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6日星期二责编:陈少英美编:郑芸如投稿邮箱:csy@
Citsyupplement身/边/人/身/边/事
XIAMENDAILY
为生命接力♥丁香鱼
2020年3月初,同事父亲因病住院治疗,每天都要输血。
很快医院血库告急,同事在群里求助:“希望大家献血,帮助我父亲度过危险期。
” 因为自己血压偏低,没献过血,但此番情况紧急,我二话不说直奔市中心血站。
填好表格开始测血压,一阵莫名的紧张袭来,随着胳膊鼓胀起来,心也跟着怦怦狂跳,血压高达160!护士一直安慰我:“不要紧张,深呼吸。
” 第二次测血压时一直屏住呼吸,血压倒是达标了,心率却只有59,见我沮丧,护士笑着说:“你到外面走一走,喝点水放松下再来测。
” 我脱掉套头衫,又连喝两杯水,待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去测试,血压心率值终于达标了!验血的护士拉家常般询问了几个问题,不提防间用“订书机”在我指尖迅速打一下,立刻有血珠滚了出来。
没想到现在的抽血工具如此先进,竟然能在我毫无感觉的情况下完成抽血。
他熟练地将血滴到几份不同的测试剂上,嘱我到旁边休息等待结果。
不到10分钟,通知我可以采血了。
这里布置得温馨舒适,我在书架上找到一本摄影册,躺在抽血台上准备采血。
护士的手法又稳又准,针刺进血管时,只有瞬间的微痛。
看着血液缓缓流入血袋,我悄悄用指尖探了探,输血管似乎还带着我的体温。
同事的父亲是位极具活力的老人,平时常在轮渡码头做志愿者,为来厦游客介绍风景、推荐美食。
希望我献的血能帮助他尽快恢复健康,继续活跃在轮渡码头……还没浏览完摄影册,护士温柔的话语在耳边响起:“400毫升够啦,谢谢你!保温箱里有牛奶面包,需要的话可以取用。
” 另一位工作人员递过来一个袋子,里面是一只卡通小熊和一张感谢状。
其中有一句话特别感人:您的热血奉献为病患带去生的希望,为“爱心厦门”做出贡献,特此感谢! 2020年国庆节,距离上次献血已满180天。
10月1日,想给自己一份特别的国庆纪念,一大早就去市中心血站献血,轻车熟路地填表排队测血压。
工作人员听我声音有些嘶哑,立刻警惕地问“:感冒了?” 我赶紧解释:“这几天有点上火,不是感冒。
”他不容分说:“我们要严格把关保证血液品质,有疑似不符者都不能献血……”见我失望,工作人员安慰道:“好好休息,等身体好时再来!” 10月11日,终于成功献血400毫升,心里涌起说不出的开心。
今后,我将继续以“我不认识你,但我愿意献出爱心,为生命接力”的信念,身体力行参与到厦门红十字的爱心献血活动中。
征文启事 为庆祝厦门红十字会成立110周年,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日报社联合推出“我和厦门红十字・厦门红十字走过110年”征文活动。
●征文内容:此次征文活动,要求内容紧扣“我和厦门红十字”这一主题,以对人物、事件的真实记录为宜。
1.以不同视角,分享自己对厦门红十字会工作的想法和感受,彰显新时代红十字会工作的精神与大爱。
2.回顾厦门市红十字会成立110年以来的光辉历程,讲述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亦可配上老照片,传扬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的优良传统。
3.讲述厦门市红十字会的优秀工作者、会员默默付出、践行人道服务的感人事迹。
4.讲述参与红十字人道事业(“三救、三献”等),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
5.结合实际案例畅谈红十字会精神及内涵。
●征文时间:9月1日起至11月12日。
●征文要求:作品切合主题,以记叙文、散文为主,篇幅1000字左右,不超过1200字,投稿一律采用电子文档。
老照片之旧物件♥林晓雪 笔缘 1994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钢笔字。
父亲送给我一支钢笔,很郑重,用红色绒布盒装着,银白色的钢质笔盖,酒红色的塑料笔身,银顶红袍,颜色迥然不同,却又浑然一体,视觉平衡感接近完美。
一次,我给钢笔上墨,发现墨囊居然有细细的水珠。
难道是钢笔“出汗”了?问了母亲才知道,是父亲看到我没有及时合上钢笔笔帽,怕墨水干涸,偷偷帮忙清洗钢笔。
可我眼里的父亲,并不是个细腻的人,为何对一支钢笔如此细致入微?母亲这才告诉我,这是我刚出生时,父亲别出心裁为我准备的见面礼,当年可是花了一个月的工资才买下的,珍藏了十年,终于送到我手中。
从此,我对这支钢笔视如珍宝,小心翼翼侍候,平日也舍不得使用。
父亲纠正我,笔的价值不在于成本,而在于使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书写、磨合,才会变得更加顺滑、流畅,也只有这样,它的价值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我又开始用这支钢笔,只是多了一个新的习惯——洗笔。
