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节点看进展,百日节点看进展

一键 6
营商环境再优化2022年5月20日星期
编辑:宋朝燕视觉编辑:谭芝琳校检:王顺义组版:卢永生 04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 法治监督有“力度” 编者按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百日节点看进展营商环境再优化”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法治监督有“力度”,让大家更好地了 解一百天以来,我市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新举措与新进展。
市司法局副局长杨劲松,市公安局副局长王韦,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董立
群,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成富,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于长河,先后就我市持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情况进行发布。
市司法局以群众和市场主体感受为导向 打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于强 近年来,特别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大会召开以来,市司法局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充分发挥大连市作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群众和市场主体感受为导向,聚焦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劲松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市司法局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的相关情况作介绍。
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引领,突出依法行政,着力夯实法治保障 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
用好大连作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大连经验、创造大连实践、贡献大连智慧。
巩固深化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指导评估,委托第三方对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体检”,力求精准“把脉”法治政府建设。
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和公开制度,实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清单制度。
健全督察和示范创建“两手抓”工作机制,助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积极推进良法善治。
推进《大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大连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制定工作,将《大连普湾经济区管理办法》等列入政府规章年度审议项目。
修改《大连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 府规章规定》,增加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向企业和行业协会征求意见内容,将是否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作为草案审查要件。
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民意调查、风险评估等9项制度。
全面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
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
加强政府“红头文件”管理,出台《大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在全国创新推出行政规范性文件指导性案例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越权和违法文件的出台。
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根据2021年地方性法规、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公布市县两级841件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汇编截至2022年3月31日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66件、市政府规章69件、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39件,近100万字,2200余页,实现“一键可查”。
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效能。
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开展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专项督查。
在市本级全面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动态调整。
倡导柔性执法,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首次轻微违法免罚制度。
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加强全市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核确认。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逆向建档、监督倒查”工作,已设1121家企业建档监测点。
编制年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自2015年公布市直执法部门检查事项以来,检查事项逐年减少,2022年仅为58项,不到检 查事项最高年份的三分之
一。
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行政复议案件集中统一管辖。
以公共法律服务为抓手,聚焦市场需求,着力提升法律服务供给 提升精准服务能力。
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升级活动,通过点对点、订单式、云服务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组织编订《大连市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白皮书》,成立了大连市中小企业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服务顾问团。
组建近100人的海商事律师人才库,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完善商事纠纷调处机制,指导设立商事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和大连自贸片区商事调解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
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全市每万人律师拥有量达7人,基本满足企业群众多层次多领域法律服务需求。
优化“掌上”办理功能。
以网络为统领打造“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利用12348法网、热线由专业律师为企业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司法鉴定指引和信息查询服务,今年以来提供服务2.3万人次。
成立大连首家合作制公证处,指导推出公证助企十条举措。
开通“大连智慧云公证”微信小程序,实行全部高频公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365天24小时公证服务“不打烊”。
开展普法利企惠民活动。
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 任制,指导执法部门紧扣企业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
制定2022年度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将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纳入重点内容。
组织市县两级普法讲师团全年为企业群众开展“点对点”法治宣传320场,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深化作风建设,着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挥政治监督领航作用。
以“八查八看”为主要内容,出台《关于强化政治监督深入推进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组织签订《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自查自纠情况承诺书》,发布《致全体干警职工家属的一封公开信》,上好深化作风建设“双保险”。
强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加强窗口单位等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全面提升办事效能。
组建督导工作组,持续到司法行政系统各单位、服务窗口、法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明察暗访,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措施落地见效。
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进企业。
