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B国际
统一检查标准
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请致电AIB国际总部+1-785-537-4750获取全球联络信息
2 免责声明 本版本或其它任何版本的《AIB国际统一标准》中所提供的信息均非法律意见,而是基于良好操作规范、常见法规要求以及食品生产企业通常采用的食品安全操作所形成的通用信息。
本标准作为最佳操作指南而制定,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替代或修改遵守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标准无意符合所有的现行法律法规,或在本标准发布后对法律法规所做的增补或修订。
对于本标准所含信息相关的合同、侵权或其它形式造成的任何损害,或由于本标准及相关信息所采取的作为、不作为或决定所造成的任何损害,AIB国际不承担任何责任。
此外,AIB国际在此明确表示不就本标准做出任何形式的要求或保证。
版权©AIB国际1956,1978,1985,1990,1995,2000,2008,2012,2016版权所有。
标准和相关文件的使用者,AIB国际的所有出版物和软件的版权均持续有效。
除了《版权法令》允许和下文的例外规定以外,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移或复制,或存放在一个任何可检索的系统内,且除非获得AIB国际的书面许可,不得转移出版物的任何部分。
所有许可请求应向AIB国际的行政副总裁提出,并寄往下列地址。
除非得到版权所有者的书面许可,否则不得对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进行翻译。
以印刷品形式或者以商业性用途的计算机件程序形式使用本材料(无论是否付费),或在商业合同中使用本材料,均应支付版税。
AIB国际有权随时对本规定进行变更。
AIB国际贝克斯大道1213号,3999信箱曼哈顿市,堪萨斯州66505-3999美国 《AIB国际检查统一标准》,2017年1月发布 国际标准书号978-1-880877-02-913.1.A 目录 前言............................................................................Error!
Bookmarknotdefined.标准介绍..................................................................Error!
Bookmarknotdefined. 类别.....................................................................Error!
Bookmarknotdefined.如何使用本标准...................................................................................................viii
评分.....................................................................Error!
Bookmarknotdefined.统一检查标准.........................................................Error!
Bookmarknotdefined.1.操作方法及人员操作规范........................Error!
Bookmarknotdefined.2.食品安全维护....................................................................................................21
3.清洁操作规范............................................Error!
Bookmarknotdefined.24.综合虫害管理
检查为食品加工条件提供了实际的评估,情况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检查的重点是现场审查。
审核是对食品企业文件体系的评价,以确定食品安全程序及相关活动是否满足既定的要求。
审核员会审查一段时期的文档资料,以便了解正在发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发展趋势。
审核的重点是文件审查。
检查和审核的益处 选择检查或审核取决于企业的目标。
许多企业同时选择检查及审核,因为检查和审核相互补充。
选择检查以: 发现那些从文件中可能无法看到的实际问题关注根源,而不仅仅是问题表象通过与检查员的互动对人员进行教育识别、减少、消除和防止一个企业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止代价高昂且具有破坏性的召回符合政府的法规和行业对安全食品的预期为食品加工保持一个健康、卫生的环境,并不断完善生产安全的食品 选择审核以: 符合行业标准通过对文件更好的管理来实现高效率获得认证了解一段时间后的趋势 v vivi 标准介绍 《AIB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统一检查标准》规定了企业必须满足的关键要求,以保证企业生产的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AIB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统一检查标准》还反映了一名检查员希望在企业中看到的情况,以保证安全的食品加工环境。
类别 标准包括五个类别:
1.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从原材料的接收、存放、监控、处理和加工到成品的生产和分销。
本类别的标准涉及到食品处理和加工。
企业必须确保,从原材料接收,转移,储存,运输,处理或加工到产出成品,人员、过程和条件不会引入食品安全问题。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规定了企业该如何防止人员和生产过程污染产品。
2.食品安全维护 从设备、建筑物到地面的设计、维护和管理,以提供一个卫生、高效和可靠的生产环境。
本类别的标准是关于设备、地面和建筑的。
设备和建筑的设计、建造和维护对于提供和维护一个食品安全环境来说非常关键。
食品安全维护的标准为优化企业和设备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最佳操作规范,从而可以方便地管理企业和设备而又不会产生卫生问题或食品安全问题。
3.清洁操作规范 对设备、器具和建筑物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加工环境。
本类别的标准是关于清洁和消毒的。
清洁和消毒的方式、使用的化学品类型、清洁活动的频率、微生物的控制全部必须以专业方式完成,以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清洁操作规范标准提供了防止污染的清洁指南。
4.综合虫害管理 评估、监控、管理虫害的活动,以确定、防止、消除那些可以促进或维持虫害种群的条件。
本类别的标准是关于虫害防治的。
把虫害从企业中清除出去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让虫害在一个食品生产环境中有大量繁衍的机会。
综合虫害管理的标准提供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来保证虫害不会污染食品。
5.健全的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程序 管理层的支持、职能互补的团队、文件记录、教育、培训和监督系统的运行,以确保企业所有的部门有效合作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成品。
本类别的标准是关于管理和团队合作的。
制定食品安全程序很重要。
但是,如果一个程序没有通过设计、规划、管理、文件记录、审查来正式化,这些前提方案的执行则将依赖于当天开展设定活动或任务的人员。
健全的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程序可确保前提方案被详细地设计和实施,以保证在整个企业中执行的一致性。
注:其它类别侧重于检查,本类别绝大部分是对程序和计划记录的评价。
然而,在前四个类别中的观察结果和文件审查将直接影响检查员对企业该类别的评估。
现场发现结果将直接反映计划执行的好坏。
vii 如何阅读本标准 viiiviii 类别名称 类别描述某一类别所涉及的标准如何关联的一句话。
标准定义标准关键点的短语。
标准的描述标准的描述是介绍一个企业为什么需要符合该标准要求的一句话。
小问题在许多法规中,非关键要求使用“应”。
非关键要求的不符合项的类别是“小问题”。
若某要求前四位数字编码的第三位数字是“2”,则表示此项要求是非关键要求。
关键要求在许多法规中,关键要求使用“必须”。
关键要求的不符合项分为“需改善”、“严重”或“不满意”,除非企业有其他替代程序符合标准的要求。
若某要求前四位数字编码的第三位数字是“1”,则表示此项要求是关键要求。
关键词粗体显示以方便对关键要求和非关键要求内容的浏览。
评分 对企业进行评分共有五个步骤:
1.检查
2.确定风险并分配类别分数
3.评价食品安全程序的健全性
4.给出总分数
5.授予“认可文件” 1检查如同一个链条,食品安全程序的健全性取决于其最薄弱的一环。
为评估企业内的食品安全风险,AIB检查员会进行彻底且公正的现场检查,并会进行书面程序的审查总结。
检查员会根据《AIB国际统一检查标准》的五大类别记录发现项:
1.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2.食品安全维护
3.清洁操作规范
4.综合虫害管理
5.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2确定风险并对各类别进行评分AIB检查员会确定风险级别,并会根据表1的原则对五个类别进行评分。
表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说明 类别分数范围 没有发现问题发现小问题需改善 无可识别风险 无潜在污染 有潜在危害、部分程序缺失或与标准不符的有关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这种危害、缺失或问题不加以纠正可能会导致程序的失效。
200180–195 160–175 ix 风险评估严重不满意 xx说明 类别分数范围 存在显著的食品安全风险或导致程序失效的风险 有迫近的食品安全危害、程序失效或偏离了《良好操作规范》(GMPs) 140–155≤135 检查员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风险评估:
1.确定各类别中最严重的发现项,确定类别分数范围。
2.确定最严重发现项的严重性,确定初始分数应是所确定分数范围的最高分还是最低分。
3.如果初始分数是所确定分数范围的最高分,则初始分数按照每增加一个同等严重的发现项减5分。
最低类别分数 最重大的发现项不严重,所以获得类别分数范围的最高分。
检查员确定各类别中最重大的风险,根据风险对发现的““小问题”划分分数范围。
最重大的发现项属严重,将获得类别分数中的最低分,且不能进一步被扣分。
最高类别分数 195-
5 190-5 185-
5 多次出现的独立发现项的分数按5分递减直至最低类别分数。
180 最低类别分数 图1—举例:确定“发现小问题”范围的风险和类别分数 评分指南如下:•各类别的初始分数通常为分数范围的最高分或最低分。
•每个类别的最后得分可以从最高分依次递减,但是永远不会低于所 界定得分范围的最低分。
•无论是不满足“关键要求”还是“非关键要求”的发现项,如果是 与标准同一类别内同一问题相关,会被作为一个单一发现项。
举例来说,以下标准条款下任何发现项,无论是一个还是多个,仅作为一个发现项:1.6托板 1.6.1.11.6.1.21.6.2.11.6.2.2•如果是标准同一大类下与不同问题相关的发现项,会被视为单独的发现项。
举例来说,以下2个标准条款所对应的发现项,无论是多项还是单项,最终会作为两个发现项进行评分。
1.1来料拒收/干货接收1.3储存操作•一个单一发现项如果非常严重,可以使得某一类别的得分为所判定风险级别的最低分。
严重的发现项可以是某一标准条款下的单一问题,也可以是某一标准条款下已经形成模式化的多个类似问题。
•不满足“非关键要求”的发现项总是划分为“小问题”的得分区间。
•如果起始分是所属得分区间的最高分,每个发现项扣除5分。
表2列出有可能的得分情况。
表2—针对多个发现项对初始类别分数进行扣分 发现项数量 123 发现小问题195190185 所有风险评估的类别得分 需改善 严重 175 155 170 150 165 145 不满意135130125 xi xiixii
4 180 160 140 120 5+ 180 160 140 115* *其它“不满意”发现项可以在此分数基础上按每个5分递减 3评价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健全性书面程序的评价并不仅限于书面程序及其记录是否适当有效,AIB检查员在企业内所看到的情况对评估书面程序食品安全程序是否实际有效也有影响。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工厂的程序就不可能是完美的。
检查员会将发现项与程序对照,确定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及应采取什么措施。
其它四个类别的评分原则同样适用于“食品安全程序”的评分。
但是,程序的得分还参照其它四个补充原则。
确定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分数的规则 原则一:“食品安全程序”得分不能是五个类别中的最高分。
食品安全程序对其它四个类别进行设计和管理,因此不可能得分比其它类别高。
原则二:“食品安全程序”得分仅能比含有最严重风险观察项的其它类别高一个级别。
换句话说,如果最差评分是“严重”,“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在运行上不可能仅有一个小问题。
并且,这与程序在工厂的运行是否良好相关。
见表3:表3—基于原则二的“食品安全程序”最高得分范围 风险最严重的类别 相应的得分区 观察到小问题 180–195 需改善 160–175 严重 140–155 不满意 ≤135 *原则四适用
|**原则三适用 前提方案和程序最高得分范围195* 180–195160–175140–155** 原则三:如果其它四个类别的最低分是最低分,“食品安全程序”得分也不能高于最低分一个级别的最低分。
如果观察项的严重程度达到对应风险类别的最低分,说明相关的程序的失效。
表4—基于原则三的“食品安全程序”最高得分范围 最差风险评估 各分数范围的最差风险评估得分食品安全程序最高得分 观察到小问题需改善严重 180 195* 160 180 140 160 不满意 ≤135 140 *不能为最高类别分数 注:该原则不适用于其它四个类别风险最严重是“小问题”的情况。
原则四:只有在其它四个类别得分都是200分的情况下,“食品安全程序”的评分才能是200分。
判定食品安全程序的运行是完美的前提是在现场没有发现问题。
4总分数总分数即为各类别分数的总和: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食品安全维护、清洁操作规范和综合虫害管理,但配合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才算完整,因为书面程序会直接影响其它四个类别的实施结果。
5认可认可基于企业的总分数。
在下列情况下,向企业颁发认可证书:检查仅基于《AIB国际统一检查标准》(非客户定义的解释或指导)并且:o各类别得分不小于或等于135分o没有“不满意”的发现项(即使总得分等于或高于700分)AIB国际认可证书:证明在检查当日,依照《AIB国际统一检查标准》,企业达到一定的分数不是一种符合性证书(如ISO认证)没有特定的有效期标示为“通知检查”、“非通知检查”,或“通知总部检查” xiii xivxiv明确本次检查所包括的企业区域 样本评分分析示例 类别评分范围类别 180–195 #发现小问题 160–175#需改善 操作方法和 人员操作规
6 0 范 食品安全维
8 3 护 清洁操作规
8 1 范 综合虫害管24理 健全的前提 方案与食品
0 3 安全程序 140–155# 严重0 003
0 D ≤135#不满意 类别分数
0 180A
0 165B
0 160C 145
0 165 总评分 815
E A检查员发现六个观察项,严重程度均为最低风险,但类别得分不 会低于“小问题”这个类别里的最低分(180分)。
B记录了三个发现项。
实际上有五处问题,其中三处与标准的同
一 要求相关,所以归类为单一发现项。
C单一发现项的风险评估为严重,所以仅一个发现项就使得类别得 分扣到了“需改善”的最低分160分。
D最有可能引发污染的严重发现项属于最严重性风险,所以该类别 分数以第一项发现项的155分开始。
还有另外两项发现项,所以该分数以每项5分递减至145分。
E程序健全性分数使用以下适用的最具约束性的规则来确定: o“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类别最严重的问题判定为“需改善”,所以得分范围为160分到175分之间。
o最严重的发现项不是最低分,所以起始分为175分。
o共有三个单独的发现项,每个发现项扣除5分,从起始分175分到170分,再到165分。
o原则一:另外四个类别的最高分是180分,因为已经超出160分到175分的范围,所以该原则不适用。
o原则二:另外四个类别的最低分是145分,所以“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得分不能超出160-175分的范 围。
o原则三:另外四个类别的最低分145分不是最低分,所以 原则三不适用。
o原则四:另外四个类别的分数没有200分,所以原则四不 适用。
自动判定为“不满意”的项目 下面列出一些常见会被评估为“不满意”项的例子,但并不是全部。
检查员也可将未列出的其它类似情况评定为“不满意”。
1.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a.微生物敏感的原料或产品的贮藏温度(冰箱或冷库)超过40°F或4°C(注:具体的温度限制会根据各国家的规定而有所不同)b.与产品、原料或产品区直接接触的人员身上有伤口或疖子c.液体接收过滤器有破损d.原料内部被虫害污染
2.食品安全维护a.产品区出现油漆剥落、生锈、或其它异物,可能已造成产品污染。
b.维修活动或设备状况差,导致产品区上方或产品内有油渍、金属或其它异物。
3.清洁操作规范a.产品区上方或附近有大量霉菌b.大量虫害出现在敏感或暴露的原料上、产品区上方或设备中。
4.综合虫害管理a.昆虫i.家蝇或果蝇过多,几乎无控制措施。
ii.在产品区上方或内部发现蟑螂活动b.啮齿类动物i.能看得到活的啮齿类动物ii.原材料或成品上有啮齿类动物排泄物或啃咬痕迹 xv xvixvi iii.已分解腐烂的啮齿类动物c.鸟类 i.加工区域或仓库中有鸟类栖息ii.产品区、原材料、或成品上有鸟类排泄物d.杀虫剂的使用与标签上的使用说明不一致
5.健全的前提方案和程序食品安全程序a.与书面程序或程序不一致i.未能遵守HACCP关键限值或监控要求b.书面化的前提方案不完善i.前提方案执行不充分或无效,导致实际或极可能发生污染c.未能遵守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统一检查标准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对原材料进行接收、储存、监控、处理和加工,以制造和分销安全的成品。
1.1干货的接收/拒收 食品企业可以通过识别和阻止接收可能受到污染的材料来保证食物产品的安全。
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配料、加工助剂、成品、退货、以及设备和/或退回的容器、托盘、推车和货车。
关键要求 1.1.1.1 拒收受损的、受虫害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容器或物料。
1.1.1.2 拒收通过受损的、受虫害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运来的材料。
1.1.1.3企业保留拒收货物记录,记录中包含拒收原因。
1.1.1.4 厂内周转车辆状况良好、清洁、没有孔洞并且未受虫害污染。
1.2易腐货物的接收/拒收 食品企业可以通过识别和阻止接收可能受到污染的原料或成品来保证食物产品的安全。
关键要求 1.2.1.1 拒收受损的、受虫害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容器或物料。
1.2.1.2 拒收通过受损的、受虫害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运来的材料。
1.2.1.3 易腐或冷冻的原料在装运、运输和接收地点必须符合特定的最低温度要求。
1.2.1.4在收货过程中不得违反易腐或冷冻物料的温度要求 1.2.1.5企业在接收地点必须保留易腐货物的温度检查记录。
1.2.1.6企业保留拒收货物记录,记录中包含拒收原因。
1.2.1.7 厂内周转车辆状况良好,清洁、没有孔洞并且未受虫害污染。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 统一检查标准
2 非关键要求 1.2.2.1 如对食品安全有重大影响,温控车辆内的温度应受到连续监控,企业应保存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
1.3储存操作规范 原料和成品的储存方式应能满足安全储存的程序要求。
关键要求 1.3.1.1 物料包括但不限于原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和与食品接触的加工助剂等在储存和从仓库取出时,必须防止污染。
1.3.1.2有管理库存周转的系统。
1.3.1.3物料必须放在卡板、衬板或架子上,离地储存。
1.3.1.4 地面与墙面交接处应留有足够的空间,确保可以进入进行清洁、检查和综合虫害管理活动。
1.3.1.5排与排之间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开展清洁和检查工作。
1.3.1.6 如果材料是露天存放,必须对材料充分保护,以免出现变质和污染情况。
非关键要求 1.3.2.1 适用时,库存周转的日期应标记在原料包装物的永久性部位上(例如不能标记在缠绕膜上)。
1.3.2.2每排卡板之间应当至少留出14英寸或35厘米的空间。
1.3.2.3 应当为在地面高度存放的产品提供指定的储存位置及运输通道。
1.4储存条件 原料和成品必须存放在清洁的存放区,以避免接触到污染源。
关键要求 1.4.1.1 存放区必须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和干燥。
存放的物料不能受到冷凝水、污水、灰尘、污垢、化学品或其它污染物的污染。
Page2 1.4.1.21.4.1.31.4.1.41.4.1.5 1.4.1.6 在返回库房存放之前,已部分使用的包装材料或原料必须有所防护。
所有化学品,包括用于清洁和维修的化学品,以及非产品物料,如设备和器具,必须隔离存放。
研发样品以及偶尔使用的原料、包装材料和成品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以免出现虫害污染的情况。
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食品安全风险的包装材料必须遵循特殊的操作程序(如玻璃包装)。
必须记录事故和纠正措施。
对于退回的产品,只有经过授权人员检查和处置,才可以再使用。
非关键要求 1.4.2.1如可能,包装材料应在指定区域与原料和成品分开存放。
1.4.2.2 使用前,如适用,必须检查将要使用的材料是否受损、受污,及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产品描述。
1.5原材料/成品库存管理 原材料和成品库存必须维持合理的数量,以避免超期存放和害虫滋生。
关键要求 1.5.1.1 为了确保存货周转,原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其它材料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或其它可核实的方式(例如,先到期先出)。
1.5.1.2 存放期超过四周的易滋生虫害的物料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检查频率为至少每四周一次。
1.5.1.3 食品接触容器在存储区域内应加盖或倒置,防止受到上方结构的污染。
非关键要求 1.5.2.1应建立并执行一个体系(如超期库存清单,倒拍日期等),以对易受虫害污染的原材料的检查进行确认并追踪。
1.6卡板 清洁和维护良好的卡板可以将污染机会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要求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3 统一检查标准
4 1.6.1.1 卡板必须干净、完好,并且在使用时不会对物料产生危
害。
1.6.1.2 将储存在外面的卡板带入厂房内使用时,应进行污染检查。
非关键要求 1.6.2.1卡板和其它木制表面在清洗后应晾干。
1.6.2.2 在卡板和袋装原料之间,或在两个叠放的卡板的上层卡板与下层货物之间应加放衬板,以防止卡板损坏原料。
1.7转结和返工 如不妥善识别和管理,原材料、返工品、半成品和转结产品可能会被误用并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要求 1.7.1.1必须有一个指定的返工区。
1.7.1.2返工区必须与可用的材料隔离开。
1.7.1.3 必须确立返工物料的最长存储时间。
对返工物料的加工频率应确保将返工品数量保持在最低水平且不超过确立的有效期。
1.7.1.4保持转结产品为最低水平,并且尽早使用。
1.7.1.5 对转结产品、半成品、返工品和原料应进行适当标识并标注日期,以便追溯。
如适用,也应标识物料过期日期。
1.7.1.6返工品或混合材料应可进行批号追溯。
1.7.1.7 如适用,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返工品或混合的物料在使用前进行过滤/筛选。
1.7.1.8返工过程应当有间歇停顿。
记录应当表明间歇停顿和清空过程得到遵守。
1.8吸尘和过滤装置 如果不加维护,过滤器、筛网和滤袋可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要求 1.8.1.11.8.1.2 吸尘和过滤装置必须存放在无尘环境中。
吸尘和过滤装置必须保持清洁。
Page4 1.8.1.3 吸尘和过滤装置的设计必须可以避免细线、棉绒和纤维可能的污染。
1.91.10 散装物料处理 散货接收系统和卸货区是外部污染物引入到企业的高发区域。
在卸货期间,正确的接收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卸货和装货的安全性。
关键要求 1.9.1.1 散货接收系统和卸货区必须适当安装和维护,以防止原材料和成品被掺杂。
1.9.1.2 散装干燥和液体物料的外部接收管线或封盖必须上锁和标识,或以其它方式确保安全性。
1.9.1.3 在卸载散装物料时,储罐呼吸口应加滤网或检查口闭合,以消除该过程中异物污染的可能。
1.9.1.4 散装物料收发货时,应检查散装物料容器或其它运输容器上的铅封号是否与送货单上一致。
1.9.1.5 输送管路或软管应放在地面以上的支撑物上来防止污染或被水淹没。
1.9.1.6气动系统或鼓风机应配有空气过滤器。
1.9.1.7 将软管、封盖和连接器存放在受管控的存储区域前应进行清洁。
1.9.1.8应对罐车洗车单或装车前确认单进行检查并保存记录。
取样程序 取样会与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直接进行接触,必须制定有关程序以保护产品不受污染。
关键要求 1.10.1.1企业应有书面的合适的取样程序,该程序的操作不能对产品造成污染。
1.10.1.2为进行取样在袋子、箱子或容器上打开的所有开口必须妥善重新密封,并做好标记。
1.10.1.3禁止使用可能引起产品污染的订书钉和其它类似物品重新密封包装材料。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5 统一检查标准
6 1.111.12 加工助剂 由于加工助剂是食品接触材料,因此加工助剂需要进行管理,以便保护产品免受污染。
关键要求 1.11.1.1诸如消泡剂和脱模剂之类的所有与食品接触的加工助剂必须与非食品材料进行隔离。
1.11.1.2必须标明加工助剂的指定用途。
1.11.1.3接触食品的加工助剂必须具备“可用于食品加工”的许可 文件。
原材料转移 原材料一旦被接收,它们将被转移到工厂内的使用地点。
有时候需要把原材料放入较小的容器内以方便管理。
必须谨慎管理原材料的转移以避免引入污染物。
关键要求 1.12.1.1企业应按程序规定转移和处理物料,并有系统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提供物料的追溯信息。
1.12.1.2任何时候容器必须离地存放,在不使用时必须加盖。
1.12.1.3必须对存放原材料和配料的容器进行正确标识,以保持物 料的可追溯性。
1.12.1.4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保护性外包装的去除方式应确保不会造 成潜在的污染。
非关键要求 1.12.2.1人员应当迅速处理因原材料的转移引起的溢出、泄漏和废物。
1.12.2.2在将选定的物料运送到加工区之前,应当进行目视检查和清洁。
1.12.2.3桶类容器应当擦干净。
Page6 1.131.14 物料过筛 干燥原料应进行筛选,以识别并消除异物或害虫。
必须监控用于筛分的设备,以确保其有效。
关键要求 1.13.1.1所有散装干燥原料应在使用前进行筛选。
1.13.1.2所有散装精细研磨的干燥原料应使用30目(600微米)或更小孔径的筛网进行筛选。
1.13.1.3其它散装干燥原料应使用16目(1000微米)筛网或物料可通过的最小孔径的筛网进行筛选。
1.13.1.4用于精细研磨干燥原料的筛分机、筛网、二次筛粉机和粗筛,应每周检查一次,以防止破损和其它故障。
1.13.1.5企业应保存筛分设备的检查记录。
1.13.1.6必须至少每天对筛出物(或残渣)进行目视检查一次。
1.13.1.7应确认筛出物中不寻常异物的来源。
1.13.1.8企业应保留筛出物发现记录和纠正措施记录。
1.13.1.9 如果在筛出物中发现了可能引起筛分机、筛网、二次筛粉机或者粗筛受损的异物,应当立即对筛网进行检查,以查明是否受损。
过滤器和滤网 液体原料(包括加工助剂)应当进行过滤,并定期检查过滤器以识别异物并防止污染原料。
关键要求 1.14.1.1必须使用在线接收滤网过滤所有散装液体原料。