这是每个月必做的功课,直到多年后,我依然喜欢在周末午后,把闲置的钢笔放置温水中浸泡,反复挤压墨囊。
我喜欢看着墨囊吐出的水,由深变淡,直至无色,我称之为“排毒养生”。
我喜欢的还有很多:喜欢笔尖和纸张接触,微微阻滞的感觉;喜欢笔身轻轻一扬,线条流畅的感觉;喜欢书写中笔尖弹起,羽毛跳跃的感觉。
市面上出现中性笔后,使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了。
那是外观和圆珠笔一样,有着和钢笔接近效果的产 品,不需要频繁上墨,也不需要担心墨水不慎溢出,价廉轻便,一夜之间像洪水一般,淹没了钢笔的阵地。
我依然坚持使用钢笔,是班上的唯
一,被视为另类。
我早就习惯了用钢笔写字微妙的手感,就像穿着高跟鞋和运动鞋,身体会告诉你,哪个是舒适的。
更重要的是,这支笔跟着我多年,人笔合
一,无可取代。
可有一天,这支钢笔却不翼而飞,我找过很多地方,都不见踪影。
此后的一段日子,我疯狂购买钢笔,试图填补内心的空缺。
我甚至偷偷买下一支四位数的金笔,但它并未带给我太大的惊喜。
好在我耐着性子磨了它两个月,它 终于被我驯服了,表现出一支优质钢笔具有的特性:下水适中,书写实在,笔锋潇洒,灵动至极,速记练笔两相宜。
我觉得它就像她,对她有耐心,给予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她就会爱上你,然后就会对你百般的好,就像任盈盈对令狐冲一般。
但是,令狐冲的初恋不是任盈盈,而是岳灵珊。
所以,这支笔再好,终究不是那支笔,永远弥补不了我心中的遗憾。
旧居搬迁时,我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挎包里意外发现了那支日思夜想的钢笔——人生中的第一份礼物。
现在,我继续用着这支笔书写人生,我相信,一支笔,一生情,一辈子。
“逐梦集美新城” 征文选登 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区宣传事务中心厦门日报社联合主办投稿邮箱:zfk@ 我陪你成城 ♥江燕青你好呀,我的新城——集美新城。
2010年2月25日,呱呱坠地的你,而今,已经11岁8个月啦!2011年11月14日,离开象牙塔的我,而今,已经来到你的身边整整10年啦!还记得10年前的见面吗?双肩包、作品夹、稚嫩的脸——那时的我。
荒无人烟、一片工地、中科院13楼——最初印象的你。
“一张白纸”,如你,如我。
承蒙领导不弃,让笨拙的我留在你的身边,和你一起成长,见证你的华丽转身……如今的你,正如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样:远望中西合璧、磅礴大气,近看清新别致,灵动飘逸。
嘉庚瓦、燕尾脊——金色阳光下,嘉庚风格的“六大公建”、集美塔娓娓讲述“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尽心为国为民的故事。
262米、蓝色玻璃幕墙——杏林湾畔,气势宏伟的诚毅国际商务中心全景展示着“目前岛外已建第一高楼”独特的“云上”风采。
是谁将你装扮得集“大家闺秀” 你陪我成熟——写给你,我的集美新城 “小家碧玉”“英姿飒爽”……所有优点于一身?我想答案是:如我一样,你铭记于心的他们——那群在杏林湾畔起早贪黑、精心照料你、名叫“集美新城建设者”的他们。
最不能忘却的,非“集美新城指挥部”莫属——“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任接着一任干”是指挥部领导对你的一片拳拳赤子心。
对于完全由指挥部培养起来的我而言,对你,亦亲亦友。
我看着你成城,你陪着我成熟。
你从茫茫荒野到产城学人融合新城,我从初出象牙塔到为人妻母。
我记得你“小光头”的样子,你也应该不会忘记我初涉“江湖”的傻样。
对你,用诗人艾青的诗形容再合适不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用大白话:为了让你十周年盛装出席在各大媒体,一天上百个联系电话、上千条对接微信;平生第一次晚上11点多还在吹头发。
用闺蜜的话说,让一个自律到可怕的人做如此不规律的事,真爱无疑。
11年来,按照“四高”(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要求、一流标准 精心雕琢的你——一座人居环境优美、产业业态高端、文化品位高尚、创业条件优越、功能配套完善,具有滨水特色的环湾生态型人文新城,已然呈现。
10年来,遵从本心,不断成长的我,也收获了自己人生旅途中学业、家庭等方面更美的风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我心中最闪耀的星,一起唱起《奋斗进行曲》吧。