树立主动服务意识,落实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走访企业工作要求,为57名入企干部配备57名结对律师,深入一线积极宣传政策法规,了解企业现实法律需求,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下一步,市司法局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理念,努力为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市公安局用心用情痛快办事 打造更多便民场景推出更多利企举措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春鹏 昨日,市公安局副局长王韦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2月7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以来,市公安局认真贯彻全市总体部署,牢固树立“痛快办事”理念,坚持用心、用情,持续抓紧、抓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
强化谋篇布局组织推进坚强有力 市公安局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列为年度“三篇文章”总体规划之
一,把今年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年,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公安机关的突出作用。
在思想认识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开展营商理念大提升等系列活动,不断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主人翁意识,从“中心警务”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同时,把工作体系作为推进动力,市公安局开展5大项37小项工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掀起了全警参与的营商环境建设热潮。
在队伍建设中,坚持将“人”作为营商工作的根本性因素,以严格落实“六个决不允许”“九个严禁”为引领,不断深化纪律作风建设,以先进典型评选、优秀事迹宣传为载体,不断激发队伍生机活力,为营商环境建 设提供过硬的队伍保障。
坚决严肃查处工作上、队伍中影响和破 坏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把营商环境监督整治摆在突出位置,聚焦8个领域突出问题,梳理确定重点攻坚项目32件,目前,各举报投诉渠道获得的线索清单60条,累计自查自纠问题166件。
坚持厉行法治有力彰显公平正义 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以“情指勤舆督”机制为载体,落实“警情日清零、立案月清仓、积案季清底”的“三清”标准,每日调度、动态清零,确保“案案有人管、事事有人办”,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新型公安执法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让执法更有温度,建立涉企案件登记报备、审查评估等制度机制,依法审慎使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财产性侦查措施。
目前,已对15起案件、30名企业经营者采取了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或提供工作交接保障,实现了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
一。
紧盯“为企纾困、助企发展”目标,全面 打响涉企案件攻坚战,提高“打击非法、保护合法”的战斗力,做到快立案、快侦办、快处置、快挽损。
严打经济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净化成品油市场秩序,共破案103起,挽回经济损失3亿余元;坚持“一案一组、一案一策”模式,有力侦破涉企现案35起,加大涉企积案清理化解力度,挽回经济损失5700余万元。
忠诚担当使命平安基础全面稳固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将发展、安全和疫情防控统筹起来,强化主责、主业、主动、主力军意识,坚决为振兴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安,今年以来全市刑事立案同比下降9%,破案同比提高13%,现案破案率同比上升9.7个百分点。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通过线上线下,以多元化、立体式的反诈专项宣传,持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前4个月全市电诈案件立案数、损失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5%和40%,我市电诈犯罪呈现持续下降态势。
深入开展金融化险工作,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危爆物品、消防等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扛起抗疫责任,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主动担当、冲锋在前,确保疫情流调转运“一个不漏、一刻不误”,全面做 好隔离、封控、秩序维护等防疫工作,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贡献。
厚植为民情怀痛快办事蔚然成风 为倾听解决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依托领导干部包企业、警企警民恳谈会等机制,12345、12389等平台,面对面、心连心了解诉求建议,采取领导督、现场督和市局专班抽查访、主责单位逐一访的“双督、双回访”机制,予以跟踪问效,做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今年以来,全局共召开警民恳谈会333场,邀请各界代表3510人,解决诉求1236件,横传相关政府部门并跟踪进度79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针对疫情影响,出台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17项举措,立足公安职能全力保民生、稳经济,增强“我为企业办实事”实践体验。
大力推进228个派出所及重点社区警务室综合服务窗口建设,打造全市域“一公里便民服务圈”。
下一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总体部署,打造更多便民场景,推出更多利企举措,为企业发展营造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市检察院强化服务,精准把握“度” 为打造营商环境“大连样本”贡献检察力量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旭 在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董立群围绕主题介绍了相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将检察工作融入发展大局,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检察机关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活动,共入企服务245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6次,征求意见建议21件,采纳意见21件,受理企业诉求数6件,解决问题22件。
■强化工作理念引领,着力夯实机制体制建设基础 市检察院围绕“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目标要求,立足检察职能,先后制定出台《大连市人民检察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和《服务保障大连市振兴发展“十个新突破”“三年过万亿”2022年行动方案》。
牢固树立“创优营商环境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理念,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强化两级检察院一体联动、整体推进, 完善清单化明责、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机制,落实平等保护、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政策和司法理念,以“求极致”、止于至善理念办理好每一个具体案件,精准把握司法力度和温度,以能动履职和实干担当,为努力打造营商环境的“大连样本”贡献检察力量,为大连加快推进新时代“两先区”建设、奋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和司法保障。
■强化法律监督质效,着力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大连检察机关严厉惩治侵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办理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插手经济活动等职务犯罪,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办理的某涉外公司被职务侵占案入选全省政法机关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典型案例。
大连检察机关“挂案”清理工作经验作为营商环境工作的典型经验被“全国教整办工作交流”专刊转发。
我市检察机关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 申请监督权,共审查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件695件,加大对涉企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案件法律监督力度,办理的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是检察机关通过刑事案件发现线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促成案件改判,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8亿元。
