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变幻莫测的世界,社科窑视点月猿

中国 2
本版编辑院温新红校对院王剑圆园10年11月25日星期
Tel:010-82619191转8232E-mail:dszk317@ 《不可思议的年代》由美国约翰·桑顿办公室主管合伙人,从事政治、经济等领域咨询工作的乔舒亚·库珀·雷默写作,是一本美国人写作的关于美国国际战略反思的书。
这本书的中文版刚一推出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或许是因为这本书的诸多“中国元素”吧———该书作者雷默被称作中国问题专家,他还是“北京共识之父”,他的书中引用了许多东方的、中国的智慧,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后下一个30年的路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直面变幻莫测的世界 □本报记者李芸 这是一个充满未知和变数的世界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若是乔舒亚·库珀·雷默听到多年以前那英的这句歌词,定会心有戚戚焉。
因为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不仅复杂,而且充满了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
这也是他写作《不可思议的年代》的基础。
雷默认定这个世界“不可思议”,“首先,尽管我们每天都在看报刊、杂志,但我们并不能真切看到现实中发生的事,无法了解美国、欧洲一些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态势。
其次,这是一个外表平静但暗流涌动的年代,危险隐藏于难以想象的地方。
就像现在恐怖问题比较严重,但其实我们应对恐怖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会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
在天津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时,雷默如是说。
在书中雷默还举出了很多事例———恐怖分子花费100万美元就可以制造“9·11”恐怖袭击,但美国却要花费数十亿美元在机场、港口加强安检;对市场竞争对手的超越,反而促成了他们更快的成长;而经济的衰退和萎靡,对刺激政策越来越具有“抗药性”。
对金融危机的补救似乎加速了它的到来、和平斡旋却让和平越来越少,我们似乎无法防范突如其 《不可思议的年代》,[美]乔舒亚·库珀·雷默著,何帆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定价:45.00元 来的传染病,我们连地震的预测也做不到…… 雷默是在危言耸听吗?有些人会这样认为,因为在他们看来,国际政治等等许多事情都像做蛋糕一样,配方很简单,什么都会有确定性的结果。
在书中,雷默不停地反驳这一观点,他用一个最简单的复杂体系———沙堆来比喻:如果你把一粒粒沙子堆起来,就会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沙堆。
刚开始的时候,再往上面放一粒沙子,其他的沙子都会自动调整,整个沙堆会变得更紧密、更稳定,但一旦超过一个临界状态,整个系 统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
最后会有一粒沙子,导致整个沙堆的坍塌,但是我们无法预测,到底是哪一粒会是最后一粒沙子。
全球政治秩序也是这样的一个沙堆,每天都会掉下来新的沙粒:“可能是新的病毒、新的NGO、新的发明创造,或是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的印度农民……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组织起来,但却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 雷默不断地重申,“当今世界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
这个系统的复杂性在于,如果利用抽象简化的方式来看世界,就可能将最重要的信息和线索给抽象掉简化掉了。
对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而言,最终被证明是最重要的信息和线索,往往是最初看来并不重要和并不起眼的”。
构建类似人体免疫系统的应对机制 提出问题,势必要解决问题。
雷默虽然一再告诫我们,不能清晰而完整地认识这个世界,但面对变幻莫测我们也并非是束手无策甚至坐以待毙的。
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所有的事物都会发生普遍的联系,而我们要学会的,是把已经存在的不同事物融合、搭配,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本书译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概括雷默的应对良方是“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年代生存,我们 必须在不可思议的地方、向不可思议的人们学习不可思议的创新”。
向以色列最出色的情报部门主管法卡什学习。
传统的情报部门只会关注最直接的目标,比如敌人有多少辆坦克,它们藏在哪里。
但法卡什会把他的手下派去,调查贝鲁特的人们上街买什么东西,在大马士革演什么戏。
他甚至会故意制造些紧张气氛,比如搞一次没有伤到任何人的爆炸,看看对手如何反应。
在一个复杂的体系中,过分地关注直接的目标,会让你忽视更宽广的背景,而背景往往是更重要的。
向开发电子游戏的大师、任天堂的宫本茂学习,就像开发出全新的游戏Wii一样,把已经存在的不同事物融合、搭配,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向中国的古代兵家学习“不战而屈人之兵”,骁勇善战固然令人钦佩,但审时度势、运筹帷幄,避免兵戎相向更值得推崇。