1.14.1.2在每次使用之后,必须清洗滤网并检查其完整性。
1.14.1.3应定期检查生产线的在线过滤器和滤网的完整性。
1.14.1.4滤网的目数应足以确保去除液体物料中的异物。
1.14.1.5应对用于去除异物的过滤器进行检查,异常的检查发现和 纠正措施应进行记录和存档。
1.14.1.6如果货车自带过滤网,或者在现场使用便携式滤网,那么 在材料抽吸之前,必须保证滤网清洁、完整。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7 统一检查标准
8 1.15 异物控制设施 筛分机、磁铁、滤网、X光机和金属探测器需要安装在恰当的位置,以防止金属、木材、玻璃和其它异物的夹杂。
关键要求 1.15.1.1如果包装材料中使用订书钉或类似物品,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降低产品污染的可能。
1.15.1.2异物控制装置应尽量安装在每条生产线的末端。
1.15.1.3 金属探测器或X光机应安装一个报警和/或一个自动剔除装置,将污染的产品收集在一个安全和受控区域/或容器,仅获授权的人员才可进入/或打开,或以其它方式维持对拒收产品的控制。
1.15.1.4应对剔除产品或对不寻常异物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以识别并消除污染来源。
1.15.1.5异物控制装置应与产品或加工过程相适宜,能探测出加工设备带来的金属磨损或污染。
1.15.1.6 对于连续挤出的产品来说,如果不能实现污染物自动剔除或识别,或者生产线不能自动或轻易停止,则必须标记产品受污染的位置。
1.15.1.7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程序以运行、监控和测试异物控制装置。
1.15.1.8必须对异物控制装置进行定期监控并保持记录。
1.15.1.9企业必须遵守纠正措施和汇报程序以应对异物控制装置出现的故障。
这些措施包括: •分隔 •隔离 •重新检测自上次检测装置运行正常时所有已生产的食品 1.15.1.10如使用磁铁,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磁力测试。
当与生产商的要求或标准出现偏差时,应予以解决。
Page8 1.161.171.18 废料处理 废料及其清除情况需要进行管理以避免污染。
关键要求 1.16.1.1废料存放在有适当标记的容器中。
1.16.1.2管理废料以防止出现虫害和微生物问题。
管理方法可包括 清洁、盖盖子和定期清空废料容器。
1.16.1.3废料处理的运输途径不得对食品或食品接触面构成风险。
1.16.1.4垃圾或不可食用废料的处理方式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对原材 料、半成品或成品造成交叉接触或污染。
1.16.1.5必要时,由有资质的承包商清除废料。
1.16.1.6废料处理必须符合食品法规要求。
原料容器、器具和工具 如管理不善,原料容器、器具和工具可能引发交叉污染问题。
关键要求 1.17.1.1所有使用中的原料容器,应根据风险评估配备独立用勺,以防止交叉污染。
1.17.1.2原料用勺、工具和器具应以颜色或其它方式进行识别,以防止交叉污染。
1.17.1.3 用于运输、加工、保存或储存原材料、在制品、返工品或成品的容器和器具必须在其制造、使用和维护方面可以防止污染。
1.17.1.4盛放物料的容器,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仅可用于其指定用途。
1.17.1.5容器需带有清晰的内容标签。
1.17.1.6可折断刀片不得用于生产、包装或原材料储藏区域。
过敏原管理 对含有过敏原的材料应进行识别和处理,以防止与不同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的交叉接触。
关键要求 1.18.1.1应有过敏原物料的识别系统(如用颜色代码或其它方式进行区分)。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9 统一检查标准 10 1.191.20 1.18.1.2 1.18.1.3 1.18.1.41.18.1.5 含有过敏原的物料不应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举例包括但不限于:加工助剂、与食品接触的润滑油和洗手液。
含有过敏原的材料不应存放在非过敏原或不同类型过敏原的物料上方,或应根据过敏原控制计划进行适当隔离。
生产线上的产品标签应正确。
采取所有必要的预防措施消除过敏原交叉接触的风险,包括人员卫生和工作服的处理。
工作区安排 整洁、高效的工作区会帮助清洁和可维护性,对食品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要求 1.19.1.1在生产时,应在生产区和辅助区开展日常清洁活动,以便维持一个卫生的环境。
非关键要求 1.19.2.1生产设备和辅助配件的布局和安装应合理。
1.19.2.2不应当将便携式、偶尔使用的设备存放在生产区或原料存 放区。
1.19.2.3应提供足够的工作区和存放区空间,以确保在安全、卫生 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1.19.2.4应将生产垃圾保持在最低限度。
一次性容器 残留物会污染任何放到旧容器中的新材料或产品。
关键要求 1.20.1.1一次性容器不得重复使用。
1.20.1.2所有的一次性容器应压扁、刺穿或以其它方式处理,以保 证不能再重复使用。
Page10 1.211.22 1.23 手部接触 在有可能和可操作时,企业可以通过将人在食品加工中的直接接触产品的操作需要最小化来消除污染的潜在来源。
关键要求 1.21.1.1在可能和可操作的前提下,生产设施、设备和配件的设计方式必须保证所有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手部接触达到最低限度。
出于食品安全考虑的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可以防止易受温度影响的物料中致病菌的生长。
关键要求 1.22.1.1致病微生物有可能迅速繁殖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必须适当储存。
1.22.1.2 根据科学和适用法规,规定并遵守对出于食品安全考虑的温度限值,包括但不限于储存、解冻、加热后降温和热食存放。
1.22.1.3企业必须保留温度监控活动记录。
1.22.1.4对于因储存温度控制失效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物料,应建立并实施纠偏行动。
非关键要求 1.22.2.1在所有储存和处理易腐食品的房间或区域里,应放置持续记录式温度仪。
1.22.2.2温度监控探头应放在温度控制区域的温度最高的部位。
1.22.2.3冻库和冷藏库应配有乙烯条带门、自动关闭装置或使用其 它保温方法。
交叉污染预防 性质不同或有食品安全风险的物料需要单独处理,以防止污染。
关键要求 1.23.1.1必须在防止交叉污染的条件下储存性质不同的物料(如生制品和熟制品)。
1.23.1.2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有食品安全风险的原料的交叉污染,如过敏原。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1 统一检查标准 12 1.24 1.23.1.31.23.1.41.23.1.51.23.1.61.23.1.7 必须设立系统以减少任何潜在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污染风险。
基于风险评估或法规要求,应使用手部消毒剂、鞋底消毒液或自动地板消毒剂,以防止产品和加工区的微生物污染。
若使用鞋底消毒液或其他消毒剂,应监控并记录对其有效配制浓度的验证,其中包括纠正措施和浓度再验证的记录。
如果在敏感操作区未使用鞋靴和手消毒设施来控制交叉污染,应建立并实施工作鞋保护程序来避免生产和加工区域的微生物污染。
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可能会造成客户投诉的交叉污染,例如素食产品中出现肉类,或有机食品中出现非有机原料,或错误包装的产品。
罐子、瓶子和硬质包装 如果罐子、瓶子和其它容器用作包装物,需要额外的清洁和储存步骤,以防止异物污染。
关键要求 1.24.1.1 如果使用罐子、瓶子、食品接触用桶或其它硬质包装容器,在充填前必须进行倒置,并使用空气或水进行清洗,冲出异物。
1.24.1.2必须为硬质包装的清洁系统提供过滤系统和/或气/水收集器。
1.24.1.3应定期监控用于硬质包装的过滤系统或清洁系统的空气/水收集器,并将其列入预防性维护计划进行维护。
1.24.1.4在清洁之后,硬质包装必须倒置或加盖,以防止异物污染,直到填充和封盖为止。
1.24.1.5在产品容器或包装材料中使用的箱子和其它衬垫材料必须足够耐用以防止产品污染风险。
1.24.1.6对硬质包装进行加盖或倒置,或对上方结构进行良好维护,以防止填充前被污染。
1.24.1.7若一次性容器使用前不再进行气洗或水洗,应在接收时加盖密封性良好的盖子。
Page12 1.25 1.24.1.8在接收未清洁的一次性容器前,须将其储存得当,以防止其受空气传播或手接触污染。
成品运输 成品必须进行编码以便于追溯,必须建立相关的成品运输要求以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1.25.1.1所有的成品上都必须标记消费者可以轻易识别的清晰产品代码。
1.25.1.2产品代码必须依照法定的包装要求和批次说明,并必须能应用到食品追溯召回程序中。
1.25.1.3按照法规要求,分销记录必须能确定一级分销商。
1.25.1.4在处理和运输成品时,必须防止实际的或潜在的污染。
1.25.1.5产品必须在有罩盖或天篷的发货平台上装载或转移,以防 止产品受到天气的影响。
1.25.1.6存放和装卸易腐材料时,必须确保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风 险。
1.25.1.7应提供记录以证实:温度敏感产品装入预先冷却的车辆 中,这些车辆可以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维持所需的温度。
1.25.1.8对于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成品,应在装车前检查并记录车辆 的温度。
1.25.1.9企业应执行运输故障程序。
1.25.1.10在装载之前,必须对所有运输车辆和产品进行清洁,损 坏,和缺陷检查,以免这些问题危害产品。
1.25.1.11必须记录运输车辆的检查结果。
1.25.1.12必须至少每周检查和清洁当地的运输卡车和常规供用卡车 一次,或按照既定的风险评估,以确定异物污染的可能来源。
1.25.1.13制冷箱式货车应安装温度记录装置。
如果没有记录装置,则在适当的间隔频率下记录手测温度,以确保维持温度符合要求。
1.25.1.14应提供安全密封或挂锁,并按照工厂或客户的要求对其使用进行记录。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3 统一检查标准 14 1.261.27 1.25.1.15运输车辆不用来盛装垃圾/废品或可导致产品污染的非食品物品。
如果运输非食品物品(如化学品),则需作好充分的隔离,防止污染食品产品。
非关键要求 1.25.2.1成品运输车辆内的灯泡应加防护罩或涂防爆涂层以防止爆裂。
1.25.2.2 易腐产品运输过程中应提供足够的空气循环。
在运输车辆内没有沟槽地板时,应使用带衬板的托板,或其它方法来确保足够的空气循环。
洗手设施 必须向人员提供设施以有效清除手上的污染物。
关键要求 1.26.1.1应在生产区域的入口处以及其它适当地点安装合适的洗手设施,并妥善维护。
1.26.1.2洗手池必须提供一次性使用的纸巾或干手器。
1.26.1.3根据风险评估,适用时,提供手部消毒站。
1.26.1.4必须定期检查手部消毒杀菌剂的正确浓度,以确保有效。
1.26.1.5必须在洗手池上方和生产区域入口处张贴“洗手”标识。
洗手间、淋浴间和更衣室 清洁可以减小员工区域污染物传播到其它区域的机会。
关键要求 1.27.1.1必须维持所有洗手间、淋浴间和更衣室的卫生状况。
1.27.1.2衣帽柜或更衣室中没有已开口的食品、饮料或对食品安全 构成风险的物品。
1.27.1.3必须在所有卫生间、餐厅和吸烟区,及水池上方和生产区 域的入口处的合适的地方张贴“洗手”标识。
非关键要求 1.27.2.1在国家或当地法规允许下,定期检查归公司所有的员工衣帽柜。
Page14 1.28个人卫生 人员需要遵守卫生规范以避免成为污染来源。
关键要求 1.28.1.1受过培训的监督人员必须确保所有的人员遵守与人员操作规范相关的企业政策。
1.28.1.2在工作前以及吃、喝、吸烟、使用卫生间和以其它方式弄脏手之后,人员必须洗手。
1.28.1.3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要求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非关键要求 1.28.2.1应当定期检查洗手操作规范执行的有效性(如目视检查、涂抹实验、观察等)。
1.29 工作服、更衣设施和人员区域 脏衣服或由不合适的材料做成的衣服可能会污染食物产品。
必须提供更衣设施以确保人员保持工作服清洁。
关键要求 1.29.1.1人员必须穿着合适的、清洁的外衣或工作服。
1.29.1.2人员必须穿着合适的鞋子。
1.29.1.3在必要时,人员必须戴有效的发网以完全将头发罩住。
发 网包括头部、胡须或小胡子的遮盖物。
1.29.1.4如果佩戴,手套必须加以足够控制以避免产品污染。
1.29.1.5在生产区域中,必须将钢笔,铅笔和温度计等物品放在腰 部以下的衣袋或口袋中。
1.29.1.6必要时,应为所有雇员、参观者和承包商提供更衣设施, 以便他们在进入食品加工区域之前更换衣服。
1.29.1.7在更衣设施中,必须将工作服与外衣和个人物品单独存 放。
1.29.1.8应在所有需要防护服的区域保证防护服的供应,而且在受 控的环境内进行清洗。
非关键要求 1.29.2.1不应当在外衣腰部以上的部位留有口袋。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5 统一检查标准 16 1.301.31 1.29.2.2应为所有的人员提供合适的休息室和进餐场所。
高风险服装管理 应在高风险操作中采用特殊处理方式以确保特定工作服专用于相应的不同工作过程,并对其进行管理以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1.30.1.1高风险操作中的人员必须遵守特定的程序,穿戴明显区别的清洁外衣、发套和鞋子。
1.30.1.2人员必须通过专门指定的更衣区域进入高风险操作区中。
1.30.1.3更衣设施设置的地点可以直接进入生产、包装和存放区 域。
1.30.1.4应在专门指定的更衣区域脱掉高风险工作服。
非关键要求 1.30.2.1应当在企业或通过承包洗衣店对所有保护性衣服进行定期清洗。
个人物品和珠宝饰物控制 如果得不到控制,个人物品和珠宝饰物会造成产品污染风险。
关键要求 1.31.1.1与食品接触的人员应摘下珠宝饰物和装饰性的物品,包括 Page16 1.32 但不限于:•可见的或暴露的穿孔饰品和身体装饰物•手表•耳环•项链•手镯•镶有饰品的戒指•假指甲•假睫毛•指甲油1.31.1.2如果人员操作规范程序许可,可以配戴光面的婚戒。
1.31.1.3人员只能在指定区域内吃东西、喝饮料、嚼口香糖和吸 烟。
1.31.1.4个人食品和物品不能带入生产区或储存区。
1.31.1.5所有个人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区域。
1.31.1.6企业的“人员操作规范程序”应对个人物品和珠宝饰物控 制的任何例外情况进行定义和解释。
非关键要求 1.31.2.1接触食物产品的人员禁止涂抹香水和须后水。
健康状况 应该制定企业政策并执行,以防止疾病或传染病污染产品。
关键要求 1.32.1.1禁止任何暴露的伤口、溃疡、伤口感染或任何有其它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人员接触食品。
1.32.1.2应使用企业提供的金属可探测创可贴覆盖所有暴露的伤口和擦伤。
1.32.1.3如果地方法规有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建立最新的健康卡并妥善张贴出来。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7 统一检查标准 18 1.331.34 1.32.1.41.32.1.5 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程序,要求人员,包括临时工向管理人员汇报任何相关的传染病或他们可能的患病情况。
应建立书面程序,明确与血液或其它体液有接触的产品或食品接触面进行处理的程序。
非关键要求 1.32.2.1用工厂的异物检测设备验证每批创可贴。
1.32.2.2 适用时,企业应当使用可探测的手套、耳塞或其它可探测的保护性装备。
如果使用,应当定期探测这些可探测的装备并作记录。
外来人员 要求来访者和承包商遵守企业政策以保护产品不受污染。
关键要求 1.33.1.1外来人员必须遵守人员操作规范和公司的政策程序:•访客•临时员工•监管部门•外部承包商•参观者•员工的家人和朋友 1.33.1.2必要时,访客和承包商在进入原材料、配制、加工、包装和储存区域前必须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和适当的培训。
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 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须进行清洁和维护,以保证主要产品容器或产品不会被污染。
关键要求 1.34.1.1应建立干法或湿法清洁程序或检查程序以识别或清除污染物,以确保回收使用运输容器保持清洁良好的状况。
Page18 1.351.361.37 玻璃容器破损 应建立程序可处理在接收、储存、卸垛、清洗、冲洗、充填和封盖阶段的玻璃容器破损,以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1.35.1.1应制定程序用以处理生产、包装和储存区的玻璃容器破损。
1.35.1.2 已经制定的在物料储存、处理、生产和包装区发生玻璃破碎事件的处理程序,应具有现行有效的记录,证明处理程序得到有效地执行。
充填、封盖和密封 对一次性或反复使用的容器的充填、加盖和密封进行监控以满足要求。
关键要求 1.36.1.1 应通过目视或电子方式对充填、加盖和密封操作的实施进行监控。
目视或电子检查结果可证明容器充填完好,且密封良好。
1.36.1.2未能满足要求的已灌装和已密封的容器应进行返工或报废,并保存记录。
物料的检查 无法使用异物控制设施进行检查的物料在使用前进行目视检查,以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1.37.1.1对于不能过滤或筛选的原料,比如水果、坚果、椰子和其它类似产品,在使用前应对其进行目视检查。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9 食品安全维护 设备、建筑物到地面的设计、维护和管理可以提供一个卫生、高效和可靠的生产环境。
2.1工厂位置 对工厂位置的选择和管理,可以让员工对周围环境的潜在负面影响进行鉴别和控制。
关键要求 2.1.1.1 工厂应识别当地活动有可能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并采取措施防止产品受到污染。
非关键要求 2.1.2.1工厂的边界范围应当明确定义并进行控制。
2.2外部地面和屋顶 工厂外部地面应当维护良好,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关键要求 2.2.1.1 存放在外部的设备必须防止成为虫害栖息的场所,应容易检查并妥善保护以避免老化及污染。
2.2.1.2为了保持卫生状况,必须清除垃圾和废料。
2.2.1.3 植被如树木、灌木、杂草和高草丛不得构成虫害栖生地或提供进入建筑物的通道。
2.2.1.4 道路、庭院和停车区必须维护良好,避免灰尘、积水和其它可能的污染物。
2.2.1.5必须为地面、屋顶和其它地区提供足够的排水设施。
2.2.1.6 外部干湿废料压实机、组件和废料容器的安装应能防止污染。
必须妥善维护废料盛放容器,以尽量减少和控制泄漏,同时应方便移动,便于清洁。
2.2.1.7 废料盛放容器和废料压实机必须密闭或加盖,并将它们放在混凝土垫层上,或采取其它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吸引虫害和给害虫提供栖息场所。
2.2.1.8屋顶、建筑结构,和外部地面维护良好。
食品安全维护 21 统一检查标准 22 非关键要求 2.2.2.1 货车停车场和车库区必须进行维护和清洁,以防止吸引虫害或虫害栖息。
2.3布局 宽敞布局和设备、材料和建筑设施之间的合理放置可便于检查、清洁和维护。
关键要求 2.3.1.1 在设备和建筑结构之间必须有足够空间,以便进行拆卸和维护活动。
2.3.1.2 在设备和建筑结构之间必须有足够空间,以便进入进行清洁、检查和综合虫害管理活动。
2.4地面 对地面的设计和维护应能保证建筑结构完整,便于清洁、防止污染并防止虫害栖息或进入。
关键要求 2.4.1.1地面应当防渗并且易于清洁。
2.4.1.2墙壁/地面连接处和角落应妥善维护,以方便清洁。
2.4.1.3 应当维护地板表面的孔洞、裂纹和裂缝,以防止碎屑积存并避免虫害或微生物滋生。
2.4.1.4 地面的设计、建造和维护应当满足企业的操作要求,适合耐受清洁材料和清洁方法的应用。
2.4.1.5地面应当有坡度,以便将流水或废水引至排水沟。
2.5排水 工厂排水的设计和维护应使得建筑结构完整、便于清洁、防止污染,并防止虫害栖生或进入。
关键要求 2.5.1.1建造排水管的材料,必须易于清洁而且维护良好。
2.5.1.2 必须在湿加工或清洗区域安装、维持和操作配有格栅的地面下水道。
2.5.1.3下水道的格栅必须可以方便移动,以便进行清洁和检查。
Page22 2.5.1.42.5.1.5 排水设施的设计和维护应将产品污染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对于高风险操作来说,排水设施的流向必须是从高风险区域流出(例如生的和熟的)。
非关键要求 2.5.2.1 应当将设备和下水道按照下列方式放置:任何加工排泄或溢出物直接流入下水道,而不是流向地面。
2.5.2.2地面下水道应当容易到达,便于进行清洁和检查。
2.6墙面 工厂墙面的设计和维护应使得建筑结构完整、便于清洁、防止污染,并防止虫害栖息或进入。
关键要求 2.6.1.1建造墙面的材料,必须易于清洁而且维护良好。
2.6.1.2 应当修理墙面表面的孔洞、裂纹和裂缝,以防止碎屑积存并避免虫害或微生物滋生。
2.6.1.3墙面必须妥善设计、建造良好、完好维护,以便: •防止污物积聚 •减少冷凝物和霉菌生长 •方便清洁 •耐受加工环境(例如:高湿) 2.7天花板和顶部结构 天花板、横梁、支柱、固定装置、管路、管道或设备等建筑物结构不能因为泄露、松动、碎裂、剥落或脱皮而威胁到食物产品。
关键要求 2.7.1.1建造天花板的材料,必须易于清洁而且维护良好。
2.7.1.2空心或吊顶天花板应提供通道以方便清洁、维修和检查。
2.7.1.3 天花板和顶部结构必须妥善设计、建造良好、完好维护,以便: • 防止污物积聚 • 减少冷凝物和霉菌/微生物生长 • 方便清洁 2.7.1.4必须即时识别、控制和维修屋顶渗漏问题。
食品安全维护 23 统一检查标准 24 2.7.1.5 2.7.1.62.7.1.72.7.1.8 固定装置、管路、管道和顶部结构必须妥善安装和维护,以防止滴水、渗漏和冷凝物污染食品、原材料或食品接触面。
应控制水滴和冷凝物,防止形成适合微生物滋长的环境。
必须确保设备或顶部结构不会出现剥落油漆或生锈的情况。
只允许非食品接触面上出现正常轻度氧化。
其它材料(例如松动绝缘材料)必须不会威胁到食物产品或食品接触面。
2.8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 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不仅要求充足的照明以确保食用产品的安全生产,同时该程序还涉及到企业内用作其它目的的易碎品的管理。
关键要求 2.8.1.1在所有的区域必须提供充足的照明。
2.8.1.2 产品区、生产区域和物料存放区上方的灯泡、固定装置、窗户、镜子、天窗和其它玻璃制品应能防碎,或者用其它防碎方式进行保护。
2.8.1.3更换照明装置和玻璃时,应尽量减小污染产品的可能性。
2.8.1.4 只有是必需使用的玻璃制品、易碎塑料(丙烯酸)和陶瓷品才允许在设备设施中出现。
如果必须使用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应列入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中。
2.9空气补给装置 工厂中使用的空气需要过滤,而且滤网应进行维护以防止产品受到污染。
关键要求 2.9.1.1 空气补给装置中应配备清洁的过滤器而且无霉菌和无藻类。
2.9.1.2 HVAC系统中的空气回风管道和空气补给装置中应配备清洁和检查口。
2.9.1.3 应将风扇、鼓风机、过滤器、气柜和气室列入到预防性维护程序中进行维护,以防止霉菌、微生物生长、昆虫活动和异物聚集。
Page24 2.102.11 2.9.1.42.9.1.52.9.1.6 鼓风或吹风装置的摆放、清洁和操作不会污染原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食品接触面和成品。
空气补给系统的过滤网应能滤除50微米以上的粒子(最低效率报告值[MERV]4)。
为干粉处理设备安装足够的除尘设备,且除尘设备得到维护。
非关键要求 2.9.2.1 应当在产品存放区域和加工区域提供通风装置以便将异味、烟雾和蒸汽降到最低限度。
虫害预防 建筑物和设备的材料、结构和维护应支持综合虫害管理程序。
关键要求 2.10.1.1建筑物必须设有物理隔离装置,以防止鸟类、啮齿类动物、昆虫和其它虫害进入。
2.10.1.2通往外部的门窗或其它开口应当紧密关闭,或者以其它方式防虫害,缝隙尺寸不得大于¼英寸或6毫米。
2.10.1.3需要自然通风的窗户、门和天窗必须安装纱窗或纱门以防止虫害进入。
泄漏和润滑 应妥善管理油、润滑剂和泄漏,以免污染到食物产品。
关键要求 2.11.1.1企业必须防止、识别和消除泄漏(油和润滑剂)以及过度润滑。
2.11.1.2 应在以下区域安装接油盘或者倾斜板:产品区上方的驱动电机和变速箱及传输带在不同层面交叉或并列运转的位置。
2.11.1.3设备上不能有油渍或多余的润滑剂。
食品安全维护 25 统一检查标准 26 2.122.13 润滑油 润滑油是设备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应对润滑油进行管理以确保其不会进入到食物产品中。
关键要求 2.12.1.1只有食品级润滑油才可应用到食品加工和包装设备上,或者任何其它偶尔会与食品接触的设备上。
2.12.1.2 必须在润滑油上贴上标签,与其它物品分离,并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区域。
必须将食品级和非食品级润滑油分开保存。
交叉污染预防 食物产品生产的不同步骤可能会对其它区域的加工产生负面影响。
隔离操作会把食品风险出现的机率降到最低。
关键要求 2.13.1.1应根据工艺流程、材料类型、设备、人员、气流、空气质量和所需服务的风险,隔离各种生产操作。
2.13.1.2 对从接收到发货的工艺流程的安排应能防止产品污染。
应隔离高风险和低风险操作,以便将产品交叉污染降到最低。
2.13.1.3基于风险,必要时,清洗和清洁区域必须远离生产活动。
2.13.1.4厕所应安装功能良好的排风扇确保气流通向室外,或厕所的大门不得直接对着生产、包装或原材料存放区域。
2.13.1.5应当用风幕、隔板、门或其它的卫生隔离方式将清洁区域和生产区域进行隔离。
2.13.1.6水设施和设备的建造和维护必须可以防止虹吸和倒流。
2.13.1.7污水处理系统应能满足加工过程的需要,并且要对其进行维护以防止直接或间接的产品污染。
2.13.1.8在线清洗系统必须符合以下设计要求以防止污染: • 能够正确排水 • 无清洁死角 • 无交叉污染 • 管道可拆卸 Page26 2.142.15 2.13.1.9必须在灌装和封装区域控制空气和冷凝物中的灰尘、污垢和微生物以防止产品污染。
非关键要求 2.13.2.1在灌装和封装区域应采取控制措施包括挡板。
设备和器具构造 设备和器具的设计应便于维护且满足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程序的要求。
受损、不能被清洁或维护的表面可能会使产品有受污染的风险。
关键要求 2.14.1.1设备和器具的设计,和制造所选用的材料应能便于清洁和维护。
2.14.1.2原料、产品储存、包装、传送、加工和散装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所选用的材料应能便于清洁、检查和维护。
2.14.1.3食品接触面必须防腐蚀、耐用,并且由无毒材料构成。
2.14.1.4食品接触面的接缝必须光滑,避免点焊。
2.14.1.5管道、混合及储存罐必须无缺陷,并且接缝必须光滑。
2.14.1.6管道、混合及储存罐必须具备自排水功能。
非关键要求 2.14.2.1 在可能和适用时,那些暴露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未包装成品的加工设备不应当使用木制品制作。
如果加工设备由木制品制成,应当对其进行维护。
临时性维修材料 有时候临时维修是必要的或不可避免的,应制定程序确保这些维修不会产生污染风险。
关键要求 2.15.1.1 不能将胶带、铁丝、线、纸板、塑料和其它临时性材料用于永久性维修。
如果用于紧急维修,必须标注日期、监控,并尽快更换为永久性维修。
2.15.1.2食品接触面的任何临时性维修必须由食品级材料构成。
2.15.1.3工厂必须保存工作任务单或维修申请记录,包括进展和状态。
食品安全维护 27 统一检查标准 28 2.162.17 2.15.1.4企业应遵守临时维修程序,临时维修程序应包括批准的可用于临时维修的材料清单。
非关键要求 2.15.2.1应当在尽可能快和符合实际的情况下解决临时维修问题。
设备校验 在对温度控制有要求的过程应安装温度测量设备,这些设备应当能正常工作且保证精度。
关键要求 2.16.1.1 任何杀菌消毒、巴氏杀菌或以其它方式防止致病菌生长的设备上应安装温度测量设备(温度计、调节和记录控制器等)。
必须对这些温度测量设备定期校准。
2.16.1.2如果使用在对食品安全非常关键的加工步骤中的温度测量设备,则必须校准到国家标准。
2.16.1.3对食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温度和其它测量设备需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频率进行监控。
2.16.1.4企业应有监控报警系统,以监控关键限值是否发生偏离。
2.16.1.5应在冷藏库、冷冻库和其它受温度控制的存放区域安置温度计,应有温度监控系统。
2.16.1.6对食品安全关键的设备,如pH计、压力表、金属检测仪和X射线机等应定期校准。
