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蕴藏人类衰老秘密,cold是什么意思

cold 12
12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Tel(押010)51949401 新知 主编:魏刚编辑:胡珉琦校对:马佳E-mail押mqhu@ 血液也被称为“生命之河”,血液老化正是人体老化强有力的信号灯。
不过,人体老化是一个系统的衰老过程,影响人体衰老的因素非常复杂。
试图通过几个有限的血液因子调控寿命,几乎是不可能的。
血液中蕴藏人类衰老秘密 姻本报记者胡珉琦 人体的每个机体细胞都是从血液中获得营养的,因此,血液也被称为“生命之河”。
而说到血液与衰老的关系,人们普遍的理解是,人到中年,血脂含量升高,血液变得黏稠,循环流速减慢,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容易诱发中风、脑溢血、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这意味着,血液老化正是人体老化强有力的信号灯。
不过,近日,来自英国的科学家从血液分子的水平上发现了一种化学“指纹”,可以借此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衰老速度。
血液与衰老的关系似乎又更近了一步。
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7月9日的《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
验血可以预测寿命?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团队对超过6000对双胞胎提供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化验分析,由此找到了22种代谢分子,它们与人体衰老速度以及老年可能患上的疾病有关。
其中一种名为C-glyTrp的分子,与一个人的肺功能、骨密度、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代谢分子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有关。
科研团队负责人、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蒂姆·斯佩克特表示,科学家很早前就已经发现,一个人出生时的体重是中年及晚年健康状况的重要参照,通常来说,出生时体重较轻的人,老年时更容易患上与衰老有关的疾病。
众所周知,同卵双胞胎拥有相同的基因,但双胞胎之间的出生体重却往往不同。
因此,科研人员认为,这表明C-glyTrp代谢分子的等级会因为胎儿在子宫内吸收的养分不同等情况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如果能让医生对新生儿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避免其在老年时患上相应的病症。
该科研团队认为,通过简单的验血,就能够确定与衰老速度有关的代谢分子,这也意味着,我们有可能预测自己究竟能够活多久。
“在血液中找到一些调控代谢的分子可以反映人体当时的健康状况,并不足为奇。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冯晓 血液中的红细胞。
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但是,如果说只需依靠一个单一的分子就可以预测疾病甚至是寿命,恐怕需要更严谨的研究论证。
” 他认为,与寿命相关的研究,最可靠的方法是要对前期都经过某项指标检测的实验对象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观察在这段时间内身体状态出现的变化。
“事实上,在这个长期的研究过程中,要排除其他因素在人体变化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很难做到的。
”冯晓明说。
此外,他还提出,C-glyTrp这个代谢分子的指标在人体中是否恒定并不清楚。
“如果它将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通过出生时的指标进行寿命的预测就显得不那么可靠了。
” 年轻血液能让衰老血液恢复活力?
事实上,关于血液与衰老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似乎都希望在血液中找到永葆青春的办法。
图片来源院百度图片 此前,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干细胞协会艾米·瓦格斯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将衰老期老鼠和青年期老鼠的血液融合在一起,发现青年期老鼠的血液似乎可以使衰老期老鼠骨髓中衰老的血液干细胞恢复活力。
同时,它也可以恢复骨髓中一种“生态区位细胞”,该细胞起到滋育、供给和刺激血液干细胞的作用。
冯晓明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人体内决定衰老与年轻的最重要因素是干细胞,如果干细胞是年轻的,就可以更快地分裂出新的细胞,而衰老的血液中,干细胞的寿命其实已经缩短了。
