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RIKAIHUA
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责任编辑:郑信伟电话:0570-6660365投稿信箱:khrb@
金溪文苑
3 顶出一个春天 占晓英 我家先生,咬定青山不放松,年过半百知天命之年,终于顶出了一个春天。
三十年前,一位刚出校门参加工作的懵懂青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闯入书法圣地。
那天,先生与朋友逛街,看见街道两旁有好多标语,便与朋友一起旁若无人地评头论足起来……突然,一老者大声呵斥:“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有什么资格评论我的字?我的字是要有级别的书法家评的!”原来他就是写标语的人,当时本县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
先生年轻气盛,脱口而出:“不要以为你字写得好就可以看不起人,假以时日,我也能写得你这么好!” 说干就干。
次日,先生就买来笔墨纸砚和字帖,制订了严酷的练字计划。
夏练三伏,冬练三
九。
那时没有空调和其它取暖制冷设备,常常是夏天汗流浃背,衣衫湿透,冬天手上长满冻疮,但先生天性倔强,不言放弃。
写毛笔字讲究悬腕,初学书法,悬腕不稳。
为了悬腕稳,他写字时在右手前臂上挂个秤砣以练手腕的力量,就像狙击手练枪法时为了端稳枪而在枪的末梢端吊个重物以练臂力一样。
这样一练就是几个月,以致吃饭时右手拿不起筷子,只得临时改用左手吃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苦练基本功,换来的是悬腕的沉稳,以及后来笔走龙蛇时的洒脱自如、游刃有余。
小小开化县城,买不到足够的书法书籍和字帖,是一大局限。
加上没有老师指点,苦练终不得法,入不了门,先生为此苦闷不已。
终于等到了一个杭州出差的机会,先生特意多带了一些钱,准备逛逛书店和西湖,他先走进书店,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法书籍和字帖,乐疯了,真是久旱逢甘霖啊!他一口气挑选了一大堆自己喜爱的书和历朝历代的名家字帖。
结账出店,一翻口袋傻眼了:只剩下八角大洋!西湖去不成是小事,连回家的路费都得借了。
二三十年前,工资很低,笔墨纸砚又贵,为了学书法,买了笔墨纸砚,已是囊中羞涩,捉襟见肘,早早地当上了现如今才时尚的月光族,常常是没到发薪日,银子已光光,青黄不接闹饥荒,只好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惨!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先生得到这一大堆书帖,如获至宝,连续三个月,每天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书房看书临帖,周末更是没日没夜地研习,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知困倦。
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似定海神针般定在书房,书、帖都被他翻烂了。
我惊呼:完了,完了,走火入魔了!但经此一战,他渐渐开悟、入门了…… 参加全国“文明杯”硬笔书法大赛,居然意外获得三等奖。
牛刀小试即有斩获,极大地增强了他的信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与古人隔空对话交友,约颜、柳、欧、赵喝茶聊天,随二王在兰亭饮酒赋诗,与钟繇、褚遂良、苏东坡、文征明等大咖切磋书艺……人说练字孤独乏味,他有古人为伴,热闹得很。
每日晚饭既毕,一杯香茗,端坐案前,屏息凝神,笔墨纸砚,静心挥毫。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概不放过,颜柳欧赵皆尽造访……每天至少练三小时,雷打不动,多则六到七小时,乃至十二到十八小时,练到深夜是常态,凌晨或通宵也常有。
他誓把凳子坐穿,袖口磨烂。
因为真正的书法是指软笔(毛笔) 书法,硬笔是小弟,难登大雅之堂,毛笔才是大哥。
他的目标是软笔书法学有所成,但何其之难? 学书之路不可能平坦笔直,一帆风顺。
条件艰苦,书帖匮乏还是次要,没有名师指点迷津才是最大困难。
常常练着练着进步了,练着练着又停滞不前了。
每当陷入瓶颈,他就像一只孤雁飞越在无垠的蓝天上,没有方向,很感迷茫,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以勤补拙,上下求索。
一有书法讲座、书法展览、书家现场写字(比如当街写春联),他赶紧去听课、观摩、请教,回家再细细品味,揣摩消化。