致那不悔的青春,敬这美好的岁月。
梦想成真,惟有实干。
现在的你,正以“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为标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重大片区开发建设等任务部署,以打造引领厦门强劲增长极为目标,加大投资强度和招商力度,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奋力续写跨岛发展新篇章。
当下的我,正一如从前,朝着心中既定的中、远期目标,默默努力。
八闽大地,逢整正庆。
相识十年,情系一生。
回眸携手走过的奋斗之路,相视而笑:初心依旧,不负韶华;感恩成长,砥砺前行! 为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展示跨岛发展的“集美速度“”集美样本”,我们邀请建设者、见证人和读者朋友们,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集美新城的沧桑巨变和建设者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
●征文要求:围绕“逐梦集美新城”主题,主旨鲜明、中心突出、故事真实、情 征文启事 感真挚,以记叙文、散文为主,篇幅掌握在9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200字。
●备选角度:
1、集美新城蝶变,我见证。
2、建设集美新城,我参与我自豪。
3、我的事业人生与集美新城一起成长。
4、记我认识的一位集美新城建设者。
5、追梦集美新城,我成长成功。
6、建设集美新城的一件难忘往事。
7、生活在集美新城,我收获满满。
8、我与集美新城的不解之缘。
9、行走集美新城的所见所感所悟。
10、集美新城未来:我的期待与憧憬。
以上角度,仅供参考。
●征文时间:9月1日到11月30日。
家事♥康火南 用五节芒盖鸭舍 1963年,我读高
二,寒假回家,父亲养了四五十只蛋鸭,晚上关在一间小小杂物间里,挤得真像布袋网老鸦,半死不活的,我建议用五节芒秆建鸭舍。
记得有一次,我到邻村姐姐家,她家用五节芒秆盖牛舍引起我极大兴趣,结实耐用,还好看,建一次可以用上好几年呢。
我想,既然可以关牛,关鸭子更不在话下了。
父亲挺赞成的,就将此事交给我试试。
人生第一次为家里做件大事,我心里特别高兴。
那一夜满脑子都在谋划如何建鸭舍,首先简单地设计鸭舍草图,画了撕,撕了画,直到鸡叫头遍,才画出鸭舍的样子。
第二天上山砍五节芒,连续两天,还砍下几根竹子,找几根现成的木料备用。
按图施工,地址选在我家右边空地上。
长宽为4×2米,四个角竖起四根直径5厘米、高1.5米的木桩,在边长中间,再加竖2根高2.5米的木桩,屋顶倾斜两面倒水,四周的墙采用竹片夹五节芒秆,铁丝捆扎,将几片“墙板”牢牢扎在木柱上,抹上草土泥浆,既好看又坚固实用。
并用五节 芒覆盖屋顶,再盖上杉木树皮保证滴水不漏。
前后花了10天,一座漂亮的新鸭舍建造完成,在我眼里,是地地道道母鸭群的别墅。
母鸭“乔迁”那一刻,嘎嘎嘎一片欢呼声,摇头摆尾,兴奋异常。
父亲久久站在那里双眼盯着鸭舍,第一次夸我:“孩子,你长大了,爹能放心了。
”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得到父亲这么正式的肯定,热泪盈眶。
好就好在,鸭子们住新房也争气,翌日早晨,我早早起床直奔鸭舍,打开门,眼前一亮,地上的干草趴成一个个小窝,每个窝里留下一颗油光水滑、白白净净的蛋。
我抑不住兴奋的心情,拿着筐子拾蛋,
一、二、三……足足40个鲜蛋,有的握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风物长宜放眼量”。
其实五节芒何止能建牛舍鸭舍呢。
五节芒在植物界虽然不起眼,却全身是宝,根可入药,幼笋可食,茎秆还是造纸及用作建筑的材料,可替代木屑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
就连那开过花的穗也是编扎扫帚的好材料。
秋天,五节芒花开满山,就像吴冠中 的素描,山村随处可见小旗一样的芒花随风摇摆,村姑们上山割些五节芒的花穗和野藤回来扎扫帚,可自用可卖钱。
还记得1978年,我到长桥乡友爱村驻点,这个村的农民刚开始学习种植蘑菇,遇到缺培养基的难题。
我上山砍了些五节芒来做示范,用刀砍碎放入粉碎机粉碎,经一段时间的堆沤腐烂,掺上牛粪、沃土替代木屑,种植蘑菇获得成功。
五节芒代替木屑,既不砍树浪费林木资源,又能发展食用菌,为农民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 春天,五节芒开始冒芽,经过几场春雨,很快长出幼苗。
入夏,五节芒茎肥叶厚,鲜嫩多汁,是牛最爱吃的饲料。
