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底,cms是什么意思

cms 3
主编:赵路编辑:张双虎校对:么辰E-mail押lzhao@ 国际 INTERNATIONAL 3 2016年3月31日星期四Tel:(010)62580617 “寨卡”大起底 专家仍未确定同病毒相关出生缺陷是否会大规模暴发 科学线人 全球科技政策新闻与解析 巴西筹建新南极研究站 去年10月之前,对寨卡病毒了解较多的少数科学家会用两个词概括它:基本无害。
这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正确的。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在大多数受感染者身上并不会引发症状。
即便引发了症状,也非常轻微。
然而,去年10月,出生时头部异常小的婴儿数量在巴西东北部突然增加。
这种疾病被称为小头症,其发生的时间点几乎和数月前暴发的寨卡相吻合。
自此以后,科学家竞相研究这种病毒可能对胎儿带来何种伤害。
研究人员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累积证据。
然而,来自巴西的大多数流行病数据非常糟糕。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寨卡病毒已扩散到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数月后,这一问题才引起怀疑,但迄今获得的临床数据大多是初步的。
真实规模不得而知 巴西的小头症数据正在引发无尽的混乱。
该国卫生部3月12日报告称,自去年11月起,已出现6398例疑似小头症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症,尽管迄今只有2197起接受了调查。
在这些病例当中,有854起被确认为小头症;而在97起病例中,实验室测试证实其同寨卡病毒存在关联。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还很难说,部分是因为巴西缺少可靠的历史基线用于比较。
同时,该国很可能并未如实报告过去的小头症病例。
2014年,巴西仅记录了147起,即每1万名新生儿中出现约0.5起。
但专家称,基于其他地方经历的典型病发频率,他们预计真实病例数是上述数据的10倍左右。
当然,对这6398起疑似病例也不能全信。
去年10月,巴西将可能的小头症危险信号定义为头围小于33厘米的婴儿。
而研究人员在一篇上个月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论文中估测,过去的1年里,约60万起疑似病例被标记为“须接受检查”,其中大多数是较小但健康的婴儿。
12月,巴西将该界限减至小于32厘米,而这会使疑似病例数量减少到20万左右。
近日,它又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足月男婴和女婴的头围分别小于31.9厘米和31.5厘米,而这将进一步缩减新疑似病例的数量。
诸如拉丁美洲先天畸形合作研究中心(ECLAMC)等监控出生缺陷的机构,利用了更加严格的标准标记小头症患者:头围与特定年龄和性别的平均头围相比大于3个标准差的婴儿。
巴西有意把网撒得更广,以至于不会漏检可能患有同寨卡相关出生缺陷的婴儿。
不过,这种预防措施和其他不确定性来源结合在一起,意味着每周报告的疑似病例数量本身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上述论文作者建议,相关部门应停止报告疑似病例数量,而是关注已确认病例。
但这一呼吁迄今仍未有人理睬。
高发病率集中在巴西东北部 在巴西,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为何寨卡和小头症之间存在关联的流行病学信号似乎只在该国东北部最为强烈。
来自巴西卫生部和泛美健康组织的研究人员利用ECLAMC对小头症更加严格地界定, “尽管将寨卡病毒同神经系统疾病联系起来的证据有限,但潜在的严重风险要求采取果断且及时的行动。
在巴西累西腓市,一名儿科医生测量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头部。
图片来源:MarioTama 重新分析了该国数据。
他们发现,在确认受到寨卡感染的15个州中,小头症的患病率为万分之2.8。
不过,这一数据同小头症在欧洲的平均患病率几乎相同,并且比2011年ECLAMC在一份报告中给出的1995~2008年巴西万分之5.1的估测数据低很多。
这种明显的差别纯粹是由东北部各州驱动的,尤其是患病率分别达到万分之14.62和万分之10.82的伯南布哥州、帕拉伊巴州。
“事实是,到目前为止,病例数的增加只在巴西东北部检测到了。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的ECLAMC研究人员eLopez-Camelo表示。