非关键要求 2.16.2.1在对食品安全并非关键的加工步骤中所使用的温度测量设备,应当通过确定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压缩空气/与产品接触的气体 和产品接触的压缩空气或其它气体可能会含有颗粒物质、微生物、霉菌、水或油,从而可能会污染食物产品。
关键要求 2.17.1.1必须适当过滤在加工区域使用的压缩空气,以除去5微米或更大的粒子。
压缩空气设备不能含有尘土、油或水。
Page28 2.182.19 2.17.1.22.17.1.32.17.1.4 油水分离器和过滤器应定期检查和更换。
油水分离器和过滤器的安装和设计应确保在进行检查或更换时,不会污染到产品。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其它气体必须达到合适的纯度或通过过滤器除去污染物,以保护产品不会受到污染。
保存过滤器检查与更换的记录。
非关键要求 2.17.2.1用在食品接触面的空气过滤器应当安装在离使用地点尽可能近的位置。
运输设备 如果运输设备(例如叉车)未得到维护,它们可能会造成交叉污染问题。
关键要求 2.18.1.1 运输设备包括盘式卡车、托板叉车机、小货车、手推车和叉车,必须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污染产品。
零备件存放 维护不当或脏的维修零备件(比如不适当的存放或清洁)可能会造成产品污染风险。
关键要求 2.19.1.1所有与食品接触的零备件必须存放在清洁的环境中,离地存放。
2.19.1.2使用过的、旧的传送带应丢弃,不能存放起来作为日后使用。
2.19.1.3只有干净的维修零备件和设备才能存放在零备件存放区域。
非关键要求 2.19.2.1小零件如螺母、螺栓、垫圈等,应妥善存放以防止污染产品或损坏设备。
食品安全维护 29 统一检查标准 30 2.20 2.212.222.23 洗手设施设计 必须向员工提供清洗设备以有效地清洁他们手中的污染物。
关键要求 2.20.1.1必须在所有的洗手间、洗手池和更衣室提供冷热自来水。
2.20.1.2洗手设施的水供应必须充足。
2.20.1.3必须在洗手设施上贴上标签,并将其与器具清洗设施分 开。
2.20.1.4在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区域应提供无需手动的洗手设施和 无需手动的纸巾盒。
非关键要求 2.20.2.1应当提供混合阀,以便可以调整水温。
散装物料系统和卸货区 如果安装和维护不适当,散装物料系统和卸货区会造成产品被污染的风险。
关键要求 2.21.1.1 散装物料系统和卸货区必须适当安装和维护以防止污染(例如屋顶、防护盖、天蓬、雨伞、防恶劣天气程序等)。
氨控制管理 加工区的氨泄漏可能导致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2.22.1.1必须制定程序以发现并防止加工过程中的氨泄漏。
2.22.1.2检查记录(包含纠正措施)是现行更新的。
废水处理和污水排放 执行废水处理和污水排放时,必须确保不会出现可能影响企业、原料或产品的污染或虫害管理问题。
关键要求 2.23.1.1必须管理和维护废水处理系统,防止出现微生物生长或虫害管理问题。
Page30 2.23.1.22.23.1.3 污水处理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并适合加工过程。
必须维护污水排放系统,以防止直接或间接的产品污染。
食品安全维护 31 统一检查标准 32 清洁操作规范 对设备、器具和建筑物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加工环
境。
3.1清洁 清洁不仅仅是让工厂看起来整洁。
清洁方式和时间安排要考虑到食品安全。
关键要求 3.1.1.1 在进行清洁工作时,必须防止污染原材料、产品以及设备。
3.2清洁剂和消毒剂 清洁剂和消毒剂应作为“化学品控制程序”中的化学品进行管理。
关键要求 3.2.1.1 所有用于清洁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必须具备“可用于食品接触面”的许可证明文件。
3.2.1.2应测试消毒剂浓度,以确保与产品标签上的浓度一致。
3.2.1.3所有化学清洁剂应准确标识。
3.2.1.4 所有化学清洁剂在不使用的时候,必须存放在远离食品生产和储存区的一个有防范措施的库房内。
3.2.1.5 企业应遵守验证程序,保留化学品浓度测试、再测试及纠正措施的记录。
3.2.1.6按标签说明的要求冲洗设备,以清除化学品残留。
3.3清洁工具和器具 如果管理不妥当,清洁工具和器具可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要求 3.3.1.1必须提供适宜的清洁器具和工具供使用。
3.3.1.2 清洁器具的维护和存放应不能污染食品,包装或生产设备。
3.3.1.3 清洁食品接触面(产品区)的器具和清洁其他结构(生产区域)的器具,必须单独存放并有所区别。
Page32 3.3.1.43.3.1.5 3.3.1.6 3.3.1.73.3.1.8 清洁卫生间或下水道的器具不得用于其它清洁用途。
所有清洁器具在使用后必须清洗干净并妥善存放。
妥善存放应包括适当的隔离,以确保不会发生交叉污染。
应采用颜色代码或其它分类方式将清洁器具按照不同的预期用途进行标识和区分。
在产品区必须使用干净的工具和抹布。
有可能引入异物的清洁器具,如钢丝刷、海绵和擦洗垫仅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使用。
一旦使用,应在清洁后对该区域进行检查来识别和清除任何有可能污染产品的残留异物。
3.3.1.9用不同的工具和器具清洁不同过敏原或非过敏原接触的食品接触面。
3.4清洁设备 如果管理不妥当,清洁设备可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要求 3.4.1.1 用于清洁的水应受到控制,并且在使用时不会因为水滴和水雾或水的直接接触污染原材料、半成品,包装或者其它生产设备。
3.4.1.2 应限制使用压缩空气进行清洁,如需使用,应不能污染原料、包装材料、设备和上方结构。
3.4.1.3 与内部产品接触面和散装物料运输车辆直接接触时应使用专用梯子和清洁工具(如轨道机动车和油罐车)。
3.4.1.4 与内部产品接触面和散装物料运输车辆直接接触时的专用梯子和清洁工具(如轨道机动车和油罐车)应存放在清洁区域。
3.4.1.5 在进入轨道机动车或其它运输工具内进行清洁、维修和其它工作时应着适宜的工作服,佩戴头套和脚套来防止异物污染内部产品接触面。
3.4.1.6 辅助设备(例如叉车、托盘搬运箱、升降机以及类似设备)应得到清洁并妥善维护。
清洁操作规范 33 统一检查标准 34 3.5日常(每日)清洁 日常清洁的重点是让企业保持持续的整洁有序及干净。
关键要求 3.5.1.1日常清洁任务的开展应能防止污染。
3.5.1.2日常清洁任务应清楚地指派并完成。
3.5.1.3 日常清洁任务应确保工作区和辅助区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保持洁净。
3.6操作清洁 如不妥善完成,操作清洁任务,例如生产线换产清洁,可能会引发交叉污染问题。
关键要求 3.6.1.1 应进行操作清洁,以保持设备和生产线在工作时间的清洁状态。
3.6.1.2 根据风险评估,完成、验证并记录换产清洁任务,确保设备清洁且无化学品残留。
3.6.1.3完成、验证并记录过敏原清洁任务。
3.7定期清洁/产品区清洁 定期清洁是发生频率较低的深层清洁,需要在不进行生产时进行。
清洁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往往需要维修人员或生产人员的协助,以正确拆卸设备,有效清洁产品区,并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3.7.1.1定期清洁的实施应遵守适用的设备清洁程序。
3.7.1.2应在主清洁计划或类似程序中明确定期清洁的计划。
3.7.1.3定期清洁任务必须指派并完成。
3.7.1.4 在对所有设备的内部进行检查和清洁时,如果有必要,必须移开设备防护装置、平衡装置和面板,并在清洁后重新安装。
3.7.1.5 设备和顶部装置(包括电灯、管道和横梁)必须按照主清洁计划的要求定期进行清洁,以防止霉菌、虫害滋生,或其他产品污染问题。
Page34 3.7.1.63.7.1.73.7.1.83.7.1.93.7.1.103.7.1.113.7.1.123.7.1.133.7.1.14 应按照确定的频率将通风设备、抽气管道和排气口拆卸进行清洁以防止污染事件。
必须对需要消毒的食品接触面、产品区和设备清洁和消毒。
无需消毒的设备和器具应当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清洁。
在使用后,器具和容器应进行清洗并晾干,可能时,应离地倒置存放。
产品加工设备和产品区的清洁频率应足够,以防止残留物转移到产品中。
不经常使用的闲置生产线和设备应保持干净以杜绝虫害和微生物问题。
必须清洁和维护清洁用的托盘和小推车,防止产品掺杂。
用于冷却产品或用作产品成分的冰的生产、储存和运输的设备和接触面应依据计划频率进行清洁和消毒。
管道、混合和储存罐在必要时应进行冲洗、清洁和消毒。
3.8维护后清洁 维修工作完成后以及在生产线启动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清洁,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杂物以及小的维修工具和部件可能会造成污染问题。
关键要求 3.8.1.1 执行维修清洁任务时,必须确保不会危及产品安全。
这包括(但不限于)清除碎屑,例如可能污染产品的螺母、螺丝、垫圈、电线、包扎带、焊条,及其它小物件,并进行记录统计。
3.9非产品区和辅助区清洁 清洁非产品区和辅助区应清除产品残留物,以防止可能影响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虫害滋生、霉菌或其它污染物。
关键要求 3.9.1.1 对于放置在有可能滋生虫害区域的非密封电气箱和控制柜,应每四周进行一次清洁和检查。
清洁操作规范 35 统一检查标准 36 3.10 3.9.1.2 3.9.1.3 3.9.1.43.9.1.53.9.1.63.9.1.73.9.1.83.9.1.9 在对未处于直接产品区的所有设备的内部进行检查和清洁时,必须移开设备防护装置、平衡装置和面板,并在清洁后重新安装。
必须清洁可能影响设备、生产、原材料存放或成品的辅助区(如洗手间、维修车间、托盘或烤盘清洗区等),以防止产品污染或虫害滋生。
必须清洁和维护用于存放设备、材料、成品,或产品接触器具的非生产区,以防止污染产品、材料或设备。
装卸平台的凹陷处应有足够的清洁频率,以防止垃圾、产品溢出物或其它材料的过量堆积。
机架和仓储货架应有足够的清洁频率,以防止碎屑、产品溢出物,或其它材料过度积聚。
扣留区和回收区应充分清洁,以控制产品溢出和受损,防止出现可能导致产品污染或虫害的卫生问题。
必须按规定的频率清洁制冷设备(如压缩机、风扇等),以防止微生物和污物积聚。
下水道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微生物和虫害滋生。
非关键要求 3.9.2.1非食品接触面应当按需要定期清洁。
在线清洗系统(CIP) 必须正确维护和运行CIP系统,以高效和有效地清洁产品接触面。
关键要求 3.10.1.1应使用温度显示、温度记录装置和压力表来监控CIP系统。
3.10.1.2应建立和检测时间/温度和流速的最低要求,并保留监控记录。
3.10.1.3应建立化学品浓度要求,并保留监控记录。
3.10.1.4喷淋球、管道、夹子、卡箍和接头应按照一定频率进行彻 底拆卸,以便正确清洁和检查。
3.10.1.5罐、管道和灌装机等应按照国家法规或工业标准清空、清 洁和消毒。
Page36 3.11 3.10.1.6 由带有过敏原成分的产品转入不带有过敏原成分的产品,或转入带有不同过敏原成分的产品时,其换产过程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彻底全面的清洁。
3.10.1.7应保持现行有效的CIP记录和记录图。
3.10.1.8应评估CIP记录和记录图,以确定规定的时间/温度、流速和化学品浓度要求是否符合并适用于生产过程。
3.10.1.9CIP操作员应接受清洁剂和消毒剂使用和正确操作CIP设备的培训。
3.10.1.10清洁的有效性必须验证并记录。
3.10.1.11根据确定的频率对冲洗效果进行验证,并对验证结果进行记录。
3.10.1.12CIP系统需安装过滤器以防止异物污染喷淋球或产品接触面。
3.10.1.13应定期将过滤器和滤网打开,检查并清洁。
离线清洗系统(COP) 适当设计并得到落实的离线清洁活动程序可以帮助实现产品接触面的有效和高效清洁。
关键要求 3.11.1.1COP溶液的重复使用不会对产品安全构成风险。
3.11.1.2 用于清洗生产设备、零件、工具或器具的池槽,即浸泡池、煮沸池、COP槽等,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定期清洁,以防止污染。
清洁操作规范 37 统一检查标准 38 综合虫害管理 评估、监控、管理虫害的活动,以确定、防止、消除那些可以促进或维持虫害种群的条件。
4.1综合虫害管理(IPM)程序 一份书面的综合虫害管理(IPM)程序可以确保企业对虫害的有效控制和恰当处理,将虫害活动控制在最低程度。
关键要求 4.1.1.1企业应建立书面的综合虫害管理程序。
4.1.1.2 综合虫害管理程序应包含企业其它书面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要求。
4.1.1.3 综合虫害管理程序应由经过培训的内部员工或注册的、已接受培训或有执照的虫害防治公司来制定和实施。
4.1.1.4 如果综合虫害管理程序的制定和实施外包给承包商,则该程序中应包括内部人员和承包商的责任。
工厂内部应安排一位技术负责人监督程序的执行情况。
4.2企业评估 企业每年对综合虫害管理程序进行一次评估,以确保该项目的有效性。
关键要求 4.2.1.1 应由内部或外部的受过培训的综合虫害管理人员至少每年对工厂进行一次评估。
评估人员至少应接受过虫害生物学和适用的IPM法规的培训。
4.2.1.2评估内容应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区域,包括: 至少过去12个月内的历史数据识别存在的虫害种类,包括存在的程度和分布情况评估可能为虫害栖生和繁殖提供机会的环境之前应用的整改措施及其有效性 4.2.1.3 评估结果和纠正措施应做记录,并用于完善和更新综合虫害管理程序。
Page38 4.3服务范围 明确所有适用虫害管理活动和职责的服务范围细节,是有效综合虫害管理项目的基础。
关键要求 4.3.1.1明确的服务范围包括:工厂和虫害防治企业名称工厂和服务商的虫害防治联系人服务的频率承包服务的说明以及服务如何完成服务条款所使用工具和材料的存放说明(在适用情况下)获得批准的化学品列表紧急呼叫程序(何时呼叫,为什么呼叫,呼叫谁)应保留的服务记录要求把服务的任何变化或使用材料的变化通知到企业 4.4证书与资格 企业通过验证综合虫害管理服务提供者(不管是内部人员还是承包商)的资质来保护其产品。
关键要求 4.4.1.1 有法规要求时,企业应保留为该企业提供虫害服务的任何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或注册证书的复印件。
4.4.1.2 如果有关法规没有要求执业资格证书或注册证书,虫害服务人员应参加一个公众认可的公开课,或一些具有文件记录证明的培训,以确保可以正确、安全使用虫害防治物品。
综合虫害管理服务提供者应提供书面培训证明或电子版的证明。
4.4.1.3实施人应提供《良好操作规范》(GMP)培训的证明。
4.4.1.4 如果相关法规有要求,综合虫害管理服务提供者应由持有执照的人员实施监督。
4.4.1.5 如果有要求,企业应保留一份由政府机构颁发的虫害防治公司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4.4.1.6 如果有条件,企业应保留一份指定了责任范围的保险凭证的复印件。
综合虫害管理 39 统一检查标准 40 非关键要求 4.4.2.1 虫害服务人员应当保留经过认证机构考试获得的资格证明。
4.5杀虫剂的文件 企业应保留最新的杀虫剂标签以及其他适用的技术信息,以确保杀虫剂的正确使用并根除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要求 4.5.1.1在企业中使用的所有杀虫剂标签应以文件记录或电子文档的方式保存,以备需要时查看。
非关键要求 4.5.2.1 在提供技术安全数据表和标签时应当考虑到使用国的语言。
4.6杀虫剂使用记录 企业保留记录以确定、验证和记录其能够遵守相关法规和综合虫害管理的要求。
关键要求 4.6.1.1杀虫剂的使用记录应包括:杀虫剂的名称法律要求的美国环保署(EPA)、加拿大卫生部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或产品注册号目标虫害杀虫剂的用量或浓度百分比杀虫剂使用的具体地点杀虫剂的使用方式杀虫剂在使用地点的使用量杀虫剂的使用日期和时间杀虫剂使用人的打印名字和签名 非关键要求 4.6.2.1 法规要求时,该企业应当保留一份额外信息记录,包括所使用杀虫剂的批号和使用人的资格证书或注册号。
Page40 4.7杀虫剂控制 杀虫剂作为“化学品控制程序”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关键要求 4.7.1.1 杀虫剂应存放在进入受限的上锁区域内。
存放空间应足够大,且应有适当的通风措施。
4.7.1.2杀虫剂应按照其标签上的说明进行存放。
4.7.1.3 应给杀虫剂的容器和施药设备贴上标签加以识别。
同一施药设备不能交叉用于多种杀虫剂。
4.7.1.4杀虫剂的容器应按照其标签说明和法规要求进行处置。
4.7.1.5每个杀虫剂存放区的入口处都应张贴警告标志。
4.7.1.6企业应有一份完整的所有存在工厂的杀虫剂库存清单。
4.7.1.7应有杀虫剂溅出控制材料和控制流程。
4.8趋势分析 应对虫害观测和虫害活动记录进行评审,以识别和消除虫害活动的区域,并记录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关键要求 4.8.1.1 服务报告应准确完整,能描述目前的虫害活动水平,并对应采取的纠正措施提出建议。
4.8.1.2 虫害观测日志或报告系统应记录虫害防治人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4.8.1.3 有关虫害管理活动的所有记录应使用纸质记录或电子文档的方式保存,以备需要时审查。
4.8.1.4企业员工应可获取虫害观测日志或报告系统。
4.8.1.5通过虫害观测日志或报告系统收集的信息应包括: •日期 •时间 •发现虫害的种类 •采取的行动 •报告人员的姓名 4.8.1.6 虫害防治人员应至少每季度审查一次虫害观察日志和虫害活动证据以确定虫害活动的趋势。
调查报告应提交给企业指定的人员。
综合虫害管理 41 统一检查标准 42 4.94.10 4.8.1.7 针对所发现问题采取的整改措施被实施,并有记录证明已完成。
监控设施的文件 保留监控设施的记录以确保设备妥善放置和检查,及做虫害活动的趋势分析。
关键要求 4.9.1.1 应在整个企业内进行一次详细的调查,记录并利用调查结果来确定监控设施的安放位置。
4.9.1.2 应有一个准确的现行版的平面图,列出对于目标虫害进行监控的所有监控设施的位置。
4.9.1.3 短期监控用的临时性虫害监控设施,也应有平面图。
应依照综合虫害管理计划对监控设施进行检查和记录。
不再需要的监控设施应说明不再使用的原因并从平面图上去除。
4.9.1.4对虫害监控设施进行的所有服务应被记录而且记录可用。
4.9.1.5 监控设施内的服务记录应符合企业的综合虫害控制计划要求。
外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设施 对外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设施进行管理,可阻止啮齿类动物进入食品企业内部。
关键要求 4.10.1.1 外部监控设施的放置应基于对工厂的详细调查和虫害活动历史或国家或地方的法规要求。
如缺乏评估,监控设施放置的间隔应为50-100英尺(或15-30米)。
4.10.1.2所有的外部监控设施应至少每月检查一次。
如果啮齿类动物活动水平提高时,应增加检查频率。
4.10.1.3有杀鼠剂的外部监控设施应用一次性的塑料扎带、挂锁、或生产商提供的设备(如钥匙系统)锁定。
4.10.1.4外部鼠类监控设施应能防破坏,应定位、固定、上锁、标识。
Page42 4.11 4.10.1.54.10.1.64.10.1.74.10.1.8 只有综合虫害管理权威监管机构(例如美国环保局)批准的、或标签上显示可用于食品企业的毒饵才能用于外部毒饵站。
毒饵应安全存放在毒饵站中、状态良好、并依照标签说明或制造商的建议视需要更换,以免变质。
当机械式捕鼠器或无毒诱饵站用于外部监测时,应对其经常检查,以确定工厂外围的啮齿动物的威胁和活动迹象,并检查这些监控设施的有效性、清洁性和放置位置。
如果法规不允许,不能将使用灭鼠药作为常规的监控手段。
非关键要求 4.10.2.1如果使用灭鼠药,应根据法规要求评估和处理外部监控位置上非目标野生生物误食的可能性。
内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设施 内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设施可以确定和捕获进入企业内部的啮齿类动物。
关键要求 4.11.1.1内部监控设施中不能使用有毒诱饵。
4.11.1.2基于对企业的详细调查,内部监控设施应放在啮齿类动物的 敏感地区,和其它啮齿类动物活动地区,这可能包括: 来料仓库或原材料存放区可从外部进入的维护间原材料从仓库运来后放置的暂存区成品仓库由于运输或人员活动导致的啮齿类动物可能进入的区 域上方构架(当有或可能有屋顶鼠活动迹象时)交通流量大的区域厂房向外部开放的大门的两侧。
如缺乏评估,监控设 施应沿外墙,间隔20-40英尺或6-12米,在朝向厂房内部的敏感区域有策略地放置。
4.11.1.3内部监控设施应沿着围墙放置,内部监控装置的间隔和数量应基于啮齿类动物的活动水平。
综合虫害管理 43 统一检查标准 44 4.12 4.11.1.44.11.1.54.11.1.6 4.11.1.7 内部监控设施应妥善放置并且至少每周清洁、检查一次。
如果工厂能够证明监控设施性能的稳定性以及IPM程序的有效性,也可根据基于具体工厂评估所制定的IPM程序要求的频率进行清洁和检查。
除非有法规禁止,可以使用以下内部监控设施: 机械式捕鼠器可伸展的诱鼠夹粘鼠板如果在一些国家禁止使用机械式捕鼠器,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使用替代设施,这些设施包括:气体(如二氧化碳)捕鼠器活捉式捕鼠器跷跷板式捕鼠器电击式捕鼠器可发送警示电子邮件或短信的可伸展诱鼠夹如果使用无毒监控/跟踪诱饵用于内部监控,需具备书面程序确定检查频率、无毒诱饵放置的位置、根据标签说明使用、以及在发现虫害活动后的纠正行动计划(包括确定和跟踪虫害的栖息数量以及消除虫害采取的活动)。
昆虫诱捕灯 若使用昆虫诱捕灯,它们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监控飞虫。
关键要求 4.12.1.1 在加工或储存区域,如果使用,昆虫诱捕灯应安装在离食
品接触面、裸露产品、包装线、和位于加工和存储区原材料10英尺或3米范围以外。
4.12.1.2昆虫诱捕灯安装位置不会吸引昆虫进入企业或者进入开放的食物。
4.12.1.3 在昆虫活跃的季节,应每周对所有的昆虫诱捕灯进行检查。
在寒冷的季节,应每个月对所有的昆虫诱捕灯进行检查和服务,或依照气候变化或虫害活动水平调整检查频率。
这些检查工作包括: Page44 4.13 ••••4.12.1.4 4.12.1.54.12.1.6 4.12.1.7 清空收集装置清洁诱捕灯维修检查是否有灯管破损原料储存区和生产区域的所有昆虫诱捕灯必须使用防碎灯管,其它区域的昆虫诱捕灯灯管若是非防碎灯管,必须依据企业的“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对昆虫诱捕灯提供的服务都应做记录。
根据年度综合虫害评估的结果所确定的地点,用昆虫诱捕灯监控飞虫的活动。
企业应记录在诱捕灯中发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以此信息找出并消除掉昆虫活动根源。
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昆虫种类(例如夜间活动的昆虫、苍蝇、储粮虫害等)和诱捕数量(具体或相对数量[即高、中、低]),以评估风险并确定需要采取的适当的控制措施。
非关键要求 4.12.2.1昆虫诱捕灯灯管应至少在每年昆虫活跃季节开始或根据生产商的建议更换。
信息素监控设施 在易受虫害侵入的地方(如谷物、调味料或药草)使用信息素监控设施可以帮助识别储粮害虫。
关键要求 4.13.1.1 如使用信息素,信息素应适用于被监控的虫害,信息素监控设施应按照标签规定和年度综合虫害管理评估的结果进行安装、维护和更换。
4.13.1.2信息素监控设施应按照已设定的频率进行检查。
4.13.1.3企业应记录信息素监控设施中发现的昆虫种类及数量,并以此信息为基础找出并消除掉昆虫活动的根源。
综合虫害管理 45 统一检查标准 46 4.14 鸟类控制 鸟类控制属于综合虫害管理程序的一部分,可防止食品污染。
关键要求 4.14.1.1
应通过以下方式把鸟类控制在企业以外:•捕鸟网•捕鸟装置•适当的建筑结构改造•其它获批准的合法方式 4.14.1.2只有在合法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杀鸟剂。
4.15 野生动物控制 除了啮齿类动物、昆虫、鸟类以外,如果不加管理,其它动物也可能成为虫害。
关键要求 4.15.1.1 应根据法规和当地条例清除野生动物在工厂地面或工厂内部建立的栖息场所。
清除活动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野生动物可包括狗、猫或其它家畜。
非关键要求 4.15.2.1必要时,应考虑使用控制野生动物的措施。
可选择的装置包括:线网转移吸引装置驱虫剂防止侵入的设施 Page46 4.16 已识别的虫害活动 如不有效解决,工厂内或工厂周围已识别的虫害活动和具有吸引力的栖息地会增加虫害问题的几率,并对食品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关键要求 4.16.1.1 应发现并清除生产车间内及外围区域任何鼠洞、老鼠能进入的地方和可能成为栖息地、以及任何吸引鼠类或者其他虫害的场所。
4.16.1.2 应执行有效的虫害管理程序,并且通过已识别的虫害活动的减少来证明程序的有效性。
虫害活动的识别和控制应作为综合虫害管理程序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综合虫害管理 47 统一检查标准 48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管理层的支持、职能互补的团队、文件记录、教育、培训和监督系统的有效运
行可以确保企业所有的部门有效合作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产品。
5.1责任 高层管理人员应对有资质的主管人员授权,并提供支持,以确保企业遵守程序、法律和法规。
关键要求 5.1.1.1主管人员应监控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执行的有效性 5.1.1.2企业应具备文件化的程序,以保证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 序是现行有效和准确的,其中包括有责任遵守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方针的要求。
重要的新信息可能包括: 法律 食品安全问题 科学和技术发展 行业操作规范 5.1.1.3应确定书面程序以识别新的食品安全法规。
根据工厂所在地和出口国家,工厂应在适当的政府机构进行注册。
5.1.1.4程序应确定: 职位描述,明确与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程序相关的职责 关键人员不在时指定的替补人员 5.2支持 管理层提供人力和财力资源以支持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实施。
关键要求 5.2.1.1 提供充分的资源以支持有效实施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Page48 5.3培训和教育 定期安排和跟踪培训和教育,确保企业实施适当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培训和教育适用于所有的人员,从初级工人到管理人员。
关键要求 5.3.1.1 应制定书面程序并向所有人员提供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HACCP)以及食品防御的培训和教育。
程序应包括法规要求的培训。
5.3.1.2应保留所有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记录。
5.3.1.3 培训应包含建立对培训效果的考核方式(例如考试、主管验证、口头回答等)。
5.3.1.4 在开始工作之前,所有的新员工、临时人员和承包商,根据他们涉及到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大小,应接受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培训和教育。
然后应监督这些人员的执行情况。
5.3.1.5 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更新培训和教育,或根据需要增加培训和教育次数。
5.4自我检查 负责人应定期评估企业对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实施和监控情况。
关键要求 5.4.1.1工厂应设立正式的食品安全委员会。
5.4.1.2 该食品安全委员会应安排并实施对整个工厂和室外的自我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
5.4.1.3该食品安全委员会应记录自我检查的结果。
该记录包括: 已识别的发现项纠正措施对有显著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现项进行的根本原因分析 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具体分配实际完成情况 5.4.1.4自我检查的结果应反馈给该区域的负责人。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49 统一检查标准 50 5.4.1.55.4.1.6 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关键负责人应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完成时间。
应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结果,以确保圆满完成。
