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群众北堤留下遍地垃圾,责编:蔡蔓红

维生素 3
电话:22751882013年9月21日星期
民生07 赏月群众北堤留下遍地垃圾 环卫工人需用2天方能清理完毕 本报讯(见习记者刘漫娜)中秋节当晚,不少市民选择到韩江北堤赏月放孔明灯。
然而,一些赏月市民却只顾自己方便,把垃圾乱丢。
昨天,有热心市民向本报反映,北堤一带垃圾遍地,影响市容市貌,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清理干净。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北堤察看, 在通往放生台的人行道上,散落着五颜六色被烧毁的孔明灯,还有塑料袋、纸盒等垃圾,风一吹,塑料袋就满天飞。
北堤上两侧的迎水坡的情况也是垃圾随处可见,大部分也是残缺的孔明灯。
看到北堤一地狼藉,市民黄先生就说,在庆祝节日的同时,也不要 忘了文明,如果垃圾遍地,影响市容市貌,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把垃圾干净。
“假期有不少外地人过来游玩,更要注意城市的环境卫生。
” 记者就北堤的环境卫生问题致电滨江长廊管理处。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秋节前已对路段进行清扫,但中秋节晚上北堤上的 人流量较多,留下大量的垃圾。
从昨天早上,管理处已经组织环卫工人进行打扫,由于清洁人员有限,预计要用2天时间才能彻底打扫干净。
该工作人员呼吁广大市民,游玩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不要随处乱垃圾。
(报料人:李女士奖励30元) 螃蟹西红柿同食 等于吃砒霜? 专业人士:可能性极小 本报讯(记者蔡妙芝实习生李灿霞)秋季吃螃蟹正当时,不过,连日来网上疯传不少有关螃蟹与食物相克的帖子,说“螃蟹+西红柿会产生砒霜”“、螃蟹+柿子会胃结石”、“螃蟹+啤酒会中风”,这不由让人担心螃蟹究竟怎么吃才安全。
对此,有专业人士表示,螃蟹与西红柿同时食用产生砒霜可能性极小,而螃蟹与柿子、啤酒同食有可能增加患胃结石、痛风的风险,市民最好谨慎食用。
饶平县的小余很喜欢吃螃蟹,但最近一则信息却让她对该怎么吃螃蟹感到困惑。
网上流传的这则《螃蟹不能和什么一起吃》的信息,详细列出与螃蟹相克的食物:螃蟹与西红柿同食,会产生砒霜导致中毒;螃蟹与柿子同食,则可能导致腹泻、胃结石……而在微博上,有关“螃蟹与啤酒会痛风”的消息,也得到不少人的转发。
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是否有科学依据?昨天,记者就此咨询了韩山师范学院营养学教师燕宪涛。
“螃蟹含有五价的砷,生西红柿富含维生素
C,两者在外界接触时会产生砒霜,但是砷元素与螃蟹肉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进入体内与西红柿的维生素C接触少。
”燕宪涛表示,而且实验表明,只有五到十斤螃蟹完全与维生素C反应,才可能产生砒霜,而市民一次吃蟹的量并没有那么多。
至于网友所说的螃蟹与柿子同吃导致胃结石,燕宪涛说,螃蟹、柿子都是寒性食物,同吃的确容易损伤脾胃,但是否会导致胃结石尚无定论,而螃蟹、啤酒都是高嘌呤的食物,在体内可生成酸性物质,如果排泄不畅有可能导致痛风。
市民最好在食用螃蟹一个小时后,再进食柿子与啤酒。
此外,他还提醒市民,螃蟹虽然营养,但性寒,里面还可能含有微生物各种细菌,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腹泻、过敏等。
因此,吃螃蟹时不仅要洗净,还要把螃蟹完全煮熟,最好高温煮熟20到30分钟,同时配些姜和醋等调味剂进行杀菌。
肠胃功能不好、体质虚寒、对蟹肉过敏的人要避免食用。
市公安机关开展整治酒驾统一行动 两小时查获醉驾1起酒驾6起 交警人员对驾驶员进行酒精含量测试。
本报记者黄晓泳摄 本报讯(记者黄晓泳)针对节假日期间各种聚会增多、酒后驾驶现象有所“抬头”的情况,近日,市公安机关开展统一行动,严厉查处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
9月17日22时至24时,市公安局的交警人员在新洋路、枫春路等娱乐场所周边路段设卡,严查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