在《不可思议的时代》中,雷默似乎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应对措施,而事实上,防范层出不穷的风险,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恐怖主义,都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超复杂时代下的生存之道,就是构建类似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有机应对机制。
正如何帆所说,“应对生化危机的最好办法或许不是准备各种备用的疫苗,而是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公共卫生体系;预防地震最好的办法,可能不是投 入更多的资源去预测地震,而是让靠近震区的社区更加灵活、更加团结”。
“后中国特色”是必由之路 雷默在中国拥有颇高的知名度,这源于他在2004年提出了描述中国独特发展模式的“北京共识”。
这个概念挑战了在西方流行15年的“华盛顿共识”。
强调市场自由与民主政治的“华盛顿共识”,曾被西方一些人当做灵丹妙药,并一直试图向全球推广。
但雷默却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决定。
这是“北京共识”的核心论点。
他把“北京共识”的核心论点融入到了《不可思议的年代》的写作中。
“从局外人的视角看中国发生的变化,我经常感到极大的震撼。
”在《不可思议的年代》中文版序言中,雷默这么说。
他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并提出中国应思考下一个30年可能出现的变化,让思想与时俱进。
中国很可能会从“改革”年代进入“创新和改革”的年代。
每个国家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正面临很好的机遇,也面临艰难的选择。
雷默据此提出“后中国特色”的新概念,即中国需要真正源自本土并适应本土的观念,因此解放思想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让中国人探索和发现自己的模式。
□孟宪刚 田江南长期致力于我国城市发展和地方政府研究,他主编的《地方政府如何融资》作为“领导干部经济知识系列丛书”之
一,日前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这部新著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理论与实践并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方政府常用的融资模式。
该书系统讲述了财政拨款、债务性融资、资产(资源)融资和权益性融资,项目融资的模式,资产证券化,信托融资,产业投资基金,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等地方政府常用的融资方式。
不但可以作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专 且看地方政府如何融资 业金融工具书,对于从事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融资的科技企业家亦可学习借鉴。
该书有三大特色:一是系统性较强。
该书系统介绍了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工具和方式,能够基本解决地方政府面临的各种融资需求。
二是实用性较强。
该书重点关注于各种融资技术的应用技巧,比如不同融资技术的适用范围,投融资双方的核心关系是什么,有哪些核心要素,国际通行的融资程序是什么,有哪些衍生模 式等的各种融资技术。
同时,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融资模式都有匹配的案例,使读者可以快速理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是专业水平较高。
融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而政府的公共项目融资更是涉及到诸多因素,融资结构和融资过程也更加复杂。
该书以通俗简明的方式,把复杂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技术讲明白了。
2008年底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 的投资。
同时各大银行在信贷宽松的环境下,也争相将资金投入地方的基础建设项目。
但是在这一轮投资过程中,我国投融资体制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项目拍板靠政府,资金来源靠银行”的投融资体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善。
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一些决策不科学、规划不合理的项目也纷纷上马,浪费了有限的财政资金,没有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同时地方政府急剧扩张的债务负担对我国银行业的健 康发展也造成了风险隐患,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要继续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关键在于运用多元化的融资手段,广泛拓展融资渠道。
融资体制改革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参与进来了,很多政府做不了和不好做的工作就能有人来做,就能从根本上改善项目的投资决策效率和投资管理效率。