非关键要求 5.4.2.1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人员应当来自工厂各个部门。
5.4.2.2后续检查应当确保不符合项得到解决。
5.4.2.3 自我检查包括停产期评估以确保深入检查设备与建筑结构。
5.5书面程序审核 一旦形成书面程序且人员接受了培训,企业需要定期审核这些书面程序以确保它们的有效性。
关键要求 5.5.1.1 审核的范围和频率以风险评估或活动的重要性为基础。
审核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并评估程序的执行。
5.6顾客投诉程序 评价顾客投诉的书面程序帮助企业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做出反应。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发现污染物)的投诉要求做出立即反应。
关键要求 5.6.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顾客投诉程序。
5.6.1.2 应利用投诉信息进行持续改善,从而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并确保产品安全。
5.7化学品控制程序 文件化的化学品控制程序为管理企业中所有化学品提供了一种集中的方法,对非食品用化学品的购买和使用进行识别和控制。
关键要求 5.7.1.1 企业应具备书面的化学品控制程序,该程序包含了企业内使用的所有化学品(例如,用于综合虫害管理、维修、消毒、卫生清洁和实验室的化学品)的控制。
5.7.1.2程序包含,如适用: Page50 化学品审批购买授权受控并隔离存放使用操作标签和/或技术数据表化学品使用地点和使用方式的确定浓度验证防止交叉污染培训和教育实际用量存货控制化学品处置容器处置承包商带入的化学品过敏原声明 5.8微生物控制程序 如果对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或微生物敏感的加工过程不加以管理,致病菌和腐败菌可能导致食品污染。
关键要求 5.8.1.1 企业完成风险评估,并制定书面微生物控制程序,包含通过评估所确定的原材料、成品、生产过程和包装材料的微生物分析信息。
5.8.1.2 基于风险评估和/或法规要求,微生物控制程序应包括监控程序,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消毒杀菌/卫生操作规范 • 滋生点探测 • 纠正/预防措施 • 原材料 • 成品 5.8.1.3 应保留实验室分析和/或环境样品的检测记录,以证明其
符合微生物控制程序的要求。
5.8.1.4现场的实验室设施,如果具备,应不能危害到产品安全。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1 统一检查标准 52 5.8.1.55.8.1.65.8.1.7 委托实验室对于所提供的检测项目应取得相应的认可资质。
所有接受致病菌测试的产品应被扣留且不予放行,直到获取产品为食品安全的结果。
致病菌测试呈阳性(或超过法定限值)的产品应被适当再加工或销毁,应保存处置这些材料的文件。
5.9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对从接收到分销整个加工过程中的已知过敏原进行控制。
关键要求 5.9.1.1 应有“过敏原控制程序”,其范围包括工厂存在的过敏原,以及生产国和出口国相关法规要求的过敏原。
5.9.1.2程序应包含: 存放和处置过程中,过敏原的识别和隔离生产进行时,须使用下列措施预防交叉接触或污染, 例如: ◊生产运行时间安排表 ◊返工产品控制 ◊专用生产线 ◊综合换产流程 ◊设备和器具管理 产品标签的审查和控制人员意识的培训和教育食品接触设备清洁程序的验证原料和标签合格供应商批准程序如需要,进行确认 5.9.1.3当以下方面出现变动时,应更新程序: 原料加工助剂原料供应商产品 Page52 5.105.11 5.9.1.4 过程产品标签适用的法规应保存相关记录,以表明流程及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 该程序采取预防性的措施,以防止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污染产品。
关键要求 5.10.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玻璃、易碎塑料(丙烯酸类)和陶瓷品控制程序。
5.10.1.2程序应包括下列政策声明:•除非在绝对必要或不能立即拆除的情况下,企业不可以在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使用任何玻璃、易碎塑料或陶瓷品。
•禁止随个人物品带入任何玻璃、易碎塑料或陶瓷品。
5.10.1.3程序应包括:•处理破损物品(包括储存的玻璃、易碎塑料或陶瓷品)•在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必需使用的玻璃制品、易碎塑料和陶瓷品的登记册/清单•对必需使用的玻璃制品、易碎塑料和陶瓷品的定期检查,旨在检查意外破损或损坏。
清洁程序 清洁程序应设有时间表和详细的清洁流程,清洁程序对于维持卫生和安全的食品加工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要求 5.11.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清洁程序。
5.11.1.2书面的清洁程序应包括下列时间表。
用于定期清洁任务的总清洁计划(MCS)用于每日清洁任务的日常清洁计划5.11.1.3主清洁计划应包含影响生产的所有设备、结构和地面。
主清洁计划应是最新的和准确的,并包含下列内容:•清洁活动的频率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3 统一检查标准 54 5.12 5.11.1.45.11.1.5 负责的人员 清洁后的评估,可以包括下列技术手段: ◊目视检查◊过敏原测试◊操作前检查◊三磷酸腺苷(ATP)测试◊设备涂抹进行微生物取样纠正措施记录对所有影响产品的存放、加工和包装的设备、结构和地面,企业应建立书面清洁流程。
设备清洁流程应包含:使用的化学品化学品浓度工具拆卸说明 非关键要求 5.11.2.1应当将清洁任务分成三个主要的部分,并包含在下列适合的程序表中:每日(日常清洁计划)定期(主清洁计划)维护(主清洁计划) 预防性维护程序 预防性维护程序包含了从建筑物、器具到设备的维护,以确保安全的食品生产环境。
关键要求 5.12.1.1 企业应具备书面的预防性维护程序和工作任务单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可能引起食品污染的结构、设备或器具维护问题设定优先级别。
5.12.1.2流程应包括: 维护后清洁 Page54 5.13 5.12.1.3 必要时,通知生产、消毒杀菌、卫生清洁和/或质量保证人员 工具和零件的整理确认授权人员评价和验收记录应保留遵守程序的有关记录。
接收程序 接收程序确保原材料的审查和接收能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5.13.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接收程序。
5.13.1.2受过培训的人员应通过使用恰当设备,检查所有来料、包 材和运输车辆。
5.13.1.3企业应具备书面流程以检查所有接收原材料(原料和包装材料)。
5.13.1.4牵引拖车、卡车或铁轨运输设备的检查流程应包括下列检查内容:原材料状况虫害存在证据存在其它不合适的材料拖车或轨道车辆的状况 5.13.1.5散装原材料运输检查流程应包括下列内容:虫害存在证据存在其它不合适的材料散装运输前后,应对接收口、开口、软管和运输工具内部进行目视检查如果不能检查顶部开口,则应收集当时车辆的清洗票据或供应商提供的装车前车辆保证书安装接收滤网,并在每次卸货之后对其进行检查卸货前后,检查便携式滤网(如使用)恶劣天气 5.13.1.6进货车辆的检查流程应包括拼箱车辆的检查5.13.1.7应记录检查结果。
5.13.1.8记录的检查结果包括: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5 统一检查标准 56 5.145.155.16 5.13.1.9 接收日期运载工具批号温度(如需要)数量完整的经核实的密封号(如使用)产品状况拖车、卡车或其它运输工具状况企业应建立书面程序,对易受霉菌毒素和致病菌污染的原料进行检查。
法规事务和应对检查程序 法规事务和检查程序帮助企业进行准备,以便应对监管部门、第三方和客户检查。
关键要求 5.14.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法规事务和应对检查程序,该程序包括:指定陪同所有检查员的人员清单关于录音装置和照相机的政策关于记录和取样的政策 食品防御程序 食品防御程序识别并减少对食品故意损害的危险。
关键要求 5.15.1.1 应有书面的脆弱性评估,由接受过食品防御培训的人员进行。
脆弱性评估的回顾频率根据法规要求而确定或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5.15.1.2食品防御程序应包括根据脆弱性评估而制定的控制措施。
追溯程序 追溯程序能让企业迅速查出可疑的原料、食品接触包装材料、返工产品和相关成品的情况。
关键要求 5.16.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追溯程序,并定期对该程序进行审查。
Page56 5.17 5.16.1.2 5.16.1.35.16.1.4 企业应识别并记录下列物品的批号及可追溯信息:原材料返工产品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分销给客户的产品加工助剂应对所有的成品进行编码和记录。
企业应对程序每年进行两次测试并记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包括对原料或食品接触包材的测试)回收率测试所用时间当发现程序中存在问题时,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流程改 进措施 非关键要求 5.16.2.1应根据法规要求保留原材料原产国信息。
召回/撤回程序 一旦可疑产品被查实,可按召回或撤回程序规定的流程,将产品从市场中快速且有控制地撤回。
关键要求 5.17.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产品召回/撤回程序,并定期回顾。
5.17.1.2企业应保留所有产品的一级分销点的分销记录,记录应包 含具体的产品批号。
5.17.1.3书面召回/撤回程序应包括以下相关信息: 召回/危机管理团队的联络信息:公司、紧急和非工作时间 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责任危机类型:食品安全/食品防御主要监管部门代表的紧急联络信息供应商(包括食品接触包装)和客户紧急联络方式食品召回/撤回通知书样本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7 统一检查标准 58 5.185.19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为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退回产品和成品的隔离、调查和处置提供指导方针。
关键要求 5.18.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18.1.2程序应包括: 不合格的原因调查以及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基于识别的风险严重性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采取的措施的记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或客户的具体要求做出的处理和 处置授权决定产品处置的人员5.18.1.3与召回或撤回有关的不合格品的处置应可追溯。
非关键要求 5.18.2.1处置可包括:拒收有限制地接受降级 5.18.2.2必要时,企业应当记录物料的破坏和销毁,以及库存调整情况。
供应商审核程序 通过供应商审核程序,企业评价供应商提供产品和服务是否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关键要求 5.19.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供应商审核程序。
5.19.1.2程序应包括: 根据食品安全和受经济利益驱动的掺假(食品欺诈)风险评估而制定的现行且准确的合格及不合格供应商清单 合格供应商的评估、选择和维护 Page58 5.20 5.19.1.35.19.1.4 未进行检查或监控时采取的措施(例外情况处理)供应商的绩效标准、初次审核和持续审核标准根据法规要求制定供应链控制程序对供应商绩效监控的方式和频率应基于该企业的风险。
用于分析的实验室都应通过权威部门的独立认可。
实验室可以是内部实验室或外部实验室。
非关键要求 5.19.2.1供应商绩效监控可以包括:内部检查第三方审核分析证明书(COA)供应商检查HACCP程序评价产品安全信息法规要求 规格书程序 规格书程序定义了原材料、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加工助剂、半成品和成品的食品安全要求。
关键要求 5.20.1.1企业应具备原材料、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加工助剂、半成品和成品的书面规格书。
5.20.1.2规格书和流程应包括与下列内容相关的充分且准确的信息: 食品安全信息遵守法规规定相关方的协议设定的回顾频率 5.20.1.3 供应商应提供文件证明袋装或箱装物料在包装前过筛、液体物料在包装前过滤。
如果过筛/过滤针对该产品不是最适宜或认可的异物控制方法,供应商应能提供文件证明所使用的异物控制方法。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9 统一检查标准 60 5.215.225.23 保证书或证明书 保证书或证明书提供了保证和遵守法规要求的证据。
这些文件可以确保接收原料和发运成品的安全性。
关键要求 5.21.1.1保证书或证明书应提供下列内容:遵守法规的声明证实符合性的测试和证明记录 5.21.1.2所接收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草药等)需确定生长地点与采摘日期,并将此作为验收要求之
一。
受法规监管的加工过程记录 受法规监管的加工过程记录支持食品安全措施,同时显示企业内受法规监管的过程步骤的符合性。
关键要求 5.22.1.1识别出所有适用的受法规监管的加工步骤。
5.22.1.2企业应针对所有受法规监管的加工步骤制定书面的程序。
5.22.1.3记录应证明受法规监管加工步骤的符合性。
5.22.1.4只有在程序中被赋予职责且有资格的人员,才有权限批准 下列操作:记录的修正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验证5.22.1.5企业应根据法规要求和产品保质期在一段时间内保留记录。
食品安全计划 食品安全计划评估与产品或产品类别有关的原材料和工艺步骤的危害。
它包括危害分析,通常通过确定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计划的目标是预防、消除或减少危害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关键要求 5.23.1.1企业识别出所有与食品安全计划相关的适用法规要求。
Page60 5.24 5.23.1.25.23.1.3 5.23.1.45.23.1.55.23.1.6 如有法规要求,应具备书面的食品安全计划。
对于法规不要求有食品安全计划的产品,必须制定并实施基于食品法典的HACCP程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HACCP程序必须包括12项任务:建立HACCP团队产品描述识别产品的指定用途绘制生产流程图对流程图进行现场确认识别并分析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CCP)确定每个CCP的关键限值建立一个监控程序对识别的偏差制定纠正措施验证HACCP计划保留记录记录显示符合食品安全计划。
仅有对程序符合性具有责任的授权人员有权从事以下活动:修改记录制定纠正措施验证纠正措施食品安全计划和程序应根据法规要求的频率进行回顾。
如没有相关法规,回顾应在产品或流程发生改变时进行或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专业检测 执行并遵守国家规定的专业检测要求。
关键要求 5.24.1.1在适用情况下,企业应制定并执行检测程序以符合国家要求。
5.24.1.2根据国家要求,企业应保持原材料检测的最新记录,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农药残留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61 统一检查标准 62 转基因成分(GMO)重金属放射性过敏原霉菌毒素 5.25放行程序 企业制定并遵守对未放行材料的放行程序。
放行条件可包括但不限于,等待接收食品安全测试结果、文件审查或其他文书。
关键要求 5.25.1.1企业制定并遵守放行程序。
5.25.1.2只有当所有的放行程序要求都已得到遵守时,产品才能放 行。
5.25.1.3只有授权人员才可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或成品进行放 行。
5.26设计标准 结构及设备的设计标准提供从设计、维修、改造到采购的一致性指导,并考虑到了相关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要求。
非关键要求 5.26.2.1企业具备有效的机制来确保卫生设计原则得到考虑,适用于所有建筑和设备的设计、维修、改造或采购的要求。
5.27 水质 水、水源和水的管理能确保水的洁净,并保证所有与食品接触的活动的安全性。
关键要求 5.27.1.1企业的水源应符合法规要求。
5.27.1.2企业的水源应获得了相关批准,供应的水应安全和/或可 饮用。
5.27.1.3应将水测试结果记录归档。
5.27.1.4应定期监控与食品和食品接触面接触的水、蒸汽和冰,以 确保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Page62 5.27.1.55.27.1.65.27.1.75.27.1.85.27.1.9 应开展定期检查,以证实虹吸和倒流预防装置运转正常。
应将结果进行记录。
在蒸汽或水中使用的、与食品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水处理化学品应具有可与食品接触的许可证明文件。
应根据标签说明使用水处理化学品。
应对浓度测试和程序确认结果进行记录。
应当在预防性维护程序中包括虹吸和倒流预防装置。
取自地下井和地表水的常规水样应符合当地卫生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要求。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63 统一检查标准 64 附录A—准备供检查用的文件 下面是检查员在检查时可能会审查的一些文件清单。
文件清单是根据标准制定的。
许多工厂发现,提前收集、打印、装订这些文件或收集成电子版本集中存放会带来便利。
1.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1拒收货物/接收干货 货物拒收记录 1.2拒收货物/接收易腐货物 温度检查记录货物拒收记录 1.3存放操作规范 清洁、检查和虫害监控程序 1.4存放条件 有特殊处理要求的包装材料管理程序针对有特殊处理要求的包装材料的操作失败和纠正措施的记录退回产品的放行记录 1.5原材料存货/成品存货 存放期超过四周的易滋生虫害的原材料的检查流程 1.6卡板 检查存放在外部的卡板 1.7转结和返工 系统确立对转结品和返工品适用的最长存储时间以及过期日中断生产和清洁过程记录 1.9散装物料处理 密封条/铅封验证记录罐车洗车单/装车前验证记录 1.10取样流程 取样程序 1.11加工助剂 食品许可和过敏原内容文件 Page64 1.12原材料转移 运送和处理食品材料的程序,包括追溯性信息 1.13物料过筛 筛网每周检查记录每日筛出物检查日志、发现物和纠正措施的记录 1.14过滤器和滤网 过滤器检查、发现物和纠正措施的记录 1.15异物控制设施 运行、监控和测试异物控制设施的流程测试记录、纠正措施和异物控制设施操作流程产品被剔除时的调查和纠正措施记录 1.22温度控制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考虑的温度限制温度监控记录受到温控失效影响的材料纠正措施程序 1.23交叉污染预防 对消毒剂浓度的验证及纠偏措施(适用时)专用鞋管理程序(适用时) 1.24罐子、瓶子和硬包装 空气/水过滤系统监控的预防性维护记录 1.25成品运输 分销记录易腐产品在装载时的温度记录温度敏感产品所装入的预冷却车辆的温度记录 运输故障流程运输车辆检查记录安全密封或挂锁记录 1.26洗手设施 手部消毒剂浓度监控记录 1.30高风险服装管理 特殊衣服的穿着流程 1.31个人物品和珠宝饰物控制 人员操作规范人员操作规范的例外情况 附录A—准备供检查用的文件 65 统一检查标准 66 1.32健康状况 人员健康卡血液/体液政策/流程测试含金属丝创可贴或其它可探测的保护设施的文件 1.35玻璃容器破损 处理玻璃容器破损的程序记录遵守玻璃容器破损程序的情况 1.36充填、封盖和密封 密封或已充填容器再次处理或报废记录
2.食品安全维护 2.8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 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 2.9空气补给装置 风扇、鼓风机、过滤器、气柜和气室的预防性维护程序表过滤网可滤除50微米以上的粒子(功效4MERV)证明文件 2.12润滑油 食品级润滑油的证明 2.15临时性维修材料 临时修理流程工作通知单和维修要求 2.16设备校验 监测活动记录校验记录 2.17压缩空气/与产品接触的气体 微米级压缩空气过滤器(5微米)与产品接触气体的纯度/过滤网证明文件过滤网检查和更换记录 2.22氨控制 检查记录和纠正措施 Page66
3.清洁操作规范 3.2清洁剂和消毒剂 清洁剂和消毒剂的食品接触的许可证明文件化学清洁剂浓度测试记录化学品浓度测试核准程序及纠正措施 3.3清洁工具 颜色代码或其它分类方式的文件记录 3.4清洁设备 辅助设备的清洁 3.5每日(日常)清洁 日常清洁任务分配、计划和完成记录 3.6操作清洁 产品换线清洁以及过敏原清洁的过程和验证记录 3.7定期清洁/产品区清洁 定期清洁分配、计划和完成记录 3.10在线清洗(CIP)系统 时间/温度/流速记录化学品浓度记录清洁和冲洗验证记录
4.综合虫害管理 4.1综合虫害管理(IPM)程序 IPM程序经过培训的内部员工或外部承包商的书面责任书 4.2企业评估 企业评估记录执行评估的人员培训记录纠正措施记录 4.3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记录,包括标准中列出的所有要素 4.4证书与资格 每一个虫害防治服务提供人员的证明书或注册文件的复印件虫害防治公司执照的复印件保险凭证的复印件实施人接受下列培训的证明记录: 附录A—准备供检查用的文件 67 统一检查标准 68 《良好操作规范》食品企业的综合虫害管理经过认证机构考试获得的资格证明 4.5杀虫剂的文件 杀虫剂标签样本 4.6杀虫剂使用记录 《AIB国际统一标准》4.6.1.1中要求的杀虫剂使用记录所使用杀虫剂的批号和使用人的资格证书或注册号记录(如适 用) 4.7杀虫剂控制 杀虫剂库存清单 4.8趋势分析 虫害防治活动相关的记录目前的虫害活动水平的服务记录虫害观测日志或其他报告方式虫害观测日志的季度(或更加频繁)审查书面报告纠正措施记录 4.9监控设施的文件 确定监控装置安装具体位置的企业调查信息表列出所有用于目标虫害的监测装置位置的现场图所有虫害监控装置的服务记录 4.11内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设施 企业调查确定设施检查的频率,如果不是每周检查证明IPM程序有效性的记录 4.12昆虫诱捕灯 昆虫诱捕灯的服务记录昆虫诱捕灯中捕获的昆虫种类记录 4.13信息素监控设施 信息素监控设施中捕获的昆虫种类的记录
5.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1责任 保持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更新和准确的流程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程序 Page68 界定关于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责任人、替代负责人的程序 5.3培训和教育 制定和开展前提方案、食品安全(HACCP)以及食品防御培训的书面程序 所有人员的培训记录根据技能要求制定培训标准,以确定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培训内 容的理解程度 5.4自我检查 发现的问题、纠正措施、根源分析和预防措施(如适用)、具体分配、实际完成情况 5.5书面程序审核 审核结果和纠正措施 5.6客户投诉程序 客户投诉程序 5.7化学品控制程序 化学品控制程序包括《AIB国际统一标准》中5.7.1.2要求的流程 5.8微生物控制程序 微生物控制程序实验室分析和/或环境抽样结果记录委托实验室认可情况检测致病菌的产品扣留/放行记录致病菌检测阳性产品的再加工/销毁记录 5.9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包括《AIB国际统一标准》中的5.9.1.2要求的流程程序更新记录展示符合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记录 5.10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 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与个人物品相关的必不可少的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的声明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破损的处理流程必不可少的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的清单定期检查清单 5.11清洁程序 清洁程序 附录A—准备供检查用的文件 69 统一检查标准 70 主清洁计划日常清洁计划所有设备、结构和地面的清洁流程 5.12预防性维护程序 预防性维护程序工作通知单系统包括以下流程: 维修后清洁通知生产、卫生和/或QA人员零件和工具清点评估和签字验收 符合性记录 5.13接收程序 接收记录牵引拖车、卡车或铁轨设备控制流程散装原材料运输流程拼箱货车操作流程检查结果记录霉菌毒素和致病菌敏感原材料的控制流程 5.14法规事务和应对检查程序 法规事务和应对检查程序 5.15食品防御程序 脆弱性评估和控制措施食品防御程序 5.16追溯程序 追溯程序原材料、返工品、配料、半成品、成品、加工助剂、食品接触 包装材料等的批号记录成品编码记录每年两次的程序测试结果,包括5.16.1.4中描述的要素如适用,材料原产国信息 5.17食品召回/撤回程序 食品召回/撤回程序具体批号产品一级分销点的分销记录 Page70 5.1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调查、纠正措施、处理和处置的流程召回品处置记录受损的或被破坏的原材料记录及库存调整 5.19供应商批准程序 供应商批准程序供应商批准程序包括:批准和未批准的供应商列表、食品欺诈 风险评估、供应商评估、如没有审核/监督时所采取的措施、持续的绩效评价标准、供应链控制程序供应商绩效监控记录供应商绩效监控的方式和频率的记录 5.20规格书程序 原料、包装材料、加工助剂、半成品和成品的书面规格书袋装、箱装和液体原料过筛/过滤证明 5.21保证书或证明书 保证书或证明书 5.22受法规监管的加工过程记录 所有受法规监管的加工步骤的程序 5.23食品安全计划 书面食品安全计划/HACCP,包括FAO规定的12项内容,以及相关记录 程序回顾记录 5.24专业检测 特定检测程序应程序要求的检测记录 5.25放行程序 放行程序程序所要求的放行记录 5.26设计标准 程序/机制在设计、维修、改造和采购方面采用卫生设计原则 5.27水质 回流预防装置定期检查记录水样测试结果或可饮用性证明批准锅炉除垢剂可与食品接触的许可证明虹
2 免责声明 本版本或其它任何版本的《AIB国际统一标准》中所提供的信息均非法律意见,而是基于良好操作规范、常见法规要求以及食品生产企业通常采用的食品安全操作所形成的通用信息。
本标准作为最佳操作指南而制定,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替代或修改遵守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标准无意符合所有的现行法律法规,或在本标准发布后对法律法规所做的增补或修订。
对于本标准所含信息相关的合同、侵权或其它形式造成的任何损害,或由于本标准及相关信息所采取的作为、不作为或决定所造成的任何损害,AIB国际不承担任何责任。
此外,AIB国际在此明确表示不就本标准做出任何形式的要求或保证。
版权©AIB国际1956,1978,1985,1990,1995,2000,2008,2012,2016版权所有。
标准和相关文件的使用者,AIB国际的所有出版物和软件的版权均持续有效。
除了《版权法令》允许和下文的例外规定以外,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移或复制,或存放在一个任何可检索的系统内,且除非获得AIB国际的书面许可,不得转移出版物的任何部分。
所有许可请求应向AIB国际的行政副总裁提出,并寄往下列地址。
除非得到版权所有者的书面许可,否则不得对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进行翻译。
以印刷品形式或者以商业性用途的计算机件程序形式使用本材料(无论是否付费),或在商业合同中使用本材料,均应支付版税。
AIB国际有权随时对本规定进行变更。
AIB国际贝克斯大道1213号,3999信箱曼哈顿市,堪萨斯州66505-3999美国 《AIB国际检查统一标准》,2017年1月发布 国际标准书号978-1-880877-02-913.1.A 目录 前言............................................................................Error!