“理论上,输入年轻的血液,可以补充新的干细胞,也可以改善人体血液的微环境。
而干细胞的生存是依赖于这个微环境的,如果可以改善微环境,也就可以改善干细胞的功能。
”他表示。
此外,瓦格斯还猜测血液中的IGF-1因子能够加速老鼠体内生态区位细胞的老化进程。
当研究人员对衰老期老鼠骨髓中注入抵消IGF-
1 因子的抗体时,生态区位细胞和干细胞将保持年轻状态。
不过,瓦格斯也坦言,一次性的血液因子实验并不会产生抗衰老作用,这将是一个持续性过程。
在冯晓明看来,这样的发现是很好的初期研究,但是,这类实验需要得到大规模的重复验证,才具有可靠性。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即使是被认为与衰老息息相关的干细胞,目前的研究也多用于疾病治疗,而非直接用于抗衰老。
血液影响大脑神经元再造 说到衰老,不得不提的症状就是记忆力下降。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神经系统的衰老表现也与血液相关。
一般认为,神经元的再生发生在大脑发育过程中,而中止于出生后的早期。
北大心理系教授沈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人们度过的每一天都要损失几十万个神经细胞,因此,到了六七十岁,即便是健康的老年人,也会有轻度脑萎缩。
不过,例外的是,成年大脑中两个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部位会继续产生新的神经元。
在细胞层面上,神经元再生越活跃,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阳性的神经元含量就会越高。
沈政说,大脑里面所有的血管都不能到达神经细胞,而是通过另一种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联系。
“胶质细胞上就像变形虫,伸出许多尾肢。
一个胶质细胞可以跟许多神经细胞联系,而同一个神经细胞的不同树突、轴突又和不同的胶质细胞联系。
也就是说,神经细胞通过胶质细胞从血液中获得营养。
” 而美国斯坦福大学托尼·维斯科雷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小鼠实验中发现,如果让小鼠服用一种叫CCL11的因子使血浆中的CCL11水平升高,则神经元再生部位的DCX阳性神经元水平下降,神经元再生活跃度下降。
如果向这些小鼠腹腔注射可以中和CCL11的抗体,DCX阳性神经元水平又会恢复正常。
研究团队还尝试着把CCL11直接注射到年轻小鼠的神经元再生部位,结果这些部位的DCX阳性神经元数量下降。
当可以中和CCL11 的抗体被注射到同一部位后,DCX阳性神经元数量又会慢慢恢复。
科学家已经通过研究发现,在20~90岁的人群中,CCL11在血浆和脑脊髓液中的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衰老引发的血液中的某些分子变化(如CCL11水平升高)确实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影响神经元再生,损害认知能力。
不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专家们均表示,人体老化是一个系统的衰老过程,影响人体衰老的因素非常复杂。
人类的寿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衰老过程很可能与分化、发育一样,是由遗传程序早已安排好的。
因此,试图通过几个有限的因子调控寿命,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冯晓明还表示,由此研发出可能的抗衰老药物是否适合所有健康人群,是否具副作用,都还是未知数。
图片来源院百度图片 先锋科技 :冷泉海姻底本 报 ﹃见习记 沙者 赵广 漠立“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拍摄到的毛瓷蟹和贻贝。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中“蛟龙号”先后两次下潜南海冷泉区进行科学考察作业,顺利取得冷泉区大量生物和地质样 的本,“冷泉”也从冷冰冰的深海走 进了大众的视野,“热”了起来。
绿冷泉并不是真的“冷”。
研究证明,冷泉的温度并不低于其所在海域海水的温度,甚至略高于 洲该区域水温。
可为什么人们叫它 “冷泉”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研 究员冯东从事冷泉活动研究已近十年,他告诉 它的标志之
一。
”冯东解释道。
“不过,不排除有些冷泉区储藏有大量可燃 冰的可能性。
”冯东说,冷泉区的天然气水合物品质高,埋藏也较浅,甚至有的冷泉区的天然气水合物用肉眼就能看见。
冯东称,自己在墨西哥湾海底考察时,经常能看到暴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有冷泉的地方,就说明海底有甲烷气体升上来,这告诉我们,冷泉下面的海底沉积物里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
