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导刊(理工版),评书下载哪个网站好

评书 2
信息导刊(理工版) 《信息导刊》 2021年6月 主办: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主审:赵淼编辑:李宏宇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 蒲昌路18号邮编:110136电话:024-31975939Email:tsgxxb@网址: 目录‖CONTENT 高教动态 P1 如何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 专业论坛 P4如何在保证能源安全与经济的前提下顺利实现双碳目标? 信息集萃 P6 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拓宽智能电厂、智能 电网、综合能源应用场景 P6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无线电频率 使用指南(2021年版)》 P6 生态环境部:中国已超额完成2020年碳减排目标 P7 我国成功研发自主可控的第一款电力专用 主控芯片“伏羲” P8中国自主研发首支±800千伏柔直穿墙套管成功投运 P9 国管局将实施“十大行动”助力全国公共机构 绿色低碳转型 P9 国家标准《能源路由器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 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 P10 走进国内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场 P11 全国首个“碳中和”工业园区落地福建 P11 中国首座浮式海上风电半潜式基础平台 在浙江舟山装船下水 P12 《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印发 P12 辽宁印发文件,事关全省工业振兴! P13 全国首个核与辐射安全云科普馆在辽宁红沿河 核电站上线 P13 清华大学迎来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 智商和情商双高
颜值出众 热点关注 P14 “碳达峰、碳中和”的五大关键领域 会议预报 P17 2021年第二届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 我们的图书馆 资源推介 P18 学科书目 关于知识产权资源那些事 P23 服务动态 图书馆新到电气工程标准类图书推荐 P25 它山之石 你选书
我买单 P26 现代图书馆越来越“智慧” 信息导刊(理工版) 高教动态 如何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 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1年6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之年。
202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十四五”期间预计将超过1000万人。
虽然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制约着全球经济和就业的复苏与发展。
6月,高校毕业生开始离校。
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形势,总结就业工作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对于实现“稳就业”“保就业”目标十分必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挑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如下挑战:高校毕业生供给数量连年增加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让就业难问题始终相随相伴。
202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较上一年增加35万,一般而言,增加的这一群体是就业更加困难的群体。
经济学中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用在高校毕业生上,就是“边际质量递减”现象。
理论上说,无论是本专科扩招还是研究生扩招,都会出现录取分数线下降现象,使得平均分数也下降。
体现到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上,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平均质量下降。
经济增长率仍处在下行区间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与此相伴的是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上升。
1999—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连续8年位于总体上升区间。
这对于解决高校扩招过程 中带来的就业问题是有利的。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 为全球第
二,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
一。
之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进入了下行区间,为解决就业难问题带来挑战。
非标准就业已是大势所趋国际劳工组织2016年发布《世界非标准性就业:理解挑战、塑造未来》报告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从标准就业到非标准就业的转变,世界各国非标准就业正在普遍化。
一般来说,非标准就业是指“标准雇佣关系”范围之外的工作,分为四种类型,即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工作、临时介绍所工作和其他多方雇佣关系、隐蔽性雇佣关系和依赖性自雇就业。
非标准就业的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给劳动世界带来的改变。
世界各地的企业通过全球价值链互相联系、技术发展对这种联系的促进作用、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及全世界服务业的增长,就是最好的例证。
社会变化也是非标准就业增长的因素之
一,包括如女性在全球劳动力中作用的提高、不断出现的国际移民,一些劳动者希望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能够更加灵活等。
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自2003年开展的9次全国调查显示,在毕业生去向结构中,“单位就业”占比都在50%以下。
特别是2015年以来,这一占比都在40%以下,呈总体下降趋势。
相反,“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其他灵活就业”等非标准就业占比呈总体上升趋势,成为高校毕业生必须面对和接受的就业形式。
求职期望与现实状况背离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
1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爱国爱事业”特点,排在求职期望前三位的单位类型分别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而这些单位的就业吸纳能力有限,并呈现总体下降趋势。
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以上三类单位类型的就业占比,2003年为74.1%、2005年为62.9%、2007年为42.7%、2009年为53.1%、2011年为36.4%、2013年为40.2%、2015年为43.5%、2017年为36.9%、2019年为42.8%。
自2011年开始,这一占比都在50%以下。
相对应的是,民营企业在9次调查中这一占比有6次排在第一位,特别是2011年后的5次调查均位居首位。
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期望与单位类型的工资差异有紧密联系,近年来国有单位工资优势上升明显。
首先,非私营单位比私营单位有显著的工资优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727元,前者是后者的1.69倍。
其次,在非私营单位中,国有单位越来越占优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外商投资单位平均工资与国有单位的比值,从2000年的1.66倍下降到2019年的1.08倍,外商投资单位的优势即将消失殆尽;港澳台商投资单位的平均工资与国有单位的比值,从2000年的1.29倍下降到2019年的0.92倍,港澳台商单位已处于劣势。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机遇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机遇。
前两年扩招的学生尚未进入就业市场2019年,我国政府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2020年,为解决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就业难问题,我国增加了专升本规模、硕士和博士招生规模,并增加了10万个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名额。
以上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在2022年以后才进入劳动力市场。
因此,今年高校毕业生是“十四五”期间规模最小的,就业机会相对是更多的。
2021年6月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对增加就业的作用最为直接和明显。
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将显著提高,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经济增长率为6%以上,这显然是稳妥保守的目标。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8%,全年增长率为2.3%。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8.3%,按照去年和今年两年平均增长率计算,为5.0%。
如果全年增长率也按此增长率计算,则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7.8%。
2021年世界经济大概率会在坎坷中实现温和且不均衡的复苏。
前4个月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表现好于预期,根据5月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展望》,以中国、美国、欧元区为首的集团经济增长将比预期更为强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对中国的增长预测从7.8%上调至8.5%,将美国的增长预测从6.5%上调至6.9%,将欧元区的增长预测从3.9%上调至4.3%。
就业政策全面发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就业政策,有力保障了各年就业目标的落实。
这些就业政策不仅范围广、力度强、落实快,而且层次高。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就业优先政策提到宏观政策层面,强化各个方面对就业的关注和支持,这是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国政府在制定2021年宏观政策时,坚持就业优先,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把就业放在首位。
2020年11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启动“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在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方面,主要开展了六方面的工作。

一,用足用好稳就业、保就业政策。
落实好党政机关、事业单
2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位、国有企业等空缺岗位主要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政策。

二,积极拓宽基层就业渠道。
做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招录工作,尽可能扩大地方性基层就业项目规模。

三,深入推进大学生征兵工作。

四,扩大科研助理招录规模。

五,促进各类升学与就业工作有序衔接。

六,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
完善与提高就业工作尽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提高,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持续严峻,但是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就业难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好于预期。
其中,公共部门提供了大约300万个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支一扶”和地方补充项目吸纳了约4万名高校毕业生。
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性就业岗位的同时,全力开发落实政策性就业岗位,稳住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健全高校与用人单位沟通协作机制,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于2021年5月成立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就指委”),设置19个行业就指委和7个专家组。