当同龄的年轻人在看电视、唱卡拉OK时,他在埋头写字;当同事、朋友嘲笑他:只有傻子才会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钱去练字时,他一笑了之,还是练字。
只见他时而握笔临帖,时而翻书查阅,时而冥思苦想、细细品悟。
每当突破瓶颈,柳暗花明又一村时,那份惊喜与享受,自是妙不可言!看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漫卷诗书喜欲狂,我也替他高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而立之年,先生陆续获得了县、市级书法比赛的金奖、银奖。
于是,他开始在勤奋练习的基础上潜心创作。
创作时,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让他人打扰,如老僧入定、闭关修炼般。
有一次写一幅50米的长卷作品,为了保持气韵的连贯不断、通篇的和谐统
一,他从早上十点写到凌晨两点,16个小时连续写,不吃饭,只喝水。
竟然还把墨汁瓶当水杯凑到嘴边,把墨汁当开水喝了,变成一个“黑嘴”,而自己浑然不觉。
后被我无意中看到,笑死本宝宝啦!这是痴迷了?魔怔了?是太投入了,太入神了!王献之练字用手指在衣襟上比划,划破衣襟,他练字不仅喝墨汁,还磨破袖口,乃至于丝丝缕缕地挂下来,还无所谓地穿出去,也不怕难为情,我也是服了,戏称下次给他缝个铁皮袖口。
外人看上去苦行僧一般的事情,他却沉浸其中,甘之如饴。
论语里有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看来,先生也“颜回”附体了。
天道酬勤。
先生不惑之年,渐入佳境,多幅作品入选浙江省中青年书法展。
离入省书协仅一步之遥(要入展、提名、优胜才能入省书协),革命尚未成功,先生还在努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付出总有回报,在知天命之年终于迎来人生收获的季节,一举拿下浙江省“东部湾杯”硬笔书法竞赛二等奖(第六名),浙江省“陆维钊”杯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同时获得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终于修成正果,得偿所愿!可他又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进入“中书协”。
原来嘲笑他的人不再嘲笑,变成了尊重、敬慕。
我笑他范进中举,同时也替他高兴和欣慰。
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苍天不负有心人!可喜可贺!可敬可佩!练字即练心也。
30年的静心修炼,先生的灵魂得到清洗,性格也变得随和、宽容、坦荡,犹如一坛醇厚的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30年如一日的努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像地下的竹笋一样坚持不懈地向上顶、向上顶,终于顶出一个春天。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院子里的竹子长得越来越繁茂,每年不断有新竹在春天破土而出。
先生年过五旬,仍研习不辍,已是痴迷,一日不练就难过,如鲠在喉,不写(吐)不快。
相信他还会再顶出一个更美的春天! 木槿花开 吴建春 我对木槿花的好感,源自祖母打小的言传身教。
记得小时候,一次祖母带我去菜园地摘花。
菜地靠路一侧,种了一排木槿。
树高约2米多,枝条纤细修长,密密匝匝把菜地围挡住。
树龄有些年头,低处枝条分蘖较少,或者开早的花被人采摘,剩下的花朵都长在枝端。
我个儿矮小,有点够不着它,急得我直叫唤。
祖母柔声地安慰我别心急,提菜篮跟在她身后。
祖母把围裙一角塞进腰围里,一只手捏住另一个裙角,用一只手掐花朵,遇到长在高处的,就踮起脚尖,拨拉下枝条薅花。
祖母告诉我,木槿花有朝开暮落的习性,花朵的颜色有很多种,以白和粉红居多,花朵可以炒菜吃。
她摘一会就摊开裙布,把花倒入菜篮里。
不一会儿,菜篮里的花儿就一点点堆积起来。
我拣起一瓣花朵,掰开花蕊看了看,发现有黑色小虫在爬行,吓得立即松手弃之于地。
祖母看见后,拾起地上花又放入篮内,并用手掌抚摸了我的小脑袋瓜说:“别怕,拿回家放入水盆里洗洗就没了。
”我看着一篮子红白相间,明晃晃艳丽的木槿花,想到它将要成为自己口中食物,隐隐地竟心生一丝怜惜。
木槿树属于落叶灌木,开花期从夏至秋末。
在我老家一带,木槿不作为花卉观赏品种,而是户主为保护菜地,成排种植以阻拦鸡鸭进入,起着天然篱笆栅栏的作用。
一到开花季节,仄仄斜斜的嫩枝上挂满累累花朵,呈现一道很亮眼的花式绿篱,给乡村增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息。