在市区新洋路湘桥区人民法院前的卡哨,交警人员拦下一辆黑色小轿车检查。
一摇下车窗,驾驶员浑身酒气,双眼通红。
交警人 员怀疑其酒驾,拿出酒精吹气仪,让其吹气测试酒精含量。
检测结果,该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68mg/100ml,远超80mg/100ml的醉驾标准。
该驾驶员称自己刚参加完朋友的婚礼准备回家,他在酒席上多喝了几杯。
由于涉嫌醉驾,交警部门将以涉嫌危险驾驶罪追究该驾驶员的刑事责任,对他进行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考取的处理,同时,他还将面临6个月以下的拘役。
据了解,当晚的行动共检 查车辆2500余辆,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50多起,其中涉嫌醉驾1起,酒后驾驶6起,无证驾驶1宗,刑事拘留1人,行政拘留1人,查扣两轮摩托车45辆,小汽车42辆。
据交警人员介绍,“两节”期间,各种聚会增多,酒后驾驶行为有所“抬头”,针对这种现象,交警部门在节前及节日期间重点开展整治酒驾行动,严厉查处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做到“严查严办、快查快办、不留隐患”。
昨天是第25个全国爱牙日,医生提醒——— 共用牙膏易传染牙病 本报讯(见习记者刘漫娜实习生李灿霞)昨天是第25个全国爱牙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庭都有共用牙膏的习惯。
医生提醒,牙膏最好分开使用,减少病菌传染机率。
上个月,市区的黄女士一家先后出现牙龈出血,到医院求诊结果,3人都患上牙龈炎,医生判断,他们患上的口腔疾病是互相传染的,而家里共用的牙膏正是传染源。
采访中,记者发现,与黄女士一样,大部分的家庭都有共用牙膏的习惯,认为这并没有危害。
“一家人当然用一支牙膏,方便又经济。
”市民董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对此,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唐医生指出,共用牙膏习惯不好。
如果家里有人得了口腔病,这些病菌容易残留在牙刷中,粘上病菌的牙刷在取牙膏时就可能将病菌带到牙膏上,传给其他使用的人。
牙膏分开使用,则会减少病菌传染的几率。
对于如何挑选牙膏,唐医生支招说,不同的人应选不同的牙膏,1到7岁的儿童要使用专用牙膏;有牙周炎的人,可以选用含有草药的牙膏;有龋齿状况的人,最好用含氟的牙膏;而老年人则用脱敏的牙膏为佳。
另外,他还提到,牙膏要常更换牌子,这能更好地保护牙齿健康,避免一些有害的口腔病菌产生抗药性。
多数受访市民受牙病困扰 医生:预防重于治疗,一年至少到口腔医院检查一次 本报讯(记者黄晓泳)昨天是“全国爱牙日”,记者调查发现,凤城大部分市民受到牙齿问题困扰,但是保护牙齿问题却未能引起市 民足够重视。
牙科医生提醒市民,关爱牙齿健康重在预防,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刷牙,并定期到口腔医院检查牙齿。
昨天,记者对凤城51位市民发放网络调查问卷,仅有5名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牙齿很健康,而90%以上的受访者受到牙齿问题的困扰,其中蛀牙和牙龈出血是困扰市民的两大牙齿问题。
受访者中,有26人表示从未去过口腔医院做牙齿检查与护理,占比50.98%,有去过口腔医院做牙齿检查的人,大都是不定期去的,仅有4人是一年去一次。
此外,在“是否了解科学的刷牙方法”这个问题上,39.22%的受 访者表示不了解。
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副主任医师陈延武告诉记者,牙齿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不重视保护牙齿,最终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病人,他才30多岁,但整口牙却因为牙周炎而几乎快掉光了,结果,我们只能帮他把所有松动的牙齿都拔掉,然后做成活动的假牙。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主要是因为平时没有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熬夜,发现牙病后没有及时处理。