“就指委”能够为制定新的就业政策、扩展就业空间、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
“就指委”值得做的事情很多,从就业统计与评价角度,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工作需要开展:提供更充分有效的就业统计信息大数据时代,提供充分有效的就业信息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效率十分必要。
2021年6月 近年来各高校都会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但是没有全国性的就业质量报告。
建议基于高校毕业生总体数据,发布《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报告》。
为深入了解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以及高等教育表现,建议开展应届毕业生样本调查,出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分学历)。
为全面了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建议教育部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追踪调查,出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报告》。
为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效率,建议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对未来就业市场进行预测,出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展望报告》。
加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衔接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既要提升高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又要提高学生兴趣、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程度。
所谓“高质量就业”,或者“好工作”,基本条件是能够让个人的兴趣、专业与职业统一协调起来。
按兴趣选择专业,才能有热情学习好;按专业选择职业,才能做到学用结合,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水平。
因此,兴趣、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度是衡量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教育部2018年9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
一些高校为吸引好的生源,声称转换专业“低门槛”,甚至“零门槛”,但学生申请的“成功率”并不高。
北京大学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在对高校提供的学习条件和机会评价的12项指标中,得分最低的两项是跨学科学习和专业转换机会。
因此,建议教育部结合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评价,真正做到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3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2021年6月 专业论坛如何在保证能源安全与经济的前提下顺利实现双碳目标?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系列重要部署为气候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方向,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体现了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消耗,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保障。
然而,能源体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除了低碳性以外,安全性与经济性也同样至关重要。
必须认识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源体系的低碳性、安全性与经济性还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风力、光伏等新能源由于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并网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发电成本还普遍较高,若完全靠新能源行业压缩利润空间将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若将发电成本直接传导至终端用户,将大幅增加社会的生产生活成本,不符合国家关于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的战略要求。
供需双侧对于能源安全、经济性的要求使得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任务艰巨。
如何协调解决能源体系低碳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三者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涉及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和存储,实现碳减排与能源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协调发展,既需要从源、网、荷、储各环节多管齐下,更需要从系统层面对能源体系进行统筹优化布局。
本文从能源供给、能源消费、电网运行、储能配置、综合能源系统和能源互联网六个方面提出安全、经济的碳减排措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新能源与火电协调共济,安全高效发展核能在能源供给方面,持续大力发展风能、 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研制应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施;加速常规煤电机组灵活性和超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改造,通过火电机组与新能源机组协调运行,以应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力系统所带来的运行问题;在2030年和203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分别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40.5%和46.5%。
此外,安全高效适度发展核能,重视核安全、核废料处理利用技术和新一代大型核能发电技术的研发。
在总体上形成新能源满足基荷和腰荷,火电满足峰荷的多元协同发展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同时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完善需求响应市场机制,源荷互动降本增效需求响应可通过激励的方式刺激或诱导 用户改变电力需求,利用灵活性负荷可削减、可平移的特性,达到削峰填谷、缓解用能紧张、延缓电网投资等目的。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需求响应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能源需求侧管理手段,利用电、热、冷、气等不同能源形式间的耦合互补关系,激发综合能源网络的灵活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能和用能成本;现行的需求响应主要以有序用电的方式开展,在激励机制上存在峰谷价差小、峰谷时段划分不合理、补贴方式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4 信息导刊(理工版) 单一等问题,未来随着电力市场建设的完善,将需求侧资源纳入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使需求侧资源成为与供给侧资源对等的灵活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将更加凸显需求侧资源的价值;随着“大云物移智链边”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能源电力系统的深化应用,具备实时化、智能化的用户侧设备自动响应将会逐步得到发展。
智能设备将具备为用户提供智能决策的能力,协助市场主体更加高效地参与需求响应,提升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加快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提升输电输能效率基于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装置和系统, 构建我国新型特高压/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满足我国可再生能源接入及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需要;研制应用超导输电技术、环境友好型气体绝缘管道输电和输电输气超导混合输能管线,解决特殊地区的输电难题,应对负荷量持续增长、负荷特性变化和能源需求品类多样化等多重挑战,提高输电输能效率,实现更加安全、经济、环保的能源电力输送。
优化各类型储能布局方案,探索共赢商业模式 加速推进各类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进程,研究开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储能技术,为大规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提供平滑输出、削峰填谷等服务,借助高效、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装置,支撑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广泛应用;推进储能技术产业化进程,将储能作为多类型能源转换的重要媒介,充分发挥储能在多网融合中的纽带作用,以储能为能源网络互联中的关键连接点与能源池,将电力系统与其他系统连接,推动能源电力的灵活交易和开放共享;通过政策引导,以及鼓励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及第三方独立储能供应商等各类型投资主体参与储能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储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以安全、 2021年6月 经济的方式发挥储能对能源系统快速减碳的支撑作用。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仿真,实现多目标动态协调 依托综合能源系统,拓展综合能源服务,推动综合能源系统落地。
围绕“两高三低”目标,开展综合能源系统仿真,为系统落地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撑与方向指导,并选取典型区域开展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光伏、储能、用能负荷协同优化,动态协调碳减排、安全性和经济性等目标。
提升综合能源服务水平,创新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掌握不同客户对于电、热、气等异质能的服务需求,因地制宜使用能源托管、多能互补等商业模式,提供定制化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建设能源互联网,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可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
构建面向分布式清洁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能源互联网,实现多能网络协调、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能效提升、信息能量一体化,推动能源市场运营业务开展,依托“大云物移智链边”,推动电力生产、传输、消费的能源流、信息流有效贯通,在能源生产和消费各环节对煤、油、气等化石能源进行全方位深度替代,以能源体系碳减排推动全社会碳减排,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
综上,能源电力行业是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作的重点领域,要从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和系统层面综合施策。
这是在保证能源安全性、经济性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快速碳减排的必由之路。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5 信息导刊(理工版) 信息集萃 2021年6月 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拓宽智能电厂、智能电网、综合能源应用场景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能源领域5G应用总体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尚需深入挖掘应用场景、完善配套支撑体系、培育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方案提到要进一步拓展能源领域5G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电厂+5G,智能电网+5G,智能煤矿+5G,智能油气+5G,.综合能源+5G,智能制造与建造+5G。