同时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也能有效地分担当前由银行承担的风险,还能作为引导社会闲置资金流向的有效途径,可谓一举多得。
《地方政府如何融资》,田江南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定价:70.00元 □本报记者钟华 近日,《人民·联盟文库》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举行。
著名学者陈高华、傅璇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人民出版社工作委员会主任、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及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理事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人民·联盟文库》第一辑共收入图书35种、53册,涉及21家出版社,分为政治、哲学、历史、文化、人物、译著六大类,从各成员社历年已出版的数十万个品种中精心筛选而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术性、创新性、前沿性和可 由于入选图书原本由不同的出版单位出版于不同的年代,封面、开本、版式、字号、材料、装帧设计等都不尽一致。
此次重新出版,全部予以统
一,充分体现出人民出版社图书简朴、庄重、大气的一贯风格。
图书出版时采用联合署名的方式,即人民出版社与原书所属出版社共同署名,版权仍归原出版单位。
人民出版社统一负责《人民·联盟文库》的出版和营销工作。
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是由人民出版社牵头,由人民出版社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出版社和部分城市出版社联合组建的发行联合 集全国人民出版社之力打造大型文化工程 《人民·联盟文库》第一辑面世 读性,充分体现了人民出版社的出版特色。
《人民·联盟文库》是由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整体策划,委托人民出版社具体运作、精心打造的一项大型文化工程,逐年分批陆续出版。
在第一辑收入的图书中,既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学者的代表作,如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4卷)、傅璇琮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7卷)、林幹的《匈奴史》《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也有一些优秀中青年学者的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品,如孙正聿的《哲学通论》(2卷),张维青、高毅清的《中国文化史》(4卷);既有曾经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的原创优秀作品,也有在海内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翻译作品,如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所著的《大外交》、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著的《领袖们》、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所著的《伟人与大国》等。
目前,已有32种、49册图书与读者见面。
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陈有和介绍说,入选《人民·联盟文库》的图书,主题应是民族的,而不是地区的;注重市场价值,要为读者所喜爱;译著要具有经典性或重要影响;内容不受时间变化之影响,可供读者长期阅读和收藏等基本原则,未收入套书、丛书类图书;偏重与地方的政治类、经济类图书;旅游、休闲、生活类图书,个人的文集、年谱;工具书、辞书等种类的图书。
体,其成员单位多为我国出版界的“元老”。
几十年来,各社出版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优秀出版物,为丰富人民群众的学习、文化生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推出《人民·联盟文库》,既可有效地利用和二次开发各成员社的优秀出版资源,也有助于提升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的整体形象,更为各成员社的图书“走出去”、迈向世界,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联盟文库》既是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各成员社联合打造的首个精品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
据悉,《文库》第二辑的编选工作已经启动,预计2011年可与读者见面。
□徐迅雷 “你可以用刺刀架成一个王位,但你不可能在上面坐得太久。
”这是叶利钦的一句名言,是对特权和集权政治的形象说法。
而勃列日涅夫也有一句名言,是对他的弟弟说的:“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话。
” 把这两句话串起来说,是因近期读了几本有关勃列日涅夫和叶利钦的书。
这两人都是苏联包括俄罗斯历史上重要的“一把手”。
勃列日涅夫从1964年主政苏联,直到1982年突然因病去世,前后长达18年之久;叶利钦从1991年6月12日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到1999年岁末辞职,他一共执政8年半。
