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理想信念写好教育,程序开发培训怎么样

程序开发 1
2020年9月9日星期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近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59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结业之际,向学院捐养了一棵紫叶李,华南理工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孙峰代表学员们在树木前的纪念碑上题下这句话。
“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记在学院的所学、所想、所悟,常常给心中的思想之树浇水培土,此为‘敏树’;要‘养浩然正气’,在各自的岗位兢兢业业,努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此为‘敏政’。
”此次培训班总班长、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明泽代表全体学员寄语。
6月11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59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近3个月的时间里,107名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地方高校的中青年干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接受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收获满满。
加强党性修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跑好“接力赛”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在巨大挑战之下,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周密安排,做好重重防疫演练和防护,第59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如期开班。
“此次培训班学院坚持‘抗疫、培训两不误’,首要教 学目标是对高校中青年干部进行政治忠诚教育,着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在党性和防疫上全面增强‘免疫力’。
在收官之时、大考之年、开局之际,答好题、交好卷、谋好篇,续写好奋进之笔。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侯慧君介绍。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培训班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课程和精彩报告,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题为“民法典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专题报告,让学员们印象十分深刻。
“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站位,也让我对党中央重大决策和教育政策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
”此次培训班临时党总支书记、中国药科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陈永法表示。
中山大学机关党委书记范涛说:“这次培训,党性教育入脑入心,让我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 在党性教育上,此次培训还进行了多项创新,如内容上紧跟热点,涉及抗疫等多个时政热点,同时创造小班教学、读书会、文化沙龙等多种学习形式。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刘亮表示:“通过参加经典读书小组,我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领会有了质的提升。
”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培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坚院院长白显良表示:“这次培训让我对于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了更深刻的理 定解,对教育治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培训班还组织学员 理国聚焦高校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家“通过课题研究,我对习 想教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进一育步强化了政治担当,提升了教 信行育治理能力。
”南昌大学党委政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彭金生说。
念学统筹疫情防控,在院本报记者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上跑第好“障碍赛” 写五十九易鑫好期高通讯员教育﹃奋进之笔﹄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活动综述胡锐军 培训班开班之时,北京新发地疫情突如其来,如何在长达80天的培训中保障107名学员的安全?面对挑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迅速加大防控力度,对培训方案作出及时调整。
“此次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说是一次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开展教育培训的现场教学,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锻炼。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表示。
6月12日,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小到体温监测、就餐秩序,大到一旦出现发热学员如何处理,学院组织所有分班主任带领学员进行了全方位、全流程的演练。
“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学员基本上与外界完全隔离,学员全员做核酸检测……”此次培训班总班主任李永贤介绍。
“从人员进出到后勤保障,学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做了很好的探索,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 常务副部长朱霁平表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训,深入学习理解了习近平新院院长王翔说:“面对疫情,学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院做出了很多创新性、样板式 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进一探索,使我们的学习不仅没有 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打折扣,反而收获更大。
”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教学方式上,国家教育 的决心更加坚决。
行政学院按照边推进边调整 促进内涵发展,在形成教育改革合力上跑好“团体赛” 的思路,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
为避免聚集,大班授课有时设分会场,有时开设直播课,线上线下灵活结合。
为 此次培训班的另一个教增加学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学目标是提高高校中青年干学院按学员的学校类型、专 部的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工业、岗位进行分类,开设了多 作能力和治理能力。
为此,种形式的小班学习。
此次培训从多维视角对教育 “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做 强国战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了新型教学法的尝试,线上与 改革进行分析介绍,通过院线下相结合,这可能是未来教 士讲坛等多种形式,让学员育工作的常态,也是跨地域交 对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前流的非常重要且物质和时间 沿、发展态势和实现路径有上都很经济的方式。
”中国传 了全面理解和把握。
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学院的课程设置可以说,王栋晗说。
既顶天又立地,‘顶天’是指提 “这次培训班的圆满结 高了我们的政治理论修养,束,让我们有底气,也有信 ‘立地’是指让我们在教育管心继续开展好常态化疫情防 理、教育治理方面学到了很多控之下的培训工作。
”国家教 知识。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育行政学院进修部主任丁月 与工程学院院长郑元杰说。
牙说。
主编:易鑫编辑:黄鹏举设计:白弋校对:杨瑞利新闻·专题07 《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解读 为乡村教育的燃灯者再“掌灯”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付卫东 近日,《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
《意见》是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之后再一次为乡村教育的燃灯者——乡村教师“掌灯”,对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务实管用的措施。
总的看来,《意见》具有4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承前启后。
《意见》和《计划》是一脉相承的,《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计划》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上升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激发广大乡村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的信心和动力。
而《意见》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之后的宏伟目标,即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
《意见》继续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着眼全局。
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任何一项措施都需要其他改革措施配套,否则很难推进。
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单一的、单方面的、一个阶段的教育改革,也许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社会发 展到今天,这种改革模式不仅难以奏效,反而对其他方面产生掣肘。
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是局限于局部内容的调整完善或单一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充分考虑整个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考虑,有效衔接。
因此,《意见》着眼全局,统筹推进,在师德师风等8个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措施。
三是精准施策。
针对乡村教师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意见》提出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厚植乡村教育情怀的措施;针对乡村学校教师编制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意见》提出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挖潜调整 乡村学校编制等对策;针对城乡学校教师交流不畅的问题,《意见》提出健全县域交流机制、加强城乡一体流动等对策……通过八大举措,旨在弥补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和不足。
四是职责分明。
要保证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否则,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政策最终还是无法落地。
《意见》强调党委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明确“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列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议事日程和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把解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作为县、乡党委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考量内容”。
在强调各级政府责任的同时,《意见》也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提出建立教育部门牵头,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发挥“知识人”作用引领乡村振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文明 从2015年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到《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既展示了连续性目标,也表述了阶段性任务,前者更多强调综合条件的“外部支持”,后者则注重治理体系的“内生发展”,其中强调的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的“厚植乡村教育情怀”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让乡村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两点尤其值得关注,这两个方面比较准确地诠释了“乡村教师”的历史意义及社会内涵,是回归理想、回归现实、回归乡村的重要制度规定。
首先,文件中用“厚植乡村教育情怀”这一标题明确阐释了 “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的内涵。
在这部分从三个层面对乡村教育进行了阐述,其中一些政策要点值得关注:第
一,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意义作了明确界定,强调应该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教育,注重“乡本校本资源”的开发,立足乡村大地,做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对乡村教育的“后发”特质给予了行动意义上的规定,强调在具体实践中应该积极开展“乡村孩子关爱行动”,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对乡村教育的社会建构及发展引领的意义作了阐释,强调乡村教师应发挥 “新乡贤”作用,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促进乡村的文化振兴。
其次,文件提到“提高地位待遇,让乡村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这一部分关于建立乡镇党委和政府组织、村委会和乡村学校等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研究涉及中小学重大事项时,应吸收教师代表参加,听取教师意见等举措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作为乡村社会的知识分子,参与与自己息息相关,甚至与地方发展息息相关的决策至关重要,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乡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充分发挥乡村教师在本土建设中的“知识人”作用,自然而然地建立自己的声望,较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
总体来看,与2015年政策 相比,《意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特征。