Bookmarknotdefined.标准介绍..................................................................Error!
Bookmarknotdefined. 类别.....................................................................Error!
Bookmarknotdefined.如何使用本标准...................................................................................................viii
评分.....................................................................Error!
Bookmarknotdefined.统一检查标准.........................................................Error!
Bookmarknotdefined.1.操作方法及人员操作规范........................Error!
Bookmarknotdefined.2.食品安全维护....................................................................................................21
3.清洁操作规范............................................Error!
Bookmarknotdefined.24.综合虫害管理
...................................................................................................
395.健全的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程序..............................................................49附录A—检查需要准备的文件..............................................................................65附录B—分歧解决流程……………………………………………………………………………74附录C—术语表..........................................................................................................
75标准索引.......................................................................................................................
83 iii iviv 前言 文件说明 《AIB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统一检查标准》汇集了大量的信息,以帮助读者理解: •什么是检查•检查和审核的区别•如何阅读和使用《AIB统一检查标准》•AIB国际检查如何评分•如何准备和参加AIB检查•帮助了解、实施和扩展其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程序的补充资源和信息 文件设计 文件在设计时采用下列策略,以方便使用:•在整个文件中使用一致的术语•使用全世界都可以理解的、清楚的语言•使用通俗的语言,而不是“生涩的词句”•将相关内容归为一类•各个标准按照相同的层次撰写:◊类别•标准»要求•每一条标准尽可能只针对一项内容•关键词使用特殊字体标识,以便读者快速浏览 检查和审核的定义 检查是对某个食品企业彻底的现场审查,以评估该企业在某一时刻的实际情况。检查为食品加工条件提供了实际的评估,情况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检查的重点是现场审查。
审核是对食品企业文件体系的评价,以确定食品安全程序及相关活动是否满足既定的要求。
审核员会审查一段时期的文档资料,以便了解正在发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发展趋势。
审核的重点是文件审查。
检查和审核的益处 选择检查或审核取决于企业的目标。
许多企业同时选择检查及审核,因为检查和审核相互补充。
选择检查以: 发现那些从文件中可能无法看到的实际问题关注根源,而不仅仅是问题表象通过与检查员的互动对人员进行教育识别、减少、消除和防止一个企业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止代价高昂且具有破坏性的召回符合政府的法规和行业对安全食品的预期为食品加工保持一个健康、卫生的环境,并不断完善生产安全的食品 选择审核以: 符合行业标准通过对文件更好的管理来实现高效率获得认证了解一段时间后的趋势 v vivi 标准介绍 《AIB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统一检查标准》规定了企业必须满足的关键要求,以保证企业生产的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AIB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统一检查标准》还反映了一名检查员希望在企业中看到的情况,以保证安全的食品加工环境。
类别 标准包括五个类别:
1.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从原材料的接收、存放、监控、处理和加工到成品的生产和分销。
本类别的标准涉及到食品处理和加工。
企业必须确保,从原材料接收,转移,储存,运输,处理或加工到产出成品,人员、过程和条件不会引入食品安全问题。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规定了企业该如何防止人员和生产过程污染产品。
2.食品安全维护 从设备、建筑物到地面的设计、维护和管理,以提供一个卫生、高效和可靠的生产环境。
本类别的标准是关于设备、地面和建筑的。
设备和建筑的设计、建造和维护对于提供和维护一个食品安全环境来说非常关键。
食品安全维护的标准为优化企业和设备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最佳操作规范,从而可以方便地管理企业和设备而又不会产生卫生问题或食品安全问题。
3.清洁操作规范 对设备、器具和建筑物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加工环境。
本类别的标准是关于清洁和消毒的。
清洁和消毒的方式、使用的化学品类型、清洁活动的频率、微生物的控制全部必须以专业方式完成,以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清洁操作规范标准提供了防止污染的清洁指南。
4.综合虫害管理 评估、监控、管理虫害的活动,以确定、防止、消除那些可以促进或维持虫害种群的条件。
本类别的标准是关于虫害防治的。
把虫害从企业中清除出去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让虫害在一个食品生产环境中有大量繁衍的机会。
综合虫害管理的标准提供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来保证虫害不会污染食品。
5.健全的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程序 管理层的支持、职能互补的团队、文件记录、教育、培训和监督系统的运行,以确保企业所有的部门有效合作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成品。
本类别的标准是关于管理和团队合作的。
制定食品安全程序很重要。
但是,如果一个程序没有通过设计、规划、管理、文件记录、审查来正式化,这些前提方案的执行则将依赖于当天开展设定活动或任务的人员。
健全的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程序可确保前提方案被详细地设计和实施,以保证在整个企业中执行的一致性。
注:其它类别侧重于检查,本类别绝大部分是对程序和计划记录的评价。
然而,在前四个类别中的观察结果和文件审查将直接影响检查员对企业该类别的评估。
现场发现结果将直接反映计划执行的好坏。
vii 如何阅读本标准 viiiviii 类别名称 类别描述某一类别所涉及的标准如何关联的一句话。
标准定义标准关键点的短语。
标准的描述标准的描述是介绍一个企业为什么需要符合该标准要求的一句话。
小问题在许多法规中,非关键要求使用“应”。
非关键要求的不符合项的类别是“小问题”。
若某要求前四位数字编码的第三位数字是“2”,则表示此项要求是非关键要求。
关键要求在许多法规中,关键要求使用“必须”。
关键要求的不符合项分为“需改善”、“严重”或“不满意”,除非企业有其他替代程序符合标准的要求。
若某要求前四位数字编码的第三位数字是“1”,则表示此项要求是关键要求。
关键词粗体显示以方便对关键要求和非关键要求内容的浏览。
评分 对企业进行评分共有五个步骤:
1.检查
2.确定风险并分配类别分数
3.评价食品安全程序的健全性
4.给出总分数
5.授予“认可文件” 1检查如同一个链条,食品安全程序的健全性取决于其最薄弱的一环。
为评估企业内的食品安全风险,AIB检查员会进行彻底且公正的现场检查,并会进行书面程序的审查总结。
检查员会根据《AIB国际统一检查标准》的五大类别记录发现项:
1.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2.食品安全维护
3.清洁操作规范
4.综合虫害管理
5.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2确定风险并对各类别进行评分AIB检查员会确定风险级别,并会根据表1的原则对五个类别进行评分。
表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说明 类别分数范围 没有发现问题发现小问题需改善 无可识别风险 无潜在污染 有潜在危害、部分程序缺失或与标准不符的有关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这种危害、缺失或问题不加以纠正可能会导致程序的失效。
200180–195 160–175 ix 风险评估严重不满意 xx说明 类别分数范围 存在显著的食品安全风险或导致程序失效的风险 有迫近的食品安全危害、程序失效或偏离了《良好操作规范》(GMPs) 140–155≤135 检查员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风险评估:
1.确定各类别中最严重的发现项,确定类别分数范围。
2.确定最严重发现项的严重性,确定初始分数应是所确定分数范围的最高分还是最低分。
3.如果初始分数是所确定分数范围的最高分,则初始分数按照每增加一个同等严重的发现项减5分。
最低类别分数 最重大的发现项不严重,所以获得类别分数范围的最高分。
检查员确定各类别中最重大的风险,根据风险对发现的““小问题”划分分数范围。
最重大的发现项属严重,将获得类别分数中的最低分,且不能进一步被扣分。
最高类别分数 195-
5 190-5 185-
5 多次出现的独立发现项的分数按5分递减直至最低类别分数。
180 最低类别分数 图1—举例:确定“发现小问题”范围的风险和类别分数 评分指南如下:•各类别的初始分数通常为分数范围的最高分或最低分。
•每个类别的最后得分可以从最高分依次递减,但是永远不会低于所 界定得分范围的最低分。
•无论是不满足“关键要求”还是“非关键要求”的发现项,如果是 与标准同一类别内同一问题相关,会被作为一个单一发现项。
举例来说,以下标准条款下任何发现项,无论是一个还是多个,仅作为一个发现项:1.6托板 1.6.1.11.6.1.21.6.2.11.6.2.2•如果是标准同一大类下与不同问题相关的发现项,会被视为单独的发现项。
举例来说,以下2个标准条款所对应的发现项,无论是多项还是单项,最终会作为两个发现项进行评分。
1.1来料拒收/干货接收1.3储存操作•一个单一发现项如果非常严重,可以使得某一类别的得分为所判定风险级别的最低分。
严重的发现项可以是某一标准条款下的单一问题,也可以是某一标准条款下已经形成模式化的多个类似问题。
•不满足“非关键要求”的发现项总是划分为“小问题”的得分区间。
•如果起始分是所属得分区间的最高分,每个发现项扣除5分。
表2列出有可能的得分情况。
表2—针对多个发现项对初始类别分数进行扣分 发现项数量 123 发现小问题195190185 所有风险评估的类别得分 需改善 严重 175 155 170 150 165 145 不满意135130125 xi xiixii
4 180 160 140 120 5+ 180 160 140 115* *其它“不满意”发现项可以在此分数基础上按每个5分递减 3评价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健全性书面程序的评价并不仅限于书面程序及其记录是否适当有效,AIB检查员在企业内所看到的情况对评估书面程序食品安全程序是否实际有效也有影响。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工厂的程序就不可能是完美的。
检查员会将发现项与程序对照,确定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及应采取什么措施。
其它四个类别的评分原则同样适用于“食品安全程序”的评分。
但是,程序的得分还参照其它四个补充原则。
确定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分数的规则 原则一:“食品安全程序”得分不能是五个类别中的最高分。
食品安全程序对其它四个类别进行设计和管理,因此不可能得分比其它类别高。
原则二:“食品安全程序”得分仅能比含有最严重风险观察项的其它类别高一个级别。
换句话说,如果最差评分是“严重”,“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在运行上不可能仅有一个小问题。
并且,这与程序在工厂的运行是否良好相关。
见表3:表3—基于原则二的“食品安全程序”最高得分范围 风险最严重的类别 相应的得分区 观察到小问题 180–195 需改善 160–175 严重 140–155 不满意 ≤135 *原则四适用
|**原则三适用 前提方案和程序最高得分范围195* 180–195160–175140–155** 原则三:如果其它四个类别的最低分是最低分,“食品安全程序”得分也不能高于最低分一个级别的最低分。
如果观察项的严重程度达到对应风险类别的最低分,说明相关的程序的失效。
表4—基于原则三的“食品安全程序”最高得分范围 最差风险评估 各分数范围的最差风险评估得分食品安全程序最高得分 观察到小问题需改善严重 180 195* 160 180 140 160 不满意 ≤135 140 *不能为最高类别分数 注:该原则不适用于其它四个类别风险最严重是“小问题”的情况。
原则四:只有在其它四个类别得分都是200分的情况下,“食品安全程序”的评分才能是200分。
判定食品安全程序的运行是完美的前提是在现场没有发现问题。
4总分数总分数即为各类别分数的总和: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食品安全维护、清洁操作规范和综合虫害管理,但配合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才算完整,因为书面程序会直接影响其它四个类别的实施结果。
5认可认可基于企业的总分数。
在下列情况下,向企业颁发认可证书:检查仅基于《AIB国际统一检查标准》(非客户定义的解释或指导)并且:o各类别得分不小于或等于135分o没有“不满意”的发现项(即使总得分等于或高于700分)AIB国际认可证书:证明在检查当日,依照《AIB国际统一检查标准》,企业达到一定的分数不是一种符合性证书(如ISO认证)没有特定的有效期标示为“通知检查”、“非通知检查”,或“通知总部检查” xiii xivxiv明确本次检查所包括的企业区域 样本评分分析示例 类别评分范围类别 180–195 #发现小问题 160–175#需改善 操作方法和 人员操作规
6 0 范 食品安全维
8 3 护 清洁操作规
8 1 范 综合虫害管24理 健全的前提 方案与食品
0 3 安全程序 140–155# 严重0 003
0 D ≤135#不满意 类别分数
0 180A
0 165B
0 160C 145
0 165 总评分 815
E A检查员发现六个观察项,严重程度均为最低风险,但类别得分不 会低于“小问题”这个类别里的最低分(180分)。
B记录了三个发现项。
实际上有五处问题,其中三处与标准的同
一 要求相关,所以归类为单一发现项。
C单一发现项的风险评估为严重,所以仅一个发现项就使得类别得 分扣到了“需改善”的最低分160分。
D最有可能引发污染的严重发现项属于最严重性风险,所以该类别 分数以第一项发现项的155分开始。
还有另外两项发现项,所以该分数以每项5分递减至145分。
E程序健全性分数使用以下适用的最具约束性的规则来确定: o“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类别最严重的问题判定为“需改善”,所以得分范围为160分到175分之间。
o最严重的发现项不是最低分,所以起始分为175分。
o共有三个单独的发现项,每个发现项扣除5分,从起始分175分到170分,再到165分。
o原则一:另外四个类别的最高分是180分,因为已经超出160分到175分的范围,所以该原则不适用。
o原则二:另外四个类别的最低分是145分,所以“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得分不能超出160-175分的范 围。
o原则三:另外四个类别的最低分145分不是最低分,所以 原则三不适用。
o原则四:另外四个类别的分数没有200分,所以原则四不 适用。
自动判定为“不满意”的项目 下面列出一些常见会被评估为“不满意”项的例子,但并不是全部。
检查员也可将未列出的其它类似情况评定为“不满意”。
1.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a.微生物敏感的原料或产品的贮藏温度(冰箱或冷库)超过40°F或4°C(注:具体的温度限制会根据各国家的规定而有所不同)b.与产品、原料或产品区直接接触的人员身上有伤口或疖子c.液体接收过滤器有破损d.原料内部被虫害污染
2.食品安全维护a.产品区出现油漆剥落、生锈、或其它异物,可能已造成产品污染。
b.维修活动或设备状况差,导致产品区上方或产品内有油渍、金属或其它异物。
3.清洁操作规范a.产品区上方或附近有大量霉菌b.大量虫害出现在敏感或暴露的原料上、产品区上方或设备中。
4.综合虫害管理a.昆虫i.家蝇或果蝇过多,几乎无控制措施。
ii.在产品区上方或内部发现蟑螂活动b.啮齿类动物i.能看得到活的啮齿类动物ii.原材料或成品上有啮齿类动物排泄物或啃咬痕迹 xv xvixvi iii.已分解腐烂的啮齿类动物c.鸟类 i.加工区域或仓库中有鸟类栖息ii.产品区、原材料、或成品上有鸟类排泄物d.杀虫剂的使用与标签上的使用说明不一致
5.健全的前提方案和程序食品安全程序a.与书面程序或程序不一致i.未能遵守HACCP关键限值或监控要求b.书面化的前提方案不完善i.前提方案执行不充分或无效,导致实际或极可能发生污染c.未能遵守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统一检查标准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对原材料进行接收、储存、监控、处理和加工,以制造和分销安全的成品。
1.1干货的接收/拒收 食品企业可以通过识别和阻止接收可能受到污染的材料来保证食物产品的安全。
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配料、加工助剂、成品、退货、以及设备和/或退回的容器、托盘、推车和货车。
关键要求 1.1.1.1 拒收受损的、受虫害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容器或物料。
1.1.1.2 拒收通过受损的、受虫害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运来的材料。
1.1.1.3企业保留拒收货物记录,记录中包含拒收原因。
1.1.1.4 厂内周转车辆状况良好、清洁、没有孔洞并且未受虫害污染。
1.2易腐货物的接收/拒收 食品企业可以通过识别和阻止接收可能受到污染的原料或成品来保证食物产品的安全。
关键要求 1.2.1.1 拒收受损的、受虫害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容器或物料。
1.2.1.2 拒收通过受损的、受虫害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运来的材料。
1.2.1.3 易腐或冷冻的原料在装运、运输和接收地点必须符合特定的最低温度要求。
1.2.1.4在收货过程中不得违反易腐或冷冻物料的温度要求 1.2.1.5企业在接收地点必须保留易腐货物的温度检查记录。
1.2.1.6企业保留拒收货物记录,记录中包含拒收原因。
1.2.1.7 厂内周转车辆状况良好,清洁、没有孔洞并且未受虫害污染。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 统一检查标准
2 非关键要求 1.2.2.1 如对食品安全有重大影响,温控车辆内的温度应受到连续监控,企业应保存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
1.3储存操作规范 原料和成品的储存方式应能满足安全储存的程序要求。
关键要求 1.3.1.1 物料包括但不限于原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和与食品接触的加工助剂等在储存和从仓库取出时,必须防止污染。
1.3.1.2有管理库存周转的系统。
1.3.1.3物料必须放在卡板、衬板或架子上,离地储存。
1.3.1.4 地面与墙面交接处应留有足够的空间,确保可以进入进行清洁、检查和综合虫害管理活动。
1.3.1.5排与排之间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开展清洁和检查工作。
1.3.1.6 如果材料是露天存放,必须对材料充分保护,以免出现变质和污染情况。
非关键要求 1.3.2.1 适用时,库存周转的日期应标记在原料包装物的永久性部位上(例如不能标记在缠绕膜上)。
1.3.2.2每排卡板之间应当至少留出14英寸或35厘米的空间。
1.3.2.3 应当为在地面高度存放的产品提供指定的储存位置及运输通道。
1.4储存条件 原料和成品必须存放在清洁的存放区,以避免接触到污染源。
关键要求 1.4.1.1 存放区必须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和干燥。
存放的物料不能受到冷凝水、污水、灰尘、污垢、化学品或其它污染物的污染。
Page2 1.4.1.21.4.1.31.4.1.41.4.1.5 1.4.1.6 在返回库房存放之前,已部分使用的包装材料或原料必须有所防护。
所有化学品,包括用于清洁和维修的化学品,以及非产品物料,如设备和器具,必须隔离存放。
研发样品以及偶尔使用的原料、包装材料和成品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以免出现虫害污染的情况。
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食品安全风险的包装材料必须遵循特殊的操作程序(如玻璃包装)。
必须记录事故和纠正措施。
对于退回的产品,只有经过授权人员检查和处置,才可以再使用。
非关键要求 1.4.2.1如可能,包装材料应在指定区域与原料和成品分开存放。
1.4.2.2 使用前,如适用,必须检查将要使用的材料是否受损、受污,及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产品描述。
1.5原材料/成品库存管理 原材料和成品库存必须维持合理的数量,以避免超期存放和害虫滋生。
关键要求 1.5.1.1 为了确保存货周转,原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其它材料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或其它可核实的方式(例如,先到期先出)。
1.5.1.2 存放期超过四周的易滋生虫害的物料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检查频率为至少每四周一次。
1.5.1.3 食品接触容器在存储区域内应加盖或倒置,防止受到上方结构的污染。
非关键要求 1.5.2.1应建立并执行一个体系(如超期库存清单,倒拍日期等),以对易受虫害污染的原材料的检查进行确认并追踪。
1.6卡板 清洁和维护良好的卡板可以将污染机会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要求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3 统一检查标准
4 1.6.1.1 卡板必须干净、完好,并且在使用时不会对物料产生危
害。
1.6.1.2 将储存在外面的卡板带入厂房内使用时,应进行污染检查。
非关键要求 1.6.2.1卡板和其它木制表面在清洗后应晾干。
1.6.2.2 在卡板和袋装原料之间,或在两个叠放的卡板的上层卡板与下层货物之间应加放衬板,以防止卡板损坏原料。
1.7转结和返工 如不妥善识别和管理,原材料、返工品、半成品和转结产品可能会被误用并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要求 1.7.1.1必须有一个指定的返工区。
1.7.1.2返工区必须与可用的材料隔离开。
1.7.1.3 必须确立返工物料的最长存储时间。
对返工物料的加工频率应确保将返工品数量保持在最低水平且不超过确立的有效期。
1.7.1.4保持转结产品为最低水平,并且尽早使用。
1.7.1.5 对转结产品、半成品、返工品和原料应进行适当标识并标注日期,以便追溯。
如适用,也应标识物料过期日期。
1.7.1.6返工品或混合材料应可进行批号追溯。
1.7.1.7 如适用,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返工品或混合的物料在使用前进行过滤/筛选。
1.7.1.8返工过程应当有间歇停顿。
记录应当表明间歇停顿和清空过程得到遵守。
1.8吸尘和过滤装置 如果不加维护,过滤器、筛网和滤袋可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要求 1.8.1.11.8.1.2 吸尘和过滤装置必须存放在无尘环境中。
吸尘和过滤装置必须保持清洁。
Page4 1.8.1.3 吸尘和过滤装置的设计必须可以避免细线、棉绒和纤维可能的污染。
1.91.10 散装物料处理 散货接收系统和卸货区是外部污染物引入到企业的高发区域。
在卸货期间,正确的接收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卸货和装货的安全性。
关键要求 1.9.1.1 散货接收系统和卸货区必须适当安装和维护,以防止原材料和成品被掺杂。
1.9.1.2 散装干燥和液体物料的外部接收管线或封盖必须上锁和标识,或以其它方式确保安全性。
1.9.1.3 在卸载散装物料时,储罐呼吸口应加滤网或检查口闭合,以消除该过程中异物污染的可能。
1.9.1.4 散装物料收发货时,应检查散装物料容器或其它运输容器上的铅封号是否与送货单上一致。
1.9.1.5 输送管路或软管应放在地面以上的支撑物上来防止污染或被水淹没。
1.9.1.6气动系统或鼓风机应配有空气过滤器。
1.9.1.7 将软管、封盖和连接器存放在受管控的存储区域前应进行清洁。
1.9.1.8应对罐车洗车单或装车前确认单进行检查并保存记录。
取样程序 取样会与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直接进行接触,必须制定有关程序以保护产品不受污染。
关键要求 1.10.1.1企业应有书面的合适的取样程序,该程序的操作不能对产品造成污染。
1.10.1.2为进行取样在袋子、箱子或容器上打开的所有开口必须妥善重新密封,并做好标记。
1.10.1.3禁止使用可能引起产品污染的订书钉和其它类似物品重新密封包装材料。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5 统一检查标准
6 1.111.12 加工助剂 由于加工助剂是食品接触材料,因此加工助剂需要进行管理,以便保护产品免受污染。
关键要求 1.11.1.1诸如消泡剂和脱模剂之类的所有与食品接触的加工助剂必须与非食品材料进行隔离。
1.11.1.2必须标明加工助剂的指定用途。
1.11.1.3接触食品的加工助剂必须具备“可用于食品加工”的许可 文件。
原材料转移 原材料一旦被接收,它们将被转移到工厂内的使用地点。
有时候需要把原材料放入较小的容器内以方便管理。
必须谨慎管理原材料的转移以避免引入污染物。
关键要求 1.12.1.1企业应按程序规定转移和处理物料,并有系统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提供物料的追溯信息。
1.12.1.2任何时候容器必须离地存放,在不使用时必须加盖。
1.12.1.3必须对存放原材料和配料的容器进行正确标识,以保持物 料的可追溯性。
1.12.1.4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保护性外包装的去除方式应确保不会造 成潜在的污染。
非关键要求 1.12.2.1人员应当迅速处理因原材料的转移引起的溢出、泄漏和废物。
1.12.2.2在将选定的物料运送到加工区之前,应当进行目视检查和清洁。
1.12.2.3桶类容器应当擦干净。
Page6 1.131.14 物料过筛 干燥原料应进行筛选,以识别并消除异物或害虫。
必须监控用于筛分的设备,以确保其有效。
关键要求 1.13.1.1所有散装干燥原料应在使用前进行筛选。
1.13.1.2所有散装精细研磨的干燥原料应使用30目(600微米)或更小孔径的筛网进行筛选。
1.13.1.3其它散装干燥原料应使用16目(1000微米)筛网或物料可通过的最小孔径的筛网进行筛选。
1.13.1.4用于精细研磨干燥原料的筛分机、筛网、二次筛粉机和粗筛,应每周检查一次,以防止破损和其它故障。
1.13.1.5企业应保存筛分设备的检查记录。
1.13.1.6必须至少每天对筛出物(或残渣)进行目视检查一次。
1.13.1.7应确认筛出物中不寻常异物的来源。