其中在新能源及储能并网领域,基于5G网络低时延、高可靠特性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清洁能源资源评估、分布式储能调节能力评估、发电预测以及场站运行分析等模块数据实时交互,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
全文请见:/news/20210615/1158082.shtml 信息来源:国家发改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无线电频率使用指南(2021年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无线电频率使用指南(2021年版)》。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增效作用日趋明显,成为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同时,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生产要素的海量连接,带来频谱需求大幅增长,不规范使用频率的行为和相互干扰的情况时有发生,也给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带来风险和隐患。
为达到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的双重目标,亟须出台频率使用的相关指南,一方面,引导用户根据应用场景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提高工业应用与频率资源适配性,有效提升频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通过规范频率使用和台(站)设置,降低无线电有害干扰风险,保障相关无线通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
《指南》 制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等无线电管理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呈现出需求泛在化、个性化、定制化,技术体制和标准多样性等特点,无线通信技术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应用场景、服务对象、安全可控和运营成本等因素。
为满足行业用户在共享和专用、便捷和安全、个性和共性、广域和局域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可灵活采取公众移动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2400MHz、5100MHz和580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无线局域网)、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一种或多种技术组合。
全文请见:/kindeditor/attached/file/20210601/20210601143132_9559.pdf 信息来源:工信部 生态环境部:中国已超额完成2020年碳减排目标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消息,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18.8%,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而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都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做出庄重承诺,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也成为重要内容。
信息来源:@央视网快看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6 信息导刊(理工版) 我国成功研发自主可控的第一款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 2021年6月 主控芯片作为电网二次装备核心器件,涉及千万量级的电网关键装置,被业界称为电力工业控制的“大脑”。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控制芯片高度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对我国能源行业供应链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南方电网公司针对我国能源工控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历时8年,成功研发我国自主可控的第一款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系列芯片。
目前,作为我国首个基于国产指令架构、国产内核的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已先后在电网控制保护、自动化、新能源等多个电网关键场景进行验证及应用。
这标志着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已经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转变,对于逐步提高我国电网多领域场景新增设备的自主芯片覆盖率,实现国产工业控制芯片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雪崩”隐患亟待根除“电网是实时控制的系统,其发电、输电、用电是在瞬间完成的,无法存储或临时转移。
由于其数据量巨大,当电网发生故障或者扰动时,就可能面临‘数据雪崩’。
”据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控制保护装置主控芯片“伏羲”的职责,就是在这种突发状况下保障电网的安全。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控制芯片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这不仅无法满足我国电力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而且对我国能源行业的供应链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甚至存在重大的网络安全和电网稳定隐患。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如何自主突破?自2013年开始,南方电网组织专门团队,着手布局能够适用于电网控制保护装置核心芯片的设计研发。
研发过程非常耗时费力,8年多来,团队攻克和经历了重重困难。
“其中一个挑战,来自于芯片架构的设计。
”据介绍,为了同时满足工业控制系统快速性和灵活性的要求,“伏羲”芯片采用了异构系统架构。
就是在一块芯片上既要完 成微秒级的实时信号处理,又要完成毫秒级的管理信号处理。
“这就好比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在同一个跑道上赛跑,既要保持协同有序,还要能够互相照应。
”负责人说,团队通过实时调度等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芯片系统的稳定问题。
另一个挑战,就是面临“雪崩式”的数据涌入时,必须保证芯片能快速反应和处理。
“通常这个环节都采用外挂电路实现,这一次我们采用‘独门绝技’,把外挂电路通过纳米级的芯片内部电路加以实现,并且固化成IP核,便于广泛推广。
这项技术的创新性很强,成效也十分显著。
”负责人说。
“自主可控”多级联动防护“我们做自主芯片有两个层面的考虑:一是芯片的国产化,另一个是芯片的场景化支撑。
大多数电力装备长期依赖进口芯片,比如电网关键设备继电保护核心芯片大多以进口芯片为主,部分关键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90%,如若被禁运,那国内继电保护领域将会造成重大影响。
”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伏羲”芯片的主要优势首先就是可控,从核心知识产权到芯片设计、流片、封装、测试全链条境内自主可控,最大限度保障了电网关键核心元器件供应链安全、稳定;其次是专用,“伏羲”芯片立足电力工控领域实时、安全、智能等计算需求,从芯片架构、资源、算法等方面开展场景化定制设计,从元件级实现对电网数字化、网络化、电力电子化等发展需求的支撑。
网络安全是能源工控领域的永恒主题。
上述相关负责人认为,“伏羲”芯片将为电网安全奠定坚实的原生安全基础,未来的电网安全防护有赖从“芯片—装备—系统”的多级联动防护,不断堵上安全漏洞。
“实现国产化替代后,从电网安全的角度来看,有两方面的优点,第一是有效避免了进口器件、进口IP所可能隐藏的‘攻击后门’;第二就是‘伏羲’芯片采用了非开源的国产指令架构,对于攻击的黑客而言,它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7 信息导刊(理工版) 会是一个黑盒,所以在安全的防范上会更有效。
”负责人说。
产业规模化应用前景广阔“伏羲”系列芯片目前已应用于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计量自动化、边缘计算、新能源等领域,后续将形成全系列产品,实现对工控领域全场景支撑。
“在成果应用和转化方面,我们采用‘伏羲’芯片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的芯片化电力保护装置,成效非常显著,芯片化装置的体积比传统装置减少了40倍,功耗降低了6倍,动作速度提升了20%。
”负责人说。
据介绍,“伏羲”系列芯片目前已具备基本成熟的产业规模化应用的条件,团队未来将加强芯片在交通、能源、智慧社会等方面进行更多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致力于产业推广,在一些独特方向上孵化新的产业空间。
2021年6月 据了解,南方电网已将“电力系统自主专用芯片”纳入公司“十四五”规划10大重点研发方向和8大产业链方向之
一。
下一步,将按照“成功一个试点一个,试点一个推广一片”的工作思路,逐步提高电网多领域场景新增设备的自主芯片覆盖率,实现国产工业控制芯片规模化应用,防范化解电网安全运行重大风险。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南方电网作为数字电网的设计者、倡导者,有基础,也有能力主导芯片技术与电网应用的深度融合。
当前,南方电网在电力专用芯片领域,走出了一条完全国产自主可控的技术领域,奠定了科技自主自强的关键基础。
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中国自主研发首支±800千伏柔直穿墙套管成功投运 6月中旬,在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中国自主研发的±800千伏柔直穿墙套管成功投运、稳定运行。
该设备的成功投运,意味着我国在特高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方面彻底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技术突破。
这不仅可以提升西电东送主网架自主可控水平,更标志着我国在大型高端电力装备研发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对带动国内产业技术升级、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特高压工程中关键设备,柔性直流穿墙套管是特高压换流站阀厅和直流场之间唯一的通道,承载着特高压和大电流,起到通流、绝缘和机械支撑作用。
“柔性直流穿墙套管相当于直流输电系统的‘咽喉’,是直流电流进出阀厅的唯一通道,如果没有这个通道,外面的电进不去,里面的电也出不来,换流站就没法正常工作。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然而,直流穿墙套管关键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厂家手里,我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没有价格话语权,一支设备进口价格高达上千万元。
不仅如此,设备一旦发生严重故障,只能返回国外厂家维修,维修时间、周期不易确定,工作非常被动。
只有坚持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不受制于人。
从天广直流工程100%依赖进口,到世界第一条特高压自主化示范工程——云广直流工程,再到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多端柔性特高压输电工程,南方电网公司持续推进直流输电技术自主化国产化,引领特高压进入柔性直流新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向科技自立自强迈进。
昆柳龙直流工程立项伊始,为解决国内直流输电技术“卡脖子”难题,自主研发柔直穿墙套管就被南方电网公司提上了日程,目标是不仅要实现套管国产化,还要比进口产品性能更优,实现从直流关键设备“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为此,南方电网公司牵头统筹产学研资源,抽选了27名技术骨干,联合中国西电集团、西安交通大学等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8 信息导刊(理工版) 组建了创新联合体。
作为设备联合研发单位,中国西电集团攻克大直径胶浸纸电容芯体全过程工艺控制、电、热、力多物理场作用下套管设计等多项核心技术,保障了攻关任务的顺利推进。
经过14个月的连续攻关,联合研发团队终于成功完成了自主研发首套柔直穿墙套管任务,并顺利通过鉴定。
2021年6月 “与现有同类进口套管相比,我们的载流能力提升了10%,绝缘裕度提升了9%,机械强度更是提高了50%,关键指标上比同类进口设备更优。
”据研发项目团队技术专家介绍,±800千伏柔性直流穿墙套管形成了丰富的技术及知识产权成果,培育了核心专利24件。
信息来源:南方电网报 国管局将实施“十大行动”助力全国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月初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显示,2020年,全国公共机构约158.6万家,力争到2025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89亿吨标准煤以内,用水总量控制在124亿立方米以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4亿吨以内。