”冯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冷泉另一个令人震撼的地方就是,它在海底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生物群落。
冯东告诉《中国科 《中国科学报》记者,“冷泉”是相对于海底另一学报》记者:“我们通常认为生物都是依赖光合作 流体活动“热液”(热液真“热”,有时甚至比海用的,而在水深超过200米时阳光就基本没有 水温度高出二三百摄氏度)而言的,英文称为了。
冷泉区生物不依赖光合作用,而是靠甲烷、硫 “ColdSeep”。
化氢等还原性化学物质自养,完全是另一套生命 1979年,美国人将第一次发现生长有重晶体系。
” 石和管虫的海底流体渗漏区域,称为“低温热 “蛟龙号”在冷泉区的考察再一次让世人见 液”;1983年,美国科学家在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识到冷泉区生物密度之大,再次引起人们的瞩 达陡崖3200多米深的海底确定了第一个冷泉,目。
长期以来,人类习惯了大海海底沙漠般的存 才为其正名。
而在我国,直到2002年,广州地球在,而冷泉生物的发现让科学家们眼前一亮,它 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多福才首次将冷泉的概念很可能蕴藏着一座宝贵的生物基因库。
冷泉也因 引进中国,并将“ColdSeep”翻译成“冷泉”。
此被誉为海底“沙漠中的绿洲”。
算来人类对冷泉的认识仅仅三十余年,在冷 当然,关注冷泉的科学意义远不止于此。
冯 泉面前我们还只是个小学生。
不过,也正是因为东认为,冷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甲烷对全球碳循 人类在冷泉面前展现出小学生般的好奇和探索环的影响也有待揭开。
欲,冷泉活动研究迅速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在一百年的时间尺度上,相同质量的甲烷 尽管,目前冷泉研究仍属于基础研究领域,人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
”冯东表 们却早早地构想了从冷泉研究入手开发海底资源的示,甲烷在地球上含碳物质中有许多特殊“身 远景。
由于甲烷冷泉属于常见的冷泉类型,了解不深份”,对全球碳循环肯定有影响。
的人们提起冷泉总是能联想到大名鼎鼎的可燃 “冷泉研究的深入,对人们了解整个地球系 冰。
冯东告诉记者,天然气水合物并不是冷泉特有的统科学也是有帮助的,而冷泉研究尤其需要学科 标志物,碳酸盐岩才是。
交叉。
”冯东呼吁,生物、地质、地球化学等更多学 “甲烷在上升过程中被微生物转化成碳酸氢科背景的科学家应该加入冷泉研究的队伍。
“我 根,它与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碳酸盐,们有‘蛟龙号’,家门口就是南海活动的冷泉区, 进而形成碳酸盐岩。
至于可燃冰,只能说冷泉是剩下的就是我们甩开膀子大干了。
” 军事空间 日本F-2战机“:瓶中的盆景” 姻本报记者魏刚 近日,日本航空自卫队通过配备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为三菱重工生产的F-2战机编队升级。
这也让人们把目光再次投向这架日本自主研制生产的战斗机。
军事专家、《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日本F-2战斗机是完全仿照美国F-16战斗机制造的。
三菱重工在研制生产过程中,从美国引进了大量技术,包括飞机的心脏———发动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防卫厅拟自行研制一种新型战斗机以取代过时的F-1战斗机,而美国人则希望日本能够购买其已经定型生产的F-16战斗机。
作为妥协的产物,日美两国于1987年11月签订协议,由日本政府出资,以美国空军的F-16为样本,共同研制一种适用于日本国土防空的新型战斗机。
自80年代后期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2战机计划公布以来,其设计方案多次更改,经费预算不断增加,最后定型日期也一推再推,直到1995年10月7日,首批4架原型样机才开始试飞。
1995年12月,日本政府最终批准了生产130架F-2型机(83架单座的F-2A型机和47架双座的F-2B型机)的计划。
2000年10月
2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日,日本F-2战斗机在日本三泽空军基地举行了服役典礼。
最终服役的F-2采用了单发、单垂尾、大边条、翼身融合和腹部进气道的总体布局,从外形上看几乎与F-16没有什么区别。
F-2的最大变化是在航空电子系统方面。
该机采用的很多电子设备都是新研制的,其性能有不少优于F-16飞机上的设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火控雷达。
它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技术,大约由800个3瓦砷化镓发射接收模块组成。
这种雷达的特点是,每个天线都可单独发射电磁波进行电子扫描,不需要机械转动天线,搜索范围大,处理速度快,可靠性高。
F-2具有携带和使用多种武器装备的能力。