儿时,上山放牛肚子饿了,随处可以折断五节芒的幼笋,剥开皮吃里面的嫩茎,甜津津的,还有一股芳草味。
三伏天,顺便挖一把根回家,煮水喝还可以降火利尿呢。
这就是生长在我老家最常见的一种植物——五节芒,满山遍野,随处可见。
它随性坚韧,平而不凡,用自己的脊梁支起一片天,仿佛是广袤大地上无数辛勤劳动者的象征。
老家 ♥陌上 想念皖西的秋 儿时生活的那个皖西小镇,最美的季节就是秋天。
儿时的世界很小也很大,小到就围绕着那个小镇,每日做着上学玩耍这两件大事,大到无暇顾及季节的脚步,更不懂得看一眼秋天的美好。
稻谷收割完毕,齐膝盖的稻茬笔直地站在田里,染黄了大地,散发着特有的青草味,每每闻到那个香味才发现秋天来了。
而后,中秋节接踵而至,圆圆月儿高挂的中秋夜,吃着月饼奔跑在田野里,寒凉的感觉阵阵袭来,秋天再次刷着存在感,那种天地间奔跑的无拘无束这么多年过去都念念不忘,每当吹到相似温度的风时,那些场景又历历在目。
秋季开学后,清晨去上学,不断添衣,从最初的短袖,加到长袖,再加到毛线马甲和毛衣。
买一块烧饼蹦蹦跳跳在那条用青石条铺就的老街上,啃着啃着烧饼就凉透了。
走到小学正门时,常常看到校舍后方的稻田上方一片薄雾,远处的村子都隐约不见,一片朦胧处传来皖西大白鹅的嘎嘎声。
雾和秋天是情侣,雨和秋天是宿敌。
雨水足,秋就短。
即便是孩童也能感受到什么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今天可能是夏末,中午上学还没怎么疯跑,衣服已被汗打湿,但接连几日阴雨后,早晚出门就得穿毛衣了。
晴天雨天交织数次后,有一天一抬头才发现路边的小白杨全部光秃秃了,树上的鸟窝显得格外惹眼,清晨上学不跑步的话,寒气快速钻进衣服里,只能一直猫着腰。
数周连阴雨后,天放晴,课间大家都集中到有阳光的校舍墙边,跳皮筋、掷沙包,趁着那15分钟让自己快速热起来。
再有一天放学突然看到空中落下洁白的雪花,那是在郑重其事地宣告秋天走了。
工作后定居南国厦门,一座秋天被夏天鸠占鹊巢的小岛,立秋后最大的期待是来台风,在降温的台风天里寻找秋天的“蛛丝马迹”。
北方纷纷入秋,而厦门人依然短袖短裙,翘首期盼降温。
此时,台风常会造访,台风脾性各不相同,有暴躁的,带着怒气风雨交加,树木花草哭声一片;有急躁的,说来就来,风大雨大,又飞速疾走;有阴柔的,看着风不烈雨不凶,但风卷着雨跑,天地间似乎无处可躲,都跟秋天截然不同。
最喜温柔的台风,风轻柔柔的,雨丝丝下着,两者不时在空中私语着,落下一地的柔软,那温度那风中雨中的凉意像极了北方的初秋。
鹭岛终于盼来了秋雨。
我距离想象中的秋天又近了一步。
而此刻,皖西老家的秋天正美好,要是我在场就刚刚好了。
人间草木♥周慧端 老桔树 晚饭过后,到阳台透透气,发现墙角的老桔树树叶发生了卷曲,果实耷拉往下垂,显得无精打采。
赶紧浇上几瓢清水,一下子被干裂的土层吸了个精光。
清晨,在秋风的吹拂下,桔树又活脱得像位翩翩起舞的少女,真难以想象在这一夜之间它是如何绽放美的! 那是一棵历经岁月磨砺的老桔树,已有多年历史。
仔细端详,土层的表面布满了一层薄薄的青苔,还冒出了几棵不知名的小草,灰褐色的枝干上虽有几处折痕,但依然错落有致。
墨绿色的叶间偶见白色的小花,玻璃珠大小的青绿色的果子挂满枝头,其中有几个长得比较着急的已开始泛黄啦! 当初购买时,它被塑造成圆柱体形状,密密麻麻的金色果子特别惹人喜爱。
第一次果实脱落后,我们就给它松梆,把它从厅堂移到了阳台。
在阳光的滋润下,它常年边开花边挂果,簇拥着的米白色的小花总是招来三五成群的蜜蜂,时不时飘来淡淡的桔香味。
年复一年,儿子也慢慢长大啦!在他三岁时,成串的果实压低枝头,特别引人注目。
因此,儿子总在树旁转悠。
有一天,突然从阳台传来哇哇大哭声,我从厨房飞快跑出来,发现儿子嘴角还残留着黄色的果皮,泪珠径直往下滑,手上抓着一个熟透的桔子不肯松手,地上散落着几个留有牙印的黄绿相间的桔子。
儿子看见我,可怜兮兮地诉苦“:妈妈,桔子很苦很酸!”我擦掉他嘴角的果皮后按捺不住地笑:“这种桔子是用来观赏的,不能吃的!”从此,儿子再也不敢去摘桔子啦! 平时,我们也很少去打理它,它也让我们很是省心。
只要经常给它浇浇水,偶尔施点肥,老桔树就一直默默地开着花,结着果。
直到那年台风“莫兰蒂”光顾厦门。
黑夜中,只听见花盆与地面碰撞的啪嚓声,树枝与阳台围栏互相撕扯着的嘈杂声,风雨合奏的咆哮声,让人无法入眠。
待到风歇雨停时,走出阳台,发现一片狼藉,大红色的花盆碎了一地,老桔树枝干扭曲变形,有些枝条连皮一起被扯断,叶子、花朵到处散落,仅有的几颗果实也七零八落,只有那缠绵的根系紧紧地环抱在一起,让人着实心疼又无奈。
我们迅速抢救,把它移栽到另一个较大的青花瓷盆里,又添一些肥土压实。
慢慢的,它长出嫩枝,枝叶繁茂,又开出了成堆的米白小花。
两年前,我们搬新家,我犹豫是否把老桔树一起带走,儿子看出我不舍的情绪,奋力抱起花盆一步一步往前挪移。
于是,老桔树照样被安放在新家阳台的角落里。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儿子已高过老桔树,而老桔树似乎没什么变化,还是异常坚韧地迎着寒冬和酷暑,开着花,结着果,散发着它那独有的淡淡清香……