一,政策的战略指导意义更加重大。
这个文件的出台,实际上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蓄智和增能,进而大大提升了该战略的可达性水平。

二,政策的目标及内涵更加清晰精准。
从“支持”到“建设”的变化也说明国家对乡村教师这一群体的态度发生了从“他者”到“主体”的根本性改变,显示了使命必达的战略决心;从解决“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到要做到“引得来、留得住、教得优、发展好”的变化来看,则体现了政策目标更高、更优、更强的制度要求。

三,政策的基层执行友好水平更高。
从23条的政策表述来看,除了4条意义性表述之外,其余19条都是执行性表述,注重以问题切入,强调如何做和如何做得好等方方面面,这使基层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政策执行更加有理有据有抓手。
培养新型乡村教师促进专业发展 肇庆学院副院长肖起清 《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不仅全面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而且为了更有效、更深刻地解决乡村教育之困和乡村教师之难,提出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总要求和一系列具体措施。
对于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服务乡村教育等工作形成了核心指导思想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
依据《意见》精神,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在师范生的培养和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一是要对准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实际 需要进行教师教育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精准设计,大胆进行课程创新、教学创新、协同创新,教师教育类师资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并通过教学、实践等途径,开展卓越乡村教师的精准培养。
二是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新型乡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一专多能的良好职业素养,同时要注重乡村教育的需要,通过师范生的乡村教育调研、与乡村教师结对、到乡村学校顶岗支教等过程来培养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情怀、乡村文化理解力等内在职业品质,促进广大师范生形成新时代 乡村教师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
三是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在服务广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要在服务区域中积极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针对乡村教师的需求定向发力、精准施策,将高校资源推送给乡村教师,为乡村教师建设贴心的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三名工作室”以及落户中小学的高校学科专家工作室等多元发展平台,促进广大乡村教师想发展、能发展、发展好。
四是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要急乡村教育之所急,要充分发挥自己与中小学紧密结合、长期融 合的优势,积极参与和承担定向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全面探索定向公费师范生的“县来县去、县来乡去、县来校去”等精准定向培养方式,同时探索“2+4”、“2+3”等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精准解决乡村教育学前、小教、特教、艺术教育等师资的短缺问题,也要为乡村教育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良好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优秀师资。
五是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要发挥自己熟悉地方基础教育,深刻理解乡村教育、乡村教师需要,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有良好合作传统的基础优势,要充分发挥自己服务乡村的功能,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通过教师互派、互聘,开放课题和项目,课程、教材、基地等共建、共管、共享,协同地方,促进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新兴产业“未来工程师”的培养摇篮 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着眼于“中国制造2025”和“新工科”教育 理念,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学术前沿发展趋势为牵引,优化整合学科资源和专业结构,着力实现学科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大力探索以“三结合、三协同、五体系、五促进”为代表的“未来工程师”培养模式。
作为省级重点学科的机械工程学科,在提供高质量服务、建设高水平师资、产出高水平成果、培养高水平人才等方面,起到了充分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为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学以致用产教融合创佳绩 2019年7月,一则“世界首台全自动砂轮片更换系统上线”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这是机械工程学科为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棒材厂生产线量身定做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砂轮片在线自动更换系统”。
该系统一举解决了因现场高温粉砂影响带来的人工更换效率低、工作强度大、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提高了棒材生产 线智能化无人值守程度,将传统人工更换需1小时缩短到10分钟以内,每年为企业增加产值过亿元,实现效益超500万元。
该研究填补了中大型砂轮锯使用中自动机器难以更换锯片的空白,属于冶金装备行业世界首创。
据悉,机械制造是福建省三明市的重点产业。
近年来,机械工程学科盯紧这一产业优势,借助学校美丽中国发展研究院、闽光学院等平台的科技创新工作,与机械制造企业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合力打造区域化校企合作共同体。
除在线自动更换系统外,还研发“多域堆钢智能检测”“加热炉炉内钢坯表面温度智能化检测系统”等项目,对三钢集团156位核心技术人员进行液压技术培训。
