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外汇论坛哪个最好

外汇 1
权威发布32022年5月21日星期
连续迈上新台阶,我国外贸十年交出亮眼答卷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邹多为、胡锐)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不断跃升,自2017年起连续5年全球第
一,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也于2020年跃居全球第
一。
  这是20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外贸交出的亮眼答卷。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发布会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稳外贸,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
一。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0.9%。
我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3.4%,有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
  据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量高达14.7万亿元,这个数字接近2009年全年的进出口总值。
货物贸易规模继2018年突破30万亿元大关后,2021年又接近40万亿元关口,国际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去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充分体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
  除了数量连创新高,十年来我国外贸质 量效益同样不断提升。
外贸经营主体增长1.7倍,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这些传统贸易伙伴保持良好经贸往来的同时,我国还积极开拓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
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占外贸总值比重已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21年的29.7%。
  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变得更加优化。
十年来,出口主导产业已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并且不断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的进口。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贸易逆差创十年新低。
作为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
全国网上零售额十年内增长9倍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谢希瑶、王雨萧)这十年,我国扩内需促消费取得新进展,消费模式不断创新,网络零售市场发展壮大。
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9倍。
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4.5%,规模居世界第
一。
  这是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20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的。
  盛秋平介绍,自2013年起,我国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购 用户十年内呈现爆炸式增长。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8.12亿人。
快递服务业发展迅猛,2021年超过了1000亿件,是2012年的近20倍,业务量位居世界第
一。
  全国网上零售额十年内快速增长是我国消费潜力加速释放的体现。
盛秋平说,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消费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这十年,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
最终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27.5万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56.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51.1%提升到54.7%。
2021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达1.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倍以上,占进口总额约10%。
  这十年,我国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2021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比2012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
新车销售量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比2012年增长了1.4倍。
  这十年,我国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绿色、健康、智能消费受到青睐。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万辆,每卖出8辆新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
5G手机出货量2.66亿部,占手机出货总量的76%。
  “网络零售、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盛秋平说。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 准转化率已达75%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赵文君、胡锐)5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计量日”。
目前,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这是记者从中共中央宣传部20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当天的主题为“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在发布会上介绍,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既是国内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内容。
近10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市场规则和标准对接,有力促进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据介绍,在标准化方面,我国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九大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从2016年的81.45%上升到目前的96.15%。
主要装备制造业、重要消费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重要产业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有力支撑了内外贸一体化。
在认证认可方面,简化出口转内销CCC认证程序,在材料备齐的情况下,7个工作日就可获得CCC证书。
  蒲淳表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要持续抓好贸易重点热点领域国家标准研制与实施推广,不断提升国内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针对我国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加大强制性产品认证推介力度,便利我国产品出口。
加快推进内外贸产品的同线同标同质,加强政策引导、质量提升和服务保障。