东方出版社在2010年5月出版了《勃列日涅夫传》,作者是谢尔盖·谢曼诺夫,该书介绍了勃列日涅夫的生平事迹;人民出版社在2009年4月出版了历史学博士、学者郭春生的力作《勃列日涅夫18年》,本书揭示了苏联极盛而衰的历史。
叶利钦先后出过3本回忆录,中译本分别为:东方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叶利钦自传》、1995年出版的《总统笔记》,以及译林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的《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
3本自传,按时间段先后出版。
看叶利钦的回忆录,就会觉得叶利钦是个说话很不客气的人,尤其是在第一本里,那写的是1990年以前的经历与感受。
在权力巅峰的人物,其经历最能看出对权力的态度。
早在1988年6月28日,全苏第十九次党代会上,叶利钦就猛烈抨击党的特权,把特权阶层称为“饥渴的权贵”,指责他们以“特殊”的名义、用各种特殊的手段强抢人民的财富,他要求废除这些特权。
权力的必然趋势是特权化。
在苏联(俄罗斯)历史上,列宁、赫鲁晓夫和叶利钦是反特权的。
在斯大林时代,特权化已经蔚然成风,那时领导干部每月都会收到一个装着许多卢布的大信封,职位越高钱越多,一般是公开月薪的若干倍,而且是秘密发放,不要交税,也不计入党费缴纳的计算基数。
一个部 长每月的“信封”约合3500美元。
甚至在那时,斯大林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被连带“特权化”了,斯大林的警卫都为自己建了别墅,过着部长甚至政治局委员那样的生活,其厨师和食品采购员中,有的当上了少将甚至中将。
苏联的特权化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到达了匪夷所思的顶峰。
勃列日涅夫是推翻赫鲁晓夫“宫廷政变”的主要组织者。
赫鲁晓夫的下台,与他的反特权政策直接相关。
当时,低收入的工人月工资只有300多卢布,部长已经达到15000卢布了,赫鲁晓夫进行降薪改革,部长工资减了差不多一半———只剩8000卢布。
你要反特权,那必然触动权贵集团的核心利益,“反反特权”就成了他们必然的选择。
勃列日涅夫狂爱权力尤其是特权。
在《勃列日涅夫18年》一书中,作者郭春生这样叙述勃列日涅夫带头享受无与伦比的特权、不断追求新的特权:“勃列日涅夫酷爱打猎、住豪华别墅和收藏高级轿车,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享受着无人能比的特权。
勃列日涅夫收藏的高级轿车达上百辆之多……勃列日涅夫经常到全国各地著名的猎场打猎,他收藏了许多高级猎枪,打死的猎物不计其数。
” 勃列日涅夫打死野猪什么的,最开心的是打电话给自己的亲信,兴高采烈地将猎物送给他们。
很有意思的是,勃列日涅夫不仅酷爱收藏高级轿车、高级猎枪等等,他还特喜欢勋章奖章。
他给无数人颁发了奖章和勋章,也没少给自己发勋章,他一生共获得的奖章和勋章超过两百枚。
在《勃列日涅夫传》一书中有个形象的说法:“他的元帅服上挂着足以装满一篮子的勋章。
”勃列日涅夫是超级收藏家,不仅收藏值钱的东西,还收藏无价的“荣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没爱好”,勃列日涅夫爱好特权、喜欢贵重物品,下 权力的必然趋势 头的官员可开心了。
“他接二连三地不断收受礼物就令全国和全世界的人咋舌”,《勃列日涅夫传》一书记录了1976年末在勃列日涅夫70周岁之际掀起的送礼热潮,国内国外,纷纷向他送出重礼,而勃列日涅夫“也乐得给他们一个显示自己慷慨的机会”。
其中有一个艺术品杯子,是用猛犸大象的象牙精雕细刻而成的,由俄罗斯著名的工艺大师赶制一个多月才完成,上面嵌满了顶级的钻石和其他宝石。
送礼行贿,目标准确,目的明确,效果特好。
一次勃列日涅夫到阿塞拜疆访问,当地的第一书记阿利耶夫竟然送给他一座用纯金制作的勃列日涅夫半身像,价值连城。
这个马屁真是拍到心坎上了,勃列日涅夫很快就提拔阿利耶夫,最后阿利耶夫成了政治局委员。
政治局委员是怎样的待遇?叶利钦讲到自己当上政治局候补委员时的情形:“中央书记和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都是乘专机,伊尔-62或图-134。
在乘机时,一个人身边有好几个保镖和服务员。
”“就连我这个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样的级别,都配有三个厨师、三个服务员,一个清洁女工,还有一个花匠。
”他尖刻地分析说“:拍马屁和唯命是从所得到的报酬是享受各种优惠待遇……你在职位的阶梯上爬得越高,归你享受的东西就越丰富。
如果你爬到了党的权力金字塔的顶尖,则可享受一切———你进入了共产主义!” 叶利钦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自然也要分配给他一栋别墅。
他在自传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头一次来到别墅时的情形: 在入口处,别墅的卫士长迎接我,先向我介绍此处的服务人员———厨师、女清洁工、卫士、花匠等一些人。
然后,领我转了一圈。
单从外面看这个别墅,你就会被它的巨大面积所惊呆。
走进屋内,只见一个五十多平方米的前 厅,厅里有壁炉、大理石雕塑、橡木地板、地毯、枝形吊灯、豪华的家具。
再向里走,一个房间、两个房间、三个房间、四个房间。
每个房间都配有彩色电视机。
这是一层楼的情况,这儿有一个相当大的带顶棚的玻璃凉台,还有一间放有台球桌的电影厅。
我都弄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个洗脸间和浴室。
餐厅里放着一张长达十米的巨大桌子,桌子那一头便是厨房,像是一个庞大的食品加工厂,里面有一个地下冰柜。
我们沿着宽敞的楼梯上了别墅的二楼。
这儿也有一间带壁炉的大厅,穿过大厅可以到日光浴室去,那儿有躺椅和摇椅。
再往里走便是办公室,卧室。
还有两个房间不知是干什么用的。
这儿同样又有几个洗脸间和浴室。
而且到处都放着精致的玻璃器皿,古典风格的和现代风格的吊灯、地毯、橡木地板等其他东西。