此外,协助制定三明市铸锻行业发展规划,协助三明市梅列区高端装备开发区制定发展规划和科研报告;与多家地方企业开展共建共研项目。
凝心聚力师资建设有成效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引擎。
现今,学院有专任教师近70人,拥有国家特殊津贴专家、闽江学者、福建省百千万人才、福建省ABC 类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14人次。
“我们一直通过外引内培做强师资 队伍,每年都积极引进博士生补充到学科教师队伍中。
”学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高浩说道,“同时也会引进教师,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并且通过组建项目团队,带动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
” 据悉,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械工程学科依托美丽中国发展研究院、闽光学院等,组建了“特种钢制造技术与装备团队”。
该团队以突破企业生产瓶颈、提高企业产值为落脚点,现有30余名行业尖端人才。
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企业高管和高级技术人员为学科兼职教授(副教授),打造了一支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推动产教融合反哺人才培养。
此外,还注重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示范带动、试讲历练、科研融入等对新进教师进行培养;通过“六抓六促”学风建设、教学比武、教学研讨会等,提升教风学风。
经过多年建设,机械工程学科已打造了一支以教授挂帅,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为骨干,中青年博士为主体的学历结 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敢为人先科研创新攀高峰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动力之源。
目前,机械工程学科拥有福建省铸锻零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平台,为高水平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学院被福建省科技部门授予“福建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通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机械工程学科创造出诸多科研成果。
近5年来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项目转化累计新增销售收入68.98亿元。
2019年,科技成果通过鉴定(评审)7项,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副院长高浩主持的“高品质气缸套绿色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与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机械研究所等单位近8年来的攻关,最终打破国外技术壁垒,解决了气缸套行业装备水平落后共性的技术难 题,带动了我国气缸套行业和上下游产业技术全面升级,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
该项目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三明学院作为第一单位在省级科技奖项的重大突破,也是打造产学研创新共同体的一次尝试。
除此之外,螺旋锥齿轮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高效内燃机气缸套低摩擦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高效环保气缸套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也是重要科研成果。
厚积薄发人才培养有高地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
学院紧扣学校“创应用强校,育致用大才”的目标,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一方面,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近年来,学院逐步建成了全学科分层分类开放实验室,并配套了开放实验室项目基金,鼓励学生申报项目或专利,提高工科实践能力。
先后打造机器人协会、梦速车队、电子协会等科技创新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激发创新创业能力。
截至目前,共获得各种综合技能大赛国家级别奖项90项、省级奖 项350余项,其中2017年、2018年连 续两年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2V2格斗 总冠军。
另一方面,以产教融合为载体, 打造项目驱动创新班。
依托与三钢集 团合作共研项目,以企业用人需求为 导向,开设具有光、机、电一体化特 色的“闽光学院智能装备项目驱动” 创新班和软件开发与装备制造有机结合 的“三钢集团闽光软件”驱动创新班,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现教育链和 人才链的整合与延伸,为产业发展提供 高质量复合型应用人才。
2020
年,又有 多名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加入三钢集团, 校企合作育人成效显著。
2020年6月,来自巴基斯坦的
明学院首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国际留学生)班Dani收到了清 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录取通知 书。
Dani前后参加并获奖的专业类别 竞赛近20项,申报专利6项。
参加中 国国家级别与省级竞赛的经历成为 Dani进入清华大学的“敲门砖”。
“我们的毕业生可以说供不应求, 很多单位主动打电话来‘要人’,学生 被一抢而空。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因 为他们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都很 强。
这是第二课堂、创新班带来的成 效。
”高浩说。
谈及学科的规划与发展,高浩信心 满满地表示:“目前我院已同厦门大 学、福州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福建农 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拥有博 士生导师
3名、硕士生导师9名,近5年 来联合培养硕士生12名。
我们正在申 报机械工程硕士点,将来独立自主招收 研究生。
” (吴爱娣高浩)

标签: #怎么做 #密码 #程序 #php #网页制作 #后台程序 #应用程序 #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