与此同时,所报告的患有小头症的新生儿、死胎以及流产胎儿数量不断增加,让寨卡病毒RNA在“犯罪现场”显露出来。
尤其是一项从流产胎儿中提取出寨卡病毒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该病毒能导致严重脑损伤的强有力证据。
巴西的临床医生表示,他们正在经历更加高发的异常严重小头症病例。
因此,正如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在3月9日作出的结论,寨卡感染能导致脑损伤和诸如小头症等缺陷的证据,是“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并且在不断增加”。
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之间也存在关联。
GB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以及非常罕见的瘫痪和死亡。
这并不令人吃惊,因为很多普通病原体都会引发GBS,而食物中毒的最常见起因之
一,即来自未煮熟鸡肉的弯曲杆菌感染。
寨卡唯一的主要公共卫生威胁是它可能引发普遍的出生缺陷。
很多病毒在个别病例中是有害的。
比如,西 尼罗河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同不良分娩联系在一起,但它们同出生缺陷的流行并无关系。
小头症有很多起因,比如一组被称为STORCH(梅毒、弓形体病、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单纯性疱疹)的感染,或者接触了化学毒素。
巨细胞病毒会在约13%的受感染怀孕女性中引发出生缺陷,而在最初3个月感染风疹的女性中,有38%~100%会生下有缺陷的婴儿。
无论寨卡是否和这两种感染一样令人担忧,还是它的风险最终要低一些,随后仍会有很多病例出现,因为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大量怀孕女性可能已被该病毒感染。
期待开展前瞻性研究 3月4日,一项对里约热内卢怀孕女性进行的研究获得的初步发现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并且成为头条新闻。
此项研究显示,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的42名女性中,12名(占29%)女性的胎儿或婴儿患有出生缺陷,包括一个出生时患有严重小头症的婴儿。
相比之下,对16名在寨卡病毒测试中呈阴性的怀孕女性进行的超声扫描到目前为止看上去仍是正常的。
这些发现可能非常令人担心,但此项研究存在若干缺陷,包括样本太小且似乎未将其他可能的起因完全排除在外。
3月15日,一项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研究估测,在怀孕头3个月感染寨卡的法属玻里尼西亚女性中,约1%会产下患有小头症的婴儿。
这一结论是基于对医疗记录的梳理作出的,而医疗记录显示,2014年的4个月窗口期有
7 例小头症发生。
主导此项研究的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流 行病学家SimonCauchemez介绍说,数学模型显 示,上述病例群发的最好解释是这些女性在怀 孕头3个月正好碰上2013~2014年寨卡大规模 暴发。
不过,此项研究并未完全排除其他起因。
同 时,病例数量也很少。
Cauchemez承认,他的团队 并未拥有良好的数据,以显示此前几年法属玻 里尼西亚通常发生的小头症病例数。
巴西最早的寨卡暴发出现在2015年年初,但 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大多数受到影响的国家在去 年最后3个月和今年年初才开始检测到感染。
最早在去年9月检测到寨卡病例的哥伦比 亚,于今年3月初在新生儿中诊断出3例同寨 卡相关的脑部异常和小头症。
据哥伦比亚寨卡 协作网络(RECOLZIKA)负责人AlfonsoRo- driguez-Morales预计,该国将在两三个月后开始 经历出生缺陷的增加。
和巴西相比,这些国家有更多准备时间,因 此它们得以规划关于出生缺陷的前瞻性研 究———追踪上千名怀孕女性。
如果出生缺陷增 加,这会提供更多可靠数据,并且对阐明寨卡同 出生缺陷的关联程度以及其他因素(或者协同 因素)是否在巴西东北部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由于目前所知甚少,因此公共卫生官员督 促采取行动保护怀孕女性不被蚊子叮咬的做法 是正确的。