1.13.1.8企业应保留筛出物发现记录和纠正措施记录。
1.13.1.9 如果在筛出物中发现了可能引起筛分机、筛网、二次筛粉机或者粗筛受损的异物,应当立即对筛网进行检查,以查明是否受损。
过滤器和滤网 液体原料(包括加工助剂)应当进行过滤,并定期检查过滤器以识别异物并防止污染原料。
关键要求 1.14.1.1必须使用在线接收滤网过滤所有散装液体原料。
1.14.1.2在每次使用之后,必须清洗滤网并检查其完整性。
1.14.1.3应定期检查生产线的在线过滤器和滤网的完整性。
1.14.1.4滤网的目数应足以确保去除液体物料中的异物。
1.14.1.5应对用于去除异物的过滤器进行检查,异常的检查发现和 纠正措施应进行记录和存档。
1.14.1.6如果货车自带过滤网,或者在现场使用便携式滤网,那么 在材料抽吸之前,必须保证滤网清洁、完整。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7 统一检查标准
8 1.15 异物控制设施 筛分机、磁铁、滤网、X光机和金属探测器需要安装在恰当的位置,以防止金属、木材、玻璃和其它异物的夹杂。
关键要求 1.15.1.1如果包装材料中使用订书钉或类似物品,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降低产品污染的可能。
1.15.1.2异物控制装置应尽量安装在每条生产线的末端。
1.15.1.3 金属探测器或X光机应安装一个报警和/或一个自动剔除装置,将污染的产品收集在一个安全和受控区域/或容器,仅获授权的人员才可进入/或打开,或以其它方式维持对拒收产品的控制。
1.15.1.4应对剔除产品或对不寻常异物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以识别并消除污染来源。
1.15.1.5异物控制装置应与产品或加工过程相适宜,能探测出加工设备带来的金属磨损或污染。
1.15.1.6 对于连续挤出的产品来说,如果不能实现污染物自动剔除或识别,或者生产线不能自动或轻易停止,则必须标记产品受污染的位置。
1.15.1.7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程序以运行、监控和测试异物控制装置。
1.15.1.8必须对异物控制装置进行定期监控并保持记录。
1.15.1.9企业必须遵守纠正措施和汇报程序以应对异物控制装置出现的故障。
这些措施包括: •分隔 •隔离 •重新检测自上次检测装置运行正常时所有已生产的食品 1.15.1.10如使用磁铁,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磁力测试。
当与生产商的要求或标准出现偏差时,应予以解决。
Page8 1.161.171.18 废料处理 废料及其清除情况需要进行管理以避免污染。
关键要求 1.16.1.1废料存放在有适当标记的容器中。
1.16.1.2管理废料以防止出现虫害和微生物问题。
管理方法可包括 清洁、盖盖子和定期清空废料容器。
1.16.1.3废料处理的运输途径不得对食品或食品接触面构成风险。
1.16.1.4垃圾或不可食用废料的处理方式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对原材 料、半成品或成品造成交叉接触或污染。
1.16.1.5必要时,由有资质的承包商清除废料。
1.16.1.6废料处理必须符合食品法规要求。
原料容器、器具和工具 如管理不善,原料容器、器具和工具可能引发交叉污染问题。
关键要求 1.17.1.1所有使用中的原料容器,应根据风险评估配备独立用勺,以防止交叉污染。
1.17.1.2原料用勺、工具和器具应以颜色或其它方式进行识别,以防止交叉污染。
1.17.1.3 用于运输、加工、保存或储存原材料、在制品、返工品或成品的容器和器具必须在其制造、使用和维护方面可以防止污染。
1.17.1.4盛放物料的容器,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仅可用于其指定用途。
1.17.1.5容器需带有清晰的内容标签。
1.17.1.6可折断刀片不得用于生产、包装或原材料储藏区域。
过敏原管理 对含有过敏原的材料应进行识别和处理,以防止与不同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的交叉接触。
关键要求 1.18.1.1应有过敏原物料的识别系统(如用颜色代码或其它方式进行区分)。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9 统一检查标准 10 1.191.20 1.18.1.2 1.18.1.3 1.18.1.41.18.1.5 含有过敏原的物料不应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举例包括但不限于:加工助剂、与食品接触的润滑油和洗手液。
含有过敏原的材料不应存放在非过敏原或不同类型过敏原的物料上方,或应根据过敏原控制计划进行适当隔离。
生产线上的产品标签应正确。
采取所有必要的预防措施消除过敏原交叉接触的风险,包括人员卫生和工作服的处理。
工作区安排 整洁、高效的工作区会帮助清洁和可维护性,对食品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要求 1.19.1.1在生产时,应在生产区和辅助区开展日常清洁活动,以便维持一个卫生的环境。
非关键要求 1.19.2.1生产设备和辅助配件的布局和安装应合理。
1.19.2.2不应当将便携式、偶尔使用的设备存放在生产区或原料存 放区。
1.19.2.3应提供足够的工作区和存放区空间,以确保在安全、卫生 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1.19.2.4应将生产垃圾保持在最低限度。
一次性容器 残留物会污染任何放到旧容器中的新材料或产品。
关键要求 1.20.1.1一次性容器不得重复使用。
1.20.1.2所有的一次性容器应压扁、刺穿或以其它方式处理,以保 证不能再重复使用。
Page10 1.211.22 1.23 手部接触 在有可能和可操作时,企业可以通过将人在食品加工中的直接接触产品的操作需要最小化来消除污染的潜在来源。
关键要求 1.21.1.1在可能和可操作的前提下,生产设施、设备和配件的设计方式必须保证所有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手部接触达到最低限度。
出于食品安全考虑的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可以防止易受温度影响的物料中致病菌的生长。
关键要求 1.22.1.1致病微生物有可能迅速繁殖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必须适当储存。
1.22.1.2 根据科学和适用法规,规定并遵守对出于食品安全考虑的温度限值,包括但不限于储存、解冻、加热后降温和热食存放。
1.22.1.3企业必须保留温度监控活动记录。
1.22.1.4对于因储存温度控制失效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物料,应建立并实施纠偏行动。
非关键要求 1.22.2.1在所有储存和处理易腐食品的房间或区域里,应放置持续记录式温度仪。
1.22.2.2温度监控探头应放在温度控制区域的温度最高的部位。
1.22.2.3冻库和冷藏库应配有乙烯条带门、自动关闭装置或使用其 它保温方法。
交叉污染预防 性质不同或有食品安全风险的物料需要单独处理,以防止污染。
关键要求 1.23.1.1必须在防止交叉污染的条件下储存性质不同的物料(如生制品和熟制品)。
1.23.1.2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有食品安全风险的原料的交叉污染,如过敏原。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1 统一检查标准 12 1.24 1.23.1.31.23.1.41.23.1.51.23.1.61.23.1.7 必须设立系统以减少任何潜在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污染风险。
基于风险评估或法规要求,应使用手部消毒剂、鞋底消毒液或自动地板消毒剂,以防止产品和加工区的微生物污染。
若使用鞋底消毒液或其他消毒剂,应监控并记录对其有效配制浓度的验证,其中包括纠正措施和浓度再验证的记录。
如果在敏感操作区未使用鞋靴和手消毒设施来控制交叉污染,应建立并实施工作鞋保护程序来避免生产和加工区域的微生物污染。
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可能会造成客户投诉的交叉污染,例如素食产品中出现肉类,或有机食品中出现非有机原料,或错误包装的产品。
罐子、瓶子和硬质包装 如果罐子、瓶子和其它容器用作包装物,需要额外的清洁和储存步骤,以防止异物污染。
关键要求 1.24.1.1 如果使用罐子、瓶子、食品接触用桶或其它硬质包装容器,在充填前必须进行倒置,并使用空气或水进行清洗,冲出异物。
1.24.1.2必须为硬质包装的清洁系统提供过滤系统和/或气/水收集器。
1.24.1.3应定期监控用于硬质包装的过滤系统或清洁系统的空气/水收集器,并将其列入预防性维护计划进行维护。
1.24.1.4在清洁之后,硬质包装必须倒置或加盖,以防止异物污染,直到填充和封盖为止。
1.24.1.5在产品容器或包装材料中使用的箱子和其它衬垫材料必须足够耐用以防止产品污染风险。
1.24.1.6对硬质包装进行加盖或倒置,或对上方结构进行良好维护,以防止填充前被污染。
1.24.1.7若一次性容器使用前不再进行气洗或水洗,应在接收时加盖密封性良好的盖子。
Page12 1.25 1.24.1.8在接收未清洁的一次性容器前,须将其储存得当,以防止其受空气传播或手接触污染。
成品运输 成品必须进行编码以便于追溯,必须建立相关的成品运输要求以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1.25.1.1所有的成品上都必须标记消费者可以轻易识别的清晰产品代码。
1.25.1.2产品代码必须依照法定的包装要求和批次说明,并必须能应用到食品追溯召回程序中。
1.25.1.3按照法规要求,分销记录必须能确定一级分销商。
1.25.1.4在处理和运输成品时,必须防止实际的或潜在的污染。
1.25.1.5产品必须在有罩盖或天篷的发货平台上装载或转移,以防 止产品受到天气的影响。
1.25.1.6存放和装卸易腐材料时,必须确保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风 险。
1.25.1.7应提供记录以证实:温度敏感产品装入预先冷却的车辆 中,这些车辆可以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维持所需的温度。
1.25.1.8对于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成品,应在装车前检查并记录车辆 的温度。
1.25.1.9企业应执行运输故障程序。
1.25.1.10在装载之前,必须对所有运输车辆和产品进行清洁,损 坏,和缺陷检查,以免这些问题危害产品。
1.25.1.11必须记录运输车辆的检查结果。
1.25.1.12必须至少每周检查和清洁当地的运输卡车和常规供用卡车 一次,或按照既定的风险评估,以确定异物污染的可能来源。
1.25.1.13制冷箱式货车应安装温度记录装置。
如果没有记录装置,则在适当的间隔频率下记录手测温度,以确保维持温度符合要求。
1.25.1.14应提供安全密封或挂锁,并按照工厂或客户的要求对其使用进行记录。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3 统一检查标准 14 1.261.27 1.25.1.15运输车辆不用来盛装垃圾/废品或可导致产品污染的非食品物品。
如果运输非食品物品(如化学品),则需作好充分的隔离,防止污染食品产品。
非关键要求 1.25.2.1成品运输车辆内的灯泡应加防护罩或涂防爆涂层以防止爆裂。
1.25.2.2 易腐产品运输过程中应提供足够的空气循环。
在运输车辆内没有沟槽地板时,应使用带衬板的托板,或其它方法来确保足够的空气循环。
洗手设施 必须向人员提供设施以有效清除手上的污染物。
关键要求 1.26.1.1应在生产区域的入口处以及其它适当地点安装合适的洗手设施,并妥善维护。
1.26.1.2洗手池必须提供一次性使用的纸巾或干手器。
1.26.1.3根据风险评估,适用时,提供手部消毒站。
1.26.1.4必须定期检查手部消毒杀菌剂的正确浓度,以确保有效。
1.26.1.5必须在洗手池上方和生产区域入口处张贴“洗手”标识。
洗手间、淋浴间和更衣室 清洁可以减小员工区域污染物传播到其它区域的机会。
关键要求 1.27.1.1必须维持所有洗手间、淋浴间和更衣室的卫生状况。
1.27.1.2衣帽柜或更衣室中没有已开口的食品、饮料或对食品安全 构成风险的物品。
1.27.1.3必须在所有卫生间、餐厅和吸烟区,及水池上方和生产区 域的入口处的合适的地方张贴“洗手”标识。
非关键要求 1.27.2.1在国家或当地法规允许下,定期检查归公司所有的员工衣帽柜。
Page14 1.28个人卫生 人员需要遵守卫生规范以避免成为污染来源。
关键要求 1.28.1.1受过培训的监督人员必须确保所有的人员遵守与人员操作规范相关的企业政策。
1.28.1.2在工作前以及吃、喝、吸烟、使用卫生间和以其它方式弄脏手之后,人员必须洗手。
1.28.1.3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要求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非关键要求 1.28.2.1应当定期检查洗手操作规范执行的有效性(如目视检查、涂抹实验、观察等)。
1.29 工作服、更衣设施和人员区域 脏衣服或由不合适的材料做成的衣服可能会污染食物产品。
必须提供更衣设施以确保人员保持工作服清洁。
关键要求 1.29.1.1人员必须穿着合适的、清洁的外衣或工作服。
1.29.1.2人员必须穿着合适的鞋子。
1.29.1.3在必要时,人员必须戴有效的发网以完全将头发罩住。
发 网包括头部、胡须或小胡子的遮盖物。
1.29.1.4如果佩戴,手套必须加以足够控制以避免产品污染。
1.29.1.5在生产区域中,必须将钢笔,铅笔和温度计等物品放在腰 部以下的衣袋或口袋中。
1.29.1.6必要时,应为所有雇员、参观者和承包商提供更衣设施, 以便他们在进入食品加工区域之前更换衣服。
1.29.1.7在更衣设施中,必须将工作服与外衣和个人物品单独存 放。
1.29.1.8应在所有需要防护服的区域保证防护服的供应,而且在受 控的环境内进行清洗。
非关键要求 1.29.2.1不应当在外衣腰部以上的部位留有口袋。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5 统一检查标准 16 1.301.31 1.29.2.2应为所有的人员提供合适的休息室和进餐场所。
高风险服装管理 应在高风险操作中采用特殊处理方式以确保特定工作服专用于相应的不同工作过程,并对其进行管理以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1.30.1.1高风险操作中的人员必须遵守特定的程序,穿戴明显区别的清洁外衣、发套和鞋子。
1.30.1.2人员必须通过专门指定的更衣区域进入高风险操作区中。
1.30.1.3更衣设施设置的地点可以直接进入生产、包装和存放区 域。
1.30.1.4应在专门指定的更衣区域脱掉高风险工作服。
非关键要求 1.30.2.1应当在企业或通过承包洗衣店对所有保护性衣服进行定期清洗。
个人物品和珠宝饰物控制 如果得不到控制,个人物品和珠宝饰物会造成产品污染风险。
关键要求 1.31.1.1与食品接触的人员应摘下珠宝饰物和装饰性的物品,包括 Page16 1.32 但不限于:•可见的或暴露的穿孔饰品和身体装饰物•手表•耳环•项链•手镯•镶有饰品的戒指•假指甲•假睫毛•指甲油1.31.1.2如果人员操作规范程序许可,可以配戴光面的婚戒。
1.31.1.3人员只能在指定区域内吃东西、喝饮料、嚼口香糖和吸 烟。
1.31.1.4个人食品和物品不能带入生产区或储存区。
1.31.1.5所有个人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区域。
1.31.1.6企业的“人员操作规范程序”应对个人物品和珠宝饰物控 制的任何例外情况进行定义和解释。
非关键要求 1.31.2.1接触食物产品的人员禁止涂抹香水和须后水。
健康状况 应该制定企业政策并执行,以防止疾病或传染病污染产品。
关键要求 1.32.1.1禁止任何暴露的伤口、溃疡、伤口感染或任何有其它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人员接触食品。
1.32.1.2应使用企业提供的金属可探测创可贴覆盖所有暴露的伤口和擦伤。
1.32.1.3如果地方法规有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建立最新的健康卡并妥善张贴出来。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7 统一检查标准 18 1.331.34 1.32.1.41.32.1.5 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程序,要求人员,包括临时工向管理人员汇报任何相关的传染病或他们可能的患病情况。
应建立书面程序,明确与血液或其它体液有接触的产品或食品接触面进行处理的程序。
非关键要求 1.32.2.1用工厂的异物检测设备验证每批创可贴。
1.32.2.2 适用时,企业应当使用可探测的手套、耳塞或其它可探测的保护性装备。
如果使用,应当定期探测这些可探测的装备并作记录。
外来人员 要求来访者和承包商遵守企业政策以保护产品不受污染。
关键要求 1.33.1.1外来人员必须遵守人员操作规范和公司的政策程序:•访客•临时员工•监管部门•外部承包商•参观者•员工的家人和朋友 1.33.1.2必要时,访客和承包商在进入原材料、配制、加工、包装和储存区域前必须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和适当的培训。
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 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须进行清洁和维护,以保证主要产品容器或产品不会被污染。
关键要求 1.34.1.1应建立干法或湿法清洁程序或检查程序以识别或清除污染物,以确保回收使用运输容器保持清洁良好的状况。
Page18 1.351.361.37 玻璃容器破损 应建立程序可处理在接收、储存、卸垛、清洗、冲洗、充填和封盖阶段的玻璃容器破损,以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1.35.1.1应制定程序用以处理生产、包装和储存区的玻璃容器破损。
1.35.1.2 已经制定的在物料储存、处理、生产和包装区发生玻璃破碎事件的处理程序,应具有现行有效的记录,证明处理程序得到有效地执行。
充填、封盖和密封 对一次性或反复使用的容器的充填、加盖和密封进行监控以满足要求。
关键要求 1.36.1.1 应通过目视或电子方式对充填、加盖和密封操作的实施进行监控。
目视或电子检查结果可证明容器充填完好,且密封良好。
1.36.1.2未能满足要求的已灌装和已密封的容器应进行返工或报废,并保存记录。
物料的检查 无法使用异物控制设施进行检查的物料在使用前进行目视检查,以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1.37.1.1对于不能过滤或筛选的原料,比如水果、坚果、椰子和其它类似产品,在使用前应对其进行目视检查。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9 食品安全维护 设备、建筑物到地面的设计、维护和管理可以提供一个卫生、高效和可靠的生产环境。
2.1工厂位置 对工厂位置的选择和管理,可以让员工对周围环境的潜在负面影响进行鉴别和控制。
关键要求 2.1.1.1 工厂应识别当地活动有可能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并采取措施防止产品受到污染。
非关键要求 2.1.2.1工厂的边界范围应当明确定义并进行控制。
2.2外部地面和屋顶 工厂外部地面应当维护良好,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关键要求 2.2.1.1 存放在外部的设备必须防止成为虫害栖息的场所,应容易检查并妥善保护以避免老化及污染。
2.2.1.2为了保持卫生状况,必须清除垃圾和废料。
2.2.1.3 植被如树木、灌木、杂草和高草丛不得构成虫害栖生地或提供进入建筑物的通道。
2.2.1.4 道路、庭院和停车区必须维护良好,避免灰尘、积水和其它可能的污染物。
2.2.1.5必须为地面、屋顶和其它地区提供足够的排水设施。
2.2.1.6 外部干湿废料压实机、组件和废料容器的安装应能防止污染。
必须妥善维护废料盛放容器,以尽量减少和控制泄漏,同时应方便移动,便于清洁。
2.2.1.7 废料盛放容器和废料压实机必须密闭或加盖,并将它们放在混凝土垫层上,或采取其它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吸引虫害和给害虫提供栖息场所。
2.2.1.8屋顶、建筑结构,和外部地面维护良好。
食品安全维护 21 统一检查标准 22 非关键要求 2.2.2.1 货车停车场和车库区必须进行维护和清洁,以防止吸引虫害或虫害栖息。
2.3布局 宽敞布局和设备、材料和建筑设施之间的合理放置可便于检查、清洁和维护。
关键要求 2.3.1.1 在设备和建筑结构之间必须有足够空间,以便进行拆卸和维护活动。
2.3.1.2 在设备和建筑结构之间必须有足够空间,以便进入进行清洁、检查和综合虫害管理活动。
2.4地面 对地面的设计和维护应能保证建筑结构完整,便于清洁、防止污染并防止虫害栖息或进入。
关键要求 2.4.1.1地面应当防渗并且易于清洁。
2.4.1.2墙壁/地面连接处和角落应妥善维护,以方便清洁。
2.4.1.3 应当维护地板表面的孔洞、裂纹和裂缝,以防止碎屑积存并避免虫害或微生物滋生。
2.4.1.4 地面的设计、建造和维护应当满足企业的操作要求,适合耐受清洁材料和清洁方法的应用。
2.4.1.5地面应当有坡度,以便将流水或废水引至排水沟。
2.5排水 工厂排水的设计和维护应使得建筑结构完整、便于清洁、防止污染,并防止虫害栖生或进入。
关键要求 2.5.1.1建造排水管的材料,必须易于清洁而且维护良好。
2.5.1.2 必须在湿加工或清洗区域安装、维持和操作配有格栅的地面下水道。
2.5.1.3下水道的格栅必须可以方便移动,以便进行清洁和检查。
Page22 2.5.1.42.5.1.5 排水设施的设计和维护应将产品污染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对于高风险操作来说,排水设施的流向必须是从高风险区域流出(例如生的和熟的)。
非关键要求 2.5.2.1 应当将设备和下水道按照下列方式放置:任何加工排泄或溢出物直接流入下水道,而不是流向地面。
2.5.2.2地面下水道应当容易到达,便于进行清洁和检查。
2.6墙面 工厂墙面的设计和维护应使得建筑结构完整、便于清洁、防止污染,并防止虫害栖息或进入。
关键要求 2.6.1.1建造墙面的材料,必须易于清洁而且维护良好。
2.6.1.2 应当修理墙面表面的孔洞、裂纹和裂缝,以防止碎屑积存并避免虫害或微生物滋生。
2.6.1.3墙面必须妥善设计、建造良好、完好维护,以便: •防止污物积聚 •减少冷凝物和霉菌生长 •方便清洁 •耐受加工环境(例如:高湿) 2.7天花板和顶部结构 天花板、横梁、支柱、固定装置、管路、管道或设备等建筑物结构不能因为泄露、松动、碎裂、剥落或脱皮而威胁到食物产品。
关键要求 2.7.1.1建造天花板的材料,必须易于清洁而且维护良好。
2.7.1.2空心或吊顶天花板应提供通道以方便清洁、维修和检查。
2.7.1.3 天花板和顶部结构必须妥善设计、建造良好、完好维护,以便: • 防止污物积聚 • 减少冷凝物和霉菌/微生物生长 • 方便清洁 2.7.1.4必须即时识别、控制和维修屋顶渗漏问题。
食品安全维护 23 统一检查标准 24 2.7.1.5 2.7.1.62.7.1.72.7.1.8 固定装置、管路、管道和顶部结构必须妥善安装和维护,以防止滴水、渗漏和冷凝物污染食品、原材料或食品接触面。
应控制水滴和冷凝物,防止形成适合微生物滋长的环境。
必须确保设备或顶部结构不会出现剥落油漆或生锈的情况。
只允许非食品接触面上出现正常轻度氧化。
其它材料(例如松动绝缘材料)必须不会威胁到食物产品或食品接触面。
2.8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 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不仅要求充足的照明以确保食用产品的安全生产,同时该程序还涉及到企业内用作其它目的的易碎品的管理。
关键要求 2.8.1.1在所有的区域必须提供充足的照明。
2.8.1.2 产品区、生产区域和物料存放区上方的灯泡、固定装置、窗户、镜子、天窗和其它玻璃制品应能防碎,或者用其它防碎方式进行保护。
2.8.1.3更换照明装置和玻璃时,应尽量减小污染产品的可能性。
2.8.1.4 只有是必需使用的玻璃制品、易碎塑料(丙烯酸)和陶瓷品才允许在设备设施中出现。
如果必须使用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应列入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中。
2.9空气补给装置 工厂中使用的空气需要过滤,而且滤网应进行维护以防止产品受到污染。
关键要求 2.9.1.1 空气补给装置中应配备清洁的过滤器而且无霉菌和无藻类。
2.9.1.2 HVAC系统中的空气回风管道和空气补给装置中应配备清洁和检查口。
2.9.1.3 应将风扇、鼓风机、过滤器、气柜和气室列入到预防性维护程序中进行维护,以防止霉菌、微生物生长、昆虫活动和异物聚集。
Page24 2.102.11 2.9.1.42.9.1.52.9.1.6 鼓风或吹风装置的摆放、清洁和操作不会污染原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食品接触面和成品。
空气补给系统的过滤网应能滤除50微米以上的粒子(最低效率报告值[MERV]4)。
为干粉处理设备安装足够的除尘设备,且除尘设备得到维护。
非关键要求 2.9.2.1 应当在产品存放区域和加工区域提供通风装置以便将异味、烟雾和蒸汽降到最低限度。
虫害预防 建筑物和设备的材料、结构和维护应支持综合虫害管理程序。
关键要求 2.10.1.1建筑物必须设有物理隔离装置,以防止鸟类、啮齿类动物、昆虫和其它虫害进入。
2.10.1.2通往外部的门窗或其它开口应当紧密关闭,或者以其它方式防虫害,缝隙尺寸不得大于¼英寸或6毫米。
2.10.1.3需要自然通风的窗户、门和天窗必须安装纱窗或纱门以防止虫害进入。
泄漏和润滑 应妥善管理油、润滑剂和泄漏,以免污染到食物产品。
关键要求 2.11.1.1企业必须防止、识别和消除泄漏(油和润滑剂)以及过度润滑。
2.11.1.2 应在以下区域安装接油盘或者倾斜板:产品区上方的驱动电机和变速箱及传输带在不同层面交叉或并列运转的位置。
2.11.1.3设备上不能有油渍或多余的润滑剂。
食品安全维护 25 统一检查标准 26 2.122.13 润滑油 润滑油是设备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应对润滑油进行管理以确保其不会进入到食物产品中。
关键要求 2.12.1.1只有食品级润滑油才可应用到食品加工和包装设备上,或者任何其它偶尔会与食品接触的设备上。
2.12.1.2 必须在润滑油上贴上标签,与其它物品分离,并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区域。
必须将食品级和非食品级润滑油分开保存。
交叉污染预防 食物产品生产的不同步骤可能会对其它区域的加工产生负面影响。
隔离操作会把食品风险出现的机率降到最低。
关键要求 2.13.1.1应根据工艺流程、材料类型、设备、人员、气流、空气质量和所需服务的风险,隔离各种生产操作。
2.13.1.2 对从接收到发货的工艺流程的安排应能防止产品污染。
应隔离高风险和低风险操作,以便将产品交叉污染降到最低。
2.13.1.3基于风险,必要时,清洗和清洁区域必须远离生产活动。
2.13.1.4厕所应安装功能良好的排风扇确保气流通向室外,或厕所的大门不得直接对着生产、包装或原材料存放区域。
2.13.1.5应当用风幕、隔板、门或其它的卫生隔离方式将清洁区域和生产区域进行隔离。
2.13.1.6水设施和设备的建造和维护必须可以防止虹吸和倒流。
2.13.1.7污水处理系统应能满足加工过程的需要,并且要对其进行维护以防止直接或间接的产品污染。
2.13.1.8在线清洗系统必须符合以下设计要求以防止污染: • 能够正确排水 • 无清洁死角 • 无交叉污染 • 管道可拆卸 Page26 2.142.15 2.13.1.9必须在灌装和封装区域控制空气和冷凝物中的灰尘、污垢和微生物以防止产品污染。
非关键要求 2.13.2.1在灌装和封装区域应采取控制措施包括挡板。
设备和器具构造 设备和器具的设计应便于维护且满足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程序的要求。
受损、不能被清洁或维护的表面可能会使产品有受污染的风险。
关键要求 2.14.1.1设备和器具的设计,和制造所选用的材料应能便于清洁和维护。
2.14.1.2原料、产品储存、包装、传送、加工和散装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所选用的材料应能便于清洁、检查和维护。
2.14.1.3食品接触面必须防腐蚀、耐用,并且由无毒材料构成。
2.14.1.4食品接触面的接缝必须光滑,避免点焊。
2.14.1.5管道、混合及储存罐必须无缺陷,并且接缝必须光滑。
2.14.1.6管道、混合及储存罐必须具备自排水功能。
非关键要求 2.14.2.1 在可能和适用时,那些暴露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未包装成品的加工设备不应当使用木制品制作。
如果加工设备由木制品制成,应当对其进行维护。
临时性维修材料 有时候临时维修是必要的或不可避免的,应制定程序确保这些维修不会产生污染风险。
关键要求 2.15.1.1 不能将胶带、铁丝、线、纸板、塑料和其它临时性材料用于永久性维修。
如果用于紧急维修,必须标注日期、监控,并尽快更换为永久性维修。
2.15.1.2食品接触面的任何临时性维修必须由食品级材料构成。
2.15.1.3工厂必须保存工作任务单或维修申请记录,包括进展和状态。
食品安全维护 27 统一检查标准 28 2.162.17 2.15.1.4企业应遵守临时维修程序,临时维修程序应包括批准的可用于临时维修的材料清单。