国管局将实施“十大行动”,助力全国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
信息来源:@新华社 国家标准《能源路由器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 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的GB/T40097-2021《能源路由器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该项标准规定了能源路由器的定义、有关术语、基本原则和参考结构,以及能源路由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通信与信息交互、安全与保护、电能质量治理与补偿、效率等级等技术参数和运行指标,规范了电能路由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电气隔离和故障自愈、电能质量控制、能量转化等技术的要求和功能。
此外,该项标准在附录部分给出了能源路由器典型组网参考架构、基于系列电能路 由器构建的配用电网侧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示例,以及能源路由器在能源互联网多能源转化和组网中的多场景多类型典型应用示例。
据介绍,能源路由器与能源信息物理系统深度融合,能够实现电能灵活变换与能量转化,以及系统内的能量管理。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能源路由器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电子化配电网的灵活柔性控制,促进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消纳。
该项标准的正式发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能源互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对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一代灵活配电系统新型装备行业规范发展具有规范指导作用。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9 信息导刊(理工版) 走进国内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场 2021年6月 在“双碳”目标攻坚战中,海上风电无疑将承担起“排头兵”角色,而海上风电由近海向中远海域拓展,势必将成为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作为目前国内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项目,三峡能源大丰H8-2#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将为后续海上风电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江苏省拥有954千米长的海岸线,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自然环境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在离岸50千米的位置可开发面积共计19035平方千米,风能技术可开发量估计9500万千瓦,风能开发潜力很大。
三峡能源江苏大丰H8-2#300兆瓦海上风电场工程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海域,项目建设采用EPC总承包模式,保障了各环节的快速响应,推进了工程项目施工作业体系化建设。
场址中心离岸距离72千米,是国内目前建设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场,项目新建一座海上升压站及一座海上高抗站,电能输送采用220千伏交流海底电缆接入岸基集控中心后将电压升压至500千伏并入电网公司,是江苏省首个升压至500千伏并网的风电项目,是国内首次采用海上高抗站解决海上风电长距离电力输送难题,也是国内集控中心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风电项目。
同时本项目积极推进使用集控中心500千伏变压器、GIS、电压互感器等国产设备,实现了关键技术国产化。
项目建设海域涌浪大,运输距离远,强对流天气多发,气象情况难以预测,同时也受到海域位置条件和水深影响,项目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1、项目建设海域存在软土层厚度大、工程地质性能差等特点,对风电机组桩基础桩施工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2、离岸距离远,使得长距离电能输送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充满不确定性。
项目团队迎难而上,立足海上风电建设实际,持续优化施工方案,升级工艺流程,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 当机立断选用能满足海域施工要求的单桩基础,并采用抛石防护方式进行防冲刷处理,为未来远海风电项目的风电机组桩基础选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首次在海缆中间设置一座海上高抗平台,补偿了海缆远距离传输存在的充电功率,限制了过电压水平,同时采用国产高压并联电抗器补偿超高压线路的容性充电功率,有效改善沿线电压分布,增加系统稳定性,增强送电能力,便于系统并网。
高抗平台模型图生态效益本工程年上网发电量90106.9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煤约27.73万吨,可相应地减少燃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234.28吨,氮氧化合物225.27吨,烟尘54.06吨,减轻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76.05万吨,废水5.41万吨,此外还可减少相应的水力排灰废水和温排水等对水环境的污染,风电场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信息来源:三峡新能源江苏分公司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10 信息导刊(理工版) 全国首个“碳中和”工业园区落地福建 2021年6月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标志着该产业园率先实现碳中和,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园区。
厂房的屋顶光伏发电,水蓄冷解决了车间供冷,加紧安装的两台大型风机7月份可并网发电……产业园已成为一个自发自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低碳”园区。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是三峡集团与福建省战略合作项目,将建设海上风电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及检测、设备安装及运转、电站运行及维护、人才培养及培训等五位一体的产业集群。
按照“智慧园区、绿色园区”的定位,产业园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风资源、良好的光资源建设绿色、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智能微网建设。
据介绍,该智能微网项目包含屋顶光伏、测试风机、储能及微网控制系统等四个部分,其中屋顶光伏项目建设容量8.2兆瓦,测试风机项目装机容量15兆瓦。
项目全部投运后年平均发电量为536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煤近6590吨,减少碳排放量约3.8万吨。
“提高绿电消费比例是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双碳目标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径, 而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更具绿色、低 碳的分散式能源,正逐步成为社会、园区用 能补给的新兴形式。
我们通过测试风机、屋 顶光伏、储能装置的多能互补,借助能源管 理系统、水蓄冷等技术打造智能型微电网, 最终实现抵消园区所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
”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 表示。
此次碳中和认证由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 理委员(CNCA)批准的第三方机构北京鉴衡 认证中心,对园区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等手 段和措施进行鉴证,按照国际标
ISO14064- 1:2018对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温 室气体排放进行核查。
根据核查报告,2020 年该园区内所有风电产业工厂、入驻服务企 业及产业园运营公司生产运营范围内所产生 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通过建设储能与 分布式光伏、提高可再生电力使用比例、加 强节能管理、注销减排指标的方式实现了碳 中和。
信息来源:东南网 中国首座浮式海上风电半潜式基础平台在浙江舟山装船下水 国内首座浮式海上风电半潜式基础平台
在浙江舟山建造完工并装船下水,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浮式风电试验样机工程进入新阶段,取得了国内浮式风机基础平台建造方面的新突破,为三峡集团全力打造浮式风电精品示范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浮式基础平台由三峡集团组织研发建 设,惠生海洋工程承接建造,平台整体型宽91米、型深32米、设计吃水13.5米、风场在位排水量13000余吨,可抵御南海复杂且恶劣的极端海况。
该座浮式风电试验样机单机容量5500千瓦,叶轮直径158米,每小时满发电量可达5500度,每年可为3万户家庭提供绿色清洁能源电能。
信息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11 信息导刊(理工版)《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印发 2021年6月 根据国家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的管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提升服务机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组织 制定了《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
全文请见:/20210610/1157487.shtml 信息来源:电力需求侧管理 辽宁印发文件,事关全省工业振兴! 近日,《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明确了未来3年辽宁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思路。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3年,辽宁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创新发展能力将显著增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实现规模化发展,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增强。
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装备制造、原材料等重点行业将打造20个5G全连接工厂,标识解析体系创新赋能作用将显现,还将打造3个左右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3个行业大数据中心也将建成。
在融合应用方面,重点行业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普及程度将大幅度提升。
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也将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同时产业生态也将更加健全,全省将培育发展5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2家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辽宁将开展网络体系建设、标识解析建设、平台体系壮大、数据汇聚赋能等多项行动。
加强网络建设。
辽宁省将加快工业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推进企业内网改造,推进企业外网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 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地图。
利用3年时间,打造100个企业内网改 造建设标杆,高质量外网基本覆盖重点产业园区和重点工业企业。
积极建设标识解析体系。
加速标识规模应用推广、强化标识生态支撑培育,建成2个公共递归解析节点,以及20个行业级、区域级标识解析节点。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在沈阳落地建设。
辽宁省还将鼓励支持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等工业互联网平台。
并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
到2023年,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打造3个左右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行业区域特色平台、特定技术领域专业型平台。
同时,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建设,培育高质量工业APP,推动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
