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聚焦,2022.04.02CHINA

多少钱 8
ARTWEEKLY 05聚焦FOCUS 责任编辑/俞越/0571-85311835 书法学科拟升级“,大家”有话说 高等学校书法二级学科(专业)设置构想 ■寇学臣(河北师范大学)刘畅(中国人民大学)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征求意见函,将“美术与书法”并列为一级学科,这必将是书法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转折点。
这无疑为当下书法从业者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一段时间以来,各大专业媒体纷纷展开书法学科升级的讨论。
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后首先要面对:书法升级为一级学科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专业)该如何有效合理的设置。
这是事关高等学校书法学科如何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如何设定,以及毕业生就业领域如何拓展的一件大事。
在新时代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设置其二级学科(专业),成为摆在书法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早在2018年第二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上,已有诸多专家对书法二级学科设置提出一些设想。
近日以来,在“书法学科升级大家谈”中,陈振濂、沈浩、潘善助等专家学者,对书法二级学科设置也多有涉猎,见解相当独到。
笔者认为,二级学科(专业)的设置,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社会层面对相关专业领域有固定的社会需求,二是这一专业领域有相当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理论支撑,三是这一专业领域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技法体系和艺术创作语言。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近30年的高校书法教育教学实践,就高校书法二级学科(专业)的设置提出如下构想,与各位同道共同分享与探讨。

一、书法学 自2011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增设“书法学”特设专业以来,诸多高等学校原来依托美术学、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设置的书法专业方向,很快都转设为“书法学”专业。
近年来全国高校中,每年还以10-15所的速度增设“书法学”专业。
据初步调研得知,目前全国招收书法学专业本科生的院校达200余家,可谓是“书法学”的森林效应已经形成。
书法学的研究界域,虽然不同类院校各有所侧重,但基本包括笔法、墨法、结构、章法以及五体的临创等技法体系,和书论、书史、书家及其直接相关的文献、美学、文字学、风格学等研究。
技法与理论在书法学这一专业范围内应该是相融共进的,二级学科(专业)的建设绝不能培养仅仅是把书法写好的“手艺人”或“匠人”,也不应该是只停留在理论思考上的抽象思维“空想家”。
书法之所以能升级为一级学科,关键之一在于它可以把技法与理论融合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
高等学校培养的书法人才应该是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这就需要在掌握技法的同时,融入艺术思想、理论观念作指导。
中国书法的理论体系完全可以支撑书法作为一级学科,尤其是对于高等学校中的美院类和综合类大学,开设书法学这一二级学科是尤为必要。
在我们基于书法本体论研究的同时,培养书法艺术家、理论家,在书法专业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研究,既要超越“匠人”的 1980年沙孟海先生给研究生授课(资料图) 机械模仿,融入艺术创造性思维,又要做法教师队伍。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各个学 到以学养书,做思想上的先锋者。
校配备的书法教师书法专业出身寥寥无
二、篆刻学 几,多数都是语文老师或是有书法特长的教师兼任。
在现有的200多所具有书法学 以往的书法论著中,多将篆刻包含于专业的高校中,师范院校不在少数,但是培 书法之内。
其实,同样是对汉字进行艺术养师范生的高校确是寥寥无几。
据有关部 性表现,篆刻在材质工具上与书法有很大门统计,中小学全部开设书法课,教师缺额 的差别。
印从书出,自然没有错,但不可否52万,这些教师该如何解决。
基于此,在 认的是,篆刻自身也有着一套完整的学问2020年四川师范大学举办的当代书法教 体系。
之所以将篆刻学也设置为一门二级育研讨会上,笔者呼吁:所有师范类院校或 学科(专业),是因为篆刻无论从技法体系、者具有示范属性的院校,尽快将书法学专 训练方法、风格流派和史学进程上,都表现业由非师范转为师范类,担当使命,为基础 出卓越的艺术特性和历史文化。
篆刻学的教育培养师资。
2021年秋季,河北师范大 设置,既要有基本技法:刀法、字法、线质、学将已有13年办学历史的书法学专业,由 方寸间的布局、结构、章法、朱文白文、边款非师范类成功申报转为师范类。
等练习,又要有印学史、风格流派、篆刻家 从功用角度看,任何一所高等学校、 的研究。
此外对石质、石钮雕刻、边款摹拓各个学科,其所培养出的人才最终要回馈 等,也均要有深入了的了解和全面的掌握。
社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书法学科 以上种种,都可以看出篆刻学本身就也不例外,高校培育的书法人才绝不能仅 是一门体系多元、结构多样的学科,由此而仅限于只会创作的书法家,在“文化自信” 衍生出的“印学文化”和“金石精神”,同样“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中,在“美育”越来 值得研习者深入领悟。
篆刻与书法有着紧越受到重视、中小学全部开设书法课的大 密的血缘联系,这是中国篆刻有别于普通背景下,高等学校培养培育书法教师责无 实用印章或是工艺美术的根本所在。
篆刻旁贷。
尤其是高等师范类院校,完善建设 学的设置要辅之以书法中篆书、隶书、章书法教育学专业已经势在必行。
书法教 法、笔法等课程的学习,“透过刀锋看笔育古来有之,从“六艺”中的“书艺”到科举 锋”,书法的线质和篆刻的线质相辅相成又考试中对书迹精美的要求,文字书写一直 互有区别,篆书的部分既有书法之优美,冲被历代官方关心重视。
在高等学校设置 刻的部分又有金石之韵味。
我们现在常常书法教育学专业,包括对书法教育史、书 评价艺术家为“诗书画印”四绝,可见篆刻法教学论、艺术心理学等一系列课程的建 的地位在不断的提升,将其设置为一门二设,不但是对一级学科支撑的完善,更是 级学科(专业)恰如其分。
为了培养专业的书法教育人才,满足社会
三、书法教育学 高等学校设置书法教育学专业,其培 的需要。