”陈医生说。
对此,陈医生提醒市民,关爱牙齿健康,预防比治疗还重要。
市民每天要至少刷牙两次,刷牙的方法要科学,还要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去一次口腔医院检查牙齿。
破损减速带存安全隐患 市区北园路一处减速带破损严重,钢筋裸露在外,并向上弯翘,过往车辆只能小心避开。
记者了解到,该路段过往车辆较多,破损减速带存在安全隐患,市民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修复。
庄园摄 时评 “因帖受冷落”,潜规则为何厉害?剩余月饼去向不能全凭商家良心 筵王捷 近日有一名母亲发微博称当公务员的儿子总陪局长喝酒并喝醉,通过微博向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求助,蔡奇转发微博并要求当地彻查。
18日,经涉事部门核实,该科员当晚与同事等人聚餐,确有喝多,但系私人聚会而非公款宴请。
昨日发帖母亲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还原儿子喝醉经过,并表示事发后儿子受到同事冷落。
(9月20日《北京青年报》) 事实上,母亲发贴求助省委组织部长管一管公务员“陪酒”的问题,是天下母亲疼爱儿子的最基本的人性亲情体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是,当其在网上发帖反映此事以后,事情的发展趋势和结果完全背离了其良好的初衷,反过来,许多 网友认为母亲把儿子“卖”了,儿子单位的同事对其敬而远之,儿子虽然不用再喝酒了,却受到了冷落和排斥;母亲也忙不迭地说“知道错了!想事简单!”并很快把帖子删除……让人感受到潜规则的厉害。
那么潜规则到底厉害在何处呢?这是因为,潜规则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
但它无时无刻不在。
如果不按潜规则出牌,就会遭到潜规则的伤害。
这种伤害,并非在于它的攻击性很强,对人有强的杀伤力,而是在于它的退却———无声无息地切断了挑战潜规则者的人际联系交往和感情交流,说白了就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对其进行信息和利益的封锁———不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同事,以及下级,都像躲避瘟疫一投防范和对待挑战潜规则的人,挑战潜规则的人受到了可 怕的排斥和人际关系打击,随之而来的是利益损失,对挑战潜规则的人形成倒逼作用,使人感到挑战潜规则的可怕性。
潜规则之所以厉害,还因为它与明规则相生相伴,并潜伏在明规则的背后,暗箭伤人。
潜规则由强者制定。
掌握潜规则的人同时又掌握着明规则———即掌握公权力,一明一暗,两手交替着使用。
当需要用明规则时,就用明规则;当需要用潜规则时,就用潜规则;通过明暗两套规则把信息、利益、社会资源等控制在手中,如果有谁不服从或者有意破坏其既定的潜规则,就会立即出手。
要么用潜规则对付,使之感到恐惧和不寒而栗,却又找不到对手;要么用明规则对付,使之哑口无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即使打掉牙也只往肚里吞。
政府大楼 开鲜奶店 连日来,濮阳热心读者致电媒体,说他们发现了一桩怪事,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
政府办公楼上怎么可以从事商业活动?对此,负责办公楼使用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回应称,这个房子只是办公楼前沿,从未使用。
因为长时期废弃,使得里面脏乱不堪,芙蓉诗进驻之后,进行了整修,也算是废物再利用。
(据《大河报》) 闵汝明作 筵苑广阔 过了中秋日,月饼就从金贵变得无人问津了。
中秋节当天,记者在各大超市看到,如298元的盒装月饼,现价25元。
中秋盒装月饼大多1—3折甩卖,上演最后的疯狂。
但如此疯狂的促销也难保月饼被市场完全消化,那些剩下来的月饼,流向何方一直是大家想弄清楚的。