3年后,基本建成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建设3个行业级分中心。
面向重点行业形成30个左右行业特色明显、带动效应强的融合应用试点示范。
在发展网络的同时,安全保障也需不断强化。
未来三年辽宁省将面向原材料、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遴选百家贯标示范企业,建设1个集约化安全运营服务中心、打造1个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12 信息导刊(理工版) 2021年6月 全国首个核与辐射安全云科普馆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上线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在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全国首个核与辐射安全云科普馆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上线,社会公众可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登陆云科普馆,在线学习了解核能、核电及核安全知识。
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五环境日辽宁核安全主场活动在红沿河核电站举办。
活动上,首个核与辐射安全云科普馆在红沿河核电站上线。
据介绍,云科普馆依托红沿河核电现场设备、厂房等制作了线上720度三维场景,分为核电、核技术利用、辐射防护三部分,将原本线下的核能发电流程、技术特点、安全防护等知识,以及生活中的辐射防护知识进行线上展示。
打开云科普馆界面,一幅720度的三维 场景图映入眼帘。
在屏幕下方,包括核电知识科普馆、核电原理篇、核电历史篇、华龙一号等在内的30个应用场景可供公众任意选择,仿佛身临科普馆内。
红沿河核电负责人表示,云科普馆将解决疫情后社交限制给社会公众参观体验核电站带来的不便,通过线上生动形象的方式增强观众体验感。
作为中国东北第一个核电站和最大的电力能源投资项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红沿河核电累计上网电量达157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478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2亿吨,综合温室气体减排等效于35.4万公顷森林吸收量,对落实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产生了积极作用。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清华大学迎来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智商和情商双高颜值出众 2021年6月1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迎来了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清华大学为她办理了学生证和邮箱。
据了解,华智冰师从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唐杰,并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谱AI和小冰联合培养。
华同学智商和情商双高,可以作诗、作画、创作剧本杀,还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的能力。
她的脸部、声音都通过人工智能模型生成。
不同于一般的虚拟人物,华智冰背后依托的是中国“悟道”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
据悉,华智冰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谱AI与小冰公司共同打造,底层基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牵头、智谱AI参与研发的“悟道”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小冰公司的人工智能完备框架,以及智谱AI的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框架。
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唐杰表示:“华智冰是‘悟道’超大规模人 工智能模型上生态体系的重要成员,也是智源、智谱和小冰三方技术实力的联合体现。
” 据介绍,悟道2.0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预训练模型,包含1.75万亿参数,在9个竞赛评测任务上达到国际第
一。
同时,悟道2.0旨在赋能开发者,推动一个智能应用生态的形成。
而华智冰就是这一努力的成果。
图为“华智冰”形象,她的脸部、声音都通过人工智能模型生成。
信息来源:凤凰新闻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13 信息导刊(理工版) 2021年6月 热点关注 ****“碳达峰、碳中和”的五大关键领域**** 工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五大关键领域 纵观全球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空间布局、产业体系、要素效率、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是与工业发展关系最紧密、最关键的五大因素。
重塑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重点推进这五大关键领域。
碳中和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与抵消的温室气体相平衡时的“零排放”,是《巴黎协定》确保本世纪末全球温升控制在2℃(进而控制在1.5℃)的一种共识,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
实现工业碳中和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化道路,是对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重新塑造,将对全球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工业产能空间布局优化碳排放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合理组织碳中和目标条件下的工业空间布局,核心在于处理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与其带来的碳排放之间有着内在规律。
根据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初期,经济水平和碳排放水平都比较低。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重化工业占比加大,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开始快速增长,直到达到一个峰值,这个过程被称为碳达峰阶段。
之后,随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低的高端制造业占比越来越大,碳排放强度高的重化工业占比越来越小,碳排放与工业化进程开始“脱钩”,碳排放量开始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直到达到一个临界值实现碳中和。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实现工业碳中和目标需要在遵循经济和碳排放内在规律基础上,分区域推进地区碳中和的实现。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西不平衡和南北不平衡。
东部地区经济总量远超西部地区,同时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明显,其根本原因是区域发展的不充分问题。
按照区域经济生命周期发展阶段划分,我国工业发展不充分的区域主要有三类:一是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区域,这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经济仍然具有相当的封闭性和以农牧业为主,现代经济特色不明显,处于区域经济生命周期的起步阶段,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与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也少量存在。
二是具有较强工业基础,工业化水平较高,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
其典型特征是处于区域经济生命周期的旺盛阶段,规模庞大但缺乏质量,出现大城市病等新问题、新难题,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
三是具有一定工业基础,但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大的地区,这类区域处于区域经济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根据区域生命周期规律,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推移,未来这类区域还会增多和变化。
不同产能空间布局在根本上决定着不同区域碳排放程度。
因此,合理组织优化工业产能的空间布局和产业转移是平衡区域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关键。
不同区域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应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和空间尺度等因素,系统谋划区域碳中和路径。
14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构建完善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以较低碳排放水平维持较高工业增速的高质量工业体系。
建成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是工业碳中和的基础。
其中“较低碳排放水平”意味着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碳排放不会一直增长,存在一个峰值或不断下降;“较高工业增速”是指在限定工业碳排放或碳排放下降的条件下,工业仍然能够维持持续增长甚至高速增长的态势。
这意味着工业增速和碳排放增速的“脱钩”;“高质量”是指相比传统工业体系,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在发展的同时对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坚定制造强国战略,巩固实体经济根基,稳定制造业占比,防止过早去工业化。
从工业数据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工业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从41.3%下降到2020年的30.8%,12年内下降了9.3个百分点;从制造业数据看,2006年中国制造业占经济比重峰值为32.45%,随后出现波动中趋势性下降,2020年该比重降至26.2%。
如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工业和制造业占比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发达国家制造业下降多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完成之后开始的。
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都尚未完成,制造业比重就出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的风险。
控制和减少六大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重化工业特征突出,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电力六大行业能源消费占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但经济增加值占比在33%左右。
“十三五”期间,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比有所增长,高耗能行业出现行业分化特征,钢铁、建材能耗趋稳,石化快速增长。
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脱碳是我国工业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所在。
15 2021年6月 高端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看,实现工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一个关键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
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7.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
但总体上我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占比仍相对较低。
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水平大幅提升。
碳中和不仅影响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还会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水平。
例如苹果公司计划2030年前在整个业务、供应链及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