很快医院血库告急,同事在群里求助:“希望大家献血,帮助我父亲度过危险期。
” 因为自己血压偏低,没献过血,但此番情况紧急,我二话不说直奔市中心血站。
填好表格开始测血压,一阵莫名的紧张袭来,随着胳膊鼓胀起来,心也跟着怦怦狂跳,血压高达160!护士一直安慰我:“不要紧张,深呼吸。
” 第二次测血压时一直屏住呼吸,血压倒是达标了,心率却只有59,见我沮丧,护士笑着说:“你到外面走一走,喝点水放松下再来测。
” 我脱掉套头衫,又连喝两杯水,待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去测试,血压心率值终于达标了!验血的护士拉家常般询问了几个问题,不提防间用“订书机”在我指尖迅速打一下,立刻有血珠滚了出来。
没想到现在的抽血工具如此先进,竟然能在我毫无感觉的情况下完成抽血。
他熟练地将血滴到几份不同的测试剂上,嘱我到旁边休息等待结果。
不到10分钟,通知我可以采血了。
这里布置得温馨舒适,我在书架上找到一本摄影册,躺在抽血台上准备采血。
护士的手法又稳又准,针刺进血管时,只有瞬间的微痛。
看着血液缓缓流入血袋,我悄悄用指尖探了探,输血管似乎还带着我的体温。
同事的父亲是位极具活力的老人,平时常在轮渡码头做志愿者,为来厦游客介绍风景、推荐美食。
希望我献的血能帮助他尽快恢复健康,继续活跃在轮渡码头……还没浏览完摄影册,护士温柔的话语在耳边响起:“400毫升够啦,谢谢你!保温箱里有牛奶面包,需要的话可以取用。
” 另一位工作人员递过来一个袋子,里面是一只卡通小熊和一张感谢状。
其中有一句话特别感人:您的热血奉献为病患带去生的希望,为“爱心厦门”做出贡献,特此感谢! 2020年国庆节,距离上次献血已满180天。
10月1日,想给自己一份特别的国庆纪念,一大早就去市中心血站献血,轻车熟路地填表排队测血压。
工作人员听我声音有些嘶哑,立刻警惕地问“:感冒了?” 我赶紧解释:“这几天有点上火,不是感冒。
”他不容分说:“我们要严格把关保证血液品质,有疑似不符者都不能献血……”见我失望,工作人员安慰道:“好好休息,等身体好时再来!” 10月11日,终于成功献血400毫升,心里涌起说不出的开心。
今后,我将继续以“我不认识你,但我愿意献出爱心,为生命接力”的信念,身体力行参与到厦门红十字的爱心献血活动中。
征文启事 为庆祝厦门红十字会成立110周年,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日报社联合推出“我和厦门红十字・厦门红十字走过110年”征文活动。
●征文内容:此次征文活动,要求内容紧扣“我和厦门红十字”这一主题,以对人物、事件的真实记录为宜。
1.以不同视角,分享自己对厦门红十字会工作的想法和感受,彰显新时代红十字会工作的精神与大爱。
2.回顾厦门市红十字会成立110年以来的光辉历程,讲述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亦可配上老照片,传扬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的优良传统。
3.讲述厦门市红十字会的优秀工作者、会员默默付出、践行人道服务的感人事迹。
4.讲述参与红十字人道事业(“三救、三献”等),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
5.结合实际案例畅谈红十字会精神及内涵。
●征文时间:9月1日起至11月12日。
●征文要求:作品切合主题,以记叙文、散文为主,篇幅1000字左右,不超过1200字,投稿一律采用电子文档。
老照片之旧物件♥林晓雪 笔缘 1994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钢笔字。
父亲送给我一支钢笔,很郑重,用红色绒布盒装着,银白色的钢质笔盖,酒红色的塑料笔身,银顶红袍,颜色迥然不同,却又浑然一体,视觉平衡感接近完美。
一次,我给钢笔上墨,发现墨囊居然有细细的水珠。
难道是钢笔“出汗”了?问了母亲才知道,是父亲看到我没有及时合上钢笔笔帽,怕墨水干涸,偷偷帮忙清洗钢笔。
可我眼里的父亲,并不是个细腻的人,为何对一支钢笔如此细致入微?母亲这才告诉我,这是我刚出生时,父亲别出心裁为我准备的见面礼,当年可是花了一个月的工资才买下的,珍藏了十年,终于送到我手中。
从此,我对这支钢笔视如珍宝,小心翼翼侍候,平日也舍不得使用。
父亲纠正我,笔的价值不在于成本,而在于使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书写、磨合,才会变得更加顺滑、流畅,也只有这样,它的价值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我又开始用这支钢笔,只是多了一个新的习惯——洗笔。