除了小孩,摘花玩耍,偶尔有人摘来做菜,多数时间任其花开花谢。
木槿花,在乡下是一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花,虽然花蕊娇艳,却少有人问津,大多数时间只能孤芳自赏。
去年因受疫情影响,我在家待岗一年多。
每日晨跑,至下溪桥头塔山底村口,看见一块面积较大的木槿园。
从春天开始,秃枝上冒出点点嫩芽,慢慢绿装素裹,变成长势良好的绿树。
小村地理环境独特,坐落在绿树丛中,尤其是临溪一面,矗立十几棵百年樟树,树冠像撑开的巨大绿伞,形成一片林荫,成为人们休闲观景场。
它不仅临水而居,还有两公里长蜿蜒的河岸线,种植的防风林多数是百年古树,遮天蔽日蔚然成林,其中以樟树、风杨和柳树居多,衬托出“小桥流水有人家,曲径通幽是江南”的意境。
临河一线既是下溪村的步行道,也是城华线十里运动场黄金水道的其中一段,两边种植各类花草,有桃树、桂树、木槿和一些不知名的草本。
这一段路因参天大树居多,栖息的鸟类也多。
晨风习习,鸟语声声,是我晨跑最喜欢的地段。
进入七月份,木槿树陆续挂苞并开出零星的花朵,渐渐花开满树。
花形呈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几种。
可能因为品种或土质好,去年树上挂花特别多,红的如火,白的如云,烂漫如锦艳丽夺目,一片生机盎然。
当一株株花树婷婷玉立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如含羞仙子,迎面走来又擦身而过,引人暇思连连。
难怪李白在《咏槿》写道:“园花笑芳 年,池草艳春色。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诗中将木槿花比作婵娟美女,感叹木槿花的朝花暮落。
几天后,我见到一位许姓村民,手挽着菜篮子,窝在树丛里摘花,而木槿园路口分明竖立着一块禁止摘花的牌子。
我与这位村民相识,木槿园就在他家门口。
因为计时跑步,我并没有停下脚步询问。
有时路上偶遇,也只是互相点点头。
但我心里一直结着疙瘩,怀疑他近水楼台先得月,损公肥私揩村里的油?这片木槿应该是村里种植的观景点,他天不亮摘花,是否为了避人耳目呢? 后来我从本村的同学口中得知,那块木槿园是村里承包给他的。
他负责木槿树的日常养护,如除草施肥等,报酬之一是摘花出售的收入,作为经济补偿归他所得。
我听后,觉得以花养树,倒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
一,不然村里要额外支付工资,以村级经济条件只能如此安排。
不过,牺牲这些美丽的花朵,我总觉得有点煞风景。
我小时候吃过祖母用木槿花做的汤菜,除了口味滑爽,略带清香的鲜美,没有其它特别感受。
于是,我上网查找答案,才知道木槿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柠檬酸、氨基酸、粗纤维、维生素、铁、钙、锌等营养成分,有利于平衡血脂,增进吸收,促进消化。
做菜可炒、凉拌、作汤、油炸、熬粥等。
据说在徽州地区,有一道名菜叫木槿豆腐羹,味道很鲜美,会让人食欲大动。
由木槿花泡制而成的木槿花茶,具有美容、瘦身、降压的功效。
同时木槿花也是食用辅助药材。
入肝经,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止血凉血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胃病、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咳血,疮疖痈肿,烫伤等病症。
这样看来,木槿花确实是个宝贝,难怪畅销市场。
它既是绿色食品,又有辅助治病疗效,物以稀为贵,自然有人为它趋之若鹜。
我想到父母身体不佳,便想弄点木槿花给他们炒菜吃。
县城的菜市场可能有卖的,但必须早起。
想找许某人购买,自己曾腹诽他动机不纯,有点不好意思开口。
正在斟酌时,想起本村(罗坞口自然村)一位堂哥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菜园里的木槿花图片,发出了“花开多的吃不完,谁要快来采!”的邀请。
翌日大清早,我借着跑步来到堂哥家门口,看见一排约二十棵木槿树,已过盛花期,花朵不是很多,只摘了一小袋,炒一两顿菜也够了。
后来母亲告诉我,他们很喜欢木槿花的菜。
于是,我隔三岔五又去摘了几回。
后来,寻得一块空角地,我扦插几株木槿枝条。
我喜欢木槿平民化的品质,对环境不挑剔,虽然没有牡丹、桃花那样娇贵,却甘心守望主人的菜园。
就像它的花语——温柔的坚持,槿花朝开暮落,每一次凋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地开放,象征着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性格,爱的信仰永恒不变。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一秋。