正如研究人员在一篇3月9日发表 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中所指出的:“尽 管将寨卡病毒同神经系统疾病联系起来的证据 有限,但潜在的严重风险要求采取果断且及时 的行动。
” (宗华) 雾里看花“新粒子” 新分析进一步强化神秘光子证据 全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产生的新神秘粒
子的证据进一步得到强化。
3个月前,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粒子撞击产生的额外光子引起物理学界一片骚动。
现在,LHC一项实验产生的新数据让这一信号变得更加值得注意,但现在仍不能确切地称其为一项发现。
去年12月,物理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一对额外的γ射线光子,其能量大约为750千兆电子伏。
数据来自ATLAS(回型LHC实验装置)和CMS(紧凑型μ子螺旋型磁谱仪),它们是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粒子物理实验室27公里长的LHC上的两个最大探测器。
根据3月17日在意大利拉特乌伊莱一次会议上的最新分析报告,CMS实验观察到的额外光子现在变得更值得注意。
但是让很多人沮丧的是,对ATLAS实验同一天的分析报告并未包含新的数据,因此没能对这种神秘额外光子的存在状态作出任何改变。
事实上,分析表明ATLAS看到的现象并不客观,仅是对此前的数据集更加保守的解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理论物理实验室物理学家MarcoDelmastro在解释关于ATLAS的报告时说。
最新CMS分析采用的数据集比去年12月报告的实验规模大了22%,因为其中包含了LHC在2015年早期的对撞结果,当时由于该装置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探测器的磁场装置被关停。
磁场会影响探测器的电子,因为在没有磁场的背景下收集的数据需要仔细分开校正。
“好消 形成携带特定能量的两个光子的粒子撞击在LHC出人意料的普遍。
图片来源:CERN/CMSCollaboration 息是,我们现在拥有几乎和ATLAS一样多的数据。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CMS物理协调员JamesOlsen说。
CMS团队还重新校正了全部数据集,研究人员通常会在每次运行结束后进行这项工作,以了解放射性如何影响他们的测量。
加上额外的数据以及调整后的校正,CMS 撞击的统计显著性已经从1.2上升到1.6西格马,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家PasqualeMusella在会议上说。
“其额外光子上升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信号。
”Delmastro针对CMS的研究结果说,“但是也有必要审慎对之。
数据是无情的情人。
”他引用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小说补充说。
CMS所报告的显著性仍然远低于物理学 家称之为一项发现的门槛:5西格马,或者数据 统计结果中的信号达到3/1000万的几率。
此外, 尽管计算考虑了“在别处找答案”的效应(在此 过程中,偏离预期更可能出现在探索大范围能 量时,而不是在寻找具体的、已成立的窗口时), 但却没有考虑光子只是LHC物理学家测试的 重要最终产品之
一,巴黎第十一大学线性加速 实验室物理学家、ATLAS物理协调员Marumi Kado警告说。
然而,进行多次搜寻会增加至少
种类似“渠道”可能包含一些统计波动的几率。
随着拉特乌伊莱会议的召开,还可能出现 更多关于额外光子的线索:由于粒子还会衰退 成两个光子之外的其他物质,因此其他探测可 能也会出现意外发现。
到目前为止,类似的探测 包括
CERN早些时候的一项报告都一无所获, 但是物理学家表示,2015年的数据集可能规模 过小,难以在其他衰变模式中发现意外收获。
如果额外光子真的是一种粒子,它很有可 能是从未有人预测到的玻色子———与基本作用 力相关联的一种粒子。
LHC以及其他机构的物 理学家表示,这项发现可能是自1975年意外发 现轻子以来,在粒子物理学领域最大的发现。
相 比之下,2012年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由标准 粒子物理模型预测的。
“它很有可能是在标准模 型之外在对撞实验中发现的首个粒子。
”Olsen 说,“如果它确实是新信号,那么将蕴涵着令人 难以置信的趣味。
”Kado说:“它将会打开如此多 的可能性,如此多的问题。
研究它将会是奇妙的 经历。
” (冯丽妃) 艺术家绘制的巴西新极地研究站,该站计划 在2018年运行。
图片来源:Brazilian