非关键要求 2.15.2.1应当在尽可能快和符合实际的情况下解决临时维修问题。
设备校验 在对温度控制有要求的过程应安装温度测量设备,这些设备应当能正常工作且保证精度。
关键要求 2.16.1.1 任何杀菌消毒、巴氏杀菌或以其它方式防止致病菌生长的设备上应安装温度测量设备(温度计、调节和记录控制器等)。
必须对这些温度测量设备定期校准。
2.16.1.2如果使用在对食品安全非常关键的加工步骤中的温度测量设备,则必须校准到国家标准。
2.16.1.3对食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温度和其它测量设备需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频率进行监控。
2.16.1.4企业应有监控报警系统,以监控关键限值是否发生偏离。
2.16.1.5应在冷藏库、冷冻库和其它受温度控制的存放区域安置温度计,应有温度监控系统。
2.16.1.6对食品安全关键的设备,如pH计、压力表、金属检测仪和X射线机等应定期校准。
非关键要求 2.16.2.1在对食品安全并非关键的加工步骤中所使用的温度测量设备,应当通过确定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压缩空气/与产品接触的气体 和产品接触的压缩空气或其它气体可能会含有颗粒物质、微生物、霉菌、水或油,从而可能会污染食物产品。
关键要求 2.17.1.1必须适当过滤在加工区域使用的压缩空气,以除去5微米或更大的粒子。
压缩空气设备不能含有尘土、油或水。
Page28 2.182.19 2.17.1.22.17.1.32.17.1.4 油水分离器和过滤器应定期检查和更换。
油水分离器和过滤器的安装和设计应确保在进行检查或更换时,不会污染到产品。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其它气体必须达到合适的纯度或通过过滤器除去污染物,以保护产品不会受到污染。
保存过滤器检查与更换的记录。
非关键要求 2.17.2.1用在食品接触面的空气过滤器应当安装在离使用地点尽可能近的位置。
运输设备 如果运输设备(例如叉车)未得到维护,它们可能会造成交叉污染问题。
关键要求 2.18.1.1 运输设备包括盘式卡车、托板叉车机、小货车、手推车和叉车,必须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污染产品。
零备件存放 维护不当或脏的维修零备件(比如不适当的存放或清洁)可能会造成产品污染风险。
关键要求 2.19.1.1所有与食品接触的零备件必须存放在清洁的环境中,离地存放。
2.19.1.2使用过的、旧的传送带应丢弃,不能存放起来作为日后使用。
2.19.1.3只有干净的维修零备件和设备才能存放在零备件存放区域。
非关键要求 2.19.2.1小零件如螺母、螺栓、垫圈等,应妥善存放以防止污染产品或损坏设备。
食品安全维护 29 统一检查标准 30 2.20 2.212.222.23 洗手设施设计 必须向员工提供清洗设备以有效地清洁他们手中的污染物。
关键要求 2.20.1.1必须在所有的洗手间、洗手池和更衣室提供冷热自来水。
2.20.1.2洗手设施的水供应必须充足。
2.20.1.3必须在洗手设施上贴上标签,并将其与器具清洗设施分 开。
2.20.1.4在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区域应提供无需手动的洗手设施和 无需手动的纸巾盒。
非关键要求 2.20.2.1应当提供混合阀,以便可以调整水温。
散装物料系统和卸货区 如果安装和维护不适当,散装物料系统和卸货区会造成产品被污染的风险。
关键要求 2.21.1.1 散装物料系统和卸货区必须适当安装和维护以防止污染(例如屋顶、防护盖、天蓬、雨伞、防恶劣天气程序等)。
氨控制管理 加工区的氨泄漏可能导致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2.22.1.1必须制定程序以发现并防止加工过程中的氨泄漏。
2.22.1.2检查记录(包含纠正措施)是现行更新的。
废水处理和污水排放 执行废水处理和污水排放时,必须确保不会出现可能影响企业、原料或产品的污染或虫害管理问题。
关键要求 2.23.1.1必须管理和维护废水处理系统,防止出现微生物生长或虫害管理问题。
Page30 2.23.1.22.23.1.3 污水处理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并适合加工过程。
必须维护污水排放系统,以防止直接或间接的产品污染。
食品安全维护 31 统一检查标准 32 清洁操作规范 对设备、器具和建筑物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加工环
境。
3.1清洁 清洁不仅仅是让工厂看起来整洁。
清洁方式和时间安排要考虑到食品安全。
关键要求 3.1.1.1 在进行清洁工作时,必须防止污染原材料、产品以及设备。
3.2清洁剂和消毒剂 清洁剂和消毒剂应作为“化学品控制程序”中的化学品进行管理。
关键要求 3.2.1.1 所有用于清洁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必须具备“可用于食品接触面”的许可证明文件。
3.2.1.2应测试消毒剂浓度,以确保与产品标签上的浓度一致。
3.2.1.3所有化学清洁剂应准确标识。
3.2.1.4 所有化学清洁剂在不使用的时候,必须存放在远离食品生产和储存区的一个有防范措施的库房内。
3.2.1.5 企业应遵守验证程序,保留化学品浓度测试、再测试及纠正措施的记录。
3.2.1.6按标签说明的要求冲洗设备,以清除化学品残留。
3.3清洁工具和器具 如果管理不妥当,清洁工具和器具可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要求 3.3.1.1必须提供适宜的清洁器具和工具供使用。
3.3.1.2 清洁器具的维护和存放应不能污染食品,包装或生产设备。
3.3.1.3 清洁食品接触面(产品区)的器具和清洁其他结构(生产区域)的器具,必须单独存放并有所区别。
Page32 3.3.1.43.3.1.5 3.3.1.6 3.3.1.73.3.1.8 清洁卫生间或下水道的器具不得用于其它清洁用途。
所有清洁器具在使用后必须清洗干净并妥善存放。
妥善存放应包括适当的隔离,以确保不会发生交叉污染。
应采用颜色代码或其它分类方式将清洁器具按照不同的预期用途进行标识和区分。
在产品区必须使用干净的工具和抹布。
有可能引入异物的清洁器具,如钢丝刷、海绵和擦洗垫仅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使用。
一旦使用,应在清洁后对该区域进行检查来识别和清除任何有可能污染产品的残留异物。
3.3.1.9用不同的工具和器具清洁不同过敏原或非过敏原接触的食品接触面。
3.4清洁设备 如果管理不妥当,清洁设备可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要求 3.4.1.1 用于清洁的水应受到控制,并且在使用时不会因为水滴和水雾或水的直接接触污染原材料、半成品,包装或者其它生产设备。
3.4.1.2 应限制使用压缩空气进行清洁,如需使用,应不能污染原料、包装材料、设备和上方结构。
3.4.1.3 与内部产品接触面和散装物料运输车辆直接接触时应使用专用梯子和清洁工具(如轨道机动车和油罐车)。
3.4.1.4 与内部产品接触面和散装物料运输车辆直接接触时的专用梯子和清洁工具(如轨道机动车和油罐车)应存放在清洁区域。
3.4.1.5 在进入轨道机动车或其它运输工具内进行清洁、维修和其它工作时应着适宜的工作服,佩戴头套和脚套来防止异物污染内部产品接触面。
3.4.1.6 辅助设备(例如叉车、托盘搬运箱、升降机以及类似设备)应得到清洁并妥善维护。
清洁操作规范 33 统一检查标准 34 3.5日常(每日)清洁 日常清洁的重点是让企业保持持续的整洁有序及干净。
关键要求 3.5.1.1日常清洁任务的开展应能防止污染。
3.5.1.2日常清洁任务应清楚地指派并完成。
3.5.1.3 日常清洁任务应确保工作区和辅助区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保持洁净。
3.6操作清洁 如不妥善完成,操作清洁任务,例如生产线换产清洁,可能会引发交叉污染问题。
关键要求 3.6.1.1 应进行操作清洁,以保持设备和生产线在工作时间的清洁状态。
3.6.1.2 根据风险评估,完成、验证并记录换产清洁任务,确保设备清洁且无化学品残留。
3.6.1.3完成、验证并记录过敏原清洁任务。
3.7定期清洁/产品区清洁 定期清洁是发生频率较低的深层清洁,需要在不进行生产时进行。
清洁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往往需要维修人员或生产人员的协助,以正确拆卸设备,有效清洁产品区,并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3.7.1.1定期清洁的实施应遵守适用的设备清洁程序。
3.7.1.2应在主清洁计划或类似程序中明确定期清洁的计划。
3.7.1.3定期清洁任务必须指派并完成。
3.7.1.4 在对所有设备的内部进行检查和清洁时,如果有必要,必须移开设备防护装置、平衡装置和面板,并在清洁后重新安装。
3.7.1.5 设备和顶部装置(包括电灯、管道和横梁)必须按照主清洁计划的要求定期进行清洁,以防止霉菌、虫害滋生,或其他产品污染问题。
Page34 3.7.1.63.7.1.73.7.1.83.7.1.93.7.1.103.7.1.113.7.1.123.7.1.133.7.1.14 应按照确定的频率将通风设备、抽气管道和排气口拆卸进行清洁以防止污染事件。
必须对需要消毒的食品接触面、产品区和设备清洁和消毒。
无需消毒的设备和器具应当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清洁。
在使用后,器具和容器应进行清洗并晾干,可能时,应离地倒置存放。
产品加工设备和产品区的清洁频率应足够,以防止残留物转移到产品中。
不经常使用的闲置生产线和设备应保持干净以杜绝虫害和微生物问题。
必须清洁和维护清洁用的托盘和小推车,防止产品掺杂。
用于冷却产品或用作产品成分的冰的生产、储存和运输的设备和接触面应依据计划频率进行清洁和消毒。
管道、混合和储存罐在必要时应进行冲洗、清洁和消毒。
3.8维护后清洁 维修工作完成后以及在生产线启动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清洁,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杂物以及小的维修工具和部件可能会造成污染问题。
关键要求 3.8.1.1 执行维修清洁任务时,必须确保不会危及产品安全。
这包括(但不限于)清除碎屑,例如可能污染产品的螺母、螺丝、垫圈、电线、包扎带、焊条,及其它小物件,并进行记录统计。
3.9非产品区和辅助区清洁 清洁非产品区和辅助区应清除产品残留物,以防止可能影响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虫害滋生、霉菌或其它污染物。
关键要求 3.9.1.1 对于放置在有可能滋生虫害区域的非密封电气箱和控制柜,应每四周进行一次清洁和检查。
清洁操作规范 35 统一检查标准 36 3.10 3.9.1.2 3.9.1.3 3.9.1.43.9.1.53.9.1.63.9.1.73.9.1.83.9.1.9 在对未处于直接产品区的所有设备的内部进行检查和清洁时,必须移开设备防护装置、平衡装置和面板,并在清洁后重新安装。
必须清洁可能影响设备、生产、原材料存放或成品的辅助区(如洗手间、维修车间、托盘或烤盘清洗区等),以防止产品污染或虫害滋生。
必须清洁和维护用于存放设备、材料、成品,或产品接触器具的非生产区,以防止污染产品、材料或设备。
装卸平台的凹陷处应有足够的清洁频率,以防止垃圾、产品溢出物或其它材料的过量堆积。
机架和仓储货架应有足够的清洁频率,以防止碎屑、产品溢出物,或其它材料过度积聚。
扣留区和回收区应充分清洁,以控制产品溢出和受损,防止出现可能导致产品污染或虫害的卫生问题。
必须按规定的频率清洁制冷设备(如压缩机、风扇等),以防止微生物和污物积聚。
下水道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微生物和虫害滋生。
非关键要求 3.9.2.1非食品接触面应当按需要定期清洁。
在线清洗系统(CIP) 必须正确维护和运行CIP系统,以高效和有效地清洁产品接触面。
关键要求 3.10.1.1应使用温度显示、温度记录装置和压力表来监控CIP系统。
3.10.1.2应建立和检测时间/温度和流速的最低要求,并保留监控记录。
3.10.1.3应建立化学品浓度要求,并保留监控记录。
3.10.1.4喷淋球、管道、夹子、卡箍和接头应按照一定频率进行彻 底拆卸,以便正确清洁和检查。
3.10.1.5罐、管道和灌装机等应按照国家法规或工业标准清空、清 洁和消毒。
Page36 3.11 3.10.1.6 由带有过敏原成分的产品转入不带有过敏原成分的产品,或转入带有不同过敏原成分的产品时,其换产过程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彻底全面的清洁。
3.10.1.7应保持现行有效的CIP记录和记录图。
3.10.1.8应评估CIP记录和记录图,以确定规定的时间/温度、流速和化学品浓度要求是否符合并适用于生产过程。
3.10.1.9CIP操作员应接受清洁剂和消毒剂使用和正确操作CIP设备的培训。
3.10.1.10清洁的有效性必须验证并记录。
3.10.1.11根据确定的频率对冲洗效果进行验证,并对验证结果进行记录。
3.10.1.12CIP系统需安装过滤器以防止异物污染喷淋球或产品接触面。
3.10.1.13应定期将过滤器和滤网打开,检查并清洁。
离线清洗系统(COP) 适当设计并得到落实的离线清洁活动程序可以帮助实现产品接触面的有效和高效清洁。
关键要求 3.11.1.1COP溶液的重复使用不会对产品安全构成风险。
3.11.1.2 用于清洗生产设备、零件、工具或器具的池槽,即浸泡池、煮沸池、COP槽等,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定期清洁,以防止污染。
清洁操作规范 37 统一检查标准 38 综合虫害管理 评估、监控、管理虫害的活动,以确定、防止、消除那些可以促进或维持虫害种群的条件。
4.1综合虫害管理(IPM)程序 一份书面的综合虫害管理(IPM)程序可以确保企业对虫害的有效控制和恰当处理,将虫害活动控制在最低程度。
关键要求 4.1.1.1企业应建立书面的综合虫害管理程序。
4.1.1.2 综合虫害管理程序应包含企业其它书面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要求。
4.1.1.3 综合虫害管理程序应由经过培训的内部员工或注册的、已接受培训或有执照的虫害防治公司来制定和实施。
4.1.1.4 如果综合虫害管理程序的制定和实施外包给承包商,则该程序中应包括内部人员和承包商的责任。
工厂内部应安排一位技术负责人监督程序的执行情况。
4.2企业评估 企业每年对综合虫害管理程序进行一次评估,以确保该项目的有效性。
关键要求 4.2.1.1 应由内部或外部的受过培训的综合虫害管理人员至少每年对工厂进行一次评估。
评估人员至少应接受过虫害生物学和适用的IPM法规的培训。
4.2.1.2评估内容应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区域,包括: 至少过去12个月内的历史数据识别存在的虫害种类,包括存在的程度和分布情况评估可能为虫害栖生和繁殖提供机会的环境之前应用的整改措施及其有效性 4.2.1.3 评估结果和纠正措施应做记录,并用于完善和更新综合虫害管理程序。
Page38 4.3服务范围 明确所有适用虫害管理活动和职责的服务范围细节,是有效综合虫害管理项目的基础。
关键要求 4.3.1.1明确的服务范围包括:工厂和虫害防治企业名称工厂和服务商的虫害防治联系人服务的频率承包服务的说明以及服务如何完成服务条款所使用工具和材料的存放说明(在适用情况下)获得批准的化学品列表紧急呼叫程序(何时呼叫,为什么呼叫,呼叫谁)应保留的服务记录要求把服务的任何变化或使用材料的变化通知到企业 4.4证书与资格 企业通过验证综合虫害管理服务提供者(不管是内部人员还是承包商)的资质来保护其产品。
关键要求 4.4.1.1 有法规要求时,企业应保留为该企业提供虫害服务的任何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或注册证书的复印件。
4.4.1.2 如果有关法规没有要求执业资格证书或注册证书,虫害服务人员应参加一个公众认可的公开课,或一些具有文件记录证明的培训,以确保可以正确、安全使用虫害防治物品。
综合虫害管理服务提供者应提供书面培训证明或电子版的证明。
4.4.1.3实施人应提供《良好操作规范》(GMP)培训的证明。
4.4.1.4 如果相关法规有要求,综合虫害管理服务提供者应由持有执照的人员实施监督。
4.4.1.5 如果有要求,企业应保留一份由政府机构颁发的虫害防治公司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4.4.1.6 如果有条件,企业应保留一份指定了责任范围的保险凭证的复印件。
综合虫害管理 39 统一检查标准 40 非关键要求 4.4.2.1 虫害服务人员应当保留经过认证机构考试获得的资格证明。
4.5杀虫剂的文件 企业应保留最新的杀虫剂标签以及其他适用的技术信息,以确保杀虫剂的正确使用并根除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要求 4.5.1.1在企业中使用的所有杀虫剂标签应以文件记录或电子文档的方式保存,以备需要时查看。
非关键要求 4.5.2.1 在提供技术安全数据表和标签时应当考虑到使用国的语言。
4.6杀虫剂使用记录 企业保留记录以确定、验证和记录其能够遵守相关法规和综合虫害管理的要求。
关键要求 4.6.1.1杀虫剂的使用记录应包括:杀虫剂的名称法律要求的美国环保署(EPA)、加拿大卫生部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或产品注册号目标虫害杀虫剂的用量或浓度百分比杀虫剂使用的具体地点杀虫剂的使用方式杀虫剂在使用地点的使用量杀虫剂的使用日期和时间杀虫剂使用人的打印名字和签名 非关键要求 4.6.2.1 法规要求时,该企业应当保留一份额外信息记录,包括所使用杀虫剂的批号和使用人的资格证书或注册号。
Page40 4.7杀虫剂控制 杀虫剂作为“化学品控制程序”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关键要求 4.7.1.1 杀虫剂应存放在进入受限的上锁区域内。
存放空间应足够大,且应有适当的通风措施。
4.7.1.2杀虫剂应按照其标签上的说明进行存放。
4.7.1.3 应给杀虫剂的容器和施药设备贴上标签加以识别。
同一施药设备不能交叉用于多种杀虫剂。
4.7.1.4杀虫剂的容器应按照其标签说明和法规要求进行处置。
4.7.1.5每个杀虫剂存放区的入口处都应张贴警告标志。
4.7.1.6企业应有一份完整的所有存在工厂的杀虫剂库存清单。
4.7.1.7应有杀虫剂溅出控制材料和控制流程。
4.8趋势分析 应对虫害观测和虫害活动记录进行评审,以识别和消除虫害活动的区域,并记录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关键要求 4.8.1.1 服务报告应准确完整,能描述目前的虫害活动水平,并对应采取的纠正措施提出建议。
4.8.1.2 虫害观测日志或报告系统应记录虫害防治人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4.8.1.3 有关虫害管理活动的所有记录应使用纸质记录或电子文档的方式保存,以备需要时审查。
4.8.1.4企业员工应可获取虫害观测日志或报告系统。
4.8.1.5通过虫害观测日志或报告系统收集的信息应包括: •日期 •时间 •发现虫害的种类 •采取的行动 •报告人员的姓名 4.8.1.6 虫害防治人员应至少每季度审查一次虫害观察日志和虫害活动证据以确定虫害活动的趋势。
调查报告应提交给企业指定的人员。
综合虫害管理 41 统一检查标准 42 4.94.10 4.8.1.7 针对所发现问题采取的整改措施被实施,并有记录证明已完成。
监控设施的文件 保留监控设施的记录以确保设备妥善放置和检查,及做虫害活动的趋势分析。
关键要求 4.9.1.1 应在整个企业内进行一次详细的调查,记录并利用调查结果来确定监控设施的安放位置。
4.9.1.2 应有一个准确的现行版的平面图,列出对于目标虫害进行监控的所有监控设施的位置。
4.9.1.3 短期监控用的临时性虫害监控设施,也应有平面图。
应依照综合虫害管理计划对监控设施进行检查和记录。
不再需要的监控设施应说明不再使用的原因并从平面图上去除。
4.9.1.4对虫害监控设施进行的所有服务应被记录而且记录可用。
4.9.1.5 监控设施内的服务记录应符合企业的综合虫害控制计划要求。
外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设施 对外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设施进行管理,可阻止啮齿类动物进入食品企业内部。
关键要求 4.10.1.1 外部监控设施的放置应基于对工厂的详细调查和虫害活动历史或国家或地方的法规要求。
如缺乏评估,监控设施放置的间隔应为50-100英尺(或15-30米)。
4.10.1.2所有的外部监控设施应至少每月检查一次。
如果啮齿类动物活动水平提高时,应增加检查频率。
4.10.1.3有杀鼠剂的外部监控设施应用一次性的塑料扎带、挂锁、或生产商提供的设备(如钥匙系统)锁定。
4.10.1.4外部鼠类监控设施应能防破坏,应定位、固定、上锁、标识。
Page42 4.11 4.10.1.54.10.1.64.10.1.74.10.1.8 只有综合虫害管理权威监管机构(例如美国环保局)批准的、或标签上显示可用于食品企业的毒饵才能用于外部毒饵站。
毒饵应安全存放在毒饵站中、状态良好、并依照标签说明或制造商的建议视需要更换,以免变质。
当机械式捕鼠器或无毒诱饵站用于外部监测时,应对其经常检查,以确定工厂外围的啮齿动物的威胁和活动迹象,并检查这些监控设施的有效性、清洁性和放置位置。
如果法规不允许,不能将使用灭鼠药作为常规的监控手段。
非关键要求 4.10.2.1如果使用灭鼠药,应根据法规要求评估和处理外部监控位置上非目标野生生物误食的可能性。
内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设施 内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设施可以确定和捕获进入企业内部的啮齿类动物。
关键要求 4.11.1.1内部监控设施中不能使用有毒诱饵。
4.11.1.2基于对企业的详细调查,内部监控设施应放在啮齿类动物的 敏感地区,和其它啮齿类动物活动地区,这可能包括: 来料仓库或原材料存放区可从外部进入的维护间原材料从仓库运来后放置的暂存区成品仓库由于运输或人员活动导致的啮齿类动物可能进入的区 域上方构架(当有或可能有屋顶鼠活动迹象时)交通流量大的区域厂房向外部开放的大门的两侧。
如缺乏评估,监控设 施应沿外墙,间隔20-40英尺或6-12米,在朝向厂房内部的敏感区域有策略地放置。
4.11.1.3内部监控设施应沿着围墙放置,内部监控装置的间隔和数量应基于啮齿类动物的活动水平。
综合虫害管理 43 统一检查标准 44 4.12 4.11.1.44.11.1.54.11.1.6 4.11.1.7 内部监控设施应妥善放置并且至少每周清洁、检查一次。
如果工厂能够证明监控设施性能的稳定性以及IPM程序的有效性,也可根据基于具体工厂评估所制定的IPM程序要求的频率进行清洁和检查。
除非有法规禁止,可以使用以下内部监控设施: 机械式捕鼠器可伸展的诱鼠夹粘鼠板如果在一些国家禁止使用机械式捕鼠器,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使用替代设施,这些设施包括:气体(如二氧化碳)捕鼠器活捉式捕鼠器跷跷板式捕鼠器电击式捕鼠器可发送警示电子邮件或短信的可伸展诱鼠夹如果使用无毒监控/跟踪诱饵用于内部监控,需具备书面程序确定检查频率、无毒诱饵放置的位置、根据标签说明使用、以及在发现虫害活动后的纠正行动计划(包括确定和跟踪虫害的栖息数量以及消除虫害采取的活动)。
昆虫诱捕灯 若使用昆虫诱捕灯,它们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监控飞虫。
关键要求 4.12.1.1 在加工或储存区域,如果使用,昆虫诱捕灯应安装在离食
品接触面、裸露产品、包装线、和位于加工和存储区原材料10英尺或3米范围以外。
4.12.1.2昆虫诱捕灯安装位置不会吸引昆虫进入企业或者进入开放的食物。
4.12.1.3 在昆虫活跃的季节,应每周对所有的昆虫诱捕灯进行检查。
在寒冷的季节,应每个月对所有的昆虫诱捕灯进行检查和服务,或依照气候变化或虫害活动水平调整检查频率。
这些检查工作包括: Page44 4.13 ••••4.12.1.4 4.12.1.54.12.1.6 4.12.1.7 清空收集装置清洁诱捕灯维修检查是否有灯管破损原料储存区和生产区域的所有昆虫诱捕灯必须使用防碎灯管,其它区域的昆虫诱捕灯灯管若是非防碎灯管,必须依据企业的“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对昆虫诱捕灯提供的服务都应做记录。
根据年度综合虫害评估的结果所确定的地点,用昆虫诱捕灯监控飞虫的活动。
企业应记录在诱捕灯中发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以此信息找出并消除掉昆虫活动根源。
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昆虫种类(例如夜间活动的昆虫、苍蝇、储粮虫害等)和诱捕数量(具体或相对数量[即高、中、低]),以评估风险并确定需要采取的适当的控制措施。
非关键要求 4.12.2.1昆虫诱捕灯灯管应至少在每年昆虫活跃季节开始或根据生产商的建议更换。
信息素监控设施 在易受虫害侵入的地方(如谷物、调味料或药草)使用信息素监控设施可以帮助识别储粮害虫。
关键要求 4.13.1.1 如使用信息素,信息素应适用于被监控的虫害,信息素监控设施应按照标签规定和年度综合虫害管理评估的结果进行安装、维护和更换。
4.13.1.2信息素监控设施应按照已设定的频率进行检查。
4.13.1.3企业应记录信息素监控设施中发现的昆虫种类及数量,并以此信息为基础找出并消除掉昆虫活动的根源。
综合虫害管理 45 统一检查标准 46 4.14 鸟类控制 鸟类控制属于综合虫害管理程序的一部分,可防止食品污染。
关键要求 4.14.1.1
应通过以下方式把鸟类控制在企业以外:•捕鸟网•捕鸟装置•适当的建筑结构改造•其它获批准的合法方式 4.14.1.2只有在合法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杀鸟剂。
4.15 野生动物控制 除了啮齿类动物、昆虫、鸟类以外,如果不加管理,其它动物也可能成为虫害。
关键要求 4.15.1.1 应根据法规和当地条例清除野生动物在工厂地面或工厂内部建立的栖息场所。
清除活动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野生动物可包括狗、猫或其它家畜。
非关键要求 4.15.2.1必要时,应考虑使用控制野生动物的措施。
可选择的装置包括:线网转移吸引装置驱虫剂防止侵入的设施 Page46 4.16 已识别的虫害活动 如不有效解决,工厂内或工厂周围已识别的虫害活动和具有吸引力的栖息地会增加虫害问题的几率,并对食品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关键要求 4.16.1.1 应发现并清除生产车间内及外围区域任何鼠洞、老鼠能进入的地方和可能成为栖息地、以及任何吸引鼠类或者其他虫害的场所。
4.16.1.2 应执行有效的虫害管理程序,并且通过已识别的虫害活动的减少来证明程序的有效性。
虫害活动的识别和控制应作为综合虫害管理程序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综合虫害管理 47 统一检查标准 48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管理层的支持、职能互补的团队、文件记录、教育、培训和监督系统的有效运
行可以确保企业所有的部门有效合作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产品。
5.1责任 高层管理人员应对有资质的主管人员授权,并提供支持,以确保企业遵守程序、法律和法规。
关键要求 5.1.1.1主管人员应监控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执行的有效性 5.1.1.2企业应具备文件化的程序,以保证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 序是现行有效和准确的,其中包括有责任遵守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方针的要求。
重要的新信息可能包括: 法律 食品安全问题 科学和技术发展 行业操作规范 5.1.1.3应确定书面程序以识别新的食品安全法规。
根据工厂所在地和出口国家,工厂应在适当的政府机构进行注册。
5.1.1.4程序应确定: 职位描述,明确与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程序相关的职责 关键人员不在时指定的替补人员 5.2支持 管理层提供人力和财力资源以支持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实施。
关键要求 5.2.1.1 提供充分的资源以支持有效实施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Page48 5.3培训和教育 定期安排和跟踪培训和教育,确保企业实施适当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培训和教育适用于所有的人员,从初级工人到管理人员。
关键要求 5.3.1.1 应制定书面程序并向所有人员提供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HACCP)以及食品防御的培训和教育。
程序应包括法规要求的培训。
5.3.1.2应保留所有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记录。
5.3.1.3 培训应包含建立对培训效果的考核方式(例如考试、主管验证、口头回答等)。
5.3.1.4 在开始工作之前,所有的新员工、临时人员和承包商,根据他们涉及到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大小,应接受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培训和教育。