我出国快一年了,不知我种的木槿树是否成活长高,愿父母能等到我种的木槿树开花那一天。
3 顶出一个春天 占晓英 我家先生,咬定青山不放松,年过半百知天命之年,终于顶出了一个春天。
三十年前,一位刚出校门参加工作的懵懂青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闯入书法圣地。
那天,先生与朋友逛街,看见街道两旁有好多标语,便与朋友一起旁若无人地评头论足起来……突然,一老者大声呵斥:“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有什么资格评论我的字?我的字是要有级别的书法家评的!”原来他就是写标语的人,当时本县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
先生年轻气盛,脱口而出:“不要以为你字写得好就可以看不起人,假以时日,我也能写得你这么好!” 说干就干。
次日,先生就买来笔墨纸砚和字帖,制订了严酷的练字计划。
夏练三伏,冬练三
九。
那时没有空调和其它取暖制冷设备,常常是夏天汗流浃背,衣衫湿透,冬天手上长满冻疮,但先生天性倔强,不言放弃。
写毛笔字讲究悬腕,初学书法,悬腕不稳。
为了悬腕稳,他写字时在右手前臂上挂个秤砣以练手腕的力量,就像狙击手练枪法时为了端稳枪而在枪的末梢端吊个重物以练臂力一样。
这样一练就是几个月,以致吃饭时右手拿不起筷子,只得临时改用左手吃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苦练基本功,换来的是悬腕的沉稳,以及后来笔走龙蛇时的洒脱自如、游刃有余。
小小开化县城,买不到足够的书法书籍和字帖,是一大局限。
加上没有老师指点,苦练终不得法,入不了门,先生为此苦闷不已。
终于等到了一个杭州出差的机会,先生特意多带了一些钱,准备逛逛书店和西湖,他先走进书店,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法书籍和字帖,乐疯了,真是久旱逢甘霖啊!他一口气挑选了一大堆自己喜爱的书和历朝历代的名家字帖。
结账出店,一翻口袋傻眼了:只剩下八角大洋!西湖去不成是小事,连回家的路费都得借了。
二三十年前,工资很低,笔墨纸砚又贵,为了学书法,买了笔墨纸砚,已是囊中羞涩,捉襟见肘,早早地当上了现如今才时尚的月光族,常常是没到发薪日,银子已光光,青黄不接闹饥荒,只好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惨!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先生得到这一大堆书帖,如获至宝,连续三个月,每天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书房看书临帖,周末更是没日没夜地研习,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知困倦。
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似定海神针般定在书房,书、帖都被他翻烂了。
我惊呼:完了,完了,走火入魔了!但经此一战,他渐渐开悟、入门了…… 参加全国“文明杯”硬笔书法大赛,居然意外获得三等奖。
牛刀小试即有斩获,极大地增强了他的信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与古人隔空对话交友,约颜、柳、欧、赵喝茶聊天,随二王在兰亭饮酒赋诗,与钟繇、褚遂良、苏东坡、文征明等大咖切磋书艺……人说练字孤独乏味,他有古人为伴,热闹得很。
每日晚饭既毕,一杯香茗,端坐案前,屏息凝神,笔墨纸砚,静心挥毫。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概不放过,颜柳欧赵皆尽造访……每天至少练三小时,雷打不动,多则六到七小时,乃至十二到十八小时,练到深夜是常态,凌晨或通宵也常有。
他誓把凳子坐穿,袖口磨烂。
因为真正的书法是指软笔(毛笔) 书法,硬笔是小弟,难登大雅之堂,毛笔才是大哥。
他的目标是软笔书法学有所成,但何其之难? 学书之路不可能平坦笔直,一帆风顺。
条件艰苦,书帖匮乏还是次要,没有名师指点迷津才是最大困难。
常常练着练着进步了,练着练着又停滞不前了。
每当陷入瓶颈,他就像一只孤雁飞越在无垠的蓝天上,没有方向,很感迷茫,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以勤补拙,上下求索。
一有书法讲座、书法展览、书家现场写字(比如当街写春联),他赶紧去听课、观摩、请教,回家再细细品味,揣摩消化。
当同龄的年轻人在看电视、唱卡拉OK时,他在埋头写字;当同事、朋友嘲笑他:只有傻子才会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钱去练字时,他一笑了之,还是练字。