这种碳中和战略,将分级传导实现整个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碳中和,从而形成基于碳中和的新的国际合作、国际分工和国际标准。
创新基础数据综合应用模式长期以来,控制和减少碳排放聚焦在能源角度,但工业生产是能源、资源、环境等多种要素和生产加工多个环节相互作用的过程。
从表面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燃烧排放了二氧化碳,但究竟使用多少能源和哪种能源却取决于加工多少原材料、什么原材料以及如何加工等资源使用方式,而如何选择资源又同生产工艺采集、控制和使用数据要素的水平紧密相关。
变革数据使用方式,提高要素效率也可以减少碳排放,但目前尚未形成能源、资源、环境等要素协同的系统化减碳模式。
例如:波音777飞机的风洞试验使用全新的空气动力学软件模拟仿真,使过去需要80次的风洞试验减少到现在的7次,从而通过变革数据使用方式大幅降低了资源、能源的使用和减少了碳排放。
相比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数据的使用效率水平还比较低,需要下大力气加快变革数据使用方式,提高要素效率,优化要素结构,建立支撑我国实现工业碳中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和的能源、资源、数据系统化减碳新机制。
对于能源使用,要进一步强化工业节能,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增加光伏、风电、水电、核能等零碳电力和绿氢的使用比重,优化工业用能结构,降低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
对于资源使用,通过资源加工产生能源消费间接产生碳排放,减少资源加工量能减少碳排放。
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材料替代(高碳原材料替代低碳原材料)、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减少资源的使用量,进而减少资源加工过程中因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
对于数据使用,要积极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推动数据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优化工业生产组织流程,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效率,提升自动化水平,实现深层减碳。
加快建立工业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工业碳中和需要现代工业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撑。
随着光伏、风电发电,以及储能技术、氢能、新能源汽车技术、数字经济的发展,支撑实现碳中和的技术可行性大幅增强。
过去十年,光伏的成本下降了90%,风电下降了50%--60%。
2010年以来,电池价格平均每年下降18%。
根据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随着这些技术在全社会进行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相应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低碳技术成本的快速下降,大幅提高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
相关研究表明,要实现工业碳中和目标,我国工业整体技术水平需要大幅度提升。
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能源效率水平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工业电气化程度要从当前的25%左右提高到70%以上,氢能利用要从当前的2%提高到20%以上,节能设备和产品普及率要从当前的10%提高到100%,并基本建成支撑循环型社会的现代工业体系。
16 2021年6月 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国工业必须加快建立独立自主的现代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诸如工业节能技术、氢能制备和储运技术、氢能炼钢技术、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先进储能技术、资源回收与利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构建国内生产与国际贸易新格局自工业革命以来,国内工业生产与国际贸易问题始终是相伴相生的问题。
根据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合理处理两者关系,不仅关系工业发展,而且关系工业现代化道路顺畅与否。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碳中和或将成为塑造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首先,工业碳中和影响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要求工业产品随之变化。
随着欧盟、日本等大型经济体先后开启碳中和进程,产品碳足迹势必将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维度,碳关税也将因此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议题。
碳中和将会成为一个重要力量影响和塑造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
如果在本世纪中叶,我国成为现代工业强国,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我国工业产品必须在未来国际贸易中具有绿色低碳竞争优势,而这一优势需要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工业碳中和塑造出来。
其次,工业碳中和影响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整体竞争优势。
随着《巴黎协定》目标在全球贯彻落实,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将陆续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
未来,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对工业碳中和解决方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但目前全球还没有实现碳中和的成功案例。
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大型经济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体,能够率先实现工业碳中和目标,将对这个国家和地区在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定位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形势的重大变化,尤其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我国应该抓住契机,提早谋划,分阶段、分领域建立完善支撑工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政策体系。
具体建议包括: 近期(2021—2025年):要充分认识工业领域碳中和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新使命、新特征和新机遇。
碳中和在未来将对我国工业现代化道路产生深远影响,应高度重视,并将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纳入工业制造业“十四五”相关规划中。
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碳排放,推动部分重点行业碳排放尽快达峰。
加快研究制定工业碳排放分区域达峰的路径,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工业碳达峰。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碳达峰和碳中和中的应用,探索研究能源、资源、数据三要素协同的系统化减碳新机制。
坚定制造强国战略,强化实体经济发展根基,稳定制造业增速和占比,防止过早去工业化。
在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领域,加强同欧盟、英国、美国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扩大合作范围,加深合作层次,积极营造好的国际环境。
统筹不同绿色低碳技术的成熟度和产业化阶段差异,结合国际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形势,研究制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的系统性政策规划,从财政、税收、金融、人才、政策等方面进行支持,尽快降低绿色 2021年6月 低碳技术成本,尽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以提早布局支撑我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和产业支撑体系。
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是加大绿色金融对气候变化的支持,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畅通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尽快把项目、企业、金融机构的碳足迹作为绿色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的重要评价指标,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等。
其次,加快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在“十四五”期间,扩大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的行业和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激发更多的企业和社会个体参与进来。
研究在特定行业和特定区域征收碳税的可行性,探索碳税在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机制。
中期(2026—2035年):推动工业碳排放总体达峰,开启工业脱碳进程。
充分挖掘工业生产基础数据价值,建立基于能源、资源、生态等多要素协同的系统化减碳新机制,初步建立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基本建成支撑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运转顺畅的政策法规体系。
远期(2036—2060年):推动工业行业在2055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建成全球具有明显竞争力的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
开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工业现代化新道路。
信息来源:工信头条,本文刊登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1年5月刊 会议预报 2021年第二届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CECIT2021) 【会议地点】:海南,三亚【会议日期】:2021年12月27-29日【会议网站】: 【出版与检索】:★该会议接受的所有文章将发表在会议论文集里,由IEEEConferencePublishing 17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Service出版,并提交IEEEXplore,EI核心,Scopus和CPCI(ISTP)检索。
★CECIT2020被接收的文章已成功由IOPPublishing出版在JournalofPhysics:ConferenceSeries(ISSN:1742-6596Volume:1812),并于出版后1个月内全部被EI核心和Scopus检索!(出版及检索证明) 【投稿方式】:
1.线上投稿系统:/CECIT20212.投稿邮箱:cecit@投稿指南:【联系方式】:会议官网:会议邮箱:cecit@咨询电话:(微信同号) 2021年6月 咨询QQ:2056773349若您有任何投稿或参会的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您将得到最及时的回复。
【会议简介】:2021年第二届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CECIT2021)将于12月27-29日在中国三亚举行。
该会议由国际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会举办,印度工程师技术研究所赞助。
在即将举行的该次会议上,我们邀请到学术领域的知名教授将与参会者分享在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创新和研究成果。
会议将主要以知名专家的主题演讲和作者的同行评审的论文报告为特色。
此外,还将为参会者安排社交活动或学术访问,以促进该领域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讨论与合作。
所有论文必须用英文撰写,并由大会技术委员会进行同行评审,所有被录用的论文将发表在会议论文集里,并提交IEEEXplore,EI核心,Scopus和CPCI(ISTP)检索。
信息来源:学术会议云 我们的图书馆○资源推介 关于知识产权资源那些事 2021年6月1日,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全文链接:/doc/546991 7-5707829.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全文链接:/pc/9c803aa fa89c0b979?