Navy 在旧研究基地于4年前付之一炬之后,巴西已经开始斥资1亿美元在南极建设新的科研堡垒。
近日,巴西国防部长AldoRebelo在智利彭塔阿雷纳斯市为一块标志性的基石揭幕。
原计划在乔治王岛凯勒半岛的南极洲站点举行揭幕式,但坏天气取消了去那里的航班。
与此前运行了30年的科研基地相比,计划在2018年竣工的新科研站有着流线型的未来感设计,拥有17个实验室以及可供65人使用的温暖住所。
但是科学家担心正在迫近的资金紧缩可能会在科研站建成后抑制其发展。
“建立新科研站可圈可点,但如果新研究项目不能获批,它对我们将一无是处。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海洋植物学家、南极国家科学和技术环境研究所总协调员YocieYoneshigue-Valentin说。
一项调查报告总结称,在2012年2月一次加油作业中,一只油桶因无人照料而溢油,导致一间机器房发生了火灾。
两名海军军官在救火中丧生,而当时在站工作的约30名科学家均未受伤。
巴西联邦政府对此迅速予以回应,在事故发生一年内安置了45个操作模块,并替换了站点的所有设备。
在两艘海军研究船以及国际合作的支撑下,巴西科学研究得以在南极海上进行。
巴西南极科学项目约有1/4在陆地科研站进行,其余的只能在船上或在夏季帐篷里进行。
新科研站将继续沿用旧站的名字———Ferraz指挥官,以纪念这位海军海洋学家,而且也将在旧址上重建,距离南美洲仅有900公里。
目前,地质调查和其他领域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新科研站的主要建筑将是此前的两倍,拥有4500平方米的工作面积。
“这是一项让人自豪的工程。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生物物理学家、研究环境污染的JoaoPauloMachadoTorres说,他曾4次赴南极考察。
(鲁捷) 基因测序技术引发专利官司 两家企业围绕英国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研发的紧凑型纳米孔测序设备大动干戈。
图片来源: 一种价格低廉、方便携带的DNA测序方法,即纳米孔测序正待起飞,但该技术已经引发一家产业巨头和一家备受瞩目的创业公司之间的法律战争。
近日,控制着基因测序产业的亿明达公司对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提出诉讼,后者是推广商业化纳米孔平台的首家公司。
亿明达称,牛津公司的两项主要设备对亿明达掌握的专利存在侵权。
这场战争受到那些已经在使用牛津公司产品的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最终结果将取决于目前仍是秘密的这项技术的一些细节,事情可能将两家公司引入专利法的黑暗角落。
亿明达公司是基因测序市场的领头羊,销售冰箱大小的DNA读取设备,该设备主要通过构建及拼接携带化学标记的互补短链读取DNA。
与此相对,纳米孔测序由于其简便性和可携带性,被认为是DNA分析领域的革命性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在每个核苷酸通过微孔时测量电流变化,读取单次通量中的长链DNA。
从2014年起,牛津公司已通过早期通道项目,向研究人员推出了掌上MinION纳米孔设备,并准备推出一种较大型的、更加强大的PromethION设备模型。
与此同时,亿明达也将推出一个纳米孔平台,该公司对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和阿拉巴马大学的两项关键专利进行了注册。
两项专利描述了利用细菌得到的孔蛋白,即分枝杆菌孔蛋白(Msp)系统。
在2月23日提交给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南加州联邦地区法院的新诉讼中,亿明达主张,这种Msp微孔也是牛津公司产品的基础。
但是牛津大学设备的具体技术内容仍是秘密,即便对使用其产品的研究人员来说也是如此。
“我认识的人都不知道那些微孔是什么。
”马里兰州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师WinstonTimp说。
现在清楚的是,牛津公司也曾运用过Msp微孔并使研究人员可获得它们:亿明达在起诉案中提交的证据就包括牛津公司关于Msp变异基因的专利;该公司称这种微孔能使核苷酸通过时进行识别变得更加简便。
还有另外一篇文章也承认牛津公司向哈佛大学研究学者提供Msp微孔。
但是Timp强调,该公司同时拥有其他纳米微孔的专利,其中包括在他的实验室中研发的并非来自细菌的合成微孔。
(红枫)

标签: #进不去 #compass #con #cook #什么意思 #文件 #什么意思 #c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