持续推进公益诉讼检察,把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重点,共立案调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02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551件,其中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539件,发出民事诉前公告12件,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
■强化依法能动履职,着力打造护航发展精品工程 大连检察机关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2021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10个省份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按照辽宁省检察院的安排部署,大连作为全省两个试点地区之
一,正式启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
启动合规改革工作一年多来,市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开展涉案企业合规考察工作等系列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与行政机关的工作衔接机制,同时,联合 市工商联、国资委、财政局等11部门共同会签文件,组建了大连地区第三方机制管委会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
大连检察机关还探索跨区域协作开展合规考察工作,进一步平等保护大连市域内外各类企业合法权益,此项工作还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
目前,我市两级检察院共对25家涉案企业启动了合规考察工作,有效防止因办案“垮一个企业、失业一批职工”,初步探索出一条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大连路径”。
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市检察机关主动融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制定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2条意见,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升级优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检察服务,妥善办理群众来信来访977件次,确保件件有回复。
今年以来共制发136份检察建议,推动检察职能向深层次社会治理领域延伸;扎实开展检察听证,今年以来共组织检察听证303件次,邀请人大代表293人次、政协委员142人次、人民监督员287人次担任听证员。
市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马征 推法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人民法 院院承担着“主力军”和“冲锋队”的角色。
动落近年来,全市法院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担 当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能力水平 实稳步提升。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 法﹃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 五长李成富就全市法院贯彻落实全市优化 营商环境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落实“五个 治个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全面推动法治化 坚营商环境建设“上台阶、创一流”的情况 作介绍。
化持﹄坚持精实谋划,绘就营 实商环境建设的“施工图” 营施全市法院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 为“头号工程”,高站位筹划、高标准部 商精署、高强度推进。
夯实思想根基。
市法 品院组织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当先 锋”大学习大讨论,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 环战政治轮训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法治化营 商环境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 略自觉。
境完善工作体系。
制定《关于为大连 振兴发展“十个新突破”“三年过万亿”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实施意见》《法治化营 建商环境建设2022行动计划》、“三大工 程”“五大品牌”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形成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工作扎 设实有力开展。
强化督导检查。
实行季调度,将法 ﹃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 署、同推动、同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 上见效。
坚持精确破题,清除阻 台碍营商环境的“绊脚石”全面查摆问题。
开展“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自查自纠”专项 阶行动,全市法院2800余人进行深入自 查,实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
全力整治顽疾。
深刻剖析问题成 创因,逐案逐事逐人研究整改措施,建立问 题台账,实行销号办理、限期整改,确保问题整治整改到位。
一广辟问题线索。
出台全省首个《法 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事后监督工作办法》,深挖问题短板弱项,以监督促提升。
流坚持精准保障,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紧扣“十个新突破”、GDP“三年过万亿”等决策部署,切实提高司法服务保障水平。
妥善办理涉企案件。
落实涉企影响评估,实行全案覆盖、一案一评。
开展“涉企案件大排查、大起底”活动,市中院对60件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领导包案。
今年1月至4月,全市法院共办理涉企案件19975件,惩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36件。
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健全多元解纷,共诉前化解矛盾纠纷8834件;加强涉诉信访工作,深化减存控增,顺利完成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信访稳定工作。
护航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重整对危困企业的挽救作用,大连机床重整程序执行完毕,实现涅槃重生;大船海工重整案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
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司法保护,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22件;召开两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制定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参考意见,统一裁判尺度。
聚焦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审结金融案件4456件,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
加大中小投资者保护力度,适用群体性证券期货纠纷示范判决机制,对344件股民诉某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作出平行判决,提升司法保护便利度、快捷度。
出台环境资源审判品牌建设方案,实质化运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理机制,服务保障绿色发展。
坚持精抓质效,打牢营商环境建设的总基础 强化监督管理。
对1900余件案件提起“四类案件”监管,开展基层法院审判质效面对面,促进质效整体提升。
今年1月至4月,全市法院结案率52.59%,市中院结案率64.83%,综合质效位居全省中院首位。
突出规范化建设。
制定民事审判六类程序庭审规范,提升案件庭审质量;开展“执行规范化建设提升年”专项活动,对终本案件进行自查评查,对不动产腾退难案件进行集中腾退,对案款清理进行“回头看”,彻底整治违规失范行为。
深化改革创新。
在全省率先出台提级管辖实施细则,明确管辖标准和流程。
深化繁简分流,市中院民商事部类案件实行全员快审,简案占比65.49%;指导基层法院积极适用小额诉讼、支付令、实现担保物权等程序,高效快捷实质解纷。
推进信息化深度应用,以信息化助力审执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精细服务,提升便民惠企措施的便利度 升级在线诉服体系。
健全完善全流程一体化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将线下服务项目全部集成到线上。
今年1月至4月,全市法院网上立案率超过90%,在线缴费3.4万余笔1.5亿余元、退费1.2万余笔5200余万元,线上开庭1.2万余件,电子送达5.3万余次。
健全院企互动交流。
建立常态化走访企业机制,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恒力石化、大连机床、大船海工等企业调研走访,了解企业诉求,护航企业发展。
积极延伸司法职能。
陆续发布行政、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领域审判白皮书和司法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解读重要文件,发布典型案例。
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整体工作实现跃升。

标签: #平台 #流量 #最好用 #好用 #视频 #好用 #摩托车 #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