只见他时而握笔临帖,时而翻书查阅,时而冥思苦想、细细品悟。
每当突破瓶颈,柳暗花明又一村时,那份惊喜与享受,自是妙不可言!看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漫卷诗书喜欲狂,我也替他高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而立之年,先生陆续获得了县、市级书法比赛的金奖、银奖。
于是,他开始在勤奋练习的基础上潜心创作。
创作时,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让他人打扰,如老僧入定、闭关修炼般。
有一次写一幅50米的长卷作品,为了保持气韵的连贯不断、通篇的和谐统
一,他从早上十点写到凌晨两点,16个小时连续写,不吃饭,只喝水。
竟然还把墨汁瓶当水杯凑到嘴边,把墨汁当开水喝了,变成一个“黑嘴”,而自己浑然不觉。
后被我无意中看到,笑死本宝宝啦!这是痴迷了?魔怔了?是太投入了,太入神了!王献之练字用手指在衣襟上比划,划破衣襟,他练字不仅喝墨汁,还磨破袖口,乃至于丝丝缕缕地挂下来,还无所谓地穿出去,也不怕难为情,我也是服了,戏称下次给他缝个铁皮袖口。
外人看上去苦行僧一般的事情,他却沉浸其中,甘之如饴。
论语里有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看来,先生也“颜回”附体了。
天道酬勤。
先生不惑之年,渐入佳境,多幅作品入选浙江省中青年书法展。
离入省书协仅一步之遥(要入展、提名、优胜才能入省书协),革命尚未成功,先生还在努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付出总有回报,在知天命之年终于迎来人生收获的季节,一举拿下浙江省“东部湾杯”硬笔书法竞赛二等奖(第六名),浙江省“陆维钊”杯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同时获得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终于修成正果,得偿所愿!可他又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进入“中书协”。
原来嘲笑他的人不再嘲笑,变成了尊重、敬慕。
我笑他范进中举,同时也替他高兴和欣慰。
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苍天不负有心人!可喜可贺!可敬可佩!练字即练心也。
30年的静心修炼,先生的灵魂得到清洗,性格也变得随和、宽容、坦荡,犹如一坛醇厚的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30年如一日的努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像地下的竹笋一样坚持不懈地向上顶、向上顶,终于顶出一个春天。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院子里的竹子长得越来越繁茂,每年不断有新竹在春天破土而出。
先生年过五旬,仍研习不辍,已是痴迷,一日不练就难过,如鲠在喉,不写(吐)不快。
相信他还会再顶出一个更美的春天! 木槿花开 吴建春 我对木槿花的好感,源自祖母打小的言传身教。
记得小时候,一次祖母带我去菜园地摘花。
菜地靠路一侧,种了一排木槿。
树高约2米多,枝条纤细修长,密密匝匝把菜地围挡住。
树龄有些年头,低处枝条分蘖较少,或者开早的花被人采摘,剩下的花朵都长在枝端。
我个儿矮小,有点够不着它,急得我直叫唤。
祖母柔声地安慰我别心急,提菜篮跟在她身后。
祖母把围裙一角塞进腰围里,一只手捏住另一个裙角,用一只手掐花朵,遇到长在高处的,就踮起脚尖,拨拉下枝条薅花。
祖母告诉我,木槿花有朝开暮落的习性,花朵的颜色有很多种,以白和粉红居多,花朵可以炒菜吃。
她摘一会就摊开裙布,把花倒入菜篮里。
不一会儿,菜篮里的花儿就一点点堆积起来。
我拣起一瓣花朵,掰开花蕊看了看,发现有黑色小虫在爬行,吓得立即松手弃之于地。
祖母看见后,拾起地上花又放入篮内,并用手掌抚摸了我的小脑袋瓜说:“别怕,拿回家放入水盆里洗洗就没了。
”我看着一篮子红白相间,明晃晃艳丽的木槿花,想到它将要成为自己口中食物,隐隐地竟心生一丝怜惜。
木槿树属于落叶灌木,开花期从夏至秋末。
在我老家一带,木槿不作为花卉观赏品种,而是户主为保护菜地,成排种植以阻拦鸡鸭进入,起着天然篱笆栅栏的作用。
一到开花季节,仄仄斜斜的嫩枝上挂满累累花朵,呈现一道很亮眼的花式绿篱,给乡村增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息。
除了小孩,摘花玩耍,偶尔有人摘来做菜,多数时间任其花开花谢。
木槿花,在乡下是一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花,虽然花蕊娇艳,却少有人问津,大多数时间只能孤芳自赏。