如在空对海武器方面,可携带ASM-1/ASM-2反 舰导弹、CBU-87集束炸弹。
此外,F-2还可装备两种型号的CCS-1光学反舰制导炸弹。
这些装备使得F-2能在远距离精确攻击敌海上和滩头目标。
尽管F-2以对海作战为主,但其空战能力也不弱。
它还装备了先进的空空导弹,具有较好的近距格斗性能和超视距作战能力。
F-2战机能够在飞行中接受空中加油,其作战半径约810公里,续航里程在4000公里以上。
在王亚男看来,虽然F-2的性能好像不错,但仍然是装在“瓶子里的盆景”。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日本研制F-2之初,美国就对日本自主战机的技术性能有要求,特别提出F-2战斗机在技术上不能超过美国的F-16C。
这就使得F-2一诞生就面临尴尬的境地,日本自卫队仍然依靠美制F-15作为主力战机,装备的F-2并不多,据说只有60架左右,而国际市场也没有销路。
王亚男指出,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2在综合性能上比我国歼-8Ⅱ略逊一筹,更比不上我国的歼-10、歼-11等主力战机。
由于日本自卫队在争夺空中优势中不指望F-
2,所以目前其更多的是执行近距离的对地、对海攻击任务。
尽管,日本在战斗机领域想走出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但由于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美国的依赖,只能事倍功半。
速行机器 后驱车与前驱车推着跑还是拉着跑 轿车究竟是前轮驱动好还是后轮驱动好?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争论的实质问题是两点:驾控乐趣和维护成本。
1966年,奥兹莫比尔推出了美国第一款前轮驱动车。
到上世纪80年代初,前轮驱动的浪潮席卷欧美,所有大厂都转向生产前轮驱动的车,汽车杂志也大肆宣扬“前驱之美”。
不过喜欢驾驶乐趣的人始终反对前驱。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后轮驱动的风潮又兴起了。
尼桑将它的英菲尼迪G35型轿车又改回了后轮驱动,卡迪拉克在它的CTS型轿车中也采用了后轮驱动。
前置后驱车,即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ont-engineRear-drive,简称FR)。
这是一种最传统的驱动型式,最早的汽车都是后驱车。
但现在路上跑的大部分轿车都是前轮驱动,也就是所谓的前驱车。
那么前驱车与后驱车究竟有什么不同? 首先,相对后驱车来说,前驱车无论设计还是组装都比后驱车费用低。
前驱车不需要后驱动轴和后齿轮箱,传动系统也和后驱车有所不同,组件少而且集中。
这使得汽车的其他部分,比如制动系统、油路、排气系统容易布置在汽车的下部。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其次,前驱车的机械组件相对于后驱车少而且简单,所以能减轻不少重量。
而且,因为引擎和驱动桥的重量都加载在作为驱动轮的前轮,有助于提高车的牵引力,这在光滑的路面上非常有利。
但是,前驱车最大的缺点就是操控性。
前后最理想的重量分布是50:50,但是前驱车很少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为相对部件集中的前部来说,后部重量会变得很轻。
后轮很容易失去抓地力,尤其是在湿滑的路面上,大大减少了面积磨损的阻力。
而且,前驱车的前轮既要负责牵引又要负责转向,任务太多自然无法尽善尽美,转向不够精确,加速和刹车时前桥的负担过重,抬头和点头更 明显,影响舒适性。
与前驱车相比,后驱车最大的优点是操控 性。
因为一些组件从前部移到后部,前后的重量分布也容易接近50:50,大大地改善了汽车的平衡性和操控性。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跑车都采用后驱的原因。
此外,后驱车维修容易。
前置后驱的安排使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等总成临近驾驶室,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布置和转向机构的结构,更加便于车辆的保养和维修。
另外,前置后驱在良好的路面上启动、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轮的附着压力大,牵引性明显优于前驱形式。
但是,与前驱车一样,后驱车也不是尽善尽美。
尽管一些部件被移到了后部,但是相对于前驱车来说,作用于驱动轮的重量还是相对较轻,而牵引力的特点是作用于发力点(驱动轮)的重量越大,牵引力作用起来越稳定,所以牵引力不足一直是后驱车存在的问题。
而且,发动机产生的动力经过传动轴传递到后桥,输出功率会有损耗。
如此看来,前驱车与后驱车并非谁优谁劣,无非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驾驶者对某一方面的看重,往往成为最后选择的原因。
渊扈中平整理冤

标签: #card #cancel #文件 #有什么区别 #单位 #ct #证书 #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