结束巡视之后,卫士长兴奋地问:“这个别墅怎么样?”我们好像哼哈了几句。
我们一家人基本上是惊呆了。
面对这样奢华的别墅,叶利钦显然高兴不起来,他甚至忿忿地说:“所有这一切都是那样毫无意义。
我现在对什么是社会公正、什么是社会两极分化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是一目了然的事。
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何要那样荒谬地、热衷于满足自己的那种讲究官僚式气派的愿望?谁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房间、洗脸间和电视……” 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苏联官员的特权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该时期特权阶层约有50万~70万人,加上其家属,权贵利益集团大约占全苏总人口的1.5%左右。
这种特权延续了很长时间,直到苏联解体。
享受特权,贪婪无边;对内如此,对外亦然。
勃列日涅夫对外推行“有限主权论”,即华沙条约成员国的社会主义政权受到威胁时,苏联可以进行武力 干涉,因为你们这些“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兄弟国家”主权是有限的,所以他在1968年派兵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还在1979年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此般理论与实践,构成了臭名昭著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其实他这是在别国头上享受特权。
美国一个专门研究俄罗斯问题小组的负责人弗兰克·奇福德说:“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葬礼”似乎是在不经意间拉开序幕的,那就是1991年的“8·19”政变。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才当选为苏联之下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没想到才过了两个多月,苏联就 《勃列日涅夫传》,[俄]谢尔盖·谢曼诺夫著,孙静萱译,东方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定价30.00元 《勃列日涅夫18年》,郭春生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定价34.00元 《总统笔记》,[俄]鲍里斯·叶利钦著,李垂发等译,东方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定价35.00元 《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俄]鲍里斯·叶利钦著,曹缦西、张俊翔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定价28.80元 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政变事件,这个大事促使苏共的解散、苏联的解体。
人们习惯性地将苏联的解体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其实是诸多加盟共和国在那个时候纷纷宣布独立,人心散了,“国心”也散了。
在《总统笔记》一书中,叶利钦详细描述了“8·19”的过程,他甚至把政变事件经历的那3天看成是“20世纪的结束”。
在他的笔下,那一批参与政变的叛乱者,实在是个个无能,且各怀鬼胎,弄得是群龙无首,没人敢站出来真正“挑头”,这是长久以来谁都不负责的“集体负责制”熏陶出来的。
叶利钦的解剖分析是深刻的:“这既表 现出那些不习惯于作出自主决定的领导者们的俯首听命,也表现出苏维埃式的教育和一致表决的习惯,更暴露出人性的弱点和官场争斗中个性的丧失。
同时这里还有权力欲望的因素,即争夺令人生厌的戈尔巴乔夫下台后的国家权柄。
”一言以蔽之,那些人渴望权力、倾慕特权,但又不想担责,不想费劲。
这就是苏联领导体制带来的结果。
特权阶层,思想僵化,腐败丛生,自我封闭。
当自我封闭成为必然选择之后,权力上层就固化了。
相对于底层百姓无法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底层固化”,更可怕的就是这样的“上层固化”。
勃列日涅夫很赞赏一个看起来没什么错的观点:“干部队伍的稳定是成功的保障。
”这样的“稳定”其现实就是:国家的“一把手”要当到死为止;各级领导干部为了达到特权独享,都忙于稳固自己的“金交椅”,扩大自己的权力、固化自己的权力,维自己特权之稳,就是用刺刀也要架成一个“王位”,哪怕是“土皇帝”的“王位”;同时,越来越多的权贵子弟占据重要的领导岗位,权贵利益集团之外的优秀人才根本就难以进入政权……由此,“权力固化”也就变成了“特权固化”。
特权的死对头是民主。
在没有民主的时候渴望民主,在拥有权力的时候排斥民主,其实那“渴望民主”的本质是“渴望权力”。
这样所拥有的权力,最终必然会演变成没有制衡、没有监督的特权———不能被关进笼子的权力,其必然趋势就是特权化。
那么特权化的必然趋势又是什么呢?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逐渐陷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停滞的泥淖。
随之而来的苏联之路已经清晰地说明:特权化的必然趋势是毁灭权力组织和国家…… 1999年岁末,叶利钦决定提前退休,卸掉自己的总统权力,将其移交给普京。
叶利钦在辞职令上签完字,当他离开克里姆林宫时,向普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叮咛之话:请珍惜俄罗斯。

标签: #顶级域名 #十大 #书法 #卫生巾 #固始 #奶粉 #十大 #韩国电影