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
1 这些专利数据库不花钱就能用哦!专利检索专利检索是具体查找指定专利文件的渠 道和方法。
包括利用各种常用的专利检索工具,掌握常用的检索方法等。
随着全世界对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视,专利检索已成为专利申请或启动研发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
专利申请前的检索可以帮助评价专利申请获得授权的可能性、帮助专利代理人更好的起草专利申请文件、帮助申请人完善优化申请方案、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
专利检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有大量的数据库供查询使用,在这里我们介绍几个权威的免费专利检索系统供大家参考。
免费数据库 -18-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No.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 2021年6月 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网在线服务的栏目之
一。
专利检索分析系统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向公众提供了简单、方便、快捷的专利检索与分析功能,提供包括高级检索、导航检索等多种检索模式,分析功能和多种工具。
用户注册后即可直接登录访问。
也可访问各省市的新一代地方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点击各地方端进入),使用国 No.2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系统/ 民经济分类检索、自建库管理及共享等高级功能。
用户向各地方端申请高级用户后进行登录访问。
检索系统分为常规检索、高级检索、导航检索、药物检索、热门工具、命令行检索和专利分析等模块,支持中文、英文、法文、德文等多种语言界面。
专利分析包括申请人分析、发明人分析、区域分析、技术领域分析、中国专项分析和高级分析等分析模式和方向。
-19-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是为满足申请人、专利权利人、代理机构、社会公众对专利申请的查询需求,而建设的网络查询系统。
查询系统根据《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中的相关规定,对不同用户设有不同的查询权限。
为注册用户提供基本信息、费用信息、审查信息(提供图形文件的查阅、下载)、公布公告信息、专利授权证书信息的查询。
为普通用户提供基本信息、审查信息、公布公告信息。
可以 No.3中国知识产权网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2021年6月 通过评论方式对专利申请的内容或审查结果提出自己的评论。
多国发明专利审查信息查询服务可以查询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韩国特许厅、美国专利商标局受理的发明专利审查信息。
用户登录本系统并进入多国发明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界面,可以通过输入申请号、公开号、优先权号查询该申请的同族(由欧洲专利局提供)相关信息,并可以查询中、欧、日、韩、美五国的申请及审查信息。
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是在原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专利检索系统的优点,采用国内先进的全文检索引擎开发完成的。
本平台主要提供对中国专利和国外(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EPO、WIPO、瑞士等98个国家和组织)专利的检索。
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需要注册登录才能使用,免费注册用户使用权限有一定限制。
平台主要提供检索功能:包括中外专利混合检索(在原平台基础上,检索功能新增法律状态联合检索、即时统计筛选、高亮显示、语义检索、相似性检索、公司代码检索等)、IPC分类导航检索、中国专利法律状态检索、运营信息检索。
检索方式除了表格检索、逻辑检索外,还提供二次检索、过滤检索、同义词检索等辅助检索手段;还有机器翻译功能、分析和预警功能和个性化服务功能。
-20-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No.4PATENTSCOPEhttp://patentscope.wipo.int/ 2021年6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简称“WIPO”,是1967年根据《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而设立的联合国保护知识产权的一个专门机构,目前有193个成员国。
PATENTSCOPE搜索系统是由WIPO提供的免费专利搜索系统,可以访问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件。
包括根据PCT(专利合作条约)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文件和来自多个参与国家 No.5美国专利商标局https://www.uspto.gov/ 和组织的区域和国家专利汇编。
WIPO专利检索系统的数据范围包括: 国际专利申请检索系统收录了PCT申请公开、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和版权的相关数据。
WIPO专利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四种检索方式:简单检索(Simplesearch)、高级检索(Advancedsearch)、结构化检索(Structuredsearch)、浏览每周公布的专利文献(BrowsedbyWeek)。
-21-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是美国专利商标局建立的政府性官方网站,该网站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专利信息服务。
美国专利商标局已将1790年以来的美国各种专利的数据在其政府网站上免费提供给世界上的公众查询。
该网站针对不同信息用户设置了:专利授权数据库、专利申请公布数据库、法律状态检索、专利权转移检索、专利基因序列表检索、撤回专利检索、延长专利保护期检索、专利公报检索及专利分类等。
2021年6月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网上专利检索数据库分为两部分: 1.1790年以来出版的所有授权的美国专利说明书扫描图形,其中,1976年以后的说明书实现了全文代码化; 2.2001年3月15日以来所有公开(未授权)的美国专利申请说明书扫描图形。
数据内容每周更新,1790--1975年的专利仅能用专利号和美国专利分类号检索。
No.6欧洲专利检索系统/patent/ 自1998年开始,欧洲专利局在网上建立了esp@数据检索系统,建立esp@数据检索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户便捷、有效地获取免费的专利信息资源,提高整个国际社会获取专利信息的意识。
欧洲专利检索网站还提供一些专利信息,如专利公报、INPADOC数据库信息及专利文献的修正等。
欧洲专利局的检索界面可以使用英文、德文、法文和日文等多国语言,几乎包括欧洲国家的全部语言,但没有中文。
数据库提供机器翻译的中文内容。
esp@数据检索系统中收录每个国家的数据范围不同,数据类型也不同。
数据类型包括:题录数据、文摘、文本式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扫描图像存贮的专利说明书的首页、附图、权利要求及全文。
-22-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No.7日本特许厅http://www.j-platpat.inpit.go.jp 2021年6月 日本专利局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IndustrialPropertyDigitalLibrary,简称IPDL)是日本专利局(JapanesePatentOffice,简称JPO)于1999年3月开设的,提供因特网检索日本工业产权文献与信息,用户可以免费检索和获取4000余万份日本专利文献。
不仅可以检索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和商标,还可检索到各专利的法律状态。
○学科书目 日本专利局已将自1885年以来公布的所有日本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电子文献及检索系统通过其网站上的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IPDL)在因特网上免费提供给全世界的读者。
该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被设计成英文版(PAJ)和日文版两种文字的版面。
作为IPDL的工业产权信息数据,英文版网页上只有日本专利、实用新型和商标数据,日文版网页上还包括外观设计数据。
信息来源:图书馆信息部整理 编前语:为配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图书馆将按不同专题向师生读者推荐最新到馆的 图书。
本期梳理出电气工程学科部分标准类图书供您参考,欢迎广为利用。
索书号TM08-65/36:1TM08-65/36:2TM08-65/36:3TM08-65/36:4TM312-65/2TM315-65/2 图书馆新到电气工程标准类图书推荐 题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气部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部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燃机部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变压器组继电保护装置技术条件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23-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TM315-65/3TM315-65/5TM315-65/7TM41-65/3TM561-65/3TM621-65/84:
1,TM621-65/84:2TM621-65/86TM62-65/12TM723-65/1TM726.3-65/6TM72-65/11TM7-65/71:1TM77-65/13TM77-65/14TM912-65/1TM08-65/34:1TM08-65/35TM213-65/1 TM315-65/4:1TM315-65/4:2TM315-65/6TM315-65/8TM31-65/1:
4 TM42-65/1TM4-65/4:1TM4-65/4:2TM53-65/1TM561-65/2TM614-65/5TM61-65/1TM61-65/2TM621.2-65/1TM621-65/87TM623.7-65/2TM62-65/11TM62-65/13TM63-65/24TM63-65/25 海上永磁风力发电机变流器技术规范高原用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设备结构件设计规范海上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维护技术规程电容型油纸绝缘设备介电响应试验导则交流并网侧用低压断路器技术规范火电专业反事故措施标准汇编 2021年6月 火力发电厂机组检修监理规范风力发电场生产准备导则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晶闸管级试验装置技术规范架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规定电力变压器、封闭式组合电器、电力电缆复合式连接现场试验方法电网设备技术标准执行指导意见:2019年版,变电分册继电保护光纤回路标识编制方法220kV和11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技术规范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变流器技术规范对照事故学安规,线路部分电力用圆形及异形绝缘管六氟化硫气体中空气、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和八氟丙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偏航、变桨轴承型式试验技术规范直驱风力发电机组,主轴轴承型式试验技术规范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滑环风力发电机组用锚杆组件发电机灭磁及转子过电压保护装置技术条件.第4部分,灭磁容量计算110(66)kV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电力变压器使用技术条件变压器国家标准汇编,安全卷变压器国家标准汇编,产品卷电容电流测试仪通用技术条件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绝缘气体湿度测量方法风力发电场技术监督标准汇编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垃圾发电厂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电站锅炉炉膛防爆规程火力发电厂机组大修化学检查导则核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核电厂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调试导则海上风电场工程测量规程智能变电站手持式光数字信号试验装置技术规范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验收规范 -24-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2021年6月 TM63-65/26:3TM-65/264TM72-65/12TM726-65/14TM726-65/15TM732-65/6:1TM732-65/6:
4 TM7-65/69(2019)TM7-65/72TM7-65/74TM76-65/1:3TM76-65/2:1TM76-65/2:4TM77-65/8:2=3TM77-65/12:
1,TM77-65/12:
2,TM77-65/12:3TM83-65/2:6TM912.1-65/1 智能变电站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第3部分,检测规范ISO/IEC导则,IEC技术工作程序补充部分柔性直流输电设备监造技术导则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警示标牌标准化手册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机械震动除冰装置使用技术导则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4部分,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体系表.2019南方电网公司技术标准体系表高载能负荷参与电网互动节能技术条件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基础平台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第1部分,技术规范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第4部分,测试仪技术规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定汇编,特高压交流卷.第3版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现场检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220kV部分 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6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铅炭铅酸蓄电池通用技术规范 信息来源:图书馆采编部、信息部 ○服务动态 你选书我买单 为深入推进校园阅读,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与辽宁出版集团校园书店(盛文高校联盟工程店)联合举办“你选书我买单”购书活动,惠及沈阳工程学院广大在校师生,旨在为构建“书香沈工”奠定良好基础。
您所选定的图书将由图书馆买单并及时加工上架,上架图书只为等你!