四、书法文化学 养目标有着明确的指向,即面向中小学培 书法的载体是汉字,汉字承载文化,自 养书法教师。
自从教育部
2011年出台《关中国文字诞生,就承担起了传承华夏文明 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2013年的重担。
任何历史文明的延续都需要有文 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书字的记载,中国书法起于实用,后衍生出审 法教育纳入到了中小学教学体系,要求中美倾向,进而可以成为一门艺术。
书法呈 小学全部开设书法课,必须配备专兼职书现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还是
种文化的陶冶。
书法文化学专业的设置,是整个书法学科建设的原点和根脉,从这个原点出发可以延伸并支撑相关二级学科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主,儒、释、道相融合的多维结构,不同的文化精神在历代书法家、书迹中均有体现。
如:杀身取义的颜真卿书风,体现敦厚充实雄博的儒家精神;王羲之的“死生亦大矣”,则体现道家人生无常之慨叹;弘一法师李叔同消褪世俗繁华,线条的精简体现佛法高深的佛家文化精神。
因此,高等学校设置书法文化学专业,可以书法研文化究为中心,向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探索研究,寻找书法与文化的交叉点,从书法家、书迹、书法文献、风格特征看不同时代的文化史、思想史、社会史,真正做到以学养书。
可以从不同时代宏观的文化角度审视书法,又可以从书法的线索中窥探时代精神,传承悠久文明。

五、硬笔书法学 将硬笔书法学设为二级学科,许多人会不以为然,认为硬笔书法的历史与成果还不足以撑起一个学科(专业)。
事实上,硬笔书法历史悠久,成绩斐然,社会急需。
从现存的殷商甲骨来看,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由契刻而成,即产生于“硬笔”。
著名的敦煌学者李正宇曾经撰文认为“: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的源头、母体和通脉”。
硬笔书法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既美观又实用。
设置硬笔书法,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需要。
从最早的“硬笔书法”甲骨文来看,包括敦煌出土的竹锥笔,即便没有毛笔给人带来的多维视觉感受,但却以一种刚劲凌厉、生气挺拔之美感染观者,点线的起落爽利劲健,结构的排布生趣和谐。
近些年来硬笔书法书写工具日新月异,新时代的硬笔已远远不是我们理解中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钢笔,其笔头制作的多样化程度已远超我们想象。
因此,即便是硬笔,现如今也能表现出线条的丰富性,写出的效果已具备毛笔的某些特质,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社会需求来说,当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而且从一年级的识字写字,就要求硬笔书写,一直贯穿到初中和高中。
在很多偏远地区,全部开设毛笔书法课可能还不现实,但至少应该把硬笔书法课开设起来。
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设置硬笔书法学专业,有利于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有利于将书法重新带回大众视野,也有利于使当今的学者精英看到书法的魅力,即便是用硬笔工具来表现,同样是高层次领域人文精神的体现。
综合考虑书法学科的人文性、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等多方面功能,站在书法艺术传承与文化自信的高度,笔者认为高校书法学科建设应该优先考虑设置以上五个二级学科(专业)。
当然,此构想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希望诸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书法教育方兴未艾,文化传承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

标签: #多少钱 #凯迪拉克 #多少钱 #长安 #长安 #大众 #反光镜 #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