然后应监督这些人员的执行情况。
5.3.1.5 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更新培训和教育,或根据需要增加培训和教育次数。
5.4自我检查 负责人应定期评估企业对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实施和监控情况。
关键要求 5.4.1.1工厂应设立正式的食品安全委员会。
5.4.1.2 该食品安全委员会应安排并实施对整个工厂和室外的自我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
5.4.1.3该食品安全委员会应记录自我检查的结果。
该记录包括: 已识别的发现项纠正措施对有显著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现项进行的根本原因分析 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具体分配实际完成情况 5.4.1.4自我检查的结果应反馈给该区域的负责人。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49 统一检查标准 50 5.4.1.55.4.1.6 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关键负责人应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完成时间。
应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结果,以确保圆满完成。
非关键要求 5.4.2.1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人员应当来自工厂各个部门。
5.4.2.2后续检查应当确保不符合项得到解决。
5.4.2.3 自我检查包括停产期评估以确保深入检查设备与建筑结构。
5.5书面程序审核 一旦形成书面程序且人员接受了培训,企业需要定期审核这些书面程序以确保它们的有效性。
关键要求 5.5.1.1 审核的范围和频率以风险评估或活动的重要性为基础。
审核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并评估程序的执行。
5.6顾客投诉程序 评价顾客投诉的书面程序帮助企业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做出反应。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发现污染物)的投诉要求做出立即反应。
关键要求 5.6.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顾客投诉程序。
5.6.1.2 应利用投诉信息进行持续改善,从而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并确保产品安全。
5.7化学品控制程序 文件化的化学品控制程序为管理企业中所有化学品提供了一种集中的方法,对非食品用化学品的购买和使用进行识别和控制。
关键要求 5.7.1.1 企业应具备书面的化学品控制程序,该程序包含了企业内使用的所有化学品(例如,用于综合虫害管理、维修、消毒、卫生清洁和实验室的化学品)的控制。
5.7.1.2程序包含,如适用: Page50 化学品审批购买授权受控并隔离存放使用操作标签和/或技术数据表化学品使用地点和使用方式的确定浓度验证防止交叉污染培训和教育实际用量存货控制化学品处置容器处置承包商带入的化学品过敏原声明 5.8微生物控制程序 如果对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或微生物敏感的加工过程不加以管理,致病菌和腐败菌可能导致食品污染。
关键要求 5.8.1.1 企业完成风险评估,并制定书面微生物控制程序,包含通过评估所确定的原材料、成品、生产过程和包装材料的微生物分析信息。
5.8.1.2 基于风险评估和/或法规要求,微生物控制程序应包括监控程序,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消毒杀菌/卫生操作规范 • 滋生点探测 • 纠正/预防措施 • 原材料 • 成品 5.8.1.3 应保留实验室分析和/或环境样品的检测记录,以证明其
符合微生物控制程序的要求。
5.8.1.4现场的实验室设施,如果具备,应不能危害到产品安全。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1 统一检查标准 52 5.8.1.55.8.1.65.8.1.7 委托实验室对于所提供的检测项目应取得相应的认可资质。
所有接受致病菌测试的产品应被扣留且不予放行,直到获取产品为食品安全的结果。
致病菌测试呈阳性(或超过法定限值)的产品应被适当再加工或销毁,应保存处置这些材料的文件。
5.9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对从接收到分销整个加工过程中的已知过敏原进行控制。
关键要求 5.9.1.1 应有“过敏原控制程序”,其范围包括工厂存在的过敏原,以及生产国和出口国相关法规要求的过敏原。
5.9.1.2程序应包含: 存放和处置过程中,过敏原的识别和隔离生产进行时,须使用下列措施预防交叉接触或污染, 例如: ◊生产运行时间安排表 ◊返工产品控制 ◊专用生产线 ◊综合换产流程 ◊设备和器具管理 产品标签的审查和控制人员意识的培训和教育食品接触设备清洁程序的验证原料和标签合格供应商批准程序如需要,进行确认 5.9.1.3当以下方面出现变动时,应更新程序: 原料加工助剂原料供应商产品 Page52 5.105.11 5.9.1.4 过程产品标签适用的法规应保存相关记录,以表明流程及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 该程序采取预防性的措施,以防止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污染产品。
关键要求 5.10.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玻璃、易碎塑料(丙烯酸类)和陶瓷品控制程序。
5.10.1.2程序应包括下列政策声明:•除非在绝对必要或不能立即拆除的情况下,企业不可以在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使用任何玻璃、易碎塑料或陶瓷品。
•禁止随个人物品带入任何玻璃、易碎塑料或陶瓷品。
5.10.1.3程序应包括:•处理破损物品(包括储存的玻璃、易碎塑料或陶瓷品)•在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必需使用的玻璃制品、易碎塑料和陶瓷品的登记册/清单•对必需使用的玻璃制品、易碎塑料和陶瓷品的定期检查,旨在检查意外破损或损坏。
清洁程序 清洁程序应设有时间表和详细的清洁流程,清洁程序对于维持卫生和安全的食品加工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要求 5.11.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清洁程序。
5.11.1.2书面的清洁程序应包括下列时间表。
用于定期清洁任务的总清洁计划(MCS)用于每日清洁任务的日常清洁计划5.11.1.3主清洁计划应包含影响生产的所有设备、结构和地面。
主清洁计划应是最新的和准确的,并包含下列内容:•清洁活动的频率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3 统一检查标准 54 5.12 5.11.1.45.11.1.5 负责的人员 清洁后的评估,可以包括下列技术手段: ◊目视检查◊过敏原测试◊操作前检查◊三磷酸腺苷(ATP)测试◊设备涂抹进行微生物取样纠正措施记录对所有影响产品的存放、加工和包装的设备、结构和地面,企业应建立书面清洁流程。
设备清洁流程应包含:使用的化学品化学品浓度工具拆卸说明 非关键要求 5.11.2.1应当将清洁任务分成三个主要的部分,并包含在下列适合的程序表中:每日(日常清洁计划)定期(主清洁计划)维护(主清洁计划) 预防性维护程序 预防性维护程序包含了从建筑物、器具到设备的维护,以确保安全的食品生产环境。
关键要求 5.12.1.1 企业应具备书面的预防性维护程序和工作任务单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可能引起食品污染的结构、设备或器具维护问题设定优先级别。
5.12.1.2流程应包括: 维护后清洁 Page54 5.13 5.12.1.3 必要时,通知生产、消毒杀菌、卫生清洁和/或质量保证人员 工具和零件的整理确认授权人员评价和验收记录应保留遵守程序的有关记录。
接收程序 接收程序确保原材料的审查和接收能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5.13.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接收程序。
5.13.1.2受过培训的人员应通过使用恰当设备,检查所有来料、包 材和运输车辆。
5.13.1.3企业应具备书面流程以检查所有接收原材料(原料和包装材料)。
5.13.1.4牵引拖车、卡车或铁轨运输设备的检查流程应包括下列检查内容:原材料状况虫害存在证据存在其它不合适的材料拖车或轨道车辆的状况 5.13.1.5散装原材料运输检查流程应包括下列内容:虫害存在证据存在其它不合适的材料散装运输前后,应对接收口、开口、软管和运输工具内部进行目视检查如果不能检查顶部开口,则应收集当时车辆的清洗票据或供应商提供的装车前车辆保证书安装接收滤网,并在每次卸货之后对其进行检查卸货前后,检查便携式滤网(如使用)恶劣天气 5.13.1.6进货车辆的检查流程应包括拼箱车辆的检查5.13.1.7应记录检查结果。
5.13.1.8记录的检查结果包括: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5 统一检查标准 56 5.145.155.16 5.13.1.9 接收日期运载工具批号温度(如需要)数量完整的经核实的密封号(如使用)产品状况拖车、卡车或其它运输工具状况企业应建立书面程序,对易受霉菌毒素和致病菌污染的原料进行检查。
法规事务和应对检查程序 法规事务和检查程序帮助企业进行准备,以便应对监管部门、第三方和客户检查。
关键要求 5.14.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法规事务和应对检查程序,该程序包括:指定陪同所有检查员的人员清单关于录音装置和照相机的政策关于记录和取样的政策 食品防御程序 食品防御程序识别并减少对食品故意损害的危险。
关键要求 5.15.1.1 应有书面的脆弱性评估,由接受过食品防御培训的人员进行。
脆弱性评估的回顾频率根据法规要求而确定或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5.15.1.2食品防御程序应包括根据脆弱性评估而制定的控制措施。
追溯程序 追溯程序能让企业迅速查出可疑的原料、食品接触包装材料、返工产品和相关成品的情况。
关键要求 5.16.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追溯程序,并定期对该程序进行审查。
Page56 5.17 5.16.1.2 5.16.1.35.16.1.4 企业应识别并记录下列物品的批号及可追溯信息:原材料返工产品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分销给客户的产品加工助剂应对所有的成品进行编码和记录。
企业应对程序每年进行两次测试并记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包括对原料或食品接触包材的测试)回收率测试所用时间当发现程序中存在问题时,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流程改 进措施 非关键要求 5.16.2.1应根据法规要求保留原材料原产国信息。
召回/撤回程序 一旦可疑产品被查实,可按召回或撤回程序规定的流程,将产品从市场中快速且有控制地撤回。
关键要求 5.17.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产品召回/撤回程序,并定期回顾。
5.17.1.2企业应保留所有产品的一级分销点的分销记录,记录应包 含具体的产品批号。
5.17.1.3书面召回/撤回程序应包括以下相关信息: 召回/危机管理团队的联络信息:公司、紧急和非工作时间 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责任危机类型:食品安全/食品防御主要监管部门代表的紧急联络信息供应商(包括食品接触包装)和客户紧急联络方式食品召回/撤回通知书样本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7 统一检查标准 58 5.185.19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为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退回产品和成品的隔离、调查和处置提供指导方针。
关键要求 5.18.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18.1.2程序应包括: 不合格的原因调查以及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基于识别的风险严重性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采取的措施的记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或客户的具体要求做出的处理和 处置授权决定产品处置的人员5.18.1.3与召回或撤回有关的不合格品的处置应可追溯。
非关键要求 5.18.2.1处置可包括:拒收有限制地接受降级 5.18.2.2必要时,企业应当记录物料的破坏和销毁,以及库存调整情况。
供应商审核程序 通过供应商审核程序,企业评价供应商提供产品和服务是否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关键要求 5.19.1.1企业应具备书面的供应商审核程序。
5.19.1.2程序应包括: 根据食品安全和受经济利益驱动的掺假(食品欺诈)风险评估而制定的现行且准确的合格及不合格供应商清单 合格供应商的评估、选择和维护 Page58 5.20 5.19.1.35.19.1.4 未进行检查或监控时采取的措施(例外情况处理)供应商的绩效标准、初次审核和持续审核标准根据法规要求制定供应链控制程序对供应商绩效监控的方式和频率应基于该企业的风险。
用于分析的实验室都应通过权威部门的独立认可。
实验室可以是内部实验室或外部实验室。
非关键要求 5.19.2.1供应商绩效监控可以包括:内部检查第三方审核分析证明书(COA)供应商检查HACCP程序评价产品安全信息法规要求 规格书程序 规格书程序定义了原材料、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加工助剂、半成品和成品的食品安全要求。
关键要求 5.20.1.1企业应具备原材料、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加工助剂、半成品和成品的书面规格书。
5.20.1.2规格书和流程应包括与下列内容相关的充分且准确的信息: 食品安全信息遵守法规规定相关方的协议设定的回顾频率 5.20.1.3 供应商应提供文件证明袋装或箱装物料在包装前过筛、液体物料在包装前过滤。
如果过筛/过滤针对该产品不是最适宜或认可的异物控制方法,供应商应能提供文件证明所使用的异物控制方法。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9 统一检查标准 60 5.215.225.23 保证书或证明书 保证书或证明书提供了保证和遵守法规要求的证据。
这些文件可以确保接收原料和发运成品的安全性。
关键要求 5.21.1.1保证书或证明书应提供下列内容:遵守法规的声明证实符合性的测试和证明记录 5.21.1.2所接收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草药等)需确定生长地点与采摘日期,并将此作为验收要求之
一。
受法规监管的加工过程记录 受法规监管的加工过程记录支持食品安全措施,同时显示企业内受法规监管的过程步骤的符合性。
关键要求 5.22.1.1识别出所有适用的受法规监管的加工步骤。
5.22.1.2企业应针对所有受法规监管的加工步骤制定书面的程序。
5.22.1.3记录应证明受法规监管加工步骤的符合性。
5.22.1.4只有在程序中被赋予职责且有资格的人员,才有权限批准 下列操作:记录的修正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验证5.22.1.5企业应根据法规要求和产品保质期在一段时间内保留记录。
食品安全计划 食品安全计划评估与产品或产品类别有关的原材料和工艺步骤的危害。
它包括危害分析,通常通过确定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计划的目标是预防、消除或减少危害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关键要求 5.23.1.1企业识别出所有与食品安全计划相关的适用法规要求。
Page60 5.24 5.23.1.25.23.1.3 5.23.1.45.23.1.55.23.1.6 如有法规要求,应具备书面的食品安全计划。
对于法规不要求有食品安全计划的产品,必须制定并实施基于食品法典的HACCP程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HACCP程序必须包括12项任务:建立HACCP团队产品描述识别产品的指定用途绘制生产流程图对流程图进行现场确认识别并分析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CCP)确定每个CCP的关键限值建立一个监控程序对识别的偏差制定纠正措施验证HACCP计划保留记录记录显示符合食品安全计划。
仅有对程序符合性具有责任的授权人员有权从事以下活动:修改记录制定纠正措施验证纠正措施食品安全计划和程序应根据法规要求的频率进行回顾。
如没有相关法规,回顾应在产品或流程发生改变时进行或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专业检测 执行并遵守国家规定的专业检测要求。
关键要求 5.24.1.1在适用情况下,企业应制定并执行检测程序以符合国家要求。
5.24.1.2根据国家要求,企业应保持原材料检测的最新记录,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农药残留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61 统一检查标准 62 转基因成分(GMO)重金属放射性过敏原霉菌毒素 5.25放行程序 企业制定并遵守对未放行材料的放行程序。
放行条件可包括但不限于,等待接收食品安全测试结果、文件审查或其他文书。
关键要求 5.25.1.1企业制定并遵守放行程序。
5.25.1.2只有当所有的放行程序要求都已得到遵守时,产品才能放 行。
5.25.1.3只有授权人员才可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或成品进行放 行。
5.26设计标准 结构及设备的设计标准提供从设计、维修、改造到采购的一致性指导,并考虑到了相关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的要求。
非关键要求 5.26.2.1企业具备有效的机制来确保卫生设计原则得到考虑,适用于所有建筑和设备的设计、维修、改造或采购的要求。
5.27 水质 水、水源和水的管理能确保水的洁净,并保证所有与食品接触的活动的安全性。
关键要求 5.27.1.1企业的水源应符合法规要求。
5.27.1.2企业的水源应获得了相关批准,供应的水应安全和/或可 饮用。
5.27.1.3应将水测试结果记录归档。
5.27.1.4应定期监控与食品和食品接触面接触的水、蒸汽和冰,以 确保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Page62 5.27.1.55.27.1.65.27.1.75.27.1.85.27.1.9 应开展定期检查,以证实虹吸和倒流预防装置运转正常。
应将结果进行记录。
在蒸汽或水中使用的、与食品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水处理化学品应具有可与食品接触的许可证明文件。
应根据标签说明使用水处理化学品。
应对浓度测试和程序确认结果进行记录。
应当在预防性维护程序中包括虹吸和倒流预防装置。
取自地下井和地表水的常规水样应符合当地卫生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要求。
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63 统一检查标准 64 附录A—准备供检查用的文件 下面是检查员在检查时可能会审查的一些文件清单。
文件清单是根据标准制定的。
许多工厂发现,提前收集、打印、装订这些文件或收集成电子版本集中存放会带来便利。
1.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1.1拒收货物/接收干货 货物拒收记录 1.2拒收货物/接收易腐货物 温度检查记录货物拒收记录 1.3存放操作规范 清洁、检查和虫害监控程序 1.4存放条件 有特殊处理要求的包装材料管理程序针对有特殊处理要求的包装材料的操作失败和纠正措施的记录退回产品的放行记录 1.5原材料存货/成品存货 存放期超过四周的易滋生虫害的原材料的检查流程 1.6卡板 检查存放在外部的卡板 1.7转结和返工 系统确立对转结品和返工品适用的最长存储时间以及过期日中断生产和清洁过程记录 1.9散装物料处理 密封条/铅封验证记录罐车洗车单/装车前验证记录 1.10取样流程 取样程序 1.11加工助剂 食品许可和过敏原内容文件 Page64 1.12原材料转移 运送和处理食品材料的程序,包括追溯性信息 1.13物料过筛 筛网每周检查记录每日筛出物检查日志、发现物和纠正措施的记录 1.14过滤器和滤网 过滤器检查、发现物和纠正措施的记录 1.15异物控制设施 运行、监控和测试异物控制设施的流程测试记录、纠正措施和异物控制设施操作流程产品被剔除时的调查和纠正措施记录 1.22温度控制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考虑的温度限制温度监控记录受到温控失效影响的材料纠正措施程序 1.23交叉污染预防 对消毒剂浓度的验证及纠偏措施(适用时)专用鞋管理程序(适用时) 1.24罐子、瓶子和硬包装 空气/水过滤系统监控的预防性维护记录 1.25成品运输 分销记录易腐产品在装载时的温度记录温度敏感产品所装入的预冷却车辆的温度记录 运输故障流程运输车辆检查记录安全密封或挂锁记录 1.26洗手设施 手部消毒剂浓度监控记录 1.30高风险服装管理 特殊衣服的穿着流程 1.31个人物品和珠宝饰物控制 人员操作规范人员操作规范的例外情况 附录A—准备供检查用的文件 65 统一检查标准 66 1.32健康状况 人员健康卡血液/体液政策/流程测试含金属丝创可贴或其它可探测的保护设施的文件 1.35玻璃容器破损 处理玻璃容器破损的程序记录遵守玻璃容器破损程序的情况 1.36充填、封盖和密封 密封或已充填容器再次处理或报废记录
2.食品安全维护 2.8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 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 2.9空气补给装置 风扇、鼓风机、过滤器、气柜和气室的预防性维护程序表过滤网可滤除50微米以上的粒子(功效4MERV)证明文件 2.12润滑油 食品级润滑油的证明 2.15临时性维修材料 临时修理流程工作通知单和维修要求 2.16设备校验 监测活动记录校验记录 2.17压缩空气/与产品接触的气体 微米级压缩空气过滤器(5微米)与产品接触气体的纯度/过滤网证明文件过滤网检查和更换记录 2.22氨控制 检查记录和纠正措施 Page66
3.清洁操作规范 3.2清洁剂和消毒剂 清洁剂和消毒剂的食品接触的许可证明文件化学清洁剂浓度测试记录化学品浓度测试核准程序及纠正措施 3.3清洁工具 颜色代码或其它分类方式的文件记录 3.4清洁设备 辅助设备的清洁 3.5每日(日常)清洁 日常清洁任务分配、计划和完成记录 3.6操作清洁 产品换线清洁以及过敏原清洁的过程和验证记录 3.7定期清洁/产品区清洁 定期清洁分配、计划和完成记录 3.10在线清洗(CIP)系统 时间/温度/流速记录化学品浓度记录清洁和冲洗验证记录
4.综合虫害管理 4.1综合虫害管理(IPM)程序 IPM程序经过培训的内部员工或外部承包商的书面责任书 4.2企业评估 企业评估记录执行评估的人员培训记录纠正措施记录 4.3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记录,包括标准中列出的所有要素 4.4证书与资格 每一个虫害防治服务提供人员的证明书或注册文件的复印件虫害防治公司执照的复印件保险凭证的复印件实施人接受下列培训的证明记录: 附录A—准备供检查用的文件 67 统一检查标准 68 《良好操作规范》食品企业的综合虫害管理经过认证机构考试获得的资格证明 4.5杀虫剂的文件 杀虫剂标签样本 4.6杀虫剂使用记录 《AIB国际统一标准》4.6.1.1中要求的杀虫剂使用记录所使用杀虫剂的批号和使用人的资格证书或注册号记录(如适 用) 4.7杀虫剂控制 杀虫剂库存清单 4.8趋势分析 虫害防治活动相关的记录目前的虫害活动水平的服务记录虫害观测日志或其他报告方式虫害观测日志的季度(或更加频繁)审查书面报告纠正措施记录 4.9监控设施的文件 确定监控装置安装具体位置的企业调查信息表列出所有用于目标虫害的监测装置位置的现场图所有虫害监控装置的服务记录 4.11内部啮齿类动物监控设施 企业调查确定设施检查的频率,如果不是每周检查证明IPM程序有效性的记录 4.12昆虫诱捕灯 昆虫诱捕灯的服务记录昆虫诱捕灯中捕获的昆虫种类记录 4.13信息素监控设施 信息素监控设施中捕获的昆虫种类的记录
5.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5.1责任 保持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更新和准确的流程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程序 Page68 界定关于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责任人、替代负责人的程序 5.3培训和教育 制定和开展前提方案、食品安全(HACCP)以及食品防御培训的书面程序 所有人员的培训记录根据技能要求制定培训标准,以确定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培训内 容的理解程度 5.4自我检查 发现的问题、纠正措施、根源分析和预防措施(如适用)、具体分配、实际完成情况 5.5书面程序审核 审核结果和纠正措施 5.6客户投诉程序 客户投诉程序 5.7化学品控制程序 化学品控制程序包括《AIB国际统一标准》中5.7.1.2要求的流程 5.8微生物控制程序 微生物控制程序实验室分析和/或环境抽样结果记录委托实验室认可情况检测致病菌的产品扣留/放行记录致病菌检测阳性产品的再加工/销毁记录 5.9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包括《AIB国际统一标准》中的5.9.1.2要求的流程程序更新记录展示符合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记录 5.10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 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控制程序与个人物品相关的必不可少的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的声明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破损的处理流程必不可少的玻璃、易碎塑料和陶瓷品的清单定期检查清单 5.11清洁程序 清洁程序 附录A—准备供检查用的文件 69 统一检查标准 70 主清洁计划日常清洁计划所有设备、结构和地面的清洁流程 5.12预防性维护程序 预防性维护程序工作通知单系统包括以下流程: 维修后清洁通知生产、卫生和/或QA人员零件和工具清点评估和签字验收 符合性记录 5.13接收程序 接收记录牵引拖车、卡车或铁轨设备控制流程散装原材料运输流程拼箱货车操作流程检查结果记录霉菌毒素和致病菌敏感原材料的控制流程 5.14法规事务和应对检查程序 法规事务和应对检查程序 5.15食品防御程序 脆弱性评估和控制措施食品防御程序 5.16追溯程序 追溯程序原材料、返工品、配料、半成品、成品、加工助剂、食品接触 包装材料等的批号记录成品编码记录每年两次的程序测试结果,包括5.16.1.4中描述的要素如适用,材料原产国信息 5.17食品召回/撤回程序 食品召回/撤回程序具体批号产品一级分销点的分销记录 Page70 5.1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调查、纠正措施、处理和处置的流程召回品处置记录受损的或被破坏的原材料记录及库存调整 5.19供应商批准程序 供应商批准程序供应商批准程序包括:批准和未批准的供应商列表、食品欺诈 风险评估、供应商评估、如没有审核/监督时所采取的措施、持续的绩效评价标准、供应链控制程序供应商绩效监控记录供应商绩效监控的方式和频率的记录 5.20规格书程序 原料、包装材料、加工助剂、半成品和成品的书面规格书袋装、箱装和液体原料过筛/过滤证明 5.21保证书或证明书 保证书或证明书 5.22受法规监管的加工过程记录 所有受法规监管的加工步骤的程序 5.23食品安全计划 书面食品安全计划/HACCP,包括FAO规定的12项内容,以及相关记录 程序回顾记录 5.24专业检测 特定检测程序应程序要求的检测记录 5.25放行程序 放行程序程序所要求的放行记录 5.26设计标准 程序/机制在设计、维修、改造和采购方面采用卫生设计原则 5.27水质 回流预防装置定期检查记录水样测试结果或可饮用性证明批准锅炉除垢剂可与食品接触的许可证明虹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