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镇下活创业就业一盘棋,美工培训多少钱

多少钱 2
201659
四月初三 10446 以建设“产业大镇、商贸重镇、经济强镇”为目标 汶上镇下活创业就业一盘棋 农村大众报汶上讯(记者戎宁通讯员刘倩玉)4月29日下午,林玲正在忙着打印当天发货的快递单。
这天,林玲在网上卖出了2000多双鞋。
“我原来跟老公在南京开淘宝店,房租、水电费用很高,一年下不来十万块钱。
”林玲说,“汶上老家的电商园建成后,我们被这里的优惠政策吸引回来了。
” 林玲说的电商园是汶上县华儒电商园,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有50多家电商企业入驻,其中有30多个像林玲这样从外地回家创业的个体商户。
“商户入驻 电商园,三年免租金,还免费提供仓储、美工、摄影、电商培训这些第三方服务,物流也比市场上价格要低。
”华儒电商园工作人员王凯说。
“除了优惠政策,电商园还建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公寓、餐厅,甚至运动休闲场所在电商园内都随处可见,这些都吸引着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创业。
”王凯说,“现在报名入驻的商户数已经严重超额,只能等后续工程结束后再慢慢搬进来了。
” 电商园采用的是“企业建设,政府贴钱”的方式。
目前,电商园 投入使用面积达4740平方米,每平方米每年的补贴费用为100元。
“对我们这些刚刚创业的年轻人来说,政府的优惠政策不光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也给我们建立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林玲说,她的淘宝店铺搬到电商园后,年营业额已经达到300多万元。
除了创业机会,汶上镇通过招商引资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作为县驻地的汶上镇,农村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政府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失地农民的收入如何保障?”汶上县商贸物流区管委会主任、汶上镇党委书记林望山说:“我们的 想法是转型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带动一部分就业,再就是建立电商园、商贸城这样的平台吸引就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班上、有活儿干。
” 28岁的汶上县路楼村村民邵灿伟,原来在青岛一家大型企业做客服,月工资四五千元。
去年年底回到汶上,在汶上镇一家企业里做钣金、下料工作。
工作虽然累,但邵灿伟很满足。
“在外边收入虽然高,但是开销也大,剩下的钱跟在家差不多。
”邵灿伟说,“而且毕竟是在外地,老婆、孩子还有父母在家,我也照 顾不过来,现在方便多了。
”如今,邵灿伟和妻子都在镇上的企业里上班,两人一个月收入6000多元,还在县城里买了套房子,过上了小康生活。
像邵灿伟这样回乡就业的打工者在汶上镇还有很多。
据了解,汶上镇以建设“产业大镇、商贸重镇、经济强镇”为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共有企业1112家,规模以上企业62家,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
2015年,全镇财政税收2.068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8718元增加到2015年的12915元,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邹平县韩店镇加入本报发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工程 三个省级文明村同日成立学习小组 农村大众报邹平讯(记者段新勇通讯员卢兰英)5月6日上午,邹平县韩店镇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工程”,实户、东白、波店三个村的村干部走上讲台,接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工程学习小组”的牌子。
台下,包括韩店镇乡村干部、各学习小组成员在内的400余人掌声不断。
这是继宁阳县鹤山镇11个学习小组成立之后,农村大众报发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工程(简称村学工程)又一次在乡镇落地。
韩店镇实户、东白、波店三个村的三个学习小组规模都不小。
三个村中,波店村较小,全村不到600人,可学员就聚集了40位;加上实户村45名学员、东白 村的55名学员,三个小组的学员总计达140名。
“现在的农民日子好过了,求知的欲望也变强了。
”东白村村支书、学习小组组长王洪升这样解释农民为何愿意加入小组。
在邹平县,韩店镇是个经济强镇。
据统计2015年,韩店镇工农业总产值5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亿元。