这是每个月必做的功课,直到多年后,我依然喜欢在周末午后,把闲置的钢笔放置温水中浸泡,反复挤压墨囊。
我喜欢看着墨囊吐出的水,由深变淡,直至无色,我称之为“排毒养生”。
我喜欢的还有很多:喜欢笔尖和纸张接触,微微阻滞的感觉;喜欢笔身轻轻一扬,线条流畅的感觉;喜欢书写中笔尖弹起,羽毛跳跃的感觉。
市面上出现中性笔后,使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了。
那是外观和圆珠笔一样,有着和钢笔接近效果的产 品,不需要频繁上墨,也不需要担心墨水不慎溢出,价廉轻便,一夜之间像洪水一般,淹没了钢笔的阵地。
我依然坚持使用钢笔,是班上的唯
一,被视为另类。
我早就习惯了用钢笔写字微妙的手感,就像穿着高跟鞋和运动鞋,身体会告诉你,哪个是舒适的。
更重要的是,这支笔跟着我多年,人笔合
一,无可取代。
可有一天,这支钢笔却不翼而飞,我找过很多地方,都不见踪影。
此后的一段日子,我疯狂购买钢笔,试图填补内心的空缺。
我甚至偷偷买下一支四位数的金笔,但它并未带给我太大的惊喜。
好在我耐着性子磨了它两个月,它 终于被我驯服了,表现出一支优质钢笔具有的特性:下水适中,书写实在,笔锋潇洒,灵动至极,速记练笔两相宜。
我觉得它就像她,对她有耐心,给予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她就会爱上你,然后就会对你百般的好,就像任盈盈对令狐冲一般。
但是,令狐冲的初恋不是任盈盈,而是岳灵珊。
所以,这支笔再好,终究不是那支笔,永远弥补不了我心中的遗憾。
旧居搬迁时,我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挎包里意外发现了那支日思夜想的钢笔——人生中的第一份礼物。
现在,我继续用着这支笔书写人生,我相信,一支笔,一生情,一辈子。
“逐梦集美新城” 征文选登 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区宣传事务中心厦门日报社联合主办投稿邮箱:zfk@ 我陪你成城 ♥江燕青你好呀,我的新城——集美新城。
2010年2月25日,呱呱坠地的你,而今,已经11岁8个月啦!2011年11月14日,离开象牙塔的我,而今,已经来到你的身边整整10年啦!还记得10年前的见面吗?双肩包、作品夹、稚嫩的脸——那时的我。
荒无人烟、一片工地、中科院13楼——最初印象的你。
“一张白纸”,如你,如我。
承蒙领导不弃,让笨拙的我留在你的身边,和你一起成长,见证你的华丽转身……如今的你,正如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样:远望中西合璧、磅礴大气,近看清新别致,灵动飘逸。
嘉庚瓦、燕尾脊——金色阳光下,嘉庚风格的“六大公建”、集美塔娓娓讲述“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尽心为国为民的故事。
262米、蓝色玻璃幕墙——杏林湾畔,气势宏伟的诚毅国际商务中心全景展示着“目前岛外已建第一高楼”独特的“云上”风采。
是谁将你装扮得集“大家闺秀” 你陪我成熟——写给你,我的集美新城 “小家碧玉”“英姿飒爽”……所有优点于一身?我想答案是:如我一样,你铭记于心的他们——那群在杏林湾畔起早贪黑、精心照料你、名叫“集美新城建设者”的他们。
最不能忘却的,非“集美新城指挥部”莫属——“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任接着一任干”是指挥部领导对你的一片拳拳赤子心。
对于完全由指挥部培养起来的我而言,对你,亦亲亦友。
我看着你成城,你陪着我成熟。
你从茫茫荒野到产城学人融合新城,我从初出象牙塔到为人妻母。
我记得你“小光头”的样子,你也应该不会忘记我初涉“江湖”的傻样。
对你,用诗人艾青的诗形容再合适不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用大白话:为了让你十周年盛装出席在各大媒体,一天上百个联系电话、上千条对接微信;平生第一次晚上11点多还在吹头发。
用闺蜜的话说,让一个自律到可怕的人做如此不规律的事,真爱无疑。
11年来,按照“四高”(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要求、一流标准 精心雕琢的你——一座人居环境优美、产业业态高端、文化品位高尚、创业条件优越、功能配套完善,具有滨水特色的环湾生态型人文新城,已然呈现。
10年来,遵从本心,不断成长的我,也收获了自己人生旅途中学业、家庭等方面更美的风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我心中最闪耀的星,一起唱起《奋斗进行曲》吧。
致那不悔的青春,敬这美好的岁月。
梦想成真,惟有实干。