去年因受疫情影响,我在家待岗一年多。
每日晨跑,至下溪桥头塔山底村口,看见一块面积较大的木槿园。
从春天开始,秃枝上冒出点点嫩芽,慢慢绿装素裹,变成长势良好的绿树。
小村地理环境独特,坐落在绿树丛中,尤其是临溪一面,矗立十几棵百年樟树,树冠像撑开的巨大绿伞,形成一片林荫,成为人们休闲观景场。
它不仅临水而居,还有两公里长蜿蜒的河岸线,种植的防风林多数是百年古树,遮天蔽日蔚然成林,其中以樟树、风杨和柳树居多,衬托出“小桥流水有人家,曲径通幽是江南”的意境。
临河一线既是下溪村的步行道,也是城华线十里运动场黄金水道的其中一段,两边种植各类花草,有桃树、桂树、木槿和一些不知名的草本。
这一段路因参天大树居多,栖息的鸟类也多。
晨风习习,鸟语声声,是我晨跑最喜欢的地段。
进入七月份,木槿树陆续挂苞并开出零星的花朵,渐渐花开满树。
花形呈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几种。
可能因为品种或土质好,去年树上挂花特别多,红的如火,白的如云,烂漫如锦艳丽夺目,一片生机盎然。
当一株株花树婷婷玉立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如含羞仙子,迎面走来又擦身而过,引人暇思连连。
难怪李白在《咏槿》写道:“园花笑芳 年,池草艳春色。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诗中将木槿花比作婵娟美女,感叹木槿花的朝花暮落。
几天后,我见到一位许姓村民,手挽着菜篮子,窝在树丛里摘花,而木槿园路口分明竖立着一块禁止摘花的牌子。
我与这位村民相识,木槿园就在他家门口。
因为计时跑步,我并没有停下脚步询问。
有时路上偶遇,也只是互相点点头。
但我心里一直结着疙瘩,怀疑他近水楼台先得月,损公肥私揩村里的油?这片木槿应该是村里种植的观景点,他天不亮摘花,是否为了避人耳目呢? 后来我从本村的同学口中得知,那块木槿园是村里承包给他的。
他负责木槿树的日常养护,如除草施肥等,报酬之一是摘花出售的收入,作为经济补偿归他所得。
我听后,觉得以花养树,倒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
一,不然村里要额外支付工资,以村级经济条件只能如此安排。
不过,牺牲这些美丽的花朵,我总觉得有点煞风景。
我小时候吃过祖母用木槿花做的汤菜,除了口味滑爽,略带清香的鲜美,没有其它特别感受。
于是,我上网查找答案,才知道木槿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柠檬酸、氨基酸、粗纤维、维生素、铁、钙、锌等营养成分,有利于平衡血脂,增进吸收,促进消化。
做菜可炒、凉拌、作汤、油炸、熬粥等。
据说在徽州地区,有一道名菜叫木槿豆腐羹,味道很鲜美,会让人食欲大动。
由木槿花泡制而成的木槿花茶,具有美容、瘦身、降压的功效。
同时木槿花也是食用辅助药材。
入肝经,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止血凉血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胃病、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咳血,疮疖痈肿,烫伤等病症。
这样看来,木槿花确实是个宝贝,难怪畅销市场。
它既是绿色食品,又有辅助治病疗效,物以稀为贵,自然有人为它趋之若鹜。
我想到父母身体不佳,便想弄点木槿花给他们炒菜吃。
县城的菜市场可能有卖的,但必须早起。
想找许某人购买,自己曾腹诽他动机不纯,有点不好意思开口。
正在斟酌时,想起本村(罗坞口自然村)一位堂哥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菜园里的木槿花图片,发出了“花开多的吃不完,谁要快来采!”的邀请。
翌日大清早,我借着跑步来到堂哥家门口,看见一排约二十棵木槿树,已过盛花期,花朵不是很多,只摘了一小袋,炒一两顿菜也够了。
后来母亲告诉我,他们很喜欢木槿花的菜。
于是,我隔三岔五又去摘了几回。
后来,寻得一块空角地,我扦插几株木槿枝条。
我喜欢木槿平民化的品质,对环境不挑剔,虽然没有牡丹、桃花那样娇贵,却甘心守望主人的菜园。
就像它的花语——温柔的坚持,槿花朝开暮落,每一次凋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地开放,象征着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性格,爱的信仰永恒不变。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一秋。
我出国快一年了,不知我种的木槿树是否成活长高,愿父母能等到我种的木槿树开花那一天。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