影响,减少经济损失。

二、突发事件的预防
1.各单位负责人是公众科学日期间预防不安全因素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工作纳入到公众科学日的整体活动方案中。

2.加强对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安全意识教育,做好公众科学日期间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处理临时处理事故的整体技能。

3.各单位要坚持活动前后的安全检查工作,立足问题发现早,隐患消除快,措施确保有效。
16
4.坚持消防安全、治安防范的巡查力度。
活动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确保灭火器的使用有效;巡逻人员要强化巡护巡检工作,以腿勤、眼勤、嘴勤、手勤防患于未然。

5.严格用火用电报批制度,杜绝私自动用明火;严格电线拉接确保规范,杜绝私拉乱接临时线,凡拉接电线必须经专业人员操作,使用电线和开关必须符合规范和防火要求。

三、火灾扑救预案
1.公众科学日期间,所领导和安全保卫主管领导是火灾现场指挥者。
要按照小火自救的原则组织实施救助工作。
对不能做到自救的火灾要快速拨打119,向主要负责领导汇报。

2.发生火灾事件,值班人员应快速报告电工班,电工对火灾附近进行断电。

3.开通全部安全通道,值班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物品有序撤至安全地带。

4.保卫部门负责灭火器材的供给,其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负责群众疏散和现场秩序的维护。

5.保卫负责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火灾调查取证。

四、直播活动突发状况的处置
1.各单位应提前对直播活动各环节进行演练,考虑各类突发状况,如直播设备突然失灵、直播信号突然中断、直播画面没有声音或者有声音没有画面、主播身体不适或者现场失控、忘记直播流程以及其他直播现场失控状况下的处置对策和预案; 17
2、各单位有条件可以准备两套直播设备以及网络环境(无线、4G等)。
在直播开始前测试好网络环境、设备是否正常,保障直播设备电源充足,尽可能保障直播活动正常进行;若出现连线信号中断,要及时更换直播网络,若不能解决问题,应提前关闭直播间并通知院工作组;
3、直播前熟悉直播流程及环境,确保各个方面各环节协调配合;如直播中出现不可控状况,主播首先要冷静不可慌乱,可以将画面切换到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或者过渡到备用直播内容上;
4、直播中应注意对相关留言评论的监管和引导。
发现非法言论应及时予以删除、封禁处理。
若出现严重问题应及时报告单位领导并按要求上报当地相关部门。

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1.一旦发现员工出现流行病疫疑似症状,应立即予以隔离,并按当地疫情相关要求送往指定医院。
此外,应对其接触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2.快速上报主管工作的卫生部门及单位领导,加强信息沟通,严格执行疫情信息上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恶劣天气应急措施:
1、对于室外活动,各单位应及时了解当地气象情况。
如发现有突发性暴风雨或其他恶劣天气影响室外直播活动正常进行时,可缩减室外直播活动内容,或根据情况采取延期、中止等措施。

2、及时向社会公告活动变动。
18 附2:活动总结模板 活动基本情况 活动名称 举办单位 活动时间活动线上参与人数 活动地点合作单位 (如果本所活动与省市其他单位如科协、教委等联合举办,请填写联合的单位名称) 活动主管领导 职务 电话 活动负责部门 活动负责人 职务 活动联系人工作人员数 院士参与情况 联系电话 邮箱 (建议将承担活动志愿者数 指挥、策划、组织、 协调、安保等相关 工作的在职人员作 为工作人员) (建议工作人员外的其他人员包括讲解老师、学生、辅助人员等作为志愿者) 开放实验室数 (如有,请填写院士姓名、参与的活动内容) 主要活动内容 (请详细具体填写) 活动效果与影响力(请详细具体填写) 19 附3:志愿者名单模板 志愿者名单表(红色为必填项) 服务志愿单位者类 型 如: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志愿者/工作人员 志愿者姓名 身份证号 真实姓名 身份证号码 所在单位或院校 如:北京理工大学 联系电话 请填写手机号码 电子邮件 请填写电子邮件地址 学历 硕士/博士 专业或研究领域 如:计算机 在活动中的表现 优秀/合格/不合格 附4:活动方案及活动总结提交操作说明
1、活动平台登陆打开活动平台(网址:),使用院邮箱账号 (科技网账号)直接登录。

2、提交活动方案登陆后,点击左侧导航“活动方案/总结”菜单,进入“我的活动方案”页面。
注意,如果显示的单位名称不对,请进行修改。
20 点击创建新方案,按照页面提示内容予以填写并保存,确认无误后请提交,提交之后将不能再修改。
21
3、上传活动总结活动完成后,进入“我的活动方案”页面,选择本年度的活动方案,点击“活动总结”按钮,然后按照页面提示,上传相关的总结材料,如下图。
22

标签: #文件 #文件 #cf #amd #文件夹 #串口 #下载网页 #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