现在的你,正以“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为标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重大片区开发建设等任务部署,以打造引领厦门强劲增长极为目标,加大投资强度和招商力度,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奋力续写跨岛发展新篇章。
当下的我,正一如从前,朝着心中既定的中、远期目标,默默努力。
八闽大地,逢整正庆。
相识十年,情系一生。
回眸携手走过的奋斗之路,相视而笑:初心依旧,不负韶华;感恩成长,砥砺前行! 为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展示跨岛发展的“集美速度“”集美样本”,我们邀请建设者、见证人和读者朋友们,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集美新城的沧桑巨变和建设者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
●征文要求:围绕“逐梦集美新城”主题,主旨鲜明、中心突出、故事真实、情 征文启事 感真挚,以记叙文、散文为主,篇幅掌握在9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200字。
●备选角度:
1、集美新城蝶变,我见证。
2、建设集美新城,我参与我自豪。
3、我的事业人生与集美新城一起成长。
4、记我认识的一位集美新城建设者。
5、追梦集美新城,我成长成功。
6、建设集美新城的一件难忘往事。
7、生活在集美新城,我收获满满。
8、我与集美新城的不解之缘。
9、行走集美新城的所见所感所悟。
10、集美新城未来:我的期待与憧憬。
以上角度,仅供参考。
●征文时间:9月1日到11月30日。
家事♥康火南 用五节芒盖鸭舍 1963年,我读高
二,寒假回家,父亲养了四五十只蛋鸭,晚上关在一间小小杂物间里,挤得真像布袋网老鸦,半死不活的,我建议用五节芒秆建鸭舍。
记得有一次,我到邻村姐姐家,她家用五节芒秆盖牛舍引起我极大兴趣,结实耐用,还好看,建一次可以用上好几年呢。
我想,既然可以关牛,关鸭子更不在话下了。
父亲挺赞成的,就将此事交给我试试。
人生第一次为家里做件大事,我心里特别高兴。
那一夜满脑子都在谋划如何建鸭舍,首先简单地设计鸭舍草图,画了撕,撕了画,直到鸡叫头遍,才画出鸭舍的样子。
第二天上山砍五节芒,连续两天,还砍下几根竹子,找几根现成的木料备用。
按图施工,地址选在我家右边空地上。
长宽为4×2米,四个角竖起四根直径5厘米、高1.5米的木桩,在边长中间,再加竖2根高2.5米的木桩,屋顶倾斜两面倒水,四周的墙采用竹片夹五节芒秆,铁丝捆扎,将几片“墙板”牢牢扎在木柱上,抹上草土泥浆,既好看又坚固实用。
并用五节 芒覆盖屋顶,再盖上杉木树皮保证滴水不漏。
前后花了10天,一座漂亮的新鸭舍建造完成,在我眼里,是地地道道母鸭群的别墅。
母鸭“乔迁”那一刻,嘎嘎嘎一片欢呼声,摇头摆尾,兴奋异常。
父亲久久站在那里双眼盯着鸭舍,第一次夸我:“孩子,你长大了,爹能放心了。
”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得到父亲这么正式的肯定,热泪盈眶。
好就好在,鸭子们住新房也争气,翌日早晨,我早早起床直奔鸭舍,打开门,眼前一亮,地上的干草趴成一个个小窝,每个窝里留下一颗油光水滑、白白净净的蛋。
我抑不住兴奋的心情,拿着筐子拾蛋,
一、二、三……足足40个鲜蛋,有的握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风物长宜放眼量”。
其实五节芒何止能建牛舍鸭舍呢。
五节芒在植物界虽然不起眼,却全身是宝,根可入药,幼笋可食,茎秆还是造纸及用作建筑的材料,可替代木屑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
就连那开过花的穗也是编扎扫帚的好材料。
秋天,五节芒花开满山,就像吴冠中 的素描,山村随处可见小旗一样的芒花随风摇摆,村姑们上山割些五节芒的花穗和野藤回来扎扫帚,可自用可卖钱。
还记得1978年,我到长桥乡友爱村驻点,这个村的农民刚开始学习种植蘑菇,遇到缺培养基的难题。
我上山砍了些五节芒来做示范,用刀砍碎放入粉碎机粉碎,经一段时间的堆沤腐烂,掺上牛粪、沃土替代木屑,种植蘑菇获得成功。
五节芒代替木屑,既不砍树浪费林木资源,又能发展食用菌,为农民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 春天,五节芒开始冒芽,经过几场春雨,很快长出幼苗。
入夏,五节芒茎肥叶厚,鲜嫩多汁,是牛最爱吃的饲料。
儿时,上山放牛肚子饿了,随处可以折断五节芒的幼笋,剥开皮吃里面的嫩茎,甜津津的,还有一股芳草味。
三伏天,顺便挖一把根回家,煮水喝还可以降火利尿呢。
这就是生长在我老家最常见的一种植物——五节芒,满山遍野,随处可见。