  据新华社北京5月20 严部 日电(记者王雨萧)国家税务 门 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 打院行、、国海家关外总汇署管、中理国局人日民前银印 发通知,明确把打击骗取留 骗抵退税违法犯罪行为作为 取2022年常态化打击虚开骗 税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开展 留联合打击。
  通知指出,各地要根据 抵工作需要和具体案件情况, 采取联合执法、共同办案等 退方式组织开展案件查处工 作,联合调查取证,积极推动 税涉税违法犯罪及相关犯罪活 动的联合检查调查。
违  通知明确,准确把握宽 严相济刑事政策,把打击骗 法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与贯彻 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 犯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有机结合。
罪对于骗取留抵退税犯 罪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危 行害严重的行为,坚决从严惩 治。
对于初犯、偶犯,及时补 为缴税款、挽回税收损失的实 体企业,可以依法从宽处 罚,确保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 有机统
一。
净增7个!2021年底我国境内运输机场达248个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周圆)民航局日前发布的202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境内共有运输机场248个,比上年底净增7个;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达到370个,比上年底净增31个。
  公报显示,2021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44055.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
其中,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43908.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147.7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4.6%。
货邮运输方面,完成货邮运输量731.84万吨,比上年增长8.2%。
  行业建设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4054架,比上年底增加151架;共有定期航班航线4864条;全行业持照机务人员63480名,比上年增加3145名,持照签派员10822名,比上年增加1828名。
  民航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公报显示,2021年,客运航班平均航班正常率为88%,平均延误时间为10分钟,比上年增加1分钟。
截至2021年底,全国29家机场实现身份证一证通行,66家机场应用人脸识别技术,234家机场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40家千万级大型机场开通旅客“易安检”服务;9家航空公司、53家机场开展“通程航班平台”试点。
▲5月19日,客机在四川省达州金垭机场降落后通过“水门”。
当日,成都航空执飞的一架空客A320飞机稳稳降落,标志着四川省达州金垭机 场正式启用,原河市机场同步关闭。
新华社发(邓良奎摄) 近两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6至17岁儿童青少年,仍有近两成超重肥胖———5月20日,又一个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仍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让出席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忧心忡忡。
  专家呼吁,当务之急要切实加强食育教育,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引导广大青少年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制定的“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落到实处。
“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意味着每五个儿童青少年中约有一个超重肥胖,2015年这一比例为18%。
  专家表示,近年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身高跑不过体重”的现象。
2002年至2017年的15年间,以我国城市16岁男性为例,其平均身高增长3.9厘米的同时,体重增长了14.8斤。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  “进入新时代,我国食物种类和数量得到 极大丰富,食物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老百姓对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知识不足,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如膳食结构不合理,隐形饥饿严重,超重肥胖快速增长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营养相关慢性病低龄化发展,居民尤其是学生体质提升任务依然艰巨。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视频致辞中说。
小胖墩,大问题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
”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带来诸多问题:  ———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是隐性营养不良。
  长期从事学生营养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朱文丽说,肥胖本身就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形式。
调查表明,多数小胖墩在能量过剩的同时,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
  “肥胖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很容易存在隐性营养不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米杰说,由于体内脂肪 太多,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缺乏维生素
D,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身高发育,还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等问题。
  ———慢病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儿童变身“小糖人”,多是肥胖惹的祸“。
肥胖是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高发疾病的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说,有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肥胖者在成年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约24倍。
  ———伤身,更伤心。
  超重肥胖将引发社交和心理问题。
马军说,除危及身体健康外,有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会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带来更高的被欺凌风险和低成绩表现。
肥胖儿童还容易给同伴带来不勤快、身材差、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反应迟钝和易生病等负面刻板印象,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抑郁等问题。
健康,从加强“食育”起步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了“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科学减重,要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
“油盐肉摄入过多、蔬菜摄入显著不足,青少年的膳食结构必须调整。
”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秘书长贾健斌说。
  为“保持健康体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开出“药方”,倡导中小学生“学会选择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
每天吃早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自我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避免高糖、高盐、高油等食品的摄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专家呼吁,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盲目满足其口腹之欲,而是帮孩子从小建立健康生活理念,养成良好饮食运动习惯,管住嘴、迈开腿。
  “中国的营养教育还缺乏科学系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策略,缺乏政策尤其法规支持,学校、家庭、社区未建立良好的互动。
”朱文丽认为,政府应积极主导,以法律形式确保营养教育顺利开展,逐渐丰富教育内容,发展、完善教育体系。
  “从当前实际看,相对于德智体美劳,食育更凸显其基础性和紧迫性。
应从提高认知着手,从加强食育起步,全面推进国民营养健康素养的提升。
”陈萌山说。
(记者李斌、王君璐、张漫子、林苗苗)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安 蓓、杨思琦)《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
应当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何深意?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生动体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部署,彰显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定决心。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效率。
同时,有助于更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
”这位负责人说。
  从意见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看,无论是强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规则统
一,还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
一、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重大举措,都强调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坚持和完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生动体现。
  意见开宗明义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这是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要性的一个基本判断。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 何深意 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打破地方保护 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 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不断增强我国的市场优势,才能有 效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和市场资源,更好联通国内与国际 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把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作为首
要任务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改革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有关负责人强调,这涉及发展方式深层次的变革,涉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厘清,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必然要求攻坚克难推动深层次改革。
  意见把“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作为首要任务,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四方面提出统一要求。
  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关键是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重点是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重点是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综合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建立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促进营商便利化、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有利于维护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最关键的是要破除要素市场分割和多轨运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明确了构建统一要素市场这一重要改革方向,进一步部署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大举措,既一脉相承,又进一步深化发展。
  在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方面,意见提出“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等;在技术和数据要素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等,并将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纳入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体系。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关键所在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也是关键所在。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关键是正确认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有关负责人说。
  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  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要求企业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不得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以限制商品服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  意见提出四个“清理”的硬任务和若干“不得”的硬要求,明确要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建立典型案例通报约谈和问题整改制度。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市场,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面貌。
通过改革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形成大工厂和大市场协同效应,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

标签: #微信多开 #手机 #套餐 #网上购物 #传媒 #家具 #厂家 #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