业内人士称,对此目前并无有效监管,下架月饼最终去向全凭商家的良心。
(9月20日《重庆商报》) 月饼的这种特性,引发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秋节以后卖不掉的月饼该如何处理?打折促销,甚至是亏本甩卖,无疑是很多商 家的必然选择,但如果打折以后仍旧卖不完呢?月饼的保质期只有短短一两个月,如果在保质期内还卖不掉,最后就只能由商家自己承担这种损失。
而这,正是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
按照一些业内人士的说法,剩余月饼的最终去向,全凭商家的良心,可是曾经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商家的良心,是靠不住的。
过去已经有媒体报道过了,部分无良商家把每年中秋节剩下的月饼冷藏贮存起来,留待下年的中秋节时再次当原材料使用,或者是把其做进一步加工处理以后用作其他食品的原材料,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和身体健康的严重侵害。
而更多的商家,则只能选择把剩余 月饼销毁以后卖给养猪场喂猪,或者是卖给养鸡场、养鸭场作为家禽的饲料。
尽管销毁后喂猪比拿去坑害消费者要强得多,但是对于中秋节前动辄几百块钱一盒的月饼,最后却被拿去喂猪,这实在社会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看着让人心痛。
而且,按照商家自己的说法,市场上月饼的定价已经把最后因为月饼剩余而带来的损失计算在内了,这就预示着,最后销毁的月饼越多,消费者买到手里的月饼价格就越贵。
所以,如何减少剩余月饼以及处理好剩余月饼,就成为一个需要政府、商家和社会都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
是谁规定婴儿看病须出示出生证明? 筵马涤明 本是团圆佳节,出生才21天的小宝宝方亦宸却不见了妈妈。
因为孩子感冒,鼻子塞着,一直张着嘴呼吸,家人抱孩子去医院。
然而,医生却说,必须出示出生证明或者母亲的身份证,才能给孩子看病。
(9月20日《武汉晚报》) 救死扶伤应有救无类,不分种族、国籍,不分贵贱,连战俘、敌人甚至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都要给予救治。
如果真的存在新生婴儿看病必须出示出生证明或母亲身份证的制度,我认为,首先是不人道。
医院看的是病,婴儿有没有病、有什么病,医院应该通过检查确认并治疗,与出生证明或母亲身份证有什么关系?笔者网上查阅了《出生医学证 明》的定义,该证明上记载的信息为父母姓名,身份证号,民族,婴儿姓名,婴儿申报户口地址,母亲居住地址,床位号等。
可是这些信息与婴儿就医并无联系。
难道说,一个大街上拣来的弃婴,医院就可以拒绝救治? 如果因不能出示证明而延误救治造成后果,医院就是在犯罪,如果这个制度是政府部门制定的,更有立法者的犯罪。
这种规定既不符合人类社会普遍通行的价值标准,基本人性上也无法解释。
即便是发现自然界里的动物遭遇灾难,善良的人们都要伸出手来尽能尽之力;而对于幼小的生命,甚至有些动物之间都能跨越界限相救,况人乎?现代文明社会里,婴儿治病居然会有制度门槛,不仅是文明的严重倒退,更是人性的沦丧。
其次,我认为那位医生的职业良心存在一定问题。
即便有这种制度,不合理不人道的医疗制度与医生天职之间,医生不应选择机械地执行。
为医生者,职业操守应摆在第一位,首先应该执行救死扶伤的职业职责,对不人道、不人性的荒诞制度,应该抵制。
或许我没有权利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但作为社会一员,我有权利站在社会公共利益一边发言;如果真的存在这种丧失人性的制度,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制度的受害者。
类似的制度,不管是婴儿看病须出示证明,还是超生儿不给上户口等等,总的问题是对权利的漠视。
身份权利、享受公共利益的权利等基本人权,乃与生俱来,而不应该被任何事物所绑架。

标签: #clown #代码 #cfca #银行 #什么意思 #communication #chess #c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