它随性坚韧,平而不凡,用自己的脊梁支起一片天,仿佛是广袤大地上无数辛勤劳动者的象征。
老家 ♥陌上 想念皖西的秋 儿时生活的那个皖西小镇,最美的季节就是秋天。
儿时的世界很小也很大,小到就围绕着那个小镇,每日做着上学玩耍这两件大事,大到无暇顾及季节的脚步,更不懂得看一眼秋天的美好。
稻谷收割完毕,齐膝盖的稻茬笔直地站在田里,染黄了大地,散发着特有的青草味,每每闻到那个香味才发现秋天来了。
而后,中秋节接踵而至,圆圆月儿高挂的中秋夜,吃着月饼奔跑在田野里,寒凉的感觉阵阵袭来,秋天再次刷着存在感,那种天地间奔跑的无拘无束这么多年过去都念念不忘,每当吹到相似温度的风时,那些场景又历历在目。
秋季开学后,清晨去上学,不断添衣,从最初的短袖,加到长袖,再加到毛线马甲和毛衣。
买一块烧饼蹦蹦跳跳在那条用青石条铺就的老街上,啃着啃着烧饼就凉透了。
走到小学正门时,常常看到校舍后方的稻田上方一片薄雾,远处的村子都隐约不见,一片朦胧处传来皖西大白鹅的嘎嘎声。
雾和秋天是情侣,雨和秋天是宿敌。
雨水足,秋就短。
即便是孩童也能感受到什么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今天可能是夏末,中午上学还没怎么疯跑,衣服已被汗打湿,但接连几日阴雨后,早晚出门就得穿毛衣了。
晴天雨天交织数次后,有一天一抬头才发现路边的小白杨全部光秃秃了,树上的鸟窝显得格外惹眼,清晨上学不跑步的话,寒气快速钻进衣服里,只能一直猫着腰。
数周连阴雨后,天放晴,课间大家都集中到有阳光的校舍墙边,跳皮筋、掷沙包,趁着那15分钟让自己快速热起来。
再有一天放学突然看到空中落下洁白的雪花,那是在郑重其事地宣告秋天走了。
工作后定居南国厦门,一座秋天被夏天鸠占鹊巢的小岛,立秋后最大的期待是来台风,在降温的台风天里寻找秋天的“蛛丝马迹”。
北方纷纷入秋,而厦门人依然短袖短裙,翘首期盼降温。
此时,台风常会造访,台风脾性各不相同,有暴躁的,带着怒气风雨交加,树木花草哭声一片;有急躁的,说来就来,风大雨大,又飞速疾走;有阴柔的,看着风不烈雨不凶,但风卷着雨跑,天地间似乎无处可躲,都跟秋天截然不同。
最喜温柔的台风,风轻柔柔的,雨丝丝下着,两者不时在空中私语着,落下一地的柔软,那温度那风中雨中的凉意像极了北方的初秋。
鹭岛终于盼来了秋雨。
我距离想象中的秋天又近了一步。
而此刻,皖西老家的秋天正美好,要是我在场就刚刚好了。
人间草木♥周慧端 老桔树 晚饭过后,到阳台透透气,发现墙角的老桔树树叶发生了卷曲,果实耷拉往下垂,显得无精打采。
赶紧浇上几瓢清水,一下子被干裂的土层吸了个精光。
清晨,在秋风的吹拂下,桔树又活脱得像位翩翩起舞的少女,真难以想象在这一夜之间它是如何绽放美的! 那是一棵历经岁月磨砺的老桔树,已有多年历史。
仔细端详,土层的表面布满了一层薄薄的青苔,还冒出了几棵不知名的小草,灰褐色的枝干上虽有几处折痕,但依然错落有致。
墨绿色的叶间偶见白色的小花,玻璃珠大小的青绿色的果子挂满枝头,其中有几个长得比较着急的已开始泛黄啦! 当初购买时,它被塑造成圆柱体形状,密密麻麻的金色果子特别惹人喜爱。
第一次果实脱落后,我们就给它松梆,把它从厅堂移到了阳台。
在阳光的滋润下,它常年边开花边挂果,簇拥着的米白色的小花总是招来三五成群的蜜蜂,时不时飘来淡淡的桔香味。
年复一年,儿子也慢慢长大啦!在他三岁时,成串的果实压低枝头,特别引人注目。
因此,儿子总在树旁转悠。
有一天,突然从阳台传来哇哇大哭声,我从厨房飞快跑出来,发现儿子嘴角还残留着黄色的果皮,泪珠径直往下滑,手上抓着一个熟透的桔子不肯松手,地上散落着几个留有牙印的黄绿相间的桔子。
儿子看见我,可怜兮兮地诉苦“:妈妈,桔子很苦很酸!”我擦掉他嘴角的果皮后按捺不住地笑:“这种桔子是用来观赏的,不能吃的!”从此,儿子再也不敢去摘桔子啦! 平时,我们也很少去打理它,它也让我们很是省心。
只要经常给它浇浇水,偶尔施点肥,老桔树就一直默默地开着花,结着果。
直到那年台风“莫兰蒂”光顾厦门。
黑夜中,只听见花盆与地面碰撞的啪嚓声,树枝与阳台围栏互相撕扯着的嘈杂声,风雨合奏的咆哮声,让人无法入眠。
待到风歇雨停时,走出阳台,发现一片狼藉,大红色的花盆碎了一地,老桔树枝干扭曲变形,有些枝条连皮一起被扯断,叶子、花朵到处散落,仅有的几颗果实也七零八落,只有那缠绵的根系紧紧地环抱在一起,让人着实心疼又无奈。
我们迅速抢救,把它移栽到另一个较大的青花瓷盆里,又添一些肥土压实。
慢慢的,它长出嫩枝,枝叶繁茂,又开出了成堆的米白小花。
两年前,我们搬新家,我犹豫是否把老桔树一起带走,儿子看出我不舍的情绪,奋力抱起花盆一步一步往前挪移。
于是,老桔树照样被安放在新家阳台的角落里。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儿子已高过老桔树,而老桔树似乎没什么变化,还是异常坚韧地迎着寒冬和酷暑,开着花,结着果,散发着它那独有的淡淡清香……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