镇域经济发展快,农民收入提升也快。
2016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16800元。
波店村村支书、学习小组组长夏尚连也说:我们这三个村,都是省级文明村;以前镇里组织过多次学习活动,村民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很高。
富裕后的村民求知欲强,也表现在对学习内容的明确选择上。
学 习小组要成立,大伙提出来上一场大课,有关传统孝道文化或者保健养生类的知识等内容,比较受欢迎。
为此,农村大众报特地邀请来醒筋道创始人刘明素先生。
刘明素出身中医世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医与武术的结合研究,其开创的醒筋道融中医、武术为一体,通过简单站姿开启康健之门;已在省内多地推行,广受欢迎。
课堂上,他为学员们讲述保健之道,并当场传授醒筋道养生技术诀窍,让在场学员们经历了一场全新的“养生体验”。
村民有求知欲,组织学员也容易,可对未来学习活动的持续开展,学习小组还要设定严格的管理。
实户村村支书、学习小组组长王泽民对小组学员们就做了计划———他想让学习有点竞争性:“我们村的学习小组有45名学员,可这些人不一定都能留下来,根据学习表现,小组也会‘淘汰’一部分人。
” 5月6日当天,邹平县韩店镇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工程”。
机械化时代,铁匠村依然一片打铁声 打制的小农具,大多被外地订购 农村大众报滨州讯(记者孙成民张天银通讯员魏玮)今年春耕春种时节,滨州市滨城区北镇街道办事处任铁匠村里,仍旧是一片打铁声。
“这个时节要货的多,活忙。
”任铁匠村村主任任建武说。
这个村从明朝建村开始,便是个专业打铁村。
以前主要打农具,也打些民间防身自卫用的刀剑等,现在他们打的,基本全是农具了。
只不过,他们以前打的是犁、镐等“大农具”,现在农业耕种收以机械化为主了,他们打的便只是些小型的锄、铁锨、镰刀之类的了。
他们打的小农具,大多被外地客户订购走,也有些被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卖。
“现在打铁的,基本是上了些岁数的村民,最小的也40多岁了。
”任建武说,祖上传下来的打铁手艺和传统,对这个村的年轻人帮助很多,他们进城后主要做不锈 钢和铝制品加工,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别小看打铁这门手艺,也有学了10年还不出徒的。
”任建武说。
今年68岁的任长学基本还用着传统的工具打铁,妻子在一旁帮忙。
这个村打铁的人家,基本都是这种模式,夫妻俩齐上阵,丈夫为主,妻子搭个帮手。
“除了春节前后停炉一二十天,一年到头都干。
”任长学说。
任长学和妻子年纪大了,忙一天,也就有五六十元的收入;年纪轻些的打铁村民家,一天能收入上百元钱。
“我们上了岁数,一天干多干少,也有些收入。
”任长学的妻子说。
“因为有祖传下来的手艺,我们这个村没有闲着的人,也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
”任建武说。
打铁要烧煤,村民把煤渣倒在村东一片空地上,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座“山”,村里人称其为“黑虎山”。
70多年前,黄河发大水, 当地一片汪洋,村民跑上“黑虎山”,才躲过一劫。
早些年,有人从“黑虎山”取土垫路,村民觉得全村人曾靠这座山活下来,便坚决不让取。
最近,有人出不小的价钱,想把这些煤渣买走,村里的老人们听说后,集体站出来,死活不同意。
“可惜的是,现在村里打铁的少了,煤渣也不再向山上倒,山不再长高了。
”任建武说。
任长学在用铁砧子打铁。
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宝相寺”杯旅游 摄影大赛开始了 农村大众报汶上讯(记者刘继川)由农村大众报、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共汶上县委宣传部、汶上县文物旅游局共同主办,山东汶上宝相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宝相寺”杯摄影大赛开始了。
本次大赛自5月9日始至10月30日止,主题为“探秘宝相寺、醉美莲花湖”。
为深刻聚集旅游产业发展成就和旅游景区建设风貌,不断提升“千年佛都、山东汶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汶上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特举办汶上县“宝相寺”杯摄影大赛,欢迎广大摄影爱好者踊跃参加。
本次大赛设一等次1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5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2000元;优秀奖若干。
所有获奖作品都颁发获奖证书(详见今日本报A4版)。
■责任编辑刘秀平

标签: #多少钱 #中小板 #型钢 #多少钱 #发际 #cf #原子 #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