一、活动时间及地点:图书馆一楼盛文高校联盟工程店,2021年6月17日——2021年7月17日。

二、活动参与办法:
1.如您选的是店内现有图书,选定后请带校园卡到书店收款处登记,并于第二日下午3点之后到总咨询台借阅。

2.如您需要预定非现货图书,可向书店收款处提供该书的ISBN号和书名等准确信息,自预定之日起约4-5个工作日即可到店,届时您将收到书店的相关提示。

三、选书规则:现选图书及预定图书书目来源不限,但需符合以下规则:
1.类型限制:除教材、考试、习题、工具书、字典、地图、挂图、描红、笔记本、低幼等以外的各类符合图书馆馆藏原则的图书。

2.数量限制:每位读者限选3种书,单种书定价不超过200元;如是连续套书,请与采编部沟通。

3.查重限制:(查重:仅针对图书馆内所属各馆藏地) -25-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您选定图书前,可在读者直购群里向图书馆采编部老师确认是否可购。
【图书馆采编部读者直购群二维码】 2021年6月 可购图书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1)无馆藏图书;2)馆藏复本≤
2,且均处于借出状态;3)借阅量高、复本明显不足的。

四、借阅:请于选定登记/收到到货提示的第二日下午3:00后去总咨询台借阅(借阅规则不变)。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信息来源:图书馆 ○它山之石 现代图书馆越来越“智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一直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技术进步的受益者。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界抓住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机遇,搭建起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使人们得以通过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有线电视等渠道,随时随地查阅书籍、收看讲座、参与培训、参观展览,同时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获取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与服务,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图书馆在互联网空间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拓展。
截至2019年底,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3000余家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各级图书馆累计建设数字资源超过2.1万TB,电子图书总藏量近8.66亿册,当年网站访问量达21.18亿页次。
智慧社会建设对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智慧社会”,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城乡一体、“四化”同步的智慧化发展顶层设计。
智慧社会 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将有望通过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覆盖面和均等化水平。
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以及个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智慧化知识信息服务,既是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与内容,也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
提供专业知识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关键能力,利用智慧手段构筑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知识服务体系,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群体数字鸿沟,是智慧社会带给图书馆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
一方面,数据资源蕴藏的巨大能量不断释放,信息与知识日益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引擎,政府决策、科学研究、企业发展乃至个人学习成长,都越来越依赖于数据资源的大规模聚集与交换,以及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
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突破传统的书刊报资源,将各领域的新型数据资源纳入馆藏,建立多元立体知识资源体系,并对其进行基于知识内容的精细加工与揭示,形成面向深度学习和智慧决策的知识图谱。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加速向数字经济转 -26-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型,出版机构、互联网平台运营商、数字技术服务提供商、社会化生产者等第三方主体竞相进入知识服务领域,在数字学术出版、网络文学创作、在线听书服务、知识社区运营等方面催生出新的知识服务产业链条。
知识内容免费和付费获取相结合的多元消费生态加速形成,迫切需要图书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其中,更好地发挥知识信息服务中介功能。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迭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无处不在的智慧化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景,图书馆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数据化、智能化管理手段,为用户营造虚实结合、动态交互、沉浸体验的知识获取与交流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作为文化空间的价值。
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外许多图书馆积极应用智能技术,规划智慧空间,建设智慧场馆,创新智慧服务,推进智慧管理。
这为我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全局规划、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以新型知识服务业态推动全民阅读和国家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由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窗口期已经来临。
为推动全国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管理的全面智慧化升级,使图书馆事业更好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和公众学习阅读,国家图书馆提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思路。
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将为5G、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生动的规模化应用场景,通过现代科技所蕴含的“技术智慧”,大力提升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智慧”,以全面激活创新创造过程中的“用户智慧”。
智慧图书馆建设将推动实现各级图书馆业务工作及服务活动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
例如,通过建设智能立体书库,支持馆藏文 2021年6月 献的快速自动分拣与借阅流通,全面提升图书馆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构建和部署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对图书馆资源、空间、设备、用户行为等数据进行动态采集与智能挖掘,实现对用户学习阅读需求的精准画像,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智慧化解决方案。
智慧图书馆建设将推动实现知识内容的多元立体集成,形成国家级知识仓储。
例如,将传统印本文献、口述历史资料、网络原创作品,乃至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信息,纳入知识仓储范畴,通过智能挖掘和语义关联,形成智慧化知识图谱,支持用户基于问题场景便捷获取高质量知识资源,进行深度学习与创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努力打造一个多元参与、互利共赢的知识“集市”。
例如,通过建立多维知识服务平台,建立内容审核、资源加工、用户画像、知识供给、版权管理等运营管理机制,为知识生产者、服务者和消费者的知识活动提供全流程支持与服务。
智慧图书馆还可为公众提供沉浸式阅读学习体验。
例如,在各级图书馆部署无感借还、近场通信、智能问答等智慧服务系统,布设智能座席、智慧书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阅读舱等多媒体智能交互阅读场景,实现传统阅读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通过图书馆空间设施与用户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为公众提供集知识内容、设施设备与技术工具于一体的阅读学习和协同创新空间。
面对基层群众文化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智慧图书馆建设能够更好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均等性、普惠性的要求。
例如,通过建设覆盖全国的文献智能传递体系,依托社会化物流,支持城乡居民高效便捷地预约、借阅全国图书馆的书刊文献;在5G环境下,利用高保真全息影像摄录、零时差传输等技术手段,使百姓通过身边的智慧图书 -27-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信息导刊(理工版) 馆线下服务空间,远程获取与现场活动等质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通过智慧化数据分析决策系统,支持文化主管部门基于对图书馆用户行为与服务数据的监测、分析,优化图书馆及基层服务网点的规划布局。
智慧图书馆不仅是图书馆面向智慧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发展理念。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引领图书馆行业进入崭新发展阶段,以高质量知识服务,为国家创新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2021年6月 图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信息来源:人民网 注:本刊信息均来源于网络,或有删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8-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

标签: #建网站 #建网站 #轮胎 #卖车 #下载地址 #足球 #裤子 #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